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大战海东青:金帅完颜合达的漫漫抗蒙路


金朝末年,蒙古崛起,由于女真统治者的腐朽贪婪和那堪比满清八旗子弟的吸血寄生虫猛安谋克,各地势力风起云涌,从汉人李全带领的山东红袄军,到契丹人耶律留哥效仿耶律大石建立起的东辽国,再到女真人蒲鲜万奴叛变建立起来的东夏国【大真国】,以及向来就战争不断的南宋、蒙古、西夏……金国陷入到极端凶险的多线作战当中,为此金国还不得不想出【九公封建】这个主意【是不是看着很眼熟?南宋初年,赵构也干过这事,将山东、河南、江淮、湖湘等地分由桑仲、李成、孔彦舟、薛庆、翟兴、刘位、李彦先、郭仲威、吴翊、赵霖、冯长宁、赵立、陈规、解潜、岳飞、范之才等镇抚使,不由令人感叹风水轮流转啊】……


金宣宗贞佑二年(1214),在蒙古军的打击下,金朝南迁。河北、山东等地相继沦陷。
兴定二年(1218),蒙古军攻占山西太原、平阳等地,形势对金朝极为不利。
次年正月,金宣宗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宣徽使移剌光祖等人建策:当募土人威望服众者,假以方面重权。能克复一道,即以本道总管授之。能捍州郡,即以长佐授之。
宣宗于四年二月,分封河北、山东、河东的地方官吏与地方武装首领王福等九人为公,以抵抗蒙古军,收复失地。九公皆兼宣抚使,赐号宣力功臣,总率本路兵马。设置公府,任命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皆由九公自便。史称这一事件为九公封建。
九公的封号及其管辖的地区为﹕
【沧海公】王福,担任沧州经略使,管辖清、沧、观州,盐山、无棣、乐陵、东光、宁津、吴桥、将陵、阜城、县等地。
【河间公】移剌众家奴,担任河间路经略使,统领献、蠡、安、深州,肃宁、安平、武强、饶阳、六家庄、郎山寨等地。
【恒山公】武仙,担任真定路经略使,辖有中山、真定府,沃、冀、威、镇宁、平定州,抱犊寨、栾城、南宫县。
【高阳公】张甫,担任中都东路经略使,统领雄、莫、霸州,高阳、信安、文安、大城、保定、静海、宝坻、武清、安次县等地。
【易水公】靖安民,担任中都西路经略使,统辖涿、易、安肃、保州、君氏川、季鹿、三保河、北江、矾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谷、东安寨。
【晋阳公】郭文振,担任辽州从宜,统辖河东北路。
【平阳公】胡天作,担任平阳招抚使,统领平阳、晋安府,隰、吉州等地。
【上党公】张开,赐名完颜开,担任昭义军节度使,统辖泽、潞、沁州。
【东莒公】燕宁,担任山东安抚使,辖有益都府路。

然而在彪悍凶狠的蒙古铁骑面前,本来就相互有矛盾的河北九公并没能力挽狂澜,很快便或死或降。而退居河南、陕西等地的金哀宗完颜守绪重用在蒙古人面前表现没那么丢脸的延安帅臣完颜合达统领金国最后的精锐部队【其中包括人气超高的猛将完颜陈和尚和骁勇善战的忠孝军】,接连在卫州、倒回谷等地抵御住蒙古大军的攻势,即使最后惨败于三峰山,完颜合达和麾下将官们也没给自己的国家丢脸,基本都以身殉国,因此中二决定深究完颜合达抗蒙的全过程,尽可能剔除掉金末虚报战功的风气给《金史》带来的影响和《元史》为蒙古人夸赞的影响,来还原出一场真正的惨烈金蒙战争
【由于金蒙战争局势实在太过复杂,因此中二将以完颜合达为主线,起于正大元年金哀宗提拔完颜合达,终于完颜合达战死钧州城中。另外填坑时间会很漫长,因为毕竟不像南宋初期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这样的奇书,识别史官遮掩的真相会比较困难……】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7 14:09:00 +0800 CST  


【网上找到的关于忠孝军的资料,根据过往经验可能有很多不准确之处,不过还是贴出来让大家指摘一下,要不就算有错处也无从纠正,那就违背五代吧学习探讨的风尚了……】


【成立背景】
1是哀宗抗蒙图强的需要
金朝自从宣宗即位以来,一味避战,苟且偷生,朝中正人君子多不得用,奸臣近侍屡遭重用,军事上节节败退,经济上日益残破,又幻想从南方得到补偿,与南宋开战,结果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给哀宗留下了一个创痍满目的烂摊子。
哀宗即位,决心全力抗蒙,他派人到南境“榜谕宋界军民更不南伐。”在正大元年开始与西夏讲和,到二年九月“夏国和议定,以兄事金,各用本国年号,遣使来聘,奉国书称弟。”与宋朝西夏结束战争状态,集中兵力全力对付蒙古。
在内政上罢黜了蒲察合住,尼庞古华山二奸臣,启用一批抗战派将相。又下诏为抗击蒙古牺牲的将领立褒忠庙“正大二年,哀宗诏褒死节士,若马习礼吉思、王清、田荣、李贵、王斌、冯万奴、张德威、高行中、程济、姬芃、张山等十有三人,为立褒忠庙”,激励抗蒙将士。值得注意的是,名单中除了马习礼吉思一人为西域人外,其余皆为汉人。
以上表明,哀宗初政,尽管没有祛除宣宗时期的弊政,但是他决非坐以待毙之君,他力图集中一切可能的力量进行抗蒙,这是肯定的。建立忠孝军就是这个意图的一部分。

2是金朝重建骑兵部队的需要
金朝本来以骑兵横行于天下,但是在蒙金战争初期,蒙古军在降蒙契丹人的引导下袭击了金朝的群牧监,使得金军马匹大部落入敌手,“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有诗称“更献监牧四十万”“更得金源四十万,大青小青绝世无。”以上数字不免有些夸大,但是金军马匹落入蒙古之手无疑是事实。
由于监马丧失,金朝被迫在作战中由骑兵为主转变为步兵为主,如移剌福僧上书金宣宗“山东残破,群盗满野,官军既少,且无骑兵。”把胡鲁也说“所在屯兵,率无骑士”,元光元年,为防备蒙古军“长驱而深入,虽京兆、凤翔、庆阳、平凉已各益军,而率皆步卒。”因为如此,早在宣宗年间就试图重整骑兵,到哀宗时,编组了忠孝军,和里合军等,其中忠孝军“人有从马,以骑射选之乃得补。”沿用和恢复金朝初年一兵有二马的旧制。
组建精锐骑兵的努力还是收到了一些效果,当时人认为“自正大改立马军,队伍鞍勒兵甲一切更新,将相旧人自谓国家全盛之际马数则有之,至于军士精锐、器仗坚整,较之今日有不侔者,中兴之期为有望矣。”某种程度上寄托了人们对“中兴”的期望。忠孝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忠孝军的民族成分问题】
《金史》有一段话描述了忠孝军的民族成分“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这里的民族。
●女真:如完颜陈和尚等,皆为女真人。
●乃满,又译为乃蛮,即《金史》中的粘拔恩部,是蒙古草原部落中较早抛弃两属政策,向金廷表示效忠的,大定十五年七月“粘拔恩与所部康里孛古等内附。”而且“是岁,粘拔恩君长撒里雅寅特斯率康里部长孛古及户三万余求内附,乞纳前大石所降牌印,受朝廷牌印。”正式脱离西辽,归附金朝,由于着层关系,忠孝军中有乃蛮人也就不为怪了。
●羌,宋金时期“羌”的含义很广泛,不过大体指西北一带羌族和一些羌化的其他民族,按照现代学者的研究,宋金时期的羌族大概分布在今西北河湟,甘肃,青海一带。
●浑,即吐谷浑,宋金人称为吐浑,五代时分布在今青海甘肃河西河套南北山西等地,北宋的吐浑分布范围集中在河东和陕西,尤其以麟府延绥环庆泾原秦凤等路府为多。
●回纥,此有二解,一是指原来金朝继承的远辽宋的回鹘人,分布在中都临潢和咸平。临潢在辽代时南门有“回鹘营”是“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中都的回鹘人本来在北宋时为秦川熟户,金军攻宋“女真破陕,悉徙之燕山”,后虽许归,但他们“多留不返”,他们“奉释氏最甚,共为一堂,塑佛像其中,每斋必刲羊,或酒酣以指染血涂佛口,或捧其足而鸣之,谓为亲敬”,咸平的回鹘人记载不详。
二是泛指原西辽以及西域一带的人,如金朝使者去西域向成吉思汗求和,记载有“回纥国”又有“没速鲁蛮回纥”“遗里诸回纥”“印都回纥”等,大约是此类。
●契丹,如忠孝军第一任带兵者石抹燕山奴,就是契丹人,“石抹”是金人对契丹姓氏“萧”的称诲,这里的契丹人不是塞外的契丹人,而是同当年女真人一起迁入中原的契丹人,如当年猛安谋克南迁“屯田军非女真,契丹奚家亦有之”,他们虽然与女真人在一起,但是仍保存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如移剌买奴“契丹世袭猛安也。读史书,慷慨有气义。喜交士大夫,视女直同列诸人奴隶也。”特地突出了“女直同列”,即是一例。
这些人同塞外的契丹人相比,汉化相对深,尽管他们更清楚辽金鼎革的历史,但是普遍认为君臣大义大于民族意识,故多为金朝死节,如契丹人移剌蒲阿被俘后,蒙古军劝降,他说“我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耳。”被杀。再如石抹世绩及其子嵩,从哀宗至蔡州“城陷死”,如耶律楚材的兄长耶律善才,蒙古军围攻开封,楚材所要其在京亲眷,善才忠于金朝,拒绝北行,投水自杀。以上事实说明,中原和塞外的契丹人由于价值和利益的不同,为不同的集团作战,这个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汉族,忠孝军中比例最大的民族,由于蒙古在占领区的倒行逆施,因此大量民众南逃“大城满豺虎,小城空雀鼠。可怜河朔州,人掘草根官煮弩。北人南来向何处,共说莘川今乐土。”金朝统治下的河南尽管残破不堪,但是仍然是北方民众的乐土,显示出民心所向,由于很多人是逃亡而来,因此抗战心很强,很多情况下都坚决反对投降。
以上显示,忠孝军的民族来源范围很广,金朝境内的民族几乎都被卷入。

【忠孝军的战术问题】
这个是网络上争论比较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我认为忠孝军的骑兵战术不可能是凭空创造,只能是恢复金初女真骑兵的战术,金初女真骑兵的特点是骑兵,装备重甲,作战坚忍,长于弓矢,宋军将领有很强的体会,如吴璘说“璘与先兄束发从军,屡战西戎,不过一进却之间,胜负决矣。至金人则胜不追,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当女真骑兵与敌交锋一个回合失败后,即利用战骑的机动性退出战斗,重整队形,连续冲锋。
宋人有记载说“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胜则整队而缓追,败则复聚而不散,其分合出入,应变若神,人自为战则胜。”“虏有流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盖骑善乎往来冲突而已。”
王曾瑜先生分析说“在著名的仙人关郾城颍昌等战役中,宋金两军都是打了数十回合,才分出胜负。女真骑兵在甲胄和兵器负荷很重的状况下,能屡败屡战,连续作战,确为有别于辽和西夏骑兵的很大优点。”

【忠孝军的军纪问题】
金史中有记载“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记载的同时期金军的军纪。
比如张行信向皇帝说“今日之急,惟在收人心而已。向者官军讨赋,不分善恶,一概诛夷,劫其资产,掠其妇女,重使居民疑畏,逃聚山林。”陈规也向皇帝奏报“臣因巡按至徐州。去岁河北红袄盗起,州遣节度副使纥石烈鹤寿将兵讨之,而乃大掠良民家属为驱,甚不可也。”按照陈规的说法,被掠之人不仅有汉人,还有女真人。大将移剌蒲阿“好趋小利”“副枢以大将为剽掠之事,今日得生口三百,明日得牛羊一二千,士卒喘死者则不复计。”从以上论据说明,忠孝军的军纪确实是相对优秀的。

【忠孝军的军俸问题】
金史称,忠孝军“增月给三倍它军”,那么需要参考其他军队的军俸,得出三倍究竟具体在什么程度的问题,由于金朝末年财政极端困窘,竭泽而渔。“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竭肝脑以养军。”对军俸作了好多临时性的规定,如宣宗兴定三年七月“籍邳、海等州义军及胁从归国而充军者,人给地三十亩,有力者五十亩,仍蠲差税,日支粮二升,号“决胜军”。”
宋人记载金人招兵,兵士和家属每人各“日支麦二升”,金军在三峰山大战失败后“括京师民军二十万分隶诸帅,人月给粟一石有五斗。”在财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给予忠孝军三倍于他军的军俸,确实优厚,但是也造成了忠孝军和他军的矛盾问题。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7 14:22:00 +0800 CST  


【在三峰山之战中,除开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外,张惠所率领的花帽军也极为勇猛,张惠本人更是手持大枪力战身亡,因此中二也从网上转载关于花帽军的资料,与君共赏……】


从金大安三年开始,由铁木真统一的蒙古汗国连续向金朝发动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在一些关键战役中,金军大多败绩,到贞祐二年“是岁,河北郡县尽拔,唯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
而金朝的军事情况又如何呢?金朝前期的精锐主力女真猛安谋克军,自从入中原后战斗力下降许多,海陵末年已经露出了这种苗头,当时南宋川陕“边将常曰:敌兵易与,十不敌部落一二。”故金朝“招西蕃部落为军”以对付宋军。
世宗章宗时,这种衰落的迹象日甚一日,章宗初年,元老徒单克宁就提醒章宗“承平日久,今之猛安谋克其材武已不及前辈,万一有警,使谁御之?”甚至那些未迁入中原的猛安谋克亦习此风,比如原来骁勇的胡里改人到章宗时,竟也“视旧则稍知礼貌,而勇劲不及矣。”

女真猛安谋克军战斗力下降,故金朝中期精锐由乣军取代,在金章宗时期对付蒙古诸部和南宋的战争中立下许多战功。宣宗时杨云翼谏宣宗伐宋,理由之一就是“今日之事与泰和不同故耳”“泰和举天下全力,至于乣军,亦躯之为前锋,今能之乎?”
宣宗时移剌福僧上抵御蒙古之策,言“为今之计,惟先招徠乣人。选择乣人旧有宿望雄辨者,谕以恩信,彼若内附,然后中都可复,辽东可通。”
从大臣们的这些意见中,可以看出乣军的重要性。
战例也能说明问题,蒙古第二次围攻中都时,金将纥石烈执中诱蒙古军至涿易,乘车督战,“鞑兵大败”。次日以术虎高琪以乣军五千与蒙古军战斗“自夕至晓”,只是由于忽然北风大作,蒙古军乘机纵火而溃败。证明大臣所言不虚。
但是乣军以契丹人为主,而金对契丹人一向充满猜忌,如金世宗就说契丹人“彼之野心,亦足见也。”且断言“异时或有边衅,契丹岂肯与我一心也哉。”
金朝不光是这么说,也确实这么做了,而且这个政策一直得到坚持,卫绍王时期北边有警,他竟下令“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就能说明一定问题。
在这种猜忌状态下,契丹人自然会对金政权离心离德,后多叛降蒙古。

女真军丧失战斗力,乣军虽然战斗力强但叛亡相继,这就是金蒙战争初期金朝军事的真实写照。那么这个战斗力的空白也只能也惟一可以由金朝的汉族构成的正规军和义军来填补。花帽军就是在这个大敌当前而金朝无兵可用的背景下出现的。

金朝的汉人并非向一些人想象的那么懦弱,一些地区有尚武的风俗,比如花帽军诞生的燕云地区,这里的人民“次则习骑射,耐劳苦。未割弃已前,其中人与夷狄斗,胜负相当。”以后这里割让辽朝,这里的人民“表现在文化上,就是强烈的尚武精神。”
其他地区亦有如此现象,金朝老将夹谷清臣回答章宗汉人与西夏人孰勇的问题时,说“汉人勇”,金将移剌塔不也也说“河东地险人勇,步兵为天下冠”。
夹谷清臣是胡里改人,移剌塔不也是契丹人,相信他们不会因为偏私族类而说汉人的好话。可见,金朝的汉人是具有成为填补金军战斗力空白的资格的。

从金蒙战争初期开始,由汉人构成的义军逐渐展现在历史舞台面前。
一开始义军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金军战败后,由地方土豪组成的义军,比如金居庸关失守后“迩者撤居庸兵,我势遂去。今土豪守之,朝廷当遣官节制,失此不图,忠义之士,将转为他矣。”就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种类型是金政府官员组织的,比如中都被围时,任尚书省令史的田琢招集义勇“募兵旬日,得二万人。”侯挚“贞祐初,大兵围燕都,时挚为中都曲使,请出募军,已而婴城有功。”

花帽军与他们略有不同,是政府官员属下的“壮士”招募的,“二年正月,乘夜与壮士李雄、郭仲元、郭兴祖等四百九十人出城,缘西山进至佛岩寺。令李雄等下山招募军民,旬日得万余人。择众所推服者领之,诡称土豪,时时出战。”郭仲元就是其中的“壮士”之一,他确实很尽力。“李雄募兵,仲元与完颜阿邻俱应募,数有功。”
从现有史料分析,他招募的地域范围很大,比如后来成为郭仲元部将之一的李霆,是宝坻人。“贞祐初,县人共推霆为四乡部头。霆招集离散,纠合义兵,众赖以安。招抚司奏其事,迁两官。霆与弟云率众数千巡逻固安、永清间,遥授宝坻县丞,充义军都统。”

关于花帽军初期的战绩,由于金史的缺载只能从一些间接的史料来推测,但有一点不容否认,当时他招募的花帽军确实是在金朝各个义军中相对强的一支,南宋人已经知道他的名气。“有户部令史郭忠者,率山后军民击鞑靼,逐之。金人后名其军为‘花帽军’。”
元代的史料有一条,记载宋珍“时先父独与先叔祖留燕,会圣朝亲王领兵下,叔祖归之,王善,赐之银符,置千夫长。击花帽贼于燕之水谷,以战死。”这里的“花帽贼”即“花帽军”,击败了附属蒙古的一支地主武装。应该说蒙古军最终没有破中都,而接受与金议和,花帽军的奋力作战是不容忽视的。
除了以上两条外,还有一些史料能说明问题,金朝遗民刘祁说“南渡之初,将帅中最著名者曰郭仲元,俗号郭大相公,其军号‘花帽子’。”又云“仲元为将,重厚沈毅,有谋。”这里说郭仲元是南渡之初最著名的将帅。
此外按金制“近制,赐本朝姓者,凡以千人败敌三千者赐及缌麻以上,败二千人以上者赐及大功以上,败千人以上赐止其家。”完颜阿邻后来要求特赐其兄守楫及从父兄弟,宣宗许之,引起郭仲元的不满,曰“臣顷在军旅,才立微功,遽蒙天恩,赐之国姓,非臣杀身所能仰报。族兄徐州讥察副使僧喜、前汾州酒同监三喜、前解州盐管勾添章、守兴平县监酒添福犹姓郭氏。念臣与僧喜等昔同一家,今为两族,完颜阿邻与臣同功,皇恩所加并及本族,僧喜等四人乞依此例。”
从以上史料证明,郭仲元和郭阿邻同时立下了金朝规定的“止赐其家”的战功,保守的估计是战功达到以千人击败敌千人。但是这么估计也有一定的问题,因为金朝后期有滥予赐姓的现象,故所谓的赐姓标准好多依君主和宰执一时好恶来制定的,有一定的随意成分。
本人认为,这么做与金朝统治集团对郭仲元和郭阿邻的猜忌有关,故采取一升一压的措施挑拨二人矛盾罢了。在贞祐三年以后,郭仲元先后担任“永定军节度使”并兼任本路宣抚使“遥授知河间府事”“知济南府事,权山东东路宣抚副使。”等官职。

花帽军在宣宗前期立下的另一比较大战功是镇压山东的红袄军起义。
红袄军起义,根本原因是因为金朝的括地政策致使汉族农民失去土地。直接原因是蒙古南下,金朝对这里失去了控制。
首先发难的是杨安儿,早在泰和年间的金宋战争时,就活跃在山东一带。后接受金朝招安,大安三年金蒙战争起,金朝另他招募“铁瓦军敢战军”迎敌。但他却乘机回到山东,于是红袄军起义开始兴起,金朝为了对付起义军,以驸马仆散安贞为主将,携带郭仲元和郭阿邻两军南下,宋人记载主要的起义军皆为花帽军所击败。
“又有郝八者,名仪,以贞祐二年春据山东叛,僭号大齐,改元顺天。金人遣花帽军生擒之,磔于开封。又有刘二祖者,亦名盗也,其女刘小姐亦聚众数万,皆为花帽军所破。”按金朝的记载有些不同,刘二祖部,金方记载破其部的是夹谷石里哥和提控没烈。生擒郝定的是郭阿邻的“黄鹤袖军”。“顷之,破红袄贼郝定于泗水县柘沟村,生擒郝定,送京师斩之。”

那么郭仲元的花帽军参战了没有?看来应该是参战了,郭仲元到南京朝见金宣宗时,献收复河朔之策,但宣宗说“朕以参政侯挚与卿素厚,命于彼中行省,应悉朕心。卿求入见,其意固嘉,东平方危,正赖卿等相为声援,俟兵势稍缓,即徙军附河屯驻,此时卿来,盖未晚也。尚思戮力,朕不汝忘。”
这里的东平行省,实际上就是为了对付红袄军而专门设置的。宣宗要求郭仲元和郭阿邻“相为声援”正是他们参战的明证,况且《朝野杂记》的作者李心传著史严谨,其《女真南徙》《鞑靼款塞》许多地方与《金史》相合。想必不会凭空杜撰。
还有郭仲元也有一些对付红袄军的战绩,比如贞祐四年“红袄贼千余人据涟水县,仲元遣提控娄室率兵击破之,斩首数百,败祝春,擒郭伟,余众奔溃,遂复涟水县。”
郭仲元和锅阿邻部的参战,为金迅速减弱红袄军的上升势头确实很大,比如对郝定,金军竟然“遣兵讨郝定,连战皆克,杀九万人,降者三万余,郝定仅以身免。”就显示了他们一定的战斗力水平。从此红袄军渐渐衰落,山东形成金朝南宋蒙古互相经略的复杂局面。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7 14:39:00 +0800 CST  


【接下来是完颜合达和他麾下诸将帅的简介】


【三峰山金军编制】
●平章政事完颜合达
名瞻,字景山。少长兵间,习弓马,能得人死力。贞祐初,以亲卫军送岐国公主,充护卫。合达熟知敌情,习于行阵,且重义轻财,与下同甘苦,有俘获即分给,遇敌则身先之而不避,众亦乐为之用,其为人亦可知矣。左丞张行信尝荐之曰:“完颜合达,今之良将也。”

●副枢密使移剌蒲阿
本契丹人,是金哀宗倚重将领,金正大七年正月以权参政事与合达行省于阌乡。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时称陕西“两行省”。

●中军统领完颜陈和尚
原名彝,字良佐,小字陈和尚。丰州人。是金朝对蒙古作战中表现最突出的将领之一。钧州失陷,他面见蒙军“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问其姓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

●金提控步军、临淄郡王张惠,花帽军数万
张惠是金封建忠义四郡王之一。
宝庆二年,李全被蒙军围于益都。宋欲乘机灭掉李全在楚州的势力,任命刘琸为淮东制置使。刘琸自知不能驾驭时青、夏全、张惠、王义深等忠义四总管,乃带镇江兵入楚州。时青由淮阴屯楚城,夏全由盱眙入楚州,刘琸被迫同时、夏二人密谋诛杀杨妙真。
明年春,杨妙真以女色、财物拉拢夏全,协同李福逐走刘琸,后又设计逐走夏全。夏全走投无路,归顺金朝。
不久,忠义军将刘庆福谋杀李福未遂,反被李福所杀。宋新任命的制帅姚羽中也被李福逐走,只得停设制置司,停供军粮。于是,忠义军内讧加剧,王义深等杀李福,逼走杨妙真。宋廷大喜,命时青节制忠义诸军剿灭李全余众,却引起忠义四总管的互相不服。
时青暗通李全,王义深、张惠、范成进先后投奔金朝。金封夏全为金源郡王、张惠为临淄郡王、范成进为胶西郡王、王义深为东平郡王。宋金和好从此永绝。
《金史》宣宗本纪记载:兴定元年夏四月“庚戌,花帽军作乱于滕州,诏山东行省讨之。”在其他列传中亦有类似记载。
按《宋史》:投奔宋朝有一支张惠率领的花帽军。
从以上来推断,这支叛金的花帽军很可能是张惠所部。
张惠是李霆的部将,在镇压红袄军中立下战功,至于为什么叛金,史料没有交代,从我上文的分析,很可能是因金对花帽军的疑虑引起的处理不当有关。
张惠入宋后,在协助宋军抵御金朝南侵立下不少战功,比如嘉定十五年“淮西告捷,陈韡策金人必专向安丰而分兵缀诸郡,使卞整、张惠、李汝舟、范成进各以其兵屯卢州以待之。”后有堂门之捷。
《宋史·贾涉传》记载了张惠的战绩:“值金人大入,强起视事。金将时全、合连、孛术鲁答哥率细军及众军三道渡淮,涉以合连善战,乃命张惠当之。惠,金骁将,所谓‘赛张飞’者,既归宋,金人杀其妻,所部花帽军,有纪律,它军不及也。惠率诸军出战,自辰至酉,金人大败,答哥溺死,陷失太半,细军丧者几二千。”
但此段未标住时间,以文义考之,上限为贾涉出任淮东制置使,下限于贾涉病死,考宋方史料,贾涉出任淮东制置使在嘉定十四年,卒年在嘉定十六年,因此必在嘉定14到16年之间,考之金史,里面时全南征:“元光元年二月,全与元帅左监军讹可,节制三路军马伐宋。”
金元光元年当宋之嘉定十五年,可知发生在嘉定十五年,根据金方史料记载,这次南伐回军后渡淮时被宋军偷袭,几乎全军覆没,宣宗怒杀时全。
虽然张惠为宋人立下好多战功,但其由于为北人,难免受到宋人的猜忌,我们以往的研究总是认为宋金对峙形成后,北方汉人仍然心向宋朝,但是事实是随着宋金对峙时间的流逝,在金朝统治下,民族矛盾相对从前在金朝越来越居于次要地位,即使是红袄军那样的起义,也不具有南宋初两河义军的性质。
而且宋人对于归正人一向猜忌很深。别的不说,仅仅以被誉为民族英雄的张世杰,在元军逼近临安时率军勤王。但是当时的宰相陈宜中因其为归正人而不放心,作出“易其所部之军”使得“世杰不得以尽其力。”张世杰如此,何况张惠乎?
尽管在夏全和李全的叛宋活动中,张惠也有意与其保持距离,但终不为南宋所容,于正大三年北上回归金朝,金给予其“临淄郡王”的爵位。
张惠在回归金朝后,参加了两次战斗:
第一次是正大七年的第二次大昌原之战,纥石烈牙吾塔率领“临淄郡王张惠,恒山公武仙,都尉高英,樊泽,杨兀连等进兵数万救庆阳,大军(蒙古军)失利。”这一战金军获胜,乃至金军将领对蒙古使者发出狂言。
第二次是对金朝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峰山之战,在蒙古假道于宋时,张惠提出“截江为便,纵之渡,我腹空虚,能不为所溃乎?”但是金朝主将没听从他的意见,后果严重,“北兵既渡,皆殊死战,合打兵不能遏”,随后的战役中,金军逐渐陷入被动,张惠提控步军,在金军突围的过程中,大部分将领战死后,唯有张惠“步持大枪奋战而殁。”
张惠战死,标志着花帽军由抗蒙兴起,由抗蒙殉国结束,一代金末名军的历史结束了。
张惠的这支花帽军主要是步兵,是北方汉军中身经百战的精兵,经过绝望的奋战,最后张惠战殁,全军覆没。

●夹谷浑军都尉樊泽(夹谷泽本姓樊,夹谷浑为夹谷泽讹误),一万人。
樊泽,也叫夹谷泽。夹谷是姓,由《姓氏考略》记载可知,这个复姓出于金代,女真加古部,后讹为夹谷。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建都会宁。公元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先后迁都燕京、开封。
倒回谷之战中樊泽出战,正大七年十一月,蒙古兵攻潼关、蓝关,不能下,退军。正大八年正月,蒙古速不台军攻破小关,攻掠卢氏、朱阳。潼关总帅纳合买住领兵拒战,求援于行省。行省派陈和尚忠孝军一千,都尉夹谷浑军一万来援。蒙古速不台军败退。
倒回谷之捷,根据《金史·完颜合达传》和《元史·速不台传》记载,是在1231年速不台攻破潼关西南的小关进入卢氏、朱阳地区时,被金完颜彝一千忠孝军、夹谷泽一万兵所击败的战斗。
樊泽的这支人马战斗中表现比较顽强,与声名显赫的忠孝军联手殊死战。

●殄寇都尉高英,潼关兵一万。
殄寇都尉是十五都尉之一。
“哀宗正大二年,议选诸路精兵,直隶密院。先设总领六员,分路拣阅,因相合并。每总领司率数万人,军势既张,乃易总领之名为都尉,班在随朝四品之列,曰建威、曰虎威、曰破虏、振威、鹰扬、虎贲、振武、折冲、荡寇、殄寇。必以先尝秉帅权者居是职,虽帅府行院亦不敢以贵重临之。
天兴初元,有十五都尉。先六人升授,在京建威奥屯斡里卜,许州折冲夹谷泽本姓樊,陈州振武温撒辛本姓李,蔡州荡寇蒲察打吉卜,申裕安平完颜斜列,嵩汝振武唐括韩僧。续封金昌府虎威纥石烈乞兒,宣权归德果毅完颜猪兒,南京殄寇完颜阿拍。
宣权潼关都尉三:虎贲完颜陈兒、鹰扬内族大娄室、全节。
复取河朔诸路归正人,不问鞍马有无、译语能否,悉送密院,增月给三倍它军,授以官马,得千余人,岁时犒燕,名曰忠孝军。以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统之。加以正大已后诸路所虏、临陈所获,皆放归乡土,同忠孝军给其犒赏,使河朔俘系知之。故此军迄于天兴至七千,千户以上将帅尚不预焉。
又以归正人过多,乃系于忠孝籍中别为一军,减忠孝所给之半,不能射者令阅习一再月,然后试补忠孝军,是所谓合里合军也。”
高英的兵马没有突出表现,记载寥寥:“大帅以旗聚诸将,议良久。合达知北兵意向。时高英军方北顾,而北兵出其背拥之,英军动,合达几斩英,英复督军力战。北兵稍却观变,英军定,复拥樊泽军。”

●骑兵统帅蒲察定住、蒲察答吉卜、郎将按忒木,马军骑兵一万
金初女真骑兵的特点是骑兵,装备重甲,作战坚忍,长于弓矢,宋将吴璘说过:“璘与先兄束发从军,屡战西戎,不过一进却之间,胜负决矣。至金人则胜不追,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
他们的战术是当女真骑兵与敌交锋一个回合失败后,即利用战骑的机动性退出战斗,重整队形,连续冲锋。
宋人有记载说“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
“胜则整队而缓追,败则复聚而不散,其分合出入,应变若神,人自为战则胜。”
“虏有流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盖骑善乎往来冲突而已。”
后世满洲铁骑也沿袭着这种战术。
蒲察定住原是忠孝军总领,三峰山战役是金军骑帅,考虑到金骑兵只有两万,还包括骑兵为主的忠孝军,其余的骑兵也就是一万余人。
蒲察定住所部善战,“北兵之在西者望蒲阿亲绕甲骑后而突之,至于三,为蒲察定住力拒而退。”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7 14:42:00 +0800 CST  
●忠孝军总领夹谷爱答、内族达鲁欢、总领夹谷移特剌,忠孝军骑兵一万
《金史》记载:“哀宗正大二年,议选诸路精兵,直隶密院。”复取河朔诸路归正人,不问鞍马有无、译语能否,悉送密院,增月给三倍它军,授以官马,得千余人,岁时犒燕,名曰忠孝军。以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统之。加以正大已后诸路所虏、临陈所获,皆放归乡土,同忠孝军给其犒赏,使河朔俘系知之。故此军迄于天兴至七千,千户以上将帅尚不预焉。又以归正人过多,乃系于忠孝籍中别为一军,减忠孝所给之半,不能射者令阅习一再月,然后试补忠孝军,是所谓合里合军也。”
《金史·完颜陈和尚传》记载:“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
忠孝军在金末战绩不俗,《金史完颜陈和尚传》记载:“北兵(蒙古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
忠孝军人数不多,都是骑兵,天兴时增加到七千人,还组建了一只叫“合里合军”的备兵作为补充。三峰山战役忠孝军大约有一万左右参战,折损了大半,最惨痛的是牺牲了核心将领完颜陈和尚。

●殄寇都尉完颜阿排(南京殄寇完颜阿拍)四千人。
《金史》记载:“天兴初元,有十五都尉。先六人升授,在京建威奥屯斡里卜,许州折冲夹谷泽本姓樊,陈州振武温撒辛本姓李,蔡州荡寇蒲察打吉卜,申裕安平完颜斜列,嵩汝振武唐括韩僧。续封金昌府虎威纥石烈乞兒,宣权归德果毅完颜猪兒,南京殄寇完颜阿拍。宣权潼关都尉三:虎贲完颜陈兒、鹰扬内族大娄室、全节。”
“一日布列曹门内教埸,忠孝军七千,马军五千,京师所屯建威都尉军万人,内族九住所统亲卫军三千,及阿排所统四千,皆哀宗控制枢密院时所选,教场地约三十顷尚不能容,余都尉十三四军犹不在是数。”
完颜阿排的四千人马是哀宗时禁军性质的人马。

●元帅左监军杨沃衍,部将白留奴、呆刘胜,八千人
杨沃衍,金朔州人,属唐括迪剌部族。一名斡烈。赐姓兀林答。曾任北边屯田小吏。蒙古军至,唐括族内徙,他率族人留保朔州,被推为招抚使,袭击蒙古军于宁、武、朔、宁边等州。
贞佑二年,任武州刺史。守城二十七昼夜,蒙古军不能拔。
元光元年,升元帅右监军,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
正大二年,升元帅左监军。五年,与部将刘兴哥屡败蒙古军于汾、陇等州间。
开兴元年正月,与蒙古军大战于三峰山,溃走钧州,自缢死。
蒙古入侵,北方抗蒙地方武装首领主要有田琢,吴僧哥,杨沃衍,赵益,王佐,侯小叔等人。其中杨沃衍最为闻名,他曾说:“为人不死于王事,而死于家,不算大丈夫。”
完颜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都在蒙古军攻陷钧州之战中死亡。
“两省军大溃,合达、陈和尚、杨沃衍走钧州,城破皆死之。”
杨沃衍军只有八千人都是北方义军,对蒙作战经验丰富。

●恒山公武仙,卫州兵一万人(初置公府,开与恒山公武仙最强。)
武仙是金国“九公封建”时九公之一,九公是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剌众家奴、恒山公武仙、高阳公张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阳公郭文振、平阳公胡天作、上党公张开、东莒公燕宁。都划定管辖州县,使他们各保一方,安辑百姓,有战事互相应援。九公都兼宣抚使,阶银青荣禄大夫,赐号“宣力忠臣”,总帅本路兵马。公署置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可以自主决定。他们控制的地区东起山东,西至河东北路,金朝利用他们在黄河以北筑起了一道抵御蒙古的防线,史称“九公封建”。
“封恒山公,以中山、真定府,沃、冀、威、镇宁、平定州,抱犊寨,栾城、南宫县隶焉。同时九府,财富兵强恒山最盛。”
“天兴元年正月丁酉,合达、蒲阿败绩于三峰山,仙从四十余骑走密县,趋御寨,都尉乌林答胡土不纳,几为追骑所得。乃舍骑,步登嵩山绝顶清凉寺,谓登封兰若寨招抚使霍琢僧秀曰:“我岂敢入汴京。一旦有急,缚我献大国矣。”遂走南阳留山,收溃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
武仙曾降元,与史天倪共同管理真定府。正大二年杀史天倪叛归。
武仙反复好杀,在对蒙元作战中多次失败,但是他始终手握重兵,是金末实力将领。
关于武仙所部在三峰山表现颇多争议,因为诸多重要将领殉难,逃脱的武仙更为人所诟病。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7 14:42:00 +0800 CST  


【郝经描述金蒙战争的诗歌四首,发完这个后中二就要开始填坑了……】

《陈和尚马》
陈侯胆勇绝世无,也曾深入身陷敌。
一夕跃马却南归,追骑畏威不敢及。
入朝复使为大将,铃阁萧然见襟量。
征南素有春秋癖,礼接士夫尤退让。
深知敌情屡献策,常谈不用心怏怏。
忧国密坐时拊髀,挥泪无言重惆怅。
三峰失利还被执,植立不拜尤愤激。
彼此皆帅败则死,椎碎两胫终不屈。
临终大呼邈吉烈,豹死留皮在今日。
壮哉国士当代无,一死又胜移刺都。

《三峰山行》
“朔方善为干腹兵,岂肯掠地还攻城?
北王战罢马首回,十年大军不南行。
西域既定杀李王,疾雷破柱关中惊。
鸷鸟匿形深且蟠,汴梁不悟空椎冰。
小关幸胜未足多,举朝刻日期中兴。
都人尽喜识者惧,俄闻绕出西南路。
突骑一夜过散关,汉江便着皮船渡。
襄阳有兵隔岸看,邓州无人浑不顾。
纵入腹心将安归?彼骑岂足当吾步!
脱兔一去不可及,却兵洛涧苻坚误。
日日鏖战深且艰,我帅益忙敌亦闲。
短兵相击数百里,孤穷转斗甲尽殷。
直向虎穴探虎子,既入重地宁肯还?
扫境尽至欲一赌,前后百匝相回环。
就中真人有天命,跃马直上三峰山。
黑风吹沙河水竭,六合乾坤一片雪。
万里投会卷土来,铁水一池声势接。
丞相举鞭摔沾言,大事已去吾死节。
彦章虽难敌五王,并命入敌身与决。
逆风生堑人自战,冰满刀头冻枪折。
一败涂地真可哀,钧台变作髑髅血。
二十万人皆死国,至今白骨生青苔。
壕堑已平不放箭,城门着炮犹自开。
大臣壅蔽骨肉疏,事急又送曹王来。
至了不去误国贼,向非汝南死社稷。
欲为靖康不可得!”

《合答平章》
乘舆已播迁,乾坤在孤注。
维时忠荩有合答,应敌东西无定住。
职兼将相为国桢,身系安危如尚父。
贼国白撒深冒嫉,小臣献谗极谄附。
飞章诬陷罢兵柄,几把功臣荐刀锯。
子仪召入奉朝请,彦章不用大事去。
事急复起使迎敌,即日上道无喜怒。
并命鏖战来报捷,每从中制肘屡掣。
峣关透漏斡腹出,大河绝流两军接。
天欲亡人不可为,六合横倾数丈雪。
人自为战身伴僵,空拳无皮冻枪折。
人竭慷慨赴敌死,死恨不能存社稷。
至今三峰山,白骨尽衔铁。
老臣一片忧国心,惨澹悲风与寒月。

《郭虾蟆》郝经
不援西夏弃燕都,本根颠蹶藩篱疏。
不都长安都汴梁,为爱青屋能久长。
陇上豪山山西将,忧国无言意惆怅。
中兴不居用武地,君臣苟且吾何望?
郭公堂堂性忠勇,自拒洮河保秦巩。
数年尚得建行台,金城坚牢华岳耸。
谁知自报小关捷,总倚潼关为守厄!
浑将梁宋作龟兹,便视秦凉等吴越。
西州渐孤敌渐多,四郊皆垒奈敌何?
将军百战气尤壮,头颅掷血为洗戈。
野无战地始乘城,城倾堞圮接短兵。
先将妻子置草围,坐束万矢着死争。
镞筈相衔如雨注,敌人却走不敢顾。
弯弓入围始自焚,飞矢出围浑燎羽。
灰飞城陷力始竭,贤王立祠称壮烈。
王师十万下马拜,竞摔马鞭声咄唶。
黄河都为苦泪流,陇山自此无颜色。
峨峨大将节,凛凛死国名,英灵在天为列星。
只应汝南破灭时,却从烟焰见天兴。
臣自焚,各得死所古未闻!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7 14:44:00 +0800 CST  


根据《金史》记载:
金自南渡,用兵克捷之功,史不绝书,然而地不加辟,杀伤相当,君子疑之。
异时伐宋,唐州之役,丧师七百,主将讹论匿之,而以捷闻。御史纳兰纠之,宣宗奖御史,而不罪讹论,是君臣相率而为虚声也。
禹山之捷,两省为欺,遂致误国,岂非宣宗前事有以启之耶?
至于三峰山之败,不可收拾,上下愕眙,而金事已去十九。
【孛儿只斤拖雷】取道襄、汉,悬军深入,机权若神,又获天助,用能犯兵家之所忌,以建万世之俊功,【完颜】合达虽良将,何足以当之。【移剌】蒲阿无谋,独以一死无愧,犹足取焉尔。


【因此可以看出,金国自从迁都开封后就染上两宋虚报战功的毛病,直到三峰山惨败才猛然醒悟。而且很多人斥责南宋不懂得唇亡齿寒,竟然联蒙抗金,实际是金国自己作死,在北面被蒙古打残了,就来南面找南宋打安慰仗,直到金哀宗完颜守绪才有所改变,而且南宋也没有借道给蒙古,甚至还将人家的使者给杀了,只是蒙古过境之时无人敢拦罢了,城外居民也几乎被杀掠一空……另外中二草草看了一下金哀宗和元太宗的本纪,发现完颜合达很多次面对蒙古进犯都是“不敢进”,因此网上流传的忠孝军常获胜捷很可能是金国惯例的虚功滥报,实际金军面对的形势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险恶得多。当然,中二还在汇集史料,到时候将尽可能详细地为大家展示这场女真亡国之战……】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7 20:31:00 +0800 CST  


【三峰山蒙古编制】
【蒙古睿宗所部】孛儿只斤拖雷
《金史·移剌蒲阿传》:彼虽号三万,而辎重三之一焉……知北兵凡七头项,大将统之。
《元史·睿宗本纪》:时拖雷兵不满四万,及得谍报,乃悉留辎重,轻骑以进。
●速不台


●忽都虎




●土薛


●夔曲涅

●刘黑马

●按竺迩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8 07:48:00 +0800 CST  
●札剌(后来因为作战失利被野里知给歹代替)




【蒙古太宗所部】孛儿只斤窝阔台
《元史·睿宗本纪》:太宗时亦渡河,遣亲王口温不花等将万余骑来会。
●塔思、按赤台、口温不花






《元史·睿宗本纪》记载那时候孛儿只斤窝阔台兵分三路的状况【成吉思汗弟弟孛儿只斤斡陈那颜率领东路军取道山东,时任蒙古大汗的成吉思汗第三子孛儿只斤窝阔台率中路军取道河南,成吉思汗第四子孛儿只斤拖雷取道川陕(所部只有三四万人,其中还包括许多山西等地汉军),而完颜合达所率的金国最后主力对付的仅仅只是孛儿只斤拖雷的三万西路军和孛儿只斤窝阔台派来的一万中路军增援部队】……
太宗以中军自碗子城南下,渡河,由洛阳进;斡陈那颜以左军由济南进;而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潼关,涉宋人之境,沿汉水而下。期以明年春,俱会于汴。遣搠不罕诣宋假道,且约合兵。宋杀使者,拖雷大怒曰:“彼昔遣苟梦玉来通好,遽自食言背盟乎!”乃分兵攻宋诸城堡,长驱入汉中,进袭四川,陷阆州,过南部而还。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8 08:03:00 +0800 CST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元年·蒙古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十九年】公元1224年
●春正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丁巳,诏朝臣议修复河中府。礼部尚书赵秉文、太常卿杨云翼等言,陕西民方疲敝,未堪力役。遂止。
戊午,上始视朝。大司农、守汝州防御使李蹊为太常卿,权参知政事。平章政事荆王守纯罢,判睦亲府。参知政事仆散五斤罢,充大行山陵使。尊皇后温敦氏、元妃温敦氏皆为皇太后,号其宫一曰仁圣,一曰慈圣。百官入贺于隆德殿。是日,大风飘端门瓦。赤盏合喜权枢密副使。有男子服麻衣,望承天门且笑且哭。诘之,则曰:“吾笑,笑将相无人;吾哭,哭金国将亡。”群臣请置重典,上持不可,曰:“近诏草泽诸人直言,虽涉讥讪不坐。”
法司唯以君门非笑哭之所,重杖而遣之。

●三月
《金史·哀宗本纪》
甲寅。起复邠州节度使致仕张行信为尚书左丞。以延安帅臣完颜合达战御有功,授金虎符,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事于京兆,兼统河东两路。

●五月
《金史·哀宗本纪》
癸卯,枢密副使完颜赛不为平章政事,权参知政事石盏尉忻为尚书右丞,太常卿李蹊为翰林承旨,仍权参政。

●夏六月
《元史·太祖本纪》
宋大名总管彭义斌侵河北,史天倪与战于恩州,败之。

●六月
《金史·哀宗本纪》
辛卯,遣枢密判官移剌蒲阿率兵至光州,榜谕宋界军民更不南伐。

●九月
《金史·哀宗本纪》
枢密判官移剌蒲阿复泽、潞、获马千匹。


●冬十月
《金史·哀宗本纪》
戊午,夏国遣使来修好。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二年·蒙古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二十年】公元1225年
●二月
《元史·太祖本纪》
武仙以真定叛,杀史天倪。董俊判官李全亦以中山叛。

●三月
《元史·太祖本纪》
史天泽击仙走之,复真定。

●夏四月
《金史·哀宗本纪》
辛卯朔,恒山公武仙自真定府来奔。
起复平章政事致仕莘国公胥鼎为平章政事,行省事于卫州,进封英国公。

●五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丁丑,苏椿自大名来奔,诏置椿许州。

●夏六月
《元史·太祖本纪》
彭义斌以兵应仙,天泽御于赞皇,擒斩之。

●八月
《金史·哀宗本纪》
巩州元帅田瑞反,行省军围之,其母弟十哥杀瑞出降,赦其罪,以为泾州节度使,世袭猛安。

●九月
《金史·哀宗本纪》
夏国和议定,以兄事金,各用本国年号,遣使来聘,奉国书称弟。

●冬十月
《金史·哀宗本纪》
以夏国修好,诏中外。新军政改总领为都尉。
己酉,以诛田瑞诏中外。
癸亥,遣礼部尚书奥敦良弼、大理卿裴满钦甫、侍御史乌古孙弘毅为夏国报成使,国书称兄。
乙亥,面谕台谏完颜素兰、陈规曰:“宋人轻犯边界,我以轻骑袭之,冀其惩创通好,以息吾民耳。夏人从来臣属我朝,今称弟以和,我尚不以为辱。果得和好,以安吾民,尚欲用兵乎。卿等宜悉朕意。”
移剌蒲阿及宋人战于光州,获马数千,数人千余而还。
诏有司为死节士十有三人立褒忠庙。
禁宿、泗、青口巡边官兵,毋复擅杀过淮红衲军。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三年·蒙古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
●春正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丁巳朔,夏国遣使来贺。
《元史·太祖本纪》
帝以西夏纳仇人亦喝翔昆及不遣质子,自将伐之。

●二月
《元史·太祖本纪》
取黑水等城。

●三月
《金史·哀宗本纪》
陕西旱。平章政事胥鼎复请致仕,不许。诏尚书省议省减用度。

●夏四月
《金史·哀宗本纪》
辛丑,以旱,遣官祷于济渎。
河南大雨雹。己酉,遣使虑囚,遣使捕蝗。
《元史·太祖本纪》
夏,避暑于浑垂山。取甘、肃等州。

●五月
《金史·哀宗本纪》
己未,大雨。宋兵掠寿州境。
癸亥,永州桃园军失利,死者四百人。
乙丑,大雨。
壬申,诏谕庾州赵甫等,能以土地来归,当任使之。

●六月
《金史·哀宗本纪》
辛卯,京东大雨雹,蝗尽死。

●秋
《元史·太祖本纪》
取西凉府搠罗、河罗等县,遂逾沙陀,至黄河九渡,取应里等县。

●八月
《金史·哀宗本纪》
移剌蒲阿复曲沃及晋安。

●九月
《元史·太祖本纪》
李全执张琳,郡王带孙进兵围全于益都。

●冬十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丁酉,夏使来报哀。

●十一月
《金史·哀宗本纪》
庚申,议与宋修好。
戊辰,又议之。
己巳,宋忠义军夏全自楚州来归,楚州王义深、张惠、范成进以城降,封四人为郡王。
辛未,改楚州为平淮府,以夏全等来降,赦诸路从宋及淮、楚官吏军民,并其家属。甲戌,遣使夏国贺正旦。
丙子,夏以兵事方殷来报,各停使聘。大元兵征西夏,平中兴府。召陕西行省及陕州总帅完颜讹可、灵宝总帅纥石烈牙吾塔赴汴议兵事。诏谕陕西两省,凡戎事三品以下官听以功过赏罚之,银二十五万两从其给赏。遣中奉大夫完颜履信等为吊祭夏国使。
《元史·太祖本纪》
庚申,帝攻灵州,夏遣嵬名令公来援。
丙寅,帝渡河击夏师,败之。
丁丑,五星聚见于西南。驻跸盐州川。

●十二月
《元史·太祖本纪》
李全降。授张柔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
是岁,皇子窝阔台及察罕之师围金南京,遣唐庆责岁币于金。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四年·蒙古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
●春正月
《金史·哀宗本纪》
壬戌,增筑中京城,浚汴城外濠。
《元史·太祖本纪》
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

●二月
《金史·哀宗本纪》
蒲阿、牙吾塔复平阳,执知府李七斤,获马八千。
《元史·太祖本纪》
破临洮府。

●三月
《金史·哀宗本纪》
签劳效官充军,有怨言,不果用。以银赎平阳虏获男女,分赐官军者听自便。
大元兵平德顺府,节度使爱申、摄府判马肩龙死之。大元兵复下平阳。
己巳,征夏税二倍。
《元史·太祖本纪》
破洮、河、西宁二州。
遣斡陈那颜攻信都府,拔之。

●夏四月
《元史·太祖本纪》
帝次龙德,拔德顺等州,德顺节度使爱申、进士马肩龙死焉。

●夏五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丁丑,议乞和于大元。
大元兵平临洮府,总管陀满胡土门死之。陕西行省进三策:上策自将出战,中策幸陕州,下策弃秦保潼关。不从。
《元史·太祖本纪》
遣唐庆等使金。

●闰月
《元史·太祖本纪》
避暑六盘山。

●六月
《金史·哀宗本纪》
戊申朔,遣前御史大夫完颜合周为议和使。
《元史·太祖本纪》
金遣完颜合周、奥屯阿虎来请和。帝谓群臣曰:“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
是月,夏主李晛降。
帝次清水县西江。

●秋七月
《金史·哀宗本纪》
大元兵自凤翔徇京兆,关中大震。
壬辰,以中丞乌古孙卜吉、祭酒裴满阿虎带兼司农卿,签民军,劝率富民入保城聚,兼督秋税,令百姓知避迁之计。
丁酉,赦陕西东、西两路,赐民今年租。
《元史·太祖本纪》
壬午,不豫。
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

●八月
《金史·哀宗本纪》
庚戌,诏有司罢遣防备丁壮、修城民夫,军须差发应不急者权停。
己巳,陨霜,禾尽损。
李全自都复入楚州据之,遣总帅完颜讹可、元帅庆山奴守盱眙,与全战于龟山,败绩。

●冬十月
《金史·哀宗本纪》
辛酉,诏赠德顺府死事爱申、马肩龙等官。
以淮南王爵招李全。

●十二月
《金史·哀宗本纪》
大元兵下商州。
壬子,遣使安抚陕西,以牛千头赐贫民。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五年·蒙古睿宗孛儿只斤拖雷监国元年】公元1228年
●春正月
《金史·哀宗本纪》
庚辰,遣知开封府事完颜麻斤出如大元吊慰。
丙戌,议击盱眙。
辛卯,以龟山之败,降元帅庆山奴为定国军节度使。

●二月
《金史·哀宗本纪》
乙巳朔,大寒,雷,雨雪,木之华者尽死。
癸丑,诏有司以临洮总管陀满胡土门塑像入褒忠庙。书死节子孙于御屏,量材官使之。

●夏四月
《金史·哀宗本纪》
八日,议放还西夏人口。丙寅,右丞师安石薨。

●秋七月
《金史·哀宗本纪》
戊子,同判睦亲府事撒合辇出为中京留宁,行枢密院事。

●八月
《金史·哀宗本纪》
乙卯,以旱,遣使祷于上清宫。
甲子,增筑归德行枢密院,拟工役数百万,诏遣权枢密院判官白华喻以农夫劳苦,减其工三之二。以节制不一,并卫州帅府于恒山公府,命白华往经画之。

●九月
《金史·哀宗本纪》
庚寅,雨足,始种麦。

●十二月
《金史·哀宗本纪》
庚子朔,日有食之。
完颜麻斤出以奉使不职,免死除名。
壬子,以陕西大寒,赐军士柴炭银有差。京兆、凤翔府司竹监进竹,令分给之。
《元史·太祖本纪》
是岁,皇子拖雷监国。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8 15:16:00 +0800 CST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元年】公元1229年
●春二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丙辰,枢密院判官移剌蒲阿权枢密副使。
耀州刺史李兴有战功,诏赐玉兔鹘带、金器。
以丞相完颜赛不行尚书省事于关中,召平章政事完颜合达还朝。移剌蒲阿率忠孝军总领完颜陈和尚忠孝军一千骑驻邠州。
遣白华驰谕蒲阿以用兵之意。诏枢密更给忠孝军马匹,以渐调发都尉司步卒及忠孝马军屯京西。以白华专备军须。

●三月
《金史·哀宗本纪》
乙亥,忠孝军总领陈和尚有战功,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

●夏
《元史·太宗本纪》
至忽鲁班雪不只之地,皇弟拖雷来见。

●秋七月
《金史·哀宗本纪》
罢陕西行省军中浮费。

●八月
《金史·哀宗本纪》
移剌蒲阿再复泽、潞。
《元史·太宗本纪》
己未,诸王百官大会于怯绿连河曲雕阿兰之地,以太祖遗诏即皇帝位于库铁乌阿剌里。始立朝仪,皇族尊属皆拜。颁大札撒。华言大法令也。
金遣阿虎带来归太祖之赗,帝曰:“汝主久不降,使先帝老于兵间,吾岂能忘也,赗何为哉!”却之,遂议伐金。
敕蒙古民有马百者输牝马一,牛百者输牸牛一,羊百者输羒羊一,为永制。始置仓廪,立驿传。
命河北汉民以户计,出赋调,耶律楚材主之。
西域人以丁计,出赋调,麻合没的滑剌西迷主之。

●九月
《金史·哀宗本纪》
洮、河、兰、会元帅颜盏虾蟆进西马二匹,诏曰:“卿武艺超绝,此马可充战用,朕乘岂能尽其力。既入进,即尚厩物也,今以赐卿,其悉朕意。”

●冬十月
《金史·哀宗本纪》
移剌蒲阿东还,令陈和尚率陕西归顺马军屯钧、许。
大元兵驻庆阳界。
诏陕西行省遣使奉羊酒币帛乞缓师请和。

●十一月
《金史·哀宗本纪》
遣使钧、许选试陕西归顺人,得军二千,以艺优者充忠孝军,次充合里合军。

●十二月
《金史·哀宗本纪》
诏副枢蒲阿、总帅纥石烈牙吾塔、权签枢密院事完颜讹可救庆阳。
罢附京猎地百里,听民耕稼。

《元史·太宗本纪》
是岁,金复遣使来聘,不受。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七年·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二年】公元1230年
●春正月
《金史·哀宗本纪》
副枢蒲阿、总帅牙吾塔、权签院事讹可解庆阳之围。
以讹可屯邠州,蒲阿、牙吾塔还京兆。
《元史·太宗本纪》
诏自今以前事勿问。定诸路课税,酒课验实息十取一,杂税三十取一。
是春,帝与拖雷猎于斡兒寒河,遂遣兵围京兆。金主率师来援,败之,寻拔其城。

●夏
《元史·太宗本纪》
避暑于塔密兒河。
朵忽鲁及金兵战,败绩,命速不台援之。

●夏五月
《金史·哀宗本纪》
诏释清口宋败军三千人,愿留者五百人,以屯许州,余悉纵遣之。

●秋七月
《金史·哀宗本纪》
以平章政事合达权枢密副使。

●秋月
《元史·太宗本纪》
帝自将南伐,皇弟拖雷、皇侄蒙哥率师从,拔天成等堡,遂渡河攻凤翔。




【卫州大战】
●八月
《金史·哀宗本纪》
赐陕西死事孤盐引及绢,仍量材任使。
大元兵围武仙于旧卫州。

●冬十月
《金史·哀宗本纪》
平章合达、副枢蒲阿引兵救卫州。卫州围解,上登承天门犒军,合达、蒲阿并世袭谋克。移剌蒲阿权参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

●冬十一月
《元史·太宗本纪》
始置十路征收课税使,以陈时可、赵昉使燕京,刘中、刘桓使宣德,周立和、王贞使西京,吕振、刘子振使太原,杨简、高廷英使平阳,王晋、贾从使真定,张瑜、王锐使东平,王德亨、侯显使北京,夹谷永、程泰使平州,田木西、李天翼使济南。
是月,师攻潼关、蓝关,不克。

●十二月
《元史·太宗本纪》
拔天胜寨及韩城、蒲城。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八年·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三年】公元1231年
●春正月
《金史·哀宗本纪》
大元兵围凤翔府。遣枢密院判官白华、右司郎中夹谷八里门谕阌乡行省进兵,合达、蒲阿以未见机会不行。
复遣白华谕合达、蒲达将兵出关以解凤翔之围,又不行。

●春二月
《元史·太宗本纪》
克凤翔,攻洛阳、河中诸城,下之。

●夏四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丁巳朔,赦。全免京西路军钱一年。旱灾州县,差税从实减贷。
大元兵平凤翔府。两行省弃京兆,迁居民于河南,留庆山奴守之。

●五月
《金史·哀宗本纪》
李全妻杨妙真以全陷没于宋,构浮梁楚州北,欲复宋雠。遣合达、蒲阿屯桃源界滶河口,以备侵轶。宋八里庄人拒其主将纳合达、蒲阿。诏改八里庄为镇淮府。
《元史·太宗本纪》
避暑于九十九泉。
命拖雷出师宝鸡。遣搠不罕使宋假道,宋杀之。复遣李国昌使宋需粮。

●秋七月
《金史·哀宗本纪》
宋将焚浮梁。

●秋八月
《元史·太宗本纪》
幸云中。始立中书省,改侍从官名,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

●九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丙申,大元兵驻河中府。庆山奴弃京兆东还。召合达、蒲阿赴汴,议引兵趋河中府,惧不敢行,还陕州,出师至冷水谷而归。
大元兵攻河中府,合达、蒲阿遣元帅王敢率兵万人救之。

●冬十月
《金史·哀宗本纪》
右丞相赛不致仕。
《元史·太宗本纪》
乙卯,帝围河中。

●十一月
《金史·哀宗本纪》
丁未,大元进兵峣峰关,由金州而东。省院议以逸侍劳,未可与战。
上谕之曰:“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竭肝脑以养军。今兵至不能逆战,止以自护,京城纵存,何以为国,天下其谓我何?朕思之熟矣,存与亡有天命,惟不负吾民可也。”乃诏诸将屯军襄、邓。

●十二月
《金史·哀宗本纪》
己未,河中府破,权签枢密院事草火讹可死之,元帅板子讹可提败卒三千走阌乡。诏赦将佐以下,杖讹可二百以死。
合达、蒲阿率诸军入邓州,杨沃衍、陈和尚、武仙皆引兵来会。出屯顺阳。
戊辰,大元兵渡汉江而北。
丙子,毕渡。合达、蒲阿将兵御于禹山之前。大元兵分道趋汴京,京城戒严。
是夜二鼓,合达、蒲阿引军还邓州。大元兵蹑其后,尽获其辎重。
《元史·太宗本纪》
己未,拔之(代指河中府)。




【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四年】公元1232年
是年本正大九年,正月改元开兴,四月又改元天兴。
●春正月
《金史·哀宗本纪》
壬午朔,日有两珥。
大元兵道唐州,元帅完颜两娄室与战襄城之汝坟,败绩。两娄室走汴京。
遣完颜麻斤出等部民丁万人,决河水卫京城。
癸未,置尚书省、枢密院于宫中,以便召问。
起前元帅古里甲石伦权昌武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
合达、蒲阿引军自邓州赴汴京。
乙酉,以点检夹谷撒合为总帅,将步骑三万巡河渡,权近侍局使徒单长乐监其军。起近京诸色军家属五十万口入京。
丙戌,大元兵既定河中,由河清县白坡渡河。
丁亥,长乐、撒合引兵至封丘而还。
戊子,左司郎中斜卯爱实上书请斩长乐、撒合以肃军政,不从。
都尉乌林答胡土一军自潼关入援,至偃师,闻大元兵渡河,遂走登封少室山。
壬辰,卫州节度使完颜斜捻阿不弃城走汴。
甲午,修京城楼橹及守御备。
大元兵薄郑州,与白坡兵合,屯军元帅马伯坚以城降,防御使乌林答咬住死之。
乙未,大元游骑至汴城。
《元史·太宗本纪》
戊子,帝由白坡渡河。
庚寅,拖雷渡汉江,遣使来报,即诏诸军进发。
甲午,次郑州。金防城提控马伯坚降,授伯坚金符,使守之。
丙申,大雪。




【三峰山大战】
《金史·哀宗本纪》
丁酉,大雪。
大元兵及两省军战钧州之三峰山,两省军大溃,合达、陈和尚、杨沃衍走钧州,城破皆死之。枢密副使蒲阿就执,寻亦死。武仙走密县。自是,兵不复振。
《元史·太宗本纪》
丁酉,又雪。次新郑。
是日,拖雷及金师战于钧州之三峰,大败之,获金将蒲阿。
戊戌,帝至三峰。
壬寅,攻钧州,克之,获金将合达,遂下商、虢、嵩、汝、陕、洛、许、郑、陈、亳、颍、寿、睢、永等州。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8 15:21:00 +0800 CST  

【根据上面整理出来的时间表,我们可以大概理清楚历年来的金蒙战争局势】
●第一年【正大元年】金哀宗即位,停止对南宋战争,跟西夏重新修好。与此同时成吉思汗正在远征,没有对金国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时打得最欢的反而是在河北依附蒙古的汉人武装和依附南宋的汉人武装……
●第二年【正大二年】原本投降蒙古的恒山公武仙谋害同僚史天倪,被其弟弟史天泽击败,回归金国。随后史天泽击溃依附南宋的河北汉人武装,为蒙古稳固河北基地。而屈居河南的金哀宗也和西夏正式交好,并攻杀陕西叛乱势力。
●第三年【正大三年】成吉思汗率军攻打西夏,窝阔台率领游骑部队跑到开封向金哀宗索取岁币,蒙古势力甚至还将红袄军首领李全围困在山东,金国可谓四面楚歌。唯一的好消息是:日后的花帽军元帅张惠自南宋归降了……
●第四年【正大四年】受窝阔台兵临城下刺激,金哀宗大修河南城防,同时成吉思汗攻灭西夏,随后大举进攻金国的甘陕地区,关中大震【完颜合达就在川陕战场】,幸运的是成吉思汗七月就驾崩了,拖雷监国,随后继续攻打甘陕,但从后来的进展来看,进度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凶残,应该是政权不稳的缘故……
●第五年【正大五年】拖雷监国,金哀宗遣使向蒙古求和,被拒【完颜陈和尚传记记载其成名战:大昌原之战于此年爆发,然而蒙古在这一年并没有看到采取什么大规模军事行动】……
●第六年【正大六年】完颜合达被召回开封议事,拖雷将政权交给三哥窝阔台,随后窝阔台才开始正式发兵攻打金国,蒙古军队的主攻方向在甘陕地区,战场选定在:庆阳【大昌原附近】!原本自甘陕东归的移剌蒲阿于同年年末也前往庆阳救援……
●第七年【正大七年】移剌蒲阿顺利解围,蒙古军也有战败记载,因此完颜陈和尚真正成名的大昌原之战很可能是这时候才发生。随后完颜合达掌握金国主力兵权,窝阔台也从凤翔带着拖雷、蒙哥这帮超豪华阵容亲自攻打金国,一直打到潼关。与此同时,河北蒙古势力也围攻武仙于卫州,完颜合达率大军解围,虽然也算是一场大胜仗,但很明显蒙古真正的主力在甘陕,卫州之战参战的很可能多数是依附蒙古的河北汉人武装,随后完颜合达、移剌蒲阿被调往甘陕方向准备对付真正的蒙古主力……
●第八年【正大八年】窝阔台攻打甘陕地区,金哀宗命令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率领金国主力前往救援,然而他俩却以没等到战机为理由迁延不进,于是金国举国上下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蒙古攻陷甘陕【倒回谷之胜水分之大可想而知】,完颜合达被调往山东战场防备南宋……
随后窝阔台开始三路灭金,亲自攻打河中府,完颜合达他们竟然还是不敢救援,后面才勉强派部将一万多人前往相救,然而河中府还是沦陷了……同年年末,完颜合达汇合杨沃衍、张惠等军在河南跟拖雷的蒙古西路军对峙,后来撤回邓州,辎重尽弃,金军面对的局势有多恶劣可想而知……
●第九年【天兴元年】三峰山大战,孛儿只斤拖雷和完颜合达全力一战,金国最后的精锐主力全军覆没,完颜合达等一众高官将帅基本尽数战死……因此,忠孝军等部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神勇,从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完颜陈和尚、高英、樊泽、张惠、杨沃衍等金国将帅宁可战死也不投降来看,他们对金国的忠诚度也妥妥的,在这种情况下还那么害怕蒙古军,只能说金军对蒙古军根本就没取得过实际性大胜,那些漂亮的战绩很可能只是虚功滥报的一部分而已……

楼主 反叛的中二病  发布于 2016-08-28 19:41:00 +0800 CST  

楼主:反叛的中二病

字数:22761

发表时间:2016-08-27 22: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7 13:15:53 +0800 CST

评论数:24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