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空战的战略战术(西线篇)

@ャ海蓝の心メ
娘娘,给加个精华吧,好不好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1 14:52:00 +0800 CST  
唉,平时随便发个黑蒋的,黑德三的帖子,引引战,一大堆看的。如今认认真真写了这个,没人看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1 15:57:00 +0800 CST  
我P-47回来了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03:00 +0800 CST  
下面继续,美国部分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03:00 +0800 CST  
美国人的白昼精准轰炸
1942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也加入到了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当中。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陆军空战队司令官H·H·阿诺德将军(General H. H. Arnold)提出了一项计划,要在英国建立一支强大的轰炸力量,这一计划当然使丘吉尔和英国参谋部首脑们感到满意,不过英国人对美国人打算在白天进行精准轰炸的企图却不以为然。就英国人的经验而言,在白天轰炸,必然要面对如狼似虎的德国战斗机,损失会大得让轰炸无法继续的。
不过美国人敢于做这样的打算,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美军使用的轰炸机相比英国轰炸机有着更强的自卫火力,同时结构也更为坚固,能承受更多的打击,而且美国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的飞行高度更高。美国陆航的专家们认为,这些优势足以抵挡德国战斗机和高射炮部队的攻击。
其次是相对于英国,美国对损失的承受能力更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美国有着超强的生产力。在二战中,美国总共生产了36063架四发重型轰炸机,这个产量是英国重型轰炸机产量的两倍以上。美国还有大量的飞行学校,能够源源不绝的为前线提供飞行员。这一切都让美国人更愿意承担更大的损失来换取更大的战果。


美军的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它7.9吨的最大载弹量虽然少于英国盟友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的9.98吨,但是它却拥有更强的自卫火力(15挺12.7毫米口径的M2航空机枪和两挺7.62毫米机枪,从D型开始在机首还加装了两门20毫米炮)和盟军轰炸机中最强的装甲。这使得这种飞机无愧“空中堡垒”之名。在战争中,经常有严重受损的B-17用一个发动机飞回机场的记录,由此可见这种轰炸机的出众的生存能力。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B-17轰炸机腹部的自卫机枪。和英国人的兰开斯特轰炸机不同,B-17没有机腹方向的火力死角。这大大加强了B-17的防御能力。


正在投弹的B-24轰炸机。这种载弹量6吨的轰炸机和B-17一样坚固,并拥有远超过B-17的长达3400公里的航程。
这是靠着有这样“皮厚血长”的轰炸机,美国人才敢于采取白昼精确轰炸的作战方式。42年较早的时候,美军还相当的谨慎,他们的轰炸机一般只攻击一些沿海的浅近目标。再加上美军轰炸机部队在这时候规模还不算大,这样一来在美军加入战略轰炸作战的初期,白昼轰炸的损失比还算是能让人满意。
但是随着轰炸机群规模的增加,和打击目标的越来越深入内陆,美国人发现,轰炸机的损失率也开始直线上升。而且在飞出了战斗机的护航范围之后,仅凭轰炸机的自卫火力,是很难顶住一批又一批的德国战斗机的攻击的。于是新的战术开始出现了。
“箱式编队”和无闪避战术
1942年晚些时候,第三五轰炸机大队指挥官柯蒂斯·李梅在轰炸中发明了一套用以提高轰炸机在面对敌军战斗机的拦截的时候的新战术——“箱式编队”战术。依照这种战术,轰炸机在空间位置上构成一个错落有致的密集的立体结构。每8架飞机形成一个小的立方体结构,而更多的小立方体结构组成更大的立方体结构。
这样一来,当德军的战斗机向美军的轰炸机部队发起攻击的时候,无论飞行员选择从哪个角度发起攻击,他都要面对好几架轰炸机的自卫机枪。而且在他向轰炸机发起攻击后,在退出的时候往往还需要穿过轰炸机群的阵列,这个时候,他更是要面对四面八方的12.7毫米机枪的射击。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06:00 +0800 CST  


B-17轰炸机的密集的立体箱型编队,拦截战斗机无论从那个防线发起攻击都要面对数架轰炸机的自卫火力。


正在飞越德军高炮阵地的B-17箱型编队
箱型编队是立体的结构,一架置身其中的轰炸机的上下前后左右都是其他的轰炸机,而且距离还行当的近(否则就无法用自卫机枪相互支援),这就使得轰炸机在遭到敌方战斗机的攻击的时候,很难进行闪避,因为闪避动作很容易就会打乱编队,甚至造成碰撞。所以,为了维系箱型编队的完整性,李梅规定,处于编队中的轰炸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偏离航线做任何闪避动作。
1943年2月4日德军JG 1联队和IV./NJG1联队的战斗机在哈姆上空拦截美军解放者轰炸机。总共有来自JG 1联队的7架的Fw-190和来自IV./NJG1联队的8架Bf-110投入了战斗。JG 1总计损失了5架战机,而IV./NJG 1的8架Bf-110都被击伤。而他们仅仅只击落了一架美军轰炸机。这一战规模不大,却证实了美国轰炸机群的自卫火力不容小觑。


保存在美国孟菲斯市的这架叫做“孟菲斯美女号”的B-17大概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B-17轰炸机了,在它的战斗生涯中,它多次受伤,先后更换过两侧主翼、两个垂尾、两侧主轮以及九个发动机,投下了60吨炸弹,确认击落了8架向它发起攻击的德国战斗机。(还有5个击落没有得到确认)
依靠这种手段,美军轰炸机开始尝试着袭击一些更深入内陆,同时也在护航战斗机航程外的目标。于是损失开始上升了,损失比很快就超过了英军夜间轰炸的损失比。
1943年4月15日,115架B-17轰炸机出发去袭击不来梅的福克飞机制造厂。8架轰炸机中途返航,但其余107架轰炸机顶着强烈抵抗奋战到达目的地。16架轰炸机未能返航。还有四十四架轰炸机在返航后报废。不过他们也给德国的战斗机部队造成了相当的损失。而且因为采用了白昼轰炸的方式,美军轰炸机部队对目标的打击精度也要超过英军,在加上美军缺乏夜间轰炸的训练,所以,虽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美军却依然决定继续采用白昼轰炸的方式。
美军的护航战术
不过美军也意识到了护航战斗机对降低轰炸机损失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开始试图用战斗机来给轰炸机群提供护航。
要执行这样的护航任务,首先就需要战斗机有足够的航程。当时美国人的手中倒是有一种战斗机拥有不错的航程,那就是P-38战斗机。P-38战斗机有着相当不错的航程,但就航程而言,它足以担任护航任务,但是,P-38是一种双发的重型战斗机,虽然有着速度快、火力猛、爬升好,盘旋好的优点,但却也有着双发重型战斗机的滚转差的弱点。作为截击机它是非常出色的,甚至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因为滚转太慢,使得它们很难跟上敌人的单发战斗机的动作,因此它并不适合担任护航任务。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10:00 +0800 CST  
美国陆航的P-38远程战斗机,他是洛克希德公司在战斗机领域的第一件传奇性的作品,这种双发战斗机有着优于大多数单发战斗机的爬升,最高速度、加速能力甚至是盘旋性能,(在美国陆航的战斗机中,只有P-40的低速盘旋性能比它好,其他无论是P-41还是P-51的低速盘旋都不如它)是少有的能够在白天和敌军的双发战斗机交战而不处下风的双方重型战斗机。这种战机还能充当战斗轰炸机使用,它的最大载弹量竟然和四发的B-17轰炸机相当(当然,挂上这样多的炸弹,就不能指望它能飞多远了)。这种战斗机在太平洋战场上表现优异,日本人敬畏的称之为“双身魔鬼”,但是它也有着双发飞机共有的性能缺陷——滚转缓慢,但它作为截击机的时候,它靠着爬升好,速度快,加速猛的优点让敌人难以拦截,但作为护航机的时候,滚转缓慢的弱点也让它难以拦住那些滚转快得多的单发战斗机。
美国人手中的另一种可用的战斗机则是P-47战斗机,这种粗壮得像一个水桶一样的战斗机看起来就非常的笨拙,事实上,它的盘旋和爬升的确都不算好,但是靠着装有废气涡轮的马力强劲的R-2800双黄蜂发动机,这种战斗机有着非常出色的高空性能,而且它有着当时的战斗机中最好的俯冲性能和相当出色的滚转性能。另外坚固的结构给了它出众的抗打击能力,经常会有P-47被命中数十乃至数百发子弹和炮弹还能安全返航,而8挺12.7毫米机枪的火力配置也赋予了它超强的打击力。不过这种飞机的航程却不足以用来给轰炸机编队护航。
为了增加P-47的航程,美国人给P-47装上了两个很大的副油箱,使得P-47D也能跟随轰炸机部队飞到德国上空。不过副油箱会破坏战斗机的气动外形,降低战斗机的飞行性能,所以这种油箱在战斗中必须被抛弃掉。而一旦抛掉了副油箱,P-47就不能继续跟随轰炸机并为他们提供护航了。
挂着副油箱的P-47能够将轰炸机群护送到德国边界。这样一来,当美国轰炸机群攻击法国、荷兰、比利时目标的时候,轰炸机群都能得到战斗机的护航了。


挂有两个大号副油箱的P-47D战斗机。P-47战斗机总产量高达15683架,是美国产量最高的战斗机,而仅仅P-47D这一型号就生产了12602架,是世界军机单一机型生产量第一名。
护航战斗机的加入使得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损失大为增加。德国人的发动机增压技术一直不算太好,这使得德国战斗机的高空性能一直不如美英战斗机。而决定空战高度的几乎唯一的因素就是轰炸机所在的高度。美军轰炸机一般都会在7000米以上的高度活动,任何试图拦截它们的战斗机也必须爬升到这样的高度上来。德国人的战斗机在这样的高度上会出现发动机输出功率明显下降的问题。而美军战斗机的带有废气涡轮增压装置的发动机却依旧能保持强劲的马力。因而也就更容易在这样的战斗中获得优势。
德国人发现,在和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群的交战时,他们很难占到上风,而且随着护航战斗机数量的增加,空战的交换比也变得对他们越来越不利。
不过当美军轰炸机开始攻击超出护航战斗机作战半径的目标的时候,德国战斗机的机会就来了。
德军战斗机的拦截战术
针对美军轰炸机,德军的拦截战术也一直在变化。但其基本思路一直是首先打散美军轰炸机的队形,然后再击中火力攻击失去了编队保护的轰炸机。
美军的“箱型编队”战术出现后,传统的拦截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作战环境了,在面对“箱型编队”的轰炸机群的时候,传统的小机群多批次的拦截已经很难冲破轰炸机自卫火力的火网了,更不要说将轰炸机的编队打散了。有些时候,击落一架轰炸机是只要付出被击落不止一架战斗机的代价。虽然重型轰炸机的成本要比战斗机高得多,但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难度却要超过轰炸机飞行员的培养难度。因而这样的交换是德国人难以承受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军针对美军的“箱型编队”设计出了一系列的新战术。
(一) 大机群拦截
小机群在突击“箱型编队”的时候会面对好几个方向上的十多挺,甚至几十挺机枪的射击,而如果以更大的机群,以相对密集的编队向轰炸机的“箱型编队”发起突击,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但分配到战斗机要面对的自卫机枪要少得多,而且集中到某一架轰炸机上的打击火力也会更多。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击落美军的轰炸机,冲散美军的轰炸机编队。
(二) 迎头攻击
德军发现从美国轰炸机群的迎头方向上发起攻击,效果更好。
这一来是因为美国轰炸机非常的坚固,从侧面或者后面攻击很难取得太好的攻击效果。而采用迎头攻击的方式,因为双方的相对速度更大,战斗机所发射的炮弹的杀伤力也更大,而且还有机会直接打死轰炸机飞行员而导致轰炸机坠毁。
二来这种迎头攻击的方式会给轰炸机飞行员带来更大的压力,迎面直冲过来的战斗机看起来好像就要撞击在轰炸机上一样。在这样的压力下,轰炸机飞行员很可能就会做出闪避的动作(虽然如果战斗机飞行员真的打算撞击轰炸机的话,以重型轰炸机的机动能力是很难躲得开的),而轰炸机群中其他的飞机为了避免与正在做闪避动作的轰炸机发生撞击,也必须进行闪避。这样一来,整个的编队队形就可能在躲避的时候被破坏掉。而一旦编队被打散,落单的轰炸机在战斗机面前就毫无抵抗能力了。
(三) 重装甲战斗机突击
考虑到美军轰炸机自卫火力的威胁,德军采取用装有重装甲的战斗机打头阵突击的战术。这些负责发起冲锋的“冲锋机”大多经过改造,增加了很多的装甲,同时强化了火力。它们的装甲能保护飞机的重要部分不受美军轰炸机上的12.7毫米机枪的威胁,而它们的口径更大的航炮只要命中几发,就能击落或是严重毁伤一架重型轰炸机。
被改装为“冲锋机”的战斗机主要有Fw-190、BF-110、和JU-88的一些型号。


一架梅塞施米特Bf 110(图右圈内)出现,对B-17轰炸机编队(图左)展开猛攻。这些Bf-110换装了新的MK-108型30毫米航炮,能对重型轰炸机形成很大的威胁,然而面对护航战斗机时,它却显得十分脆弱,需要得到其他战斗机的保护。


拥有重装甲和两门Mk-108型30毫米航炮的FW-190A8战斗机也是常见的执行突击任务的战斗机。因为重装甲和大口径火炮增加了不少重量,使得它的飞行性能有所下降,在面对敌军护航战斗机的时候,需要得到其他战斗机的支持。


这架驻法国的隶属于JG2的轻型的Bf 109 G-6战斗机也被挂上了两门Mk-108用于攻击美军的重型轰炸机。
这些改造过的作战飞机都存在超重的问题,所以飞行性能下降了很多。在面对美军的护航战斗机的时候会非常被动。所以德军将执行拦截任务的战斗机群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常的战斗机,他们的任务是缠住美军的护航战斗机,给担任突击任务的重装甲战斗机提供掩护;另一类则是重装甲的“冲锋机”,它们将承担起打击美国轰炸机群,打乱轰炸机阵型的任务。
一般的截击流程会是这样的:当雷达发现美军的轰炸机群之后,处于待命状态的德国战斗机群就会迅速起飞。然后他们会在雷达的引导下迅速爬升到比美国轰炸机更高的高度,当美军轰炸机群出现后,BF-109之类的高空性能相对更好,也更灵活的战斗机负责缠住美军的护航战斗机,而BF-110、JU-88、FW-190A8这样的重装甲“冲锋机”则从迎头方向向美军轰炸机发起攻击。
(一) 空对空轰炸
当美国轰炸机部队开始超出战斗机的护航范围,攻击一些更为纵深的目标时,德国战斗机部队就获得了一个更好的向它们发起攻击的机会。他们必须抓住美军轰炸机没有护航战斗机保护的这段时间,尽快的打散美国轰炸机的队形,取得更多的战果。
为了能尽快击破美国人的“箱型编队”,德国空军发明了一种“空对空轰炸”的战术。
1943年7月28日,两个编队的P-47战斗机为77架B-17轰炸机护航,在到达德国边界后P-47战斗机因为航程不足而返航,轰炸机群继续飞向目标。去攻击卡赛尔-贝腾豪森的菲耶索勒尔飞机厂和马格德堡附近奥舍斯莱本的陆空联合设备工厂。
B-17轰炸机刚刚飞过德国边境就遭到了德军JG2联队的攻击。在这次攻击中,德军采用了全新的攻击技巧:梅赛施米特战斗机在轰炸机上方915米处飞行,向轰炸机投下数枚用定时引信控制的220千克的炸弹。其中的一枚炸弹在合适的高度爆炸,并摧毁了属于同一个轰炸机编队的3架轰炸机。这种轰炸直接造成了美军轰炸机编队的混乱和溃散。在这个轰炸机编队解散后,梅赛施米特战斗机随即发起进攻。仅仅JG2联队的战斗机就击落了11架轰炸机。在这次作战中,美军总数77架的轰炸机中一共有22架被击落。可谓损失惨重。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13:00 +0800 CST  


在空战中受损严重的B-17轰炸机,你可以看到除了一侧发动机起火,三台发动机停车之外右侧平尾上也被打出了一个大洞。
不过这种战术只有这一次成功的范例,在此后的类似行动中,德军扔下的炸弹都没能在合适的高度上爆炸,因而也再没有获得这样的战果。
(5)空对空火箭弹攻击
因为空对空轰炸在技术上的难度,德国人很快就改变了思路,到1943年10月左右。采用齐射火箭弹的方式来击破美国轰炸机编队的战术出现了。


挂载有“WFR GR-21”型火箭弹的BF-110战斗机
因为挂载火箭弹的飞机非常笨重,即使有德军的其他战斗机的保护,也难以在美军的护航战斗机的攻击下发起有效的攻击,甚至连生存都困难。因此德军一般只在美军的护航战斗机无法到达的区域,才大量使用这一战术。
在雷达的引导下,携带有空对空火箭弹的德军战斗机首先从轰炸机迎头方向大约九百米的距离上(这个距离在轰炸机自卫火力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外)比美军轰炸机略高一点的位置上发起一轮齐射。威力巨大的210毫米火箭弹只需要命中一发,就能击落一架重型轰炸机,即使在附近爆炸,也能给轰炸机造成严重的损伤。
在发射完火箭弹之后,这些重装甲的“冲锋机”就会直扑过去,用30毫米的航炮发起迎头攻击。很少有轰炸机群在这样的打击下还能保持队形的。而一旦阵型被打散,等待美国轰炸机群的,就是一场屠杀。
这样一来,美军在无护航地带的轰炸行动总是损失掺重。
1943年10月14日(后来被称作黑色星期四),第八航空队的291架重型轰炸机对德国的施威因夫特发起空袭,当为他们提供护航的P-47战斗机因为航程不足而返航之后,这批轰炸机遭到了500架次的德军战斗机的攻击。在这次轰炸行动中,有六十架轰炸机被击落,损失比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二十!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多架轰炸机因为在这次行动中严重受损,而在返回后被报废。


这架B-17虽然侥幸飞回了基地,但是严重受损的它显然已经无法再次重返蓝天,只能被报废拆解,以便给其他轰炸机提供配件。
在10月8~14日,1个星期的时间里,美军轰炸机部队四次超出护航战斗机的保护圈发起攻击,结果被击落了148架轰炸机损失了将近1500名空勤人员。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难以在承受这样的损失了。德国人的拦截战术取得了短暂的成功。
从全程护航到控制空域再到游猎
德国人的优势并没能维持多久,到43年底的时候,一种拥有大航程的单发战斗机开始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了。这种战斗机就是号称“战斗机之王”的P-51。
P-51是一种相当均衡的战斗机,速度快,高空性能优异,更重要的是,它拥有足够的航程,以产量最大的P-51D为例,不带副油箱的时候,它的航程为1529公里,在携带一个可抛式油箱时航程为2092公里,而在携带特制的副油箱的时候,它的航程甚至能高达3347公里!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17:00 +0800 CST  


P-51D型战斗机,它拥有703公里每小时的最高速度,相对于单发飞机而言巨大的航程,以及高速状态下无与伦比的操控性能。堪称是当时最为完美的护航战斗机。
1943年11月,美国空军第一支P-51野马战斗机队,第354战斗机部队在埃斯克斯郡科尔切斯特附近的博克斯特德成立,并被归入负责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的第8航空队的指挥序列。其后美军又陆陆续续建立了多支这样的战斗机部队。


B-17G轰炸机由P-51野马战斗机护航飞往柏林。远程的野马战斗机能够将轰炸机护送到目标并返回,为轰炸机群护航。
在43年,P-51野马战斗机对战局的影响却并不大,这一来是因为P-51的数量还很有限。二来也是当时的战术将护航战斗机紧紧的束缚在轰炸机群的旁边,使得这种战斗机的性能优势无法完全的发挥出来。
在这段时间里,P-51护航的战术是这样的。B-17或者B-24轰炸机群起飞后,P-51机群在轰炸机队形前方目视距离内,略高一点的位置上飞行。这样当德军战斗机试图向着美军的轰炸机群发起迎头的攻击的时候,他们就首先要面对护航的P-51战斗机群。
理论上空战发生的高度对P-51更有利。因为在这个高度上,它们的发动机更为强劲而稳定。但事实上,德国人却可以利用战术性的手段来拉平局面甚至获得优势。
由于从英国到德国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就给了德国人很长的预警时间。德国空军的重装甲“冲锋机”虽然因为附加的装甲和火炮太重,导致飞行性能下降,尤其是爬升性能严重下降,但是它们依然有时间爬升到比美国人的轰炸机,以及给它们护航的P-51战斗机更高的高度。这样,当双方遭遇的时候,德国战斗机总是能占据着高度优势。从更高的高度上俯冲过来,依靠重力加速度的帮助,飞机可以达到单靠发动机的动力无法达到的更高的速度,从而有效的弥补发动机动力不足的缺陷。
由于德军占据了高度优势,在空战中,P-51在这个高度上原本应该具有的优势变得不明显,甚至于完全被抵消,乃至在最初的几个对抗动作中,甚至还会因为俯冲带来的高速度而占据优势。而相比体格结实的P-47雷电战斗机,P-51的抗打击能力要差不少,这样一来在这样的空战中,P-51和德国战斗机的交换比要比P-47低,他们虽然也打下了不少德国战斗机,但他们自己也被击落了很多。而且德国人也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突破他们的防御向轰炸机部队发起攻击。
1944年1月,曾经带队完成过对东京的第一次轰炸的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中将担任了第八航空队司令。这位传奇英雄的到来给P-51的护航战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第八航空队司令杜立特中将。1942年4月18日,就在日本人在太平洋上节节胜利,美军士气低迷的时候,他亲自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CV8,Hornet)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日本首都东京等几座城市。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有力的鼓舞了美国军民的士气。因为这一壮举,他被美国人看做是一位传奇英雄。
杜立特将军到任之后,经过认真的研究,他意识到,要想获得轰炸德国目标的自由,就必须首先剥夺德国战斗机的行动自由。也就是掌握战场区域的制空权。因此,他决定,将战斗机部队的首要任务由为轰炸机护航改为消灭德国空军。
杜立特将军的观点也得到了美国陆军航空队参谋长阿诺德将军的支持。阿诺德将军发出了这样的指令:“无论是在空中、在陆地还是在制造厂,只要发现敌人飞机就将其摧毁。”
于是从44年2月起,第八航空队的轰炸机群对德国目标发起了又一轮的猛攻,而在这一段时间里,美军战斗机部队开始采用了全新的战术:在轰炸机群出发之前,美军的战斗机将提前飞到欧洲上空,执行控制空域的任务。它们受命攻击任何他们发现的德军战斗机。
这种战术允许战斗机部队远离轰炸机,去主动攻击敌人,看起来好像是背离了美国陆航一向坚持的由杜黑的《制空权》发展而来的以轰炸机为核心的建军思想,但它其实是《制空权》中通过攻势行动夺取制空权的思想的进一步发挥。虽然杜黑对空战在夺取制空权中的意义估计不足,存在过于轻视战斗机和空战的倾向,但他关于通过防御性措施是不可能夺取制空权的看法却极为正确的,传统的将护航战斗机牢牢的束缚在轰炸机旁边毫无疑问就是一种“防御性措施”,而美军护航战斗机的新的作战方式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攻势行动。
这种战术让德国人陷入了两难之中:如果一发现美军战斗机,立刻就让战斗机升空作战,那么当美军轰炸机出现的时候,航程不足的德国战斗机就会因为在此前和美国战斗机的空战中消耗了太多的燃油,必须降落而无法继续执行拦截任务了。当然,他们也可以等到轰炸机编队出现之后,再起飞拦截。但这样做就等于将高度优势拱手相让,德军战斗机在爬升的时候,就要面对原本就有性能优势而现在还拥有高度优势的美国战斗机的俯冲攻击了。
为了达到最好的攻击效果,德军的携带空对空火箭弹的重装甲“冲锋机”需要排成严密的队形,但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想要保持着队形,顶着俯冲下来的敌军战斗机的12.7毫米子弹爬升,又谈何容易。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21:00 +0800 CST  


正在执行控制空域任务的P-51机群,为了增加航程,每架飞机都挂载了两个副油箱。
为了阻止美国轰炸机群的轰炸,德国人采取了第二种方案。这种做法虽然会让德军损失很大,但无论如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攻击美军轰炸机的机会。
而且一开始的时候,美军手中的P-51战斗机数量很有限,这样就导致在更为纵深的空域中,P-51很可能难以顾及这么大的空域,他们只有在轰炸机非常接近目标的时候才会和轰炸机群会和,而此前为轰炸机群护航的任务就只能由P-47战斗机来负责。这样一来,在P-47和P-51机群的交接过程中往往就会存在一个空隙,有时候就会让德国空军有机可乘。
从2月20日起,第八航空队的轰炸机部队以德军的战斗机工厂为目标。连续十天发起了大规模的空袭行动,史称“不间断轰炸周”。2月20日,第8航空队发动了当时最大规模的昼间袭击。941架轰炸机由700架战斗机护航,去轰炸德国中部莱比锡和不伦瑞克之间的几所重要的飞机制造厂。袭击受到德国空军的强烈抵抗,但是轰炸机还是成功的空袭了所有目标,整个行动中,美军有21架“空中堡垒”被击落,相对于行动的规模,这个数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0日的成功证明了新战术的有效性,德军在空战中损失了大量的战斗机,但依然难以阻止美国轰炸机的轰炸。但是,两天之后的22日,当美国轰炸机再次出发去轰炸德国中部的工厂,以及哥达和施威因夫特的时候,天气和指挥协调上的问题导致了一次灾难。
当时,第8航空队的基地上空覆盖着厚厚的云层,有几架轰炸机爬升穿过云层时相撞。严重干扰了英国东部上空轰炸机集结的周密计划。结果第2和第3轰炸分队受命放弃行动中途返航。只有第1分队继续执行任务。当美国的轰炸机在集结中陷入混乱时,德国警戒雷达站却早已开始了对美军轰炸机的监视,并通知德国空军所有的战斗机中队进入警戒状态。
轰炸机编队飞越德国边境时,受到第1战斗机大队和第2战斗机大队100多架战斗机的大力拦截。突然的袭击使美军措手不及,以前德国空军一直把战斗机防御力量集中在目标附近,但是这一次德军在目标以西很远处发动进攻。而因为起飞的拖延,在这一带执行控制空域任务的大部分P-47战斗机都因为耗尽了燃油而开始归航。结果德军发现只有几架P-47式战斗机还在为盟军轰炸机护航,而在更远的空域执行控制空域的任务的野马战斗机却只有在轰炸机接近目的地时才与其会合。失去了保护的轰炸机群找到了一场屠杀。原先出发时的144架轰炸机被击落了44架,另有一架重伤折返,最后只有99架到达了主要目标。而且只破坏了两个目标。加上德国第7航空队在保卫梅塞斯密特工厂的时候的战果,在这一天里,德国人一共击落了58架美军轰炸机。


第483轰炸大队的一架B-17轰炸机袭击南斯拉夫的调车场时,在目标上空被高射炮击中而爆炸,带着机组成员一起坠向地面。
虽然在改变战术之后的第三天就受到了这样沉重的一击,但杜立特将军并未因此动摇。在23日轰炸行动因为天气原因中断了一天之后,美军继续发起了攻击。在24日的空袭中,美军共有44架轰炸机被击落,25日,由于轰炸规模的增加,美军又损失了64架轰炸机。


第91轰炸大队第333中队的一名地勤人员正在给“909”号B-17G轰炸机漆上行动标志。这架飞机共完成了140次任务。
在“不间断轰炸周”中,美军轰炸机部队对德国的航空工厂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从侦察照片上显示的遍布德国的飞机制造厂废墟来看,这一周的行动取得了成功。德国人马上采取行动挽救所剩无几的战斗机制造厂,不过开始时希望甚微。雷根斯堡的梅塞施米特制造厂成为一片废墟,完全无法再加以利用。德国空军部正打算批准在另一块场地建立新工厂,却获得了一连串的惊喜。工人们在挖掘雷根斯堡的废墟时,发现工厂的许多重要机器仍可以修理,有的甚至完好无损。于是迅速新建了许多厂房来安置机器工具。到了6月初,工厂就已经恢复了原来的生产水平。而奥格斯堡的梅塞施米特工厂,仅仅是经过两周不分昼夜的努力,就又恢复了正常生产。而后子德国的军用战争用品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斯佩尔的指挥下,各种飞机厂迅速被分散到了各地,使盟军不容易再发动毁灭性的攻击。
如果仅仅看德国战斗机的产量,我们甚至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美国人对德国飞机制造厂的轰炸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效果,因为在44年中,德国战斗机的生产进入了高峰状态,达到了平均每个月生产单座战斗机2000架以上的惊人的产量。
但是如果考虑到德军在这一战役中的人员损失,我们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美国每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击,德国空军就平均损失50名战斗机飞行员。而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难度要远远超过轰炸机。从44年2月到44年4月,短短的两个月中,德国空军就损失了至少1000名战斗机飞行员,其中很多的是老手,甚至是王牌和超级王牌。这样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而在此之后,随着P-51数量的增加,德国空军的处境越发的艰难。
从1944年美军对柏林的几次轰炸的情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战斗力的衰竭。1944年3月6日,“野马”战斗机护送美军轰炸机首次出现在柏林上空,在随后展开的空战中,美军损失了69架轰炸机和11架战斗机。但是德国也损失了80架战斗机,差不多占防御部队的一半。3月8日由大量战斗机护航的590架轰炸机再次轰炸柏林,破坏了几家重要工厂,而美军则仅仅损失了37架轰炸机和17架战斗机。但是22日699架战机又一次轰炸德国首都时却几乎没有受到抵抗。只损失了12架轰炸机,它们全部是被高射炮击落的!这意味着,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几乎已经无力再发起任何有效的拦截行动了。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25:00 +0800 CST  


飞行在欧洲上空的P-51战斗机,这架战斗机除了用于识别的机徽之外,大部分的机体都没有涂油漆,露出了银光闪闪的铝合金的本色。这样做,一是为了减轻机体重量,从而增加航程,增强机动性;二来也体现出了美国陆军航空队战斗机部队积极求战的态度。
随着美军中P-51数量的增加和德国战斗机拦截规模的减小,战区上空的制空权已经转移到了美军手中。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战斗机开始在德军控制区域的上空展开了自由游猎。
所谓“游猎”,指的是战斗机小队在敌军飞机经常出现的位置上巡航飞行,搜寻、攻击敌机的一种作战方式,这也是德军战斗机在东线常用的战术。但和德国人在东线的游猎不同,德国人在东线的游猎是战术性质的,而美国人的游猎行动却是战略性质的。大批的P-51战斗机在德国纵深空域进行游猎,这使得德国空军的任何飞行,都要冒着遭到袭击的危险,尤其是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更是如此。同时,四处游猎的P-51还使得德军后备飞行员的训练变得危险了起来。那些在教练机上刚刚开始训练的新手们在遭遇到美军的游猎战斗机后,几乎没有任何逃脱的机会。战斗机部队的正常训练,新飞行员的培养都受到了严重的压制。而训练水平的下降,后备飞行员培养受到破坏都使得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作战能力难以得到恢复,这也就进一步强化了美军的制空权。而德国空军则陷入了不断失血,无法恢复的困境。
在这一段时间的战斗中,美国陆航运用合理的战术,充分发挥了P-51的优异性能,一举夺取了欧洲上空的制空权,此后,制空权就一直被盟军牢牢地抓在手中。
德国空军最后的挣扎
在基本丧失制空权之后,德国人只能寄希望于一些“高新技术”能够挽回败局了。这里面最为著名的就要算德国人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了。这种战斗机从1944年11月开始大量出现(虽然从7月开始美军已经偶尔遭遇这种战斗机了),为了攻击重型轰炸机,它配备了大量武器装备,包括4门30毫米口径的火炮,以及24R4M210毫米口径空对空火箭。第8航空队针对这种高速Me 262战斗机,修改了自己的护航战斗机战术,并扩大了战斗机护航队,使每两架轰炸机有一架野马式战斗机护航。只要有可能,就采取措施保证战斗机群占有高度优势,以便利用俯冲获得的高速度来拦截进攻的Me 262。但即使如此,在天空中要想拦截最高速度高达870公里Me-262仍然是非常困难的。
1945年3月18日,1250架美军重型轰炸机飞往柏林,对德国首都展开整个大战最大规模的空袭。在接近目标时,遭到德军第7战斗机中队37架Me 262式战斗机的进攻,19架美军轰炸机被击落。而德军只损失了两架战斗机。4月4日,德军第7战斗机中队49架Me 262式战斗机在北豪森袭击了150架B-17轰炸机,并击落了15架轰炸机,Me-262战斗机再次获胜。4天以后,他们又攻击了美军的护航战斗机队,并击落了28架美军战斗机。
当然,这一系列的战斗并没有动摇盟军的制空权,就在Me-262击落28架美军战斗机的当天,美军至少击落了133架德军的BF-109和FW-190战斗机。而且Me-262自身的性能缺陷也严重的限制了它的发挥。


世界上最早服役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这种划时代的战斗机速度快,火力猛,但可靠性一直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种飞机在43年6月就开始投产,有一种说法说希特勒在视察了这种飞机的生产之后,乱搞长官意志,强令将它作为高速轰炸机使用,结果让研究误入歧途,耽误了Me-262的发展。有些人甚至据此认为,如果没有希特勒的瞎指挥,美国人根本不可能夺得欧洲上空的制空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按照一般的标准,Me-262根本就没有做好服役的准备。这里面一方面的原因是技术本身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为德国缺乏缺乏钨和铬这两种高耐热能力的金属,使得原先准备的发动机根本就无法量产。德国人只好重新设计发动机并使用一些耐热能力较差的合金来替代原先需要使用的钨和铬。在技术本身都还没有成熟的前提下,采用这样的“偷工减料”的做法自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最后量产型号使用的发动机寿命极短,只有不到50个小时,而且极不可靠:给油快了点容易起火,俯冲角度太大容易起火,转弯过载大了容易起火……基本上,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才有可能驾驭这种飞机。但即使是老手,驾驶Me-262仍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在装备Me-262的部队中,因为机械故障坠毁的的Me-262比在和敌人的空战中损失的还要多。而且,因为速度快,跳伞困难,Me-262的事故还非常容易造成飞行员的死亡,考虑到驾驶这种飞机的都是最宝贵的老飞行员,其中很多还是王牌甚至超级王牌飞行员,这样的损失自然就更让人难以接受。所以,这种43年就投产了的战斗机到44年底才开始大规模的投入战斗恐怕并不完全是因为传说中希特勒发了神经的结果。如果不是到了最后的关头,让宝贵的王牌飞行员驾驶这样危险的战斗机怎么看都不是个好主意。哪怕他们能用这种飞机在空战中获得1:5的交换比。
因为加油门必须非常柔和,这使得Me-262在跑道上滑行起飞的时候加速要比一般的战斗机都慢,所以它需要更长的飞机跑道来完成起降。同时因为沙尘进入到发动机里面后,很容易造成发动机故障甚至是发动机起火,所以,它也很难适应一般螺旋桨飞机可以轻松起降的土跑道。因此,它必须在专门为它们准备的跑道上起降。这使得Me-262的基地格外的醒目,侦察机可以根据机场跑道的情况,轻易的判断出某个机场是否有可能驻扎有装备着Me-262的部队。
于是驻扎有Me-262的机场自然就成了美英军队的目标。轰炸机的轰炸,可以损坏跑道,导致Me-262的出勤率下降,(因为机械可靠性的原因,Me-262的出勤率本来就不高)而战斗机的游猎活动更是让Me-262处于危险之中。


高速公路边一架梅塞施米特Me 262喷气式战斗机隐蔽在森林中。德国许多机场被炸毁后,德国喷气式战斗机被迫从这些临时场所出发作战。
发动机无法迅速给油增加推力的弱点使得在起降过程中处于低速状态的Me-262在遭到敌机偷袭的时候表现得非常脆弱。因为发动机无法迅速增加推力,这就使得飞机会长时间处在动力不足的状态下,而任何闪避动作都会使飞机原本就不高的速度进一步下降,甚至直接导致飞机失速坠毁,所以处于起降状态的Me-262在遭到敌机攻击的时候很难做出有效的闪避动作,在这样的偷袭中损失惨重。德国人后来采取让其他战斗机比如BF-109、Fw-190甚至是Ta-152来给处于起降阶段的Me-262护航的措施。但是美军战斗机的偷袭仍然未能被阻止。有些时候,这些守卫机场的战斗机本身都会成为美军的游猎战斗机的猎物。因而,Me-262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虽然给盟军的空中力量带来了一些麻烦,但还远远不足以威胁到盟军的制空权。
除了依赖于向Me-262,甚至是技术上更加激进,当然对飞行员来说也更加危险的诸如Ba349“蝮蛇”火箭动力截击机之类的“末日科技”战斗机之外,抵抗盟军空袭的重任更多的就只能落到了高射炮部队的肩膀上。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29:00 +0800 CST  


正在发射的Ba349“蝮蛇”火箭动力截击机。这种飞机采用发射架垂直发射起飞完成任务后让飞机空中在解体,然后飞行员和发动机伞降着陆的极为独特的起降方式。
对德战略轰炸效果的分析
随着制空权的丧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德国战斗机部队几乎已经组织不起任何像样的拦截了。于是德国的防空,也就越来越依赖于地面的高炮火力了。
1944年中,德国的军工生产进入了高峰,各种武器的产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很多人都因此而怀疑美英的花费巨大的战略轰炸是否值得是否有效。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美英的战略轰炸,德国的军工生产的数量难道不会更大吗?比如雷根斯堡的梅塞施米特制造厂在遭到美国人的空袭之后,虽然到6月份就完全恢复了产能,但如果没有遭到轰炸,它的产量绝对还要上升。而且到44年3月以来,盟军对德国炼油厂的打击不断加强,这最终造成了德国军队燃料奇缺的局面,直接影响到纳粹德国的各种作战计划的实施,对纳粹德国的败亡也起了的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有关德国军工生产的一些数字也非常的有意思。首先是德国生产的大口径火炮数量。在我们的印象中,二战中的苏军是最典型的大炮兵主义者,其火炮数量相对于其他国家有着巨大的优势。粗看一下二战期间各国的37毫米以上火炮的产量,苏联的火炮516648门的产量也的确大大的超过了德国的159147门。但事实上,苏联生产的火炮中绝大多数都是迫击炮和口径较小的火炮,在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的数量上,苏联的产量还要略低于德国。至于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德国的产量则明显更大。
1943年德国生产了16939门75-100mm的火炮,苏联生产了16600门。1944年德国生产了23559门,苏联生产了17300门。1943年德国生产了7060门100mm以上的火炮,苏联仅生产了5500门。1944年德国生产了15031门,苏联仅生产了4200门。
德国不仅仅生产的重炮明显多于苏军,而且生产的炮弹总数也明显多于苏军。德国仅在1944年就生产了3.1亿余发炮弹,其中1.08亿发是重型炮弹。而苏军同年只有生产了不到2.2亿发炮弹。
考虑到德军生产的大口径火炮更多,而他们生产出来的炮弹也多于苏联。那么在战场上,德军的炮兵自然应该会有着火力上的优势。但是如果我们注意看看苏德双方的将领乃至士兵们的回忆录,就会发现,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认定,苏联排山倒海的炮兵火力是其获胜的重要因素。为什么数据和战场上的情况区别如此之大呢?我想,这可能有两个原因:
首先,1943年1944年德国的大口径火炮的产量虽然高于苏联,但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的一系列失败,导致重型火炮的损失量也远大于苏联。(从44年苏联的100毫米以上火炮的产量甚至下降了,我们也可以推知,在前线,大口径火炮的损失并不多)这样一来,德国军队中重型火炮的保有量也许并不像产量那样占有明显优势。
第二个原因则是,德国人生产的那些大口径火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并不是用于地面战场上的压制火炮,而是用于防空的高射炮。仅仅是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德国就生产了一万三千门以上。如果再算上105毫米和128毫米的高射炮,则总产量高达17520门。
相比一般的火炮,生产高射炮消耗的资源,耗费的工时都要多得多。为了应对美英的战略轰炸,德国不得不花费宝贵的资源和人力去生产如此之多的大口径高射炮,这自然也就减少了苏军的压力。如果没有美英的战略轰炸,生产这些高射炮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东线,苏军要取得胜利恐怕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正在猛烈开火的德军88毫米高射炮群。


柏林动物园防空塔上的FLAK-40型双联装128毫米高射炮。这种炮从装填、调整角度、转位,升降全部由电力辅助完成。最大射高14800米,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20-24发。生产这样先进的高射炮所需的人力物力都远远超过一般的坦克和战斗机。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32:00 +0800 CST  


被高射炮弹打断了机翼的B-24轰炸机


在密集的高射炮炮火中飞行的B-17编队
另外,战略轰炸行动给德国空军带来的打击也是决定性的。这也有力的支援了东线的战斗。虽然在东线,自从43年4月到6月的库班大空战之后,苏联空军就开始渐渐的掌握了主动。但是苏联空军最终能够顺利的得到东线战场制空权,与德国空军的那些有经验的飞行员不断地被调到西线执行防空拦截任务,并在极其不利的作战条件下被迅速的消耗掉也是不无关系的。由此看来,战略轰炸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在于炸掉了德国人多少工厂、铁路、矿山之类的目标。
当然,盟军在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对轰炸目标的选择方面,盟军就经常性的各类打击目标之间摇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抓住对德国来说最为致命的打击目标——德国的炼油厂和铁路枢纽。再比如说,盟军一度对战斗机的作用过于低估,甚至迷信仅靠轰炸机就能获得制空权。由于这一系列错误,盟军的空中力量一度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找到了打开局面的钥匙。
美英空中力量对战术目标的打击
在盟军登上诺曼底之后,对战术目标的打击需求也随之猛增。尤其是对德军的装甲部队、道路、桥梁、设防阵地的打击需求大量增加。而无论是美国陆军航空队还是英国皇家空军都缺乏这样的经验,也缺乏执行这类战术任务的专用攻击机,对地攻击的任务更多的要由战斗机来兼任。


德军装备的HS129攻击机,这是一款被称作“坦克开罐器”的攻击机,注意机腹下的30毫米炮,这种机炮使用钨弹可以轻易击穿坦克的装甲。在反坦克作战中有着非常高的效率。


苏联空军的IL-2攻击机,这种飞机有着坚实的装甲,能够顶着地面火力,向敌军的各种战术性目标发起攻击。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35:00 +0800 CST  


英国台风式战斗机。这种作为“飓风”战斗机的后继机型的战斗机因为过于笨重,导致爬升和高空最高速度欠佳,因而被皇家空军挂上火箭弹改作攻击机使用。但相比德国和苏联人的专用攻击机,台风缺乏足够的装甲保护是一个问题。

这种缺乏,未必是因为对其重要性不了解,至少,英国经历过法国战役的溃败,对近距离直接火力支援在作战中的作用绝不可能不了解。缺乏专用的对地攻击机更多的反映出的是皇家空军上层对让空军执行类似的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的抗拒,因为在皇家空军的一些指挥官看来,直接支援地面作战,会损害空军的独立性,让好不容易获得了相对于海军和陆军同等的地位的空军沦为陆军的附庸。
至于美国陆军航空队,虽然隶属于陆军,但建军的思想也是杜黑的《制空权》里的独立完成战略性任务的思想。对直接支援地面作战也不是很重视。加上陆军航空队正在谋求成为独立的空军,因而任何有损于陆航的“独立性”的任务,美国陆航出于本能的也不会太热衷。所以当战局需要空中力量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时候,美英的空中力量都只能要么用战略轰炸机去勉力执行战术任务,要么就改装战斗机救急。


正在投掷炸弹的P-51战斗机,因为制空任务的强度的下降,在诺曼底登陆之后,越来越多的P-51和P-47被用于对地近距离火力支援。但事实上,P-51这样的飞机无论是抗打击性能还是投弹的精度都无法和正规的攻击机相媲美。
重型轰炸机执行战术性的任务并不是完全不可以。虽然由于投弹精度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飞机在打击运动目标和点状目标的时候有些吃力,而且还经常会造成误伤,(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莱斯利·詹姆斯·麦克纳尔中将就是在眼镜蛇行动中被陆军航空队的重型轰炸机误炸身亡的)在压制敌军的集结和战役性机动,以及为进攻部队进行火力准备等方面的发挥还是很不错的。
由于强大的轰炸机群的存在,以及制空权的全面丧失,使得德军的任何集结和调动都变得极为困难。诺曼底登陆后,擅长闪电战的德军甚至都难以发起哪怕装甲师这种级别的攻击,因为任何大规模的集中部队的做法都有可能遭到盟军重型轰炸机群的地毯式轰炸。事实上在眼镜蛇行动和其他的一些战役中,盟军动用数以千计的重型轰炸机对德军可能的集结点进行的地毯式轰炸就多次破坏了克鲁格元帅将兵力集中起来的企图。因而德军对盟军地面部队的反击往往只能是局限于几辆或者十几辆坦克的战术性行动。这样的反击即使能够打出一些经典的胜利,但对挽回战局的帮助却非常有限。在西线,德军最大的反击行动——阿登反击战也是以天气状况不允许盟军空中力量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得以发动的。很多在东线总能表现得很出色的德军将领,比如克鲁格元帅以及莫德尔元帅,在西线都显得办法不多,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盟军的制空权制约了德军地面部队的行动。使他们难以成建制的投入战斗。(莫德尔在市场花园行动中的胜利更多的应该归因于盟军自己的失误,而不是他的指挥。)


阿登反击战中正从集结地出发的德军虎式坦克,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因素使得盟军的空中力量无法行动,德国人是绝对没办法发起这样规模的反击战的。
但另一方面,美英盟军对小数量的坦克这样的目标的打击效率却不算特别高,和一般印象不同的是,德军在西线损失的坦克中直接损失于美英攻击机的攻击的比例是相当低的。以诺曼底为例,德军损失的坦克43.8%毁于盟军的炮击(包括盟军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射击),18.3%属于德军自行抛弃,20.7%是被自行炸毁的,此外还有5.3%毁于地雷等其他原因,直接因为空袭而损失的仅占7.5% 。相对于盟军如此强大的空中力量,这个成绩的确不算好。攻击机缺乏适合用于攻击坦克的武器(火箭弹和一般的炸弹的命中率很低)可能是直接原因。


德军头号坦克王牌魏特曼的007号虎式坦克的残骸,曾经有说法认为他是被台风式战斗机发射的火箭弹摧毁的,如果这是真的,倒是台风们值得夸耀的战绩。然而这一说法已经被《NO HOLDING BACK》所证伪,现在人们普遍相信这辆坦克是被英军的萤火虫坦克击毁的。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40:00 +0800 CST  
结语
在西线的空中作战中,我们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空军的交锋。最终的结果是战略空军战胜了战术空军。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战略空军就一定优于战术空军,美英的胜利更多的还是综合国力的胜利。两线作战的德军是难以在一场消耗战中获胜的。
但是,德国空军在这场斗争中也暴露出了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子不列颠之战后。它就基本没有了反击对手的手段,再也没能对英国造成过威胁。即使在战争中处于上风的42年,居于均势的43年,他们都没有再尝试过通过进攻性手段来减少美英空中力量对他们的威胁。这使得他们即使在防御作战中获得了一时的胜利,对手也能安安全全的在自己的基地里养好伤口,找到新的应变之道,然后发起新的攻势。西线的空中斗争至少向我们揭示了一点,那就是:就像杜黑在《制空权》中强调的那样,空中力量首先就应该是一种攻击性的力量,只有通过进攻性的行动才有可能或的制空权。虽然他关于制空权的取得应该靠将敌机消灭在地面上,靠空战是无法获得制空权的观点未必正确,但单纯的防御不是取胜之道,只有通过坚定的攻击性行动才能赢得制空权这一观点却得到了证明。这个经验对于今天的我们也不无启迪。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41:00 +0800 CST  
好了,发完了。东线篇以后也许有,也许没有。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42:00 +0800 CST  
发完秒沉

楼主 奶瓶战斗机  发布于 2015-03-12 15:51:00 +0800 CST  

楼主:奶瓶战斗机

字数:40862

发表时间:2015-03-11 21: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03 16:13:37 +0800 CST

评论数:26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