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智慧谋略库】

孟尝君被齐驱逐,后来返回齐国。
谭拾子在国境迎接他,问孟尝君:你还恨当初离弃你在你落难时袖手旁观的齐国大臣们吗?
孟尝君说:恨。
又问:你想杀了他们吗?
孟尝君说是的。
谭拾子说: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有必然,世间的事务也都有他发生的规律,您知道吗?
孟尝君说不知道。
谭拾子说: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终结是他的必然,富贵的人多宾客,贫穷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如此。
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从前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如今您返回,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
孟尝君回来后就取出写着五百个怨恨的齐国大臣的名单,全都销毁掉,不再提这件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8-15 23:45:00 +0800 CST  
韩昭侯有条破裤子,让侍从收藏起来,侍从说:“您真是太吝啬了,不赏给我们还让收起来。”
韩昭侯说:“贤明君主应珍惜一举一动。一皱眉头,一个笑脸,臣子都会揣测其意图。现在这裤子比皱眉笑脸更重要,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
无论是教化下属亦或是教育后代,赏罚不能随心所欲,应有准则让人有迹可循,才能起到教化作用。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8-15 23:46:00 +0800 CST  
天下的策士都聚集在赵国讨论合纵盟约,目的是联合六国抗拒强秦。
这时秦相应侯范睢对秦王说:“大王不必忧心,臣可以使他们的合纵之盟约土崩瓦解。因为秦对于天下的策士,平日丝豪没有怨仇,他们所以要聚会谋划攻打秦国,是因为自己想借此升官发财而已。请大王看看大王的狗,现在睡着的都好好睡着,站着的都好好站着,走着的都好好走着,停着的都好好停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争斗。可是只要在它们之间丢下一块骨头,所有的狗都会立刻跑过来,呲牙咧嘴露出一副凶残相,互相争夺,乱咬乱叫。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所有的狗都起了争夺的意念。”(微信号:moulueku)
于是范睢就派秦臣唐睢用车载着美女乐队,并且给他50金,让他在赵国的武安大摆宴席,并且对外宣称:“邯郸人谁愿意来拿黄金呢?”结果主张伐秦的策士都没有来拿黄金,唐睢就把金子全赠送给了和他们相友善的其他策士们。(微信号:moulueku)
范睢又对唐睢说“您此番为秦国在外交方面建功,可以不必管黄金究竟给了哪些人,只要你把黄金都送给人就算功德圆满,现在再派人拿5000金给您。”(微信号:moulueku)
于是唐睢又用车拉着大量的黄金出发,再度前往武安去收买天下策士,结果还没分完3000金,参加合纵之约的天下谋士就互相争夺起来。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8-16 20:37:00 +0800 CST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微信号:moulueku)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然而现实中往往我们只信服力挽狂澜而忽略防患的重要性。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8-17 21:10:00 +0800 CST  
“倒言反事”语出《韩非》。韩非把它列为君王的七套权术之一。即施谋者故意讲一些不对的话,做一些不对的动作,以此来观察属下的动态,辨别忠佞或认清属下对自己的态度。
西汉初年,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冒顿企图杀父自立,他常常和自己的部下一起练习骑射,并立了一条军令:“凡是我射的目标,你们一定要跟着我射。不从命者斩首。”接着,冒顿先后以射自己喜爱的战马和爱妻来测试他的部下是否服从他的号令。最后,他把自己的部下训练得唯己命是从。终于在一次打猎时,他向自己的父王头曼射了一箭,他的部下随之万箭齐发。冒顿就此杀死了头曼,自己当上了匈奴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武则天用过此谋。一年秋天,武则天拿出一枝梨花给宰相们看。按常理秋天是不该开梨花的。但绝大多数宰相都说这是上天为武后治国清明而降下的祥瑞,只有一个叫杜景俭的宰相说:“这花开得不是时候,是我们做臣子的有过错所致,不是什么好兆头。”武则天夸奖他说“你才是真正的宰相啊!”
不少大野心家运用此谋为自己的阴谋服务。著名的“指鹿为马”是其典型。赵高要杀秦二世胡亥,为了测试大臣们是否听命于己,他弄来一头鹿当群臣早朝进献给二世,说是一匹好马。
二世见了笑着说:“丞相弄错了,这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并问朝臣自己说得对不对,大臣有的装聋作哑,有的说是马,以讨好赵高,只有少数大臣说是鹿。事后,赵高找借口将说是鹿的大臣一一处置,剩下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作对了,不久,赵高就下手杀了秦二世。
这种奸诈诈性的行为,较为正直的帝王一般不肯为用。其危害性——真真假假会弄得属下人人自危,有时反倒使施谋者不好办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谋的态度,较为正确。一次,他担心手下官吏受贿枉法,就秘密派自己的左右心腹去贿赂官员,如果有哪个收下了,就处罚他。打算以此来肃清吏治。民部尚书裴矩反对这种作法,说:“做官的受贿枉法,当然有罪,但陛下派人去故意赂贿官员,这是陷人于法,恐非导人为善之法。”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取消了这个念头。裴矩还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嘉奖。
因此,后来又有人叫他在和大臣们议政时伪装发脾,以测臣之忠佞时,唐太宗拒绝说:“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流之志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8-19 22:07:00 +0800 CST  
欲战姑和:指即将准备进攻对方,但表现出“友好”、“求和”的态度,或造和好烟幕,或暂许别国或对手的要求,借以麻痹对方,待对方相信自己,失去警觉之际,再出奇不意,攻其不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韩非子·说难第十二》记载:郑武公想征伐胡国,先将其女儿给胡国国王为妻,以讨得其欢心,后突然出兵攻打胡国,很快灭亡了胡国。
在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中,采取“欲战姑和”使对手放松警惕然后乘机除之的谋略也大有人运用。
北魏孝庄帝时期,功臣尔朱荣被封为天柱大将军,从此之后他更加专横。尔朱荣身居晋阳,遥控朝廷,广布亲戚耳目,列于朝野,皇帝和大臣的一举一动,尔朱荣都了如指掌。
有一次尔朱荣奏请启用北人为河南州郡官吏,被孝庄帝加以拒绝。尔朱荣大为恼火地说:“天子是谁拥立的?今竟不听我的话。”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孝庄帝迫于尔朱荣的淫威,唯恐自身难保,就利用其与王元徽等人的矛盾,采取“欲战姑和”谋略,密谋杀尔朱荣。
有一天,尔朱荣将入朝奏事“有人告诉他说皇帝要害他。尔朱荣把这话告诉孝庄帝后,孝庄帝笑着说:“外面传闻太原王(指尔朱荣)也想加害于我,我怎么能相信呢?”一句话说得尔朱荣疑云四散,于是安下心来。每次入朝,只带数十人,也不带兵器,不加任何戒备。
及尔朱荣的同党元天穆也到洛阳,孝庄帝认为时机已到.便伏兵明光殿,召尔朱荣及其子菩提、元天穆等人进殿,将其一举而杀。
不要被别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被其友好面目所陶醉,不要过分地相信别人,使自已失去警觉,这是“欲战姑和”谋略带给我们的启示。(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8-22 00:12:00 +0800 CST  
【施救时机】
魏国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
成侯邹忌建议:“不如不救。”
田忌不同意,说:“我们坐视不管,韩国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
孙膑却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盛,我们就去救援,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感到危机迫在眉睫,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弊,正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
齐威王说:“对。”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
韩国以为有齐国的支持,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命运寄托在东方齐国身上。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07 18:41:00 +0800 CST  
【先入为主】
公元前209年9月,陈胜吴广起义,会稽守殷通也想乘势起兵夺权,就找来项羽的叔父项梁说:“现在秦朝气数已尽,长江北岸已经揭竿而起。我听说‘先即制人(先发制人之意),后则为人所制。……”
项梁叔侄二人早想起义,又不甘当殷通下属,就密谋杀死殷通,拿了殷通大印,率领会稽郡八千多人起了反秦复楚的大旗。
在对方缺乏准备之时,忽然采用先发制人的方法,能使对手惊慌万分,不知所措,指挥失灵,协同失调。(微信号:moulueku)
华费遂生有华貙、华多僚、华登三子。华貙担任少司马,华多僚担任御士,华多僚与华貙不和,就在宋公面前多次诬陷华貙说:“华貙打算接纳逃亡的人。”
宋元公害怕,便让华费遂驱逐华貙。华费遂叹气说:“一定是华多僚干的。我有一个造谣的儿子而不能杀死他,但国君有了命令,怎么办?”只能和宋元公商量驱逐华貙,准备让他在孟诸打猎时打发他走。(微信号:moulueku)
一些阴谋家惯用的“打棍子、扣帽子”,理由舆论工具向正直的人们发起突然袭击,在对方尚未弄清事实真相之时,已经身陷囹圄,失去自由,失去辩解的机会和反击的能力。
人们经常说的“先入为主”、“恶人先告状”等等,都是体现政治上先发制人的精粹表述。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08 19:04:00 +0800 CST  
【楚庄王绝缨】
平息斗越椒叛乱后,楚庄王在郢都大摆庆功宴,犒赏有功的将士。在盛大的庆功宴上,众功臣开怀畅饮,直至夜幕降临。在灯火摇曳中,众人闻着灯香、酒香,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歌舞毕,已经喝多了的楚庄王把自己的妃子们叫出来为立功的文臣武将们献酒。只见斟酒的美人们穿梭于烛光暗影之中,恍若仙女下凡,令人不能把持。
喝着,唱着,突然一股急风把大厅里的灯火全都吹灭了,霎时间,宫殿里一片黑暗。大臣们不知所措;美人们待在原地,不敢动弹;内侍和卫兵们则跑动着,有的去取火种,有的赶紧保护国王。
混乱之中,一位愣头愣脑的将军,趁着黑暗,一手去拉身边美人的袖子,一手去摸美人白嫩的手腕。美人叫许姬,一向深得楚王喜爱,她没有像后世女子那样突然发出尖叫,而是反身揪掉了将军帽子上的缨饰,这样一来,那位造次的将军酒也醒了,慌忙把手缩了回去,吓得魂不附体。
许姬取缨在手,快步走到楚庄王身边,附耳说道:“大王,刚才有个坏人竟然趁着黑暗乱摸我,被我推开了,我揪下了他帽子上的缨饰。请您命令点灯,看谁帽子上没有缨饰!”
此时,楚庄王也清醒了过来,他觉得自己刚才就不应该把美人们叫出来,要不然也不会出这种事。楚庄王深知刚刚过去的那场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是众将士的浴血厮杀,才最终改变了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可悲下场。所以这场庆功宴意义重大,正是君臣联络感情、加深信任的良机,所有人都在把酒诉衷肠的兴头上,绝不能因为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动杀机,使众功臣心寒,给以后成就霸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楚庄王一不慌,二不怒,三也不急,只是说:“这个,我自有决断。”他突然看见宫人正在重新点灯,赶忙阻止说:“先别点灯了,咱们君臣就趁着黑喝酒,这多有意思。”于是,大家就在黑暗中继续饮酒玩乐。
过了一会儿,楚庄王问:“今天我请诸位喝酒,各位喝得高兴吗?”群臣齐声说:“感谢大王,我们喝得非常高兴。”楚庄王又说:“是真高兴吗?那今天咱们不拽断帽缨,就不算尽兴!”大臣们一听,纷纷摘下帽子,扯断了上面的缨饰。这时,楚庄王才吩咐宫人把灯重新点燃。大臣们互相一看,各自的帽子都已面目全非、无一完好,形状非常可笑,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当然,这样一来,越轨者已难以分辨。一场难解的争端就这样消弭于把酒邀月的欢乐气氛之中。
事后,许姬十分气愤地对楚庄王说:“男女有别,君臣有义。我代表君王斟酒受人调戏,王却不加追查,怎么能严君臣之礼、男女之分呢?”
楚庄王安慰她说:“我请大臣喝酒,是为了让大家玩得尽兴。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如果我为了这点小事而治大臣的罪,不仅让宴会大杀风景,而且会让大臣觉得羞辱,这就不是我设宴的本意了。更何况按规定,喝酒不能过量,也不能没日没夜。是我让群臣滥饮的,所以出了事不是他们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我又怎么能惩罚他们,伤国士之心呢?”
由于楚庄王首先检讨了自己的不是,罪人之意便自然轻了,同时,他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话说得到点到位,入耳入心,许姬纵有千般委屈,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就这样,楚庄王既保护了大臣,又平息了美人的怨气,可谓一举两得,工作做到了家。
此事过去后,楚庄王也没有再追查究竟是谁调戏了他的妃子。
数年后,楚庄王派兵攻打郑国。副将唐狡自告奋勇,愿率百名壮士为全军先锋。唐狡拼命杀敌,使大军一天就攻到了郑国国都的郊外。楚庄王夸奖统率大军的襄老,襄老说:“不是我的功劳,是副将唐狡的战功。”于是,楚庄王决定奖赏唐狡,并要重用他。
唐狡说:“我就是当年那位拉美人衣袂的罪人,大王能隐微臣之罪而不诛,臣自当拼死以效微力。哪还敢奢望奖赏呢?”
唐狡酒醉失态,调戏楚庄王的宠妃许姬,当时当日若换作他人,恐怕都会逞一时之快或为了帝王之尊而大演杀鸡吓猴的戏码,但楚庄王之举与众不同,他对于调戏自己宠妃的违礼之徒,非但不加责罚,还极力为其掩饰,足见其不仅有宽广的容人胸怀,亦有智慧过人之处:
其一,说楚庄王智慧过人在于他作为万人之上的君王,能适当地进行“换位思考”,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美艳当前不能自持者应予以理解,若因此而严惩一位将领,岂不是明摆着“不爱江山爱美人”?如此一来,离君臣失和之日就不远了。
其二,楚庄王的这种宽容不仅保全了自己的面子,也保住了那位越轨将军的项上人头,笼络了他的感情,并最后产生了“滴水之恩,得涌泉相报”的良好效应。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09 20:09:00 +0800 CST  
【识人五术】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
魏文侯说:“先生面对此事就不要推辞了。”(微信号:moulueku)
李克说道:“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缘故。看人,第一,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第四,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第五,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
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
李克离去,遇到翟璜。
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
李克说:“魏成。”(微信号:moulueku)
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
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
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10 20:19:00 +0800 CST  
【水清无鱼】
“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见于《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驻守西域三十多年,年纪大了,所以朝廷将他召回,接任者任尚请求班超传授治理西域的秘诀。
班超说:“塞外的吏士原本就不是良家顺民,他们都是因为罪过而发配到边地的,而西域本地的各部族则各怀心思,很难团结起来,对汉人怀有鸟兽之心,不容易安抚,却极易挑起事端。阁下的性格严厉急切,容易出问题。”(微信号:moulueku)
“应明白水清了就没有大鱼,政务太苛察就不易让下面的人亲附,难以人事和谐,所以您还是应当将法度放松点,要宽容人家的小小过错,只要大事能够抓住、不出问题就算尽到职责了。”
任尚听了,私下对亲信说:“我以为班大人一定有什么奇策,其实也就平平。”
但是没过几年,西域各国又起来反抗,任尚最终被迫回国,班超打下的基业被他毁于一旦,西域又落入匈奴之手,两股势力纠合在一起,对东汉西北的边境造成了威胁。
对处理塞外游牧民族“南下牧马”(入侵劫掠)的问题,历史上出过不少名将。西汉两位:李广主宽,程不识主严;唐朝两位:郭子仪主宽,李光弼主严;他们各自都获得了辉煌的成果。(微信号:moulueku)
事实上,由于地处国境之外,在别人的土地上,班超还不能像上述四位名将那样,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必须视情势变化做策略之调整。他给任尚的建议只能是原则性的,无法做细处说明,此所以听来‘平平’。
太清了,水里什么也没有,鱼自然就没了生存条件;且水太清,一点遮拦都没有,鱼儿无藏身之地;人的环境过分紧张,就不利生存。过分清澈与过分紧张,都含有危及生存的因素,一旦危及到生存,就必须对所存身的环境有较好的要求,因此鱼要求有水草、岩隙和树枝等赖以藏身的空间,人也要求有宽和轻松的环境。
另有一句俗话“浑水好摸鱼”则是本句的逆向思考:水清无鱼,水混则有机会;水清则鱼儿也看见人,不好下手,水浑就容易多了。同理,领导头脑清楚,属下就不好“摸鱼”了。而班超的意思也有:在西域,要让下面的人有“摸鱼”的空间,可给管理留有机会。此外,如果主观想要摸鱼,将清水搅浑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12 11:58:00 +0800 CST  
【似善非善】
从前春秋鲁国法定,凡是有人肯出钱,向他国赎回被掳去做奴隶的国民,都可获得衙门的赏金。但子贡却赎人而不受赏金。
孔子责备他说:“这件事你错了。君子作事可以移风易俗,行为将成为大家的典范,不是只为自己称心欢喜才去做的。现在鲁国贫人多,富人少;若受赏金是贪财,不光彩的事,那还有人愿意去赎人吗?从此赎人的风气恐怕会消失了。”
又如子路救人于溺,并接受了这人以作报答的牛。孔子很欣慰的说:“从此将有更多的人乐于救人于溺了。”
因为一个肯救一个肯谢,则会让成风气。由这两件事,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受金,是好的;子路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却称赞子路而责备子贡。
因此处事不可只看眼前的效果,须看它长远的流弊;不可只看一时的结果,须看它长远影响。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12 23:27:00 +0800 CST  
【得师者为王】诸侯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吴起上前对他说:“请问有人和大王您讲过楚庄王的故事吗?”
魏武侯问:“楚庄王是怎么说的?”
吴起回答说:“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庄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我听人说,一个诸侯的大臣如果能做他的老师,那么这个诸侯足以称王;大臣如果能做诸侯的朋友,那么这个诸侯足以称霸;而如果大臣的才能不如诸侯的话,那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同一件事,楚庄王担忧,而您却高兴,这是为什么?”
魏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13 14:17:00 +0800 CST  
【趋吉避凶】
公元前197年秋天,陈豨叛乱时,刘邦令各诸侯王率兵同他一起征讨,但除了自己的儿子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派出了精锐协助中央军,其他诸侯王的反应都很冷淡。(微信号:moulueku)
彭越年纪大了,又正病着,就派部将率兵到邯郸会师刘邦。
刘邦这时最想得到的,是彭越的帮助,彭越称病不出,让他很生气。
回到洛阳后,刘邦就派使节去梁国责备彭越。
彭越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
彭越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原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是扈辄的这次提议却在后来为彭越惹来杀身之祸。(微信号:moulueku)
彭越有个太仆,彭越对他很不满,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将彭越和扈辄阴谋反叛的事情告诉汉高帝。刘邦听后派使臣抓住了彭越,把他囚禁在洛阳。
彭越的谋反之罪被定,但是刘邦又赦免了他,只是将他废为平民,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彭越流放途中遇到了吕后,对着吕后哭泣声辩自己没有谋反意图,并恳求吕后替他求情。
吕后答应下来,带他一块回到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微信号:moulueku)
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诬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成熟之人处事不应只看对错,应多衡量利弊。彭越之死不是因为他做得不对,而是他未能看清形势因势利导。人生在世,所有冤屈都只是因为未明事理,一味执着于世俗标榜的对错,而不去学习如何应对才能趋吉避凶的人生就只能听天由命。(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14 15:48:00 +0800 CST  
【倒言反事】
“倒言反事”语出《韩非》。韩非把它列为君王的七套权术之一。即施谋者故意讲一些不对的话,做一些不对的动作,以此来观察属下的动态,辨别忠佞或认清属下对自己的态度。
西汉初年,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冒顿企图杀父自立,他常常和自己的部下一起练习骑射,并立了一条军令:“凡是我射的目标,你们一定要跟着我射。不从命者斩首。”接着,冒顿先后以射自己喜爱的战马和爱妻来测试他的部下是否服从他的号令。最后,他把自己的部下训练得唯己命是从。终于在一次打猎时,他向自己的父王头曼射了一箭,他的部下随之万箭齐发。冒顿就此杀死了头曼,自己当上了匈奴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武则天用过此谋。一年秋天,武则天拿出一枝梨花给宰相们看。按常理秋天是不该开梨花的。但绝大多数宰相都说这是上天为武后治国清明而降下的祥瑞,只有一个叫杜景俭的宰相说:“这花开得不是时候,是我们做臣子的有过错所致,不是什么好兆头。”武则天夸奖他说“你才是真正的宰相啊!”
不少大野心家运用此谋为自己的阴谋服务。著名的“指鹿为马”是其典型。赵高要杀秦二世胡亥,为了测试大臣们是否听命于己,他弄来一头鹿当群臣早朝进献给二世,说是一匹好马。
二世见了笑着说:“丞相弄错了,这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并问朝臣自己说得对不对,大臣有的装聋作哑,有的说是马,以讨好赵高,只有少数大臣说是鹿。事后,赵高找借口将说是鹿的大臣一一处置,剩下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作对了,不久,赵高就下手杀了秦二世。
这种奸诈诈性的行为,较为正直的帝王一般不肯为用。其危害性——真真假假会弄得属下人人自危,有时反倒使施谋者不好办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谋的态度,较为正确。一次,他担心手下官吏受贿枉法,就秘密派自己的左右心腹去贿赂官员,如果有哪个收下了,就处罚他。打算以此来肃清吏治。民部尚书裴矩反对这种作法,说:“做官的受贿枉法,当然有罪,但陛下派人去故意赂贿官员,这是陷人于法,恐非导人为善之法。”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取消了这个念头。裴矩还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嘉奖。
因此,后来又有人叫他在和大臣们议政时伪装发脾,以测臣之忠佞时,唐太宗拒绝说:“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流之志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15 21:40:00 +0800 CST  
【伺机而言】
江乙劝导安陵君,说:“您对楚国没有丝毫的功劳,也没有骨肉之亲可以依靠,却身居高位,享受厚禄,人民见到您,没有不整饰衣服,理好帽子,毕恭毕敬向您行礼的,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回答说:“这不过是因为楚王错误地提拔我罢了;不然,我不可能得到这种地位。”
江乙说:“用金钱与别人结交,当金钱用完了,交情也就断绝了;用美色与别人交往,当美色衰退了,爱情也就改变了。所以,爱妾床上的席子还没有睡破,就被遗弃了;宠臣的马车还没有用坏,就被罢黜了;您现在独揽楚国的权势,可自己并没有能与楚王结成深交的东西,我为您非常担忧。”
安陵君说:“那可怎么办呢?”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向楚王请求随他而死,亲自为他殉葬,这样,您在楚国必能长期受到尊重。”
安陵君说:“敬遵您的教导。”
3年以后,安陵君仍然没有说什么。江乙又拜见,说:“我给您说的,到现在您也没有实行,您既然不采纳我的意见,我要求从此不再会见您了。”
安陵君说:“我实在不敢忘记先生给我的教导,只因没有遇到好机会啊!”
在这时,楚王要到云、楚地区去游猎,车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五色旌旗遮蔽天日,野火烧起来,好像彩虹,老虎咆哮之声,好像雷霆。
忽然一头犀牛像发了狂似的朝车轮横冲直撞过来,楚王拉弓搭箭,一箭便射死了犀牛。
楚王随手拔起一根旗杆,接住犀牛的头,仰天大笑,说:“今天的游览,实在太高兴了!我要是百年之后,又和谁能一道享受这种快乐呢?”
安陵君泪流满面,上前对楚王说:“我在宫内和大王挨席而坐,出外和大王同车而乘,大王百年之后,我愿随从而死,在黄泉之下也做大王的席垫,以免蝼蚁来侵扰您,又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
楚王听了大为高兴,就正式封他为安陵君。
君子听到了,就说:“江乙真算是善于出谋划策,安陵君真算是善于利用时机啊。”
【评析】
江乙的善谋,关键在于他对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有着清醒的洞察和把握,一个人得势时,千万不能冲昏头脑,一定要为自己未来的危机和后事筹划着想,得势之时要想失势之时。
江乙又为安陵君献上一计,此计由于可以取得国君的绝对信任,也可使民众信服,所以是应对未来危机的完全之策。
安陵君其实也是一个很有城府的睿智之人,他知道语言的效用取决于它所运用的语言环境,环境不一样,效用自然也就不一样。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选择有利的最佳时机,让人看不出任何做作、谋划的痕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才算将话说到点子上。
值得钦佩的是安陵君能够为寻找时机而等待了足足三年,等待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时机找不到,他就不出手,这种严格把握、选择说话时机的方法值得我们钦佩万分和仿效学习。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16 21:30:00 +0800 CST  
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因势利导】
田单被任命为齐国宰相后,有一次,他经过淄水,见一位老人涉水而过,因天气寒冷,出水后冻得无法行走,就立即将自己的皮袍脱下,给这位老人穿上。
襄王知道后,十分反感,并说:“田单施恩惠于民,是不是企图收买人心以篡夺王位?如不及早铲除,恐有后患。”他说完后,顾盼左右无人,不料看到殿檐下恰有一位珍珠穿线工,襄王将其叫过来问道:“我刚才说的话你听见没有?”(微信号:moulueku)
工匠说:“听到了。”
襄王说:“你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工匠说:“我认为,大王最好是因势利导,变田单的善行为您的善行。所以,您应当对田单予以表彰,并下令:‘我忧人民饥馑,田单就给他们饮食;我虑人民寒冷,田单给他们穿皮袍;我念百姓劳苦,田单亦牵挂在心,所以他非常称我的心意。’反正田单有善行,大王就予以嘉奖,如此一来,田单的善心就变成了您的善心,岂不两全其美?”
襄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阿!”于是就赏赐他牛和酒。(微信号:moulueku)
过了数日,穿线工又来进言说:“在朝见群臣那天,您最好把田单召到面前向他长揖致谢,亲自给予慰劳,并令他查访饥寒交困的百姓并予以收留抚养。”
于是襄王又采纳这一建议,并随即派人到街头巷尾察访民情,果然听到人们纷纷议论:“噢,田单这样爱护人民,原来还是大王叫他这样做的!”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24 22:41:00 +0800 CST  
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伯乐绕马】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没有人来问马。
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暴涨了十倍。
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
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的落后观念不仅在现代社会,而且在古代有识之士眼中也是很迂拙的意识。
有才能的人一定要推荐自己,而且要善于推荐自己,要像卖马人借助伯乐提高马的身价一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没有人来问马。
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暴涨了十倍。
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
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的落后观念不仅在现代社会,而且在古代有识之士眼中也是很迂拙的意识。

有才能的人一定要推荐自己,而且要善于推荐自己,要像卖马人借助伯乐提高马的身价一样,要借助一些要人提高自己的身价。不学无术的人尚且采用这样的手段,作为有真才实学者,采用这样的手段推销自己是完全应该的。如果怀才不遇不能怨天尤人,应采取一些策略引起他人和社会的重视。样,要借助一些要人提高自己的身价。不学无术的人尚且采用这样的手段,作为有真才实学者,采用这样的手段推销自己是完全应该的。如果怀才不遇不能怨天尤人,应采取一些策略引起他人和社会的重视。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09-26 15:04:00 +0800 CST  
【勿以小利失大义】

楚怀王派景鲤到秦国去。
有人对秦王说:“景鲤是楚王所喜爱的大臣,大王不如把他扣留下来,用他去换取楚国的土地。
如果楚王答应了,那么我们不用兵力就能取得土地;如果楚王不答应,那么我们就把景鲤杀掉,再和才能不如景鲤的人打交道,这可是一举两得的计谋。”
秦王于是扣留了景鲤。
景鲤让人给秦王传话说:“我能预见到大王将被天下人所轻贱,并且也不可能得到土地。
我刚要出使的时候,听说齐、魏两国都打算割让土地来事奉秦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秦园与楚国是兄弟之邦。
如今大王扣留我,这就在天下诸侯中显示出秦国失去了楚国的邦交,齐国和魏国又怎么会尊重孤立无援的国家呢?
当楚国知道秦国处于孤立之中,不但不会送给土地,还会在外边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那秦国必然危险了,我看不如把我放出去。”
秦王这才放了景鲤。


——选自《战国策卷六秦》
【评析】
不要因为眼前的小利益放弃长远的东西 。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10-01 00:22:00 +0800 CST  
——————————————
【审察诚诈】
袁绍派使者向荆州牧刘表请求援助,刘表应许他的请求,但援军始终不到,而他也不帮助曹操。
其实,荆州牧刘表的内心身处,压力很大。曹操平定冀州之后,是投降还是抗拒,必须有一个最后的抉择,摊牌的时刻随着曹操的节节胜利不断临近。永远做骑墙派是不可能的!
投靠曹操,也许是最妥当的选择。因为曹操一统天下,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投靠曹操,也是最名正言顺的选择,因为曹操是汉室丞相,他代表着朝廷。拥护朝廷,天经地义,甚至表面上都不存在投靠的问题。
最早在袁曹两家官渡争雄之际,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就劝说刘表,不要老是这么坐山观虎斗。
他们说:“如今袁绍和曹操两雄相持,枢转乾坤的机会,就把握在将军您手中,将军要是想有所作为,赶紧趁此机会起兵;如果不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在其中选择一个。将军您坐拥十万强兵,在这里观望是不行的。这样一来,袁曹两家必然都怨恨您,您想中立也不可能了。我们看着曹操比较明白道理,天下贤俊都归附他,他一定能克破袁绍。然后他举兵南下江汉,那时候恐怕将军您就抵挡不住了。所以,我为您考虑,不如全力支持曹操,那么曹操必然感激您,这样爵位可以保全,后嗣可以安享富贵,这才是完全之策。”
大将蒯越也和他们一个看法。
其实,韩嵩、刘先、蒯越、蔡瑁等人都是拥曹派。他们拥曹不只是为了刘表,更多的是为了他们自己。
因为他们是荆州的实权派人物,如果刘表决心与曹操争衡,那么他们免不了要走上战场。如果刘表胜曹操,他们也许还能维持今天的富贵优游,但是过程也是极其艰苦,少不了流血流汗;如果曹操胜刘表,他们恐怕就只能做炮灰了。问题是,曹操对上刘表,刘表胜利的概率很小,所以他们做炮灰的概率很大。所以他们倾向于刘表主动投降曹操,这样和平交接,他们在荆州也可以继续自己的富贵前程。
刘表很犹豫,因为蒯越的话很有分量。
他决定派韩嵩到许都去看一看。
但是韩嵩不愿意去,因为乱世出使是个危险的差事。不比出境考察那样的优哉游哉。因为,曹操对于诸侯派来的使者,只要有一定的名气,要么留用,要么封官遣返。留用可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譬如王朗,封官遣返可以分化敌人,譬如陈登。留用了,自己可以安享富贵,但是留守家中妻子儿女却会受到难为,封官遣返了,回去就可能背上背叛的嫌疑。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韩嵩又不能说不去,总不能违抗领导命令吧。这个领导手中持节,把节举起来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砍掉别人的脑袋。
韩嵩揣摩半天,想出一个高招,他想把丑话说在前面,先堵住刘表的嘴。
韩嵩对刘表说:“圣人能够明达世情,识时务,次一等的人能守节。我韩嵩是个守节的人(我不会背叛您,因为我人品很高尚,比圣人差点)。常言道,事君为君,君臣名分既定,则即使死也要守护这个名节;现在我在您手下,绝对服从您的指令,即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先表忠心)。但是,我看曹操是个明白人,必然能平定天下。将军您如果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一定世世代代能安享富贵,荆楚大地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让我出使没有问题(劝诱刘表投降);但是如果您拿不定主意,我到了京师,天子授我一个官位,拿我就是天子之臣,从而将军您以前的官员了。在君为君,那么我遵守天子之命,道义上不能为将军您效命了。请将军您深思熟虑,不要辜负了我韩嵩。”
韩嵩的话潜台词太多了,并且逻辑性很强,把刘表绕了进去。
第一句是:我不会背叛您,因为我人品很高尚,只比圣人差点。
第二句是:表忠心,您要我去,我义不容辞。
第三句是:曹操很好,能力超强,要是您投靠他(顺便拉上皇帝),天下太平,这个差遣很好,我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第四句是:话锋一转,如果天子(此处将曹操和天子混为一谈)授予官位,那么我和您的关系就变了,我们成了同同僚,哪有为同僚效命的?
第五句是:话今天我搁这里,您到时候别对不住我。
刘表听了这么多弯弯绕,也没多说,心想还反了你不成,我本来也没想怎么着你,就安排韩嵩出使许都。
结果,曹嵩到了许都,受到曹操的崇高礼遇。为了拉拢韩嵩,他先给韩嵩安排一个侍中的职位,名义上让他成为天子的近臣。接着就把他安排回荆州,担任零陵太守。
让他回去做刘表属下的思想工作,目的就是分化瓦解刘表的阵营。
刘表属下看到韩嵩这么体面的回来,心中对曹操都升起莫名的敬意,他们认为曹操是个好领导。
韩嵩吃人嘴短,开始卖力的为曹操做宣传,逢人就说曹操品德多么高尚,待人多么诚恳。
刘表就很不高兴。你接受了曹操的官职,这个我不埋怨你。因为你有言在先。但是现在你这么卖力的为曹操宣传,我就很不舒服了。
但是,韩嵩没有实质性的背叛行为,刘表也就隐忍不发。
然而韩嵩不识相,有一天,他建议刘表把儿子送到许都做人质,以表达自己的归顺之意。刘表这一回终于忍不住了。
刘表是地方官,不是诸侯王,地方官把儿子送到皇帝那里做人质,没有这个道理。刘表是地方官,曹操是司空,两个人都是朝廷官员,是同僚,把儿子送到同僚那里做人质,更没有这个道理。
所以,刘表真火了。顾不得装点他的仁义形象。
他请了节,带了兵,召集荆州大小官员,把韩嵩绑起来,然后数落他背叛,准备杀掉韩嵩,震慑荆州的投降派。
有人为韩嵩求情,劝韩嵩认错。韩嵩不认错,他说:“将军辜负了我,我没有对不住将军。”并把自己和刘表出使之前的对话公之于众。
此语一出,众人开始窃窃私语,刘表脸上也挂不住。于是命令将韩嵩先囚禁起来,听后处理。
刘表夫人蔡氏劝他说:“韩嵩在荆州算个很有德望的人,杀了他恐怕给人口实。”刘表就把韩嵩囚禁着,既不说放,也不言杀,一直到刘表死后才被放出来。


【评析】
智者懂得审察诚诈的根源后果。明智的人办事,当圆满的时候,就考虑有过分的弊病,当平稳的时候,就考虑有危险的倾向。当安全的时候,就恐怕发生危险,当委曲不顺利的时候,就想办法使事情顺利。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楼主 fishaaa110  发布于 2015-10-05 19:15:00 +0800 CST  

楼主:fishaaa110

字数:17021

发表时间:2015-08-16 07: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26 12:29:20 +0800 CST

评论数:4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