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图集(法)陀莱绘

楼主只是文字和图片的搬运工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09:40:00 +0800 CST  
一、十字军东征的意义和原因
就像儿女们在父母的坟墓之前、朋友在朋友的安息之地内心中涌起的那种情绪一样,爱与崇敬自基督教创始那天起,就一直召唤着信徒们不断走向掩埋着圣人们遗骨的墓地。他们怀着爱与崇敬的心情奔赴那里,仅仅是为了能够从那里获取上帝的帮助,与此同时,他们清楚地知道,神的力量只有借助圣人们的祈祷才能降临到他们头上。有鉴于此,人们纷纷赶往罗马神圣的希坡律图之墓、迦太基神圣的百普里安之墓以及塞琉西亚神圣的泰卡拉之墓朝圣。这样,在埃及殉难者蒙拿斯的墓地周围,长久以来形成了一座功能完备的市镇,它既拥有教堂、寺院,又有供远道而来的外地人歇宿之用的小客棋以及沐浴场所。古老的基督教朝圣活动的首选地自然是罗马,因为那里是使徒领袖们的长眠之地。同样自然的是,人们更愿去朝拜主耶稣之墓和那些因留有耶稣行迹而被目:为神圣的地方,而不仅是上面所说的使徒和圣人们的墓地。有关此类朝圣活动的记载至今并不缺乏,如分别出现于四、六、七世纪的三次朝圣活动。当时,朝圣活动经常被赋予一种超出信仰与教会见解之外的价值,后来,尼斯的格里高利与哲罗姆教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种过分夸张的朝圣观念们"到耶路撒冷不是为了获取应得的报酬,而是为了能够经历一次虔诚的生活。"此时,有一种意识在信徒们心中十分明确且日渐强烈,他们相信,基督教的首都是罗马,而非耶路撒冷,但各各他曾经是并仍旧是圣山和圣地,没有任何其他的地方可以取代它。主耶稣的坟墓便建在这里。各各他所拥有的性一无二的尊严和意义很早就促使人们在这里兴建了一座教堂,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不断得到修茸。大约十六世纪中叶前后,坟墓上的古老教堂被推倒了,山崖上的坟墓遂显露出来。人们在墓穴之中发现了两尊缠有铭带的神像,铭带上分别写着"他已升天,不在此地"和"看着他留给你们的土地吧"。一阵暴风袭来,神像随之崩裂为碎屑。拿掉坟墓上的石膏板,人们发现了一个铸着耶稣基督受难像的十字架。十字架用布包着,手刚刚一碰,包布便化为灰烬。木条上镜刻着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漫混的铭文,人们勉强从上面辨认出海伦娜·马哥尼的语句。铭文大约是这样写的"伟大的君士坦丁之母海伦娜建立了这所教堂"。这尊归属海伦娜所有的铸有耶稣基督受难像的十字架的发现,无疑曾激起过信徒们朝拜圣地的新奇而强烈的愿望。1808 年,一场大火过后,希腊(拜占庭)人建起一座五十米高的墓室,它的下面如今矗立着重新修筑的教堂。


[001] 十字军东征的主要目的地是圣墓教堂。
面对如此胜景,须央一瞥也能唤起我们心中无限的畅想,数千年来,人们都有一个永不消释的愿望,那就是到这个地方来待那么一会儿、即便是用满是伤痛的膝盖和因发烧而灼热乃至干裂的嘴唇轻轻地接触一下脚下这方神圣的土地也会感到心满意足。也许,与亲人的别离是那么沉重,而归期是那么无定;黑夜是那样地幽暗和孤独,白日是那么漫长和炽热,而前路又是那么地遥远和困难;一切为的只是能够在这里做一次祈祷,一切只是为了亲吻一下这片神圣的大地。尽管前往圣地的朝圣者受到了很高的尊重,他们的朝圣活动也得到了经济资助和支持,但一路上拥有的依然是搜惫和匮乏。

[002] 圣墓教堂吸引着基督徒们,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对它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意,而他们的朝圣活动也得到了友好地支持。
虽然他们每人的心中都充满着激烈、严肃而深切的忏悔之情,然而,伴随着忏悔之情的是出自信仰的、对于受难的耶稣基督的爱与崇敬。这样一来,好像一踏上朝圣的路程,他们背负的罪责便都烟消云散了:离家之前还是一个罪犯,而归来的时候却变成了一名纯正无邪之士。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例证。一位名叫佛罗特蒙德的布列塔尼绅士,在杀死他的叔父和兄弟之后,为了表示了忏悔,来到主教们和法国国王面前。于是,他接受了命令,身负镣铐,以灰撒额,脖系刑索,踏上了朝圣的路程。但是,教皇好像对他的忏悔方式并不以为然,因此佛罗特蒙德必须再次奔赴耶路撒冷,彻底洗刷自己的罪恶。从圣地归来之后的他被视为圣人。也有另一类带罪之人出于内心的忏悔之情主动走向了圣地。安茹的一位名叫富尔科的伯爵,可耻地遗弃了他的同胞弟弟而致使后者死亡,他为他的疯狂举动寝食不宁。在高烧引起的梦吧中,富尔科不断地梦见不幸的弟弟死命地扭绞着他的脖颈。

[003] 前往圣地进行朝拜活动往往是为了洗刷罪恶·如安茹的富尔科就一直处于由不幸造成的无休止的折磨和精神崩溃当中,直到他踏上了去往耶路撒冷的路程。
尽管他深深地为弟弟的罹难感到内疚,但内心的折磨井没有因此消失。这样,他决定动身去圣地朝拜。富尔科用绳索缠绕着脖颈来到了耶路撒冷,在圣墓前,他一边用鞭子拼命地抽打着自己,一边动情地呼唤"主啊,可怜可怜您这不诚实的、鲁莽的基督徒吧。"他从十字架上取下了一片小木屑带回家中,并在自己的城堡中建立了一座寺院和一座以圣墓命名的教堂。之后,他的良心依旧无法恢复平静,他不得不第二次来到耶路撒冷。后来,教皇赦免了富尔科犯下的罪过,他因此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但弟弟的冤魂还是不断地缠绕在富尔科的周遭,须央不肯散去,富尔科为此第三次踏上了去往耶路撒冷的路程,不幸的是,在回来的路上,死神无情地夺去了他的生命。富尔科生前将自己的墓址选在了由他亲自建立的教堂墓地。教徒们以朝圣的方式寻求解脱自身罪恶的事例对我们来说屡见不鲜。除此而外,还有一般性的朝圣活动。民间传说中被称做魔鬼罗伯特的诺曼底大公罗伯特二世曾经投毒害死了他的兄弟理查德,出于忏悔的目的,他带着骑士和贵族走向了耶路撒冷,这些人个个手持木杖和空瓶,双足赤裸,身披忏悔服。在君士坦丁堡,国王为罗伯特提供了许多享乐,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不久,他在小亚细亚为病痛所困,而其座轿与穆斯林居住区尚有一段距离。这时,罗伯特遇到一位由前路折返、请求回家的农民,于是他就命令这位农民道"我的臣民,告诉我你的亲眼所见,你们的魔王伯爵是如何被带上天堂的。"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09:49:00 +0800 CST  
吸引基督徒们从各个地方走向圣地的是对背负十字架的救世主的爱,对耶稣曾经生活和遭受苦难的地方的敬仰,还有对苦难中的圣地的追寻以及那渴望洗刷罪恶的心情。随之而来的是耶路撒冷朝圣之路上将要经历的种种艰辛和磨难。
困难不仅仅来自路途的遥远、气候的恶劣以及途中无法估量和避免的偶然事件,还有来自巴勒斯坦方面的障碍和阻拦。但是,起初这些障碍与阻拦并不存在,因为直到公元637年基督教世界还牢牢地掌握着圣地,只是在此之后,它才落入了穆斯林手中。穆罕默德从犹太教和基督教学说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并将其与当地风俗习惯和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融会贯通,从而创立了一种宗教,这门新的宗教迅速传播到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公元632 年,穆罕默德死去,代替他的是阿布·巴克尔。其后,欧麦尔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自此伊斯兰世界的最高领袖被称为哈里友,而欧麦尔可以说就是伊斯兰世俗政权的真正奠基者。公元637 年,欧麦尔着手夺取拜占庭王国属下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两地。拜占庭,又称希腊王国。这个在十字军东征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国家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公元395 年,帝国的末代皇帝狄奥多西大帝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西罗马帝国分别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首都。作为伊斯兰国家的邻邦,拜占庭王国早就充分认识到来自伊斯兰即穆斯林主义( "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为:遵照上帝意愿而生)的威胁,果然不久,穆斯林势力就势如破竹地推进到了巴勒斯坦地区。然而,耶路撒冷只愿向欧麦尔一人投诚,因此,哈里发便进入耶路撒冷并亲自掌管了这座城市的大权。这样,城中的所罗门教堂很快被一座伊斯兰寺院所代替,结果这里成了伊斯兰教徒们做礼拜的地方,即所谓的清真寺。伊斯兰力量迅速扩张,到公元700 年,整个北亚和北非几乎完全被占领了。此时,欧洲也不断奋起抵抗伊斯兰的军事侵略。在随后的七年之中,穆斯林向君士坦丁堡频频发动攻势,然而拜占庭人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家园,甚至使敌人717-718 年的进攻遭到惨败。尽管如此,伊斯兰军队最终还是以西南部为突破口踏上了欧洲的版图。711 年,他们的统州塔里克越过了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直布罗陀海峡,来到西班牙境内,在赫雷斯一德拉弗龙特拉经过了七天激战之后,基督徒国王罗德里希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阿拉伯人自此几乎将整个比利牛斯半岛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但这仍旧未能填满他们扩张的欲整,他们继续越过比利牛斯山向前逼进,进一步危及法兰克王国和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安全。公元732 年,法兰克王国联合起基督教世界,在图尔和普瓦提埃之间的一次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从而解救了法兰克王国皇室首领卡尔·马泰尔。多少年来,局势的发展以及其间发生的一个又一个不幸事件深深地留在了西方基督徒们的记忆之中,这对十字军东征思想的最终形成并非没有影响。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09:50:00 +0800 CST  
尽管西方此时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危机,但前往圣地参拜的活动并未受到太多的阻碍。然而,每当来到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们目睹了圣地落入异教徒手中的情形,他们心中免不了一阵创痛。令人慰藉的是,这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并没有遭到哈里发的恶遇。虽然以往熟悉的基督教教堂如今变成了陌生的清真寺,基督徒的礼拜仪式也受到了限制,而且为数不多的朝拜者还必须为此缴纳一定税金,但朝圣活动也还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也许哈里发对待基督徒们的较为温和的态度源于如下事实:对伊斯兰教信徒们来说,耶稣同样是神圣的,圣城耶路撒冷也是穆斯林万众敬仰的地方。因此,大约在七世纪与八世纪之交,卡尔大帝与哈里发哈伦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友好的关系。然而,岁月的推移渐渐使彼此间的融洽关系不复存在,时局的转变与哈里发王国内部事态的变化息息相关。和平年代的舒适生活使君临国家的帝王久而久之丧失了应有的战斗能力,国家的统一逐步瓦解,个别诸侯趁机宣布独立。在此期间,突厥族的一支原始而好战的部落开始向土兰挺进,并逐渐强大起来。各种力量的消长起伏使得波斯一-阿拉伯族中的法蒂玛人在十世纪夺取了巴勒斯坦,而塞尔柱突厥人则于1073 年开进了圣地。更为严重的是,自从塞尔柱突厥人统治了小亚细亚后,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他们时常不得不为自己的财产、自由和生命担忧。西方世界自然很快就了解到圣地的危急状况,人们为彻底消除朝圣者所面临的危险所作的种种尝试和努力贯穿了整个十一世纪。与此同时,朝圣者不再单独或结伴而行,而是集结为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耶路撒冷。据历史记载,公元1064年(或1065年)的一支朝圣队伍由七千人组成,而另一支则有一万三千人之多,两支队伍分别由美茵茨大主教齐格菲尔德、巴姆堡主教君特以及乌特勒支主教威廉率领。即使加以如此谨慎的防范、他们在东方仍然蒙受了阿拉伯强盗的袭击和劫掠,威廉主教在这场灾难中不幸负伤而命归黄泉。当突厥籍的阿拉伯匪首准备处决君特主教时,双方终于达成了停战协议。君特主教随后反过来打垮了这群匪徒,并擒获了他们的头目。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取的大量战利品为日后的旅途提供了保障,他们幸运地来到了圣城耶路撒冷。绝大多数朝圣者死在了圣地,虽有两千人最终回到了家乡,但大多衰弱不堪或是病痛缠身。
为解放圣地而战的呼声早已此起彼伏。教皇塞尔基乌斯四世为此颁布诏书,昭告天下,每一位能够为上帝的意愿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加入到圣战之列中的仁人志士都将会获得百倍于平常的报酬,因为从事圣战不是为了挽救一个贫穷的国家,而是为了守住一份永久的精神财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在整个世纪里最为强悍且最富野心的教皇,显然为十字军东征的思想深深吸引住了。而拜占庭王国此时不断受到来自塞尔柱邻邦的威胁,被迫向突厥人缴纳屈辱的贡奉,危机关头,无可奈何的拜占庭向西方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对教皇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天赐的良机,他可以借此完成统一东罗马天主教与罗马天主教的千秋大业。当被派往君士坦丁堡的威尼斯主教对教皇的意图表示欣然支持之后,教皇便开始筹措军饷、招兵买马。基于这种情形,人们甚至纷纷猜测,教皇愿意亲领统帅出征圣地,因为在给马蒂尔德·封·陶斯卡娜伯爵夫人的信中,他曾经这样写道"愿主保佑,我将竭尽全力跨越海峡,为对岸正在遭受异教徒非人虐待的基督徒们提供帮助。此时此刻,我羞于言他,因为我无法挥去内心的激情。"然而,教皇为十字军东征制定的一整套计划后来均告流产,长期以来同亨利四世国王的战争已经使他的时间和力量耗费殆尽。这样一来,东方的威胁又日趋紧迫。1086 年,突厥首领奥托克征服了圣城,教堂再次被夷为废墟,神职人员遭到折磨,主教也身陷囹圄。对压制和迫害的种种抱怨之声不断传到了西方,而给人们造成极为深刻的印象的是,拜占庭国王阿列克塞一世派遣使者向教皇呈送国书,企求教皇支持他们同塞尔柱人作战。
东方诸国事态的急剧发展剌激着人们建立起庞大的军队去争取圣地的解放。此外,十一世纪末广大西方民众的艰苦生活壮况也并非无助于十字军东征思想的形成。
1095-1096 年,流星坠落、日蚀月蚀、北极光和地震等等非同寻常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撼了普通百姓的心灵。这尤其为大规模宗教性的群众运动培育了适直的土壤。武力冲突、秩序混乱、政治压迫以及严重的旱涝灾害,使经济生活颜于崩溃,人们千方百计地想摆脱眼下的贫困处境。不是来自远方的魅力,也不是平常微薄的劳动所得,而是教皇曾郑重许诺的丰厚报酬,大容易使他们感到诱惑了。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09:52:00 +0800 CST  
一切都在催促着人们尽快做出决定。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095 年3 月,四千名教士和三万名俗众在皮亚琴察集会,希腊国王阿列克塞一世从教皇乌尔班二世的口中得到了明确的承诺,成千上万人宣告他们已经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经由君士坦丁堡向小亚细亚出征的路线正是会议所要讨论的主题。结果,这条路线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于是参加皮亚琴察会议的人们一致决定召开新的宗教大会。1095 年11 月,为了迎候由意大利到南部法国而来的教皇,这次宗教大会在法国中南部奥福涅伯爵领地克莱芒费朗隆重开幕了。法国的大部分高级神职人员、十四位大主教、二百五十位主教、四百名修道院长以及无数的修士俗众出席了大会。誓师大会的日子选定在12 月27 日举行。这一天,教皇乌尔班二世面对众多的僧侣和民众激昂慷慨地发表了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宣言,它犹如问闪发光的火星点燃了西方沉睡的心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今天无法完整地看到这篇宣言。根据推测,宣言的内容大致有这些:乌尔班愤怒地控诉了东方对天主教和巴勒斯坦朝圣者的百般压迫和刁难,号召人们到耶路撒冷朝圣并最终把圣地从异教徒的统治之下解放出来。教皇最后祝愿此次十字军东征取得胜利,基督徒们能够如愿以偿。毫无疑问,这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经典之作,乌尔班讲演的成功之处就在这里。深受感染的民众无不痛哭流涕,齐声高呼. "D巳us 10 v01t" (这是上帝的意愿)。当教皇命令人们将十字架扛上右肩,宣布通通赦免他们既往的一切罪过、他们家中的财产将会受到保护之时,台下爆发出的热情久久不能平息人们纷纷紧握教皇的双手,立下了为神圣十字架而战的壮烈誓言。
领导人很快就被选了出来。他就是来自蒙特伊的高贵的教会领袖阿德马。阿德马是最早向图卢兹公爵雷蒙德报名参加十字军的人之一。为了褒扬他的从容坚决,阿德马被任命为教皇使节,成为受教会委派的十字军最高指挥官。他的才干以及他在教会和世俗事务中享有的优先地位,简言之,他的全部人格,可以被视为十字军东征胜利的可靠保证。这里应该补充说明另一个人的事迹,此人的事迹在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上曾被赋予过重大的意义,他就是来自亚眠的隐修士彼得。十二世纪的一处历史记载显示,彼得似乎是十字军东征真正的始作俑者。他曾经向人们讲述一个他本人深信不疑的故事:在耶路撒冷朝圣的路上,他亲眼目睹了信徒们屡屡遭受阻挠的情景。一天夜里,耶稣突然向彼得显灵,并命令他给予帮助。于是,他带着耶路撒冷主教致教皇和西方诸王的信函奔向罗马。在克莱芒,彼得向教皇提出了十字军东征的建议。而实际上,彼得的活动是在克莱芒宗教会议之后才开始的,他的意义在于:作为一名成功的十字军东征宣传者,彼得动员无数特别是来自法国北部的群众加入到了东征的队伍。他或许曾经踏上过前往圣地的朝圣之路,但他似乎并未到达耶路撒冷,只有一种情况是可能的,即他向教皇灌输了有关十字军东征的想法。尽管如此, 1095 年12 月到1096 年3 月间十字军宣传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无疑应归功于他。

[004] 占据圣地的突厥人对耶路撒冷朝圣者的阻扰迫使基督徒武装走向巴勒斯坦。当1095 年教皇决定进行第一次东征时,亚眠人彼得为此积极宣传,井召集一批人马于1096年出发了。
"炽热的宗教激情、丰富的想象、精力充沛、果断从容的气质与敏锐而成熟的智慧相结合,加上与生俱来的民间行侠仗义的品格和作为一名克己奉公的英雄所具有那种高度的无私,即全身心投入神圣事业的精神,这一切都会发挥作用,并使他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经受了磨练从而日渐刚强起来。这个身材矮小、形容憔悴、满面胡须、衣衫槛楼的人,骑在驴上穿越一个又一个乡村,总是以激昂慷慨的语气向人们发出动人的号召,民众止民诚服,甘愿跟随于他。当他熟练而明确地发号施令,预先向人们晓以征战中将会出现的种种利害时,人们便开始行动了。他们一个个变卖家财换取盘缠,集合起来并自行加以组织,带上向导和武器,汇入陌生的人流中,直到他们组成了规模可观的军队,而那个不苟言笑的十字军宣传者变成了他们的指挥官。气引自卢维尔, ((十字军东征}}, 27 页)这样的场面随处可见·扶犁躬耕的男人卸下系在牲畜头上的绳套,挺起腰杆儿让耕犁孤零零地立在田境之间,母亲拉着孩子跟着因追赶队伍而渐渐远去的父亲,匆匆的告别使他们肝肠欲碎,但同时他们又会感到一种骄傲:一年有半,基督教的旗帜就会插遍整个东方大地,而那救世主长眠之处的人们也会得到解放。

[005] 在十字军东征思想和"这是上帝的意愿"的激励下,农民们从田间地头走出来,加入到队伍当中,在1096 年的春天,他们开始向东方进发。
高高的塔楼在哀伤中静静地向下俯视着,马上的征人在晨曦中向亲友挥手告别,各自在心中为未来的征程默默祈祷。马儿急切地用双蹄刨抓着脚下的土地,枯老的树木沙沙作响,仿佛与士气高哥的勇士们依依作别,昔日树阴下玩耍的孩童而今就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向那胜负未卡而又布满艰险的战斗中去了。此时此刻,浓重的悲伤气氛笼罩着山谷,峰峦之上,乌云环绕,然而,太阳依旧冲破云霄冉冉升起,在所有离别的过程之中,一个共同的意识在抚慰着人们:这是上帝的意愿!


[006] 在他们出征之前,少不了的是来自各方面的真诚祝愿。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09:57:00 +0800 CST  
跟随隐修士彼得的四万人马,一个星期之后才从科隆出发,他们同样是在历尽了磨难和损失之后才到达了拜占庭的国都。当然,就凝聚力和纪律性来说,这支队伍要高出一筹,彼得的个人品性在此发挥了作用。作为显赫一时的十字军东征宣传者,彼得拥有不可忽视的精神感召力,也绝不缺乏统领大军的镇定自若和雄才大略。彼得军中来自法国和德国的骑士和贵族要多于先头部队,伯爵和侯爵甚至时时出没于行列之间。然而在这远离圣地的地方,等待着被得军队的则是骚乱、贫乏、苦战和最后的失败。由于听信了谣言,他们相信将要面临严重的威胁,在情喘不安中,他们摧毁了匈牙利城市塞姆林。缺乏军纪约束的士兵,野蛮地屠杀了大部分守军,随后便开始抢劫。当肆无患惮的人群点燃磨坊,随后又故意撕毁与保加利亚人重新订立的和约时,他们遭到了双倍的打击和劫掠。彼得的军队继续向前行进。8 月1 日,他们到达了君士坦丁堡。不久,踌躇满志的彼得踏上小亚细亚地界。拜占庭国王曾以良言相劝,令彼得静候主力的到来,但他未能够听从国王的建议。一支较大的分队在小亚细亚开始进行疯狂劫掠,后来被包围在一座古老的城堡中,经过八个白天的激战,这支快要渴死的人马最终被歼灭。余下人马欲图报复,结果却被敌军打垮,甚至遭到屠杀。隐修士被得在这场不幸的战斗中逃到君士坦丁堡,以寻求解脱的办法。只有三千名逃到首都的士兵幸免遇难,实在是太少了。这批人在君士坦丁堡等待着,随后加入了骑士部队。
另外也有一些由平民百姓组成的、军纪涣散的军队未能到达君士坦丁堡。奥尔良的福歇4 月23 日从科隆出发,他的人一到布拉格就对犹太人大开杀戒,后来,饱受劫掠之苦的匈牙利民众将他们几尽消灭。德意志神父格特沙克率领一万五千人于4 月30 日由美茵茨启程。由于沿途不断施暴,他们在拉布就提前覆灭。默沦的威廉在施派耶尔大肆迫害犹太人,这成了他惟一的"功勋"。由埃米科伯爵指挥的一万两千人经过莱宁根向匈牙利开来。当威塞尔堡紧问城门拒绝向他们提供给养时,这些人就开始包围猛攻这座城市,然而他们却遭到了寻箭、石块和滚油的重创,守军有力的反击致使侵略者很快退却,大批人马纷纷倒毙于城前。


[008] 另一支同样纪律涣散的部队在匈牙利向拒绝为他们打开城门的威塞尔堡发动进攻,但他们却遭到了残酷的打击。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0:03:00 +0800 CST  
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阴影。但是光芒四射的景象正在一步步地靠近着我们。阴影一一人世间无论哪里都会存在一一当然并未完全消退,但此时方才出发的骑士部队,则不是出于经济上的窘迫与战利品的诱惑,不是出于漫无目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并不缺乏适应远距离作战的严密纪律和战斗准备,他们对十字军东征思想的理解也远为纯粹和透彻,即使他们当时受世俗利益驱动而暂时忘却了宗教目的,这世俗的目标也是战略和国家政治的目标,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之上。绝大多数的骑士在千百名群众的簇拥下,怀着纯粹的宗教热情拿起了十字架。当他们在十字架下满怀豪情地向路边的妻子和儿女们划十作别时,这些战士和受难者心中异常明确,这是以十字架的名义服务于救世主,他们时时刻刻处于对圣地及其从异教在那里获得解放的渴望之中。


[009] 不久,满怀希望和为基督而战意识的骑士部队开往东方;离别之时,亲属们在十字架下找到了一丝安慰。
啊,如若这通往圣地的路途不是那么遥远该有多好!仅仅是到君士坦丁堡的征程就如此漫长!这里曾是基督徒首领们的会师之处,这里又是一个充满艰险的要地。十字军东征将如何发展以及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这对欲借西方之势抗击塞尔柱人骚扰的国王阿列克塞一世来说至关重要。1096 年间大批乌合之众汹涌而来的恐怖景象已使他感觉到,西方人潮水般从他的国土中穿行而过并非没有丝毫危险,因此,他不能对此高枕无忧。只是当时,存在的危险和所要做的事情相对于现在要少一些罢了。此时,国王与小乡绅和隐修士们彼此相安无事,但西方的将领和声势显赫的伯爵们眼看着就要登上前台了。如何有效地遏制他们,不使这些达官显贵在他的地界里过分发展强大,进而使他们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和战利品为拜占庭一国所用,这必定才是国王看在眼里的事情。事实上,老练、精明甚至是校黠的国王正是在频频挑拨将领们的关系,破坏团结和统一的领导。他绞尽脑汁使将领们尽可能地远离自己的军队,粉碎每一个妄图占有古老拜占庭领土的阴谋,迫使来到这里的西方首领向他立下采邑制。首先进入君士坦丁堡的是书芒的伯爵雨果一法王菲利普一世的一个兄弟,他本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但因拥有较高的名望且英勇无畏而深受爱戴。无论从时间先后还是从军队数量上来说,紧随着12 月末到达首都的雨果而来的是布戎的格特弗雷,他带来了三万步兵和一万名骑士。格特弗雷以其勇敢、虔诚和大公无私堪称十字军首领光辉的典范。12 月23 日,格特弗雷将他的军营搬到了君士坦丁堡城前。经过多次艰难的交涉,他终于在1097 年1 月底向国王立下了采邑誓约。国王对格特弗雷的誓约并未认真加以对待,他的意图只是让格特弗雷的军队能尽可能快地离开这里奔赴亚细亚海岸地带。紧随其后,又有两名首领就要来到君士坦丁堡,国王深信他将会面临更大的麻烦。这两位分别是体格魁梧、英勇善战的塔兰托的诺曼底亲王博埃蒙德和他好战而胆量过人的侄子唐克莱德。几乎是同时,佛兰德尔大公罗伯特也来到了这里,最后露面的是图卢兹的雷蒙德与教皇使节阿德马主教。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0:04:00 +0800 CST  
5 月初,第七支队伍也进入了小亚细亚,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紧要任务就是将拜占庭帝国从塞尔柱突厥人那里解放出来。然而,向突厥首要重镇尼西亚发起的第一次进攻就遭到了惨烈的失败。通往尼西亚的路上布满了这群狂热之徒的残肢遗骸,他们未能听从希腊国王的劝告,未能等到主力的到来就匆忙上阵,结果在抢劫突厥人的过程中归于覆灭。尼西亚城自古就坚不可摧,考虑到来自西方的威胁,苏丹基利仕阿斯兰将尼西亚视为战略要地,在此驻下了相当大的兵力。

[010] 在由君士坦丁堡向小亚细亚城市尼西亚进发的途中,骑士部队与急急赶在他们之前出发的这群乌合之众相遇,他们被突厥击败并遭受重创。
攻城机刚一建造起来,基督徒们就在5 月14 和15 日两天对尼西亚展开了攻势。由于苏丹基利仕一一阿斯兰后来增派了大批的援军,这次进攻被击退了。这样,苏丹一方面打破了从君士坦丁堡跟随十字军而来的拜占庭统帅布图米特斯的阴谋一←他背着十字军将领们与尼西亚城中的基督徒秘密商议,准备在攻城得胜之后将政权直接移交给国王阿列克塞;另一方面也使十字军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就在这个时候,攻城的十字军战士抓获了一名苏丹信差,他们迫使信差泄露了苏丹的计划。尚未到达尼西亚的雷蒙德伯爵很快得到消息,十字军于是赶在苏丹援军到达前就已经做好了周密的准备,这样,苏丹失败了。在这场战斗中,基督徒阵亡者人数只有三千,而塞尔柱一方则达到三万人之多。尼西亚战役继续进行。为了打击守城军民的士气,十字军用投掷器将俘虏们的头颅抛在城中大街之上,每当被俘的丈夫或父亲们的被砍下的头颅突然落在脚下的时候,人群中便爆发出阵阵凄惨的叫声。


[011] 尼西亚被包围进来。为了打击城中居民和守军的士气,他们用投掷机将突厥俘虏的头颅投射到城内的大街之上。
城中的供给线随后被切断了,地下开挖的洞穴摧毁了异常坚固的塔楼。6 月19 日,攻城的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但是,十字军战士们马上就发觉他们被在军中滞留的那位阴险狡诈的拜占庭帝国统帅欺骗了。当他们在拂晓时刻发动进攻时,一抬头猛然看到拜占庭的旗帜已经高高飘扬在尼西亚城头。国王的统帅通过秘密交易,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城中,轻易将城池收归国王所有。对此,基督徒们感到异常气愤。经过一场激烈争执之后,人们还是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国王趁机以重金贿赂十字军的将领们,竭力化解双方的矛盾,他的阴谋又一次得逞了。6 月26 日,这支由三十万人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向南方挺进。然而, 6 月30 日,一支凶猛的突厥骑兵在多伊莱乌 姆袭击了由博埃蒙德伯爵率领的诺曼底人,双方由此展开了一场大战。基督徒们曾频频陷入危险境地,但最终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伴随而来的是迅猛的追击与数量可观的战利品。


[012]当守军投降之后,一支强大的突厥援军向这里赶来,企图重新夺回尼西亚;但他们却在多伊莱乌姆败在骑士部队手下。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0:07:00 +0800 CST  
让我们暂时绕过一些琐碎的战况,直接把目光投向在叙利亚的安条克城堡展开的那场大战吧,在这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达到了军事上的高潮;在这里,成千上万的人为这场残酷的战役付出了生命。骑士们在行军途中就已经明显感到饮水匮乏的严重性。因此,每一个小小的水洼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处价值连城的宝藏,而那细流涓涓的泉水便是胜利的号角。


[013]由尼西亚向安条克继续进发。但十字军在这里陷入了严重的饮水危机;不久发现了一处水源,这对他们可以说是一混甘泉。
早在1097 年10 月底,他们就到达了安条克城,直到次年的6 月初城池才被攻陷。战役固然进行了很长时间,但十字军所面对的城堡防守异常稳固,守城士兵的给养尤为充足,指挥者又拥有非凡的胆识和才干。这是在陌生的地界展开的一场战斗,军队缺乏应有的攻城机和冲锋武器,他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费力地打造这些设备。在这场战役中,进攻者不断受到饥饿的困扰和瘟疫的侵袭,七人中便有一人丧生;对外必须消除增援敌军的干扎对内则要应对剑载相接的冲突。布戎的格特弗雷那奋力的一劈成为街谈巷议的佳话,据说,他手起刀落,将一名突厥士兵斩为两段,坐骑亦为之不堪重负。但假如不是城中的奸细和叛徒为进攻者豁开了一处缺口的话,也许十字军根本就无法进入城里。守城将领的粗暴做法使埃米尔费鲁德·阿兹·茨拉德怒不可遏,为了施以报复,他故意把城中的基督徒引入他所把守的塔楼中,进而将守城的堡垒完全交给了他们。以出色的才干和高尚的情操而被突厥人目为基督徒首领的博埃蒙德伯爵与埃米尔秘密取得联系,并决定实施他本人的图谋:这位诺曼底亲王同时也想把战败城市的财富划归自己名下。在与诸首领们的激烈争执中,他坚持城市应该归属首先占领它的一方所有。于是从6 月2 日夜到3 日2时,他带领着他的人马潜伏在周围的山区,谁也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意图,而他只是托辞要分散一部分突厥兵力。拂晓时分,他突然意想不到地到了由费鲁德占据的塔楼下。就在这时,一个手持火炬的守卫经过这里。之后,费鲁德从上面抛下了绳梯,博埃蒙德为了保险起见,首先让六十名士兵登上塔楼,他随后才跟了上来,城门被打开了,诺曼底的旗帜飘扬在城头之上。兴奋不已的基督徒军队迅速跟进,像洪水一般拥入城中,摧毁了守城士兵们最后的抵抗。


[014]攻克戒备森严的安条克城花费了很长时间。关键时刻来到了,塔兰托的博埃蒙德借助于与守城最高司令官不和的一名突厥将领提供的绳梯登上了城防工事,于是城门被打开了。
降临在这座城市之上的正是每一个在经过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围攻之后的城堡所遭受到的残酷命运。那些与守军生死相关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被长驱直入的胜利者肆意践踏,不得不苟活在一片废墟之中。

[015]城市被洗劫一空,大街上,庭院中淌着鲜血汇成河流……
基督徒的首领们也要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城中的局势。许许多多的伤病员等待着救护,城市的秩序以及防御设施也亟待恢复和重建。接下来须考虑的是如何抵御据报告向这里开来的由默苏尔的科布加苏丹率领的救援安条克的军队。令基督徒们感到幸运的是,大批突厥军队因进攻已被基督徒占领的爱德萨城而延误了时机,当他们到达这里时,安条克早就陷落了。尽管如此,十宇军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本来部队的给养就已消耗殆尽,现在又必须面对过去在城前而今在城中遍地横躺着的有气无力的饥民。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十字军战士丧失了士气,纷纷躲藏起来,甚至偷偷将绳索掷于城墙之外,企图翻越城墙,逃回家乡。然而就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一种宗教式的救助却不期而来。一位名叫彼特乌斯·巴托罗迈乌斯的农民向雷蒙德伯爵和阿德马主教报告说,在去年12 月30 日那天,神圣的安德烈曾向他指示过曾经用来刺杀耶稣的圣矛,并命他转告各方首领,这圣矛如今埋藏在安条克城彼得教堂的祭坛之前。后来在圣徒多次催促之下,他才决心说出此情。同时,瓦朗塞教士斯台凡也禀报,应圣母玛丽亚与圣徒被得的请求,耶稣向他许诺,十字军五天之内将会得到救助。
这"神谕"并非那么令人信服,尤其是在那些首领们当中。但它毕竟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军队的士气大大为之振奋, 6 月24 日,当埋藏在彼得教堂祭坛前的圣矛刚刚露出地面,而有关它的种种疑虑还未完全消散之时,十字军的激情立刻被激发起来,狂热的唐克莱德甚至发誓:即使身后只有四十名骑士追随,他也要坚决继续耶路撒冷的征程。在如此高昂的情绪中,人们甘愿为那自由的土地出生入死。博埃蒙德获得了战役的指挥权。军队斋戒三日之后领到了圣餐,在教士们的鼓动和祝愿之下,部队在激昂慷慨的祈祷声中开拔了,突厥人遭到了彻底的溃败,他们的军营与财宝全部落入了基督徒们的手中。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
胜利过后,应该是安顿伤亡者的时候了,是将那些躺在静谧的墓地里默默等候聆听最后一支庄严的安魂曲的尸骨掩埋在异乡土地上的时候了。当人们在心中向朝夕相处的兄弟、朋友还有儿时玩耍的伙伴们默默地告别之时,悲哀的气氛顿时降临在安条克城的四周,深深地攫住了每一个男人往日里无比刚强的心肠。但这股悲伤顷刻之间被这样的想法驱除得无影无踪:我们赢得了胜利,而今我们就要向圣城耶路撒冷进发了。


[016]随后,伤员和死难者得到救治和掩埋。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0:37:00 +0800 CST  
然而进军并不如预想中那么迅速。按照首领们的决定,军队首先被精劳休整四个月。在此期间,一场来势凶猛的瘟疫夺去了教皇使节阿德马主教的生命。他生前总是竭尽全力地维护着首领们的团结。当他死后,博埃蒙德与图卢滋的雷蒙德之间的争执再度爆发,事情仍然源于这时已经落入博埃蒙德手中的安条克城的归属问题。同时,圣矛一事的真伪又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雷蒙德及其盟友对圣矛故事的真实性深信不疑,相反,博埃蒙德一方则表示怀疑并加以反驳。先前那个自称发现圣矛并对之深信不疑的彼特乌斯·巴托罗迈乌斯则恳请对圣矛之事作出神意的裁判,让他手持圣矛跨过熊熊烈火,如其本人并未致残,圣矛之事的真实性即可得到验证。然而,彼特乌斯·巴托罗迈鸟斯却被跨下的烈火严重灼伤,三天后就因日趋加重的伤势而死去了。


[017]一个名叫彼特乌斯·巴托罗迈乌斯的人,自称受天象指示,告诉基督徒们,那支将基督钉杀在十字架上的圣矛就埋藏在安条克城中彼得大教堂的祭坛之前。为了验证被挖掘出来的圣矛的真伪,他经受了赴火考验并为此丧命。
暂且撇开其间发生的事情不谈,让我们直接跟随十字军前往耶路撒冷的行程。由于受军队内部纷争的逼迫,以及攫升为全军监护人的隐修士彼得的督促,首领们呼吁全体人马尽可能快地赶往目的地。他们途经贝鲁特、西顿、推罗向阿克挺进。当阿克城被基督徒吞并以后,守城司令官曾发誓臣服于基督徒,但从捕获到的一只自城中飞出的信鸽身上,人们发现了他致该撒利亚城指挥官的一封密信,信上这样写道"洪水般的基督徒此时蹂躏了我的国家,他们也势必会践踏你的家园。谨向所有的穆斯林城市首领昭告这一切吧、以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来消灭我们共同的敌人。"这封密信引起了基督徒们的警觉。但是后来的形势发展却急转直下。当十字军到达伊姆瓦斯时,接到了来自伯利恒的教友们的邀请。于是,狂热的唐克莱德立刻率领一百名骑士和后来成为耶路撒冷国王的鲍德温骑马突入耶城,他们摆脱了突厥人的围追堵截,来到了耶稣诞生地教堂,并在虔诚的颂歌声中将自己的旗帜插在了上面。随后,他独自骑马来到橄榄山,在深沉、肃穆的冥想中向圣城祝福。与此同时,主力部队正一步步地向他们的目的地逼近。在漆黑的夜里,默默前行的十字军战士个个相信自己是乘着天使的翅膀在向前飞奔。

[018]突厥人被打败之后,十字军继续向耶路撒冷进军。在漫漫的黑夜中,他们怀着焦急的心情匆匆赶路,他们自信看到那神奇的天象。
他们屏住呼吸、脱下鞋子赤足行进、马上-一马上一一终于到了! 1099 年6 月7 日清晨,圣城的城墙垛突然间浮现在这群带着武器与伤痛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驰骋三载的人们的眼前。一个月来的痛苦表情在这光辉灿烂的一瞬间顿时消失在山崖那边。饥饿与干渴、纷争与沮丧一起被抛在了脑后。没有一丝痛苦,也无须再为备战而遭受煎熬。在风中,他们颤抖着双唇,怀着渴望与激动牵着彼此的手。这已不再是多伊莱乌姆和安条克城前勇敢的战斗者,倒像是圣诞晚会上天真的孩童;像是一个刑满释放的囚徒来到了家乡山谷之前的最后一个拐弯处,又像是一个刚刚被拯救出来的灵魂面对着通往另一世界的闪烁着光芒的大门。


[019]到达目的地时,圣城的风采让他们顿时忘却了一路上的劳累与战斗。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0:40:00 +0800 CST  
然而,刚刚松弛的双手又必须重新握紧冰冷的载剑。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并不那么容易。在尼西亚、多伊莱乌姆,尤其是安条克的战役中,给养短缺和伤痛疾病已经使最初由十万名战士组成的趾高气扬的十字军损失了两万一千人。而这时伊斯兰国家埃及占据的耶路撒冷,却由人数多达四到六万的军队把守。面对如此众多的守军,基督徒们即使做好周全的进攻准备也不会太顺利,但他们冒着装备严重不足的危险发起强攻,结果不出意料地被击退了。

[020]攻城很快失败了。战备不足使基督徒对耶路撒冷发起的第一次围攻被敌人击退。
但设在城北惟一的一个外部防御工事被十字军拿了下来,而当他们把数名攻城的先锋战士放入城墙里时,名叫莱茵霍尔德的第一个攻城兵被砍去了右手,这次攻城的尝试遂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第二天,即6 月14 日,又一次攻城的尝试同样未能奏效,这逼迫人们下定决心,要首先建造一批必要的攻城机。然而新的困难又来了·他们不仅缺乏饮水和粮草,而且也无法找到用以建造塔楼和攻城机的木材。正当人们担忧攻城的日期会因此延误之时,一艘来自热那亚的崭新的商船突然停泊在港口城市亚发,十字军战士从船上获取了粮食、木材、工具、手工艺人及工匠。不知疲倦四处游荡的唐克莱德发现了被埃及人遗弃的一座由木材建造起来的军营,紧接着他又在通往西塞姆的丛林地带找到了一片森林,这样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人们在三星期的时间内造出了大批的攻城槌、投掷机、盔甲,并造出了两座攻城塔楼,其中一个放置在城北,另一个则在城南。人们沿着城墙四周并向橄榄山方向举行了场面宏大的祈祷仪式。城墙上的突厥人肆意地嘲笑着基督徒们,用尽各种亵渎上帝的方式来激怒他们,并用寻箭向他们射击。
1099 年的7 月15 日,星期五,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日子。随着攻城塔楼一步步靠近城池,南部塔楼上艰难推进的战士分明看到橄榄山上一位天堂骑士的形象,他手持熠熠发亮的武器指着耶路撒冷方向。


[021]攻城机刚刚造成,十字军又对耶路撒冷发起了新一轮攻击,这时,按照他们的信仰,橄榄山上出现了另二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圣·乔治显灵了,这给他们以极大的鼓舞。

十字军战士认定那就是圣·乔治,于是他们的战斗气势再也无人能够抵挡。中午3 时,也就是耶稣失去他的圣灵之时,北侧站满士兵的攻城塔楼开始向主城墙前移。这座塔楼共有三层,中间层前方的一块木板可以像用桥一样搭上对面城墙,这一层上站立着精锐士兵,他们等待着事先约定的信号。坐阵塔楼顶层的是布戎的格特弗雷和他的兄弟古斯塔赫以及他们的侍从。信号终于出现了。吊桥被放了下来,图尔农的骑士劳特霍德和他的兄弟恩格尔伯特冒着敌人的箭雨首先杀入城中。他们奋力拼杀, 身边的突厥人就像镰下的草芥一样纷纷应声落地。


[022]1099年7月15日,耶路撒冷终于被攻克了。作为最先入城者之一,布戎的格特弗雷从城北的攻城塔突入城中。
格特弗雷和古斯塔赫紧紧跟随,到这个时候,敌人的一切抵抗都已无济于事。从失守的城墙上,从被打开的城门里,成批成批的军队冲到了城里。萨拉逊人简直是无处藏身。他们刚刚从这里逃走,就在那里落入了另一支骑士队伍的手中,因为此时来自南塔楼的攻城士兵也进到了城中。耶路撒冷城顿时陷入一片哀号,这哀号自从70 年代攻克梯图斯以来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这种场面往往是血肉飞溅,成群结队、赤手空拳的反抗者通通遭到无情屠杀。此时此刻,我们尽可以不假思索地向十字军的所作所为发出严厉的指责和诅咒。但对于十字军战士们来说,每一个突厥人都是他们仇敌中的一员,每一个突厥人对他们都意味着一重危险。基督徒们数个世纪以来所遭受的耻辱在十字军战士们的胸中久而久之积蓄成一股强烈、然而无处可以发泄的怒火,人人都清楚地记得,安茹的富尔科是在怎样屈辱的条件下才被允许瞻仰圣墓和耶稣受难像的·他必须首先"站污"这些被基督徒看做最为神圣的地方和物品,当然他最后费尽心机地满足了敌人的要求,骗过了身旁咧嘴大笑的守卫,向圣地和圣物沥洒酒水;攻城的将士们谁也不会忘记,数日之前突厥人是如何嘲笑做祈祷式的他们,那些亵渎上帝的污言秽语至今依然不绝于耳,这一切时常召唤着他们,不仅仅要拿起武器,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在敌人的利刃之下奋不顾身,勇猛直前,冲锋陷阵,哪管在这血战和厮杀中是否应该尽可能地抑制住内心的冲动,是否应该将在历次无法形容的困境和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并且不断高涨的基督教热情,限制在对谅解和宽容职责的冷静省察之中。忽视基督徒们内心中的真实感情,站在另一种立场上来谴责十字军的复仇与暴力行动显得多么地轻松啊!如果伴随占领圣城的不是一场对我们来说毫无益处的黑暗的血腥屠杀,那该有多么美好,多么基督化啊!
十字军战士们在血腥屠杀中绝少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已经偏离了"这是上帝的意愿!",也许可以看做这一宗旨的真正表现的是:他们刚刚放下手中的武器,就纷纷拥入教堂,感谢上帝赐给他们以胜利。在这个胜利的时刻,在西方成千上万的十字架下,跪倒着无数忧心如焚的母亲和痛哭流涕的妻子,她们悲悼那一去无归的亲人,中途折返的骑士们也在经历着异常沉重的自责、他们的心思早已越过德意志的森林,越过家乡的重重峰峦,飞向东方,飞向远方的圣墓,他们发誓要做上帝坚强的使者。

[023]入城之后,基督徒们欢聚在教堂里,感谢上帝赐予他们的胜利。

[024]当返回家乡的十字军战士带来亲属阵亡的消息时,家乡的人们纷纷聚在一起为他们祈祷。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0:49:00 +0800 CST  
然而,并非所有在战争中免于一死的人都可以离开圣城返回家乡。因为占领耶路撒冷并不意味着大功业已告成。新的防卫力量必须重新建立和巩固起来。国家采取何种统治形式来确保秩序和安全的问题,势必会随着将新耶路撒冷国的王冠授予老成而富有的首领图卢滋伯爵雷蒙德而得到解决。然而,雷蒙德却一再申明自己的宗教动机,拒绝接受加冕,于是国王的人选就自然落在了布戎的格特弗雷的头上。他有着一副纯粹、英俊而又商贵的十字军战士形象,他的勇辑和英雄气概也无人能够企及。格特弗雷以耶稣尚且佩带荆冠为由、不愿加冕,只是称自己为"圣墓保卫者"。
事态的发展很快就表明,保卫是多么必要而格特弗雷又是多么出色地理解了"保卫"的含义。这时,一支企图重新夺回耶路撒冷的强大军队自埃及开来。在8 月14 日这天,人们又无可奈何地拿起了武器,然而即将到来的是一场并不轻松的战斗,因为埃及军队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基督徒。但基督徒锐气十足,势不可挡。在阿什克伦,敌人被迫转向海岸地区并被驱赶进大海里,十字军夺取了大量的战利品。然而,连年的征战使埋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渐渐萌发出来。就连亚眠的隐修士彼得后来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比利时胡伊的一座修道院中做了院长。直到他于1115 年无疾而终。格特弟雷以余下的弱小兵力:巩固了新的帝国,并扩大了基督教的地盘。历史同样记载了他在1099 年的秋季围攻雅堡北部城市阿尔如夫的情况。基督徒军队最初是在与该城所签订的一项契约的基础上与他们交换人质的,但是,后来阿尔如夫城践踏了这项契约,结果突厥人质被基督徒释放,而基督徒人质却被继续扣押在城中。当格特弗雷兵临城下时,突厥人就把一名基督徒人质葛哈德·德·阿维斯内斯与十字架捆绑在一起推上城墙,他们本想以这种方式来逼迫基督徒军队放弃对阿尔如夫的进攻。葛哈德也恳求格特弗雷退兵以换取他的生命。不想格特弗雷在两军阵前向他喊话说"即使你是我的兄弟,我也无法挽救你,果真是这样,那么就请为兄弟的顺利与基督的名誉受难乃至殉道吧。"


[025]战事仍然在巴勒斯坦持续。围攻阿尔如夫城时,困在城中的葛哈德·德·阿维斯内斯作为人质与十字架捆绑在一起被突厥人推上城墙,为的是让攻城者出于恐惧而主动放弃进攻。格特弗雷喊话给这名俘虏。他确实遭受了伤害,然而并未就此死去,作为奖赏,他在攻克阿城之后得到了一座城堡。
听到这话,葛哈德就放弃了求生的欲望,他顾全大局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叹。阿尔如夫陷落之后,他受到召见和救治,格特弟雷在解救他的同时,还把死海岸边的一座城堡赐给他作为奖赏。格特弗雷的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以至使雅堡得到了巩固。阿什克伦、该撒利亚、阿克城纷纷向他缴纳贡奉,阿拉伯的埃米尔则先后来到这里祈求缔结和平条约。当他们在阿尔如夫军营中初次见到威震八方的格特弗雷时,他们是多么吃惊呀!帐中既无黄金白银及任何值钱的东西,也没有贴身的侍卫和仆从,眼前的这位统率千军万马的十字军领袖只是像一名卑微的士兵一样静静地坐在一片草垫之上!


[026]新耶路撒冷国王的职位落到了只愿自称为"圣墓守卫者"的格特弗雷手中,这位统治者生性勇猛、谦逊而简朴,当突厥埃米尔拜访他时,惊奇地发现他的行军帐篷与其他人的并无两样。

然而,不幸的是,这位耗尽心血的伟人于1100 年陨落了。格特弗雷事先把他的墓地定在了圣墓教堂中。过去一直镇守着被征服的爱德萨城的鲍德温作为他的兄弟承袭了他的职位。鲍德温是第一个被称为“耶路撒冷国王”的人。但是他的王国就未曾取得过稳固的局面o 统治者与大部分民众分属不同信仰的状况构成了国家的隐患。王国与穆斯林帝国接壤的漫长国境线为后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进攻面,从而使这一隐患日趋严重。事实上,来自埃及的进攻连年不断。
西方世界清楚地意识到,不能使刚刚建立的帝国长期处于敌人的威胁之中,必须不断予以增援。教皇乌尔班二世一已于1099 年耶路撒冷攻克之前谢世一的继承者,帕尔基乌斯二世颁布新的诏书,鼓舞人们向东方发动进攻。于是又有一支在数量上绝不亚于前一支的队伍群情激昂走向了圣地。但是这支庞大的军队缺少必要的战略考虑和机智从容,其目标也过于不切实际。刚刚经过贝尔格莱德,他们就无法预料在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将会有多少危难在等待着他们。这批外强中干的人马随即遭到了塞尔柱人的致命打击,随军的妇女则成为突厥赫尔姆斯人丰厚的战利品。


[027]为了支援耶路撒冷国王,后续部队不断地向东方赶来。但他们缺乏必要的战斗准备和战略考虑,被突厥人击败,随后,男人们大部分被杀戮,而随军的妇女则在一片讥笑和讽刺声中遭到站污、辱骂,最后被卖为奴隶。
耶路撒冷王国自身的情况又如何呢?无非是激烈的纷争和冲突,我们丝毫不费力气就可以想象到那种血流成河的场面,正如同攻克该撒利亚城时的情形一样,还有发生在主教管辖的教会机构内外的斗争;更不幸的是不时出现的困境和挫败,伴随着对神圣十字架发自内心的虔诚和坚信不移的敬仰以及那如火焰般不可抵挡的激情......上述一切便是年轻帝国的真实生活状态。

[028]翌年,他们又凶残地攻占了该撒利亚。



[029]十字军的勇气和力量永远来自对神圣十字架的敬畏之情。
其实人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救济圣城的种种尝试和努力。1107 年,一支三万四千人的军队由曾经被俘后被赎田的博埃蒙德率领,驾驶一艘战舰驶向东方,他们是为响应同希腊人作战的号召而来到这里的,因此对耶路撒冷帝国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毋宁是由年轻的挪威国王齐古尔德统率的一万人的军队,他们直奔圣地而来,占领了西顿城,尤其令西方人刮目相看的是东方人竟然向这群胜利者打开了装满财宝的箱子。然而,这样的状况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一方面无论是基督徒们还是突厥人都被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另一方面教皇则却一再徒劳地敦促军队向东方进攻, 1110 年的爱德萨之役就出现在这一背景之下。

[030]十字架永远召唤着包括挪威国王齐古尔德在内的人来到东方,他进入了西顿,随后便与随同他来的人们一起惊奇地目睹了成堆的宝藏。


[031]他们也为出师东方付出了牺牲。教士不时地穿行于队列之中,军队被动员起来,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0:55:00 +0800 CST  
这样,鲍德温国王的统治时期有几多光明,亦有几多暗影。1118 年,在埃及,这位国王死于准备进攻开罗之际。他的堂兄鲍德温二世在承袭王位的同时,也从他那里接过了重负,尤其是对帝国北部安全的极度担忧。当十字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征服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己的敌人之时,无可挽回的损失就降临在了他们的头上: 1119 年,三十七名骑士在萨里布达被投入塞尔柱人吉加茨的监狱之中o 一名叫罗伯特·弗尔科的骑士遭到鞭刑,他的宗教信仰则受尽百般耻笑,当他l陆刑坚持不愿改宗之时,头颅即被砍去制成了酒搏。另外有二十五人于突厥人的一次节日宴会上,在醉酒的首领们的默许之下,被惨无人道地屠杀了。余下的人也免不了残酷的折磨。有时吉加茨为了试探骑士们的勇气也会以骏马相赠,这给了他们逃脱死神的短暂机会。名为瓦尔特的鲁格地方官便是解脱者之一,他以见证人的身份描述了其首领的战斗情况,因而得到吉加茨的永久赦免。当这位骑士走向旷野,在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念中得知自己躺在诚挚而又善良的怀抱之中时,死亡对他来说, 该是多么美妙,多么快乐呀。

[032]格特弗雷的继任者,鲍德温一世,在远离家乡、出征埃及的途中死去了。
[033]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发生了无数次小规模的战斗,其中一次,三十七名骑士被突厥人俘获;大部分人在敌人的狂宴上遭受残酷折磨之后被屠杀,而鲁格地方官被敌人赦免则是偶然之事。



[034]然而,那些能够带着从信仰那里获取的最后一丝安慰而死去的骑士们却是幸福的。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0:57:00 +0800 CST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在鲍德温二世治下(1118-1131) ,耶路撒冷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但其血脉之中依然隐藏着衰落的种子。首先应谈到的是希腊与十字军的关系。希腊人对十字军世俗图谋的担忧以及念念不忘地要求归还原属拜占庭帝国、后来被十字军占领的城市并非没有理由。此外,帝国总是面临来自萨拉逊人的威胁,他们常常越过上面曾经提到的那条不利于耶路撒冷安全的国境线。帝国自身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黎波里、安条克、爱德萨这些侯国间争端迭起,相互间形成胁迫之势。最为糟糕的是这样令人悲哀的事情;十字军首领的后裔普拉南,失去了父辈的宗教热情,日益陶醉在卑鄙的自私自利与神经麻木的感官享受之中。这就无怪乎被征服的地方又逐渐失去了。鲍德温二世及其侄子富尔哥在位期间( 1131 一1142) ,尚不失为贤明的国君,而在富尔哥驾崩仅仅一年之后,爱德萨这座十字军国家的东方屏障就落入了默苏尔苏丹赞吉的手中。
爱德萨城的失守在西方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1145 年11 月,卡布拉主教雨果将噩耗禀报了教皇奥依根三世,教皇于是在12 月1 日向西方基督教世界特别是向法国发出了号召。不久,法王路易七世即在布尔日一带集会。因为受到一位回乡主教的激烈言辞和自己的良心谴责的触动,他决心亲自挂帅远征。当大臣和国王的幕僚们表示反对时,他决心向明朗谷修道院院长伯恩哈特征询意见。1125 年至1153 年间,明朗谷修道院院长圣-伯恩哈特在基督教世界拥有与《旧约》天国里的预言家相仿的地位。他持身谨严,不为虚荣与俗念所动,博学而至诚,拥有令人止民诚服的口才,并且同情人们的一切危难,毫无保留地献身于上帝及其教会。他以高尚的精神情操丰然屹立于那个无论是教会还是世俗都浑浊不堪的时代,是教会与世俗的卓越顾问与和平的领袖。对于十字军东征之事,他没有冒然参与任何决断,相反,却向教皇提出了有关此事的种种疑问。奥依根三世决心东征之后,就将全部战备任务交付了明朗谷的伯恩哈特。如此德高望重之人、其宣传鼓动必定会成效斐然。1146 年3 月31 日伯恩哈特在韦兹莱所作的讲演恐怕只有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芒的讲演能与之相媲美。

[035]由于爱德萨域的陷落,1147年西方再次对突厥发动了战争。教皇把战备任务交给了明朗谷神圣的伯恩哈特,伯恩哈特为法王路易七世领导的十字军东征祈祷。
不出所料,他的宣传果然立刻赢得了民众,使得本来就支持东征的法王路易也深深服膺于伯恩哈特演讲的结论并祝福十字军东征能够取得胜利。在德意志国家,特别是莱茵地区,无数颗心灵仅仅为这个奇迹、为这个上帝使者变得心悦诚服。无论是在哪个地方,人们都惯于聆听明朗谷修道院院长那激昂慷慨的陈词,把他的话语看做是上苍的意志。在莱茵,伯恩哈特做出了神奇的贡献,他寥寥数语便阻止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现在惟有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还不赞同东征的计划。在莱茵河畔法兰克福举行的第一次会谈中,伯恩哈特没能说服皇帝下决心参与这项事业。然而, 1146 年12 月27 日,当修道院长在施派耶尔大教堂中面对皇帝做弥撒时,他抓住良机进行了一场令皇帝动容的劝告。伯恩哈特滔滔不绝的言辞使皇帝的脑海中忽然问出这样一个景象:耶稣突然在裁判所里迎面向他走来,一一诉说自己为他所作的事情,然后质问他"这是我为你做的一切,而你又为我做了些什么呢?"此时此刻,康拉德的抵抗力完全被解除了,于是他饱含激情地大声宣布自己将不再那么不可思议地固执己见,并准备为上帝的事业而献身。就这样, 1147年5月,德意志皇帝率领七万名全副武装的骑士和众多的步兵气势高月地由累根斯堡出发了。他和他的侍从们取道多瑞河,而部队则沿河岸而行。与此同时,法王也带领着数量相当的兵力从梅斯出发前往东方。这支队伍虽与1096 年的那支队伍人数不相上下,却有着不同的组织方式。1096年的军队是从平民中挑选出来的,而这支人马却有骑士紧紧相随,这对平民队伍来说至少增添了一个坚强的后盾。困难始于希腊边境。希腊国王虽然与康拉德皇帝素有姻亲之好,但是,像祖父阿列克塞一样,希腊国王仍然想把将来可能被十字军征服的土地通通划归己有。两人为此产生了分歧。康拉德后来答应愿为军队过境和掠夺交纳补偿金。而不久发生的事情就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希腊人为保卫自身奋起抗争,双方在亚得利亚堡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冲突。大战之后,康拉德的军队幸运地来到了小亚细亚海岸,于是他决定不再等候法国军队的到来,直赴爱德萨城。骑士们选取了一条经由多伊莱乌姆和伊康的布满艰险的捷径作为进军路线,其余部队和朝圣人群则沿着一条穿行于海岸地带的平坦而漫长的道路缓慢行进。由于部队的分工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国王堂弟、弗莱津主教奥托率领的仅有一万五千人的队伍与骑士部队走失了。两支军队中的大部人马被塞尔柱人歼灭。主力军是在多伊莱乌姆遭到了突厥人的阻击,终因粮草的短缺放弃了继续进军的念头,向尼西亚方面撤退。在尼西亚,三万人死于瘦劳和饥饿,有很多人自此逃回了家乡。很快,弗莱津的奥托率领的一万五千人先是在劳迪力口,后又于1148 年春在帕姆费林遭遇敌人突袭,只有跟随主教左右的很少一部分人幸免遇难。


[036]在德意志参加者的一方,一支由弗莱津的奥托率领的部队在小亚细亚遭遇突厥人,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1:00:00 +0800 CST  
在尼西亚,法王路易遇到了被击清之后撤回到那里的德意志军队。两位国君饱含热泪互致问候,德意志人遂加入法军的行列向海岸地区开进。然而,这时身患疾病的康拉德三世接受了来自君士坦丁堡的邀请,马上就要离开队伍了一一精通医术的拜占庭国王曼纽尔在得知德皇的病情之后,深为妻兄的身体担忧并想亲自为他诊治,期望他尽快恢复健康。同康拉德一样,路易七世也元气大伤,无力进行新的战斗了。就在弗莱津的奥托的军队被歼灭的地方,相似的命运也落在了法王的头上。在战斗过程中,他曾受到自己人的排挤,在失去向导的情况下,被迫爬上树干,不得不面对众多的萨拉逊人进行自卫,直到那些人为争夺战利品而放弃他为止。当路易再度回到军营里的时候,人们早以为他牺牲了。这是十字军经历的一场可怕的血战。残余的人马决定,尽可能地乘战船取道海路驶向叙利亚,未能搭乘战船的人则必须开辟陆路,他们在突厥或希腊人的追击下纷纷丧生。


[037]法国的骑士部队也无往而不处在危险当中
到了耶路撒冷,残兵游勇们又重新会合在一起。这时,又有另外一伙人加入了所剩无几的两支队伍的行动当中,他们自故乡赶来,同样经受了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海上航行的严峻考验,这伙人分别来自德意志、英格兰和普罗旺斯。新组成的军队在攻占里斯本之后便停滞不前了。让他们感到心满意足的是,他们毕竟赢得了这次十字军东征以来惟一的胜利,从而把里斯本从摩尔人的手中解放了出来。
在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极力唆使西方的两位君主进攻大马士革。长久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这座城市优越的战略位置。康拉德三世以其勇猛善战而著称,但此时这位西方领导人却遭到了当地十字军首领的后裔普拉甫的欺骗和背叛。同样,已经发起的对阿什克伦的进攻也以失败告终。对耶路撒冷人置西方于不顾的做法,显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先行予以处理。这样,德意志皇帝再也不能长久地留在东方, 1048 年9 月8 日,他乘船来到君士坦丁堡,预备从那里返回家乡。谁要是能够与国王同行,那该有多幸运啊!太多太多人的企盼都未能如愿,后来皇帝悄悄地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对归乡的人来说,也许起先是那么心神不宁、疑虑重重,而到最后,当一个陌生人站立在家门口的时候,所有的预想都变做了令人悲伤的现实。


[038];在家乡,亲属们焦急地等待着从东方传来的消息。
整个冬天,法王在下属的鼎力拥戴下平静地留在了巴勒斯坦,直到1049 年才从东方返回。很自然,十字军东征的不幸结局招致了人们的种种指责,甚至是对神圣的伯恩哈特的极度不满。对此,明朗谷修道院院长完全有理由为自己开脱,他可以说之所以那么积极地为十字军东征鼓动宣传,只是为了服从教皇的命令。他可以用同样的理由将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指挥上的失误和愚蠢。这是多么严重的错误呀,两支部队没有能够共同开进受到萨拉逊人威胁的地带,康拉德亦未能为骑士们选择一条较为平坦的道路!在尼西亚,康拉德面对眼含热泪将他拥入怀中的路易说道"兄弟,我再也不离开你了,我的帐篷将搭建在你的旁边,请允许我的人马加入到你的队伍中吧。"但这一切悔之已晚!正如伯恩哈特后来曾经指出的那样,众多十字军战士低靡的士气使这场战争失去了获取胜利的心理保证,倘若人们仍要抱怨,与其抱怨他还不如去抱怨上帝。法王路易的撤退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安条克,他永远失去了随他一起出征的、忠真不渝的皇后克莱诺拉。其后又面临失掉王位的危险。他的兄弟罗伯特此时在人们的一片欢呼声中更加肆无忌障,为所欲为。他的年迈的幕僚和代理人,圣丹斯修道院院长苏格尔虽不十分聪明但对他却是忠心耿耿,且与教皇和明朗谷修道院院长格格不入,正是他最终稳固了路易的地位。一场新的东征确实在酝酿着,它由一万二千名出类拔萃的骑士发起,也吸取了以往数次东征的惨痛教训11 。军队的最高指挥权落在伯恩哈特手中、他从与拜占庭国王为敌的西西里诺曼底国王罗伯特那里获得了支持,但此时的德意志皇帝则转而极力支持他的内弟曼纽尔。随后,死神便突然降临了,苏格尔修道院院长、康拉德皇帝以及明朗谷修道院院长分别于1151 年、1152 年和1153年与世长辞了。
。26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1:03:00 +0800 CST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让我们把目光转到东方来。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正在那里孕育着。对神圣十字架短暂的一瞥立刻点燃和鼓舞起基督徒军队的士气,他们一举夺取了最后一座为伊斯兰所控制的海滨城市阿什克伦,然而他们为此完全丢掉了伯爵国家爱德萨,更为严重的是,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让耶路撒冷帝国长期无法对付的敌人。

[039]每当看到十字架,骑士们便增添了新的勇气。
在与突厥人多次交战之后此间也不乏军队在当地作战时必须予以克服的来自天气方面的不利因素一一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一个名为萨拉丁的人,此人是凶猛的突厥部落首领舍尔克的侄子,这个年轻而富有统兵治国才能的人在征服大马士革之后便公开宣布自己为苏丹和祖立的国君,巴格达哈里发事后认可了他的尊号。

[040]不仅要经受住来自人类自身的进攻;同自然灾难做斗争是多么地困难,对于这一点,在叙利亚荒原上作战的库尔德军队指挥者舍尔克肯定体会颇深。
[041]在整个十字军东征期间一个最难以对付的突厥将领,苏丹萨拉丁出现了…
1174年耶路撒冷王国在阿什克伦一带所取得的辉煌胜利曾在一段时期内遏制了萨拉丁的扩张,在这场战斗中,他也险些成为基督徒的俘虏。1179 年,同是一个萨拉丁在大巴列湖北部再次战胜了基督徒军队。他的长远目标在于将基督徒长期赶出叙利亚。

[042]当然不会有迅速和决定性的成功之举;十字军一方更多的是小规模的胜利,拥有三百七十名骑士的阿什克伦城的守军便是这样击退了进逼耶路撒冷的二万六千名突厥人。
不久之后,形势的发展促使他立刻将雄心壮志付诸勇猛无畏的行动。基督徒对阿什克伦的胜利是经由蒙特伊尔的莱纳德之手获得的,此人本是来自埃及与叙利亚之间的一名乡绅。这位鲁莽无知、野性十足、有劫掠欲的贵族是跟随路易七世来到东方的。1181 年,莱纳德袭击了一支麦加商队,从中掠夺了大笔钱财。1186年,一支庞大的商团在与耶路撒冷王国所订立的和约的保护之下电进入了耶路撒冷地界。贪婪成性的莱纳德无视和约的存在向它发动袭击。苏丹的母亲碰巧就在这队商团之中,无缘无故遭受攻击使萨拉丁感到十分屈辱,于是他向基督徒宣战。在此之前,基督徒们已经预感到大祸即将临头。当十字军国家陷入经济恐慌时,动乱此起彼伏。士兵们常常深信在行军途中,天上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迹象,通过这些征兆他们能够预知即将发生的灾难。其实,灾难才刚刚开始。一百五十名骑士及数百名步兵在基逊河的覆灭仅仅是这场浩劫的序幕,圣殿骑士团大首领雅克·德·迈莱在同无以计数的敌人展开长时间苦战之后,终于像一头高贵的野兽一样惨死于乱箭之下。得胜的突厥人经过大巴列潮时一路烧杀劫掠,还不时以极端诬蔑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被高高挂在枪尖上的战败者的首级以及身负镣铐的俘虏们。

[043]中世纪人那种倾向于超自然世界的感觉,在十字军战士的心中尤其活跃,这使他们在行军途中往往能够看到基督和天使们的生动形象。


[044]此间也流传着数不清的舍生忘死、勇猛无敌的故事,如在基逊河战役中,雅克·德·迈莱作为惟一的幸存者拒绝以任何方式向突厥人投降,他被迫孤身面对数百名敌人,直到他像一只猎物一样被远处飞来的乱箭射死。一位历史学家记载,拿撒勒居民原本每年5 月1 日都要在田野中举办花会,然而这一天他们却将殉难基督徒们的尸首收集起来,掩埋在城内玛丽亚教堂墓地。决战在大巴列湖湖畔的哈丁展开。疲惫不堪、给养匮乏、兵力薄弱的基督徒军队遭受了异常惨重的失败。

[045]在萨拉丁取得了哈丁战役胜利之后,处于弥留之际的、衰弱不堪的幸存者手持基督受难像作十字状僵卧在地上等待生命中最后一刻的到来。
二百名骑士团成员作为战俘立即被萨拉丁处死;蒙特伊尔的莱纳德因为践踏和约受到了严厉指责,依照惯例,萨拉丁逼迫莱纳德改宗,当这位骑士拒绝放弃自己的信仰时,萨拉丁便举剑将莱纳德的头颅砍落在地。几乎所有的基督教城堡都迅速相继落入萨拉丁的手中。如今该轮到耶路撒冷了。人们纷纷在清真寺里祈祷攻占耶路撒冷的战役能够取得胜利。

[046]萨拉丁在哈丁取胜之后,人们纷纷聚集在清真寺中祈祷基督徒能够被进一步驱逐出去。
1181 年9 月20 日萨拉丁包围了耶路撒冷; 12 月3 日,城门被攻破。萨拉丁与长期处于困窘和绝望中的耶路撒冷居民达成了协议,按照这项协议,基督徒只要缴纳一定量的赎金即可离开耶路撒冷。萨拉丁命他的部属严守军纪,严禁烧杀劫持,无法缴纳赎金的穷人也受到了宽大温和的处理。教堂里被摧毁的镀金十字架则在一片嘲笑和诬蔑声中被抛落在街头。
一位同时代人是这样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的陷落在基督教西方世界激起的情绪的"人人都满怀愤怒和忧虑地发出哀号:唉,为什么我们注定此生要经受为民众所爱戴的上帝和神圣之地的毁灭?那里本是圣地人民安身立命的场所。而今我们头顶上的帽子被掀翻在地,欢声笑语化作了默默哀伤,圣徒备受侮辱,上帝的圣殿也被异教分子亵渎。我们朝思暮想渴望夺回的耶稣十字架也落入了不信教者的手中。让我们每个人都怀揣利剑同我们的兄弟们二起去受难和捐躯吧,就像他们为我们付出了生命一样!新郎新娘们纷纷跨出家门,歌声和琴弦也开始呜咽一一满眼皆是忧伤和愤怒,世上的勇士们成群结队、激串慷慨地奔向了耶路撒冷。"于是,一场在规模上超过了1096 年的十字军运动就这样兴起了。王侯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法兰西很多宗教会议做出决议,每人都应拿出各自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十字军的军饷。这项赋税因而被称为萨拉丁十一税,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争相解囊相助。


[047]然而西方仍准备投入新的战斗,人们纷纷愿为此缴纳萨拉丁十一税。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1:10:00 +0800 CST  
在1188 年春天举行的美茵茨帝国议会上,德意志皇帝红胡子排特烈宣布准备东征,列席会议的四千名优秀的骑士也都愿听从他的指挥。以前次东征失利为鉴,深思熟虑的领导人决定不再无选择地招募新兵,谁如果愿意从军,就必须随身携带至少三马克银币。他们事先与沿途的诸侯们缔结了联盟,同时向萨拉丁派出了战使。1189 年5 月,一只由十万人组成的军队由累根斯堡启程。只有经过全面的战斗准备和军纪训练,在英明的德意志皇帝的指挥下,这支人马才可能以高串的气势向东方挺进。然而,拜占庭国王雅可·安格鲁斯对十字军东征不但没有予以支持,相反,按照他在1189 年与萨拉丁建立的严格攻守同盟,他有义务尽可能地阻挡来犯的十字军。这样,穿过拜占庭王国地界对十字军来说变得比过去要艰难多了。当穿过拜占庭侥幸到达小亚细亚时,十字军也确实损失不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伊康城外干净利落地击败了镇守在这里的苏丹。接着,十字军包围摧毁了这座城市,顺利地到达了塞琉西亚一带。

[048]第三次东征的任务并非如第一次那样是攻占堡垒和城池。每当看到攻城机形象时,我们就会想象到攻占堡垒和城池的情景。

[049]严重的困难阻碍着排特烈·巴巴罗萨的军队穿越小亚细亚贫困地带。

[050]基督徒在伊康取得胜利……

就在这里,十字军遭到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最为沉痛的打击: 1190 年6 月9 日,德国皇帝溺死萨勒夫河中。它究竟对十字军和基督教世界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这可以从科隆的一位历史编寡家的报告中反映出来,他这样写道:"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在这令人悲伤的记述中,笔墨已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情,言词也顿时哽咽,它们都难以传达出处于极端困境中的朝圣军队的激愤和苦闷。对于这一切,我们只能去体会,而不是阅读,我们只能够凭借各自的经验来感受:流落异乡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哀怨、痛苦和失望和茫然无助,没有来自他方的抚慰,也没有人指明前进的方向。一一上帝啊,您那神圣的威力不可抵御,就连支撑寰宇的力量也不得不俯首在它的面前,它总是按照自己的喜怒哀乐,按照它那不可更改和征服的天意行事,然而却对神圣教堂所面临的劫难和上帝赐予我们的那块土地所经历的长久的荒芜丝毫不加怜悯。"德意志皇帝的去世使十字军几乎濒于解散,许多人怀着绝望的心情返回了家乡,另一部分人则在王子施瓦本公爵ß1时烈的带领下挥师前进,在后来的征战中却因沿途的贫癖、突厥人的进攻和瘟疫的侵袭而渐渐覆灭了。只有可怜的一小部分人在1190 年来到了阿克城前。

[051]巴巴罗萨在萨勒夫河牺牲之后,施瓦本的排特烈带领尚未撤离的德意志军队向巴勒斯坦进发,然而他的军队大部分随后归于覆灭…
施瓦本的ß1肿烈就死在了这里,接替他出任统帅的是奥地利的公爵雷欧波德五世。在此期间,参加东征的另外两支军队也分别赶到了阿克城,其中法军由国王奥古斯特·菲利甫二世亲自挂帅英军首领则为理查德·律文赫兹。在这里,为争夺阿克城又进行了两年艰苦卓绝但胜负未决的战争。突然有一天,城内敌军悄然发生内证,这场内证不久演化为骑兵间的战斗。

[052]此时,法国和英国停止攻占阿克城…
[053]但战斗被休养的问隙打断,在此期间上演了娱乐剧和比武大赛。
1191 年6 月12 日,阿克城终于向基督徒们投降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理查德·律文赫兹的过错,首领们随后就开始反目了。当雷欧波德将自己的旗帜插上阿克城时,理查德遂命人将它从塔楼上拔下,被排除在分配方案之外的雷欧波德因势单力薄无法进行报复,只好无可奈何地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开了这里。法王后来也同理查德反目,返回了家乡。这样,理查德只能抓军奋战,而他也正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行事的:一种野性未驯、丝毫不为流血所动的鲁莽。单从形式上看我们就可以不无根据地这样说,这充分表露在他将被俘的二千多突厥士兵通通砍头处决的行为当中。一种近乎疯狂的凶猛,在阿尔如夫城的决战中、胜利后以及在雅堡城时毫无遗漏地被发泄和释放出来;然而他所缺乏的是深思熟虑和老谋深算,这决定了理查德必定不会有大大的建树。

[054)当阿克城被征服之后,理查德-律文赫滋残酷地处死了那些萨拉丁不予解救的俘虏们。

[055、056]在阿尔如夫战役中,他的勇猛无人能够抵抗……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1:15:00 +0800 CST  
耶路撒冷仍旧牢牢地掌握在突厥人手中。1192 年,萨拉丁与理查德最终达成妥协:基督徒一方仅仅享有从雅堡到阿克的一条挟长海岸地带的三年控制权,而萨拉丁则保证基督徒能够自由出入圣地。在西方,十字军的武力征战常常成为行吟诗人们歌颂的对象,但在这场曾被寄予厚望的第三次东征中,艰苦的磨难与辉煌的战斗所换来的成就实在是微乎其微,勇士们远远不值得为之抛撒如此多高贵的热血o 理查德·律文赫兹返乡的道路依然算不上太平。在亚得利亚海,他被来势凶猛的风暴吹向了伊斯特林;在奥地利,他又被雷欧波德公爵捕获,被先后拘禁在杜恩施泰因和特里弗尔斯两座城堡里,最后才以重金赎出。相传,他的好友、歌手布隆德-德·奈斯勒曾经以十分巧妙的方法摸清了关押理查德的监狱的方位:他在理查德拘禁的奥地利城堡前唱起两人共同谱写而不为外人所知的一支歌曲,理查德随即应声对唱,这支歌成为了两人联络的秘密信号。

[057]在解放雅堡战役中……

[058)直到他与萨拉丁缔结了和平协议…
[059]十字军的艰苦征战在西方成为许多行吟诗人们歌颂的对象。

[060]一位名叫布隆德·德·奈斯勒的行吟诗人在囚禁理查德·律文赫滋的监狱门前的歌唱,使他找到了理查德,并使其随后被解救出来。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1:16:00 +0800 CST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多年之后,当岁月抹去了第三次东征的痛苦梦魔之后,彻底夺取圣地的希望又重新燃起,人们的士气也随之慢慢有所恢复。德国早在1196 年就已经招募了一支新军,再度出征东方。经过最初的劫难之后,他们在与萨拉逊人的一场战斗赢得了胜利,顺势占领了贝鲁特。这一成功之举绝非无关紧要,它事实上成为了此次东征所取得的惟一一次较为彻底的胜利。国王亨利希六世的突然驾崩使军队无法继续前进,很多人无法经受沉重的打击,决意返回家乡。然而,堪称伟大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力主把十字军东征进行到底,于是他再次呼吁人们起来夺取东方,并情愿为此献出薪金的十分之一。来自诺伊莱的教士富尔科在巴黎附近展开的战备活动收到了非凡的成效,在1199 年举办的一次骑士比武大赛上,他成了这场聚会的主角,从而使大批骑士志愿参加了十字军。往日的激情又像枯柴一样重新燃起,人们交口相传,后世的子孙纷纷在祖辈们的墓前立下出征的誓言。

[061]对不是走向真正目的地而是走向君士坦丁堡的第四次东征来说,鼓动人心的依旧是能够被轻易点燃的东征激情,它促使青年贵族纷纷在祖先墓前立下为上帝献身的誓言。
他们行将取道埃及,香槟伯爵提巴尔德被认命为全军的统帅。威尼斯必须在一年的时间里,为十字军的东征履行神圣的义务,向全部人马提供用以摆渡的船只。

[062]年迈而不乏朝气的威尼斯总督丹多罗,以颇具感染力的言辞要求参加东征。
但是,年届九十而不乏朝气的威尼斯总督丹多罗私下里却想把这批十字军引向君士坦丁堡以外的方向。就在这时,君士坦丁堡因争夺王位引起了争端,请求西方给予帮助。此外,施瓦本的德意志皇帝菲利甫出于亲情,向代替已经过世的香槟的提巴尔德出任十字军首领的蒙特伏拉特边疆伯爵本尼法斯提出建议,要求他对拜占庭帝国的混乱局势进行干预。这样,丹多罗就找到了托词,他以来到威尼斯要摆渡去埃及的人并没有报告中的那么多而所需的款项尚未到达,另一方面威尼斯也须自保为由,建议十字军进攻时常突袭抢劫威尼斯商船的达尔马提亚的扎拉城。尽管教皇反对此举,但扎拉城几个星期后还是被攻破了,同样未经教皇许可,十字军依然接受了拜占庭王子阿列克塞的请求,决定进军君士坦丁堡。鉴于此,有许多十字军战士脱离了大部队,马不停蹄地赶往圣地。1203 年,君士坦丁堡的城门终于被十字军敲开了。当然,他们带给这座城市的绝对不是平静和安宁。市民们马上掀起了反抗运动,一位名为穆祖弟鲁斯的皇室远亲后来攫取了城中大权,但他与丹多罗总督的谈判并未达到目的,即使是处死阿列克塞四世也没有给他的统治带来丝毫的稳固。西方人再次攻入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拉丁王国建立了。1204 年5 月9 日,佛兰德伯爵鲍德温被拥立为新的拜占庭帝国国王。这可以说是十字军在东方取得的最大荣耀,他们曾经为此饱尝艰辛,经历了过于迅速的牺牲。

[063]丹多罗带兵走向君士坦丁堡,在与拜占庭强有力的统帅穆祖弗鲁斯进行协商之后乘船出发了。
[064]这使阿列克塞国王陷入危险之中……

[065]君士坦丁堡的战斗以其陷落、军队的疯狂开进和拉丁王国的建立而告终。

当年亲自为提巴尔德佩带十字架的伯爵夫人的玛丽亚,由于面临分娩未能同丈夫一起出征。待腹中的胎儿呱呱坠地之后,她便迫不及待地追赶着丈夫远去的队伍。在事先未能得知丈夫任何消息的情况下,她只好沿着圣地方向寻找丈夫。在阿克城,当她被人们尊为"王后"之时,伯爵夫人这才知道他的丈夫永远留在了君士坦丁堡,他获得了崇高无尚的尊严。有一艘船以君王的礼仪将她送往了君士坦丁堡。突如其来的沉痛打击致使她再也无力抬起头来,就这样她满怀忧伤地死去了。几天之前还势必能让日夜思念的王后来到国王(提德巴尔去逝之后,人们尊称他为国王一一译者)身边的船儿,如今带来的却只是冰冷的尸骨和令人伤心欲绝的悲痛。一年之后,鲍德温也死在了与保加利亚和瓦尔几亚的战斗中。七百名骑士在这场战役中被俘亚得利亚堡,相当多的人被处死,九十七岁的丹多罗总督带着残余的兵马,在敌人的追击下,从马尔马拉海返回了家乡。


[066]但第一任国王鲍德温一年后便死于亚得利亚堡战役;逃散后又遭重创的人随后又会合在一起。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1:27:00 +0800 CST  
这样,上苍并没有在圣地赐予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任何胜利,耶路撒冷王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也不得不在1204 年与苏丹重新签署了停战协议。但是,在西方,无论是在罗马教庭还是在广大民众当中,十字军东征运动并未因此而停滞。相反,出自宗教的骚动和激情在不断地高涨,像刚刚成为过去的那个世纪一样,人们发现天空中不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符号和迹象。难怪,不久就又有一支队伍拥向东方,不过,这支队伍的来源则与前几次完全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儿童十字军东征。

[067)西方人的激情依然是有增无减。人们看到了上天垂示给他们的种种神迹。
他们分别来自法国和德意志。1212 年,法国出现了一位名为斯台凡的牧童,作为十字军东征的鼓动者,他不顾父母、教会和巴黎大学的反对将成千上万的青年朝圣者纠集在自己的身边。尽管这些儿童被命令返回家园,其中确有许多人也听从了劝告,但仍有包括成年人甚至是姑娘和妇女们在内的三万人,聚集在港口城市马赛,预备从那里乘船奔赴圣地。

[068)甚至连孩子们也为十字军东征的思想所鼓动并甘愿出征东方,千百名儿童走向了圣地。
然而,就是在马赛这儿,一场不幸正在等待着他们。有两名商人在"感谢上帝"的名义下,许诺用七艘船将他们送往东方。结果,七艘船中有两艘中途搁浅,其余船上的儿童则被两名奸商当做奴隶贩卖到了埃及,在他乡异地,他们不屈地捍卫着自己的信仰。后来,这两名商人被国王排特烈擒获,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法国年轻人的狂热很快感染了莱茵地区的德意志。来自科隆的十龄少年尼古拉斯召集了两万少男少女和成年人,井带领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向热那亚方向走去。然而,大批人在到达瑞士之前就因旅途劳顿而纷纷倒毙,另外一些人则落到了伦巴底强盗的手中,最后只剩下不足一万人来到了热那亚。由于受到当地人的驱逐,他们又穿过意大利来到布林底西港,在本城主教的极力敦促下,他们这才开始陆续返回家乡,但只有为数很少的一部分人最终得以与家人团聚;大部分人则留在了意大利或死于回乡的路上。
这是一场多么迅猛的烈火呀,它能够点燃所有无法压制、激情进射的灵魂,无论白发苍苍的国王还是童虎未泯的孩童!在十字军东征的构想里,蕴含着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以至于在经受了种种的失败和像儿童十字军东征那样公正而同情地来说是愚蠢的行为之后,它已经使整个西方世界再也难以恢复平静。
1213年,十字军的宣传鼓动者们叉开始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再一次向全体基督教世界发出号召。1215 年,在拉特岛举行的宗教全体大会上形成了一致的决议:每位神职人员皆须拿出二十分之一的个人收入奉献给解放圣地的事业。教皇和红衣大主教甚至要求上缴各自收入的十分之一。此外,教皇还应允将三万马克银币的私人积蓄倾囊献出。军队行将于1217 年6 月1 日出发。与此同时,除了分别由匈牙利国王和奥地利国王雷欧波德六世率领的数支小部人马以外,还另有两支数目较大的军队经由海路向东方进发,他们与当地的基督徒会合起来,这两支军队所获得大大小小的胜利将基督教的势力渐渐延伸到了约旦和黎巴嫩地区。


[069)圣地的战局时好时坏。基督徒军队在出征黎巴嫩山区时损失惨重。

楼主 朱丽叶591  发布于 2016-10-19 11:30:00 +0800 CST  

楼主:朱丽叶591

字数:42008

发表时间:2016-10-19 17: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02 09:10:30 +0800 CST

评论数:18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