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到底给法军带来了什么(二)

上次忘记发了






米拉扮演的贞德



英格丽褒曼扮演的贞德
还是贞德本人继续镇楼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7-06-29 15:20:00 +0800 CST  
接上期(一)
英国现代大量的纪录片或是书刊,在提及英法百年战争前中期英军的胜利时,“长弓大胜法兰西重骑兵”是被津津乐道的。但我们分析第那些英军激动人心的大胜——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1356年的普瓦捷会战、1415年传奇的阿金库尔之战、1424年的韦尔纳伊之战,都是英国最引以为豪的胜利,但有趣的是,英军的标志“长弓手”的作用却在逐步变小。

1346年克雷西会战长弓手几乎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356年普瓦捷之战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军事学家分析,法军骑士最主要的伤亡并非如克雷西战役中被铺天盖地的箭雨覆盖伤害,而是如(上)所述,因为法国步兵转身逃离,冲乱了法国国王亲自领导的正在发动进攻的军队,而英国长弓手对混乱的法军进行短距离的“低弹道平射”造成重大的杀伤与混乱,换而言之,是因为近距离射击造成伤害,而远距离弓箭抛射,对法军骑士的杀伤已经开始受限了。




15世纪初继续让法军胆寒的长弓手,这两名精锐长弓手的装备相当精良



再至1415年最著名的阿金库尔之战,无论是近或者远距离,法军的骑士或是下马骑士几乎没有在长弓箭雨的面前造成损失,当然,长弓射死了一些骑士的战马,导致一部分法军骑士翻身下马作战,即使如此也仗着自己的重装甲与盾牌推进逼退了英军先锋。
法军骑士真正的失败原因是这些家伙乱哄哄的挤开自己的步兵弩手,一拥而上,将自己混乱与疲惫不堪的陷入泥潭。有趣的是,英国长弓手在这场作战中给法军骑士造成的最大伤害不是他们的箭雨而是他们的匕首与手斧。是当英军自己同样身穿重甲的下马骑士冲杀向处于泥潭中疲惫不堪的法军骑士时,长弓手充当轻步兵作用,加入肉搏配合自己的下马骑士消灭了敌人。(mt有了脆皮才能dps),换句话说,长弓手作为士兵,可以算是极为优秀的步兵,但是“长弓”这种武器本身的作用,已经没有很多爱好者想象得这么拥有绝对优势了。




英国亨利五世 传奇的阿金库尔之战胜利者


至于1424年的韦尔纳伊之战就更有意思了,英国长弓手由于战场地面过于坚硬,携带的木桩无法顺利建筑成拒马工事,使用他们一贯的“拒马掩护下射击”战术,结果右翼长弓手在法国重骑兵的冲锋下伤亡惨重并溃退。但起关键作用的是英军那些同样重装的下马骑士。对于骑士下马作战,英军一直有这样的传统(包括早期的克雷西之战),下马作战骑士英军胜过法军,且加上一贯对法军胜利的高昂士气,用凶猛血腥的肉搏战挽救了战役,英军依然取得胜利。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英军的胜利依旧,但是长弓手的箭作用却越来越有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英军14世纪末-15世纪初一名下马骑士的武器与装甲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7-06-29 15:21:00 +0800 CST  
我们(上)最后说到的新技术越来越广泛,成熟的运用,这就是板甲,或者称为钢甲,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占据了1300年统治地位的重型盔甲——鳞甲、扎甲与锁甲,在西欧地区,正在向一种防护更强的盔甲过渡。板甲这种在各种文艺作品上作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代骑士的代表性装备登上了历史舞台。事实上在13世纪时期,单独的板状盔甲就已经使用在骑士们的锁甲上,当时主要是保护关键部位或者小腿。随着中世纪盔甲的增强,锁甲中的板甲组件越来越多,保护延伸至身躯。板甲马铠也随即诞生,但早期的板甲马铠主要是保护骑士坐骑的头部,对于防御远程投射攻击基本没有作用。
这个时代的板甲还属于早期板甲,制造上较为复杂,在防护上无法达到全身覆盖的状态,也无法制作过于细致的弧线或者关节。实际上这个时代的板甲主要是“半身板甲”(当然不是17世纪之后流行的真正半身板甲),之间的连接是靠传统的锁甲或亚麻软甲(aketon)来完成的。链甲衫或亚麻软甲一般用来保护腹部。
在英法百战战争的早期,英法两国骑士只是“可能”拥有一些板甲胸甲来取代锁甲,也就是说,在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被英国长弓手箭雨覆盖而损失惨重的法军“重装骑兵”,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身穿锁甲的骑兵,只有双方少量精英人员拥有“板锁混合甲”。锁甲防御穿刺的能力并不特别出色。同样作为重甲,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单纯的锁甲,防御箭矢来说不如东方式的扎甲(或称片甲,蒙古或中国都较为偏爱),当然,锁甲在重甲中有易于弯曲的优势,重量也较轻。因此,在板甲时代之前,最好的骑兵甲就是以锁甲来保护关节、颈部等需要弯曲的部分,而用扎甲保护身躯,当然这是较为豪华的。一些中世纪早中期重骑兵强国,诸如波斯萨珊帝国或是拜占庭帝国的精英骑兵较为偏爱这种方式,在战场上应用也得到了很高的声誉。


装备了铁扎甲、锁甲、棉甲复合的拜占庭超重装骑兵,统治了10世纪后半期至11世纪初的战场


但随着时间推移及中世纪盔甲的增强,锁甲中的板甲组件越来越多,最后从次要部分转化为主要部分,特别是对于贵族骑士装备,锁甲的部分越来越少。“板甲锁甲复合”与“扎甲锁甲复合”模式相似,锁甲部分逐步退缩至保护骑士们的关节或颈部等需要弯曲的部位。也就是说,在15世纪,西方重骑兵们最依赖的防护锁甲让位于板甲,而以板甲为主武装起来的法军重骑兵不会特别畏惧英国长弓手在武器上的因素了。
1420年左右,一种更新式的板甲,著名的“米兰式板甲”诞生于意大利,米兰板甲优美而弯曲的弧线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攻击偏转功能。肩甲也变得更大,叠在了背铠甲片之上,而腿甲也延伸至腿根部,提供了更全面的板甲保护。米兰板甲已经几乎让骑士的板甲去除了锁甲部分,可以开始提供“全身板甲”的保护。引领板甲潮流的米兰式板甲与之后齐名的哥特式板甲作为最有代表性引领了欧洲的全身板甲设计潮流。当时的英法还未有自己独立设计的整体板甲款式,诸如英法百年战争末期英格兰爵士Lord Hungerford还穿着特征明显的哥特式板甲。当然,英法也对板甲部件设计做出了一些贡献,诸如,法国在1350年就率先发明了板甲护喉。而英国的板甲设计出于自身使用的考虑也有一定的特色,臀部的甲片与大腿正面甲片对接这种方式也好像仅在英格兰看到。


圣女贞德英格丽褒曼版
全身板甲广泛被英法两国骑士使用大约是1440年,其中米兰板甲对法军骑士的影响更大,有记录1424年韦尔纳伊之战中法军骑士中一部分装备了新式板甲。因此不排除1429年参战的贞德也可能装备米兰板甲的早期款式(毕竟是法国皇家提供的史诗任务装备),且贞德庭审和复审记录中均提到她身穿“白甲”,很可能支持这一点说法,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贞德这款的板甲仍是板锁拼凑的。在贞德时代之后,英法百年战争末期中双方骑士会装备更多的新型全身板甲,当然,对于数量更大的法国骑士,这种现象会对法国更有利。



早期的米兰全身板甲


在公元1415年的阿金库尔之战中,法国骑士们装备的板甲实际上已经对英国长弓手的箭雨起到了极大的遏制作用,但法军极其糟糕的指挥、战术与配合将本应的胜利拱手让于英军,更加明晰的证明法军的问题现在已经完全不在装备上。此战之后,法军的士气极其低落,因此一直到1429年奥尔良被围,法军的斗志一直被不断胜利的英军完全压制着,从上层贵族至平民都对战局充满了悲观,而意志的丧失必将继续带来失败。1424年的韦尔纳伊之战英法两军步行骑士的血腥对决,又是士气更旺盛的英军下马骑士面对己方长弓手溃败的局面力挽狂澜再次取得胜利。

因此,在贞德造访法国宫廷之时,法国王室已经完全对战争无计可施,根据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的观点:“在战场上一年接连一年的失败,无论是对于民间,或是军队,法国政府的领导都是令人意志消沉,毫无声誉的。当王太子查理同意贞德坚决的提议并派遣她指挥他的军队,是因为查理尝试的每一个正常、理性的策略和选择均告失败,只有一个在最后关头绝望的政权会去相信一个自称受上帝指引的女孩子,让她指挥她国家的军队去走向胜利。”

贞德的第一个主线任务,最著名的援救奥尔良经常在历史上被作为一个法军反败为胜的标志。事实上当时围城的英军完全是气势上的,英国人的兵力并不大,因此无法进行完全的城市围困,只能靠建设据点堡垒来约束。在1429年春,英军的堡垒据点只覆盖了城市的南部与西部,东部无法围困只能敞开,用一些小巡逻队在那里徘徊“以壮声势耳”。而被围法军其中甚至有不少身穿板甲,全副武装的重装士兵,他们完全可以轻易的冲出城市,驱逐英军巡逻队。但法军因为之前无数次失败完全丧失士气,城市依然被封锁着,补给品都运不进城。而被围困的法军听闻之后前来救援的法军又在“鲱鱼战役”中失败,士气就更低落了。现在奥尔良全部的希望都在贞德身上。


可能描述的是韦尔纳伊之战,此战双方步行骑士拼杀的相当血腥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7-06-29 15:22:00 +0800 CST  
贞德也许有一定军事素养甚至灵感,但作为一名少女,她并不是个军事经验丰富的将领(废话),因此她刚到奥尔良附近,就使用最直截了当的计划,从北面英军最多的区域攻击英军(初生少女不怕英国老虎)。这几乎让我想起当年罗马共和国“著名”的军事指挥官瓦罗的竞选名言,“在哪里发现汉尼拔,就在哪里发动攻击”,最后损失数万罗马人成就了汉尼拔人生最巅峰的坎尼之战。
其实英军对此也做好了准备,如果法军真这么玩,是要出大事的。这说明贞德直接军事指挥还很青涩。持重一点的法军指挥官觉得这样是不行滴,未征得她同意就将军队调向南方迂回过去。贞德对此大发雷霆,说既然都到了南边就从南边进攻!(反正到哪里就从哪里开打,女战狂型),不过最终她还是被手下说服,还是先遣送补给品进城。
贞德亲自带领200名士兵坐上小船从东部出发去运送补给品。英军东部包围兵力本来就不足。在夜色掩护下,她带着补给在晚上8点左右胜利地进入了奥尔良,城中法军大吃一惊,我们这么多人都冲不出去(士气太低,其实试了就能冲出去),她竟然还能带吃的用的进来!“装甲少女”的传说果然是真的!一时间奥尔良城军民士气大振。


奥尔良之围时英军堡垒的分布图


在城里的这几天,“装甲少女”游行在街道上,宣布她到来的消息,给城中居民分发食物,给守军发放薪水(这小妮子很有两下么),不久,贞德人数占优的法国军队到达了,堡垒据点里的英军由于这支法军规模可观,没有干扰,贞德就骑马直接出城迎接他们进城。
法军本来人数就不少,现在士气一恢复,补给也到了,贞德就要动手了。
贞德开始率领法军去攻击那些围困奥尔良的英军据点,东部的据点比较薄弱,较为容易就打下来了。刚打下东部据点,贞德就立即要求攻击南部据点,手下众将当然是劝这位女英雄先缓一缓。虽然是女战狂,但得知法军援军也是需要休息的时候(这是怎么说话呢),她还是同意停止攻击一天,然后攻打南部据点。




圣女贞德进入奥尔良


不过,她过渡鲁莽的攻击几乎造成了灾难,在攻打地势险要的南部的几个据点时,贞德挑选了地势最险要的一个据点Boulevart发动首攻(这就是我的风格)。法军一面仰攻,一面遭到了南部另一据点 Augustins中英军的侧翼攻击。一时间出现混乱,过去长期失败的阴影又笼罩在法军头上,他们又习惯性的逃跑,不仅如此,还拖着贞德一起逃跑(吉祥物不能丢)。英军本有机会追击,但贞德立即转过身,高举战旗,“大喊神的名字”,这种勇敢的举动震慑了英军,也让本来打算逃跑的法军又调转了回来。竟然潮水般的反过来涌向英军。
贞德麾下的著名将领吉尔斯·德·莱斯(他在贞德被火刑后暴走为一个恐怖的变态杀人魔王)一看形势逆转,恳请贞德先攻击Augustin这个据点,因为这个据点是门户,能封锁整个南部据点中英军的行动;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守军刚为了侧翼攻击法军冲出了据点,现在正是空虚的时候。吉尔斯·德·莱斯说服了贞德,经过一整天的攻击,据点Augustin被拿下,现在是法军真正攻击Boulevart的好时机。
被贞德感染的法国市民也自发组织起了城市民兵,他们自己掏钱帮助法军修了桥梁,还帮助法军安置他们的大炮攻击Boulevart堡垒(果然胜利是人民的小车推出来的)。火炮轰击进行了一整天,夜晚降临的时候,法军军官们希望第二天再进攻(大家都累了),但贞德听到他们要休息的意见后,默默的离开了会议室,先做了祈祷(看来这不是瞬发技能),然后拿起攻城梯身先士卒冲向堡垒(这气势),并且向法军们大叫,“全是你们的,进去吧!”(少女霸气,怎么有种悍匪的感觉),法军被她鼓舞,跟随他架设攻城梯猛攻,而法国市民也帮助架好了桥梁,让法军可以两面夹攻。英军堡垒燃起大火,英军指挥官在激战中阵亡,部下近1000人死亡,600人被俘。英军南部的据点完全陷落,奥尔良的包围圈已经完全打破,而北部的英军主力也只能被迫撤退。




贞德围攻奥尔良周遭的英军堡垒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7-06-29 15:23:00 +0800 CST  
王太子查理在绝望之际的赌博比他想象的要成功得多,贞德胜利的将本来英法两国王室进行的明争暗斗变成了带有宗教意味的战争,带有法国民族色彩的战争。这个在战场上狂热的,督促法军攻击的少女经常举着战旗出现的战场上,而不是他的剑,但这样的效果却好得多(强力buff)。无论她宣称受到神的指引如何解释,但法军中相信她的人大有人在却是事实,骑士与士兵们愿意在她的督促下发动攻击。当然,有一定军事素养不等于军事经验知识丰富,贞德从军事本身指挥来看是较为鲁莽的,她似乎是那种“在哪里发现敌人就在哪里立刻进攻”的指挥官。不过好处就是,当合理的意见提出,诸如先补给城中守军,或是迂回至南面对英军较为虚弱的区域先发动进攻,迫使北部英军主力撤退等等,她还是会采纳的。
从这些地方来看,虽然她是鲁莽青涩的,但她却有意或无意做到了很多优秀军事统帅的重要素质,强大号召力与人格魅力、极大提升部下士气的能力、采纳合理的建议、精神异常坚韧。当她挥舞着战旗时,确实比很多法军指挥官挥舞着剑来得管用。
更令法军军官们惊讶的是,贞德并非只能作为“提升士气的吉祥物”出现在战场上,她的军事素养很快在战争中显露出来,“特别是在火炮的布置问题上”,这不知道是不是她本身的知识在军营中得到实际锻炼展现出来的结果。在奥尔良解围后,贞德率领军队发动的第一次攻击战——雅尔诺战役中,她还提醒阿朗松公爵,城上英军的射石炮正在瞄准他从而救了公爵一命,这下连高级将领也对她另眼相看了。


贞德与大炮(为什么我觉得这张画的气质是卡特琳娜 斯福札??)


雅尔诺战役发生在1429年5月10或12日,英军守城军队不但有长弓,而且也有射石炮。但当贞德上前又挥舞她著名的军旗时,法军立刻潮水般的冲了上去,将英军逼退回城墙内。英军希望在城墙上使用火炮与长弓来守城,贞德却使用了法军更重型的大炮来压制,法军重型射石炮对城市猛烈轰击,城镇的高塔轰然倒塌。圣女贞德又是身先士卒率先爬上云梯,虽然有英军的石弹击中了贞德的头,但她因为板甲头盔防御而没有受伤(果然是史诗装备!),法军涌进城市,守城的英军长弓手不是被杀,就是被俘。此战中英军损失了较大数量的长弓手,同时,此战中法军炮兵的优势显露无疑。
贞德此战过后本来想“直捣黄龙”,攻击并收复那些大城市(女战狂就是猴急),但部下还是建议女英雄先摧毁附近英军的有生力量。“装甲少女”虽然鲁莽且经验不足,但一向听得进合理化建议。同意下一步作战计划以歼灭周遭英军部队为核心任务。
1429年6月18日,法军真正扭转形势的时刻到来。当时英军并未意识到一个问题:法军之前一个被他们利用了无数次的弱点,经鲁莽而急躁的贞德到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不适应这个变化的英军,必然将付出惨重的毁灭性代价。帕提战役,这是一场野战,而法军已经很久没有赢过决定性的野战了。因此从军事方面上说,这场战役比著名的奥尔良解围意义更为重大。


帕提战役之前战场上的贞德


喜欢看足球的人有很多喜欢意大利队,当然也有讨厌的,但无论如何,不得不承认意大利队还是很厉害的,他们往往会把球控制在脚下,把激情的足球比赛似乎弄得整个节奏都慢下来,然后突然一脚精准的传球,随着这次传球似乎整个意大利队都瞬间加快,然后往往有一记绝杀,讨厌他们的认为他们“阴”。实际上,他们加快瞬间时候最大速度也未必超过阿根廷队或是其他强队,但就因为靠节奏的突然变化而让对手始料不及。现在英军面临的就是这种问题,他们眼中的法军野战,仍是过去那种拖沓的模式,但法军中现在有贞德。
这个以前被英军无数次利用的弱点就是法军极其糟糕的战略机动性,著名的T.N.杜普伊就提出,从英国“黑王子”开始,英军良好的素养让英军虽然明明步兵为主,但战略机动性远高于法军骑士。诚然,公平的说,当时英军不是欧洲整体战略机动性最好的军队,但是比起作风懒散而缓慢的法军骑士,肯定是好得多了。
法军虽然以骑兵为主力,但他们行军,扎营及组织进攻的节奏都较为拖沓,这样一来,战斗反应就会变得非常迟缓。且当发动进攻时,法军这个大贵族那个大贵族的人马好不容易到齐。英军就会早已了解你的战斗位置。“在进攻之前就了解你要在哪里何时发动攻击”,英军当然有时间准备他们的阵地,插上著名的木桩工事,准备他们的长弓,安排他们的威尔士矛手、下马重骑兵列阵。更别提法军的进攻还因为缺乏协同训练,往往一波次一波次混乱的猪突。尽管法军骑士个人战技是高超的,作战是非常英勇的,但在任何有利战场条件都无法占据的情况下,是极难取得胜利的。


14世纪令法军闻风丧胆的英国黑王子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7-06-29 15:23:00 +0800 CST  
但鲁莽的贞德到来之后,她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断催促她的骑士们不停的攻击推进,经常打击英军想不到的位置。那些加入法军,本来就比较有纪律性的布列塔尼重骑兵更不必说,就算法军本土骑士,也被“装甲少女”驱赶的不断向前,将他们的老爷作风丢到脑后。有趣的是,在她的督促下,一部分法军骑士被她所鼓舞,有的则似乎不愿意在她面前丢脸,战略机动速度比急躁的贞德本人都快。虽然法军骑士们协同的问题以及步兵衰弱的问题不能在这个时代立即得到解决,但贞德让法军战略机动性与突然性脱胎换骨的变化是让英军难以适应的。
原本作风懒散的法军骑士突然中国人民志愿军附体,进行迅速而让对手难以察觉的机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过去是“黑王子”快,现在则是法军快。
英军无法准确了解到法军部队的真正方位,发生了严重的判断失误。英军本来还是想玩老一套,长弓手插上木桩,躲在树林里等待法军骑士来自投罗网,但这次他们提前看不到法军了(不下明棋开始不适应了),接着,据说一只鹿冲进英军长弓手的阵型发出了叫声暴露了埋伏,英军指挥官决定派遣士兵们转移阵地。英军统帅当然不会明知道法军骑士就在眼前时还这么干。那么,这显然说明英军统帅或他的斥候都肯定没有发现法军骑士,或至少估算法军骑士发动冲锋前他们还能重新建设好新阵地。再说,按照原先的英法百年战争一直以来的野战模式,他们应该先看到法军骑士。




绘画中的帕提亚战役 但实际上贞德本人竟然没赶得上被她催促的法军骑士先锋~不过我们也可以说这张画法军骑兵中的贞德是法军冲锋时心中的贞德~没看见圣光嘛?


正当英军转移他们的阵地时,在贞德的督促下跑得比贞德还快的法军先锋——足有1500名骑士突然出现了,而英军长弓手正从树林中转移出来,在大路上排队行军转移阵地。法军的骑士立刻发动排山倒海的冲锋,英军最先到达大路上的500名长弓手在瞬间被淹没在法军骑兵雷霆万钧的冲刺中,接着崩溃就开始波及至英军其他的部队,几乎在没有像样的有组织的抵抗下,整个英军防御崩溃了。英军总指挥被俘虏,其他资深军官要么被杀要么被俘(有资料显示高级军官仅一人逃走)。英军在此战中拥有的资深长弓手老兵,一下子报销了近一半数千人,这对于英军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在这一刻,长弓手的神话破灭了,而法军损失在100人以内。
英军在短期内无法补充这巨大的长弓手及资深军官人数损失,法王太子查理成功获得了政治棋盘上的先手,这次战役的巨大胜利让他成功在贞德的帮助下于兰斯大教堂加冕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之后通过承认勃艮第独立结束了勃艮第——阿马尼亚克内战,让一直摇摆不定的勃艮第从英国的阵营转入自己这边,从让法国较英国更强大的国力可以集中到英法战争中来。




这张帕提战役图可能更真实一些,贞德1500名先锋骑士发动猛烈冲锋


贞德让法国在最艰难的时代取得了最重要的胜利,新国王也趁机重组他的军队并稳固自己的统治,他开始建立法国第一支常备步兵(虽然这支步兵很长一段时间仍很烂),同时欧洲第一支常备军骑士队伍——“百枪骑士”也在查理七世的组建下诞生了。他们当时的规模很小,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将会有一个更著名的名称“敕令骑士”,并且规模变得非常大,15-16世纪中期成为欧洲最令人生畏的职业化重骑兵部队。贞德经常使用的火炮影响了法国之后的战争,炮兵在法军中越来越重要,法军拥有了欧洲第一支较为先进的职业化炮兵部队,建立了欧洲“最好的攻城炮兵”的声誉,未来这个声誉还会包括野战炮兵。
15世纪后半期板甲技术的不断革新继续增强着法军骑士的战力,当然,英军也如此,但从数量来看,对法军更有利。英法百年战争末期,全装的板甲马铠开始出现,现存最早的马匹用全板铠甲锻造于大约1450年左右,虽然只有一部分骑士拥有这样的装备,但数量在不断提高。也就是说,冲击型具装骑兵的终极装备状态出现了——一名全板甲的骑士全身连人带马包括在坚不可摧的板甲中,这样的骑士与10-11世纪初的拜占庭铁甲重骑兵一样,他们也可以几乎无惧人力投射武器(诸如著名长弓)而冲锋,这也导致了西方重骑兵盾牌被逐步淘汰,终极骑兵坦克已经不太需要这种人类骑兵使用了千年的防具了。




“百枪骑士“未来的形态,大名鼎鼎的“敕令骑士”或称“宪兵骑士”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7-06-29 15:25:00 +0800 CST  
现在整个法国与法军开始向积极的,拥有进取精神的方向驶去。布列塔尼人作为优秀而稳重的重骑兵继续不断加入法军的骑士队伍,在诸多顺利的状态下,法国的大反攻开始。公元1450年的福尔米尼战役,在大炮火力压制英军长弓手的条件下,“六百年重骑兵老店”的1200名布列塔尼重骑兵的侧翼猛烈冲锋给英军以毁灭性的打击。而1453年作为百年战争结束标志的卡斯蒂永战役,布列塔尼重骑兵再次展现了与法军炮兵之间的良好配合,英军先是被法军数量众多的火炮轰得血肉横飞,接着法军1000名布列塔尼重骑兵惯用的侧翼迂回冲锋终结了整个英法百年战争。英军指挥官阵亡,4000人被杀或被俘,而法军此战伤亡仅100人。
英法百年战争后法军骑士与炮兵逐步继续他们的职业化道路,之后文艺复兴时代甚至因此而在欧洲争霸。贞德并未让法军直接走上这条道路,从理性上说,她鲁莽与缺乏老辣的风格不太可能长久保持胜利。但是,法国1429年之时,就像一个饿得快死的人,没有送过来的这一口面包活下来,后期的任何辉煌都化为乌有,而贞德就是那个关头那一片重要的面包。


福尔米尼战役中法军布列塔尼重骑兵冲垮了英军




再来一张福尔米尼战役中“六百年重骑兵老店”的致命一击




圣女贞德永远是伟大的传说


公元1429年之后,圣女贞德则继续着她虔诚的的征途,但已经加冕为法国国王的查理七世对她的事业却越来越缺乏支持了,过分勇猛而崇高的她(中伏击后自己却担任后卫)不幸被勃艮第人俘虏。对此,受贞德恩惠最大的查理七世反应是冷漠和犹豫的,听任这个拯救法国与他本人的女英雄被转交给英国人火刑处死。我不想缀文讨论其中的是非,这会篇幅太长,而这种事情已经在历史中上演了太多,在中国某宋朝皇帝做过比这可耻得多的事情。而历史证明查理七世也比这位皇帝无论在眼界与气度,已经强了太多。是啊,某些君王总会有自己的“难处”。

查理七世的绰号“胜利者”,我不得不佩服这个暗语绰号之妙。是的,查理七世确实是百年战争的胜利者,但因为他的行为,他的儿子,著名的“万能蜘蛛”路易十一世一直鄙视贞德事件上父亲的软弱,西方历史学家也一直不将他看作一位伟大的法国国王,不可能让他会与亨利四世,路易十四等名王并列。历史学家往往能够原谅国王妄自尊大,铺张浪费、铁腕统治或者对敌人冷酷无情。但很难原谅国王如此风格懦弱的成功而又对施恩者如此薄情寡义,是的,你确实是胜利者,但不伟大。而圣女贞德却永远是一个伟大的传说。我想,这个评价对于他们,都算是公平的。(完)

楼主 拜占庭的荣耀  发布于 2017-06-29 15:26:00 +0800 CST  

楼主:拜占庭的荣耀

字数:9566

发表时间:2017-06-29 23: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6 14:48:53 +0800 CST

评论数:3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