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3《芳华》褪尽葬《花环》

有感于观众互撕,五味杂谈随便瞎说……
混账的年龄、混账的主角、混账的行为构成了混账的作品
可以理解~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3 00:22:00 +0800 CST  
这俩人的口味和语言……相投
之前看过很多冯小刚的作品,直到现在才明白,哦,原来那都是别人写的
这文笔和逻辑~拍出《芳华》这样的电影,算是门当户对吧,相互对得起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3 00:27:00 +0800 CST  
按影片所反映的现象展开,当年迷失信仰、内部矛盾深重、装备落后而狂妄自大的中国佬是怎么拿下高平和谅山的?
这给世界观察家和理论家出了个难题,八竿子打不着的德国人(严格说是西德人)得到的答案是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3 00:35:00 +0800 CST  
楼上的黑衣人是316A师政委,被俘后接受西方人士采访时的心里话。关于316A师是什么来头,百度一下尽然,打的法国和美国人找不着北的316A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了错误的对手,一个全苏式机械化师竟然被打着绑腿的泥腿子包了饺子,对方“人多”成为唯一的理由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3 00:44:00 +0800 CST  
《芳华》六分钟长镜头故事取自东线122师支前后勤运输队遇袭事件,这个事件是真实的,比较客观的集中反映了东线战场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思想僵化、装备落后、兵力短缺、训练不足、轻敌大意、指挥混乱等等等……十年荒废造成的恶果,付出的代价。
所有这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东线指战员靠什么在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仍旧不断向纵深挺进直到拿下谅山的?
越军被俘政委的话并不能充分解释,因为许和尚手里并没有多少牌打,整天举着小红本本叽叽喳喳闹革命的部队不是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但到了这一刻,他们付出了牺牲换来了前进的每一步。
高昂的士气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被影片所回避了,它没有表达出来。依照影片所阐述的,就像美国总统卡特所认为的:中国出击越南,结果堪忧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3 01:42:00 +0800 CST  
在越南战场上,中国班级的56半自动被越南的AK47完全压制没人再有疑义,连级轻机枪被越军的苏制RPK通用机枪压制也没有异议,营级更是越军的高射机枪天下。
很多人都错误的认为我们的大炮很厉害

事实上是我们的炮兵根本无法压制越军炮兵,这也许是很多人不愿面对的现实,可这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进攻部队不仅冒着密集的弹雨冲锋,更恐怖的是在敌人的炮火覆盖下冲锋,若不是越军炮弹不足,数量少于我们,损失更是难以想象。
79年双方参战主要火炮:
107火箭炮PK越军122冰雹
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PK越军130加农炮
射程够不到人家,如何讨到便宜

有人会问我们的重炮呢?西南方向原本就没有部署重炮,师属、军属炮团基本都是122榴、122加、85加和107火,临时从福建前沿抽调了一个130火营救场(没法跟冰雹相提并论),可怜的几个130加和152加榴营连重点方向都保证不了,像160迫这种老古董都上阵搏杀。
灭掉越南炮兵、扬眉吐气是在两山轮战时候,在反炮兵雷达的协助下,38军的炮兵上去才基本上废掉越南的炮兵这个兵种
我们主战火炮,想想满脸都是泪,不堪回首。最后一张便是160古董迫击炮,战后全部撤编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3 02:44:00 +0800 CST  
直到现在,人们还在饶有兴趣的探讨有关航空兵参战话题。
这本来不是个问题,绕嘴的说是个不存在的问题。我们华南和西南方向上没有对地打击能力。
当时我们只有一款轰炸机——轰五,一款攻击机——强五。这两款具备对地攻击的飞机在当时都是以目视瞄准、靠飞行员技术投弹的机型,实在看不清崇山峻岭中、青松翠柏里,哪些是越军,哪些是我军。轰炸城市和居民点不是我们的选择,国际舆论压力受不了。
另一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为了加强对苏联的防御,南方强击机、轰炸机航空兵除了东南沿海警戒蒋匪的,全部北上。打算在塞北大草原和茫茫戈壁滩给苏联装甲突击集群迎头痛击,充分发挥飞行员们练就的目视瞄准、俯冲轰炸的本领。
总设计师不是戈尔巴乔夫,知道侥幸心理害死人的简单道理,只有靠实力来防止勃列日涅夫可能的军事冒险,毕竟苏越两国有军事盟约,越南在遭受进攻时,苏联有法理出手相助。
这次苏联把不知死活的越南彻底给抛弃了。
空军航空兵不参战,落后的难言之痛!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3 10:48:00 +0800 CST  
160师穿插部队成功端掉了一个越军炮兵阵地,缴获了越军装备的苏制冰雹火箭炮和火箭弹,按前指要求迅速送回国内,兵工人以此仿制了八一式122火箭炮(八一年定型,自卫反击战已经结束),这种火箭炮成为我军前段时候陆军师旅炮团的主力装备,不分南北,用于替换口径较小的107和短腿的130火箭炮。
但在它量产服役的时候,边境恢复了平静,没有碰上大显身手、为国效力的机会,如今却到了解甲归田的档口。
新型的模块化火箭炮(型号未知)正在陆续下发基层炮营,它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用途更广,用于替换现有的八一式122火箭炮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09:12:00 +0800 CST  
对越自卫反击战给我们这个刚从10年动乱走出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影片所描述所造成的21000名伤员不可回避,给每个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也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
这场战争带给国家的意义也是重大的,首先把那些沉浸在自我膨胀中的领导人击醒过来。强大的400万人民解放军究竟强大在哪里?就因为人多才强大么?通过时间不到一个月的局部战争暴露了所有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这靠在会上苦口婆心的说教是做不到的,不仅开启了装备更新换代的阀门,更是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完成了领导干部的新陈代谢,一大批思想守旧、落后时代的老将退出舞台(许和尚等),而适应潮流、能力突出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杨师傅、梁光烈、李作成等),这也影响到军队以外,从中央到地方,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从此扫清了障碍。
第二,有人说是向西方的投名状,且不说是否复合事实,实际上西方的确从情感上很快接纳了我们,改革开放大潮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我们这个国家走出了被孤立的困境,融入了资本主义国属际大家庭,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到了现在……
第三,彻底击碎了越南这个白眼狼的霸权梦,国运开始江河日下,而且稳定了东北亚邻国局势(这个非常重要,因为……都懂得)。
27000名英雄血洒疆场,把青春芳华留在了历史转折点的南疆,其中6000名儿女永远的沉睡在木棉花下,义不容辞为国家、为民族奉献出青春年华乃至宝贵的生命。他们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赞美和尊重!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10:24:00 +0800 CST  
啰哩啰嗦费了几天工夫,主题已经表达清楚,主文到此结束。后面闲话点评七七八八,胡说一通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12:05:00 +0800 CST  
关于杨师傅的使用,官方从未正面进行全面、详细的解释,其实里面大有文章
修理越南是总设计师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并非心血来潮的感情用事之举。
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用了半年之久的准备,总设计师用了多长时间来备战?
根据官方正式的报道,对越反击战于1979年2月17日凌晨4点半左右正式打响。
1978年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对越自卫反击战,北京、沈阳、兰州、新疆军区进入一级战备。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军委向广州、武汉、昆明、成都四个军区下达向边境开进命令。
1978年12月底,参战部队全部完成集结。
1978年11月,广州、武汉、昆明、成都军区所属部队完成收拢、发放武器、补充兵员、健全编制工作(除少数几个南方摩托化甲种师,大多数参战部队为缺兵少枪的乙种师和养猪种地的生产师)。
中央军委何时下达的战争准备命令不得而知,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家写请战书是夏天,当时穿的是夏装。国家进行战争准备肯定要超过半年,这一点可以肯定。
1979年1月8日,广西方向(东线)完成进攻准备。
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杨师傅接替王必成出任云南方向(西线)总指挥,之前西线战备工作都是由王必成负责指挥完成的。
1979年1月7日,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杨师傅在副总参谋长杨勇陪同下抵达春城交接(这二位杨曾先后担任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员)。
1979年1月10日,西线部队完成进攻准备。
从强渡红河进入越南,到完成战争既定目标回撤国内,杨师傅手里的牌远不如许和尚,例如参战的6个坦克团,配属给许和尚5个,只给杨师傅1个团,一辆大59都没有。许和尚手里不仅有62轻坦、63两栖坦克,还从河南调来了大59供许和尚发挥。
东西两线的表现有目共睹,西线不仅伤亡小,而且推进顺利、迅速,不仅没费力气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越军“首都师”,还分出“闲着无聊”的部分支援、策应处于困境的东线许和尚。
(“首都师”就是前面提到的316A师,该师是黎笋用来准备歼灭解放军前锋主力的,被雪藏在二线,149与之遭遇后并不知道对手是大名鼎鼎的316A,清理战场后才搞清楚番号)。
由此来分析,纯属个人观点,西线临阵换帅,安排杨师傅挂印出征,棋局里必不可少的一步妙棋,高人有高招~
几次战斗的胜利是表面的,一时的,它对于扭转10年后人们错误的思想观念的作用,是深远和长久的。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13:22:00 +0800 CST  
最不该出现的轻武器——56式半自动步枪。
这把枪曾在1962年大放异彩,在当时优异的性能让雪山上的三哥吃尽了苦头。
但是离开了光秃秃的高原来到弥漫雾瘴的密林里,面对AK47这样火力凶猛的冲锋枪……给人穿越的感觉。
当东线的战士们端着刺刀冲到敌人阵地前,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子弹,不再是62年上了刺刀的李菲尔德。
该枪的上阵不止是一件基本兵器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整个战术体系的被动,越南人根本没打算跟你白刃格斗。
两山轮战彻底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毕竟举国之力给几个团凑齐冲锋枪还是能办到的,战士们不必再收腹挺胸端着刺刀冲锋,而是猫着腰隐蔽接敌。火力加强了,自身的伤亡也降低很多很多~
十人步兵班中,只有正副班长配备56式冲锋枪,冒充轻机枪,其他八名战士全都是56半。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14:16:00 +0800 CST  
95-1设计很好,质量高故障低,沙漠、丛林、平原和城市都好使,从美济礁到漠河,从珍宝岛到阿拉山口都没问题,5.8弹动能相当👍
有人吐槽它基线高,拿士兵们的生命不当回事,真是这样么?大错特错!95-1这把枪从设计上就不是用来打堑壕战用的,它是为机械化步兵量身打造的冲锋枪,尽管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可是快了~打堑壕战我们预备了03式有托型,03式基线高么?

又有人说95-1枪膛挂铜,要解决发射药,本国无法解决,需要请德国人来帮助我们克服子弹的缺陷真相是95-1打步枪弹(普通弹)根本不挂铜,而是打机枪弹(重弹)才会挂铜,这有什么问题么?应急打打机枪弹至于这么大吵大闹么
喷子自有喷子的逻辑,关于95-1不能装皮轨,不能装榴弹发射器等等谣言盛行,没人跟外行认真去一般见识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14:39:00 +0800 CST  
最应该出现的轻武器——67式通用机枪,但它抱憾缺席
作为伴随步兵进行火力压制的机枪,我们并没有落在别人后面,67式弹链供弹的通用机枪就是一款步兵连使用的机枪,我们叫做67式轻重两用机枪,使用7.62mm机枪弹,两脚架状态做轻机枪用,三脚架状态做重机枪用。
10年期间的产品……下发连队试用,顶弹卡壳不说,打出去的子弹自己长腿到处乱跑,弹着点散布惨不忍睹。
临战前才发现,56半凑合着用,起码对它的质量很放心,让人痛心的是我们竟然没有支援步兵兄弟的机枪可用
该它大显身手的关键时刻,它终于掉了链子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15:11:00 +0800 CST  
大活人绝对不会让尿憋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民兵武器库顿时成了香饽饽,大批封存的老旧武器枯木逢春,比如这种二战时期的德国造“电锯”也重新披挂上阵杀敌。
虽然数量不多,可以看出当时有多么的无奈,没把马克沁拉出来就算不错了,尽管现在乌克兰在内战中也拉出来了马克沁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21:03:00 +0800 CST  
虽然碍于面子没有拉出马克沁,抗美援朝后期服役的53式重机枪却频繁出镜,这种带轱轮、有防盾和牵引杆的重机枪虽然机动困难,有总比没有强!
一个班伺候一挺,下放到连队是不可能的,配属营机枪连,临时加强主攻方向,提前蹲在预设阵地是可以做到的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21:15:00 +0800 CST  
把53式拆掉轱轮和防盾,我们叫做57式,总重比53式轻快多了,可以扛着爬山到处跑。虽然还是死沉死沉的,起码要省俩人的力气。在67式不堪重用的1979年,它挺身而出重出江湖,参战数量要多于它的长兄53式。
53和57式作为唯一可用重机枪,面对我们援助越南的54式12.7高射机枪,无论射程还是威力,依然力不从心,不是一般的吃亏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22:12:00 +0800 CST  
发挥巨大作用的——56式轻机枪
56枪族三剑客之一,仿苏联RPD,它本应该退休安享晚年的。原计划步兵装备63式半自动,67式轻重两用机枪担纲火力支援,没成想10年质量太次,先是63式被部队退货撤装,全部重新换上了56半,67式生产3万挺后不得不停产,部队根本不敢用,故障率极高,于是56式轻机枪等到了1979年也没退役,打起精神上前线。
这是越南战场上双方都在使用的步兵分队火力支援兵器,可谓半斤八两吧,中国共支援越南1万挺56式轻机枪,足够越南装备1000个连(装备到班),合100个团,33个满装步兵师。
56式轻机枪性能不错,62年就给三哥营造了可怕的恐怖氛围,由于不能过黄河,300发必须更换枪管,8公斤的自重令部队不是很满意,81式班用轻机枪问世后便陆续退出现役进了养老院。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22:44:00 +0800 CST  
挨骂最多的82无后坐力炮
《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的无谓牺牲让观众义愤填膺,其实“小北京”的牺牲跟炮没多大关系,出问题的是炮弹,“小北京”三次挺身肩抗发射打火力点,遇到的是三发臭蛋,结果被敌发现中枪牺牲。观众可不管那么多,除了对10年质量的愤怒,连这炮也给捎上了。
当年预料到越军隐蔽火力点很难对付,临时加强配属红箭-7反坦克导弹用于炸碉堡,遗憾的是导线越不过丛林里的密密麻麻的树枝,被缠住后导弹干脆也不往前跑,一头扎在地上耍无赖……
其实步兵分队拔碉堡主要还是靠40火箭筒,82无后炮这么重的家伙是跟不上步兵的速度。
去过部队的家属工厂做业务,碰到一位当年的参战老兵,回部队探访战友,他就是82无后炮手。据他介绍,82无后炮是团炮,伺候它需要一个班,重的很~所以说营炮连装备82无后炮的言论不属实,发起总攻前82无后炮进入战位支援步兵是可行的,一般不会伴随步兵进攻。
现在这货已经退居二线,顶替它的是120重型火箭筒和红箭8L反坦克导弹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4 23:18:00 +0800 CST  
打酱油的T34
现役坦克悉数登场,此次共派出6个坦克团参与突击作战,62轻型坦克、63水陆两栖坦克、大59上演处子秀,老迈的T34也被派上场。
54军坦克团95辆T34-85配属铁军突击碌平,等它们晃晃悠悠赶到碌平时,铁军前锋步兵分队已经拿下碌平,这批老T34相当于刚开始热身,比赛就提前结束了,没捞到表现的机会。
院里有个54军坦克团参战的坦克手,回来吹牛说虽然没赶上战斗,但他跑去扔了几颗手榴弹,周围人们只当笑话听,没人当真。
参战T34在越南照片很少,估计跟没有像样的战斗有关,媒体没有向它们投去太多的目光。
1995年,最后一批T34退出我军现役,教学用的还保留一些,留着拍电影用




楼主 千古流苏  发布于 2017-12-25 00:34:00 +0800 CST  

楼主:千古流苏

字数:6810

发表时间:2017-12-23 08: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21 19:35:57 +0800 CST

评论数:5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