长期连载:国共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冰与火

听完郑洞国这番肺腑之言的杜聿明沉默半响之后突然睁大眼睛愤愤的说:“人家工铲裆自由一套主张,懂得发动民众,争取民心。我们懂什么?还不算大家都想着发才!”稍后有失神的说道:“你说我们在东北府百,其实全国政权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样下去,我们的天下不会有几天了。”
杜聿明这番虽是在生气的情况下说的,但是事实。挺遗憾,谁让他方面入党时写申请的是国民党呢?
但是郑洞国等人仍然抱有一丝希望,那就是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再处理政治上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自我安慰吧了,政治这种东西,抗美回来如日中天的彭德怀都能被打击的毫无还手之力,何况是杜聿明他们呢?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7 12:54:00 +0800 CST  
再过两天三亚刮台风,声称阵风会到达十二级,可能会停水、停电、停网。因此我也可能会停更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7 14:36:00 +0800 CST  
这时候,也就是四平之战之后,国军在东北有7个正规军25万人。加上地方武装和收编的土匪约有40万人的样子。
......
也就是说地方部队和收编的伪军土匪20万人都不到,这简直神了。这是在是太少了,少的流油这是!地方部队和收编的土匪起码得有八十万才够这些部队应该迅速整编训练,强化军纪,清除其中的惯匪、兵油子。这些部队可用于地方安全建设和剿匪,等战事一起,地方部队经过训练和剿匪之后,战斗力提升,即可补充正规军和当正规军用!可惜重视这个的只有陈诚一个人!而且他还是一个不会玩战争的,是类似高岗、罗荣桓的人物。
而这些部队具体的分布是这样的:
新六军及其60军184师一部驻扎在海域、大石桥的地区。
其实新六军原本至驻守在长春的,因为长春就是巴顿拿下的。只是新六军军纪及其败坏,有“挖社会主义墙角”的、有抢劫的、有嫖娼的不给钱的、有调戏民女的、有喝醉砸东西的,有偷老乡鸡的、有强奸日本妇女的......以至于老百姓见到新一军便言:“这些冤孽比山上的胡子还坏!”
是的,新六军从王牌部队转眼便成了冤孽。
而受人身侵犯之甚的要数日本发妇女,这些妇女先是被苏军轮了一番,国军来了之后便又被轮了一番。日本人无法,只好交出一部分妇女供毛子和国军那个那个啥,但这也无法满足,特别是对于毛子而已,因此大量的日本妇女跑到解放区,寻求共军的庇护。
暖饱思淫欲,都是停战惹的祸啊!
实在是可惜,要知道这只军队当出关之初那是坦克车组装甲车开路,新六军的士兵们昂首挺胸坐在吉普车上,比靠11路车共军就提升了一个档次。穿着军服的他们 一看就比穿日本军大衣的共军帅气。手里的美械装备比共军的烧火棍不知道好多少!神情倍儿骄傲自信!东北的妹子可是抢着嫁给新六军的军人!这时候新六军的军纪甚至比共军还好!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国军有后方补给,吃着美国罐头,而共军出关之后苏联老大哥光顾着及其无耻、不要脸、下流、畜生、卑鄙的往国内运中国的物资了,哪还顾着自己的小弟?因此共军是一路吃一路打白条,落得个吃白食的名声。
同时那时候共军的穿着实在是太不讲究了,也没办法讲究,穿着破烂不堪,甚至鞋子都没有,老百姓还以为共军是那种不入流的胡子!也就是说开始的时候东北老百姓纷纷以为共军是胡子,还是不入流的那种!要说这这也真是,东北入流的胡子都有坦克了,共军甚至枪都没有。
这时长春地区的士绅(王牌果然胆肥,不只是欺负普通老百姓)实在是受不了了!眼见着新六军要上天,因此几位国大代表直接把“状纸”投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开始还能不理不睬,但是眼见“状纸”雪片般的飞来,加上那几个代表扬言要到庐山“越级上访”。蒋介石也是怒了,好歹是王牌军,别人喝汤你们吃肉还不干人事!因此下令:“把败坏军纪的新六军统统从长春调走。”
仅仅是调走。
所谓厚而不能使用,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廖耀湘治军如此,也是白瞎了一只如此好的军队。
这点真的是可惜,像新一军、新六军这样的有自己骄傲的部队是很难形成的。需要铁与血的磨砺、需要时间的考验才能把一支队伍打磨出自己的骄傲。如士《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这只部队上至连长下至士兵都是骄傲的,因为他们有自己光荣的历史!而现实中,如解放军内38军也是骄傲的。
这只部队的人走到哪里都可以说:“我是万岁军的人!”
是啊,向来只有皇帝万岁、伟大领袖万岁。一只部队也能万岁,确实应该骄傲。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7 17:16:00 +0800 CST  
四平之后国军驻防图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7 22:13:00 +0800 CST  
而国军的52军驻守在辽阳、本溪、营盘等地区、第27师驻守在西安(不知道在哪)、新一军新30师驻扎在梅河口、60军182师驻扎在海龙地区、71军驻扎在郑家屯(太多地方叫郑家屯了)、八面城、抚顺等地区、新一军(欠新30师)、60军暂21师驻扎于长春、吉林、91军驻扎在锦州、阜新、朝阳地区、13军驻扎在热河地区。(四平之后1)
此时关内的国军正在和共军大打。
1946年9月,蒋介石在路上主持召开了特别会议,策划进攻方略。之后派陈诚到东北,以便贯彻他的作战意图。
这不是陈诚最后一次去东北。
陈诚至东北后便马上开会,同熊式辉、杜聿明、郑洞国等一干大佬商议作战计划。虽然雄心很大,但是都感到东北的作战兵力严重不足。此时南北两线作战不现实,所谓柿子专挑软的捏,因此把目光盯上了共军实力最弱的南满部队。决定“南攻北防,先南后北。”
其实国军以及陷入一个很难打破的死地,那就是两线作战!
这个处境和当时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金国很像很像。当时的金国背后也有毛文龙牵制,行动总是担心背后那双红着的眼睛的主人会冷不丁给自己一刀。
不过金国处在我所分析的龙气最盛的东北地区,自有天佑。这个天佑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袁崇焕杀了毛文龙。
袁崇焕如此行事的结果就是如此金朝再无后顾之忧,离入主中原更近一步!
而国军现在的处境是林彪不是袁崇焕,他见南满的部队死死的牵制住杜聿明,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杜聿明是两线作战定了,这注定是他的梦魇。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是两线作战。但是为了打破两线作战的梦魇,也必须南攻北守,先南后北。这是一个死循环。
杜聿明根据“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拟定了一个军事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辽西方面,牢牢控制热河,截断解放军辽西走廊的交通线,确保北宁路的安全。这点主要是对于后方而言的。
2,辽南方面,根据蒋介石“旅顺、大连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方针,把解放军压缩于貔(pi)子窝、普兰店以南,然后用少量兵力在貔子窝、普兰店的狭窄地带,构筑强固阵地,封锁旅顺于内陆的交通。
3,辽北辽东方面,把共军压迫到长白山及松花江以北,并沿松花江布置防线。
4,完成上述任务后,即集中主力进攻北满,以达最后占领全东北的目的。
此次用于南满的军队有新六军、52军、71军等共8个师的约十万人的兵力。
这三个军中的新六军和52军都是精锐部队,其中新六军有号称虎师的22师、52军有号称千里驹的25师。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8 15:22:00 +0800 CST  
台风来了,白天是坐看大风吹大树,晚上是夜阑卧听风吹雨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8 15:26:00 +0800 CST  
大家可以看看《兄弟连》,新一军和新六军是有那么一些他们的影子的。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8 22:01:00 +0800 CST  
而且《兄弟连》这部美剧对于战争的拍摄也是很好的。特别是对于冬季的场景拍摄,很适合我们脑补3纵、4纵在南满的场景。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8 22:06:00 +0800 CST  
林彪等人分析了当时国军的作战企图之后认为南满根据地不应该放弃(……就这么简单的知道了杜聿明的企图),留着能牵制国民党的大量军队,减轻北边的压力,因此决定坚守。
针对杜聿明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林彪则提出“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密切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敌人”的方针,并确定以3纵、4纵两个纵队以及3个独立师坚守南满,而主力部队则在北满策应南满的军事行动。
理论上说,杜聿明和林彪的战略都正确,所谓是针尖对麦芒。而在两个人的战略都正确的情况下,能不能胜利,看的就是两方的基层士兵和各路将领的指挥能力了。
而杜聿明最缺的就是优秀的作战将领。
9月16日,军委发出毛泽东起草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党内指示,要求共军在作战中:“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并集中全部或者大部的炮兵,从敌人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攻击之,务期必克。得手后,迅速扩展战果,各个歼灭该敌”。
这是毛泽东一惯的战法,包括到后来的朝鲜战争也是如此。
9月30日,林彪向各部队发表《指挥要则》,重申“一点两面战术”,并介绍红一军团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战术”。要求各部队积极练兵,以应该即将到来的战争。
林彪对于战术的建设是十分重视的,东北将领基本上是在他的带领下成长。一个弱不禁风、文质彬彬、基本不说脏话的林彪能压的住刘亚楼、钟伟这样的人,靠的不是上级对下级权力的威压而驾驭,而是靠获得他们的认可驾驭。这种认可是在无数次胜利中获得的。像钟伟这样的好战分子,55年评军衔的时候嫌军衔低了,大闹不止,林彪知道后骂一顿愣是不敢吱声。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9 12:21:00 +0800 CST  
1946年10月初,杜聿明开始发动攻势。所谓天时地利人和,10月发动攻势,杜聿明已经失去天时。因为冬季松花江已经冰冻,共军可以直接走过松花江南下。
此时驻守在铁岭的新22师、营盘的195师、梅河口的新三军分路出击。这一路的战略目的是打通沈阳海龙路,进而打通沈吉路。7日时攻占西丰、8日攻占清原、10日攻占山城镇,打通了沈吉线。前期的小战略基本上实现。(2)
杜聿明打通沈吉线之后,按着既定计划,于10月19日集中8个师、34个团约十万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向共军控制南满解放区的安东、通化地区大举进攻,而其中的重点是安东!(3)
具体是这样的:
右路,这一路以新六军14师、新22师、60军184师由海域、大石桥向庄河、大孤山方向推进,迂回安东。并以其中的一部分配合184师550团沿着中长路南下。(4)
中路为主攻,这一路以52军2师和千里驹25师分左右两翼从本溪向安东推进。右翼为第2师及第25师7团沿着沈阳安东路正面攻击。左翼的迂回还是千里驹25师,这个师沿着小市、石佥(是和佥是一个字,只是我打不出)厂、赛马集、宽甸向安东迂回,威胁安东后方的机关和工厂。(5)
左路,以新一军新30师,第50军195师、70军91师,由柳河、兴京想辑安、临江方向推进。(6)
此外,北边的71军和(欠91师)及其地方保安部队由郑家屯、八面城往西满的通辽推进(7)。新一军(欠新30师)、60军暂21师则在松花江沿岸积极布防,防止林彪南下。
北边能不能拦得住林彪,就看孙立人的本事了。
而如果孙立人拦不住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破绽。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9 12:21:00 +0800 CST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19 12:58:00 +0800 CST  
终于做完作业了,这两天作业很多啊。
我原本的计划是这个月写完,看来是不行了。
先不说自己的专业作业渐渐多了,最主要是修改的太多了,比之前写的多了很多细节。看的书越多,就改的越多。
当然也更精彩。
我致力于写细节,想把当初的战事较为完整的表述出来。
自己到现在看的参考书已经不下25本了。
当然了,不是本本细看。一些书只看我需要的部分。
真想自己是富二代啊。这样就不愁吃喝,不愁就业。能一心一意的呆图书室里看资料。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00:34:00 +0800 CST  
杜聿明出招,林彪随机还招。10月19日时林彪电令辽东军区:“为了保卫安东,应力求将敌人抑留于奉吉线及兴京、金川之线”。(8)但是同时也指出“如敌集中较大兵力向安东进攻,则我军应主动的作放弃安东的准备,不可打被动挨打的仗,而仍集中兵力向找分散的小股敌人一个一个歼灭。今后东北的胜利主要就靠这种作战的方式和彻底的坚持农村游击战与群众工作”。这点实际上主动为南满将领把安东这个包袱丢了,以便南满的将近能安心打运动战,不再有背负保卫安东的压力。
“如敌集中较大兵力进攻某处,在那种情况下我大打也仍然会失去那个地方,如四平、本溪、清源不打也会失掉的,但打的结果则加上把军队碰坏了。在这种情况下不打只是去一项,即城市。打则失去两项,城市加军队。这是一条根本的道理,必须从这条道理来处理在各种情况下打与不打的问题”。这点为南满的将领分析了取舍的问题,同时也是担心南满的将领会阵地战,特意在南满的将领分析应不应该打的问题。
10月20日,林彪又致电辽东军区:“你们须着重集中兵力打向桓仁,通化前进的敌人。”“此次你们应一心一意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每次用八九个团打一个团(可用四五个团左右的兵力担任直接进攻,以其余部队放弃周围防止敌突围打敌增援)”
此时林彪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不打攻坚战、正规战。主动放弃大小城市,等杜聿明分兵驻守之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又是这招,彷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而且棉花里还有针!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14:36:00 +0800 CST  
先谈主攻的中路。
中路的52军军长是赵公武,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国共两党的病号都大量的集中在东北!这个赵功武也是一身病,膀胱病犯的很厉害,身体也是时好时坏。这次进攻时他就是带病上战场。
赵功武对此次的部署是这样的:将部队分有左纵队和中央纵队,左纵队的的第6团由鞍山攻亮甲山、第4团由大平安(找不到在哪)攻甜水站。而第二师的的第5团则在本溪处和25师的的一个团合为中央纵队,负责进攻连山关。左路和中央纵队的任务是经连山关、摩天岭、凤城向安东正面进攻。9
右路的千里驹25师由师长李正谊带领,负责迂回。
先谈主攻中路的左路和中央纵队。
这两路的统帅是光头刘玉章,此人在国军内部是个好战分子,作战十分积极。1930年中原会战的时候,冲杀在前的他头部受伤,伤好之后头发脱落,从此他亦常自称“咱刘光头”。此人虽作战勇敢,破具谋略。却不会阿谀奉承,讨好上级,因此虽战功赫赫,但仍是一师长。
有这样凶悍的师长,2师战斗力也颇为顽强,士兵作战素质高。在出关之初,刘玉章去接收抚顺时遇到军队的前排遇到共军的警戒哨,前排士兵开了五枪,而共军则被撂下五人,可见这个师基层士兵的战斗力。而后来刘玉章也在回忆录中写道:“斥候五弹,击毙共军五人。”
刘玉章受命之后19日便领命出征,第二日第4、6团顺利攻占甜水站、河栏沟。但是因为甜水站位置突出,因此4团拿下后就地固防,不再前进。而6团则继续突进,黄昏时攻占黄岗子。10
接下来他们面对的是摩天岭,此地是薛仁贵征战过的地方,分为打摩天岭和小摩天岭,重峦叠嶂、地形险峻,是安东的天然屏障。
这时候共军在摩天岭防守的有第12旅4个营,一个营在连山关,三个早摩天岭,其中的大摩天岭是主阵地。
南满的共军根据林彪的指示已经放弃安东,布置在摩天岭的4个营只是留下来打打样子仗,一枪不放就跑路也说不过去。共军的意图是坚持东部的山区,并将3、4纵主力隐蔽在通化以西的地方伺机而动。同时布出疑兵,吸引国军部队往通化方向进军。
鉴于摩天岭有共军的部队把守,刘玉章赶紧召集4、6两团的团长以及当地的士绅开会收集情报,同时讨论下一步的对策。
刘玉章得知后交代几个团长;“这次要避面攻坚,第四团配属山炮一连为主攻,由甜水战以东向小摩天岭攻击,奏功(成功)后向右旋回(迂回),攻击大摩天岭侧背。第6团由公路南侧压向大摩天岭正面,吸引共军,尔后再与第4团前后夹攻,多而取之。”
刘玉璋是比较看重战法的,并不是猛打猛冲之徒。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14:52:00 +0800 CST  
第二日凌晨,国军开始进攻。但是面对守着天险的共军伤亡很大。第4团久攻不下,伤亡持续增多,这个团的团长也是个捞比,直到听到伤兵说:“疼死我啦!有大炮的话,我就甩他几炮!才知道他娘的美国山炮还放在山下没用呢!于是赶紧调来大炮猛轰(之前不用也有大炮难以运上山的原因),所谓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一阵狂轰滥炸之下,守卫的共军扛不住,国军趁势拿下小摩天岭。
接着全团开始按照预定的计划迂回,但是迂回的先头部队前卫第1连被共军的一个地堡拦住。这个地堡的位置十分刁钻,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因此怎么打就是打不下,几次进攻都伤亡惨重。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18:17:00 +0800 CST  
下面的故事很悲壮。
国军版的黄继光在此出现,此人叫熊其佬,原本是炊事兵。当了几年伙夫之后便转为战士。或许是当伙夫是吃多的缘故,其人长的十分壮实,同时还有点憨厚,认识他的人都喊他“傻儿”、或者叫他“狗熊儿”。前卫第一连在被共军的地堡挡住之后他在连长的督战之下冲向地堡时不幸被子弹击中,随后昏迷不醒。
等他醒来时身边以及都是同伴的尸体,而他自己亦身受多处枪伤。而其他官兵则被共军的火力死死的压制住,根本动弹不得。
原因我不知道,大概是熊其佬不想看着自己的兄弟被共军机枪的喷射出的子弹打倒吧,因此他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
他开始向前爬,但是由于受伤严重和失血过多,他只能爬一下,歇一下。中途几次昏迷、几次清醒。
他那时候只有一个想法,爬到那个喷射着火蛇的地堡射口!
他终于接近了地堡,随后用尽全身的力气猛然一跃,朝地堡的射击口投入一颗手榴弹,再用自己的身体堵住喷着火舌的射击口!
虽然身体被打烂,但他还是为部队赢得了时间。前卫第一连也顺势拿下死死卡住他们的地堡!
何其悲壮!
战后,刘玉章在熊其佬捐躯的地方为这位浑身被机枪子弹打烂的战士立了一座纪念塔。
孔曰成仁、孟约取义,其人身虽死,但能留名青史,我想熊其佬也是值了。
只是现在的一些人大都忘记了熊其佬,只知道如何攻击黄继光。我觉得我们无论倾向哪个阵营,对这类人都应该有基本的尊重的。这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而抱着目的攻击这类人的人已经不是历史爱好者了,是政客。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18:17:00 +0800 CST  
最近帖子都没人气啊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18:21:00 +0800 CST  
熊其佬的资料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的图书馆里,如果这是所谓的“历史的真相”,那么是不是啪啪啪打某些人的脸?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18:24:00 +0800 CST  
拿下阻碍的地堡之后,第4团和第6团立即向大摩天岭发起进攻。在大摩天岭驻守的是共军的两个加强营。凭借着地利这两个营死死的的卡住了第2师两个团,国军怎么打都突破不了共军的阵地。
刘玉章见此只好停下攻势,他准备夜战。
夜战不单单是共军的强项。
52军在云南时关麟征十分注重部队的训练,夜战也是训练科目之一。
简答介绍一下关麟征,此人据说是高尔夫达人关之琳的爷爷,鉴于近年来果粉数量猛增,国军将领大家都比较熟悉,因此我就不过多简介了,只说他的一个小故事好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小故事里看国军的内部斗争是多么的激烈。
1933年,鉴于54军军长陈烈暴卒,蒋介石便趁着这空挡把18军军长黄维掉到52军当军长,随后又把52军划归为第9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指挥。
蒋介石又玩起了权力的游戏。
是这样的,当年陈诚在11师当副师长时,就曾把担任团长的关麟征挤走。于是两人便从此结下了梁子,从此关麟征便成了反陈的铁杆人物之一。
而书呆子黄维(前面我把黄维和刘山寺等人排在一起,仅仅是对他的军事才能来说的,不是否定他的人品)是陈诚的铁杆部下,是那种最高最大的铁杆!而这个黄维这次落到了关麟征的手里,估计当时关麟征脑海浮现的尽是下拌子、穿小鞋等一系列上级整下级的词语。
开始,关麟征试图从内部分化54军,但是没有成功。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22:17:00 +0800 CST  
黄维上任54军军长之后,就遇到了一个他认为严重但是在国军内部普遍的问题——官兵吃的粮食里参合的沙子!
是的,掺和沙子。而被沙子替代的粮食,自然是给何应钦等军政大佬私下吃了。
当时按照国军内部的规定是这样的:前线士兵主食每天大米24两(此时一斤16两),每月6元菜钱。
政策是好的,一天一斤多的大米,理论上来说确实是够的。
然而黄维面对的情况是掺沙子的大米根本不够24两,士兵压根儿吃不饱。而那可怜的6元菜钱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也是杯水车薪,压根不够用!
这对于黄维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因为他之前是在木头军18军(十八为木)担任军长。木头军作为陈诚土木系的木系,自然是吃喝不愁,实行特供,因此这算是他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遇到这样的情况。
黄维无法,只好私自决定每人每天多发口粮2两,但是这原本就少的可怜的2两粮食经过层层克扣到达士兵手里时仅剩下1两3钱不到。也就是说每人每天能多吃五至8口,分摊到三餐我们往多的算每顿饭能多吃那么三口。
但这不能怪黄维,他已经尽力了。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0-20 22:18:00 +0800 CST  

楼主:岭南兰大大

字数:222490

发表时间:2016-09-13 03:0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6 01:53:17 +0800 CST

评论数:389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