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帖】关于九型人格与本我、自我、超我关系的新见解

一楼还是啥都没有。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6:52:00 +0800 CST  
我看到吧务们都在写学术帖,所以也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新理论。
其实也不新,都是两年前就得出的结论,只是没有专门在九吧里发帖讨论。


这个问题的由来,其实是唐书理论大厦里的两朵乌云:
1. 在童年模式理论中,养育者和保护者的地位是不是平等的?
2. 人格与精神的三大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的互动是不是对称的?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7:08:00 +0800 CST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在一个旧的精品帖中专门讲过。
https://tieba.baidu.com/p/3450374358


不过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今天要表达的内容,我们还是简单回顾一下唐书对童年模式的观点,熟悉原著的人应该记得很清楚。
第一型人:对保护者感到沮丧;
第二型人:感到被保护者拒绝;
第三型人:迷恋养育者;
第四型人:对养育者和保护者都感到沮丧;
第五型人:感到被养育者和保护者拒绝;
第六型人:迷恋保护者;
第七型人:对养育者感到沮丧;
第八型人:感到被养育者拒绝;
第九型人:迷恋养育者和保护者。
这一系列的对童年模式的解释围绕九柱图展开,看上去非常对称,也有一种九型特有的艺术感,如下图: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7:22:00 +0800 CST  
但这里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常识问题,那就是,养育者(一般是母亲)和保护者(一般是父亲)在对婴幼儿的心理成长的参与时间上,是不平等的。正如我们熟悉的弗洛姆《爱的艺术》中所述:“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在这里,我想有必要明确一下“养育者”和“保护者”的意思,和他们各自起的作用。因为通常来说,养育者就是母亲,而保护者就是父亲,但从更一般和更长远的角度看,例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孤儿,等等特殊情况,那么孩子成长过程中其他的亲人,包括学校,包括社会机构,也都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养育者”一定是真真实实履行了给孩子喂奶(或包括其他替代物)的义务,而“保护者”也确实传授给孩子一些安身立命的法宝,因而才能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记。不过这些不是我们所关注的,因为九型人格讨论的是精神上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不否认任何心理特征都有其或远或近的物质与行为基础,只是没有必要一定去提它罢了。
所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养育者”和“保护者”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上起了什么作用。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7:37:00 +0800 CST  
为了方便,我们不再使用“养育者”和“保护者”这样的字眼,而是直接用母亲和父亲,因为这是最一般的情况。同样地,这里我也强调一下九型人格的适用范围:一定是在家庭、特别是一夫一妻制的典型家庭出现的历史之后,九型人格的童年模式及其整套的分析方法才是适用的,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很晚近才能得以出现的心理分析方法,尤其是近代工业化社会推动传统家庭结构的变革的时候,才可能趋于完整和自洽。而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家庭的归于解体,九型人格自然也有不再适用的一天。但是,九型人格理论内在的分析方法,对人格存在原因和表现的认识,直面自我的勇气,仍然会给予我们灵感和启发。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7:47:00 +0800 CST  
好,讲完了前提条件,我们进入正文。


在我们生命最初的时候,母亲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物质上的滋养,同样也提供精神上的养料。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说难听点,就是一只除了吃喝拉撒以外没有任何意识的动物,我们的自我意识的高楼大厦的地基、精神世界原始的蓝图,完全是由我们和母亲的互动关系在最初几年建立起来的。所以,说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就是从母亲的精神上延伸出来的一支,仿佛基因遗传一样永远不可能斩断与其的联系,是毫不夸张的。
但是,这种互动关系,却是特别的简单:我们饿了,大哭;渴了,大哭;病了,大哭;尿了,还是大哭。母亲听到我们的召唤,于是赶来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但这种需求是生理上的,不是精神上的,因为后者还根本不存在,我们还并不知道什么叫饿,什么叫自己,什么叫母亲。所以,既然我们是在谈精神上的东西,我们就应该把这一块跳过去。但人类总是特别喜欢夸大自己的精神力量,一定要把这些原始的生理需求也包含到精神当中去,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本我”。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8:00:00 +0800 CST  
“本我”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当然就是我们的生存本能,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不至于活活被尿憋死。当然,这种东西就跟火往高处烧、水往低处流一样,还要被归到“精神”里头,实在是有些牵强了。
但另一个功能就是精神上的了:愿望实现。通常是这样解释的:
“比如,婴儿肚子饿了,周围没有食物,本我就会开始想象食物,以暂时满足自己的需要。”(引用)
换句话说,本我在精神上的功能让我们在极端困苦和匮乏的情况下,能保留一丝希望(好日子会有的),不至于在身体垮掉之前就精神崩溃。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大多已经摆脱了人类历史上长期的极端困苦和匮乏,但这种摆脱显然只是物质意义上的,在精神上,他们仍然非常矫情以及脆弱,经常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不能自拔。而这个时候的“愿望实现”,就是以幻想和白日梦的形式出现。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8:22:00 +0800 CST  
但其实,本我的这个“精神”上的功能,也是有点牵强。归根到底,尽管现代人总是无病呻吟,但在遥远的贫瘠的古代,精神上的痛苦总是与肉体上的痛苦挂钩的,能吃顿饱饭就该高兴得不得了了。这时候所谓的“愿望实现”,更像是一种可怜的精神上的休克,就像濒死反应中的人反而感到久违的安乐与舒适。


于是,我们得到了“本我”在精神上的全部作用:
①强势功能→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并为此采取行动;
②弱势功能→在需求无法满足时,进入“愿望实现”。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8:36:00 +0800 CST  
码累了,今天先到这里吧。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18:58:00 +0800 CST  
上个问卷链接:九型人格测试
https://www.wjx.cn/jq/25431414.aspx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1 20:23:00 +0800 CST  
又被抽楼了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5 22:37:00 +0800 CST  
百度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稳定用户

楼主 树荫宽时鸟自栖  发布于 2018-07-05 22:38:00 +0800 CST  

楼主:树荫宽时鸟自栖

字数:2249

发表时间:2018-07-02 00:5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2 09:01:39 +0800 CST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