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朝与哈密卫的关系

花了大概一个月的业余时间,参考了不少前人的论文文献,把明代哈密卫的历史梳理了一遍,写了这篇文章。再次先感谢研究这段历史的前辈,他们辛勤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认识。下面是正文,比较长,分几页发出。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虎山,西到嘉峪关。在嘉峪关以西还有七个相对陌生的羁縻卫所,称为关西七卫,以哈密卫为首。关西七卫分别为:哈密、沙州(今敦煌)、赤斤蒙古(今玉门市)、罕东(今阿克塞县和青海交界地带)、安定、曲先、阿端(安定等三卫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
哈密,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天山山脉的博格达山东段。哈密扼西域之咽喉,自古以来是中原地区与西域、中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枢纽。西汉时称伊吾卢,神爵二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伊吾卢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永平十六年,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唐朝贞观四年,改称伊州,并设置和内地相同的州府制以加强唐朝对伊吾的统治。清康熙三十六年,哈密首领额贝都拉归附清朝,次年清廷派理藩院郎中布尔赛到哈密清查户口,编旗入籍,1716年清军在哈密、巴里坤创办军屯。今天的哈密市则包括哈密市区、巴里坤县和伊吾县。元朝时期,哈密为察合台系宗王镇守。永乐四年,明朝设置哈密卫,仍是封元宗王后裔为忠顺王管理哈密。明代的哈密卫应是位于博格达山南麓的今天的哈密部分,不包括巴里坤和伊吾。从永乐四年设置哈密卫,到嘉靖三年以后明廷置哈密于不顾,在这一百二十年时间里,围绕哈密,明朝与瓦剌、吐鲁番、关西七卫之间发生了诸多事情,这些事件既反映了哈密卫的衰落过程,也体现了明朝在不同时期的边疆形势变化。这里先从梳理明代哈密卫的简史说起,讨论明朝与哈密卫的关系。
一、哈密卫简史
1.洪武时期
明朝初期,哈密王依靠其交通优势,阻挠中亚到明朝的贡使和商人,妄图垄断贡利。洪武二十四年,太祖派都督宋晟、刘真进讨哈密,俘获丰盛。二十五年哈密王遣使贡马骡请罪。帝纳之,赐白金、文绮。洪武晚期是明朝的军事鼎峰时期,洪武二十四年的明军进讨哈密既保障了西域撒马尔罕等国到南京的朝贡之路畅通,又在西域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为永乐四年设立哈密卫打下了基础。但是明军进讨哈密主要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并没有把哈密纳入明朝版图。
2.永乐、洪熙、宣德时期
永乐二年,哈密王安克帖木儿遣使来朝。成祖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此举等同于永乐七年封瓦剌马哈木为顺宁王,意在通过和平手段实现边疆稳定,共享太平。次年,忠顺王被瓦剌鬼力赤毒死,明朝以安克帖木儿侄子脱脱为忠顺王。由于脱脱幼时被明军俘虏,长期生活在南京,所以做了忠顺王后被其祖母速哥失里排挤。永乐四年,明朝遣使敕谕哈密大小头目,要求尽心辅佐脱脱,否则朝廷将干预。同时置哈密卫,以其头目马哈麻火者为指挥,周安为长史,刘行为纪善,以辅脱脱。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四年派汉族人周安和刘行辅助忠顺王的举动是明朝治边的一次破格行为,除此以外,明朝在羁縻地区几乎不派汉族官员的。永乐四年派汉族人辅助忠顺王,一是辅助年幼脱脱,脱脱毕竟在哈密没有势力,二是体现对哈密的重视。尽管明朝派汉族人为哈密王长史只有这一次,但可以看出永乐时期治边的积极性。
脱脱后来沉湎于酒,昏聩颠越,凌辱朝使。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十中记载:“上闻忠顺王脱脱沉湎于酒,昏愦颠越,凌辱朝使,部下哈剌哈纳买住那那等谏之不从,故遣使戒谕而复谕哈剌哈纳等令善辅之”。宣德三年,以忠顺王卜答失里尚幼,遣使立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忠顺王和忠义王一起理政。明宣宗实录卷三十五中记载:“以哈密忠顺王卜答失里尚幼,未能胜事,遣使立故忠义王免力帖木儿之子脱欢帖木儿嗣为忠义王,俾同忠顺王绥抚部属,遂赐二人彩弊表里并赐其母妻及都督都指挥术纳以下有差”。在宣德到正统初年这一阶段,哈密频繁朝贡,与明朝保持良好关系。
但是,永乐四年设置的哈密卫只是羁縻卫所,明朝没有在此驻军和派驻官员实施有效管理,这为后面的哈密危机埋下了隐患。

楼主 赛湖里的鱼  发布于 2018-01-11 10:37:00 +0800 CST  
3.正统、景泰、天顺时期
从宣德时期开始,哈密北边的瓦剌逐渐强大,向南侵扰哈密、沙州等关西七卫地区,向东侵扰兀良哈和建州女真,并于正统十四年进攻明朝,发生了震惊的土木堡之变。而明朝自永乐以后在战略上采取收缩策略,内迁开平卫、大宁,国防战略上已经开始保守。进入正统以后,皇帝年轻缺少经验,太监干政,西南发生麓川战役,东南发生叶宗留农民起义,土木堡之变使明朝丧失了大量精锐军队和洪武、靖难时期的武官勋贵,文官集团开始起主导作用,此时的明朝已经危机四伏。明朝、瓦剌的形势也直接主导了该时期哈密卫的形势变化。
首先,瓦剌对哈密卫进行了严重的侵扰。
正统八年,瓦剌围攻哈密,俘虏王母,及百姓、牛马不可胜计。哈密遣使告难,明朝仅敕令让瓦剌与哈密修好,并让甘肃镇加强防备,而对哈密无有效救援。明史.西域一中记载:“瓦剌酋也先,王母弩温答失里弟也,亦遣兵围哈密城,杀头目,俘男妇,掠牛马驼不可胜计,取王母及妻北还,胁王往见,王惧不敢往,数遣使告难。敕令诸部修好,迄不从,惟王母妻获还”。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中记载:“庚子敕缘边诸将曰,瓦剌虽岁遣入贡,然虏情不常,讵可忘备曩闻也先遣人紏合兀良哈,近复攻劫哈密擒其王母,又与沙州等卫结婚,其情皆未可测,尔等受朕边阃重寄,须夙夜尽心严督训练以防警急”,“近哈密奏称太师头目奄克土剌等率领人马寻猛哥不花同哈密逃叛头目狭西丁,围哈密城一月,杀头目三人及城外男妇五十余人,抢去忠顺王母及人口千余并牛羊马疋等件,纵火焚其田苗,又令忠顺王逼年去瓦剌见令狭西丁,同忠顺王一处管事,惟哈密去甘肃不远其地方人民视他处最少”。
正统十一年,也先又派人至哈密将忠顺王母及妻弟等强接瓦剌。也先在控制哈密的同时,又以联姻方式对赤斤蒙古卫、沙州卫、罕东卫等加紧拉拢。沙州卫等对瓦剌联姻一事不同意,上奏朝廷。明朝对此让沙州卫等自愿处理。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中记载:“又沙州卫都督困即来、赤斤蒙古卫都督同知且旺失加俱奏太师遣头目送马匹酒礼欲与结亲,困即来等以世受朝命未敢轻允,朕惟太师恭事朝廷,困即来来归命守边,彼此和好如同一家听从所愿故兹敕谕”。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中记载:“敕谕沙州罕东赤斤蒙古三卫,曰初朝廷以尔等忠顺岁久,瓦剌亦常来朝贡,欲结姻亲,各随所愿”。在瓦剌笼络和威胁下,沙州等关西诸卫已被瓦剌拉拢,也先封封沙州卫喃哥为平章,封其弟锁南奔为祁王等。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中记载:“其体朕至怀省念毋忽时兀良哈已阴附瓦剌,而沙州罕东赤斤蒙古三卫亦将附之,上遣都指挥季铎哈剌苦出往谕三卫未报,而沙州卫头目薛令来言也先遣人至三卫授喃哥等以平章等官,又言瓦剌欲从大同宁夏谎力山亦集乃诸路入寇,于是复以是敕付铎谕之且命铎密察人情向背及其往来交与之故”。明朝经营的关西七卫此时不但不能起到“西陲屏蔽”的作用,反倒与瓦剌的关系走得更近。直到也先死后,关西七卫与瓦剌的关系才疏远。
其次,关西七卫之间互相杀伐抢掠。
卜答失里为哈密王时,哈密与赤斤、沙州、罕东诸卫“悉与构怨”,由是邻国交侵。明史.西域一中记载:“罕东兵抵城外,掠人畜去。沙州、赤斤先后兵侵,皆大获”。正统十二年,哈密、赤斤、罕东三卫交恶。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六十记载:“先是罕东卫千户阿束盗哈密马,哈密头目脱火赤率众报之,道遇赤斤卫指挥锁火者,杀之,尽掠其人畜而还。后以锁火者家属还其子总失加而质其人畜,令索还罕东所盗以赎。至是交奏其侵害之状,上以敕谕之令各还所掠,依番俗偿其死伤,且切责哈密忠顺王数其不能戢下之罪”。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七记载:“罕东卫都指挥佥事班麻思结奏备称近被哈密抢杀人畜”。关西七卫之间的冲突几乎没有停止过。而明朝政府对瓦剌的侵略及关西七卫之间的侵扰,只是发谕空文进行切责,无有效控制干预。
除了瓦剌侵扰和关西七卫之间的抢掠,还有蒙古其他部落的侵扰。天顺四年,北虏癿加思兰攻占哈密,王母率其亲属逃至苦峪,朝廷不能援且要求哈密卫尽快讨论忠顺王人选。明史.西域一记载:“癿加思兰乘隙袭破其城,大肆杀掠,王母率亲属部落走苦峪,犹数遣使朝贡,且告难。朝廷不能援,但敕其国人速议当继者而已。其国残以破故,来者日众”。成化二年,“兵部言王母避苦峪久,今贼兵已退,宜令还故土,从之。已而贡使言其地饥寒,男妇二百余人随来丐食,不能归国。命人给米六斗、布二疋,遣之”。
在明英宗的正统到天顺时期,可以说哈密及关西七卫战事不断,其中有瓦剌强大、关西七卫内部不团结等原因。但明朝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朝一直只是把关西七卫看作是西北的藩篱,采取以夷制夷、以朝贡经济手段进行安抚的政策,并没有进行有效管理。从明朝对瓦剌侵扰哈密、七卫之间互相侵扰只采取口头切责的行为上也反映出明朝在边疆政策上的消极保守。同时,该时期明朝内部矛盾突出,土木堡之变、麓川战役等耗费了明朝大量国力,明朝此时也无力去支持关西七卫。从西北问题也可以看出,明英宗正统时期是明朝由盛到衰的转变阶段。

楼主 赛湖里的鱼  发布于 2018-01-11 10:38:00 +0800 CST  
4.成化时期
景泰六年,也先被暗杀,瓦剌遂衰弱。而哈密西边的吐鲁番却开始强大起来。于是成化到嘉靖这一段时间,哈密又成了明朝和吐鲁番之间的矛盾集中地。
成化九年,吐鲁番速坛阿力侵占哈密,俘虏王母并夺取金印。朝廷派都督同知李文、右通政刘文经略甘肃,李文令哈密都督罕慎联合赤斤等卫收复哈密,但吐鲁番聚集军队据守且联合别部掠罕东、赤斤二卫。李文根据该形势决定放弃长途奔袭收复哈密的策略,令赤斤、罕东二卫还守本卫,哈密卫迁苦峪城(今瓜州县锁阳城),令罕慎主持哈密卫事务,李文等回肃州(今酒泉市)。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十五记载:“土鲁番速檀阿力侵哈密卫据其城。初速檀阿力累引兵劫掠哈密诸部地已略尽,正月围其城破之,执其王母夺朝廷所降金印”。明史.西域一中记载:“命边臣谨戒备,敕罕东、赤斤诸卫协力战守。寻遣都督同知李文、右通政刘文赴甘肃经略。...文等以闻,遂檄都督罕慎及赤斤、罕东、乜克力诸部集兵进讨。十年冬,兵至卜隆吉儿川,谍报阿力集众抗拒,且结别部谋掠罕东、赤斤二卫。文等不敢进,令二卫还守本土,罕慎及乜克力、畏兀儿之众退居苦峪,文等亦引还肃州。帝乃命罕慎权主国事,因其请给米布,且赐以谷种。文等无功而还”。令人不解的是,这时明朝并没有断绝吐鲁番的朝贡,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一记载“土鲁番速檀阿力王等遣使臣写亦米马儿黑木等来朝贡马,赐宴并衣服彩叚等物有差”。在成化十年到十一年的两年内吐鲁番有三次朝贡,明朝皆敕宴赏赐。
成化十八年,罕慎联合赤斤、罕东收复哈密,弘治元年封罕慎为忠顺王。“十八年春,罕慎纠罕东、赤斤二卫,得兵一千三百人,与己所部共万人,夜袭哈密城破之,牙兰遁走"。
总结成化时期的哈密危机:吐鲁番于成化九年侵占哈密,明廷派刘文等人经略,却无功而返,哈密卫迁苦峪,朝廷赐予粮食抚慰。成化十八年,哈密都督罕慎联合赤斤两卫收复哈密,罕慎因功封忠顺王。在该阶段,吐鲁番的朝贡仍在正常进行,明朝未采取绝贡的措施惩罚吐鲁番。

楼主 赛湖里的鱼  发布于 2018-01-11 10:39:00 +0800 CST  
5.弘治时期
罕慎收复哈密后好景不长,弘治元年,罕慎被吐鲁番速坛阿黑麻所杀,并夺其城池。明孝宗实录卷二十记载:“先是哈密忠顺王罕慎为土鲁番速坛阿黑麻所杀,并夺其城池,其属阿木郎等来奔且求援。今土鲁番方有贡使至甘州,宜敕甘肃守臣于哈密来奔之中择一人与俱往谕阿黑麻还其侵地,仍敕赤斤蒙古罕东三卫谕以唇齿邻好之义,以共图兴复,有功重加升赏,其众依住苦峪者,守臣宜赡给之种粮农器,以不失其求援之意从之”。明朝对此事件仍是采取和平的方式,遣使去吐鲁番要回哈密,并敕赤斤等卫和平相处,共图兴复。明朝同时采取了对吐鲁番贡使“薄其赏,拘使臣”措施,收到一定成效。弘治三年,阿黑麻遣使来朝,表示愿意归还城池和金印,乞遣使通好。弘治四年,阿黑麻归还了哈密。次年,明朝诏陕巴袭任忠顺王,同时“以吐鲁番献还哈密城多写亦虎仙等前后抚谕之功”,升写亦虎仙为都督佥事。这里提到的写亦虎仙对后来的河西局势有重要影响。
弘治六年,哈密又被阿黑麻侵夺,陕巴被执之吐鲁番。理由是哈密都督阿木郎到吐鲁番掠夺。明孝宗实录卷七十四记载“土鲁番速坛阿黑麻率兵夜袭哈密城,哈密死者百余人,窜降者各半,忠顺王狭巴及其都督阿木郎据大土剌以守大土剌,华言大土台也围之三日不能得,阿木郎遣调乜克力瓦剌二部兵为援皆败,土鲁番遂杀阿木郎执狭巴以去,令其酋长牙兰据哈密。移书甘肃守臣谓本国既献哈密城池,阿木郎复潜导野乜克力人马至其国人钞掠,朝廷所赐衣币亦被克减,故为此报复之举”。针对该事件,明朝派兵部右侍郎张海经略哈密。弘治七年,张海上奏朝廷要求扣押给吐鲁番贡使的赏赐,闭关绝贡,并扣押吐鲁番贡使以惩罚。明孝宗实录八十九卷记载:“乞将今之赏赐土鲁番使臣衣服银两追回,发甘州收贮,封闭嘉峪关暂绝西域贡路,将本番使人男妇拘留以彰天威”。明朝经过廷议讨论决定,如果吐鲁番归还忠顺王和城池,则允许吐鲁番继续正常朝贡,否则就断绝吐鲁番朝贡,贡使也将扣押不还。明孝宗实录卷九十记载:“如狭巴已还,城池已献,则令其使入贡,先所留使人即发遣出关;若狭巴未回,城池未献,则绝其所贡,所拘使人仍留不遣。自后若天方国撒马儿罕来贡,皆许之入,以示怀柔,其土鲁番者皆不许入关为当”。
张海等人不经请命,草草了解此事回朝,且经略无效果,被下锦衣卫狱从重治。而阿黑麻仍令“头目牙兰率番夷二百余据哈密”,并且东进,“侵掠沙州,逼胁罕东诸部自附”。对此,兵部尚书马文升认为“不加之兵,终不知畏”,明廷决定使用武力收复哈密。甘肃巡抚许进一方面积极备战,以副总兵彭清为前部,予兵一千五百人,先期出嘉峪关,沿途候调赤斤等卫夷兵,以少监沈让整饬在营一应神枪、神铳、火器、火药等器械,一方面联合与吐鲁番有仇的瓦剌部屯兵于哈密吐鲁番之间,以断吐鲁番东援牙兰的道路。是年十一月,明军及各卫番兵“候罕东兵不至”,即由常道至哈密城下,克哈密,斩首六十余,牙兰遁去。而且明军“因无粮草,难以久住,昼夜奔回,丧失亦多”。同时此战得到的其实是一空城,哈密已破败不堪。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三记载“哈密城池既克复,本卫夷众入城居守,土鲁番阿黑麻复攻之不能下,竟败去。哈密夷众以地方伤残之余,贫困难守,尽自焚其土剌房,舍诣肃州求济”。但此战还是收到了“威大振于西域”的效果。当年吐鲁番归还陕巴及哈密人口,请求仍通贡。
陕巴作为忠顺王统治哈密期间,哈密政局仍不稳定。弘治十八年,哈密都督阿孛剌怨恨陕巴,暗地里迎吐鲁番阿黑麻次子真帖木儿到哈密主持国王事,陕巴逃往沙州。甘肃边臣派指挥董杰同奄克孛剌去哈密戒谕,阿孛剌不听,董杰将其处死,然后将陕巴送回,同时让奄克孛剌、写亦虎仙辅助陕巴。殊域周咨录.卷十三记载:“十八年,哈密属夷阿孛剌等怨陕巴掊克,阴诱番酋之次子真帖木儿(阿黑麻子)来哈密。陕巴弃城带印奔沙州。镇巡官奏遣指挥董杰同奄克至哈密往谕。不从。遂将阿孛剌等陆人擒杀之,余党惧,复将陕巴送回”。
总结弘治时期的哈密危机:弘治元年,罕慎被吐鲁番阿黑麻所杀,并占据哈密城。明朝采取了对吐鲁番贡使“薄其赏,拘使臣”的做法,使阿黑麻归还了城池和金印。弘治六年,阿黑麻再夺哈密,明朝的处理方法是,如果吐鲁番归还忠顺王和城池,则允许正常朝贡,否则就断绝朝贡,扣押贡使。但阿黑麻继续东进侵扰沙州和赤斤。明朝决定用兵,明军于弘治十年进哈密,但由于哈密已经破败且明军疲惫而撤军,当年吐鲁番归还陕巴和金印。陕巴主政期间,哈密仍不稳定,弘治十八年哈密阿孛剌迎吐鲁番阿黑麻次子真帖木儿到哈密,陕巴逃走,后因甘肃边臣干预而制止。从该时期的明朝处理哈密危机的态度上看,比正统和成化时期有所改善,这得益于弘治中兴的成国。弘治皇帝在位期间,厉行节俭,勤于朝政,政治清明,并有马文升、王恕等贤臣,出现了弘治中兴的局面。

楼主 赛湖里的鱼  发布于 2018-01-11 10:39:00 +0800 CST  
6.正德时期
弘治十八年,陕巴卒,立其子拜牙为忠顺王,拜牙昏聩无道。明史.西域一上记载:“子拜牙即袭,昏愚失道,国内益乱”。正德八年,拜牙弃城叛走吐鲁番。正德九年,吐鲁番速坛满速儿要求甘州边臣以一万匹缎赎哈密印,并要求放回扣在肃州甘州的吐鲁番贡使,否则将入寇肃州,总制邓璋请朝廷派人经略,明廷派彭泽经略哈密。殊域周咨录.卷十三记载:“九年,番酋移书甘州守臣索缎疋一万,赎哈密城印。且欲速遣前诸贡使还本国,否者兵入寇,且先杀掠国初内附诸番落以示强”。正德十年,彭泽抵甘州(今张掖),时吐鲁番部将火者他只丁等深入赤斤等地劫掠,得知彭泽达到甘肃,假称被赤斤劫了贡物,此举只是复仇,并不敢侵甘肃。火者他只丁归还了赤斤铜印,并要求增加赏赐。彭泽认为“番酋可以利陷”,于是派遣通事火信、马驯带绸匹两千,由写亦虎仙带路去吐鲁番赎取哈密城印。但吐鲁番速坛满速儿贪欲更多,继续讨价还价。满速儿为了解明朝的态度,派写亦虎仙及贡使前去甘州。甘州边臣害怕吐鲁番贡使引发兵变,于是将贡使及写亦虎仙等人羁押。满速儿大怒,因此引发了正德十二年的吐鲁番围攻肃州之变,肃州游击将军芮宁阵亡,损失七百人。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五记载:“守臣以随贡头目火者散者儿为火者他只丁弟,惧其为变,乃并其党虎都写亦羁之甘州,而督写亦虎仙出关,虎仙惧弗去,火者他只丁遂复诱夺哈密城,请速坛满速儿移居之分兵胁处沙州紏众入寇至兔儿坝,宁与参将蒋存礼、都指挥黄荣、王琮各率所部往御之,宁先进至沙子坝遇贼,贼以大兵围宁,而分兵缀存礼等,令不得合,宁势孤援绝,遂为所败,死焉一军皆没凡七百人”。由于肃州甘州告急,朝廷再次派彭泽提督陕西等处三边军务前往甘肃。是年四月,甘肃巡抚报兵部称吐鲁番兵马已撤,甘肃“地方稍宁”。
总结正德时期的哈密危机:正德八年,忠顺王拜牙叛走吐鲁番,哈密遂被吐鲁番占据。吐鲁番向明朝索取更多物品以赎哈密,派写亦虎仙及其他贡使前去甘州。甘州边臣将贡使及写亦虎仙等人羁押,因此引发了肃州之变。肃州游击将军芮宁阵亡,损失七百人。这时哈密危机已危害到明朝直接统治的肃州,而之前并没直接影响到明朝直接控制区域。
7.嘉靖时期
正德十六年,朝廷以勾结吐鲁番等罪名处死写亦虎仙。满速儿以此为借口,于嘉靖三年九月率二万骑兵入寇甘肃镇,围困肃州,抢掠甘州。殊域周咨录.卷十三记载:“番酋以复仇为名,聚众三万。深入甘州,屠戮甚惨。廷议绝之,闭关三年。乃复求通贡,以愿归哈密城池金印为说。而牙木兰复与番酋相忤,乃拥众来降”。明世宗实录卷四十三记载:“回酋速坛儿等二万骑入边围肃州城,镇巡官告急兵部,请调狭西延宁及庄浪四路游奇官军各三千驰赴肃州听都指挥陈九畴莭制”。殊域周咨录.卷十四记载:“近该巡抚陈九畴报称:番酋纠领西域回回并哈密北口瓦剌旌小列秃,并沙州土巴、帖木哥及瓜州遗蘖各种二万余骑,困围甘肃,势甚危急。尚书金献民总制军务,刻期以行”。吐鲁番再次威胁到明朝直接控制区域。
满速儿再寇甘州这一事件深深震动了明朝君臣,由此开启了重新对哈密卫的战略讨论。嘉靖初期的大礼议之争摧毁了杨廷和集团。杨廷和集团对哈密危机的策略一直以闭关绝贡为主,而事实证明闭关绝贡并没带来河西的太平,反倒引发了肃州甘州的兵灾。大礼议之争后,官场新贵张璁、桂萼等开始新的政治变革。首先使用前兵部尚书王琼提督陕西三边军务,王琼上任后放弃闭关绝贡的做法,代之以开关通贡。明世宗实录卷九十记载:“故都御史陈九畴议将土鲁番哈密贡回夷人覊留不出,以观其变。迄今二年,虏心未悛,也请通行验放出关,仍宣慰番酋令其改过自新,用示柔远之德”。大臣霍韬认为,只要西域中谁能兴复哈密,并归顺明朝,就封谁为忠顺王,不必循旧例非元后裔不立。在王琼、霍韬上疏之后,兵部会议后认为,吐鲁番通贡一事按照王琼建议实行,忠顺王无需再立。兵部考虑当时最大的边境威胁是北面的鞑靼和青海的亦不剌,并且吐鲁番和鞑靼有矛盾,因此可同意吐鲁番通贡。嘉靖帝批准了兵部的决定。到此为止,哈密危机通过恢复西域正常通贡而得到解决,终明朝结束,河西一带没再发生明朝和吐鲁番之间大的争端。明史.西域一记载:“自是番酋许通贡,而哈密城印及忠顺王存亡置不复问,河西稍获休息”,“迄万历朝,奉贡不绝”。

楼主 赛湖里的鱼  发布于 2018-01-11 10:40:00 +0800 CST  
二、明朝的治边政策
从前面哈密卫简史上看,在整个过程中,明朝经略哈密卫时的消极保守和软弱无能。其中要注意一点就是,明朝从没在哈密实行驻军和流官的有效管理,即使是强盛的永乐时期。哈密卫只是羁縻机构,不是明朝的正式行政地区,明朝的正式行政地区只有两京十三省和九边重镇(辽东、宁夏、延绥、大同、宣府、固原、蓟州、太原、甘肃)所在地区。辽东边墙以外的东北也设置了很多卫所,但同关西七卫一样是羁縻机构,由当地首领管理,和朝廷之间只需保持朝贡关系、接受任命即可。汉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驻军屯田实行有效管理;唐朝远在碎叶城都有管理机构实行有效管理;清朝在新疆、西藏、蒙古设置驻防将军和办事大臣更进一步加强了控制力;即使是国力不济的西晋在西域还有个西域长史府。相比之下,明朝在边疆控制方面逊色不少。明朝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原因的,下面从治边思想和国力角度进行讨论。
1.明朝的治边思想
(1)明朝的收敛性国策。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到,“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中国历代各朝无出其右者,而明太祖建立的庞大农村集团,又导向往后主政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付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皇明祖训》中有:“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从中可见明太祖的思想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明太祖制定了日本等十五个不征之国,对西北胡戎也只是要求谨慎防备。洪武五年的岭北战役失败,更是让明太祖重视以防守为主的战略。太祖的后世子孙基本遵循了这一祖训。可以看到,即使是在积极开拓的永乐时期,除了安南,永乐皇帝并没有开拓其他地方来进行实际控制。修筑长城则是明朝收敛性国策的一个实际证明。从明朝276年历史上看,明朝是一个倾向于和平外交而没有扩张欲望的王朝。也许有人说太祖成祖多次北伐,打出雄风,这个没错,但是这也只是为了有力保护内地,可以看到北伐打到过漠北很多地方,但都是打完就撤军。冯胜、傅友德打下甘肃,也是到沙州而还。
(2)华夷有别的民族观念。元朝时制定了四等人制度,汉人社会地位低下,这一惨痛经历深刻烙在元末明初人士心中。明代各不同时期的士人文集、大臣奏折中充斥着华夷之分的观念。明初北伐檄文中也提出“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方孝孺的《后正统论》:“彼夷狄者,无人伦上下之等也,无衣冠礼文之美也,不与中国人齿。”宣德八年,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被杨木答兀袭杀,其弟凡察奏请明廷派兵处理,明宣宗却对伺臣说:“彼之相仇乃常事,朕岂应疲中国之力为远夷役乎。”从哈密卫的简史上看,瓦剌和吐鲁番多次攻哈密如同探囊取物,而明朝几乎从没去救援过,从中可看出明朝根本不愿花费资源在这些羁縻卫所上,只要不危害明朝实际控制地区即可。
2.明朝国力变化对治边的影响
前面说到明朝的治边政策是内敛性的,而这除了明朝统治者的思想原因外,还有国力等客观因素影响。从明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看,明朝不是一个国力强盛的朝代。国力说白了就是钱,而明朝的财政在大部分时间里比较差。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提到,明朝是税率很低的朝代,但既没给人民减轻负担,也没给政府带来更多财政税收。同时明朝又是重农抑商的朝代,又有长期海禁,财政收入大部分靠农业。但明朝时期天灾又比较多。明朝大部分统治者又不会去灵活改变财政政策。可以看出,明朝在永乐之后除了修皇陵和边关长城以外,很少有大的工程。从正统到万历期间,明朝国防基本都是以守为主,很少主动出击。嘉靖时期,夏言上奏收复河套,而严嵩以缺钱为由反对。可见明朝财政之窘迫。明朝国力变化又受政治形势影响。明太祖重视修养生息,经过二十年的恢复,国库宽裕,才有了捕鱼儿海之战等战绩。永乐时期虽然积极进取,但郑和下西洋、征安南、迁都北京、五征漠北等消耗太多国力,所以明仁宗一上来就采取停止下西洋的措施进行休养生息,明宣宗继续坚持休养生息。但仁宣之治才十年时间,实在太短了,明朝国力没有达到一定高度。
从以上内容看,那么哈密卫到底算不算明朝疆域?这个答案其实是不清楚的。首先,明朝有哈密卫的宗主权,是没问题的。但瓦剌和吐鲁番对哈密多次如探囊取物般地攻占掠夺,以及关西七卫之间的互相抢掠,明朝却基本不管不问。其次,关西七卫不完全服从明朝的政令,明朝也没什么办法,例如许进收复哈密时,令罕东出兵,罕东却不至。在大明一统志和大明会典上,把哈密分列列为外夷和属夷。个人认为,明朝时期疆域概念是不清楚的,皇帝认为普通之下莫非王土,但从对待态度上看,明朝又没有把哈密真正当做自己臣民看待。所以严格上只能说,哈密卫不是明朝实际控制范围。

楼主 赛湖里的鱼  发布于 2018-01-11 10:49:00 +0800 CST  
对明朝和哈密卫的关系做了以上论述,并使用了明实录和明史等资料进行了举证。
参考文献
1.明史,张廷玉,清。
2.明实录,明。
3.殊域周咨录,严从简,明。
4.明代安定卫研究,李心铭,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明代西北边疆政策与关西七卫研究,程利英,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6.明代哈密卫研究,赫志学,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7.略论瓦剌与明朝在西北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
8.哈密卫研究,施新荣,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9.从写亦虎仙之死看明代哈密危机的内因,廖元琨,青海民族研究。
10.明代哈密危机述论,田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1.论明朝对西北边境的经略,周淑云,宁夏大学硕士论文。
12.关西七卫残破原因初探,纪宁,青海民族研究。
1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请各位有空时看看,给予指点。
@黑河双湖@隐逸罗衣@北京历史1@汉族精神领袖

楼主 赛湖里的鱼  发布于 2018-01-11 10:52:00 +0800 CST  
我这个贴把明朝经营哈密卫的整个过程都叙述了,重要事件基本都引用了原始资料。明朝那时候疆域概念并不清楚,从皇帝的角度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封了忠顺王,那哈密就是皇帝的臣属。但从明朝政府角度看,哈密只是外藩,明朝不愿花费自己的资源去管理,这一点很明显。如果非要分清哈密是否是明朝疆域,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因为明朝虽然对待哈密连朝鲜都不如,完全是以外藩处理,但也有发粮救济、弘治出兵哈密都行为。外国版明朝地图上之所以有哈密,很可能就是从弘治出兵这一点考虑的。不过明确的是,从嘉靖开始,哈密肯定不属于明朝了。@北京历史1

楼主 赛湖里的鱼  发布于 2018-01-15 09:46:00 +0800 CST  

楼主:赛湖里的鱼

字数:10633

发表时间:2018-01-11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7-11 00:41:59 +0800 CST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