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人种是独立进化的还是混合产物?北汉常染是怎样形成的?



楼主 拓朴维度  发布于 2019-02-16 19:38:00 +0800 CST  
人类骨骼考古学证据表明,原始黄种人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但关于东亚人种、东南亚人种、北亚人种的分化过程,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仍处于研究阶段。根据体质人类学研究认为,东亚人群的体质特征开始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周-汉代已基本形成,具有较平坦的眉嵴、浅平至略高的鼻根、高狭面、圆而高的眼眶和相对的高身材。7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北阡遗址颅骨较多地表现出亚洲黄种人的形态学特征,而且更接近东亚人种,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东亚类型,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广饶遗址颅骨属于东亚类型,3000年周汉代临淄人骨基本属于东亚类型,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乃至近代,在体质人类学上是连续的关系而不具人种类型的取代性质。

根据朱泓的研究认为:目前发现的古华北类型和古西北类型的人骨材料都较古中原类型为晚,推测古中原类型可能与古西北类型与古华北类型的形成有关,大汶口-龙山文化在中原地区的繁荣发展,对于先秦时期黄河上中流域华北地区至西北地区东亚人种体质的形成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朱泓明确指出:在中原地区,以当今北方汉族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东亚黄色人种的形成时间显然要在汉代以后,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出土于山东广饶五村遗址和济宁潘庙遗址的两份汉墓古人骨就是实证,从此以后,中原汉族及其北方汉族逐步完成从古中原人种向现代东亚人种的转变,日韩稍晚进化成东亚人种。但是,根据对于日韩、华北汉族的活体形态观察,发现他们与西伯利亚原住民具有较多的共同特征,面部扁平度大,眼眶较高,蒙古褶明显,铲形门齿,不过颅骨形态差别较大。有些学者因此认为东亚人种具有北亚人种与东南亚人种之间过渡类型的性质。我们由此提出一个问题,东亚人种是独立进化的还是混合产物?

根据朱泓教授的《体质人类学基础》教材书,东亚人种和东南亚人种都是太平洋黄色人种,却与大陆蒙古人种根本不同,北亚人种和东北亚人种均属大陆蒙古人种。由此提问,它们的科学根据又是什么?东亚人种属于太平洋黄色人种,又是过渡类型,这两者有矛盾吗?

楼主 拓朴维度  发布于 2019-02-16 19:40:00 +0800 CST  
随着分子人类学数据的不断积累,父系Y染色体与母系mtDNA研究的一系列进展,使得中国人群的多样性结构逐渐明晰。现有的Y染色体数据揭示,在旧石器时代,现代人最初定居东亚或东南亚之后,紧接着不断北迁,这奠定了中国人遗传结构的基础。通过了解人类基因的遗传成分,绘制中国人种基因图谱: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Y染色体只在父亲与儿子传代,呈严格的父系遗传,研究Y染色体,可以发现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迁徙和发展。母系mtDNA表现为母系遗传。通过检测现代人mtDNA,能弄清各民族、各地人的母系血缘关系。通过研究Y-DNA与mtDNA的重合型,可以揭开中国人的祖先来源之谜。

再看23魔方的常染数据图如下:


根据中国科学院报告论文,北汉常染以山东为标杆,中原就变成了南汉常染区。但是,23魔方公司当初以河南信阳为北汉标杆,后来改为北京,但结果变化不大,山东人的北汉常染比北京河南又高又纯。如果北汉常染以山东为标杆的话,那么北京河南的北汉常染可能会减少得多。

不难看出,山东确实是北汉核心区,向周围扩散辐射,周围省份是泛北汉地带。不过,北汉常染、南汉常染怎么分化?又是怎样形成的?

楼主 拓朴维度  发布于 2019-02-16 19:42:00 +0800 CST  



楼主 拓朴维度  发布于 2019-02-16 19:43:00 +0800 CST  

亚洲各族常染分布图:K=5/K=10常染分析K=5/K=10常染分析如下

K=5:红色代表着西伯利亚/东北亚早期土著(父系CDNQ+母系M/CDGZ),绿色代表着东亚/东南亚的共同祖先(父系O-M175+母系R/BF),浅蓝色代表着澳美人种,可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K=10:红色成分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几乎没有变化,日韩仍然继承着西伯利亚的古老常染,可以说是东北亚原住民的遗存,澳美人种也是数千年没有变化。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中国人祖先开始从绿色成分脱出并演变为海蓝色成分,进化为独立的东亚类型。菲律宾/马来西亚的祖先从绿色成分演变为灰色成分,进化为东南亚类型。

日韩、北方汉族的主流母系M/CDGZ,与通古斯母系最为聚类,起源于西伯利亚而南下扩散。有些学者认为东亚人种是过渡类型,实际上是东亚父系与北亚母系的混合产物,以日韩为典型代表,应该说是泛东亚人种,含有一定程度的北亚人种因素。东部汉族是真正意义上的东亚人种,父系O2-M122与母系R/BF始终是原配关系,相对受北亚人种的影响比较少。华北汉人和西北汉人都是东部O2-M122与北亚母系M/CDGZ的混合产物,属于东亚人种却偏北亚,也即是泛东亚人种。整体来看,父系O3+母系BF属于东亚人种,O1a/O1b+R/BF属于东南亚人种,都是太平洋黄色人种,与大陆蒙古人种父系CDQN+母系M/CDGZ根本不同。北亚人种和东北亚人种都是大陆蒙古人种。

根据K=10常染分析,旧石器时代原始太平洋黄色人种拥有共同的常染成分(绿色),由于迁徙路线不同,气候环境不同而开始分化,分别进化为东亚人种、东南亚人种。

楼主 拓朴维度  发布于 2019-02-16 19:50:00 +0800 CST  
据本吧统计,测出北汉常染90%以上的吧友,基本上集中分布于山东、苏北淮北及其东北汉族。从考古学来看,这些地区属于大汶口-龙山文化分布区,可以推测Y染色体O3-M122携带线粒体R/BF早在2万年前就已到达黄河下游平原,开始其新石器时代的扩张,也就是说中国的农民是本土扩张的,与中国农业的东部本土起源是一致的。总之,O3-M122强烈人口扩张的Y染色体支系在中国的广泛分布,是由于中国东部本土农民做出巨大贡献,形成了北方汉族的常染主体。我们汉族的父系主体就是龙山文化先民O3-M122后裔。


南方汉族(海南岛、广西、广东)常染最为相近,聚类为南汉常染。
南方汉族是以百越土著后裔为主,Y染色体O1a-M119、O1b1-M95占主流,种系相对单纯,与东南亚人种最为接近。从现有的古人骨材料来看,“古华南类型”居民可以由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闽侯昙石山、广东佛山河宕、广东南海鱿鱼岗、广西桂林甑皮岩等颅骨组为代表,这种类型的居民在先秦时期可能是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即浙、闽、粤、桂一带为主要分布区的。


古亚洲母系mtDNA M/CDEGQZ是分布极为广泛,正好覆盖黄种人地理分布区,可能是黄种人外貌特征(面部扁平度大、鼻骨低平、蒙古褶单眼皮、个子不高等)的奠基者。新亚洲母系mtDNA R/B/F在基因突变点上接近欧洲母系,黄种人体质中的五官立体化、深目大眼、双眼皮、多胡须等伪闪米特特征,可能是由于 R/B/F起到的作用。2500年前临淄墓地以mt-DNA B4/B5为主体,2000年前临淄墓地以mt-DNA R9/F为主,在基因突变点上最接近欧洲母系,使得山东先民体质相貌稍异于中原。

mt-BF分为北支南支,体质常染差别很大。北方mt-BF约万年前到达北方东部,在艰苦漫长的北上迁徙途中,伟大的母系mt-B/F始终不放弃、不舍弃的忠贞,苦心经营、柔肩独撑全家的坚强,坚持陪着父系O3男子汉,终于到达了北方沿海,开辟黄河农业新天地、创造中华文明等伟大壮举,让我们看到了爱的责任,懂得苦难和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自从大汶口文化时期,环渤海淮海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使得原配母系BF保持主体地位,这是山东母系R/BF不同于中原母系M的历史由来。2500年前山东淄博墓主人骨mt-R/BF高达70-80%,体质上属于典型的东亚人种。但南方沿海BF体质上却属于东南亚人种,混了大量的东南亚土著M系血统。同理,mt-M北支是CDGZ,起源于西伯利亚,广泛分布于中日韩蒙,古代仕女图中千篇一律的单眼皮,可见古代对单眼皮的喜爱。中日韩蒙同母异父,母系mt-D4占主流,源于西伯利亚,具有类似的蒙古面孔,多为单眼皮眯眯眼。M南支是M*、M7、M8、M9、M10、E,分布于东南亚及其华南。因此,基因相似,并不意味着体质相似,分开时间数万年,配偶不一样,地理气候不同,和其他种族的混血程度不一样,造成体质常染差别。

楼主 拓朴维度  发布于 2019-02-16 19:52:00 +0800 CST  

《夷夏先后说》以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论据内容为起点,分别从历史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进行了反复论证,系统地证明夷夏不仅有东西之分,而且有先后之别。史学文献中的夷族为东亚土著,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夷夏结合与转换开创了中国历史,形成独特东亚民族文化传统。
关于汉族的形成和定义,根据维基等描述: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周朝800年的分封诸侯国是夏族和黎民百姓的组合,实际上就是夏君夷民。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汉族还是主要源于炎黄族,其实,这种认识是未经严格论证的,是一个思维定势。已有学者对此提出怀疑,而把目光放到了东方,徐中舒就直截了当地说:“古代环渤海湾而居之民族,即为中国文化之创始者。陈连开在论述黄帝族与东夷的融合过程时也说,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较落后的征服者反被文化较先进的被征服者所征服而达于融合过程;罗骥从原始汉族融合中东夷拥有的空间优势(主要的、大规模的融合都发生在东夷之地)、文化优势(东夷之地的大汶口文化和典型的龙山文化都大大优于相同考古年代的黄河流域其他文化)、实力优势(在部落联盟中,东夷的统治时间和统治力量出人意料地长和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东夷是天下的中心)、人口优势(几乎所有东夷人都整体融人了原始汉族)等方面,论证了汉族的主体来源应是东夷。汉人是因为汉朝的长期存在使中原地区的族群凝聚而成,所以有了“汉人”的称呼。

楼主 拓朴维度  发布于 2019-02-16 19:53:00 +0800 CST  

楼主:拓朴维度

字数:3776

发表时间:2019-02-17 03: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06 15:30:11 +0800 CST

评论数:6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