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缩影—— 一个小地方的10年街舞故事

鉴于吧主提醒,重新发下。
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看这个帖子,也许从里面会看到你们的缩影。我们经历了相同的事情,又或我所讲的你们并不屑一顾,没有关系。希望大家回来想一想自己的经历,想一想并无名气的家乡里的元老。也算是让现在的新人们看一看前辈的身影吧。LOVE PEACE RESPECT。先在此谢过各位。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5:00 +0800 CST  
前言1
里面许多人名是真实存在的人,很可能会看的大家很乱。各位吧友并不认识他们,如果可以请将他们带入成你身边的前辈。那些只听过名号却未见其人的前辈。
当你自豪的说出你的师父是谁,无人知晓。这并不是说他们很弱,说真的,他们可爱极了,丝毫不逊色于大众眼中的大师。


文笔较差,思路较乱,更新较慢,还望谅解。一些东西是很难准确评价的,如果有些事情是我写错的,还希望经历过这段时间的人们多包涵,也欢迎指正。


前言2:
10年,弹指一挥间。年岁月大,越知道“弹指”的可怕。科技进步也好、经济发展也罢,速度在平方次甚至更高次方的提高着,每10年内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多到什么样?多到很多事、很多人还没被记住就已经忘了。
10年前,你可能还在奋笔疾书的写作业,现在打字打多了,已经提笔忘字。10年前,新出的诺基亚可谓是炙手可热,现在塞班系统已经彻底被遗忘了。10年前,那个你曾经暗下决心要一辈子守护的人,现在可能已各自在天涯了。
这段文字要说的10年,对于正在阅读的你,没什么明星,没有凄美的爱情故事,也不关乎高大上的精神。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爱情、生活、精神。只不过对象并不是美丽的姑娘,而是舞蹈。相识、相知、相爱、吵架、分手,像极了一场热恋。
这段时间,在我的价值观里,不应该被忘记,他们应该被记录。
注:下面会谈到这10年里的一部分bboy和dancer,不谈hiphop。因为hiphop话题很大,大到我还不能肯定的说这10年来,我们做的就是真正的hiphop,可能也没人能说。这要交给观众去评判。但是核心要素,love、peace、respect,我自以为问心无愧。
我一个人也不能代表所有的人,但是他们都是真实的,可爱的,可敬的。这段文字也许有失公允,我只是想说一个最最基本的话——有人记得你们。所有小地方的“你们”。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5:00 +0800 CST  
几个问题要先说明一下:
1.哪十年?
2005年到2015年,10年也好11年也罢,这里不讨论数学。
2.为什么不在早?难道之前就没有了么?
因为这10年只是这个圈子的一个缩影,当然还有前10年,也会有未来的10年。只是这10年整个我家乡的街舞圈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许多,也许得益于大环境的变化吧。


我们开始了。
提起05年,你还有印象么?那一年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横空出世。那一年,苏丹红也全面爆发。还有就是神6上天了。
我家乡的街舞又在经历这什么?
2005年是街舞从“个人”走向“圈子”的一年。我家乡有个世纪广场,许多人的共同记忆。虽然修呀修呀修呀……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值得庆幸的是,据说它还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05年的夏天,世纪广场上总有一群年轻人在跳舞,练舞。李森森、大路、大旭、大胜、小龙、鸡哥、王亮……这些名字可能对于所有人都很陌生,但是他们是当时的家乡圈子里最响亮的名字。(注:排名不分先后。名字可能有误,欢迎指正。)

这些人是当时世纪广场上最为活跃的舞者,那时的他们或启蒙于韩舞、或启蒙于MJ、或来自于知名的舞团。与其他人一样,起初的“酷、帅、泡妞”吸引了他们,但真正接触了舞蹈后,最初的原因已经不再重要,大家都自然地爱上了舞蹈本身。
当时,谁也不会意识到,自己会成为很多人的启蒙老师,掀起一段波澜。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5:00 +0800 CST  
很有幸,我找到一位家乡的bboy和我一起拼凑这段故事。他眼里所见的,也许就是你们在家里所见的。


当时到底是怎样的?
阿色的回忆(一位BBOY):
05年的夏天大概是5月份吧,我在网上发了帖子想学习街舞,过了几天收到留言,是流氓(人名)给我发的他QQ号。简单的聊了几句就告诉我去世纪广场时间是晚上7点半,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就从旁边看着,也没上去说话,总感觉有些不好意思。然后过了两天流氓问我内天怎么没来,我说我来了但是没过去有些不好意思,流氓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喜欢就过来一起玩,然后转天我就去找了他们,那是第一次看见森森哥,大路哥,陈洋哥,流氓哥。然后我的街舞生涯就开始了。

聊了几句过后,森森哥告诉我,每天晚上6点半练到9点多。并且告诉我练舞之前需要热身,然后就告诉我一些热身的动作,还有最基础的FREEZE 倒立这两个动作,我清楚的记得森森哥跟我说,倒立是bboy做任何单手或者双手支撑的基础动作。然后就把我领到旁边的墙边,告诉我倒立怎么练。第一天过的很快,我记得第一天我练到了10点多,很累。到家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6:00 +0800 CST  
我说:
一台录音机,几节电池,几盒磁带,一群中学生,纯粹而开心的跳着,研究着,交流着。资料和新知识获取渠道的匮乏让当时的人更加的刻苦,晚上6:30才开始的活动,总有人4:30就来了,做做卫生,自己练习一下,复习前一天学过的东西。那一段时光我虽没有亲身经历,却是我很向往的。
一切都是义务的,无私的。要说缺钱么?相信大家都差不多,学生哪有什么经济来源,有人了,收点学费很自然能想到的事情。但是没有人这样做过,兜里的零花儿,都变成了大家的烟、水和录音机的电池。


阿色回忆:
之后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每天4点半左右到广场,如果看见地面脏就去保安大爷那里借大拖把把地弄干净,并且把电池买好,还有准备好水和烟,之后就开始热身,因为6点半开始练习,如果早到了就可以把基础的动作都复习一遍这样他们来了就可以学习新的东西。就这样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FOOTWORK TOPROCK 倒立,头立,FREEZE这些动作每天都要做上百次。经过了一个月的练习这些动作我基本上可以做出来个大概。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6:00 +0800 CST  
阿色的回忆:
逐渐的广场练舞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家就有了不约而同,每天4点半-5点半这个时间人们都陆陆续续的来,正规是6点半,但是为了跳舞都早来,为了练习的时间多一点,就少玩一会儿电脑。而且训练的模式也有了初步的行程,比如到了之后行头整理完毕,开始听音乐热身,20分钟的热身训练基本是TOPROCK,踩点。熟悉音乐。然后是20分钟的拉韧带,拉韧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几乎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这个环节,我记得有的人韧带拉不开,我们就帮他弄,逐渐的从一个人自己做热身和拉韧带变成了小组热身拉韧带。因为两个人总比一个人要好。至少不用去找墙。韧带结束后就开始基础练习。去墙边倒立。一组3次一天三组靠墙倒立,主要是为了找倒立的感觉。然后是FOOTWORK的学习。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大概两个月。每天都是这样过,白天起床了,先把音乐打开,一遍听音乐一边收拾屋子吃早点之类的事情,然后开始看那些NB的视频,当时能找到的视频几乎都是韩国的视频,所以这跟家乡的BBOY最初都是韩范有很大关系。视频一看就是一下午。到了3点多就收拾东西骑车去街里。去文化馆后面吃板面还有烧烤。因为4点半5点时候就开始练习了,所以提前吃饭。吃完饭就直接去广场一直练到晚上10点。

以上应该就是世纪广场每个人的共同记忆了,阿色也是每一个非工作室走出来的bboy缩影。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6:00 +0800 CST  
虽说是免费的,但不是什么人都教的。刻苦与踏实始终是不成文的两大条件,对于一些只想着学个一两招提高一下自己逼格的人,总是慢慢的被拒之门外。就这样,1年的时间,世纪广场成了我家乡街舞圈的一个大海选基地,元老们亲手为这个圈子选出了日后鼎盛时期的中流砥柱。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来来走走的有7,80人,最后剩下了2,30人。这对于一个露天场所来说,这个数量已经能称之为“规模”了,而且毕竟是小地方。


很多人羡慕经历过当时的元老,说我们更纯粹、更刻苦、更开心,其实我们更羡慕你们。你们成长在一个环境、条件、资源、舆论都十分优良的时代。虽然只有10年,但是差距就是如此。物质条件在提高,但是舞者进多留少的状况仍不能改变,其中并没有什么需要抨击的,也并不是说留不下的就如何如何不好。在我看来事情的规律就是如此,人性也如此,规律与人性都是进步极其缓慢的。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7:00 +0800 CST  
回看当时的情况,可能会问”都是bboy,dancer去哪了?为什么不见其他舞种?“ 如果真的有这个疑问,从观念上来说我一直认为bboy和dancer不分家,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分开。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镜子,dancer的出现几率和成长速度极其的慢,往大了说,我们并不是一个天生就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我们是个小地方。


从直观上来看,breaking是最有视觉冲击力的舞蹈,它的特点决定了生命力十分的顽强,更加适应成长。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秃子(一个dancer)就是森森哥启蒙的poppin。我依稀记得秃子说,当时没人能系统的说出来poppin是什么,森森哥说:“你就先练胳膊的pop就行,一边两下。”他就这么一直练啊练啊,后来在家里中学之间的一个比赛——华宝杯(一个学校之间由官方组织的比赛,主要是什么健美操之类的,但是还是有学生会顶着老师的压力去跳舞)上就这么练出个“十中舞王”的外号。


此处再接上文书,大概来来走走的有7,80人,最后剩下了2,30人。这段时间,新人进步,强者愈强。姑且算作这十年的第一个爆发式增长。每一个跳舞的人收获最大舞蹈以外的事物,就是朋友、兄弟。和任何一个舞者谈起回忆,总是少不了那一帮铁哥们。但是与此同时队伍的壮大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人是复杂的,一些人能聚在一起,就有一些人注定分离,这不关乎人品,只是理念与价值观的不同。那些曾经被我们排挤的人,现在想想可能他是对的,也可能根本没必要。只是这些人太年轻,太真了。
历经10年,只有一句话放在这里最适宜。
相逢一笑泯恩仇。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7:00 +0800 CST  
这段时间还是交给阿色吧。。他的话更有力量。。
阿色的回忆:
暑假很快就过去了,大海选也算是拉下帷幕了。人员也逐渐固定下来了,阿色、大鹏、边意、郭鑫、大旭、大坤、杨浩这些名字脱颖而出。当然,老人们也都还在。就这么聚会、练习、聚会、练习。学期也很快过完了,天气也慢慢凉了。
到天气开始冷的时候,广场的学生就不再多了。只有我们几个,森森哥他们也不经常来了。流氓哥只有周末才来。因为当时他还在上学,还有小龙,小龙几乎是每天都到。而且小龙也教了我不少东西。
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如果赶上雨季了,就有一段时间没法出来练习。
那个时候训练非常艰苦,都是靠家里给钱生活,为了买个背心买双鞋要存好长时间,我跟杨浩两个人经常是走着回家。能吃上一顿板面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通过学习跳舞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大家都变的懂事多了,而且逐渐的身边舞者的父母一听说孩子出去跳舞也同意了,说跳舞能锻炼身体,比出去瞎玩上网要好,而且是集体活动。当时的舞蹈,确实算是从某种程度上拯救了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坏孩子”。
这种体会,不只是出自于大师的口中,而且切身的。

这里要提句杨浩,刚接触杨浩这个名字还是当时家乡的“chair王”,07年见过他的“chair转”,真的非常漂亮!
说完杨浩就要说说广场大神级别的人物了。大鹏,身体协调性,柔韧性非常好,长得也非常帅。技术在当时的家乡绝对第一。倒立相当的稳,踹都踹不动。各种变态动作用我们讲话的来说,各种撅。当然还有大旭哥,当时的头转相当的牛逼,好像是得到大陆哥的真传了。

大鹏,我更习惯的名字是开筋王,各种掉腰,各种撅,各种帅。他的传闻也能算是一段传奇吧。大旭哥,还能见到的为数不多还在从事着舞蹈培训的。当然那一批现在还在做培训的还有某某舞动的大胜(一个名声相对不太好的元老舞者),据说他的breaking底子还是很不错的。

说起大胜这个名字,不得不说,其实有一些人在你家乡的名声非常差。众人眼里,他们是骗钱的,他们什么都不会,他们误导新人,他们分帮结派,他们自视甚高,他们。。。。。。其实一切皆有因,只是你没看到,趋之若鹜的从众了而已。就拿骗钱的来说,如果你知道他确实是靠这个来养活自己的,或许你就明白了,但是你永远不会明白,这就是误解的开始。
一个人把你心中的圣物当成了工具,你不屑。他何尝不会觉得不屑,有时不得不如此。多些理解,会好很多,你自己不要这样做就好。谩骂、侮辱,我看大可不必。谨以此段,与君共勉。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7:00 +0800 CST  
阿色回忆(以下是阿色的第一人称):
再接上文,那个时候我和杨浩天天在一起,我俩很谈得来,有着一样的兴趣。几乎就是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每天一起吃面一起跳舞。可以说他是我在除了学校,亲戚以外的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以前认识的都是什么父母同学家的孩子。要不就是没见过面的网友。而且我在学校也不爱说话跟同学也没什么来往。
冬天要来了,广场已经不适合在继续跳舞了。风带走了温度,却没带走能坚持的人。
场地成了第一大难题,大家都分头去找可以练舞的地方,一点也不夸张的说,楼道,亲戚家里,偷偷蹭学校地方,这些都干过了。当时去租排练厅太贵了,高额的租赁费就是天文数字。
相比之下,健身房成了首选。
而且内个时候森森哥他们已经不怎么来广场了,看到更多的身影是流氓,我记得相当清楚,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跟往常一样来跳舞。流氓从学校赶了回来,从那里听新的音乐,而且跳的TOPROCK跟以前的他完全是两个样子,我根本就没见过。音乐也从来没有听过。慢慢的流氓哥逐渐的带起了这个小集体。
从这以后,当时的家乡里的一个团体,OTO(队名)的故事要来了。
就像下面要说的OTO一样,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小团体,对于你的家乡来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对于当时的元老来说是天大的事情。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7:00 +0800 CST  
阿色说:
迫于场地和季节的限制,不得不选择了健身房。
当时去了最便宜的健身房,我们就叫它10楼吧。
那是我第一次去健身房,里面什么都没见过。很多东西我们都很新鲜,而且我们在里面也不用再放录音机了,有VCD还有大音响,简直爽死了。大大的排练厅,两面全是镜子,那是我第一次从镜子里看自己跳舞,因为广场没有镜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跳的是什么样子。就这样我们每天都去训练,吃饭也有所改变。加入了米线跟大饼鸡排,我想家乡的BBOY们,在10楼练过舞的人都知道楼下的大饼鸡排吧。虽然现在已经没了,但是那种味道很值得回味。
练舞的时间也发生了改变,因为是室内练舞,所以我们周末都是上午10点多就过去练。因为排练厅还要给人家上健身课程,所以我们就要早去,然后把时间都安排好,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是放学了直接过去。周末要是课多我们就去广场玩。
流氓哥当时骂人骂的比较凶,看我们练的稀稀散散感觉有点不高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流氓哥骂的还是不够狠。我清楚的记得,一天晚上流氓把我跟另一个人骂的很严重,我俩在一旁拉韧带的时候,另一个人都有点含泪了。
然后他就开始教我们一些系统上的东西,一些动作的正确做法。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一次的所谓的魔鬼训练,各种footwork toprock 倒立 NIKE CC 这些大家都知道并且得心应手的动作进行正确的规范。手练出了老茧。每天一种步子要正着30圈,反着30圈。NIKE左右手的一天要练不下100次,以至于最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FOOTWORK练的这么好,我就说反复的跟着音乐去练习。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的去练。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8:00 +0800 CST  
阿色回忆:
久而久之,OTO诞生了,阿色 大博 大鹏 小龙 疯子 大坤等几个人。我生平第一个街舞队。我也是有队伍的人了。并且在某一天我们接受了家乡的一个报社记者采访,我没想到我居然跳舞还能上报纸。。我跟老师说,我请假要去接受采访,老实根本就不信,我就说到时候拿报纸给您看。
采访的记者是文正哥介绍来的,还有万屹哥,从下午一直采访到晚上,大家都很好奇被采访是什么样子。不过也没啥感觉。就可惜一点,我的一张照片里是拿着烟的。给老师看报纸的时候老师一下就给看出来了。。。太失误了。


当时听阿色讲完,我笑了好一阵子。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38:00 +0800 CST  


当时的报纸,阿色保存了十年!前阵子搬家的时候,他千方百计的找出来,生怕弄丢了。
迈特凯总说“这就是青春”。。。这真的就是青春!!!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46:00 +0800 CST  
阿色说: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件事就是参加第一届华宝杯街舞比赛。因为OTO队里大部分人都是四中的学生,所以我们自然就代表四中去参加比赛,不过我不是4中的,所以我不能参加比赛。不过小龙跟疯子两个人参加了。比赛当天我没有去,因为驾照考试。感觉比较可惜。当时一直在发信息追问比赛的情况。
那一年,我们拿到了第一,也是四中的第一,可惜视频现在找不到了。
整整一个冬天 OTO非常火,在各个学校已经小有名气了。我们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动作做的不说很到位吧,也算有点意思了。


我说:
华宝杯,一个各校之间官方的集体活动。挺神奇的。这是家乡很多人的第一个舞台吧,让许多孩子能够用学习以外的方式代表学校。
虽然他是小众的,不专业的,在当时的学生圈子里,这个活动确实是个大事儿。大到会专门为这件事情做准备,我相信现在的很多舞者都不一定会刻意为某一个比赛做什么准备,除了一些很大很大的赛事。
现在已经没有了华宝杯,挺可惜的一件事儿,又少了一个平台。这也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学了舞蹈能做些什么?答案挺无奈的。这几年里,空有一身舞艺,却只能奔波于各种比赛,这些比赛往往都是“小众的”。不夸张的说,办一场比赛,主办方连来观看的观众都一清二楚,更不用说选手了。看似越来越大的圈子,挺可惜的,界线还一直在那里。
不比赛能做什么?演出么?1年时间里,你周围可见或者是听说过的演出有多少?一只舞蹈能有几个人?几分钟?学舞的孩子和其它小众爱好者一样,圈子里也好圈子外也好,没人提供一条合适出路或平台。
无用武之地,亦无用舞之地。一斑也没能略见。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50:00 +0800 CST  
有了团队就会有许多的事情接踵而来,甚至是意想不到的。
任何王朝的强盛都没能万世千秋,团队依然如此。
人是复杂的,这个复杂不是尔虞我诈、品性优劣。它源于我们各自的成长环境不同。
再多的誓言种种,有时候也抵不过小小的事情。
那也只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思考方式不同罢了,回头想想,谁也没有把彼此推向深渊那么严重。
背道而驰的只是经历与方向,从来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
如果非要说个始作俑者,在我看来,是生活吧。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0 23:52:00 +0800 CST  
书接上文,阿色说:
每个周末都盼着流氓哥从大学回来教我们的东西,但是每个周末要等好久,于是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了自己寻找教程,自己寻找音乐的路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走上了家乡里的资料王的路线了。因为我对找东西比较在行,所以我每天在家都大量的搜集音乐,去的最多的网站就是163888分贝网,那里面有很多牛×的音乐,因为流氓哥说,要多听音乐,听不同的音乐。所以在短时间内我们搞到了好几百首音乐。远比在广场的时候听的要多要全。而且从那个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了remix.并且在视频方面,我们也在各种网站上找视频,然后学习模仿。总之一句话,那个冬天(05年年底-06年年初),我们突飞猛进的增长着。也是OTO濒临解散的时候。

我说:
51555,分贝,10年前的舞者们耳熟能详的的网站。那个时候的音乐远不像现在,名字+作曲人+版本,信息这么全的音乐文件少之又少。淘曲子犹如大海捞针,真的就像在煤堆儿里找一只乌鸦一样,挺有意思的。我电脑里07到08的大量音乐都是一大串数字作为名称的。那些没名字的音乐,完全就是私人财产的感觉。把曲子分享给大家与把最心爱的红白机卡带送给小伙伴并无两样。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1 00:04:00 +0800 CST  
那个时候在分贝找曲子的故事有必要与大家共勉一下,曲子并不是像现在的网站,有个什么一键下载的功能。很多人上传的音乐是具有加密,不能下载的。不过好在当时的网络技术并不是很完善,让聪明的人总能想到办法。
几张图带你回到那个时候的分贝。也就是以前的163888。别问我分贝怎么没了,可以百度的。

当时的分贝网空间,听音乐都是以Windowsmedia作为插件的。

当年从分贝下载下来的歌曲文件,还有数字长度比这个夸张好多的。
聪明的人当时是如何获得那些不能下载的音乐呢?
首先,要找到浏览器的缓存文件夹。

然后要在海量的缓存文件里,找到你刚刚收听过得音乐,这也就是为什么是一大长串儿数字的原因。

有些人为了查找方便,会把下来的曲子换个名字,或用日期,或用音乐里面比较明显的特征,“噔噔噔”,“节奏快的”,“好听的”,“炸曲”,这些名字屡见不鲜。
不愿意改名的可能就惨点了,上个月明明下载好了一首曲子,再找起来,又要一个一个听一遍了。。。
还有,那个时候交流音乐的时候不是“你听了那个谁谁谁的新歌了么?”,而是“你有没有那个前奏特好听的,就那个咚~咚~咚~的?”边问还得边哼唱着。现在想想,应该算是时代的一个小烙印了吧。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1 00:08:00 +0800 CST  
我继续讲OTO的故事。
OTO和当时的天气一样,凉了下来,冬天对于当时的舞者是比较难过的。当年的OTO也是一样,个人水平的发展不同是每个队伍都会有的。流氓哥和大鹏算是当中的佼佼者,他们去了当时更强大的队伍。其他人或因为工作,或因为家庭也渐渐没法保证长时间的队训了。说不上个具体的原因,OTO就这么渐渐的消失了。消失的很平静,很安详。
对于队员的流失,我个人是这样看的,总会有人走向更高的平台,这不是什么背信弃义的问题,为什么有人走在发展的道路上会被贴上某种不好的标签?我们换一种说法也许更清晰,因为我们是一起的,所以你不能有其他的朋友和想法,这是不是不太合理?
当一个人向上走了一级,同级的伙伴们时而嫉妒、时而唾弃。当他走到了顶级,我们多数却会以他为荣,骄傲的向别人说着以前你们在一起的故事。这个是不是也不太合理?
说到此处,还烦请各位回到初心。 Peace,peace and peace.

就现在的发展来看,这个事情可能出现的概率很低了。今天的舞者可以是很多不同舞团的成员, 我可以是4.U.的,也同时是Devotion的,这并不冲突。(两个毫无名气的队伍,大家还是不要搜索了,搜索不到的)

你说竞争对手?这太可笑了,大家是一个整体。今天我倒下了,并不意味着你成了一枝独秀。看一看大环境,很客观的讲,只是孤芳自赏罢了。大部分人不会为了一朵花叹赏,而是一片花海。如果有,那是“群芳"中的花王。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1 00:12:00 +0800 CST  
一次性发了好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耐心能看完。如果看完了,万分感谢!欢迎大家回帖,算是对我码字的小小支持吧。

一谢故事里的人,没他们就没这个帖子。
二谢故事里影射的人,没他们就没人看这个帖子。
三谢这10年里,许许多多小地方默默为家乡的舞蹈打拼的人。

后面还会更新,烦请大家耐心看。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1 00:15:00 +0800 CST  
在写的时候,总感觉要给OTO一个结尾,但是OTO就是没有什么结尾。与其说是解散,我更倾向于传达的是”它的任务完成了“。在他们第一次尝试领跑的时间里,如同他们的前辈所做的一样,不自觉的又带出了一批新人,而之前的新生代也转型中生代。
有些名字在这一年冬天,应该被记住。就像夏天里的那些人一样,阿色、张博、大鹏、小龙、梁峰、大坤。。。。。。当然还有你家乡里的人们。
06年的初春,家乡的街舞圈平静(不是消失)了一段时间,张博、阿色、杨浩因为表现卓越,进入了前辈的团体liberator,大家继续跳舞、练舞。
没过多久,在我家乡名噪一时的new life(队名)就来了,紧接着吉川天尚(工作室)也要来了。
一先一后,一个带动了当地的所有中学,一个带动了整个家乡圈子。

楼主 叫我卡子就行  发布于 2015-08-31 00:40:00 +0800 CST  

楼主:叫我卡子就行

字数:32752

发表时间:2015-08-31 07:3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07 15:31:52 +0800 CST

评论数:2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