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海军发展兴衰史

1、“李-阿舰队”舰队
即阿思本舰队,在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最后阶段,为了加强对南京的打击和封锁,清政府在大忽悠赫德的忽悠下决定购买一支西洋舰队进攻太平天国,克复沿海失守各处。因为李秀成大军攻陷苏南江浙割地有拿下上海之势,清政府与18862年决心向外够舰,委托时在英国之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Lay Horatio Nelson)在英国购买及招募人员。李泰国在英国得到政府的批准为中国成立舰队,并以曾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到华参战之阿思本上校为舰队司令。所以这只舰队被称为李—阿舰队,即中英阿思本联合舰队。总共耗费白银六十五万两。
富有喜剧特色的是这支舰队到达上海时,战局已经陡然直转,根本不需要这帮洋老爷了。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双方对海军的指挥、用人理解完全不同。清政府原意是由中国人为舰队统帅,英国人任副手,同时得挑选中国人上船学习。然而李泰国早于英国代表清政府与阿思本私自签订合同,内订明海军由阿思本任司令,阿思本只接受由李泰国传递,直接来自中国皇帝的命令;舰上所有人员的任用赏罚,由阿思本全权决定;船上只用洋人;要求中国海关拨一千万两作海军四年之经费,交由李泰国调用。当朝庭得悉各条文后,一时哗然。加上阿思本提出舰队直接攻入天京,触动了湘军的利益。
第一是舰队的主权问题得不到解决,名义上是中英联合舰队,实际却是亲政府花钱养了一帮根本不听话的雇佣军,后面北洋舰队总叫教习琅威理辞职的撤旗事件本质和这次一样。
曾国藩说:“以中国之大,区区一百七十万之船价,每年九十万之用款,视之直如秋毫,了不介意。或竟将此船分赏各国,不索原价,亦足使李泰国失其所恃而折其骄气。”最后舰队解散,按负责调停的美国公使安排,各船返回伦敦拍卖;清政府付各军官水手遣散费,在事件中金钱损约为七十万两。“阿思本舰队”事件,终以清政府损失38.2万两白银的高昂代价而结束,更具有讽刺的是阿思本舰队中最大的那艘旗舰“镇吴”炮舰最后落入日本萨摩藩之手,参加了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事件。
镇吴(原名江苏):舰队旗舰,中级兵轮,排水量1269吨,木壳船壳明轮炮舰,68磅炮二门,18磅炮四门,9节,1863年完工,1217马力,编制138人
金台(原名北京):中级兵轮,排水量670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110磅炮一门,68磅炮一门,20磅炮两门,150马力
一统(原名中国):中级兵轮,排水量669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40磅炮一门,32磅炮六门,20磅炮四门,200马力
广寿(原名厦门):小级兵轮,排水量301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110磅炮一门,40磅炮一门,80马力
百粤(原名广东):小级兵轮,排水量552吨,铁壳船身,明轮推进,150马力
三卫(原名天津):小级兵轮,排水量445吨,铁壳船身,80马力
得胜(原名奉天,亦名穆克得恩):小级兵轮,供应船



2、福州船政水师

福建船政由清政府于1866年创办,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宗棠、沈葆桢等清廷重臣,从西方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在福州马尾设局造船,兴办学堂,筹建海军,凡八年努力,崛起了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福建船政。由左宗棠奉命成立福建船政后,随着福建船政制造厂和船政学堂的不断发展,马江附近的军港设施日益健全、船政制造的军舰和培训出的海军人才也渐成规模。凡八年努力,崛起了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福建船政。而同时创办的船政学堂,培养出严复、刘步蟾、魏瀚、陈季同、萨镇冰、詹天佑一大批具有开放意识的知识分子和海军将领。他们冲破清末封建统治的各种局限,以全新的海权观和开放的视野面对西方世界,在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科技、工业等多个领域引进新观念、新知识,唤醒民众,大胆革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清末设立福建船政后,随着福建船政制造厂和船政学堂的不断发展,马江附近的军港设施日益健全、船政制造的军舰和培训出的海军人才也渐成规模,于是经船政大臣沈葆祯奏请批准,将福建船政的军舰编成舰队,设轮船统领统一管理。
1874年日本人借口台湾牡丹台生番杀死琉球、日本渔民为借口,5月派遣西乡从道为总督的台湾派遣军共3600人入侵台湾,在台南琅峤登陆。7月日军已完成对各社的征讨、诱降,并以龟山为基地建立都督府,修筑医院、营房、道路,并向后山南北各处番社分发日本国旗,准备久踞。
五月十一日,清照会日方诘责,并于十四日下令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领轮船兵弁驰往台湾,并授予他处理日本侵台事件的军事外交大权。六月中,沈葆桢到台后,一面向日本军事当局交涉撤军,一面积极着手布置全岛防务。他在府城与澎湖增建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在安平厦门间装置海底电线;增调淮军精锐武毅铭字军13营6500人入台,部置于凤山;陆上防务北路由台湾镇总兵负责,南路由台湾兵备道负责,海上防务,以扬武、飞云、安澜、清远、镇威、伏波六舰常驻澎湖,福星一号驻台北,万年一号驻厦门,济安一号驻福州;同时大力开通部落地区的道路,并派员招抚各处“番社”。清政府也相继运来洋炮20尊,洋火药4万磅,火药3万磅,士气民心为之大振。这些措施渐次推展开来,形成相当的声势,使日军不能不有所顾忌。这时候,台南南部恶性疟疾流行,侵台日军因气候炎热,水土不服,疾疫流行,每日死者四五名至数十名,士气极其低落。在进退维谷、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日本不得不寻求外交解决的途径。日方全权代表大久保利通偕顾问李仙得于是年九月到达北京,在前后七次谈判中,日方仍坚执日本进兵的是“无主野蛮”之地,对此清政府予以严厉驳斥。大久保利通认识到,只有在清政府所坚持的“番地属中国版图”的前提下,才能和平解决日本侵台问题。当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也存在很多困难,于是在英、美、法三国出面调停下,清政府决计让步,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三十日签订了《中日台湾事件专约》(《北京专约》)三条,除以“抚恤”及付给修道建屋费用为名偿银50万两外,约中有“兹以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之语,日本出兵乃为“保民义举”,实际上等于承认琉球为日本的属国。日军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一日撤出台湾。
1884年8月23日清法两国爆发马江海战,法国舰队利用落潮的有利时机发起攻击,利用退潮转移舰身之机,向中国舰队发动进攻,此时法国军舰可以利用舰艏攻击中国军舰的舰艉,舰艉是军舰最为薄弱之处,极易遭到破坏,而且被限令停泊中的中国舰队即使作出反应,也要做整个半圆形的回转,才能调转船头作战,如此,法国舰队就占有了“决定性的战略优势”。 午8时,为避免港内的各国军舰误会,法国舰队将开战通知送达各国领事馆,并告知了马尾港内的英国“冠军”、“蓝宝石”、“警觉”、美国“企业” 等4艘军舰。当日8时上午10时,闽浙总督何璟接到法方送来的战书,声明4小时后向中国开战。令人惊奇的是:何璟竟然对福建水师官兵封锁消息,没有积极备战,也不准请战官兵“轻举妄动”。直到中午12时过后方才告知张佩纶等人,张佩纶、何如璋闻报后大惊,以中国来不及准备作战为由,命精通法语的福建船政著名工程师魏瀚乘船前往法方,要求延至次日开战。而法国舰队旗舰“窝尔达”号看见中国方面驶来一船后,误 认为是中国军舰来袭,下午13时45分,孤拔随即下令对中国舰队开火,马江海战爆发。开战仅仅半个小时,这只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部队就覆灭在了法国远征舰队老将孤拔的手下。
至开战前,先后进入马尾港的法国军舰有11艘,总吨位约15000吨,装备火炮77门,而中国军舰虽有11艘,但大部分都是轻型炮舰,所有舰只总吨位仅9800余吨,装备火炮也只有50余门。且中国舰队的军舰大都采用立式蒸汽机,机器在水线之上,虽然可以多装货物(很多当时的军舰,是军用和商用的多用途舰船),但是没有装甲保护,极易被破坏。装备的火炮又基本都是前膛炮,既没有装甲,威力、射速又都不如法国军舰装备的后膛炮,更为不利的是,法国舰队还装备了当时的新式武器——机关炮、杆雷艇。
当时,法国拥有9艘军舰,共计14514吨,摆在罗星塔的南面和东南,另有鱼雷艇2艘。还有两艘军舰在金牌、琯头一带江面,阻止清军塞江封口,保障后路安全。参战法舰共有重炮71门,还有不少射速为每分钟60发的哈齐开斯机关炮,官兵共有1790人。福建水师拥有11艘军舰,共计9800吨,炮47门(大口径炮很少),官兵1176人。福建水师8艘战舰停泊在马江边的罗星塔之西,3艘停在罗星塔之东。从吨位、防护能力、重炮数量、兵员素质等方面比较,中法两国海军实力悬殊,法国舰队显然占有优势。
窝尔达(旗舰) 木壳巡洋舰 1300 1000 160 9
凯旋 装甲巡洋舰 4127 2400 410 21
杜居士路因 铁胁木壳巡洋舰 3189 3740 300 10
费勒斯 木壳巡洋舰 2268 2790 250 5
德斯丹 木壳巡洋舰 2236 2790 250 5
野猫 炮舰 515   120 9
益士弼 炮舰 471   120 9
腹蛇 炮舰 471   120 9
45号 杆雷艇 301   120 11
46号 杆雷艇 327   120 11


扬武(旗舰) 木壳巡洋舰 1560 1130 200 11

永保 木壳运输舰 1358 150 150 3
琛航 木壳运输舰 1358 150 150 3
福胜 蚊子船 250 389 26 1
建胜 蚊子船 250 389 26 1
艺新 炮舰 245 50 30 5
伏波 炮舰 1258 150 150 5
福星 炮舰 545 80 70 5
济安 炮舰 1258 150 150 9
飞云 炮舰 1258 150 150 7
振威 炮舰 572 80 100 5
《题黄佐廷赠尉遗像》
泼海旌旗热血红,防秋诸将尽笼东。
黄衫浅色靴刀备,年少犹能作鬼雄。
此为,马江海战后黄遵宪为杨武号大副黄季良写的悼念诗,在《铁甲舰上的男人们》一剧中被误认为北洋海军军歌。
海关税务司赫德也感慨到 “真正的荣誉属于战败的人们,他们奋战到底,并和焚烧的破碎战舰一起沉没”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40:00 +0800 CST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47:00 +0800 CST  
甲申之役中的孤拔舰队
http://tieba.baidu.com/p/1865027289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47:00 +0800 CST  
南北洋水师
日本入侵台湾是对中国在台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次挑战,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边疆危机。日本侵台之役给清政府最大的教训是,使它认识到自己的海防空虚,必须急起补救。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清廷发布上谕,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从此走上轨道。促使清政府检讨其治台政策的利弊得失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认识到危险主要来自于外部而并不是内部。过去清政府认为,“台湾之患率由内生,鲜由外至”外国的侵略,官员们开始重视台湾,把它称为“七省门户”、“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沈葆桢、丁日昌一再奏请对日本侵台应加严密设防,总理衙门也指出“经营台湾实关系海防大局”,这是对台湾地位的一种新认识。在这方面感受最深、变革最力的是沈葆桢。沈葆桢守住台湾后,立即着手进一步的开发,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南北洋水师开始正式建立。
老李洋洋洒洒上万字的海防奏折:
一、原奏造船一条。查布国防海新论有云:“凡与滨海各国战争者,若将本国所有兵船径往守住敌国各海口,不容其船出入,则为防守本国海岸之上策。其次莫如自守,如沿海数千里,敌船处处可到,若处处设防,以全力散布於甚大之地面,兵分力单,一处受创,全局失势,故必聚积精锐只保护紧要数处,即可固守”等语,所论极为精切。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求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袤延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於大局尚无甚碍。惟既欲固守,必预将所有兵马、炮位、军械、辎重并工局物力储备坚厚,虽军情百变而不离其宗。庙谋阃算,平昔之经营,临事之调度,皆不可一毫错乱。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岘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於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於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其防之之法,大要分为两端:一为守定不动之法,如口内炮台壁垒格外坚固,须能抵御敌船大炮之弹,而炮台所用炮位,须能击破铁甲船,又必有守口巨炮铁船,设法阻挡水路,并藏伏水雷等器。一为挪移泛应之法,如兵船与陆军多而且精,随时游击,可以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矣。现计闽厂造成轮船十五号,内有二号已在台湾遭风损坏。沪厂造成轮船六号,内有二号马力五百匹,配炮二十六尊,与外国大兵船相等。其余各船,皆仅与外国小兵船根拨相等,然已费银数百万有奇。物料匠工多自外洋购致,是以中国造船之银,倍於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但不可转托洋商误买旧船,徒糜巨款。访闻兵船及铁甲船以英国为最精,英之官厂公司厂均以造铁甲之优劣相与争衡,日新月异。应拣派明於制造略知兵事之员,选带学生工匠前往,由总理衙门会商驻京使臣,移知该国兵部,俾得亲赴各厂考究,何等船制最为坚致灵捷,并宜於中国水道者,与其议价定造。即将带去华匠兵士附入该厂及武备院学习造工,并讲求驾驶操练之法。俟成船后,配齐炮位,随船回华,庶有实济。而中国船厂仍量加开拓,以备修船地步。至拟设兵船数目,如丁日昌所称,北、东、南三洋各设大兵轮船六号、根拨轮船十号,合共四十八号,自属不可再少。除将中国已造成二十号抵用外,尚短二十八号。窃谓北、东、南三洋须各有铁甲大船二号,北洋宜分驻烟台旅顺口一带;东洋宜分驻长江外口;南洋宜分驻厦门虎门,皆水深数丈,可以停泊。一处有事,六船联络,专为洋面游击之师,而以余船附丽之,声势较壮。约计定造铁甲船每只需银百万两内外,费巳不赀,只有先购此项,分年筹办。其有余力,再置他船。或由闽沪各厂陆续仿造兵船,总以足成四十八号为度。惟守口大炮铁船即所谓水炮台船,亦系西洋新制利器,以小船配极重之炮,辅助岸上炮台,四面伏击,阻遏中流,能自行动,最为制胜,凡要口须添设一二艘。闻在外国定购,每船连炮约价银十余万两,但笨滞不能涉海,须将炮位铁甲分拆,运载来华装配。应俟委员到彼,一并察办。如价省运便,陆续购造二十号,分布南北各口,抑或由外洋购大炮,由华厂照式仿造铁船,更可次第添置。至丁日昌奏称:“裁并五十号艇船,可养给一号大兵轮船;裁并十号阔头舢板,可养给一号根拨轮船:计省沿海水师旧制各船糜费,以之供给大小四十八号轮船,尚觉有盈无绌”等语。查同治十一年(1872年)五月臣於覆奏船政事宜摺内,拟请裁撤各省艇船,即以各船修造养兵之费,抵给轮船月费。经总理衙门议令各该督抚奏办,迄今并未议覆。今添购铁甲等船巨款必须另行筹集,俟购回时,养船练兵一切费用,应如丁日昌所议,请旨敕下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各省,将旧置及新添红单、拖罟、艇船、舢板等项分别裁并,专养轮船,以免虚糜而资实用。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49:00 +0800 CST  
一、原奏筹饷一条。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而后定计。……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专清关内之议,殆老成谋国之见。今虽命将出师,兵力饷力万不能逮。可否密谕西路各统帅,但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一面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雨等回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粤蜀之苗瑶土司……。两存之则两利。俄英既免各怀兼并,中国亦不至屡烦兵力,似为经久之道。……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覆灭,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至此时开办海防,约计购船、练兵、简器三项,至少先需经费一千余万两。本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间,户部奏覆文祥宽筹饷需摺内,议请暂停内府不急之需,而海防用项仍无可筹。姑令各省先尽各项存款移缓就急,抵充防费,究之各省留支奉拨之数,视岁入之数,无不浮溢数倍,更有何款可以存留借抵?必不得已,应仍照总理衙门(同治)五年(1866年)奏案,专提部存及各海关四成洋税一款,为目前开办之需。除津海东海关四成奏归天津机器局,江海关四成内之二成奏归上海机器局,山海江汉两关四戒内奏明拨充奉兵及淮军月饷,淡水一关奏留台防军需,均为海防而设,毋庸置议外;其余各海关四成徉税及部库历年提存四成,应请专备总理衙门及海防统帅大员会商拨用。此后即责令各关另款封存,迳行报解,不准本省借留,亦不必再解部库,致多转折。此项每年计可得银百数十万两,加以部库另存三百余万,其有不敷,拟仍暂借洋款,由续收四成项下拨还。或另行设法归楚,以应急需。其息银以七八厘为度,归本以十年八年为度,亦各国常有之事,无足诧虑也。至於日后久远之费,当於开源节流求之。现在丁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二款,百方罗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於是奸民包揽冒骗,大宗货物皆免完厘。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业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请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馀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於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各省诸山,多产五金及丹砂、水银、煤之处,中国数千年未尝大开,偶开之又不得其器与法,而常忧国月匮竭,此何异家有宝库封锢不启而坐愁饥寒。西士治地质学者,视山之土石,即知其中有何矿。窃以为宜聘此辈数人分往遍察,记其所产,择其利厚者次第开它。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其收效当在十年以后。臣近於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近世学者鉴於明季之失,以开矿为弊政,不知弊在用人,非矿之不可开也。其无识绅民惑於凿坏风水,无用官吏恐其聚众生事,尤属不经之谈。刻下东西洋无不开矿之国,何以独无此病,且皆以此致富强耶?若南省滨江近演出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至於洋药一项,流毒中国,本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间钦奉寄谕,以醇亲王请饬密筹杜绝,饬即妥议办法等因。臣查阅醇亲王摺内有:“不必仓猝施行,要在矢志弗懈,俟外洋鸦片不来,再严中国罂粟之禁”等语,实属洞达大体。适因台湾事起,未便置议。兹查洋药自印度进口,每年约七万数千箱,售银三千余万之多。英国明知害人之物,而不欲禁洋商贩运,并欲禁中国内地自种,用意殊极狡狠。上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修约,总理衙门与英使言之屡矣。并预声明: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贩洋烟,即不能禁华民之不食洋烟,惟有暂行弛禁罂栗,不但夺洋商利权,并可加增税项,将来计穷事迫,难保不出於此。其时英使闻之亦颇心动,而该国卒不见听。臣即再与辨理,恐亦无益。应仍循总理衙门原议,阴相抵制,以冀洋药渐来渐少,再加厉禁为宜。查云贵川陕山西各省多种罂粟,疆臣台谏每以申明禁令为言,是徒为外洋利薮之殴,授吏胥扰索之柄。究之罂粟日种日广,势仍不可遽禁。闻土药性暖价廉,而瘾亦薄,不比洋药为害之烈。为今之计,似应暂弛各省罂粟之禁,而加重洋药之税厘,使外洋烟土既无厚利,自不进口,然后妥立规条,严定限制,俾吸食者渐戒而徐绝之。民财可杜外耗之源,国饷并有日增之势,两得之举也。查洋药每箱百斤,新关正税三十两;厘捐则各省多寡不同,福建每箱捐银三十六两,江苏每箱捐银三十二两,北洋天津等关捐银二十四两,捐愈重则偷漏愈多。英国条约原有“洋药如何徵税,听凭中国办理”之说,如能於洋税一律议加,自可毫无渗漏,裨益更大。否则南北各口通定一加重捐数,均照闽省之式无稍参差,以免趋避。专收作海防经费,由统帅提用,合之亦成巨款。此外沿江沿海各省,皆令整顿货厘盐厘,每省每年限定酌拨数万两协济海防。以上数端,皆开源之事也。若夫裁艇船以养轮船,裁边防亢军以养海防战士,停官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而成远谋,亦节流之大者。苟非上下一心,内外一心,局中局外一心,未有不半涂而废者矣。
一、原奏用人一条,拟派统帅责成经理,及遴派得力提镇将领为之分统。查南北洋滨海七省,自须联为一气,方能呼应灵通。惟地段过长,事体繁重,一人精力,断难兼顾。各督抚未必皆深知洋务兵事,意见尤不能尽同。若责成统帅调度,既恐扦格不行;若会同各省商筹,又恐推诿贻误。从前办粤捻各贼,何尝不屡简统帅。臣亦曾备位其间,深知甘苦。饷权疆政非其所操,不过徒拥空名,而各督抚仍不能不问兵事。畛域分则情形易隔,号令歧则将士难从,是欲一事权而反紊也。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於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於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骛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窃计北洋三省设一统帅,即才力倍於臣者,尚虑不能肆应,南洋四省口岸更多,似亦非一统帅所可遍及。若因创设铁甲兵船等项,须责成大员督筹经理,如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前江苏巡抚丁日昌,皆究心此事,熟悉洋情,似堪胜任。丁日昌拟设北东南三洋提督分统各船,不为无见。但文武兼资,素习风涛驾驶轮船操法者,实不易得耳。抑臣更有陈者,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洋人入中国已三十余年,驻京已十余年,以兵胁我,殆无虚岁;而求练达兵略精通洋法者恒不数观,由於不学之过,下不学由於上不教也。军务肃清以后,文武两途,仍舍章句弓马末由进身,而以章句弓马施於洋务,隔膜太甚,是以沈葆桢前有请设算学科之奏,丁日昌前有武试改枪炮之奏,皆格於部议不行。而所用非所学,人才何由而出?近时拘谨之儒,多以交涉洋务为浼人之具,取巧之士又以引避洋务为自便之图。若非朝廷力开风气,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於今日者。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立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臣愚以为科目即不能骤变,时文即不能遽废,而小楷试帖,太蹈虚饰,甚非作养人才之道。似应於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以资造就。现在京师既设同文馆,江省亦选幼童出洋学习,似已阖西学门径,而士大夫趋向犹未尽属者何哉?以用人进取之途全不在此故也。拟请嗣后凡有海防省分,均宜设立洋学局,择通晓时务大员主持其事。分为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气学数门,此皆有切於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原。外国以之黜陟人才,故心思日出而不穷。华人聪明才力本无不逮西人之处,但未得其法,未入其门,盖无以鼓励作新之耳。如有志趣思议,於各种略通一二者,选收入局,延西人之博学而精者为之师友,按照所学浅深,酌给薪水,俾得研究精明,再试以事,或分派船厂炮局,或充补防营员弁。如有成效,分别文武,照军务保举章程,奏奖升阶,授以滨海沿江实缺,与正途出身无异;若始勤终怠,立予罢革。其京城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习算学生,及出洋子弟学成回国,皆可分调入局教习,并酌量派往各机器局、各兵船差遣。如此多方诱掖,劝惩兼施,就所学以课所事,即使十人中得一成就,已多一人之用,百人中得十成就,已多十人之用,二十年后制器、驶船自强之功效见矣。
一、原奏持久一条。窃以古无久而不敝之法,惟在办事之人同心协力,后先相继,日益求精,不独保境息民,兼可推悟新意,裕财足用。如泰西各国,皆起於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规画如此之远,拓地如此之广,岂非其举国上下积虑殚精,人思自奋之效乎?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若不稍变成法,於洋务开用人之途,使人人皆能通晓,将来即有防海万全之策,数十年后主持乏人,亦必名存实亡,渐归颓废。惟有中外一心,坚持必办,力排浮议,以成格为万不可泥,以风气为万不可不开,勿急近功,勿惜重费,精心果力,历久不懈,百折不回,庶几军实渐强,人才渐进,制造渐精,由能守而能战,转贫弱而为富强,或有其时乎?是天下臣民所祷祀求之者也。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49:00 +0800 CST  
南洋水师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孤拔聚歼了马江内的船政水师,既然封锁攻打台湾。法军在台湾和刘铭传打成平手,继而由强攻转为无限期封锁,刘铭传在法军的封锁下即将弹尽粮绝,奏请朝廷派舰来解台湾之围。
1884年11月1日,为了支援台湾军民,清廷下令南、北洋水师抽调军舰援台。11月20日晚,北洋水师援台的“超勇”、“扬威”二舰编队抵达南洋水师基地上海,南洋大臣亦决定派“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会合北洋舰只援台,并以“开济”为旗舰,由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帅。 南、北洋7艘军舰会合后,由于“超勇”、“扬威”二舰需要入坞修理,而南洋各舰也需添装哈乞开斯机关炮,因此南下的时间一拖再拖。1884年12月4日,朝鲜又爆发突发事件,日本借中国与法国交战,无暇东顾之际,派兵协助朝鲜开化党人政变,囚禁朝鲜国王,为控制朝鲜局势,在上海的“超勇”、“扬威”二舰被急令赴朝。南下援台舰队只剩南洋水师的5舰。
1885年1月18日,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南洋水师5舰起锚南下。南洋水师出动的消息随即传到法国舰队,孤拔决定不等中国舰队到达,亲自率舰队在中途进行截击。孤拔率领“巴雅”等7艘军舰于1885年2月7日开始搜索南洋水师的军舰,经过5天的巡弋,仍然一无所获。2月13日清晨5时半,掉头南归的法国舰队意外发现了悬挂龙旗的中国军舰,孤拔当即下令准备战斗,上午7时,双方舰队拉近至10海里。南洋水师的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加大马力,准备甩掉法国军舰,“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避入了附近的石浦湾。孤拔于是命令“凯旋”、“梭尼”、“益士弼”3舰监视“澄庆”、“驭远”,而自率其他军舰追赶“开济”等3舰。但突然海上浓雾弥漫,南驶的3艘中国军舰已经不见踪影,异常恼怒的孤拔便下令封锁石浦港,攻击“澄庆”、“驭远”。这2艘吓破了胆的军舰毫无斗志,水兵直接在港内自沉军舰上岸逃跑。
孤拔为了扩大战果,进步一步追杀南洋赴台舰队,封锁镇海“开济”、“南琛”、“南瑞”3舰+港内原有的“超武”、“元凯”2舰凭借炮台负隅顽抗。法国舰队封锁南洋5舰长达近百日,最后撤兵,法军舰队司令孤拔后因为瘟疫死于澎湖。现在却在国内弄出一个镇海大捷炮毙孤拔的笑话。
快船(巡洋舰)


“开济”、“寰泰”、“镜清” “南瑞”“南琛” “保民”


炮 舰

“恬吉” “策电”“飞霆”“龙骧”“虎威” “镇安” “驭远”“海安” “澄庆” “横海”

“威靖” “测海” “金瓯” “登瀛洲” “钧和” “靖远”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50:00 +0800 CST  
开济、镜清、寰泰号
三舰同属开济级铁胁双重木壳巡洋舰,舰船资料:为铁胁双重木壳,备有风帆索具,船头有铜质撞角,舰长76.2米、宽10.97米、吃水6.1米、主匡面积51.88平方米、风帆面积910.92平方米、排水量2110吨(“镜清”为2100吨)、动力为8座圆式锅炉,1台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汽机,功率2400马力、航速14.5节、编制300人。
主要武器: 8.2寸炮2门(“镜清”、“寰泰”改作3门190mm炮)、4.7寸炮7门、14寸鱼雷发射管2具(首舰“开济”没有装备鱼雷武器)。


南琛 南瑞号
2舰同属南琛级巡洋舰,舰船资料:舰体为钢制巡洋舰,舰长94米,宽13米,“二脱汽卧机二副,烟管汽锅四座”,功率2800匹马力,载煤500吨,编制:184名,值得一提的是这2舰也是唯一和北洋水师一样特意在德国订造的战舰,而不是福州船政、江南制造局国产。
武器装备:8吋阿姆斯特朗炮4门、4.7吋阿姆斯特朗炮4门、37mm哈乞开斯5管机关炮2门,4管神机炮4门,格林炮1门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53:00 +0800 CST  
海安 驭远号
同属海安级木壳巡洋舰,舰船资料:“海安”炮船,上海江南制造局建造,1872年4月18日完工,造价35万5千两。三根主桅木质船身无装甲,长99米,宽14米,吃水6米,排水量2,800吨。水平式蒸汽主机有1,800匹马力,航速约12节。装备两门21公分,四门15公分,两门12公分克鲁伯炮;另配有轮机舢板1艘,桅帆舢板8艘;载运兵员可达500人。本舰原名"镇安",1874年三月十八日改名为"海安"。
(这是海安号访问日本时日本人拍摄的照片,日本人在整理清国海军资料时误写为“扬威”,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被内地史学界误认为是“扬武”号。)
澄庆 超武号
“澄庆”炮船,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廿三号舰,“威远”级铁胁木壳船的4号舰。1879年7月5日开工,1880年十月完工下水,造价20万两。长217.1尺,宽31.1尺,舱深17.8尺,吃水14尺;排水量1,268吨,马力750匹,航速12节;乘员84人,装备七门炮,分别为160毫米“克虏伯”主炮1门,和120毫米“克虏伯”副炮6门。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57:00 +0800 CST  
保民级巡洋舰
舰船资料:铁胁双重木壳撞击巡洋舰,2200吨,长89米、宽12,吃水6米,三座燃煤锅炉,卧式蒸汽主机,推进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5节,编制:213名,1881年11月9日开工,1883年1月11日下水,1883年10月11日试航。
武器装备:210mm克虏伯炮2门、150mm克虏伯炮6门、4管神机炮4门、37mm哈乞开斯5管机关炮4门,鱼雷发射管2具。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3:58:00 +0800 CST  
炮 舰
“策电”“飞霆”“龙骧”“虎威”
四舰原名"Alpha"、"Beta"、"Gamma"、"Delta"接收后改现名,每艘造价15万两(35,500磅)。"龙骧"、"虎威"二舰舰身长118尺,宽27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319吨,310匹马力,航速9.5节,乘员61人,装备11寸之26.5吨主炮;于1876年11月27日到华验收。"龙骧"舰首任管带(舰长)为张成,"虎威"则为邱宝仁。
"飞霆"、"策电"二舰舰身长120尺,宽30尺,吃水8英尺,排水量420吨,270匹马力,航速9.5节,乘员60人,装备12.5寸之38吨主炮;于1877年6月25日到华。四舰除主炮外其余之武装为两门12磅副炮,两挺机枪;并都有0.5寸之装甲。
四艘蚊炮艇原为北洋水师所属,但李鸿章因见原属南洋水师所购的“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炮艇较为先进,又欺负沈葆桢是老实人,就很缺德的把6艘“镇”字号炮舰调拨北洋,而将老旧的四艘蚊炮船置换给南洋水师。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4:02:00 +0800 CST  
北洋海军
清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内兴起了创办近代化西式海军的浪潮。在清政府建设海防的布署图上,原计划由北洋通商大臣管辖的北洋水师负责今天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沿海防务,而南洋通商大臣管辖的南洋水师负责余下的从江苏直至南海诸岛的防务。实际操作中,因为经费有限,该项规划逐渐调整成优先发展防御京畿门户的北洋水师,而南洋水师因为辖区内福建船政上奏将部分造成的舰只编组为船政水师,分解了福建、台湾海峡的防务,两广总督又独自在绿营广东水师的基础上,改换蒸汽舰船,分解了广东、南海诸岛的防务,至使南洋水师的防区缩水到只有江苏、浙江两省,重要性也随之降低。

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李鸿章在 19世纪 90年代之前全力建设北洋水师,紧追世界潮流,陆续从英、德等国购买了一批先进舰船装备,并且聘请国外海军军官,模仿英国海军模式,严格训练。 1888年清政府颁布了带有确定部队编制意义的重要文件《北洋海军章程》,将北洋水师正式更名为北洋海军,虽然名为北洋,实际就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支国家海军。此时的北洋海军,是一支拥有25艘舰船,旅顺、威海、大沽三处主要基地,军队训练水平不亚于西方的远东海上劲旅。因为舰队中有“定远”、“镇远”2艘称雄亚洲的一等铁甲舰,北洋海军当时也被誉为亚洲第一。
然而,那已是1888年的往事。从 1888年之后,清政府认为海军建设已经一劳永逸,不懂得海军是一个需要连续投入、不断更新的军种,反而紧缩开支,甚至在户部尚书翁同龢的主张下,严令禁止再添购新的舰、炮、军火。正如李鸿章在报告中所说,除去不能出远海作战的鱼雷艇、蚊子船、练习舰、运输舰,以及舰龄过老,随着岁月的剥蚀,已经从购买时的概念舰沦为落后老舰的“超勇”、“扬威”外,北洋海军的主力的确仅仅只有8艘军舰。至于其他

3支非经制的舰队,除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总督的两广将广东水师3艘主力军舰借调给北洋外,南洋和船政水师或是军力不济,或是训练不足,根本无从支援北洋海军。囿于种种原因,在奏折上李鸿章只说了军舰的数量,没有交待这些所谓的主力舰当时的技术状况。铁甲舰“定远”、“镇远”和巡洋舰“济远”的舰龄都将近 10年,巡洋舰“经远”、“来远”、“致远”、“靖远”的舰龄接近 7年,舰队中最新加入的福建船政造军舰“平远”舰龄也已5年。北洋海军日常出巡任务极为繁重,每年都要执行从北到南、沿中国海岸线巡逻和宣示主权的行动,其巡防区域最北端到海参崴,中经朝鲜、日本各港口,最南端到达南海诸岛以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对军舰的锅炉动力系统产生了极大的损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军舰的航速变慢。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向李鸿章多次申请大修、更换锅炉,李鸿章也多次向清政府申请,但均没有下文。


比军舰老化更让人忧心的是军舰样式的落伍。蒸汽化军舰兴起于19世纪 40、50年代,进入90年代,随着舰船技术、海军战术的不断更新,舰船设计处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军舰设计推陈出新,一日千里,往往一些建造时还被认为属于个中翘楚的军舰,等到下水服役时就已被新的设计、技术所淘汰。可以说非常不幸的是,北洋海军的军舰几乎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们在设计建造时,几乎每一艘都是同时段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然而只过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已被宣布落伍.

19世纪90年代左右,舰船设计领域内名为“新学派”的势力异军突起,专门针对既往的军舰,提出了依托于新式高射速火炮的全新理念,即不再一味追捧军舰火炮口径的大小,而采用大量的高射速的新式火炮,以密集的弹雨来击溃对手。



1891年琵琶湖事件后,北洋海军应邀访问日本,提督丁汝昌在访问过程中已感觉到日本海军不同寻常的发展速度,归国后就向李鸿章提出购买快船、快炮的呼吁。1894年,北洋海军再度访问日本,短短几年间日本海军迅速扩张的势头,更令人吃惊,归国后,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也曾上书李鸿章要求添购?式装备。就在这一年年初,李鸿章上奏清廷要求为北洋海军更新装备,所得到的回应则仅仅只是光绪皇帝“该衙门知道”几个红字批注。

李鸿章的北洋海军仅有 8艘主力军舰的说法,已经让清政府内的很多人吃惊,可如果让他们知道了日本海军此时的实力,恐怕就要毛骨悚然了。

日本的近代海军几乎和中国从同一道起跑线上出发,期间因为琉球事件、朝鲜壬午和甲申事件,始终呈现着一种你追我赶的军备竞赛的形势。早期,两国争先恐后从国外购买军舰,中国购买了“超勇”级,日本立刻购买同型的“筑紫”,旋即又购买从“超勇”级改良而来的“浪速”级,看到日本购买了“浪速”,中国则立刻购买从“浪速”改良而成的“致远”,然而到了北洋海军成军后,这种竞赛就渐渐成了日本的独舞。琵琶湖事件发生,日本立定要入侵朝鲜、中国的谋略后,日本海军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与李鸿章可怜兮兮的8艘军舰相比,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共拥有可出海作战的主力军舰31艘(二等铁甲舰3艘、巡洋舰

11艘、炮舰17艘),其中包括专门为克制中国的“定远”、“镇远”铁甲舰而设计建造的

3艘“松岛”级军舰,还有同时代全世界火力最猛、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和北洋海军军舰动辄5年以上的舰龄相比,日本海军1891年后服役的全新军舰多达9艘,其中有2艘甚至是1894年刚刚服役的军舰。这些军舰身上,充满了对付既往旧式军舰的杀手锏。[5]

1894年时亚洲第一海军的桂冠已经属于日本,北洋海军无论在舰只数量,还是先进程度上都望尘莫及,唯有的一点可弈之资,就是训练。视北洋海军为假想敌的日本也早早注意到这一点,现藏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1891年孤本日本海军情报书籍《清北洋海军实况一斑》中,就有一段重要的评估。

“(北洋海军)军纪、训练全部学习英国……从舰上官兵的活动观察,纪律极为严肃,武器保养、舰内配置非常到位……舰队内号令均用英语,舰内的布署表、日程表等文件都是中、英双文,舰上的各种训练虽然难免喧嘈杂扰,但极为迅速活泼,从持枪练习来看,姿势标准、动作敏捷。北洋舰队跨国远航活动不多,但在本国沿海的航行非常频繁,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1889年旅顺演习时,舰队出港动作迅速、运动中阵型保持良好,这绝对不是可以轻侮的进步。”
北洋海军也是近代海军中唯一一支正式成军的近代海军舰队而不是水师。
铁甲舰

“定远”、“镇远”
快船(巡洋舰)

“济远” “经远”“来远” “致远”“靖远” “平远”
“扬威”“超勇” “广甲”“广乙”“广丙”

蚊子船(炮舰)
“镇中”“镇边”“镇东”“镇南”“镇西”“镇北” “镇海” “泰安”


练船(练习舰)

“康济” “威远” “敏捷”

鱼雷艇

“左一 “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 “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中甲”、“中乙” “乾一”、“乾二”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4:08:00 +0800 CST  
失落的辉煌——“定远”、“镇远”
“定远”级铁甲舰(steel battleships)造价620万马克(折合37万英镑),属定远级战斗舰,由清朝委托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级的一等铁甲舰。分别为定远号及镇远号,为大清国北洋舰队的主力舰。1881年开工,同年12月28日“定远”舰下水,次年11月28日同级“镇远”舰下水;“定远”、“镇远”两舰于1884年竣工。
2舰属于德国铁甲舰“萨克森”、英国铁甲舰“不屈号的”改进缩水版。1878年日本从英国引进了扶桑、比睿、金刚三艘2等铁甲舰大大刺激了清政府的海防建设。近代海军之父沈葆桢在临死前还曾上书朝廷《覆议海洋水师片》“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办铁甲船一事,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倘船械未备,稍涉好大喜功之见,谓其国空虚已甚,机有可乘,兵势一交,必成不可收拾之势。”可惜这位老人到死也没有看到中国自己的铁甲舰归国留下永远的遗憾。
2舰造成归国后,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335吨或743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000或7300马力,航速14.5节(“镇远”为6000或7300马力,航速14.5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65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5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管带为总兵衔。
主炮定远号装备有德国克虏伯305mm后膛炮4门(左舷右舷各一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
副炮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 2门(艏、艉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 舰武器配备(6张)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 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 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加上主炮总炮数22门,与镇远舰相同。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4:32:00 +0800 CST  
纽斯兰卡的梦——“扬威”“超勇” “致远”“靖远”
超勇级撞击巡洋舰,世界上第一级完全摆脱风帆时代窠臼的非装甲巡洋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伦道尔设计。实质还是“镇”级蚊炮船的放大版,设计时速16海里,排水量1350吨,吃水15英尺,中国的超勇级还是首次使用强压通风技术的巡洋舰,可见超勇建造之初其先进程度。机器被水下舱板遮蔽,用煤堆保护。装备2门25吨新型后膛炮,足以穿透海上的任何铁甲舰,一门安装在舰艏,一门安装在舰尾,均绕枢轴旋转,可向前方和舷侧目标射击。此外尚有小口径炮及鱼雷装置。此舰还是日后,日本浪速级、智利“埃斯美拉达”号的祖宗级别。“超勇”舰于1880年11月4日下水,“扬威”于1881年1月29日下水。两舰于于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超勇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350吨、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主机,6座圆式燃煤锅炉(日本“筑紫”为4座),双轴推进,功率2600匹马力、航速15-16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舰身为铁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0.27寸,炮塔装甲1寸,司令塔装甲0.5寸,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全舰编制137-140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该舰管带为参将衔。初建成时的超勇号主要武器: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门(每门炮重25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门、阿姆斯特朗9磅炮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37mm单管哈乞开斯炮4门、4管诺典费尔德炮2门、舰载鱼雷艇1艘?(实际北洋并没有一艘鱼雷艇属于这2舰)。
购买2舰的原因也是和定、镇一样,受到日本扶桑三舰的刺激而购买。装备2门25吨新型后膛炮,足以穿透海上的任何铁甲舰,一门安装在舰艏,一门安装在舰尾,均绕枢轴旋转,可向前方和舷侧目标射击。此外尚有小炮及鱼雷装置”,并称这种军舰“将被证明比其他各种巡洋舰优越”,对中国已经购买的蚊子船将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赫德于是极力向李鸿章推荐这种军舰,李鸿章对这种造价仅9万英镑,而且能够“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的快船兼碰船相当感兴趣,在看了详细的图纸、资料,并征询了驻华法国海军军官的意见后,于12月9日一锤定音,委托赫德向阿姆斯特朗公司定购2艘,并于11日奏报清廷。
后面这超勇、杨威在1882/1884,壬午兵变、甲申政变,2度与扶桑、比睿、金刚三舰在朝鲜交手,并压制日舰以小胜大,以少胜多。
1881年作为未来中国首位近代海军提督的丁汝昌带领林泰增、邓世昌等数百官兵首度率领官兵出洋接舰,并由中国水兵亲自驾驶归国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4:51:00 +0800 CST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5:05:00 +0800 CST  
“致远”、“靖远”属同级穹甲巡洋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卧式3缸往复蒸汽机、4座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航试时测得功率为6892马力,采用强压通风时可以达到7500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穹甲甲板厚3英寸(倾斜处)/2英寸(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英寸,火炮炮盾厚2英寸,全舰编制204-260人,管带为副将衔。造价84万5千两白银,于1887年完工,当年11月归国。
主炮 两门210mm克虏伯后膛主炮(舰首双联装,舰尾单管,在半封闭式炮塔中)  副炮 两门6英寸(152.4mm)阿姆斯特朗后膛副炮 快炮(速射炮) 八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两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六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 机关炮 六门0.45英寸(11.43mm)6管轮转式格林机炮(现在有一门被打捞上来的致远格林机关炮还被日本人保存在三笠号纪念公园)鱼雷 四支18吋(457.2mm)鱼雷发射管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5:13:00 +0800 CST  
扭曲的利刃——“济远”
“济远”舰订购时计划为“定远”级的第3艘舰,后应经费短缺而缩水改为订造穹甲巡洋舰。“济远”回国时原有三根桅杆(2根木质为加装风帆而临时增设、1根铁质,长18米),并备有风帆索具,后撤除只留1根铁桅杆(这根桅杆现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舰长71.93米、宽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吨(回国时数据为2300吨),正常载煤230吨,最大载煤400吨,动力为2座蒸汽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2800匹马力,航速15节(一说是16.5节)。装甲甲板(穹甲)由25.4mm钢质和50.8mm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击,主炮露炮台装甲厚254mm,炮罩及司令塔装甲厚38.1mm,编制180-202人,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双联装210mm克虏伯前主炮1座(炮座为露炮台式,每门炮重10吨,35倍口径,现存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克虏伯150mm后主炮1门(炮座为露炮台式,现存旅顺万忠墓纪念馆)、47mm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2门(2门炮现均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37mm哈乞开斯单管炮9门、金陵机器局造铜炮4门、15吋鱼雷发射管4具、舰载鱼雷艇2艘(疑为“中甲”、“中乙”)。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5:21:00 +0800 CST  
碧海忠魂——“经远”“来远”


“经远”于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于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舰与“致远”、“靖远”、“左一”一起回国,加入北洋水师。该型舰是德国造舰史上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开始。此二舰亦为北洋舰队中吨位、防护仅次与定远、镇远的
经来二舰为同级姊妹舰, 原本将是“济远”级军舰的后续舰,后经驻德公使许景澄力争,始改为订造装甲巡洋舰。2舰由伏尔铿公司总工程师鲁道夫·哈克设计。航速快是“致远”级防护巡洋舰的卖点, 甚至以此牺牲了装甲防护,没有舷侧装甲,使军舰在海战中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德国建造的“经远”、“来远”二舰,则是在吸取”济远”等防护巡洋舰的经验上, 改为"旁有水线甲堡之船",即装甲巡洋舰,价格也随之较 “济远”上扬47万马克(第二帝国马克)。这种防护形式最先在俄国巡洋舰上出现,逐渐被推广到各国。
同时经来二舰底部具有双层船底,两层船底相距一米,在轮机舱和锅炉舱外的舷侧部位以及上北洋海军军旗层建筑周围铺设相当厚度的装甲。“穹甲之中段,傅之于外以为水线带甲”,且穹甲较”济远”升高5寸,加长8尺, 加宽1尺, 改善了轮机舱和锅炉舱的工作环境,并扩大煤舱的容量,是兼有舷侧装甲和甲板装甲的船型,水平防护和垂直防护兼顾,“初拟如定镇堡式”即与定镇二舰(即战列舰)思路相仿,只不过是厚度稍薄,但防护能力也是很强的。按李鸿章的说法,是可以”冒充铁甲船”了,同时也注意吸取了英国的经验,将封闭炮塔改为半封闭式的炮盾避免二次杀伤。
“经远”、“来远”属同级舰,“经远”舰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动力采用2座3胀往复式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每座重38吨),双轴推进,功率5000匹马力、航速15.5节(“来远”为15.3/4节)、载煤量320-350吨,水线带装甲厚9.5-5.1英寸,装甲甲板厚3英寸(倾斜处)/1.5英寸(平坦处),炮座装甲厚8英寸,炮盾厚1.5英寸,司令塔装甲厚6英寸,全舰编制202-270人,管带为副将衔。
经远号配备,双联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13.5吨,35倍口径)、1880年式克虏伯150mm炮2门(每门炮重4.5吨)、75mm克虏伯炮2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mm哈乞开斯炮1门、37mm5管哈乞开斯炮5门、18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3具可转动,另外1具为固定式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撞角下方)。
来远号有14门火炮。有双联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13.5吨,35倍口径)、1880年式克虏伯150mm炮2门(每门炮重4.5吨)、75mm克虏伯炮2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mm哈乞开斯炮1门、37mm5管哈乞开斯炮5门、18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3具可转动,另外1具为固定式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撞角下方)。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5:37:00 +0800 CST  
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
平远原名为龙威号是福州(FooChow)船政局所造第29艘舰船,是福州船政局在参考法国“柯袭德”(“Cocyte”)、“士迪克十”(“Styx”)、“飞礼则唐”(Phlegeton)等3艘近海防御军舰基础上,设计制造出的中国第一艘全钢甲军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同年加入福建船政水师服役,命名为“龙威”,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对该舰检查后甚为满意,于1890年5月16日调归北洋海军,更名为“平远”。
长59.99米、宽12.19米、舰艏吃水4.19米、舰艉吃水4.4米、主匡面积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067吨、满载排水量2650吨,动力为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0.5节、装甲甲板厚2寸(76.2mm)、水线带装甲厚9.4寸(238.76mm)、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127mm)、炮盾厚1.5寸(38.1mm),编制202人,管带为都司衔。
武器:260毫米‘克虏伯’前主炮1门150毫米‘克虏伯’副炮2门,位于舰体中部两侧的耳台之上,最大射程11000米,射速2分钟1发,57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2门,47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2门,37毫米5管‘哈奇开斯’速射炮4门,另有18英寸(457.2mm)鱼雷发射管4具,两具分别位于舰首舰尾的鱼雷舱内,另外两具位于舰体中部两侧,共备‘白头’鱼雷12条。额外的武器是安装在舰首的尖锐的撞角。
虽然属于国造军舰,但是由于建造材料都源自国外,等于断绝了维护的来源,因此1894年的“平远”状态并不比其他北洋水师军舰好到哪里去。原本就不高的航速(10.5节)也只剩下8-9节左右。由于航速损失过大,又长期不当主力使用,海战中被“边缘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最可怜是到了甲午战争爆发平远连炮弹都没有了,他那独特的260mm主炮让他无处补充,最后只能可怜到把超勇的255改造加厚使用,在日本现保寸有一枚这样的加补丁的加厚炮弹作为见证。


广甲号
广甲号巡洋舰,是福州船政于19世纪建造的一条铁胁木壳船,是“威远”级的第六号舰。1885年11月24日,时任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开工。由于在马江海战惨败,所以清政府下决心不再建造兵商两用船,全力建造军舰。并在第五号舰“横海”的设计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加大船的宽度,加大主机功率。广甲号巡洋舰,全长67.66米,宽度10.27米,舱深7.71米,排水量1300吨。
武装:150毫米‘克虏伯’主炮3门,最大射程11000米。其中2门分别位于军舰中部靠前两侧的耳台中,炮手有舷墙作有限防护,另外1门位于舰尾,有25.4毫米的防盾防护,射速2分钟1发,共备弹300发;105毫米‘克虏伯’炮4门,射速1分钟1发,备弹数目不详,有舷墙防护;37毫米5管‘哈奇开斯’速射炮4门,位于罗经舰桥两侧和机舱房两侧,射速1分钟60发,炮手无防护。比第五号舰“横海”更为先进的是:该船配备了2具鱼雷发射管,可以冲击敌舰。
在黄海海战中,广甲号作为‘济远’小队的僚舰,该舰自开战后一直尾随着“济远”躲在“定远”、“镇远”、“经远”、“致远”身后,不过与“济远”一直逃避有所不同的是,当北洋主力围攻“比睿”、“赤诚”、“西京丸”的时候,这艘广东军舰也参与了对日舰的进攻,比起全程都在贪生怕死避战的领舰“济远”强上那么一点点,或许是因为民国为了的大总统黎元洪保佑,该舰在海战没有被日军击中一炮,却在跟随济远逃跑时候被来远号上愤怒的官兵一炮命中舰尾,打坏了厕所。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5:53:00 +0800 CST  
鱼雷巡洋舰——“广乙”“广丙”
二舰为同级舰,巡洋舰(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二舰皆福建(FooChow)船政制造,造价20万两银,长71.63米、宽8.23米、吃水3.96米、主匡面积78.89平方米、风帆面积51.55平方米、排水量1000吨、动力为1座圆式燃煤锅炉、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汽机,功率2400马力、航速16.5节、编制110人,管带为守备衔。
克虏伯120mm炮3门(甲午战争前更换为江南制造局造120mm速射炮,“广丙”舰舰尾装备的为150mm克虏伯架退炮)、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甲午战争时的装备情况)
“广乙”、“广丙”同属广东水师,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广东水师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往北洋会操,演习时“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中靶亦在七成以上”。会操结束后,朝鲜局势渐趋紧张,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北洋备战。李鸿章采纳此议,“广乙”、“广丙”二舰因留北洋,后均调入北洋水师。“广乙”舰参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海战中被优势敌人围攻遭重创,自焚于十八岛。“广丙”在黄海海战中属于第2批进入战场的军舰,“广丙”先与福州船政局同门兄弟“平远”舰结为一队,在鸭绿江口担负登陆场警戒任务,海战爆发后,2舰率领2艘炮舰、4艘鱼雷艇一起赶往主战场增援。“平远”、“广丙”进入战场后,即将目标锁定为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广丙”一度突击到距离“松岛”仅数百米处,准备发射鱼雷,但因无法抵御日本军舰舷侧速射炮的密集炮火,而被迫暂时退却,最终坚持至海战结束而随舰队返回旅顺。在紧接着而来的威海保卫战中,除了与舰队各舰一起抵御日军的水陆夹击外,在刘公岛局势急转直下后,还默默承担了许多不堪忍受的痛苦责任,1895年2月9日,未免战舰资敌,“广丙”受命用鱼雷彻底击沉了已经搁浅的“靖远”号。14日下午3时半,程壁光驾驶“镇”字级炮舰出威海港,载着接洽投降的代表,“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与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赴日本海军旗舰“松岛”签订《威海降约》,见证了北洋海军覆灭这一悲惨的历史时刻。“广丙”舰后于3月16日被编入日本舰队,1895年12月21日在澎湖遇风暴沉没。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6:03:00 +0800 CST  
蚊子船————“镇中”“镇边”“镇东”“镇南”“镇西”“镇北”
“蚊子船”即炮船,是“策电”的改进型“Epsilon”级(即希腊文的“E”字),同样由英国Armstrong厂建造,每艘造价15万两;木质船身外包钢板无装甲,长127英尺,宽29英尺,吃水9.5英尺;排水量440吨。各舰实马力“镇中”与“镇边”两舰为400匹,其余为350匹双轴推进,航速约8节;装备一门11英寸之38吨Armstrong炮,两门3英寸之12磅炮。管带为都司编阶;乘员编制“镇中”、“镇东”、“镇北”三舰为55人,其余54人
本级舰为双头双向可行类似渡轮之设计,仅舰炮就重达一百多吨,速度极慢灵活度极差,完全不适合远洋作战。唯一可取之处是稳定性尚佳,可充做海岸防御的浮动炮台。


楼主 西楚上将季布  发布于 2015-07-29 16:07:00 +0800 CST  

楼主:西楚上将季布

字数:58759

发表时间:2015-07-29 21: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2:38:58 +0800 CST

评论数:13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