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连载:国共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冰与火

外线篇迟点更,今天做作业还有听讲座了。。相信我,外线篇很精彩的。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1-28 19:49:00 +0800 CST  
外线篇
外线篇其实也打的非常之精彩,只是被忽略了。毕竟陈明仁守卫四平太耀眼,耀眼到很重要的郑洞国黯然失色。
我之所以把支援篇独立出来,单独用一个外线篇来写。是因为我觉得郑洞国打的很出彩,同时也是对实诚人的同情吧。毕竟我看得书那么多,肯为郑洞国多费点笔墨的书籍不多。像此次郑洞国指挥十多万部队北上支援,如此大的行动,多是被“后国军部队北上支援,终解四平之围”几个大字草草概括。
同时也是为了让大家比较全面的了解当时的情况吧,我写这个帖子是尽量往细里写的。还有就是少写自己的话,多写看到的事。
毕竟我也怕我写自己电话多了,就倾向于某个我喜欢的将领了。
沈阳
自林彪发动夏季攻势以来,杜聿明的病变得更重了,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现在的他连日高烧不退,脊柱也疼的厉害。
医生曾警告他,在不及时治疗,将会有全身瘫痪的危险。
蒋介石也曾二次来电,要他马上离开东北,回内地治疗。
杜聿明表示拒绝,说:“此时离开沈阳,离开东北,就是临阵脱逃,就是对总裁、对校长的不忠不义,这绝不是黄埔军人之所为。”
杜聿明是不肯走的。
然而现在的局势不容乐观,夏季以来,共军的攻势猛如水火,各处传来的,皆是告急的文件。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1-28 22:32:00 +0800 CST  
而他手中能用的兵力,已经不多。曾跑到南京乞兵的郑洞国也无功而返,现在的他,已经不复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了。
局势并没有同情他的病情而变好,现在林彪的军队已经集结于四平附近。
四平岌岌可危。
而且一旦四平被攻下,沈阳也将危在旦夕。
于是病床上的杜聿明先是征集沈阳城内禁10万居民大修工事,同时将驻守热河的93军两个师抽调到东北,同时屡电蒋介石,请求调回53军回东北。
听闻四平被围之后,蒋介石也是震惊的不行。遂令杜聿明要在6月30日以前解四平街之围困,不过看到东北局势的严重性,也终于同意将53军调回东北。
接到这个命令之后,杜聿明便躺在病床上同郑洞国及几名高级幕僚商讨对策,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先拿下被共军占领的本溪,沈阳的国军才可北上,长春的国军也才可以南下。否则,将精兵抽出后空虚的沈阳,也会危险,。
至于指挥攻击本溪和四平的人选,杜聿明一再推进郑洞国担任,郑洞国也是不大愿意的。十多万军队由他指挥,他自己也担心打得不好,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但此时杜聿明病重,不可能亲临前线,而东北将领中,能担得起这样的重担的,也只有郑洞国了。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1-28 22:33:00 +0800 CST  
一来郑洞国和杜聿明的关系也好,他也不忍看着病床上的杜聿明那样的痛苦,遂临危受命。
二来是东北的部队他能指挥得动。
6月17日,也就是四平城被攻击的第二天,郑洞国亲自指挥53军进攻本溪。
战事进行的很艰苦,本溪的共军也知道本溪的重要性,战事整整打了三天,守备本溪的共军最终不敌,败走。
20日,此时四平已经被攻击6天。这天郑洞国终于赶到铁岭的新六军军部,令新六军做好警戒工作,同时开始部署军队北上解围。
此时他能用的军队有廖耀湘新六军16师、22师、169师;卢浚泉93军暂20师、暂22师;周福成53军116师130师;赵公武52军195师及重炮和战车部队。其中的53军被郑洞国隐藏在本溪,待前线战事一起,再迅速北上。
而北边南下的部队分别是新一军30师、50师及保安团一部。
郑洞国遥望四平,再一次踏上征途。 回想当年,郑洞国踏入东北的黑土地的时候,第一场与林彪的那次大战,也是在四平展开。 那次战役,郑洞国离四平仅有一步之遥。然孙立人回来之后,郑洞国便把新一军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孙立人。 可谓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那时候的形势,一片大好。自己和杜聿明配合的天衣无缝,一人在前,牵制林彪,一人在后,斩断后顾之忧。 然后挥戈而北。 共军之鹰? 却终究被自己击败,仓惶北渡。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然而时过境迁,先如今的局势已经是江河日下。郑洞国想的,只盼陈明仁能守得住,一定要守得住!
不然,自己这十多万兵马,也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后来的廖耀湘支援锦州的时候,就是因为锦州守不住,导致十多万精锐进退不成,落得个残兵哭辽水的下场。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1-28 22:33:00 +0800 CST  
这几天估计得停更,要写什么年度论文,还有作业。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1-28 22:36:00 +0800 CST  
这几天不更新了,先处理作业和年度论文的事儿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1-29 17:08:00 +0800 CST  
不然,自己这十多万兵马,也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后来的廖耀湘支援锦州的时候,就是因为锦州守不住,导致十多万精锐进退不成,落得个残兵哭辽水的下场。
郑洞国北上最担心,除开怕陈明仁守不住之外。还担心沈阳至四平铁路的东面山地中,埋伏有林彪的重兵。
这点是最担心的,也是最致命。一旦东面的共军把郑洞国的后路切断,那可能要提前上演廖耀湘那一幕了。
因此,郑洞国决定将战斗力最强的廖耀湘新六军放置在东侧的山区里,以此掩护主力的支援,同时也是保护自己的退路。并随着战事的进展,朝四平机动。
具体的部署是这样的:
93军由图昌北上直接进攻四平,并配属将炮团、战车营。
曾几何时,同为滇军的60军在火上烧的时候,蒋介石选择坐视。谁成想现在,被讨厌的杂牌,也无可奈何的担起了中坚,不得不说是中嘲讽。
赵公武52军195师为预备队,等53军到达开原之后,即向八面城进攻。
53军为总预备队,随战事的进展,从左侧迂回四平,以此侧记四平的共军和切断其后路。
这个部署可以看得出,郑洞国是何等的小心翼翼。各个部队除开中路之后,都是要看战事的进展再进攻。就怕冒进了,被包了饺子。
一个军和一个师为预备队,郑洞国是这样考虑的:一旦战事一起,如果顺利就全部投入战斗。如果四平守不住,这一个军加一个师也能迅速但仍救援93军和新六军的任务。
他是不得不小心,北边攻城的部队,仅有2各纵队加一个师(后面再加一个纵队,且后面是佯攻四平,攻城部队大部分抽出打援)。剩下的其他纵队和独立师,全部都是盯着他的。
说白了,围攻四平也是一次围城打援。而且这个支援的郑洞国还不能和钟松一样绕弯总走,他十多万兵马,那么大的阵仗,加上共军出色的情报,走多弯都会被发现。
因此,郑洞国也很危险,搞不好就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也就是这时,国军侦测部队侦测到沈阳至四平路以东的地区电波特别频繁,因此,郑洞国推测2纵和4纵的主力就在东边猫着。
此时共军的打援部队是这样布置的:
以4个纵队(欠两个师)加五个独立师、两个骑兵师共17个师的师的兵力,配置于四平以南、东南及以北地区,准备阻击由沈阳北援和由长春南下国民党军。
其中的3纵队、第4 纵队(欠第11师) 被布置在于清原、山城镇、西丰地区。这个两个纵队的任务是阻击自沈阳而出,沿着沈阳、吉林铁路北进,再自西向东支援的国军。
5纵(欠17师)和独立2师被布置在沈阳至四平路以东的莲花街、叶赫战一带,阻击可能往东迂回的国军部队。
2纵则占领四平以南图昌以北的泉头、三十里堡一线高地,但仍正面防御。
剩下战斗力不及主力的独立第1师、第3师、第4 师、东瞒独立师、西满骑兵第1师、第2 师位则布置在四平以北,阻击可能由长春南援四平之国民党军。
南满独立2师则布置到开原以南的中固镇牵制国名党部队。
23日,郑洞国成功攻占开原,24日进至图昌附近,与守备在图昌的2纵激战。图昌的2纵凭借附近山区的有利条件,构筑了重重工事,顽强抵抗,93军进展甚慢。
也就是在23日,但仍掩护任务的新六军169在八棵树收到共军主力猛烈攻击。这只部队是由交警13、14总队改编而成,虽然军事素质较好,但这是第一次在东北收到如此猛烈的攻击,经过一昼夜激战之后,第一防线的部队伤亡过大,八棵树附近阵地全部失守。
一旦八棵树失守,那么正面的国军也就危险了。鉴于情况的重要性,廖耀湘严令169师师长郑庭笈务必迅速拿下失去的阵地。
24日,国军南下的部队进至陶家屯一带,但是被死死挡住,不能前进半步。新一军自孙立人走后,战斗力便直线下级,。我觉得这样认长官的部队是应该彻底拆分的,否则不利于指挥,也不利于团结。
23日,郑洞国的支援部队进至开原,并成功拿下。
24日,支援部队打到图昌附近。与在图昌附近驻守的刘震2纵展开激战。
25日,图昌被郑洞国成功拿下。
同一日,169师在飞机和地面火炮的掩护下开始发起进攻,在八棵树附近各高地和共军展开了非常激烈的阵地战。到晚上7点,共军伤亡太大,不得不撤出已经占领的阵地,被迫撤退。此后,共军转而进攻貂皮屯、威远堡门、莲花街、平岗等地,和新六军各部队展开激战。
可以说,新六军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和陈明仁一样,都没有后路。只要他们溃败,那么正面的郑洞国也凶多吉少,他们能做的仅有死守。
26日,林彪鉴于四平一时难下攻下、但陈明仁也没多大力量反扑。因此决定把重心放在南边的郑洞国身上,将攻城部队的6纵16师、邓华纵队、独立1师、2师从攻城部队的序列中抽出南下,以加强打援部队的力量。
具体的部署是这样的:
3纵3个师、1纵两个师、4纵两个师、6纵一个师、独立1师一个师共9个师的兵力布置在沈阳至四平铁路东边的群山里。这9个师的任务是歼灭在此担任掩护任务的廖耀湘新6军。
2纵3个师、邓华纵2个师共五个师的兵力布置的正面,这五个师的任务是抵挡住正面突进的滇军卢浚泉93军。
从林彪的布置上看,林彪确实失招了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08:55:00 +0800 CST  
郑洞国把最能打的新一军部署在东边,以此扛住共军的攻势。而林彪也如愿的把主力放在东边,企图切断郑洞国后路和歼灭新6军。
但是郑洞国的重心却是偷偷部署在本溪的53军,打算把这只部队当作奇兵使用,且这只部队的任务是向西迂回四平。
6月26日,沈阳至四平路东侧的电波突然停止,杜聿明判定此时的共军正在转移,因此电令郑洞国出击。
于是正面的93军开始全力出击,在28日,郑洞国和卢浚泉也亲临前方指挥战斗。
但是刘震2纵也打的及其顽强,93军虽有重炮掩护,但仅是拿下了几块阵地,进展不大。
28日中午,侦查部队回来向郑洞国报告,说四平此时的枪声已经稀疏,原因不明。这可把郑洞国吓得不清,极为焦虑的郑洞国要卢浚泉在黄昏之前无论如何也要拿下共军的阵地。
中午1时,北上的53军开始进攻四平西边的八面城进攻。这只部队的出现,是林彪没想到的,此时的主力全部都放在东面的山区里了,八面城防务空虚,很难坚持的下去。同时这只部队突然出现在2纵的侧翼,这也从心理上打击了刘震的作战信心。
因此。郑洞国决定集中全部的力量进攻刘震2纵。
下午5时,刘震2纵部队伤亡过大,败走,郑洞国遂突破正面的阵地。
四平的陈明仁知道援军快到了之后,也派出部队接应。
29日,滇军93军和四平守军的街头部队成功会师,而53军、13军194师也顺利拿下八面城。
此时,共军的重心已经全部放在了东侧的山区里,企图在绵延的山区地带集中兵力歼灭新6军,以此打开局面。
同一日,企图迂回四平的新6军14师在莲花街一带被1纵主力、邓华纵16师、独立1师成功伏击,歼灭其一个团,但是未能切断其后路,14师成功撤退。
二3纵、4纵也向头营子、威远堡、貂皮屯的新6军169师、新22师发起进攻,并将其击溃。
30日,围攻四平的共军全线撤走,四平解围。
此时郑洞国本想乘胜追击,但是这时候新6军已经顶不住了,廖耀湘向郑洞国告急。此时的新6军14师在威远堡门(今威远堡)受到了共军及其猛烈的攻击,伤亡惨重,眼看就要被歼灭。
鉴于侧翼新6军的面对的危险局面,郑洞国只好放弃追击的计划,令53军转至泉头车站,侧击攻击威远堡门共军的侧翼。
7月1日,53军开始在泉头车站一带侧击共军的侧翼。廖耀湘也拿出新22师正面进攻围攻威远堡门的共军。
同一日23时,林彪致电各纵:
敌主力向威远堡门集中,我1、3纵后撤,另寻战机,你们可以一部祥攻击敌人,主力暂勿轻战。
也就是天亮后,在威远堡一带战斗的共军部队向西丰、西安一带撤走。
见国军败走,杜聿明下令廖耀湘继续向东进攻,打击撤退的共军。但廖耀湘拒绝实行此项命令,按兵不敢异动。
我觉得廖耀湘是对的,东北都是山地,不利于国军部队通行。且林彪在东侧布置了那么多的兵力,再追,恐怕真的会有危险。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杜聿明在战后未为新6军请勋。
至此,三战四平落幕。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08:56:00 +0800 CST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实在是万分抱歉。
这几天都赶着做作业,还有闭卷考试科目的老师也划重点了。
因此,这几天都是做作业是复习。
这个闭卷考试太恐怖的,以往的老师会说:“大家不要留空白,不然我想给分都没办法给。”
这次的老师则说:“大家不要瞎写,瞎写我不会给分。”
所以现在还在找资料,背资料,这个背资料比较恶心。
闲暇之余,我还把把李宗仁回忆录看了,四野12个纵队司令的书籍,也基本搞到手了。
现在我最需要的是关于陈光、段苏权、钟伟、廖耀湘的书。
如果大家知道相关他们的书的话,可以推荐给我。
如果有电子版本的,能直接发给我最好不过了。
在后面4野组成12个纵队以后,我会对各个纵队司令都做一些简介。顺带也提一提东北tg关于权力的斗争,不过不会深入太多,毕竟这个帖子是以写军事为主。
同时我也觉得我的帖子对于国军的描写比较难写,一是他们比较被动的和共军交战,不再像之前那样了。二来是我找不到相关将领的书籍,找到的写的也不是很详细。
如周福成、郑洞国、卢俊泉、刘玉章、赵公武、曾泽生、陈明仁、的书,或者有、或者少、或者没有。
因此可能会留下不小的遗憾,那就是对于国军的描写,会减少。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08:58:00 +0800 CST  
接下来,就是秋季攻势和等冬季攻势了。
这两场攻势,在一些书里仅用几句话描写,至多几百万。
仅秋季攻势,我就写了差不多三万字,很详细。
还有,没想到我也快要考试了,也快放假、也快过年咯。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09:00:00 +0800 CST  
林彪检讨总结篇
三战四平对于共军的损失,是比较大。这也是继二战四平之后的一次大的败仗。此战不仅牺牲了众多的士兵,连独立1师师长马仁兴也在四平攻坚战中阵亡。
有鉴于此1947年7月2日,林彪给给纵致电:
四平战斗及此次威远堡以北以东的作战均未打好(指打援)。有的系因能否胜利的具体条件,缺乏冷静的估计,轻浮急躁攻击,表现有信心有精神的冲动牲. 而缺乏老练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的系因战斗组织的浮跺潦草,未等待兵力集结,未注意迂回切断,致形成击溃战缴获不多(莲花街打14师、头营子等地打169师、新22师都没有切断后路),有的系因分散兵力同时进攻几处敌人,以致对欲攻击之目标,不能形成绝对的优势兵力。因而也就不能对该目标形成包围迂回和充分的重点突破,结果打成得不偿失的击溃战。或成为相持不决消耗力量的不利的战斗。这些未打好的战斗除总部应进行检讨与吸取教训外,我前线的战场指挥机关。也应深刻接受此次教训,进行思想上的理解与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将主力兵团的力量虚耗与下降。
随后又电各纵队,要求:
总结五十天作战经验,总结四平战斗、威远堡门战斗之经验,开会庆祝夏季玫势的胜利,须防止因胜利而失去冷静与稳重老练精神。
恢复疲劳后进行普遍的军事教育,参考这次作战经验,进行”一点两面”战术教育。纵队派人去教导队报告作战经过、经验教训,并带回伤员,检查俘虏教育情形。
远在陕西的毛泽东也电林彪、罗荣桓、刘亚褛:四平战役虽未全部解决敌人,但已取得经验,给了敌人很大打击。援敌如太集中不好打,可弃之不打,而以一个月时间休整部队,八月间再行出击,出击方向提议向北宁路方面。
在四平攻坚战结束后。东总还专门召开了主力纵队主官首长 参谋长长座谈会。仔细探讨四平攻坚战的经验教训。
见此情景,刘亚楼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夏季攻势形势很好。连续歼敌,节节胜利,最后进攻四平,敌情就不甚了解,甚至连一张四平城市地图也没有。工事怎么样,到底有多少敌人,71军的主力到底被歼了多少,各说不一。老实说,我们当时心里也没有底,就发动了进,结果碰了大钉子,打了大莽撞仗,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损兵折将,第三次把敌情、道路都弄清楚了,并和内部取得了联系,很快就打下来了,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借鉴。”、“这次战斗,我有责任。我没有做好参谋长职责忽略了陈明仁的战术。”
罗荣桓则说:
我们部队过去比较善长游击战、运动战,打阵地战没有优势。这回打攻坚战我们更缺乏经验,一些部队以大部队投入,整营整团地密集攻击。队形展不开,火力不易互相支援,结果在敌人密集火网中造成了伤亡严重,这是我们今后要严重注意的大问题。
而林彪,则表示承担全部责任,说:
这次四平没打下来,不要你们负责,主要是我情况了解得不够,决心下得太快。不马上
攻,围城打援最好。先消灭援军再攻城,就能攻下来。另外,这次攻城还暴露了我们攻坚的技术差,这也主要是我平时研究得不够。
林彪的主动承担责任,可以说是是勇敢的,也有令人敬佩的。
同时我也觉得,有这样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领导,底下的人干事也才放心
而且共军的这个要求部队总结经教训,不单单是纸面上的。在1947年8月6日,林彪就致电各纵队:
一切参加攻坚战的师及纵队都也向总部详呈战斗报告。
一切参加攻坚战的师及纵队都应做这次作战的总结报总部。
一切参加攻坚战的师及纵队都应将典型营、连、排、小组组战斗动作写成文章,包括当时的敌情、地形、天候状况、我方任务,部队侦察和判断、战斗采取的决心、敌我的战斗动作、战斗结果、经验教训等典型。
(四)写典型值战例,优缺点都要写,应于九月五日以前送哈尔滨总部
也正是三战四平之后,共军开始了大练兵,如六条战术原则、并肩突破法、连续爆破法等作战方法,都为后来进攻锦州作了充分的准备。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08:00 +0800 CST  
最终篇
三战四平,共军的官方说法,是伤亡一万三千人,歼敌一万七千。国军陈明仁则说歼灭共军5万余人,自身伤亡7000人。
在我看来,此战共军全部的伤亡(包括打援部队的伤亡),应该在两万至三万之间。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10:00 +0800 CST  
不过从整体上看,我觉得国军还是输了。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10:00 +0800 CST  
在夏季攻势中,共军共歼灭国军8.2万余人,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11:00 +0800 CST  
缴获榴弹炮13门、山炮41门、战防炮40门、迫击炮493门、火箭炮128门、掷弹筒32具、长短枪3.4万余支、机枪2055挺、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11:00 +0800 CST  
机枪2055挺、重机枪428挺、高射机枪3挺战防枪13支。同时缴获弹药1.136万余发、炮弹25万发、手榴弹1.3万发、电台64部、汽车198辆、马1.2万匹。
收复的县城达36座,扩大占领区域16万平方公里。
至此,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和冀察热辽解放区连成一片。
这样的后果就是国军的实际控制范围更加减少。
不过在国军四平保卫战胜利后,如果能趁机北上,掩护新1军南下,以此充实四平至沈阳一带的防卫。
如此以来,还能空出兵力充实沈阳至锦州一线的防备。
可惜国军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不仅没有趁势撤下长春的新1军,还把大将郑洞国给搭进去了。
郑洞国这个人,打正规战是可以的,国军却让他去守一座死城,实在是可惜。
虽然战略上出了问题,但我觉得,国军在三战四平中,是打的十分出彩的。
在此战中,内线的陈明仁守得住,没有成张灵甫、范汉杰、李正谊之流。而外线的郑洞国也打的很好,指挥10多万大军支援,面对林彪的设下的伏兵,也没有吃大亏,成功的抵达四平城下。
在支援部队中,郑洞国设下三路部队,都完美的发挥了应该发挥的作用:
中路:卢浚泉93军正面突进,成功的拿下2纵的阵地。
西路:53军和13军194师成功拿下八面城,威胁四平共军侧翼。
东路:这一路打的最艰难,3个师对9个师。但是廖耀湘也成功抵住林彪的进攻,成功的保护了部队侧翼的安全。
可以说,这是国军之中比较经典的战役之一,经典之处在于:
一:上级领到没有瞎指挥。
二:地方军和中央军彼此合作。
三:没有发生冒进现象。
四:没有因为想保存实力而怯战现象。
五:计划实行得体,没有中途一改再改。
六:具体指挥的主帅能让何方人马基本上信服和听从。
七:具体指挥的主帅不是猪。
八:作战的战场适合国军的机械化部队行动。
我总结的基本就这么多,这场战役是一场被张灵甫、孙立人们淹没的非常大的,也是非常成功的战役。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12:00 +0800 CST  
至此,几个大的篇幅都结束了。
下面就看看陈诚这个搅屎棍来东北是怎么被打的连牙都找不到吧。
同时后面还会涉及到李宗仁,可以算是说解密李宗仁在北京吧。
我觉得李宗仁在北京的日子,还是比较有趣的。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15:00 +0800 CST  
没想到这个学期那么快,计划两三个月写完,结果个学期还没写好。
呼呼,主要是写的太细了。
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这样写。
因为很过瘾。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17:00 +0800 CST  
赶紧自顶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17:00 +0800 CST  
那个经典之处,应该再加个九:空军和陆军的配合得体。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6-12-07 11:56:00 +0800 CST  

楼主:岭南兰大大

字数:222490

发表时间:2016-09-13 03:0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6 01:53:17 +0800 CST

评论数:389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