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博物馆纪行精编版:堡垒工事篇

要塞的木制台阶,一个细节是在此巡游的龙骑兵可以骑马不费力地由台阶上下要塞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2 15:46:00 +0800 CST  
反过来通道入口处的阵地,由砌石加覆土构成,可以看到覆土层上的缺口,不知是供火炮射击或是士兵出入用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2 15:47:00 +0800 CST  
这张照片所处位置是上到要塞顶后,站在第一幅图所示的左侧拐角尖端,石砌胸墙大约及膝,加上覆土可能不到半人高,缺口可作通道,不知是否也作为火炮射击口


站到上一幅照片的胸墙上往下拍,可以看到下面两阶,拐角处勉强有个类似棱堡的凸角堡形状。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右侧,能够看到斜坡直达底部的道路,这意味着站在坡顶拥有良好的射界,打到坡低没有射击盲区。而且两阶的胸墙高度几乎在同一斜面上,相互没有阻挡,能够发挥双重火力。


然后我站在原地镜头左转,可以看见靠近入口处的斜面,同样没有射击盲区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2 15:49:00 +0800 CST  
继续向左是掩护通道口的阵地,如果那些胸墙上的缺口是炮口的话,意味着其可以射击两侧接近坡底的敌人


如果我手中是步枪而非相机的话,就可以看到阵地本身受到坡顶火力的保护


通道口另一边的斜面,高度介于这边一二阶之间,那边似乎只有一阶了。我推测如果要塞平面是方形的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一阶,只是在拐角处是较复杂的两阶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2 15:52:00 +0800 CST  
退回到顶部,照片右侧那个缺口便是之前站的位置,往左可以看到要塞顶部的胸墙和垛口


再往里退,整个要塞顶端拐角处呈现出来。其内部地坪标高至少矮1米多,车辙印很容易让人联想运输火炮的样子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2 15:53:00 +0800 CST  
总的来说,要塞采用了最古老的夯土结构,但边缘却精心修缮为平直的斜面。具有一些棱堡特征,但从看到的部分而言并不十分典型,但据说这里还是有棱堡的。

关于其为何采用这种方式,我也尝试进行一点分析。
首先,夯土结构由于是一个实体,单纯的实心炮弹轰击几乎对其无效。传统的城墙被轰塌后不仅会暴露出缺口,还会因垮塌的渣滓堆积成一条有利于进攻方的堤道。然而面对这座要塞,不仅炮弹几乎无法将其轰塌,实际上将其轰塌后形成的反而是不利于进攻的障碍,相比之下其本身30°的平整斜坡更容易攀爬。
那问题来了,为何要造这么个利于敌人的斜坡?个人认为这里有夯土结构本身的原因,也就是结构需要,必须放坡,这样这些没有挡土墙的夯土才不会因自身重量压垮。但放坡的角度显然是建造者考虑过的,太缓对敌人起不到障碍作用,太陡容易形成射击盲区。现在的坡度使坡脚延伸了足够的距离,守军火力能充分发挥,没有直墙脚的射击盲区。当然,敌人也可以更容易地向上射击守军,但考虑到守军可以在胸墙的掩护下从容装填瞄准,甚至能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一次突然性的齐射,我认为这样的地形仍对守军有利,不知可否能将其视作人为制造的背坡战术。当然,这里的射击主要是步枪,火炮很难达到这样的俯角,坡顶火炮主要还是轰击距离较远的敌人。
面对这样的结构,大部分土工作业也将失去意义,挖垮这样的斜坡是在给己方攀登找麻烦,靠近坡底的作业也很容易遭到打击。使用冷山或一战时澳洲佬爆破德军阵地那种级别的爆破也许行之有效,但要塞面前的赛玛湖几乎杜绝了这种可能。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2 15:54:00 +0800 CST  
下面的内容是芬兰堡。先贴一张旅游地图扫描,虽说是旅游地图,但比例尺、指北针一应俱全,而且绘制严谨,足以准确反映地貌。


地图所示,整个芬兰堡区域包含四座大岛,分别是北端的PIKKU岛,西端的LANSI,东北的主岛ISO,东南的主岛SUS,另外还有一些岛礁只有一点小工事,便未记录在内。以上四岛中,PIKKU岛几乎全部都纳入了一座沃邦式棱堡中,ISO和SUS也有精心设计的防御体系,其中,SUS岛南方的KUSTAANMIEKKA半岛拥有完整的星形棱堡。从地图上看,整个芬兰堡充斥着典型的沃邦式防御体系。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很多棱堡并非城墙,而是依势建成了房屋,这可能要分析是后世利用棱堡基础改建还是原有,这样的房屋是否适用于防御。后面我会对这些棱堡逐一分析,请大家对照这幅地图以便理清位置关系。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27:00 +0800 CST  
对称型棱堡示意图,有助于大家建立概念


其中,A、棱堡;B、堡间墙curtain;C、钳堡tenaille;D、半月堡ravelin,用于掩护堡间墙;E、斜堤;F、半月堡变体caponniere,似乎是将半月堡后部封闭起来;G、皇冠堡;H、双角堡hornwork(我理解与皇冠堡的区别只是凸出的角堡由3个变为2个);J、火力覆盖区


芬兰堡的缔造者,瑞典工程师奥古斯丁.艾伦斯瓦德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29:00 +0800 CST  
从赫尔辛基乘船出发,接近芬兰堡的登陆码头,此时在渡轮上拍摄的PIKKU岛,棱堡高度不算太高,高出海平面大约5-7米,下方设有炮位。很怀疑中间那些密集的建筑战时完全暴露在敌方火力下,或者这些房屋战时本来就要放弃?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30:00 +0800 CST  
登岛码头是在旁边的ISO岛,岛上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就是这座顶部是灯塔的俄国驻军教堂,建于1854年。该处地标可以帮助大家在后面的讨论中作地理位置参考。


介绍牌可以看到ISO岛的主要部分,也就是标示1的皇冠棱堡。按介绍上说,整座棱堡应该是个玄武岩工事,但现状照片上可以看到完全是房屋形状,两翼堡垒大约是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被炮轰了上面两层后改建为房屋,从字面意思看,前方棱堡似乎一开始就被用于海军指挥官办公室等非防御设施,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总之从这一段设施看,只保留了棱堡的地面走向,却看不到真正的防御工事。这样的现象在岛上还有很多,不知是改建后为之还是这样房屋本身就作为防御设施使用。
另外展板上还有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右上角即是这座东正教教堂原来的模样。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31:00 +0800 CST  
芬兰堡全舆沙盘,准确反映了18世纪落成时的形态,请大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拼在一起看,并参考1楼的地图。
首先是主岛之外的两座外岛,上为PIKKU,下为LANSI,并可见与LANSI连接着的沙洲上修建了一座半月堡


我用红线将LANSI、建有半月堡的沙洲、PIKKU以及更右侧的ISO岛(画面右上方)连接起来可以看到,除去画面最左侧那个小岛形成较独立的防御前哨外,右侧这几座岛的防御工事可以视为一整座棱堡体系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33:00 +0800 CST  
这张紧接着上一张向右,画面上方为ISO岛下方为SUS岛,值得注意的是,从沙盘上看,SUS岛与kustaanmiekka半岛尚有海水分隔,大家可以对照1楼地图发现18世纪中叶时的地形和现在的区别


被我标上36的即是1楼地图上的Hyva Omatunto半月堡,可见在建成之时前方还挖有护堡壕,红色箭头表示主堡各方向的火力。半月堡上方的*号代表1楼地图上的炮湾(Artillery Bay),大家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帮助辨明方位;下方的*号则显示出SUS岛与kustaanmiekka半岛受海水的阻隔,这对岛上防御显然是不利的,也许当时采用浮桥连接,不知是自然淤积还是人工填海,我认为至少在19世纪70年代修建kustaanmiekka半岛沿岸工事时两座岛已经完全连接了起来。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35:00 +0800 CST  
值得注意的是左侧虚线圈出的区域,实际是SUS岛船坞入口处的防御工事(可以参考前面船坞模型部分),如果该沙盘准确反映了当时状况,则表示这一片民房是工事建成之初就同时修建的,这些房屋将会对工事的火力尤其是位于垒墙下方的炮眼造成阻碍,难道这些房屋考虑的是战时拆除?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36:00 +0800 CST  
再往右就是kustaanmiekka岛上的星形棱堡,该棱堡是今天芬兰堡上最为完整和保持原貌的棱堡建筑群之一,然而从当时的规模上看,其实kustaanmiekka岛上的星堡规模远比不上另两座主岛的,它仅仅占据岛屿一隅而非把整座岛纳入其中,也许是工程量和驻防兵力所致。


我用三种颜色的线勾勒了星堡的三个层次,高层次的火力超越底层的达到掩护和覆盖的目的。


大家可以注意到画面上方的红圈,圈中的三角形工事实际上是座半月堡。按照沃邦体系的设计原则,半月堡后方敞开方向即是它要掩护的方向,也就是说,这座临海工事的作战方向并非身后的海湾,而是前方的岛陆深处。由此可以看出,这座小半月堡,乃至后方kustaanmiekka岛上的星堡,也是一个大整体中的一部分,而这个大整体,我将在下幅图中揭晓。
另外要注意的是绿圈部分,可以看到那是一排排露天火炮阵地,我在后面实地照片时将会再次提起,以对比分析它和垒墙上的炮眼之间的火力关系。
蓝色的圈则是个问题,虽然按棱堡形状修建,但建成的是房屋而非堡垒,这样的房屋是难以让火炮在其中运输布置的,为何会如此修建?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38:00 +0800 CST  
最后一幅则是反向照的,上方为SUS岛下方为ISO岛



从这个方向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位于ISO岛上的双角堡(下方红圈部分)、皇冠堡(右侧线描部分),以及右侧的PIKKU、LANSI、沙洲上的半月堡,左侧的kustaanmiekka星堡,实际上都是为SUS上的堡垒服务的外围工事,整个芬兰堡防御体系的中心,正是SUS岛,我用红线勾画出了这座芬兰堡主堡的轮廓,36为Hyva Omatunto半月堡。在这个方向上还可以看出,kustaanmiekka岛上虽然星堡只占一小部分,但大片岛屿空地受到SUS岛主堡的火力覆盖,这显然节省了将整个kustaanmiekka岛建成要塞的费用。另外我们还能看出,虽然双角堡和皇冠堡紧邻炮湾修建,但它们的主要防御方向却是横跨ISO岛的方向而非身后的炮湾,这也进一步说明它们是SUS岛的外围工事,有可能是因为各岛间航道较浅,攻击者的大型舰只也许无法开进来。同时我猜测双角堡次要攻击方向上留出的缺口(绿色虚线),正好可以覆盖炮湾入口。
不过从沙盘可以看出,皇冠堡在建成之初就用作房屋仓库使用(参见4楼,此时俄国驻军的东正教教堂还未修建),这样的房屋是无法运送火炮的,因此它虽然保留了棱堡的形状,却无法实现棱堡的功能,不知当初的建设者如何考虑这个问题,是修建的过程中改为将防御工事前移到沿岸那些垒墙了吗?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41:00 +0800 CST  
图2为位于kustaanmiekka半岛工事群的1753年瑞典版地图,很好的说明了这个棱堡的层次;3为航拍的kustaanmiekka棱堡,可见其全方位防御,4为发掘时修复土层下的石墙,也进一步说明了该棱堡为砌体+覆土的建筑形式;5是个炮垒通风孔的剖面,其中粉色为砌体蓝色为黏土覆土层(但我不清楚黄色部分,木制预埋管?)


瑞典版地图可以和沙盘上的kustaanmiekka星堡的防御层次对应起来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42:00 +0800 CST  
另一座重要地标,芬兰堡上唯一的半月堡:Hyva Omatunto半月堡,大家可以对照一楼的地图,编号36的那个就是。建于1774年,以半月堡而言其体型很大,而且后部为不开放式,实际上应该属于半月堡的变体,也正因如此,它可以作大型独立工事使用。


下面就其火力进行点粗略分析,顺便提出自己的疑问。我用红色箭头表示部分炮位可能的射击方向,堡垒内部红箭头的那些炮位有些奇怪,由于其位置比前方三角尖的位置矮,以18世纪火炮而言无法越过前面进行超越射击,因此其射击对象只能是半月堡前方的部分?对此,我个人觉得,像半月堡三角堡之类外围工事,在沃邦体系中有个设计原则,就是向外侧设防而敞开后方,目的是一旦该工事被攻陷,后方的火力能够轻松将其覆盖而使敌人不能将其用作进攻的桥头堡。在这个例子中,由于Hyva Omatunto半月堡规模很大,设计时就被用作能够支持相当强度和时间的独立工事,因此其可能会考虑到工事内发生争夺战和被部分攻占的情况。假如敌人顺攻击方向首先拿下半月堡尖端的部分,位于后面这些炮位就可以向攻占那里的敌人射击。如果反过来设计成前低后高呢,首先可能会使后方炮位缺乏掩护,过早被敌方火力排除;其次可能会影响到后面主堡的整体高度,为了完全覆盖半月堡,主堡可能会建得很高。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43:00 +0800 CST  
US岛上的干船坞,大家可以对照1楼的地图,该船坞至今仍在使用,当然模型反映的是1808年建成时的情况。


下面我尝试进行简单的火力分析,当然,由于现在该部分的防御工事基本已经拆除,现场已不可考,我的分析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我把船坞的防御工事简单用三种颜色的箭头区分:红色为船闸上方,黄色为下方临海区域,绿色为内线。可以看出,船闸两侧突出的棱堡火力互为交叉,而且最内侧的炮位均能通过对侧棱堡的斜角攻击。内线的炮位由于高于外侧,因此可以作超越射击。向右通过坞池的狭长地带,凸出的堡墙上的炮位也可以向前支援。后面画问号圈的部分堡墙修成犬牙交错的形式,可以从侧向打击攻到堡墙下的敌人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46:00 +0800 CST  
拥有长180米,宽60米,深3.6米的坞室




可以看到内线绿色部分超越射击,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形成交叉火力,甚至上方陆地通道口都有凸出的火力点守护。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48:00 +0800 CST  
另一侧的码头



绿线和黄线表示两侧的火力,问题在于问号部分的建筑遮挡了右侧绿线炮位的射击,18世纪的火炮无法对看不见的目标开火,因此此处存疑,或者说战时这边的房顶要拆掉?黄圈部分的褶皱可能也是基于侧向掩护的考虑

楼主 h__lreal本尊  发布于 2016-06-28 17:50:00 +0800 CST  

楼主:h__lreal本尊

字数:12000

发表时间:2016-06-22 01: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26 17:37:57 +0800 CST

评论数:8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