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的原生鳖类——怕与你告别来不及说再见。

【转载】中国的原生鳖类——怕与你告别来不及说再见。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3 20:50:00 +0800 CST  
别让这些“小 王 八 犊 子”走上斑鳖的老路……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45:00 +0800 CST  
鳖,一类人们熟悉的水生爬行动物,无论体型大小,壳上均覆有革质的皮肤,从外观上可与平时所称的“龟”轻松区别开。由于分布范围广泛,人工饲养存栏量巨大,全国各地的水产市场、水族市场皆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不过,要是问中国有多少种野生鳖,恐怕还真没多少人答得上来。
中国现存鳖科动物7种,分隶4属。市场上最常见的鳖名叫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俗称王八、水鱼、团鱼等,绝大多数人见过的鳖应该就是该种。
中华鳖 Pelodiscus sinensis (Wiegmann, 1835)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47:00 +0800 CST  
中华鳖 Pelodiscus sinensis (Wiegmann, 1835)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48:00 +0800 CST  
对动物感兴趣的朋友可能听说过斑鳖(Rafetus swinhoei)这个名字,近几年各路媒体做过不少报道,这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鳖类现仅分布于中国和越南,目前已知确定存活个体仅有3-4只,悲观点说,这个物种大概已经进入了灭绝的倒计时
斑鳖 Rafetus swinhoei (Gray, 1873)。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0:00 +0800 CST  
斑鳖 Rafetus swinhoei (Gray, 1873)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0:00 +0800 CST  
还有两种名字比较奇怪的大型鳖类,鼋(Pelochelys cantorii)和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它俩是鳖类中唯二入了中国国字头保护名录的种类。
鼋 Pelochelys cantorii Gray, 1864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2:00 +0800 CST  
山瑞鳖 Palea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1906)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2:00 +0800 CST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来源:中国林业网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2:00 +0800 CST  
而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小鳖(Pelodiscus parviformis)和东北鳖(Pelodiscus maackii)这哥仨就没啥存在感了,我估计除了科研人员和资深爱好者外基本上就没人听过它们的名字。
东北鳖 Pelodiscus maa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4:00 +0800 CST  
“王 八 犊 子”恐怕是东北鳖最响亮的俗名,它们的体型略小于中华鳖,形态上的区别在于最后一对肋板较窄,后缘平截,与背盘后缘间距较大(通俗来讲就是后边的裙边较大)。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地区,包括我国东北三省、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等地。
不过近年来对东北三省的野外调查和市场调查均未获得该种标本,有人说可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已经被吃绝,也有人说可能是放生的中华鳖与东北鳖竞争生存资源,甚至相互杂交。但无论怎样,我在东北的这三年确实没见到过活的东北鳖(死的也没有)。
东北鳖与中华鳖表观形态对比,示“裙边”面积差异。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5:00 +0800 CST  
东北鳖与中华鳖骨骼形态对比,示最后一对肋板较窄,后缘平截,背肋延伸出肋板外缘较长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5:00 +0800 CST  
东北鳖与中华鳖骨骼形态对比,内腹板向后弯曲夹角较大,舌腹板和下腹板弯曲部分较少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6:00 +0800 CST  
最后来看看砂鳖和小鳖,两种鳖都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二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表时文章作者就已对当前的生存状况表示担忧。
“砂鳖分布极广,产量仅次于中华鳖。以 前仅桃源县玩水江段每年5~8 月捕捞旺季每天上市可达数百公斤。但近年由于水质污染等人为破坏,造成砂鳖生存条件破坏,产量 锐减。” (周工健 等,1992)
“60年代以前 , 该鳖种数量较多 , 极易捕到。在1.5km长的江段上,1人1天可捕到 10kg余。70年代数量较以前减少一半。80年代以来 ,由于乱捕滥捉 ,特别是用农药、炸药和电等野蛮手段捕捉 , 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90年代初期 , 在广西全州县城及沿江乡镇的农贸市场 , 每天都有几十只出售 , 至 1995年 , 市场上只能见到中华鳖 , 已难觅沙鳖[1]之踪影。笔者1995年 7月至 8月沿湘江走访了全州县庙头镇、黄沙河镇、永岁乡、两河乡、枧塘乡等地 , 普遍反映在原来的盛产江段亦很难见到沙鳖。” (唐业忠,1997)
注[1]:此处的“沙鳖”为小鳖在当地的俗称,并非指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Zhou, Zhang and Fang, 1991)。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砂鳖、小鳖安在否?还好,起码三年前我还见到了两种鳖的活体。
2015年我本科毕业,趁着暑假跟随鳖类研究学者前往湘、桂、黔三地进行本土鳖类调查,并有幸观察两种鳖的地模标本。二者的形态差别主要体现在内腹板夹角、背面花纹及疣粒排列等处。目前,这两种小型鳖类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7:00 +0800 CST  
Pelodiscus 华鳖属物种系统发育树。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8:00 +0800 CST  
距上次见到砂鳖又过去了三年,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两种鳖的学名,唯二的影像资料也只有当年我拍下的这两幅。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8:00 +0800 CST  
图一砂鳖 Pelodiscus axenaria (Zhou, Zhang and Fang, 1991)背面观
图二砂鳖 Pelodiscus axenaria (Zhou, Zhang and Fang, 1991)腹面观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0:59:00 +0800 CST  
但换个关键词,搜索“干烧沙鳖”、“秘制沙鳖子”、“青椒炒沙鳖”等,你会见到它们做熟的样子。
疑似砂鳖或小鳖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1:00:00 +0800 CST  
A为东北鳖,B、C、D均为华鳖属未定种,其中D的色斑与背面疣粒特征与小鳖相符。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1:01:00 +0800 CST  
上图对应的系统发育树。(Fritz et al.,2010)


楼主 露露姐姐baby  发布于 2018-11-04 11:02:00 +0800 CST  

楼主:露露姐姐baby

字数:3121

发表时间:2018-11-04 04: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6-28 18:47:42 +0800 CST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