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不太监的历史,幽默,沉重,清新,2B

所以别人打他他不干,刘恒可以,他想知道,刘恒是不是能因为他的某些举动能够在意这个兄弟。他就是要在亲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感。
所以历史上我们看到的刘长造反,根本看不到兵,看不到杀戮。我看到的就是一场戏,一个江湖的故事。
初中的时候,我曾经觉得这个人坏透了,造反。后来长大些,我觉得,这个造反实在愚蠢,前几年上大学的时候,我渐渐明白了。这才是他的目的,因为即使他宣称造反了,汉文帝叫他去长安,他也去了,不带一兵一卒。
幸好,上天没有辜负他,他是个孤独负气的兄弟,而刘恒也确实是个好大哥。
刘长造反了,天下人都知道了。刘恒沉默!
大臣们开始谏言,刘长收养逃亡的重犯,刘长杀人,刘长立法等等,好几百字。
刘恒回复就两个字,“没事。”
大臣们再次炮轰刘长,反正也没啥事,大家闹点事玩,他们怎么懂得兄弟情义。
刘恒说,“算了,废了他的王位,赦免他的死罪。”
大臣们第三次上书,说刘长犯了死罪,请降罪。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2 23:36:00 +0800 CST  
刘恒终于顶不住了,“行了,都别说了,每天给他五斤肉,两斗酒,他的妻子们可以和他一起去蜀地,不准为难,沿途的人都好好照顾点。”
刘恒然后让刘长到长安,刘长就去了。
然后刘恒说,你去蜀地吧,到那里玩几天。刘长也去了。
刘长走后,袁盎(ang)(记住这个人,后边还会出现)就对刘恒说,“他这一走,不可能活着回来,他路上出点事,你就有了杀弟的恶名了。”
刘长说,“也不是,就是让他去那里过几天苦日子,倒时候再回来就是了。”
这个时候的刘长,在路上对仆人大叫大骂,“谁说你老子我猛,谁说我只有一身的力气,我他妈就是不知道自己,看不到自己,才有了今天。”很准确,他确实不知道自己还要干嘛,活着一辈子,该有的有了,该享受的享受了,不该享受的也没有缘分再去享受。
于是刘长就坐在车里,不吃不喝,最后饿死。
终年24岁。
刘长的车到了雍县,当地的接站人发现刘长已经饿死,赶紧打开车门。然后上报给刘恒,饿死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2 23:36:00 +0800 CST  
刘恒抱头痛哭,对袁盎说,当初不听你的,我害死了自己的弟弟。
然后下令,所有路上不给刘长开封送食的人全部处斩。
这个世界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看上去大大咧咧,也很窝囊,也办不成事,但是他对人的感情很真,或许他也和别人拌嘴,但是,不管他的朋友多么笨,或者多么聪明,都不会对这种人下手。这种人很可怜,也很幸福,这种人,很多,刘长就是这样的。
他得到了兄弟情义,他没有享受过母爱,没有享受过父爱,但他的异母兄弟对他的情义是真的,如果没有政治,他们或许也是好兄弟,而刘长也可能不会死。
这个故事,荡气回肠,这是我读这一段的感觉,尽管刘长被世人唾弃,被人骂愚蠢,但我始终看不到一个不臣的贼子,也看不到一个不义的兄弟,他只是个孤独的人。
刘恒是个好的君王,但他也是个好兄弟,他更懂刘长,他知道刘长不会造反,就是闹着玩,他就是那个跟在他屁股后边不顾形象叫他大哥的人,不顾及别人的眼光。
还是那首歌,我们是兄弟!
之后刘恒也没有亏待刘长的几个儿子。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2 23:37:00 +0800 CST  
之后刘恒也没有亏待刘长的几个儿子。
孝文帝八年(前172年),汉文帝还是惦记刘长,刘长有四个儿子,年龄都都还小,于是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其子刘勃为安阳侯,其子刘赐为阳周侯,其子刘良为东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有一首民谣:“一尺麻布,尚可缝;一斗谷子,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刘恒依旧是叹息,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孝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刘恒封立刘长的三个儿子,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他们都重获刘长时封地。
是啊,刘恒打击刘长并不是为了贪图他那点封地,而是政治需要,而刘恒没有怎么亏待刘长和他的儿子,是情义需要。
其实刘恒在我的心里,就刘长这一件事,魅力值爆表。
所以之后,不管诸侯国怎么闹,刘恒都不管了。也为景帝的时候,吴楚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刘恒也是个有情有义的爷们。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2 23:38:00 +0800 CST  
今天 就这么多。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2 23:40:00 +0800 CST  
按照惯例,自顶一发!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2 23:40:00 +0800 CST  
今天没人看吗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00:36:00 +0800 CST  
【汉文帝平凡的一生】
汉文帝的一生,可以说相比其他的皇帝们,平静了许多,没有什么硬仗打,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历史上对汉文帝在位期间的说法就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这也是初中历史课本的手法,大家都也不陌生。
在董仲舒献策之前,众多的史学家们认为,汉家一直在用黄老哲学进行治理国家。黄老之学就是道家思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无为而治”。刘邦管点事,吕雉不管事,刘盈不管事,汉文帝不管事,大家都不惯。道家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道术。此道非彼道也,道家学术是一种哲学,一种思考的方法,而道术就是风火雷电,急急如律令!不一样。
其实汉朝初期并不是说吕雉,刘盈,汉文帝,刘邦懂什么黄老之道,而是这帮盲流子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国家该怎么治理。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汉朝开国之初,根本就没有什么治理条例,国家怎么治,皇帝怎么去治理国家,没有。大家一致都在坚持这么几条原则,刘家的统治不能变,权力在中央不能变,百姓不能祸害不能变。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1:02:00 +0800 CST  
其实大家也都是在摸索,或者有了社会问题才会去解决,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法律。
所以汉朝初期并不是说执政者懂什么黄老哲学,不是这样的。
刘恒的一生其实很简单,先是走了狗屎运当了皇帝,他几乎没有想到;然后陷入了兄弟情义的争隔中,他和刘长都是有情有义的小顽固;再然后,他经历了父辈和子孙们都经历过的与匈奴的斗争中,大家都是中国人,也打来打去,隔几年就打一仗,隔几年总有一个皮痒痒或者手痒痒的;
刘恒的一生其实挺好玩的,小事不断,大事不乱。国家一片安定。
而刘恒这个人也是比较仁柔的君主,也很聪明,好人他不害,天理他不损,坏蛋他也不放过,但绝对不残忍,他是真的属于那种保证不打你脸的人。
他在世的时候,那批刘邦旧臣,也就都陆陆续续到了地下下象棋去了,所以就有新的人提拔了上来,这些人,将会在景、武年间,叱咤风云。
他们中有,张释之,张苍,申屠嘉(刘邦旧臣),袁盎,邓通,贾谊,程不识、周亚夫等等。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1:02:00 +0800 CST  
对于汉文帝,没什么说的,是个明君。
他自己的故事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但是他提拔上来的这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影响汉朝乃至我们现代很深。
轻刑死人众,丧短生者偷。
仁者自此薄,哀哉不能谋。
露台惜百金,灞陵无高丘。
浅恩施一时,长患被九州。
——(王安石《汉文帝》)
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病死未央宫,享年47岁,在位23年,死后葬在了霸陵。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1:04:00 +0800 CST  
一会儿更新景帝,大家先准备下板凳,马扎,爆米花啥的。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1:05:00 +0800 CST  
【景帝篇——刘启】
刘恒带着祥和与一腔的矛盾去世了,他有很多的问题没有想明白,而且以他的聪明也不可能想明白。太聪明的人,也往往越想不明白。至于他哪里不明白,我也不知道,而且他也不知道。从他的时候的遗言,可以看出来,他明白生死,了解民生,懂得道理,但是他生前的很多困扰自己的事情,他都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比如刘长的死,他也曾经想过,政治与情义哪个重要,他到死都没想出来。
文帝的一生是有遗憾的。
再看景帝又是如何继承他老爹的那一堆十万个为什么?
之前我交代一句,汉景帝的一辈子可以说经历了汉朝建国之后的第二次宫廷混乱,当然,也很精彩。不过诸位放心,老百姓没事,大家还在休养生息。老婆孩子热炕头,农妇,山泉,有点田。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2:56:00 +0800 CST  
【一个意外的皇位】
有这么一个职业,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上下班不定点,偶尔加班没有加班费,一个不小心遭人唾骂,再不小心得罪了人,可能就会被揍,下场很惨。有这样一种家庭,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能够去做那个职业,而其他人有一些会死在懂事之前,活下来的也不好过。这个职业叫做皇帝,这个家庭叫做皇室!
汉惠帝的7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88年的1月17日,在山西平遥古城边上,一个小男孩就破壳而出了。他也没想到自己将来可能会成为皇帝,因为他爹也基本上没有可能成为皇帝,因为正在当皇帝的是他二伯(bai)伯。结果过了半年,惠帝去世了。那就说明他爹有资格参赛争夺皇位了。当然不一定是他爹,当时他三伯伯被杀了,大伯伯是爷爷和一个女人没有做好避孕工作出来的,这都不算了,但是他的叔叔还有活着的,刘长叔叔,刘恢叔叔,刘建,刘友很多叔叔都活着。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2:56:00 +0800 CST  
直到公元前181年,差不多这些叔叔们也都死了一片。真是刘家大灭绝的年代。
等到刘恒即位是在公元前179年,这个时候的刘启已经是十岁了,刘恒的五儿子刘启被预立为太子。
这里可能有问题了,古代立嫡立长,刘恒是嫡子,但不是长子,怎么能立太子呢?
因为前四个都死了,这种死了前边,后边就是老大的说法就不提了。他有个亲生弟弟,就是梁王刘武,他们都是刘恒的母亲窦漪房生的。这一家子都很有名气!
从窦漪房的角度看,他两个儿子都爱,尤其喜欢刘武,所以在立储君的时候,窦漪房有些偏向于刘武,但是中国的文臣们有骨气,五百年前就有规定,那是屁股上钉胶的事,立嫡立长,谁都别闹。而且后来景帝削藩的时候,窦漪房满屋子追着景帝打不让削刘武。
所以刘启的皇位来的狠侥幸,比中彩票的概率小多了,差不多和哈雷彗星撞地球的概率一样大。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2:56:00 +0800 CST  
【我泱泱大汉】
其实汉朝在开国之后,也就红火了吕后那一段时间,之后就感觉特别平淡,汉朝的第二次红火起来就是在汉景帝时期,到了刘弗陵之后又不怎么红火了,到了更始帝的时候又开始红火。而东汉和西汉比,那简直太红火了,皇帝带头玩,玩死的也有,到了东汉末年,红火到了极点。
所以西汉还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汉朝时期,东汉虽然红火,但火大烧身。所以作为一个朝廷,平静是好事,大家最好一辈子平平安安,好好治理天下,别闹事。下层的老百姓倒是越红火越好。
大家也别琢磨什么世界永远消除阶级,消除不平等,这是不可能的,就是梦里也不可能,世界毁灭的时候倒是真的可能,大家都完蛋,上帝很公平,不公平的是人心。
刘启娶得是薄太后的侄女,薄太后是刘恒的母亲,也就是刘启的奶奶,也就是刘启娶了自己的姑姑。汉朝是挺乱的,咱说过不少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2:56:00 +0800 CST  
刘启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二岁了,当年立刻立自己的老婆薄姑娘当皇后,也就是自己的姑姑。这事其实说起来,也挺悲催的,当男人们都在羡慕皇帝们后宫三千佳丽的时候,并不知道,那三千多是用来看的,也就是养眼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我想还没有人听说过哪个皇帝膝下有一百多个孩子,而且都还出自不同的胎盘。历史上儿子最多的皇帝也就康熙爷,35个。在宫廷中,首先一个皇帝不能往其他嫔妃的住所跑的太勤快,其次,要看老婆的脸色和手腕硬度,要是老婆很厉害的话,那千万可不能去随便临幸某个姑娘,除非你和这姑娘有仇,否则你一提起裤子拍拍屁股走了,那姑娘基本没什么活头了。
刘启的婚姻是自己的奶奶指定的。他到底对薄姑姑有没有爱情,不好肯定,如果说有,那后来薄姑姑被废怎么讲,如果说没有,那这二十年的夫妻又是怎么过来的。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刘启和薄姑姑绝对是政治婚姻。
因为吕后之后,薄后似有效仿吕后的嫌疑,权力很大,不过倒是没有吕后那么嚣张,但是薄家进朝廷的也不少。
刘启不管对他的原配老婆顺心不顺心,但是有一点可以很肯定,就是薄皇后的位置不稳当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2:57:00 +0800 CST  
原因很简单,不孕不育。二十年来,我相信刘启肯定也努力了很多次,但就是连个蛋都没有下下来。所以那些妻妾们和小三小三十们都排队等着插足当皇后。
很自然的道理。古今多少帝王就因为一个无后而将自己心爱的皇后废掉,更何况这是一个为了政治和日后发达而建立的政治婚姻。
南开女子中学的毕业典礼上,张伯苓校长是这么教育这些女孩子们的,“你们将来要相夫教子,但是记住,要教育你们的丈夫,一心为国为公,不要教他们富贵发达,否则他荣华富贵之后,第一个看不惯的就是你这个原配。”我们这里要是有女读者的话,我也是这句话,教育丈夫好好为了社会的建设奋斗,争做祖国的栋梁,这是责任,而男性同胞们,我说的是另一句话,好好挣钱,老婆是羊,事业是草,要想羊不跑,就得种好草,这是时代。
很有道理吧,不管薄姑姑和刘启的感情如何,但薄太后将薄姑姑嫁给刘启的目的就是一个,薄家人的荣华富贵。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2:57:00 +0800 CST  
反观刘启的其他妃子们,个个卯足了力气的生。
王娡(后来的王皇后)生了刘彻,隆虑公主,平阳公主,南宫公主,栗姬生了刘荣,刘德,刘阏(e)于,程姬生了刘余,刘非,唐姬生了刘发(光武帝刘发的爷爷的爷爷),贾姬生了刘彭祖,王儿姁(xu)(王娡的妹妹)生了,刘寄,刘乘,刘舜。
那说明不是刘启的问题,是薄姑姑的问题。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2:57:00 +0800 CST  
那说明不是刘启的问题,是薄姑姑的问题。
其实整个社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概括为两性问题,刘启上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儿子的事,闹了整整七年。刘启一共才当了十六年的皇帝,真是老婆儿子不饶人啊。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3:00:00 +0800 CST  
早睡,明天中午一更,晚上一更,共六千字+。诸位晚安。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4-23 23:00:00 +0800 CST  

楼主:晖朦朦

字数:524171

发表时间:2015-03-05 22: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10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