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不太监的历史,幽默,沉重,清新,2B

别指望他能滔滔不绝得给秦始皇上课。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韩非,韩非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相当有名的思想家,李斯学习不如他,这是肯定的,学到老子思想精髓的人有两个,一个叫庄子,一个就叫韩非子,就是韩非。他本来是韩国的公子,也就是韩王的儿子,相当的有才,他又三本相当著名的书《五蠹(du)》《说(shui)难》《孤愤》。现代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上有这些书里的文章。   韩非出使秦国,被扣留了。因为嬴政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那叫一个喜欢,甚至还说出了死而无憾的话,这样说我们就明白了,嬴政是个懂得欣赏的人。说实在的,韩非的这三本书,我是高中的 时候都没有看明白,现在的层次也仅仅是能够勉强将文言文翻译过来。   但是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开始着手统一六国了,秦国上下意见几乎一致地认为灭六国先从韩国开始,因为韩国是六国中最弱的。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1:43:00 +0800 CST  
韩国属于四战之地,他的四周是魏国,秦国,赵国,楚国,呆在那个受气的地方也是当时三家分晋的时候祖先没什么眼光,风水差的掉瓦块。   其实我看到秦国灭韩的这一段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感情波动,因为他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其实早已经亡了,秦国根本就没有将它当回事。   秦国的朝廷几乎是一致的认为先灭韩,有一个人反对,他就是韩非。因为韩国是韩非的祖国,他本人是韩王的儿子,也就是他是公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子是对王室子嗣的特称,后来才普遍地用于男子的身上。   韩非是个十分有才华的人,他主张存韩,而另一个人,也就是他的师兄李斯却是极力要求先灭韩。   之后很蹊跷的事情发生了,韩非死了!这个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在李斯的谋害下,怀着一腔热血,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给后世人留下了相当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远的思想内涵。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1:43:00 +0800 CST  
至于韩非的死,史学家们不少认为是因为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因为李斯自己都说过不如韩非,这是嫉妒。
我认为韩非的死绝对不是他和李斯以的个人恩怨,虽然这个时期的同门师兄弟也发生过同门相残的事情,比如军事家孙膑酒杯他的师兄庞涓迫害过。但是要知道李斯是著名的政治家,是丞相,宰相肚里能撑船,我想李斯这个人绝对不是一个会因为嫉妒韩非而杀死韩非的。
能解释的原因只有一个。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1:43:00 +0800 CST  
600多年后,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发动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的太师也先掳到了北方吃了几年沙子又回去了,这时他的弟弟朱祁钰已经当了好几年的皇帝了,但是他的好弟弟将他欺负的够呛,将他看了起来。1457年,夺门之变成功,之后一代忠相于谦被朱祁镇杀了。罪名是徐有贞的一句话,“此举无名。”意思就是不杀于谦,夺门之变这事没有合法的理由。 对,就是此举无名,不杀韩非,灭韩国没有理由,这代表着秦国对和韩国的决裂,也是秦国和六国的决裂。因为在韩非死后,并没有人追究这件事。 杀了韩非之后,秦国便开始了对六国的统一战争。第一个目标,韩国。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1:44:00 +0800 CST  
给点更新的动力好不好。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1:53:00 +0800 CST  
诸位能不能别这样,大家都是乐呵,能不能给点掌声什么的,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2:23:00 +0800 CST  
求支持啊 。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2:26:00 +0800 CST  
莫让晓朦空单机啊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2:26:00 +0800 CST  
真的要太监吗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2:54:00 +0800 CST  
【灭六国】 说实在的,秦灭六国用一个词就可以形容,摧枯拉朽,在史记的记载中,秦国灭六国的文字加起来不足五百字。 秦王嬴政十六年,秦国向韩国要地,这可是要命的活,那一寸一寸的可是老祖先打下来的,但是韩国没办法,他在战国七雄中时立场最不坚定的,一会儿加入合纵,一会儿加入连横阵营,国力已经被折腾垮了,所以就给了秦始皇一块地,叫南阳。内史腾(内史是官名)就任南阳太守,第二年,也就是嬴政十七年,内史腾攻打韩国,攻下了新郑,就是现在的河南新郑,并俘虏了韩王韩安,这是秦灭六国第一个被俘虏的国君,当然不是最后一个。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4:00 +0800 CST  
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基本上没有组织起来像样的抵抗。 下一个目标,赵国! 当时赵国的国君是赵孝文王,当时赵国还活着的名将有两个,一个是司马尚,一个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其实秦赵之年的战争一直在进行,断断续续的,打了谈,谈完了继续打。 秦灭赵的战争中,秦国派了三位大将,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杨端和,桓齮(这个人希望大家记住)。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5:00 +0800 CST  
刚刚开始打得很顺,嬴政十三年,桓齮打下了今天的河北省磁县,斩首十万,十四年,打今天的石家庄,秦国输了,打灵寿又输了。原因很简单,秦国在赵国的克星出现了,这个人叫做李牧。这一仗打跑了一个秦国的将军,将桓齮,这个人跑到了燕国,改名叫做樊於期,后边在荆轲刺秦的时候我们还要讲他。 李牧早些年是守边疆的,也就是长年和匈奴打交道。李牧一挂帅,王翦就知道,这仗不好打了,李牧这守长城的都调回来了。有两个信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好消息是说明赵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连守边疆的李牧都调了回来,坏消息是,李牧这个人是个铁板,踢不动。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5:00 +0800 CST  
于是秦国又用起了惯用的招数,反间计。 反间计的策划人是尉缭,这个人是相当有名的,中国有一个兵书系列叫做《七经武义》,说的是七本兵书,包括《司马法》《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其中有一本叫做《尉缭子》,现在存下来五卷,就是他写的。反间计的实施者是郭开。 说起这哥们,我的情绪只有一个,无奈。赵国两大名将可以说都毁在了他的手里,廉颇,李牧。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5:00 +0800 CST  
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口碑特别好,收人钱财,替人消灾。郭开收了秦国的钱,便在赵王的面前说李牧有谋反之心,然后李牧就这样光荣下岗,而且一直下到了地府,司马尚也下课了。代替他们的颜聚赵葱上岗。 公元前228年,王翦破赵。赵王迁被俘虏,公子赵嘉跑到了代地(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代),建立了代国,赵国灭亡!可以说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除了在赵国受了点气,基本上很顺利。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5:00 +0800 CST  
李牧,一个天才的将领,我想他在临死前一定是这样的,“我干你......”死得窝囊。作为一个将军,马革裹尸是最好的收场,而他死在了小人的算计中,或者死在了赵王的手里,他死后,赵国唯一的屏障没了。“自毁长城”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李牧一生从未打过一次败仗,不管是打匈奴还是和秦国交战,他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
秦始皇二十五的时候,王翦的儿子王贲灭燕的时候,顺便收拾了公子赵嘉的代国,公子嘉被俘虏。没了!
公元前228年,赵亡。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5:00 +0800 CST  
秦灭魏更没什么说的,三个月,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就这么灭了,实在不知道讲什么。曾经在战国初期最强大的魏国,就这样灭亡了。......史记对灭魏的记载仅仅是十个字,秦灌大梁,掳王假,遂灭魏。 那我说说魏国灭亡的原因吧。其实魏国是有机会可能让魏国生存下来的,这个可能的因素叫做魏无忌,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5:00 +0800 CST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对人才消耗相当严重的一个时期,之后三国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乱世英杰辈出,再就是明朝灭亡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情况,越是乱人才的消耗也就越严重。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人才的流动性很大,前边说过一些,齐国的将军在自己的国家混不下去了,就去赵国继续做官,比如田单。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6:00 +0800 CST  
其实战国时期魏国流失的人才是最多的,比如说吴起,开始在魏国为官,被丞相王错妒忌,设计陷害,后来去了楚国,他到了楚国之后,向楚悼王推行变法,这就是“吴起变法”,比商鞅足足早了二十年,后来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被乱箭射死。 商鞅是从卫国到的魏国,在公孙痤的手下做事,公孙痤死了之后,他便到了秦国,推行了“孝公变法”,很成功。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6:00 +0800 CST  
孙膑,这人本来是齐国人,是兵圣孙武的后人,他和魏国将军庞涓是同门师兄弟,是鬼谷的弟子,苏秦张仪也是鬼谷的弟子。庞涓的才能以及学识都不如孙膑,这从后来的围魏救赵,减灶计,马陵之战可以看出来。庞涓将孙膑的膝盖骨挖了,弄残了。后来孙膑借着齐国使者使魏将自己带回了齐国。这是跑到魏国家门口都又走了的。 范雎,这是从魏国流失的另一个人才,也是去了秦国,这个人是战国后期,唯一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就是他提出来的。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6:00 +0800 CST  
这么多的人才,魏国却一个都没有留住。只能说,天要亡魏。 但是,上天给一个国家关了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的。上帝为魏国打开的这扇窗叫做信陵君。 窃符救赵之后,信陵君就不敢回魏国了,毕竟他也算是公子,君王魏安厘王是他的哥哥,他将自己哥哥的兵符偷了出来,带着军队去帮助赵国打秦国了,他哥哥心里肯定不得劲,信陵君已经是公子了,可以说在魏国是二把手,他这相当于亲王级别的,亲王偷兵符,私自挪用军队,这意味着什么,我不说诸位也能明白,这是造反才有的节奏啊。好家伙一声不吭拿着兵符去打仗去了,你还洋气,玩的挺嗨,国君可是郁闷了,他也想不明白平时忠心耿耿的弟弟这是要做什么。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3-07 14:06:00 +0800 CST  

楼主:晖朦朦

字数:524171

发表时间:2015-03-05 22: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10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