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下克上---日本菊花纹的凋落》

154,播磨攻略(3)

黑田如水是一个非常精明的谋略家,为何在见织田信长前先去找丰臣秀吉?因为他的身份一来是很低,直接去见织田信长可能被拒绝,另一个角度的话就可以看出黑田如水的精明。

谁将取播磨国谁就能打开通往西征毛利的道路,这一点将决定未来织田家内部的格局,而黑田如水为什么选择丰臣秀吉,因为他猜透了织田信长的心思,对织田信长来说格局已经转变,现在要用家臣来制造家臣之间的矛盾,所以选人问题是大问题。

不再是简单的考虑用的人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需要将用的人成功后不会威胁到自己考虑在内,假如从这个角度上讲,丰臣秀吉恰好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丰臣秀吉和其他家臣都已经或多或少的变强了,可丰臣秀吉是织田信长最认为可以掌控的人。

最好的制衡关系是平衡,如果使用织田家的家老或者重臣出身的家臣去完成这个任务的话,那么家老们的力量只会进一步增强。织田信长需要使用一个弱者来为自己牟利,选择丰臣秀吉肯定会让家老们感到不开心。可这会使得织田信长很开心。

丰臣秀吉势力增长以后,他与其他家老和家臣就会呈现对立,这样重臣就会相互的防范,得利者是织田信长,看破这个心思的黑田如水自然要先找丰臣秀吉,一个关键就是当他先找丰臣秀吉的时候,就与丰臣秀吉形成了直接的关系,而不是由织田信长委任丰臣秀吉和黑田如水合作的关系。

这对黑田如水来说只有利,并且先见到担任的重臣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虚实,黑田如水这时候的关系和丰臣秀吉属于合作关系,而丰臣秀吉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正在发愁,有人前来引路当然自己更加愿意,如果能获得前往播磨对丰臣秀吉来说只有好处。

这样双方一拍即合,丰臣秀吉决定引荐黑田如水去见织田信长,织田信长见到黑田如水以后听取了他的方略,然后一高兴给了他一把刀,刀的名字叫“压切”。为什么织田信长如此看重黑田如水?

在我看来织田信长在这时候很需要一个切入点来介入播磨,织田信长确实想要与毛利家进行决战,因为毛利家决定援助本愿寺显如,所以寻找到一个借口插手进播磨国,然后威胁毛利家将成为可能,但是织田信长以侵略的态势示人,这与毛利家表面无意介入播磨国的态度形成了反差。

如果播磨国成了毛利的盟友,那么毛利家就可以在不需要损失自己地盘的情况下与织田家开战,这对织田信长用兵将形成不利,并且毛利家的水军在当时比织田家的水军更为强大,织田信长的海上贸易如果受到威胁,将影响到他的地位。

所以,毛利对织田的影响远比武田更凶猛,现在黑田如水的到来为笼络播磨国实现了可能,当播磨国一分为二的时候,就能够削弱毛利的影响,这是织田信长把刀送给黑田如水的原因。

但是,织田信长真的就那么信任黑田如水么?在我看来织田信长送了一把刀给黑田如水一方面是表示自己将出兵播磨,另一方面织田信长也要试他一试。

得到压切的黑田如水等来的第一波军队不是织田信长的大军,相反是毛利的军队。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7 19:14:00 +0800 CST  
155,播磨攻略(4)

毛利家并不是不想得到播磨国,而是要利用织田信长的手来得到播磨国,当毛利家知道小寺家的黑田如水去见织田信长,并且决定倒向织田信长的时候,毛利家还是出兵了。这样问题就来了,黑田如水能否挡住毛利家将成为他成败的关键。

如果黑田如水不能挡住那么他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即便逃到织田信长那里,也只能受到冷落,但是能够取胜则完全不同了,不仅是打退了毛利家的进攻,更是能在织田家提高自己的地位,为以后谋取更大利益作出努力。

毛利决定用水军进攻黑田如水,黑田如水也早就知道这场战争会来到,所以他采取了疑兵之计,用大量的民众背起旗帜制造出大军对峙的假象,然后在毛利水军登录立足不稳的时候突然出现,使得毛利军担心对方织田家的大军已经到了,于是很快撤退。

然后织田信长让一个家臣给黑田如水送去感谢信,而这个人是之后把黑田如水关起来的荒木村重,之后丰臣秀吉向黑田如水提出了人质要求,黑田如水爽快的答应了,人质的要求标志着要正式联盟关系的建立,所以黑田如水自然高兴。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需要看明白了,黑田如水是什么人?黑田如水是小寺家的家臣,当初以小寺家使者的身份出使织田家,那么丰臣秀吉应该找谁要人质呢?应该管小寺家要人质,而这时候小寺家主耍了一个心眼,小寺政职的儿子叫小寺氏职,而当时由于为了拉拢黑田如水,让黑田如水使用了一个名字叫“小寺孝隆”。

所以小寺家主以自己儿子体弱多病为由让黑田如水把自己儿子送出去了,这个举动是一个败笔和花招,对小寺家主来说与织田信长的联盟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虽然黑田如水一再游说自己,但是问题来了,如果织田信长不搭理自己怎么办呢?

可以看到的是毛利家和织田家是两个大势力,而小寺的势力与之对比不过蝼蚁一般,任何一家都可以碾碎他,所以到底是支持毛利还是织田,其实小寺的内心十分的拿不住,可是如果将黑田如水的儿子黑田长政送去当人质则完全不同了。

如果织田信长确实信守承诺把事情做成,那么小寺家自然也就安泰了,可是如果织田信长在与毛利对抗中突然放弃了自己,那么自己就转投毛利家,而织田信长即便再火大,也只能是杀掉黑田如水的儿子黑田长政,自己的儿子就保全了下来。

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但是,这样想恰恰是错误的。要知道小国在大国面前不过是蝼蚁一般,想要生存就需要找到合适的靠山进行投靠,要看到的是为什么小寺家现在可以左右逢源,是因为黑田如水出使的织田家,又是黑田如水击败的毛利家,那么现在送出去的人质是黑田长政。

这样的话织田家是和小寺家联盟,还是和黑田家联盟呢?

本就势力不强的小寺家,如此驱使自己的家臣实质上等于是让自己的家臣变得越来越强,正在失去对黑田如水的控制,那么当黑田如水从家臣变成真正的小豪族的时候。

将来一旦事情有变,小寺家还会存在么?

所以把事情算的过于精明,反过来只会将自己算入其中。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7 19:15:00 +0800 CST  
156,播磨攻略(5)

是用自家家臣可靠,还是笼络或者投靠来的家臣可靠呢?这是一个表面简单内在深奥的事情,对于不同的家主也有不同的答案,在这之中有一个人决定了黑田如水未来的走势,他就是荒木村重。

荒木村重为何要投入信长的门下,这其实与播磨国的黑田如水是一样的,在播磨国右侧的摄津国正在成为织田信长下一步想要彻底解决的问题,随着本愿寺显如举兵反织田信长以后,打下本愿寺就成了能否稳定摄津,之后为攻打播磨进而攻打毛利夺取的关键通道。

那么为何织田信长要任用荒木村重呢?因为他需要荒木村重来为他稳定局势,可是问题来了,一个谣言正在飘向织田信长的耳朵里,荒木村重正在把自己的粮食卖给石山本愿寺,石山本愿寺不仅接收毛利家的援助,现在摄津的荒木村重又暗中通敌。

织田信长是应该相信谣言,还是应该相信荒木村重呢?

当荒木村重投靠织田信长的时候,摄津国还在混乱之中,三好势力、石山本愿寺等豪族还在伺机而动,这时候对荒木村重来说自己显然是对织田信长有用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荒木村重要投靠织田信长的原因。

一个强者往往会在另一个强者弱的时候伸出援手,目的不是善意,而是为了更好的为自己牟利。织田信长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求荒木村重单独来觐见织田信长解释,但是对于荒木村重来说事情已经变得敏感起来。

石山本愿寺的士兵与通常大名的士兵有少许不同,普通大名的士兵为利益而战,本愿寺的士兵大多为僧兵和教徒兵,当围困发生的时候,很多士兵不但不惧怕死亡,相反渴望死亡,这使得围攻本愿寺成为绞杀战,荒木村重为了能够快速平定本愿寺,希望劝对方投降,这使得双方保持通信的事情又变为疑点。

那么真正压倒最后一根稻草的却不是荒木村重与织田信长之间的矛盾,是另一个人,这就是善于谋略的松永久秀,对松永久秀来说投靠织田信长同样是为了利益,但是显然织田信长的势力正变得越来越大。

这样是使用自己,还是废黜自己将成为难题。而对松永久秀来说事情已经发生了转变,他已经感受到了织田信长转变自己思路的行为,可是受到重用的仍然是织田信长的家臣们,那么自己这种投靠或者与织田信长联盟的人会如何呢?

这成了不好回答的疑问,在不利的时候松永久秀就背叛过信长,然而之后织田信长并没有过重的惩罚自己,那么织田信长是真的不计较,还是为了局势而为的行动呢?武田家战败以后,织田信长的重担减轻了一些。

但这对松永久秀来说重担则增加了,因为织田信长会不会在稳固以后转向面对自己呢?谋略家的优点是善于观察人心,那么缺点就是过于的善察人心,所以任何微小的转变都变成了更加严肃的事情。

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得自己保护利益,在别人举刀杀死自己之前,不如举刀杀死对方,这使得松永久秀最后一次背叛织田信长。

可是他战败了。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7 19:15:00 +0800 CST  
157,播磨攻略(6)

织田信长一生都受控于包围网之中,弱小时候被强敌和强大的织田家控制,打败自家后又被斋藤和今川包围,入京后又陷入了织田包围网,可是为何织田信长往往可以无坚不摧呢?

因为包围网的存在是为自己的利益,还是为大家的利益而动呢?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是答案,当上杉谦信决定出兵越中的时候,松永久秀认为时机已到,不再攻打石山本愿寺,返回封地谋反了。

那么织田信长要如何面对这件事情呢?

织田信长一生最大的关键就是以“乱”治“乱”,织田信长对于强大的家臣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尽量劝说,一种是发兵讨伐。每一次看起来危机的事情对织田信长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利用欲望来面对危机是织田信长的手段,家臣如果不叛乱就让家臣去打压其他大名,如果家臣叛乱就让家臣去打压叛乱。

不管是敌人、盟友、家臣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外人”,通过调节外人的欲望来调节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才是关键,这样一来越是混乱则家臣越是需要家主,家臣叛乱也会为家主给其他家臣带来好处,利益始终流转在其中,而使用势力和封地的封赏来调节相互的关系形成相互的戒备,这就是织田信长。

当上杉谦信在手取川取得一个小的胜利以后,获得了越中和能登的封地,那么为什么不马上攻打织田呢?因为他也就是只是取得一个小胜利,如果贸然进攻越中和能登有可能出现叛乱,所以并不继续冒进,可这对松永久秀来说就成了灭顶之灾了。

松永久秀并非一个茶壶而背叛织田信长,而是因为已经怀疑织田信长要在未来打压自己,所以挑选了一个看起来对自己有利的局面背叛织田信长,可之后织田信长自然派兵攻打松永久秀。

松永久秀一死,就对荒木村重形成了影响了,荒木村重会想织田信长会不会是诱杀了松永久秀呢?并且松永久秀的下场就是自己的下场呢?面对强攻本愿寺并未表现颓势,荒木村重渴望利用合议来结束战争,可是织田信长决意攻陷佛教徒的封地彻底与其断绝关系。

这样问题就显得有意思了,织田信长让荒木村重攻陷本愿寺后,摄津反织田信长的力量就大为削弱,荒木村重的价值也就随之降低,真正沦为家臣。这种想法会渗透进荒木村重的心里。

一个疑心会变成两个,两个会变成无限个。这样的话就要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机会,所以荒木村重真的开始谋反了,但是织田信长并不怕他的谋反,因为利益会随着转变而转变。

织田信长先是派出使者调查又是让对方单独来解释,这时候的织田信长希望拉拢对方,但是当对方反叛的时候,就又到了分利的时候,可这就害惨了黑田如水。

面对摄津的谋反,在更前线的播磨国出现了动荡,是跟随形势加入谋反,还是保持对织田信长的盟约,将成为小寺家的未来关键。

这时候小寺家主再次使用了谋略来应对。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8 18:17:00 +0800 CST  
158,播磨攻略(7)

荒木村重一反叛就使得播磨众多势力倒向了毛利家,这时候小寺家也要倒向毛利,黑田如水于是极力劝说家主不要反叛,于是小寺提出一个有意思的条件,让黑田如水去劝降荒木村重,如果能说动的话小寺家就继续支持织田,如果不能就反叛。

这个条件对黑田如水是一个好消息,小寺政职此时是想杀黑田如水,还是想救黑田如水呢?我认为在这个事情上小寺政职是想救黑田如水,从表面上看将黑田如水扔进敌营是想要借对方的手杀掉黑田如水,但是这并非一定的事情。

如果留下来反倒有可能被杀,小寺家臣们本就想要投靠毛利,现在荒木村重叛乱以后切断了陆上的织田家补给线。那么小寺家是跟随织田,还是反叛织田呢?这个局势很有可能失控,而一旦家臣之间的矛盾无法弥合,小寺和黑田就都要承担风险,如果家臣背叛小寺对他来说是坏事,而如果要回应家臣们的期望,小寺政职就要亲手杀掉黑田如水。

所以让黑田如水去当使者,给黑田如水留下来一个活的机会,另外去做使者以后黑田如水的家人与家主的关系不至于彻底的破裂,黑田如水为什么要只身前去,因为黑田如水看透了当时的厉害关系。

在这之中有两个隐患,如果黑田如水没有去当使者背叛小寺政职逃到织田家的话,家主即便想要袒护黑田家人也很难做到,这样黑田家人很有可能被支持毛利的家臣杀死,如果反过来投靠毛利背叛织田的话,自己的儿子黑田长政还在织田家做人质,也有可能被杀。

所以唯有自己冒险前去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能保住家人并且保护自己。于是黑田如水欣然前往,当然结果就肯定是不能说动,但是荒木村重为何不杀掉黑田如水,因为黑田如水是以小寺家使者的身份来的。

如果荒木村重杀掉黑田如水,那么会不会与播磨国交恶就成了问题,荒木村重之所以要反叛,关键是期待着毛利出兵攻打已经在播磨的丰臣秀吉。如果杀掉黑田如水这样做播磨国会认为荒木村重想要吞并他们,更关键的是荒木村重并没有完全切断丰臣秀吉的补给线,会不会再出现播磨势力倒向织田的事情发生,荒木村重很是忧心。

荒木村重为什么敢反叛?因为他和松永久秀是一样的,都在期盼着大国交手,如果毛利家不来支援荒木村重的话,他就要受到织田信长的围攻,所以尽快打通播磨国是关键,那么就不能杀掉作为使者的黑田如水。

黑田如水就这么进入了地牢之中足足等候一年了,在这期间织田信长认为黑田如水已经反叛所以要求杀掉黑田如水的儿子黑田长政,黑田长政这时候正在受竹中半兵卫保护,之后竹中半兵卫没有执行织田信长的命令,暗中把黑田长政隐藏了起来。竹中半兵卫身体并不好,所以竹中半兵卫已经在为身后事做准备了。

竹中半兵卫认为黑田如水是一个厉害的谋略家,能在自己死后接替担任军师的任务,所以故意如此做,而小寺家则回应了家臣倒向了毛利最终被打败,小寺客死他乡。不过他的儿子成为黑田如水的家臣。

为何黑田如水要收留他的儿子?因为当年小寺政职的选择是有利于黑田如水的。那么另一个丰臣秀吉的人才就要走上舞台了。

这个人的旗号叫“大一大万大吉”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8 18:17:00 +0800 CST  
159,家主之路(1)

丰臣秀吉之前在长滨城有一天去打猎游玩,玩累了又口渴于是去往附近的寺庙喝水,迎接他的住持(日本称住职,)把丰臣秀吉请入寺庙,这时候一个小僧端上一大碗凉茶给丰臣秀吉喝,丰臣秀吉一饮而尽,然而小僧又端上来一杯温热的茶水,丰臣秀吉又喝了,最后小僧端上一盅热茶,丰臣秀吉也喝了。

这时候住持训斥小僧无礼,那么为什么住持要训斥小僧呢?因为这不成体统,小僧是这样解释的:第一杯喝的是凉茶因为当时的丰臣秀吉很口渴,所以自然一饮而尽,第二杯喝的是茶的滋味,第三杯喝的茶的真正味道。

然而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丰臣秀吉那个时候已经是长滨城主,显然对住持来说是强人一个,并且织田家与宗教的关系一向恶劣,所以上第一杯茶是请喝茶,第二杯茶还是请喝茶,第三杯则是请喝茶。

这三个请的作用完全不同,第一个请是回应对方的要求,因为丰臣秀吉十分口渴,所以主随客便是自然的,这第一杯茶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第二个请就是要客随主便,第一杯茶喝的太快,所以给了第二杯茶,从主客关系上已经是一种失礼。

因为对方已经喝了一杯茶,并没有要求喝第二杯,而主家给予第二杯茶,通常可以被理解为要让对方细细品一下自己的茶,从礼貌关系上已经是失礼。如果丰臣秀吉要第二杯茶,那么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从主这一方给这杯茶,嫣然已经有了一种提示刚才喝的太快的不满之意。

那么到了这第二杯茶通常已经是极限,决不能再送第三杯茶,除非客人要求那还有讨论余地,可是第三个请已经是要求对方喝茶了,这就变成了主要求客遵循自己的意见,已经是很无礼的举动,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小僧连要丰臣秀吉喝下第三杯茶。

等于是让丰臣秀吉听从自己的意见去喝茶,每一个请的关系都是递进关系,所以住持说他无礼是没有错的,如果得罪了丰臣秀吉最后还不是住持来担待责任么?

但是问题在于丰臣秀吉为什么要喝这第三杯茶,我认为他喝第一杯茶是因为口渴,第二杯茶时候已经显得不自然,第三杯茶丰臣秀吉已经想要看这个小僧想要干什么了,所以故意附和他的话语来行动。

小僧的解释实质上是一种漂亮的托词,但是丰臣秀吉却十分的中意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僧并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让对方接受自己的选择,如果小僧傻乎乎的弄三碗同样的凉茶给丰臣秀吉的话,那么丰臣秀吉也绝不会喝。

每一喝都有不同,即使得人心中有了期待想要看看对方究竟要干嘛,又达到了让客随主便的目的,而且在身份上一个是住持,而另一个是附近的城主,在两个身份明显高于自己的人物身旁,仍然敢于用自己的意见来处理。

丰臣秀吉并不是喜欢小僧的辩词之言,而是看中了他处理事情时候的手段和方式,所以决定启用他,而这个小僧日后是成为了左右丰臣家命运的人。

他就是石田三成。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8 18:17:00 +0800 CST  
160,家主之路(2)

在日本大河剧(历史剧)很多的作品之中都有一个经典桥段,在织田信长与家臣们议事中,往往当议的话题走向紧张或者尴尬的时候,丰臣秀吉都会跪在殿内中央装傻充楞,然后织田信长冲过去一脚踹翻丰臣秀吉,嘴里说着臭猴子或者臭老鼠的话来羞辱丰臣秀吉,家臣们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哄堂大笑一起嘲笑丰臣秀吉。

这一幕已经成了经典的桥段,只要涉及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影视剧几乎是必然上演,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丰臣秀吉的装傻充楞成了织田信长的工具。

织田信长非常喜欢通过打压家臣来给另外的家臣好看,而当议事走向尴尬的时候,丰臣秀吉就如同一个掮客,他被织田信长耍弄和嘲笑起到了威慑其他家臣和给予其他家臣余地的作用,被笑做是猴子或者秃头老鼠的丰臣秀吉就真的没有一点好处么?

答案是当然有,有的时候只有弱者才能战胜强者,是因为他们把强者引入了不利于自己的地步,那么丰臣秀吉从什么时候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家主呢?是从获得羽柴秀吉的名号时候么?不是。是在获得近江的长滨城时候么?不是。

是在手取川。

手取川之战是丰臣秀吉真正成为家主的一战,可以说手取川之战真正的胜利者是丰臣秀吉,而不是得到越中和能登的上杉谦信也不会获得调节家臣的织田信长,甚至可以说手取川之战是丰臣秀吉取得大胜的关键一役。

那么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丰臣秀吉违反了织田信长的命令,为什么织田信长没有处罚他,因为织田信长要的就这样的结果,但是从丰臣秀吉的角度上来说,他为何敢赌织田信长不会真的处罚他呢?

要知道临阵脱逃,在任何国家和文明之中都是重罪,如果只是因为发生口角而柴田胜家羞辱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就赌气出走,那么当丰臣秀吉还是一个仆人怀里怀揣着织田信长的草鞋时候,柴田胜家就少嘲笑过他么?

丰臣秀吉以一个下层的身份成为大名自然引来家老和家臣的不满,双方多有嫌隙是一定的,但是要看的是手取川之战并不是丰臣秀吉自告奋勇的去支援柴田胜家,而是织田信长的命令,而丰臣秀吉为什么敢于违背织田信长的命令呢?

因为丰臣秀吉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说吵架撤退并非一时起意,而是丰臣秀吉的谋略,那么如何证明这一点呢?条件有四个。

第一个是柴田胜家、第二个是上杉谦信、第三个是织田信长的想法、第四个就是能否这样做的本钱。有风险的事情就要有回报,如果收益巨大,那么风险也会巨大,如果做的好是赚的盆满钵满,如果做的不好则是身首异处,可以说丰臣秀吉进行了一次豪赌。

上杉谦信的想法和手段是丰臣秀吉已经判断出来的事情,上杉谦信就在等着织田军渡过河去与之决战,这一点我认为丰臣秀吉和柴田胜家都已经判断出来。

所以撤军是必然的,撤军之后上杉谦信是否追击就成了满足第一个条件的关键。

上杉谦信是无力实现追击的。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8 18:18:00 +0800 CST  
161,家主之路(3)

当时的手取川正在汛期,并且上杉谦信已经围住了七尾城,在汛期渡河去救显然不可靠,而柴田胜家和丰臣秀吉之所以爆发争吵,因为柴田胜家要借题羞辱丰臣秀吉,但是柴田胜家也明白无法这样做,当七尾城落城的消息到来时候柴田胜家就撤退了。

而这时候上杉谦信前来追击,抓住了因为河水暴涨无法撤退的最后一些人和因为洪水淹死的一些人,这些人就是织田家的损失,但是胜负的走势总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

没有经受重大损失的柴田军过河以后自然加强戒备,如果这时候上杉谦信渡河,一旦洪水不退,那么手取川就成了上杉谦信的背水之阵,上杉谦信自然不会做,并且手取川之战使得上杉谦信获得了能登和越中两地,是消化当前的利益还是追击是难题。

丰臣秀吉之所以敢撤退,因为预测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条件,柴田胜家不会强战、上杉谦信也不会追击。那么这就让临阵脱逃变得对丰臣秀吉有利起来,渡河强行作战必然大败柴田胜家不会做,当柴田不强渡河和上杉谦信不追击构成了以后,认为渡河不会赢得丰臣秀吉就走向了优势。

那么如果柴田胜家强行渡河与上杉谦信大战的话会如何呢?这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第一个是柴田胜家取得了胜利,第二个是柴田胜家战败。

如果是第一个条件,丰臣秀吉就会被处罚,因为当柴田胜家取得胜利的时候,他的势力就会增长,这样如果织田信长包庇丰臣秀吉不但无法使得织田信长的地位稳固,反而使得柴田胜家与织田信长之间交恶,并且柴田胜家如果战胜上杉谦信,那么柴田胜家的势力继续扩张是织田信长不愿意看到的,那时候就只有处罚丰臣秀吉。

可是这个条件很难达成,以柴田胜家的势力单独对抗上杉谦信,又处在对自己不利的汛期,是万难达到这一点的,这也是柴田胜家不强行作战的理由,那么如果战败了呢?

这样的结果仍然对丰臣秀吉有利,当柴田胜家非要渡河战败的话,织田信长就更加需要丰臣秀吉,一来是柴田胜家自己不自量力被击败,这时候上杉谦信就一定要上洛,如果这个条件发生加上毛利家和各地的叛乱,织田信长就不但不能处罚丰臣秀吉,相反更是要使用丰臣秀吉。

所以横竖丰臣秀吉都将柴田胜家和上杉谦信的利益算入其中才敢于撤退,那么剩下来的两个条件就关键了,为什么丰臣秀吉敢于撤退,因为他看透了织田信长的想法。

织田信长就是要让丰臣秀吉和柴田胜家起更大的嫌隙,让双方变得明争暗斗起来,这就可以使得织田信长变得更加稳固,所以丰臣秀吉撤退对织田信长有利而无害,可做这件事需要胆量和勇气。

织田信长敢把浅井长政的头盖骨做成酒器喝酒,更敢围攻一向宗的信徒,通过围城和屠杀彻底的打压对手,织田信长已经变得在世人眼中如同魔鬼一般。

为什么丰臣秀吉敢于这样做呢?

因为丰臣秀吉看透了第四点,所有织田家的家臣之中唯有丰臣秀吉敢这么做,所以他才敢下手。正是因为不利的出身和条件,使得丰臣秀吉在此时获得了其他家臣不具备的条件。

从那以后走上了通往家主的道路。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9 19:16:00 +0800 CST  
162,家主之路(4)

当你面对一个被世人称为魔王的人时候,你是否有勇气去违背他的命令呢?很多时候人们不是被对方的实力吓倒,而是被他的举动和名号吓倒,织田信长有他的强势一面,同时也有他弱势的一面,当你被他强势一面吓倒的时候,就很难看到他的弱势。

而丰臣秀吉不但看到了,并且敢于出手这才是丰臣秀吉过人之处,丰臣秀吉的第四个条件是做这件事的关键,对当时的局势来看织田信长已经进入了布局的过程,这个“局”就是要形成一个对自己有利又让家臣之间相互排挤戒备的方法。

北面的事情已经交给了柴田胜家,那么接下来由谁去西进是关键,丰臣秀吉早就有意去争取,那么手取川之战就是分界点,如果能从中牟利就能西进了,想要谋这个利恰恰需要对抗,织田信长需要的不是丰臣秀吉的听话,相反是需要他的反抗。

这是关键的一步棋,要看到的是随着势力的增长,他的家臣已经成为大名级别,他最需要防备的不是他的敌人,而是要防备他的家臣促成一个联盟,这个联盟一旦成立连家主织田信长本人都要满足家臣的意见,类似于北条家。

想要阻止这一点就要一个“恶人”出现,这个恶人可以使得家臣与家臣之间转向戒备,当时谁具备这个“恶人”的条件呢?唯有丰臣秀吉具备。

因为丰臣秀吉出身低微,所以家臣不会与其真正的联盟,让这个“恶人”做大对织田信长亦有好处,家臣与家臣的联盟已经开始出现,在这个状况之下需要丰臣秀吉强大起来,这样家臣与恶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交恶。

当时织田家的家臣之间相互增援事情很常见,而如果仅以柴田胜家羞辱丰臣秀吉,他就撤军的话是不合理的,在这个时候敢不敢去做这个恶人就成了左右丰臣秀吉的关键,丰臣秀吉正是看透了织田信长的心思于是爆发了出来。正是他的出身差才能具备成为这个恶人的条件。

丰臣秀吉就像一个风筝,系着的线由织田信长操控,这个风筝飞的越高越是引来其他家臣的嫉妒和愤恨,那么他们就不会去恨织田信长,而是厌恶丰臣秀吉,这样家主的地位就稳固了,丰臣秀吉亦是得利者,通过强大自己的势力,使得自己成为真正的家主。

等到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连织田信长想要打压自己都需要掂量的时候丰臣秀吉就安稳了,所以丰臣秀吉大胆的做了,之后仅仅得到的是紧闭的惩罚,等于毫无惩罚。

等到叛乱一出,自然织田信长给了一个台阶,丰臣秀吉就重新出发了,这样丰臣秀吉得到了进攻播磨的机遇又得到了黑田如水的协助。上杉谦信在之后突然发病晕倒在厕所里,豪杰之人的最后末路却困于厕所之中并不算羞耻。

上杉谦信一生都如同被困在牢笼之中一样,以“义”和“战”两道矗立于世间,然而一生也被“义”和“战”控制,既不能随意出战又需要维持着自己的价值观,以厌恶如粪便的欲望为自己的生存之道。

可是一生都在欲望之中渡过,到了最后还能出淤泥而不染么?答案是不能,“义”与“战”不过是这位豪杰一生所使用的谋略罢了。

怀揣草鞋的仆人丰臣秀吉却打开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开始收服播磨。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9 19:16:00 +0800 CST  
163,家主之路(5)

原本已经平稳的播磨国又出现了动荡,本来支持织田家的各播磨势力转向了毛利家,这使得丰臣秀吉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地步,但是一个好消息出现了,本来被打败的织田家水军建造了更加强大的舰船击败了毛利水军,这样海上给予丰臣秀吉补给就实现了可能。

还切断了石山本愿寺的补给,使得石山本愿寺的形势急转直下,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织田信长又采取笼络战,使得荒木村重的家臣甚至是亲族不断的投降,荒木村重终于被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出逃,丰臣秀吉的陆上补给恢复,在播磨的战场上丰臣秀吉非常喜欢采取一种战术,就是困城战。

而在困城战之中崭露头角的是石田三成,丰臣秀吉非常重视对钱和后勤的运用,石田三成几乎参与了每一次的重大战争,当时石田三成只有18岁左右,日本人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关键礼仪叫元服(表示可以参战),一般岁数在13-16岁左右。所以如果以当时的视角看石田三成实在是过于年轻。但是在整个播磨攻防战中对后勤和钱的使用让丰臣秀吉可以完成对敌人的围困和包围,还保护了自己补给线的稳定。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石田三成的功劳。

整个播磨攻略可以用一个“围”字来概括,先是毛利家笼络播磨国,然后是织田家笼络播磨国,等到荒木村重背叛之后,毛利家开始进攻降服织田家的尼子家,当时的尼子家已经衰落,想通过跟随织田家重建尼子家的辉煌,但是很显然的是被遗弃了。

毛利家围攻尼子家织田信长并没有伸出援手,尼子家被迫降服使得播磨国又倒向了毛利,之后丰臣秀吉开始围困倒向播磨国的别所家,双方的主力都在试探对方的虚实,那么为何局势发展如此。

因为双方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一举取得胜利,通过围困和转换势力之间的利害关系使得双方取得优势,经过长时间的围困最终别所家的三木城到了粮绝的地步,最终投降。这时候发生了关键的转变。

原本最先投靠毛利家的宇多喜直家背叛毛利转投织田家,对播磨国来说本质上都是小势力,只能游走于毛利和织田两家之间寻找利益,但是宇多喜直家并不是如此,宇多喜家是一个中等的大名,有一定势力的宇多喜直家一开始投靠毛利家是因为对方确保自己的领地安全,那么在与织田信长对战的时候宇多喜直家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领土,还能借大国的力量打败对手。

但是事与愿违,对毛利家来说之所以愿意保护播磨和宇多喜的利益,是希望把战火集中在他们的领地之上,表面的和善背后同样隐藏着的策略,一旦大国交手最终小国必然归属于一方,所以先提出不侵犯对方领土的联盟可以使得自己占据优势。

而当战争真的爆发的时候,小国就先要与织田家消耗,自己再介入战争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战胜织田家,这些小国就自然归属于自己。但是对宇多喜直家来说保护自己的领地是最大的策略。

当自己无力战胜丰臣秀吉的时候,就需要毛利家的出兵。可是为什么宇多喜直家又投靠了织田家呢?因为当强者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时候,自己投靠过去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在丰臣秀吉开始采取围困战的时候,宇多喜直家也看感觉到了别所家的当下就是自己的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宇多喜直家转投织田家,这样在背后运作的毛利家也不会坐以待毙双方开始展开激战。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9 19:16:00 +0800 CST  
164,家主之路(6)

宇多喜直家背叛毛利家之后,形势开始对毛利家不利起来,也就无法再进行这种相互围困的战争了,但是毛利家却陷入了进退不得的道路。因为丰臣秀吉把他们引进了不利的环境之中。随着宇多喜直家背叛、别所家被围困开城、荒木村重战败,织田家获得了实质的胜利。

之后毛利家与丰臣秀吉对峙在一个叫高松城的地方,高松城是一个平城修建在山地之中,三面被山川所围。而且高松城所在的地方常有水患,这样的一座城为何成为易守难攻的地方呢?因为一旦发生水患,大水就将涌进高松城周围让土地变成泥潭。士兵很容易陷入其中变为靶子。

攻打高松城会让丰臣秀吉陷入被动,等毛利的主力援军一到,内外合力就可以打败丰臣秀吉,于是丰臣秀吉用另外的东西来打毛利家,就是“钱”。

由于是三面被山围住有一处可以供水患退出,这样确保了高松城不会水包围。所以能否堵住那一面使得水无法流出去就成为能否水攻高松城的关键,为此丰臣秀吉下令只要附近的人来帮他搬土,就可以得到大米和钱财。

搬土就得到赏赐是很多民众无法想象的事情,用钱的力量来换取刀剑做不到的事情,使得附近民众疯狂的帮丰臣秀吉运土,仅仅十多日那一面就被堵住了修建起了堤坝。四面被围以后大水随即而至,高松城不用几日功夫就开始进水,这样局势就转变了。

原本要进攻的丰臣秀吉变成了防守的一方,一道水坝让攻守转换,这时候前来决战的毛利家家主和“两川”见到如此情况也变得哑然起来,在毛利的势力上攻守态势进行了转换,高松城的进水情况越来越严重。

双方以山进行对峙,虽然毛利家进行了解救的尝试但是还是失败了。毛利家派出安国寺惠琼前去谈判,丰臣秀吉提出的条件是要毛利家割让五国势力,守城的清水宗治也要切腹才能形成合议。

这时候毛利家的内部出现了分歧,小早川隆景主张同意条款,吉川元春认为应该继续作战,最后作为家主的毛利辉元倒向了小早川隆景,而之后丰臣秀吉又将条件改变成割让三国又退回去两国,这样双方形成合议。

可这时候事情突然出了变动,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被明智光秀杀死。丰臣秀吉封锁了消息促成了这个谈判,之后吉川元春感觉愤怒要出兵攻打丰臣秀吉,可是又被小早川隆景劝住。毛利家的小早川隆景为何要帮助丰臣秀吉呢?如果毛利死死缠住丰臣秀吉。

那么在丰臣秀吉背后发动叛变的明智光秀就会更加的有利,甚至未来的局势就会发生转变,为什么要放走丰臣秀吉呢?因为小早川隆景远比吉川元春看的更加长远。

想要看懂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看懂毛利家是如何发展和成功的,虽然是最晚说的一个成功者,但是这个成功者却远比战国时代的枭雄们成功的更早。

他就是毛利元就。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09 19:16:00 +0800 CST  
165,弱者之路(1)

要说日本的战国时代,确实应该从毛利元就开始说起,但是我希望通过从织田信长开始叙述,将视角从一个豪族的视角不断的提升,直至达到一个全局的视角,通过不同的分析使得更容易看清局势,而不是沿用先后的顺序来说明。

如果说织田信长和武田信玄需要在年轻时候用另类的性格来表达自己的心胸的话,毛利元就则根本不需要这样做,因为毛利元就并没有继承权,毛利元就是毛利家的嫡次子。与大多数有名的人一样,毛利元就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到能乐舞台的柱长出了鹫的羽毛。

找到阴阳师解释了一下这个梦的意思,得出的答案是怀的是一个男孩,并且这个孩子将成为西方的霸主。但是作为家主的毛利弘元却并不高兴,甚至希望阴阳师赶紧闭嘴。

因为当时的毛利家不但不是什么西方的大国,只是一个几千贯的豪族罢了,当时的西方大国是大内家。大内家的强大是因为他可以对明实现贸易,从贸易中获取大量的资本,然而得到这样的利益自然也会引来纷争。

幕府将军足利家为什么权利会减弱?因为分封的土地实质的控制者是守护代们,守护代们得到了封地就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而作为一个最强的封地权幕府将军也会变弱,因为他只能调节家臣之间的关系。

如何使用和制造矛盾成为幕府将军最有效管理守护代的方式,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不管是制造矛盾,还是利用矛盾都只能让守护代之间进行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之中必然是此消彼长,而随着使用亲自己的守护所造成的是这些公族逐渐膨胀起来。

如此一来即便是幕府将军也无力再打压这些公族,幕府将军就会失去权利,而强大的守护代就会寻求更大的权利,但是他们还需要一个借口,这就是应仁之乱出现的源泉。

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没有嫡子,所以只好将他的弟弟足利义视设立为继承人,但是问题突然降临了,到了第二年生出儿子来了,这样嫡子足利义尚与兄弟足利义视之间的继承问题就成了未来争议的焦点,细川家拥立足利义视为继承人驻扎在幕府的东边成为东军,山名家拥立足利义尚为继承人在幕府西面成为西军。

这样东军和西军的混战就开始了,一开始细川家的东军占据了优势,在这个情况之下大内家出兵两万支持西军,使得混战继续。表面上是继承人的问题,实质上是守护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拥立幕府将军,从那一刻起幕府将军实质沦为傀儡。

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没有停下来,因为双方卷入的势力众多,也都为了各自利益而战,使得战争非常漫长,守护代们消耗了大量的实力,而让守护代的内部的家臣也开始窥探起守护代的地位起来,这样的结果自然使得守护代们开始厌战。

于是最终足利义尚成为了继承人,这场应仁之乱双方达成利益交换出卖足利义视最终结束,可是大内家出兵的举动让细川家视为敌人,双方开始出现对峙关系。但国内打还不过瘾的时候,双方把视角转向了海外。

在朝贡明朝的时候闹出了宁波之乱。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1 20:51:00 +0800 CST  
167,弱者之路(3)

如果说当时日本有什么贸易品可以拿得出手的话,那么还真的是有,日本是一个产金银的国家,而中国是一个缺金少银的国家,这使得当时中国的金银由日本人大量供应,所以谁能更多的与明朝进行贸易,谁就能从中获得大量的好处。

但是那个时候突然从海外来了一个竞争者,这就是在美洲新大陆获得胜利的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在那里发现了更大规模的银山和银矿,使得西班牙人与日本人开始争夺明朝金银市场,可是很显然的是新大陆上的银子更多,并且西班牙无力生产与金银比肩的贸易品,只能将金银大量的输入中国。

这造成了日本银的衰落,这对于日本影响十分的巨大,对大内家影响就更加深远。为什么大内家要生气朝贡权被抢,为了争着为明朝上供是为什么呢?

因为获得贸易的地位,有了贸易的地位,不但可以从朝贡贸易之中取得利益,更是可以与走私商人之间建立关系。在这条贸易的路上谁能取得更高的地位,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为什么说要向西进?

如果把贸易的路径当做经销的话,获得明朝的贸易权就拿到了一级代理,等到中部的时候已经是二级代理,到了东边以后已经是三级代理,其中的利润将越来越薄而大内家正是依靠着靠近明朝和自己在代理权上的争夺才获得了地位,并且通过利益得到了大量的势力。

而这是大内家成败的关键,只有讲清楚了这个原因再看毛利元就才能更加的透彻,把视线回到毛利元就出生的时候,为什么阴阳师说毛利元就将成为大人物的时候,毛利元就父亲希望对方闭嘴,因为这个消息一旦传开将成为祸事。

毛利元就是次男,从一开始就没有继承权,一生要么选择成为家臣向之后的武田信繁一样辅佐武田信玄,要么选择出家成为僧人。因为当时毛利家非常弱小,如果事情飘到了大内家的耳朵里。

是会出现问题的,由于毛利家十分弱小所以家臣大多都是骑墙派,家中既有倾向于大内家,又有倾向于另一个强大势力,这就是之前提到的尼子家。尼子家的出身与斋藤道三和北条早云非常相同。

当家主京极家忙于在应仁之乱中混战的时候,作为京极家分支的尼子经久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之后更是不断扩大以至于替代了京极家。所以毛利家的内事很有容易被人控制。兄弟相残都如同家常便饭,更何况是一个弱小的家族。

毛利家的继承问题到底是由长子还是由次子来继承就可以说是外人插手的良机,为了能够使得毛利家的地位安稳,毛利弘元决定偏向大内家。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事情的成功,更是决定隐居。

这就使得毛利元就与毛利弘元离开了主城,当时的毛利元就只有四岁,可是第二年他的母亲就病死了,不到数年光景毛利弘元又病死了。

已经无父无母的毛利元就甚至连兄弟都靠不上了,他的哥哥也就是当时的毛利家主毛利兴元跟随大内家前往京都参与会战。

到此毛利元就只剩下可怜的产值三百贯的势力,然而就连这区区的三百贯都要被家臣井上元盛惦记上了。并且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即便只是戏说我也希望引用。在毛利元就孤独无助的时候井上元盛扔给他一本书希望他看。

这本就是日本有名的小说“源氏物语”。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1 20:51: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1 20:52:00 +0800 CST  
169,弱者之路(5)

当大内家在京都忙于征战取得一定胜利的时候,尼子经久却开始在背后强大起来,这使得大内家无心再顾及京都的事情,从京都返回了,这时候已经参与数年战争的毛利家主兴元回到了毛利家。但是要看到的是,虽然已经属于依附于大内家的毛利家仍是一个非常小的势力。

毛利兴元人虽然回来了,但是显然魂早就扔在了战场上,一来是毛利家受控于大内家无法扩张,二来是数年的战争使得毛利兴元的心性已经瓦解,所以开始不停的豪饮,这时候作为弟弟的毛利元就已经大了一些,这就让想要夺取毛利元就权利的井上元盛变得弱势。

毛利元就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利,并且给毛利兴元写了誓言书要辅佐毛利家,实质上从这一刻开始毛利元就失去了成为毛利家宗家的身份沦为家臣。要说明的是毛利家还有一个三儿子叫相合元纲。也就是说这时候毛利家的另外两个嫡子已经都失去了继承权。

可是毛利兴元很快就出了问题,由于长期大量饮酒使得他的身心俱疲,在征伐周边豪族的时候突然死亡,这下毛利家的情况就出现了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毛利兴元的嫡长子幸松丸、作为家臣的毛利元就和三子的相合元纲,对于毛利元就来说这是人生的关键抉择时刻,由于他的母亲已经死亡使得他得不到什么强大外戚的支持,又因为年幼时候受到井上元盛的打压,让他没有什么能力去争夺这个位置。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急乎乎的跳出来说自己有继承权,相反是承认嫡长子幸松丸的地位,为什么不跳出来呢?因为毛利家是一个弱小的势力,他的家主之位是要受到大国博弈的,假如自己先跳出来发难,不但不会得到支持,相反成为众矢之的。

那么忍耐和等待就是最好的选择,支持嫡长子是最没有悬念的做法,而要打击的是相合元纲,因为毛利元就和毛利兴元是同父母的亲兄弟,相合元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支持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无形中会增加的权利,在自己没有机会的时候就不要选择跳出来,相反是选择能让自己获得自己更好的机会。

在幸松丸的背后是大内家,相合元纲的背后则是尼子家,这时候的毛利家实质上已经有些分裂,不踏入这个分裂的漩涡之中对自己非常有利,当父母和哥哥都死掉之后,年幼的幸松丸就被他的外祖父和毛利元就成为摄政。

没有取得家主的机会就取得摄政的机会,这样的选择对毛利元就是一个关键的选择,之后证明自己的价值事情发生了,由于毛利家主才两岁就即位了,周边的豪族武田元繁(非甲斐的武田家)想要吞并毛利家,率领兵马前来征讨。

这是改变毛利元就一生的战争,由于对方比自己强大,毛利元就的策略是先强攻对方的军队,把驻守在城寨之中的武田元繁引诱出城决战,然后自己诈败把对方引入伏击圈,最后用伏兵打败对方。

所以战争一开始毛利元就就倾注全力,这样武田家的前锋战死,武田元繁是一个武力高强的人,号称“今项羽”,在勾引至河边的时候毛利元就进行激将法羞辱武田元繁,武田元繁太过于自信,一个人一马当先的冲到了阵前。

被早就埋伏的弓箭手射死,通过狙杀对方家主的方式使得对方产生了混乱,最终不但杀死了武田元繁,还顺势占据了更大的地盘。

这样毛利元就的名望达到上升,而别人的坏事往往就是自己的好事,毛利家本来已经稳固的基石又松动了。

尼子家开始介入到毛利家中。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2 19:32:00 +0800 CST  
170,弱者之路(6)

俗话说欲速而不达,有时候退一步则有更大的机遇,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难以捉摸,到底是该进还是该退,不能依靠于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具体的分析,在毛利家的争夺之上,如果毛利元就进了这一步,即便是胜利了其将来也必然是失败。

毛利元就羞辱武田元繁导致武田大败,但是这个时候的毛利元就是作为摄政的家臣身份,这是不是一个坏事呢?答案是一件好事。因为虽然击败了武田元繁,可在西部的势力上真正强大的是大内家和尼子家。

有意思的是尼子家之所以会快速兴起和大内家总是要忙于应付其他事情有关,之前大内家忙于在京都之中争取权利,这让尼子经久强大起来,等到这时候九州又出了混乱,这下大内家又要去忙于平定九州的叛乱,而尼子经久这时候就找上门来。

是选择倒向大内家,还是倒向尼子经久就成了问题,在之前的争夺中幸松丸是嫡子最有身份继承,如果毛利元就强跳出来打压自己的侄子而转向尼子家的话,大内家会来攻打毛利元就自然对他来说是不利的。如果反过来毛利元就先打压依附尼子家的相合元纲,那么到了这时候尼子经久也就会顺势灭掉毛利元就。

家中之乱正好是外面强敌利用的机遇,所以毛利元就支持幸松丸就避免与相合元纲交恶,保持了相对的团结,并且自己的势力当时还很弱,让自己几岁的侄子登位,自己才算最佳选择。

很多人都无法忍受家主之位所带来的诱惑,然而诱惑之后隐藏着杀机,那么现在毛利家就有了倒向尼子经久的资本,因为相合元纲并没有被打压,给这种联盟留下了空间,并且这之中隐藏着毛利元就的策略。

一个谋略家的智慧就隐藏其中,想要以小吃大最重要的不是野心,是要如何应对大国的反复,现在大内家忙着在九州征战,无暇东顾使得尼子经久决定打压大内家,那么等到大内家返回的时候,就自然要报复。

如果只顾及眼前利益不看背后风险,将来亦会输的盆满钵满,可是对于毛利元就来说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家主恰恰不是毛利元就,而是他的侄子幸松丸。所以当时的局势如果不反叛大内家,尼子经久就会攻打毛利家,这样很有可能以扶持相合元纲的借口来灭掉幸松丸和自己,所以先同意尼子经久的意见去攻打大内家。

等到大内家归来兴师问罪的时候,真正被问罪的也不会是毛利元就,因为幸松丸是一个小儿,实际上掌控毛利家的是家臣,而如果打压毛利元就,就会使得毛利家倒向尼子家,所以躲在小儿背后的毛利元就反倒是变为强大了。

先前在幸松丸的摄政重臣之中有毛利元就,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外祖父,可是之后外祖父战死,这样毛利元就实现了自己对幸松丸的控制。

那么光知道藏是不行的,还要知道如何打才能成功,一个成功者要学会判断时机是一个基础,但是想要赢得胜利,还需要知道何时下重注。

接下来的镜山城之战成为了关键。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2 19:33:00 +0800 CST  
171,弱者之路(7)

镜山城是大内义兴修建在领地上防备尼子家的要塞,由于相信大内家不会放弃自己,所以一直不落城,这就出现了隐患,如果大内家回来增援的话,尼子家很有可能就撤了,而倒向尼子家的毛利家很有可能就被打压。

反过来说如果尼子家最终攻下了镜山城而自己在其中毫无作为,尼子家又可能以无能的责备策动家臣反叛最终推举相合元纲成为家主,这就是当时的局势,进很难但想退更难。所以唯有胜利才能获得对于自己有利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毛利元就开始笼络战,讽刺的一幕出现了,守护镜山城的是藏田房信与自己叔叔藏田直信。恰好与毛利元就和幸松丸的关系相同,而毛利元就笼络到了叔叔藏田直信,让他背叛自己的侄子藏田房信,这一幕就这样上演了。

当下达总攻的时候藏田直信背叛藏田房信,镜山城以如此的形势陷落了,可是问题来了,尼子经久不承认毛利元就给出的条件,藏田直信自杀。那么尼子经久为什么不承认这样的结果呢?

因为尼子经久不能让胜利的果实落入毛利元就的手中,如果承认藏田直信的条件就等于是认可了镜山城是由毛利元就攻下来的,所以杀掉藏田直信所表达的是自己才是镜山城的征服者,接下来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对于破城之后要进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首级的勘验,这关系到军功的评判和增加自己士气,但是当时的幸松丸只有9岁左右,让一个小孩看首级本身就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进行了。

那么为什么没有被阻止呢?

因为“需要”这样做,对家臣来说如果家主不能经受这个考验,那么就等于没有资格成为家主,但是重点并不在这里,重点在于毛利元就为何不去阻止,我认为是不想去阻止。现在毛利家的形势正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幸松丸正在成长,将来如果真的成为大人,那么毛利元就将失去继承权,这将使得毛利元就成为旁家失去宗家的地位再无回头之日,等到那时候再想夺取权利的话,就等于是反叛家中,会不会得到支持不好说,大国之间又会如何对待他,我认为亦难断定。

而让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看首级本身就算是一个惊吓,这一步即便是幸松丸也无法拒绝的,如果拒绝就无家主的尊严,如果看了就要受到惊吓,这件事情即便说是毛利元就的阴谋也无法职责他,因为在当时家主参与战争是必然的事情,检验首级是一项很平常的工作。

在尼子经久看来毛利元就是一个麻烦的存在,所以唯一能使得自己获利的就是推举依附自己的相合元纲,而一旦相合元纲成为家主,与幸松丸一脉的毛利元就也就会受到打击。

幸松丸是在多方压力之下无奈检验的首级,然而作为武士的后代被首级吓到而重病的幸松丸很快就死掉了,这一下毛利家就又出现了真空。

时机已经偏向了毛利元就。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2 19:33:00 +0800 CST  
172,弱者之路(8)

经过了等待与忍耐的毛利元就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年幼的弱主病死使得毛利家又一次需要新的继承人,这时候依附于尼子经久的相合元纲和毛利元就就成了新的候选人,但是从能力上和继承排位顺序上,毛利元就都当之无愧。

在这个时候家臣会支持谁就将成为未来胜负的关键,毛利元就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毛利家带来了利益,这一点是家臣渴望的,而选择倒向尼子经久则意味着自己沦为臣下之臣,所以家臣之中大部倒向了毛利元就,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毛利元就仍然表现出不着急的姿态。

等到支持毛利元就的家臣写下联名的盟誓状书后,毛利元就终于登上了家主之位,而相合元纲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所以起兵反叛,结果让毛利元就击败并杀死。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举动,从此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心胸。

相合元纲是不是没有机会了呢?答案是“还有机会”。首先幸松丸是因为什么事情死的呢?是因为毛利元就攻打了镜山城后才会要去检验首级。所以看起来相合元纲已经彻底的失败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毛利元就马上就要面临一个难题了,要如何对大内家去解释自己和尼子经久趁着大内家去往九州时候偷袭镜山城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毛利元就接下来的难题,如果相合元纲在这个时候表达臣服于毛利元就,另一方暗通尼子经久的话,事情就会发生转变。

大内家如果与毛利元就交恶的话,毛利元就就唯有求助于尼子经久,这样的话当大内家来攻打毛利元就的时候,尼子经久则可以在其中做文章,表面答应毛利元就等待他们厮杀个够,等到毛利元就势力减弱大内家兵锋受挫后尼子经久再出援兵的话就可以打败大内家。

并且可以废黜毛利元就让相合元纲登位,但是事情并没有这样的发展,相合元纲过早的跳了出来,以自己依附尼子经久作为后盾想要抢夺毛利家的地位,这对毛利家臣的利益是一种伤害,自然家臣们倒向了毛利元就。

更重要的是当相合元纲跳出来的时候,等于是帮助了毛利元就,毛利元就虽然在之前没有成为毛利家的家主,但一直左右着毛利家的行动。为什么毛利元就能有如此闪转腾挪的机会?因为他可以借助家主的立场来实现自己立场的转变。

当毛利家依附于大内家的时候,他打败了武田元繁却没有被大内家惩罚,相反得到了嘉奖,扩大了毛利家的势力,而当毛利元就投靠尼子经久的时候,又让幼主成为决策的人。等到相合元纲跳出来的时候,毛利元就击败了相合元纲就又一次可以转换立场。

相合元纲是尼子家的代言人,这是西方诸国皆知的事情,毛利元就杀掉相合元纲则意味着与尼子家决裂,这样大内家就可以利用毛利家与尼子经久对抗。

而如果相合元纲没有跳出来,毛利元就就无法证明自己到底是向着大内家还是尼子家,面对如此疑问大内家就有理由吞并毛利家。所以相合元纲跳出来相当于帮助毛利元就让他用行为证明自己到底是向着谁的。

那么为什么大内家还要相信毛利元就呢?因为这种相信是被迫的,此时尼子经久才是足够强大的,所以转变立场能够帮助毛利元就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是当毛利元就成为家主以后,就必须更小心的面对了。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2 19:33:00 +0800 CST  
173,弱者之路(9)

一个伟大的君主少不了小时候来个神仙降临的故事,那么当成为家主之后又需要一些“神奇”的事件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当修建新的城池时候,在修建一角地基的时候却怎么也修建不起来,于是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人殉”。

然而恰好此时毛利元就到场询问了一下工程问题,得到的结论是需要用一个女人做人柱,那么作为一个善意的家主就要问一下为什么要用人柱,而那个女人说自己和母亲差点被饿死,还正好被毛利元就救了,现在为了报答毛利元就修建城池当人柱。

那么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被接受呢?毛利元就停止了人柱,但是既然要祭拜就不能不献上点什么东西,于是“百万一心”的字样就被刻了上去。虽然百万一心只是一个比喻词,但其实也说出了毛利元就的软肋。

毛利元就是一个弱主,与上杉谦信和北条早云一样,都是表面上实现了强大,实质需要家臣支持的家主,所以家主从弱变强的过程同样也是从强变弱的过程。毛利元就同样困于这个问题之上。

而这时候整体的局势发生很大的变动,宁波之乱爆发大内家与明朝的关系交恶,官营朝贡贸易规模缩小,这样大内家的内部开始出现了隐患,为何需要朝贡贸易。从日本的角度上看走私贸易一样能获得大量的利益。

但是走私贸易为谁所控就成了问题,理由是因为大内家需要在贸易上的地位,拥有与明贸易的权利使得自己成为与明朝贸易的代理人,这样资本就会大量的流入大内家,可是失去了这块招牌则意味着走私商人和谁做贸易都可以。

将大内家推上顶峰的大内义兴也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大内义隆接位,可以看到的是大内家、今川家、朝仓家等都很喜欢京都文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种聚拢钱财的方法,想要让资本变为自己的助力就需要一种聚拢资本的容器存在,织田信长非常喜欢茶具。曾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说千利休在地摊上花10贯钱买了一个茶碗,别人都说他不识货。但是等千利休拿着这个茶碗去见织田信长的时候千利休开口就要200贯。

而织田信长则眼睛不眨一下就买下,不问好坏不辨真假就买的织田信长是不是一个傻瓜呢?答案是真正获利的是织田信长。一个地摊货10贯进200贯出其中形同暴力的神话一旦传开,那么那些真的茶具又将增益几何呢?

织田信长需要茶道作为自己的掮客,从中与商人、豪族、公家进行交易和谈判都需要缓冲这是茶道的一个作用,另一个关键的作用就是聚拢资本。

茶碗是好是坏其实毫无价值,不过饮茶之物罢了,当作为容器的茶碗之中盛放之物改变之后就将不再是茶汤了,而是“资本”。

通过茶具来聚拢资本和形成文化使之形成一股风尚,风尚引来资本。当资本快速涌入的时候,不但不会带来增益,相反会形成贬值。

所以需要一种容器来承载,京都文化与茶具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在管理资本。而大内义隆就是这样的家主。

沉醉于京都文化就是大内家崩溃的原因么?钱如水一样,当控制的好时候可以浇灌良田,一旦失控就会成为洪水,不但不能增益自己,相反使得自己受害。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3 18:44:00 +0800 CST  
174,以弱吞强(1)

浅井长政为何最终没有击败朝仓家和织田家成为强者,关键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瞻前顾后,第二个是没有调换立场的机会。当浅井长政在选择朝仓家还是织田家的时候,达到了最大的自由度,两个大势力都在需要着浅井长政。

但是瞻前顾后的做法使得最终错失良机从此失败,那么为什么毛利元就可以调转立场呢?一方面毛利元就通过家主的调换和自己摄政的方法实现了立场的转变,可是当他成为家主以后也无法轻易转变,这就要考虑到底在哪边下注了。

毛利元就下注在了大内家,将自己的儿子毛利隆元送给大内家当做人质,这次选择不再是被迫的选择,而是主动的选择了。诚然大内家的势力仍旧强大,不过大内家也不是没有答题,毛利元就正是看中了大内家的弱点才选择大内家。

大内家虽然强可是内部已经蕴藏着问题了,大内家的“钱的流动”正在失控,随着宁波事件之后,明朝对日本的官营贸易减少,大内家所持有的官营贸易权利正在减弱,走私贸易开始兴盛,而且问题严重的是大内家并未展开更多的扩张。

这就使得资本正在选择新的方向,这种改变所朝向的就不一定是大内义隆了,如果无法控制钱的走向,资本可能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大内家是表面强大,内部已经是埋下了隐患。那么为什么要投靠有隐患的一方呢?

因为这就是强者的思维,对于很多弱者来说自己很弱所以最喜欢寻找的是比自己更加弱的一方采取攻势,但要知道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毛利元就所面对的敌人并不是只有大内家还有尼子家。

假如毛利元就依附于尼子家随后贸然的就去攻打大内家的话,即便胜利也将损失大量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尼子家突袭毛利元就,那真正的胜者将是尼子家了。

所以倒向有隐患的大内家,在大内家的羽翼之下成长,等待时机对自己最为有利,帮助有隐患的强者不是为了让他恢复活力,而是在他的隐患之中壮大自己,不仅遏制了对手的吞并自己的机会,更是将强者变弱的机会。

这是毛利元就倒向大内家的关键原因,面对毛利元就的倒戈尼子家也不会坐以待毙,尼子家也在发生变化,尼子家的家主尼子经久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家主之位传给自己的孙子尼子睛久,在传位的过程中还发生了混乱。原本尼子经久决定把家主位置传给尼子兴久,但是尼子兴久想要更大的权利,使得尼子经久与尼子兴久反目,最终杀掉了尼子兴久。

权利就落到了只有23岁的尼子睛久的身上,又因为这场混乱使得原本依附于尼子家的豪族势力出现了倒戈的现象,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如果说武田胜赖与武田的甲斐系交恶的话,面对尼子睛久的强势登台,尼子家的老臣同样产生了对立的倾向。

面对毛利元就的背叛,尼子睛久决定出兵攻打毛利家,那么这样的选择是否是错误的呢?我认为尼子睛久不是不知道背后的危险性,但是也已经到了不得不出兵的情况了。

这场战争为毛利元就打开了强者的道路。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5-10-13 18:44:00 +0800 CST  

楼主:真的很博通ZB

字数:387093

发表时间:2015-08-23 08: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2 16:57:12 +0800 CST

评论数:79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