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天子守国门,百姓不得过长城

论中原王朝修墙防汉的重要性


楼主 汉族精神领袖  发布于 2018-08-02 16:53:00 +0800 CST  


楼主 汉族精神领袖  发布于 2018-08-02 16:54:00 +0800 CST  
汉朝文帝时,就制诏御史曰: “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今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后无咎,俱便。朕已许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1982.)


显然是朝廷对欲逃匈奴的人所发出的严重警告。


=====================================================


元帝时,侯应也上书谈及长城对于防止境内百姓出关的重要性:
①设塞徼,置屯戍,非独为匈奴而已,亦为诸属国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旧逃亡。

②往者从军多没不还者,子孙贫困,一旦亡出,从其亲戚。
③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闻匈奴中乐,无奈侯望急何!’然时有亡出塞者。
④盗贼桀黠,群辈犯法,如其窘急,亡走北出,则不可制。

①防止归降汉朝的匈奴,思念故地逃亡。
②防止汉军流落于匈奴者,其子孙因贫困出奔其在匈奴的亲戚。
③防止边地奴婢把匈奴当成内亚灯塔,跑去投奔。
④防止犯人流亡。


(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
尽管汉朝朝廷出台了措施,严控北逃者,燃饼卵


从汉简记录情况看,仍有大量出逃记录:


“颍川郡长祝自建里李广元凤四年六月乙亥亡” ( 一四八·三八)
“出亡人赤表函一北, …… ,昏 时四分时乘胡队长□付乘山队长普函行三时中程”( 五○二 ·三)


(劳干. 居延汉简·考释之部[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7.)

楼主 汉族精神领袖  发布于 2018-08-02 17:03:00 +0800 CST  
到了铁血大明朝,百姓越过长城投靠胡人的情况依旧严重


老百姓认为蒙古地区有吃有喝赋税少,还有亲戚在,与明朝横征暴敛形成鲜明对比,与其被饿死砍死,不如出逃,甚至连明朝军中,也不乏逃到蒙古地区者。








明嘉靖年间,“虏中多半汉人,或因饥馑困饿,或因官司剥削,或因失事避罪,故投彼中”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第3册[Z].北京:中华书局,1977.)
嘉靖三年(1524)和十二年(1533),明大同守军两次兵变,“诸叛卒多亡出塞,北走俺答诸部”。“自癸巳大同叛卒出走虏,寻遣大臣抚之,益北走几千人。”
(薄音湖,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2辑[Z].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明世宗实录[Z].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1962.)
三十八年(1559),山西镇三千名士兵兵变失败后,“其众悉叛入虏中,居板升”
(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3辑[Z].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楼主 汉族精神领袖  发布于 2018-08-02 17:10:00 +0800 CST  
为了遏制百姓出逃,隆庆议和后,明朝与蒙古相互约定,抓住北逃的,一定要遣返。


而汉人不得越过长城的情况,一直到清朝初年才彻底结束。

楼主 汉族精神领袖  发布于 2018-08-02 17:12:00 +0800 CST  
谢大吧赏精

楼主 汉族精神领袖  发布于 2018-08-02 17:15:00 +0800 CST  
中国在我们基督纪元之前两百年,就建筑了长城,但是它并没有挡住鞑靼人的入侵。中国的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空虚和迷信的纪念碑。它们证明的是这个民族的极大耐力,而不是卓越才智。——伏尔泰

楼主 汉族精神领袖  发布于 2018-08-03 07:51:00 +0800 CST  

楼主:汉族精神领袖

字数:1201

发表时间:2018-08-03 00: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02 14:47:26 +0800 CST

评论数:4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