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内战:自译赫洛狄安《罗马史》第二三卷片断

3.3 塞维鲁翻越托罗斯山
[194年1月]1.在通过比提尼亚和加拉提亚之后,塞维鲁军①一路肃敌至卡帕多西亚。他们在当地停留以围攻敌方的防御工事。这并非是一件重要的战略目标,但是当地狭窄的山路使正面强攻敌人十分困难,而尼格尔的士兵则抵抗得十分顽强,他们站在要塞的城垛上,居高临下地向围攻者投掷石块。
2.由于地形原因,一小撮防守者就能抵挡相当数量进攻者的围攻,因为当地的狭窄山路大多一边是高耸的山峰,另一边则是陡峭的悬崖。这种沟壑地势是由山溪等水流侵蚀而成的,而尼格尔也正确地利用这些自然障碍阻挡住了塞维鲁军队从任何方向的突破。
3.正当卡帕多西亚的战事正如火如荼进行之际,平民大众间的互相猜忌和敌对却越来越明显。叙利亚的拉奥狄西亚人由于憎恨安条克人而背叛尼格尔造反;腓尼基的推罗人同样因为憎恨贝里图斯人而发动叛乱。这两座城市在得知尼格尔草率逃跑的消息后,市民们就决定冒着危险与其彻底决裂,公开宣布支持塞维鲁②。
4.在安条克的尼格尔获悉了上述突发变故,尽管在此之前他一直表现得谦逊温和有礼,现在他也被他们的无耻背叛所激怒。他派遣了自己麾下的摩尔人标枪手和另一些弓箭手去镇压反抗,命令他们杀死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洗劫这两座城市并把它们夷为平地。
5.摩洛哥人是世界上最野蛮残暴的民族,战斗时完全不顾及死亡的危险。他们出其不意地夺取了拉奥狄西亚,屠杀了居民并将其毁弃。接着又急忙攻克推罗,在长时间的抢劫和杀戮之后,把城市付之一炬。
6.当上述事件在叙利亚爆发而尼格尔正匆忙征集军队的同时,塞维鲁军正忙于围攻托罗斯山的各处要塞,由于防御者占据了山峰和悬崖等有利地势,士兵们很难接近对方,因而他们的士气也受到打击。
7.但是正在塞维鲁军即将放弃围攻而他们的对手也相信自己的城堡是不可能被攻破的时刻,气候突然发生剧变,黑夜下起了倾盆大雨,甚至雪花也夹杂其中(卡帕多西亚的冬季天气极为恶劣,特别是在托罗斯山区),暴雨汇聚成的水流尽数倾泻在这些要塞墙壁上,不仅填满了干涸的河床,还汇合成猛烈汹涌的山洪,于是大自然终于战胜了人类的堡垒。要塞城垛无法抵挡洪流的冲击,虽然一度在后者的巨大压力前勉力维持了一段时间,终究因其匆忙修建未经仔细检查的地基遭洪流破坏而致城墙倒塌,要塞于是再无遮蔽直接暴露于洪峰面前。洪水淹没了整个地带,摧毁了所有工事。
8.那些防守士兵看到山洪暴发,害怕被洪水冲走,全都放弃了他们的据点逃走了。至此当地再无任何能阻挡前进的敌军存在,塞维鲁的军队则为上述突变欣喜万分,他们深信自己受到了诸神命定的保佑,于是在看到守军四散逃跑之后毫发无伤地轻松翻越托罗斯山并远征进入西里西亚。
-----------------------
1.这支军队的实际指挥官是刚从努米底亚调来的非洲总督科内利乌斯·阿努利努斯,正是这位将军在随后爆发的伊苏斯一战中彻底击垮了尼格尔
——笔者译注
2.R.伯雷考据当时阿拉伯行省及当地的两个驻扎军团之一的第六“弗拉塔”军团也倒向了塞维鲁
——笔者译注

楼主 Heinrish  发布于 2016-04-08 21:13:00 +0800 CST  
3.4 伊苏斯之战和尼格尔之死
[194年3月]1.得知才发生的惊人事件,尼格尔立即征召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却并无实际作战经验的军队①,匆忙出征前往抵御敌人。绝大多数的士兵,特别是那些安条克城的年轻人,都为他冒着生命危险加入了战斗。军队的狂热支持也鼓舞了尼格尔自己,可是他麾下的士兵无论在武艺还是勇气上确实大大逊色于伊利里亚人。
2.两支军队在一处靠近海湾的名叫伊苏斯的大面积冲积平原上相遇。平原边缘被一系列陡峭山峰环绕包围,唯有一面是朝向大海的宽阔沙滩,彷佛是大自然造就的为战斗准备的天然战场。
3.许多人说该地正是大流士与亚历山大进行的最后一战的战场②,在那次战役中他被打败和俘虏,代表着西方打败了东方。甚至时至今日,在山脉那头的一座叫亚历山大里亚的小城里仍然矗立着纪念碑和亚历山大的青铜像——那就是该城得名的原因——以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
4.塞维鲁与尼格尔的军队不仅在此历史遗迹处遭遇,而且结局也惊人的相似。两支军队面对面扎营,度过了大战前那焦躁不安的无眠之夜。[194年3月31日]随着双方将军的激励,两支军队在日出时分互相向对方发动进攻,残酷而血腥的战斗随之爆发,好像这是命中注定的最后和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命运将选择其中一方的领袖成为皇帝。
5.残酷屠杀般的战斗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流经当地平原的河流都被鲜血染红,血水汇入了大海,东方的军队首先开始溃散,伊利里亚人向前驱赶着尼格尔的受到重创的军队,将后者的一部分幸存者赶入大海,又追赶着另一部分逃兵直到山上,砍瓜切菜一样杀戮败兵,周围城镇和农村的居民全部聚集在一处远离战场的安全地点,他们亲眼目睹了战斗全景。
6.尼格尔骑上一匹快马,在少数侍卫的保护下匆忙逃向安条克,他在该城遇到了许多幸存的正在哭泣哀嚎、失去儿子和兄弟的溃兵亲属,陷入绝望的尼格尔现在被迫逃离安条克,但是他被追击的骑兵发现躲藏于城市郊区,当即遭到斩首的下场。
7.这就是尼格尔所经历的命运,他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和优柔寡断付出了应得的代价;但是在其它方面,人们说他无论作为皇帝还是个人都绝非品性低劣卑鄙之徒。消灭了尼格尔之后,塞维鲁现在冷血无情地处决了后者所有的亲朋好友,不管他们是主动投靠还是被迫支持。当他得知一些尼格尔的士兵因为害怕皇帝已经逃往底格里斯河以东,并加入了那里的蛮族军队,他试图以赦免他们的承诺拉拢他们回归,但是绝大多数的逃亡者都选择留在异族的领地上。
8.从此以后,在那些地域的蛮族在对罗马人进行肉搏战时的战斗技巧就比以前要高出许多③。以往蛮族兵不在战斗中使用长矛和短剑,仅仅依靠弓箭手。相比穿戴全服盔甲,他们更喜欢身着轻便而宽松的常服。他们的作战模式通常都是骑在马背上并在够不着的距离上向敌人射出弓箭。
9.但是自罗马人的那些逃亡士兵来了之后,特别是其中那些技术兵种的工兵选择永久居留在底格里斯河以外的地方后,蛮族不仅熟悉了他们的使用装备,还学会了如何制作盔甲。
-----------------------
1.根据狄奥有关伊苏斯之战尼格尔军阵亡2万人的记载判断(Dio.75.8),笔者认为尼格尔的军队规模当在5-6万左右
——笔者译注
2.BC 333年,这场战役实际上是亚历山大大帝首次对阵大流士三世科多曼,最后一战发生在BC 331年的高加米拉
——英译者注
3.赫洛狄安在此处的解释暗示罗马的东部边境在三世纪遭到比以前严重得多的威胁。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是在塞维鲁统治时期罗马人两次进攻帕提亚帝国的成功军事行动所致。讽刺的是,这些进攻严重削弱了罗马的东方敌人,而卡拉卡拉/马克里努斯时期进行的战争彻底将帕提亚国王的实力消耗殆尽,最后,一个新的王朝——萨珊王朝利用这一优势攫取了霸权,成为罗马人更致命的敌人[6.2]。赫洛狄安尽量降低了塞维鲁发动的帕提亚战争的重要性,尽管他在[3.9]仍然提到了其中发生的某些战役
——英译者注

楼主 Heinrish  发布于 2016-04-08 21:14:00 +0800 CST  
3.5 塞维鲁企图刺杀阿尔比努斯
[195年]1.在确信用了最有效的方法处理完东方事务之后①,塞维鲁希望立即出征讨伐哈特里尼国王和入侵帕提亚,惩罚这些之前给予尼格尔支持的国王们②。但是,他随后又推迟了这些行动,因为他企图将上述计划留待其彻底夺得帝国至高大权、保证自己和妻儿的安全后实施。
2.尽管尼格尔已经被杀死,塞维鲁认为阿尔比努斯仍然是一大威胁。现在他听说此人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凯撒头衔,并且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位皇帝;他还被告知,有许多德高望重者,特别是最杰出显赫的元老们,都或公开或暗地里写信给凯撒,试图说服后者在塞维鲁攻略东方不在罗马之际前来罗马城,因为贵族们因其出身高贵的家族和出众的名声品行而更希望拥护阿尔比努斯为帝。
3.塞维鲁得知了这些最新动态,但他拒绝公开向阿尔比努斯发动战争,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缺乏一个合理的借口来发动内战,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不加警告地欺骗设计对手。
4.因此他派遣自己最信任的皇家特使携带秘密使命出使不列颠,告诉后者倘若他们受到阿尔比努斯的召见,先在公开场合把指令传递给他,然后找借口单独将机密指示单独告知阿尔比努斯。只要阿尔比努斯同意召见他们并屏退自己的所有侍卫,这些特使就会在未发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突然暴起向他袭击并将其砍倒。
5.塞维鲁还给他们准备了致命的毒药,所以如果时机适合,他们还可以通过收买凯撒的某个厨师或酿酒师,将足够份量的毒药下在食物饮料中。
6.但是阿尔比努斯的幕僚非常猜忌皇帝派来的特使,他们警告他并指示其护卫警惕这些狡猾的密谋者。因为塞维鲁利用尼格尔总督的卑鄙诡计严重败坏了他声誉,如我上文所述,在利用人质安危迫使他们背弃尼格尔之后、在彻底利用完他们的价值和取得所有有用的信息之后,他把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子女全部处决。塞维鲁在此事上的决策完全暴露了他残酷卑劣的作风。
7.塞维鲁的举动现在导致阿尔比努斯增加了自己的护卫规模,所有皇帝的人马一概不被允许受到凯撒的召见,除非他们同意脱下配饰并搜身完毕以证明自身未隐藏武器之后。
8.现在这些被塞维鲁派来的特使到达了,他们把公关政务告知阿尔比努斯,又请求他私下接受他们所携带的机密指示。但是阿尔比努斯非常猜忌他们,直接下令逮捕他们并对其进行秘密审讯,于是他发现了所有阴谋③。他立即杀死了所有特使,并准备随时对他的真正敌人发动战争。
-----------------------
1.叙利亚被划分为两个行省:科勒叙利亚和腓尼西亚。赫洛狄安忽略了塞维鲁第一次入侵帕提亚,此事发生于AD 194/195年间,结果他占领了埃德萨与尼西比斯。我们的历史学家也忽视了塞维鲁之子卡拉卡拉已被立为凯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塞维鲁和阿尔比努斯公开决裂的原因
——英译者注
2.按T.范宁考据,塞维鲁于AD194年5/6月间抵达叙利亚,AD 195年春季入侵了奥斯洛尼、上美索不达米亚和帕提亚北部,将上述地区置为行省兼并,根据《阿贝拉编年史》的记载推测,帕提亚国王沃洛吉西斯五世此时可能因内部波西斯和米底地区的叛乱而无法及时做出防卫
——笔者译注
3.虽然《奥古斯塔史》也记载了刺杀事件(HA.Albinus.8),且阿尔比努斯完全凭借其敏锐的直觉意识到了使者行刺的阴谋,及时将后者投入大牢,但这一小说式的故事情节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质疑
——笔者译注

楼主 Heinrish  发布于 2016-04-08 21:18:00 +0800 CST  
3.6 塞维鲁发动对阿尔比努斯的战争
[196年]1.塞维鲁得知了发生的一切变故,他开始采取有力的反击行动。受暴躁易怒的天性影响,他不再掩饰自己对阿尔比努斯的敌意。他召集了全部军队并向他们作了如下一番演讲:“不会有任何人质疑我们对待阿尔比努斯态度的多变和前后矛盾,也不会有任何人质疑我不重视乃至敌视所谓这样的一位朋友;
2.“我们给予他一切,甚至愿意与他分享帝国。即使是面对亲生兄弟,某人也不会愿意为此付出这样的代价。确实,我将你们本希望单独委托给我的权利拿出来与他共享,然而阿尔比努斯却对我赠予给他的大量权益没有丝毫感激。
3.“现在他已经在征集武装军队反对我们,他鄙视你们的勇气并对和平相处的誓言置之不理,甘愿冒战争的风险也要攫取那些他本不用流血牺牲就已经得到的部分权益,他无视其对诸神发下的誓言,不顾你们如此英勇作战的职责和为此付出的辛劳,只为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野心。
4.“过去他一直在分享由你们立下的诸多功劳,如果他能信守自己的诺言,就能分享你们所给予我的更多荣耀。因为,正如不能因某人的错误而鄙视他一样,面对不公正的对待而不奋起反抗同样也是懦夫的行为。当我们与尼格尔列阵交战之时,我们有自己采取敌对行为的正当理由,虽然不是完全合乎道义,但却不可避免。我们并不因为他攫取了本应属于我们的帝国而憎恶他,因为当帝国仍处于纷争而并未完全置于我们掌中时,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为自己单独夺取帝位、合情合理寻求光荣和权势的同样欲望。
5.“然而阿尔比努斯却违反了他的承诺,亲口破坏了自己的誓言,而且尽管他从我的手中接受了本该从父亲传给儿子的正统大权,他仍然宁愿对我们选择敌视而不是友好的态度,他宁愿选择战争而不是和平,而不屑我们先前为了声誉和荣耀而慷慨大方赠予给他的权利。所以现在我们要拿起武器,让他为自己背信弃义的卑鄙行为付出代价。
6.“他的军队只不过是居住在岛上的小可怜,完全不能抵挡你们的猛攻。至于你们,已经通过无数战斗的胜利和赢得整个东方统治权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英勇和无畏。现在你们又拥有数量如此之多的同盟和在场几乎所有军队的支持,又怎么可能轻易失去获得这次伟大胜利荣誉的机会呢?相比之下,他们的军队规模既小、又缺乏勇气和杰出的将领领导。
7.“谁不知道阿尔比努斯懦弱的天性?谁不知道他所拥有的一切完全建立于嘴上吹嘘的虚幻基础而非通过铁血的战斗得来?让我们在热情和勇气的鼓舞下,在诸神的保佑下自信满满地向他发动猛攻,诸神必将因他违反誓言的渎神行为站到我们一边。我们绝不会放弃被他嘲笑但却是我们辛苦建立的功勋!”
8.当塞维鲁说完自己的演讲后,整支军队都叫嚣着打倒阿尔比努斯和塞维鲁万岁的口号,向他表达自己全心全意的支持。作为奖励,他也用更多更好的期望和赏赐鼓舞激励部队的士气。于是在慷慨赏赐士兵之后,塞维鲁公开宣布要远征讨伐阿尔比努斯。
9.同时他继续派兵围攻拜占庭,因为它仍然收留了许多尼格尔的士兵,成为阻止他成就大业的障碍之一①。于是在一段时间的围攻后,拜占庭由于饥荒而沦陷,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甚至连全城所有的澡堂和剧院中的饰品也被搜刮走,这座城市现在沦落为一个小村庄,就像当初佩林提亚人迫使其屈服一样;同样,安条克现在也被迫屈从于拉奥狄西亚人。塞维鲁拨出手头可用的大笔资金用于重建被尼格尔士兵摧毁的城市。
[196/197年冬]10.皇帝本人也踏上征途,他与军队一起经受冷暖交替,马不停蹄地争风夺秒前进,他常常和部队一起攀登高耸入云而寒冷刺骨的山峰,却从不佩戴帽子以遮蔽雨雾。他给士兵们树立了一个坚强而又亲和的良好榜样,后者纷纷仿效他们的皇帝,一起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塞维鲁提前派了一位将军带领一支先遣分队去占领阿尔卑斯的要道以便更好的保卫意大利。
-----------------------
1.赫洛狄安的编年史搞混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塞维鲁击败尼格尔是在AD 194年3月31日,此后,塞维鲁首次入侵美索不达米亚(195年),他宣布儿子卡拉卡拉为凯撒(196年),并在同年返回罗马向阿尔比努斯宣战,而拜占庭沦陷是在195年
——英译者注

楼主 Heinrish  发布于 2016-04-08 21:23:00 +0800 CST  
3.7 塞维鲁在里昂击败阿尔比努斯
[197年1月]1.当塞维鲁不仅仅是口头威胁而已经征集军队采取行动的消息广而流传之际,阿尔比努斯所掌控的地盘已经因疏忽大意和寻欢作乐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他把军队开入与不列颠隔海相对的高卢并以此为自己的根基,随后派使者要求在高卢各行省的总督都要为他的军队提供粮秣和军费①。一些人屈服并向其提供了补给,于是不久后他们自己也遭到了毁灭的下场;那些没有服从他的人却拯救了自己,仅仅是基于运气而非判断。只有那些睿智的谋略才能决定大事的走向和战争的结果。
2.塞维鲁军很快抵达了高卢,双方在各地爆发了一系列冲突和战斗,但是最后的战斗爆发于当地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卢格敦②附近。[197年2月19日]阿尔比努斯本人坐镇该城,却把所有的军队都送上战场。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战斗随之爆发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双方都势均力敌,因为无论是勇气还是耐力上,不列颠的士兵都不逊色于伊利里亚人。当这样两支伟大的军队面对面相互厮杀之时,想要把任何一方击败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3.同时代的历史学家曾记录——他们否认向塞维鲁谄媚,仅仅是客观的记载——军队排列成扇形战线互相正面冲撞,塞维鲁和他的指挥部遇到了来自敌人的势不可挡的攻击,于是皇帝被迫跳下马,扔下自己的皇家斗篷落荒而逃④。但是正当不列颠的士兵追击伊利里亚人,高唱凯歌仿佛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指历史学家——笔者译注】却说有一位名叫拉伊乌斯的塞维鲁军官指挥着他的生力军加入战斗并最终力挽狂澜。
4.历史学家们指责拉伊乌斯坐视战事不利并故意等待不把军队投入战场,直至被告知塞维鲁已被击败方才出击。后来发生的事情证实了那些对拉伊乌斯企图坐收渔利攫取帝位的指控。后来,当塞维鲁重整并恢复帝国大势之际,他慷慨地给予自己的其他指挥官大笔赏赐,唯独却捏造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罪名处死了拉伊乌斯,因为他对这位将军当时的表现怀恨在心。
5.这些都是后来才发生的事,但是在当时,如我上文所述,当拉伊乌斯指挥生力军加入战场后,塞维鲁的士兵受到鼓舞,帮助皇帝穿上皇家斗篷并扶持他上马。
6.然而阿尔比努斯刚刚还以为他们即将取得胜利,现在却被这支强大的新生力量的突然袭击打得阵脚大乱,经过短暂的抵抗之后不得不四散而逃。战局逐渐明朗化,塞维鲁的士兵追击并屠杀幸存者直至把他们全部赶入卢格敦城。每一个当代的历史学家都以自己的主观目的记录了双方被杀和被俘士兵的实际数量。
7.皇帝的大军占领并焚毁了卢格敦城,他们抓住了阿尔比努斯,砍下他的首级献给塞维鲁。这样皇帝就赢得了两场伟大的胜利,一次在东方,一次在西方。没有任何战役和胜利能与塞维鲁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没有任何军队有他麾下将士那般强悍势大,所有民族中也无一人能比及他经历的战斗次数、远征范围和军事效率。
8.以前罗马人历次内战或对外作战时确实也出现过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比如凯撒对决庞培,又比如奥古斯都对抗安东尼和庞培的儿子们,以及更早年代的苏拉马略之争,但是现在有一位伟人一举推翻了早已站稳脚跟的三位皇帝的统治,还利用计谋遣散了暴虐的禁卫军;他成功地杀死了居于紫色寝宫中的朱利安努斯;在叙利亚总督任上被罗马人民推举为皇帝的尼格尔;以及早已拥有凯撒荣耀和权力的阿尔比努斯。他靠自己的勇气战胜了这些人,世上再无可能有第二个人能重复塞维鲁的壮举。
这就是阿尔比努斯遭受的命运,从此他被剥夺了导致其毁败的所有荣誉。
-----------------------
1.阿尔比努斯击败了下日耳曼总督维里乌斯·卢普斯所部军队的抵抗,一直南下至卢格敦,并得到了西班牙总督诺维乌斯·卢福斯的支持,但由于克劳狄·伽卢斯麾下第二十二“普里米格尼亚”军团的顽强抵抗,他夺取贝尔吉卡高卢行省首府特里尔的行动失败了
——笔者译注
2.今里昂
——英译者注
3.狄奥记载(Dio.76.6)双方各有15万人投入战场,该数据无疑是经过了较大夸张。根据R.伯雷的考据,阿尔比努斯军队的骨干是不列颠的三个军团及其辅军3.5万人,加上新征兵数及高卢本土部分军队的投降,约达5万人;T.范宁则认为塞维鲁军的规模可达10万。无论如何,此次战役都堪称罗马交战史上规模最大的几次战役之一
——笔者译注
4.狄奥对此事件的描述较少抹黑,他在其著作中(Dio.76.6)写道:“塞维鲁失去战马后发现自己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当他看到己方所有士兵都在逃跑,于是脱下他的斗篷,拿起自己的剑,在一片逃兵潮中反向猛冲,希望他们会因为羞愧而转身战斗,或者他也与他们一起阵亡。”
——英译者注
(本贴译完)

楼主 Heinrish  发布于 2016-04-08 21:28:00 +0800 CST  

楼主:Heinrish

字数:33680

发表时间:2016-04-07 07: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27 00:10:51 +0800 CST

评论数:5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