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远

很久没有看见吾诗兄了,希望他安好,也许正在埋头创作:)
泡在这里真要时间。。。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7-04 09:30:48 +0800 CST  
读张爱玲的散文。
有些篇写得好,比如《夜营的喇叭》,虽然有人会说小眉小貌,但合我的胃口。还有些没意思,比如谈看书三篇,啰啰嗦嗦,拉拉杂杂,复述一些故事电影,我读得昏昏沉沉,这样一直读到最后一段:
"弗洛依德的大弟子荣(Jung)给他的信上谈心理分析,说有个病例完全像易卜生的一出戏,又说:'凡是能正式分析的病例都有一种美,审美学上的美感。'.......这并不是病态美,他这样说,不过因为他最深知精神病人的历史。别的生老病死,一切人的事也都有这种美,只有最好的艺术品能比。"
突然就惊醒了,反复咀嚼回味这句话:凡是能正式分析的病例都有一种美,审美学上的美感。
生老病死,一切人的事也都有这种美。真是没错。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7-06 22:37:45 +0800 CST  
怀大学者把我叫做万姐,叫姐我不反对,对“万”字稍有异议,我说还不如直接叫一姐呢,毕竟意译要比音译好不是?毕竟less is more 不是?无奈怀大学者坚持认为经济这么不景气,多比少好,一看就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我也是,理解:)
说说这个ID的来历吧,注册这个ID的那一天或者之前几天正巧看了一部电影《巴顿·芬克》,主角编剧巴顿怀着扬名立万的美好愿望来到好莱坞闯天下,住进一间旅馆。他进了六楼的房间,倒是有两扇窗,无奈面对一堵墙,虽然有阳光,仍是无比压抑。科恩兄弟的电影,气氛总是那么浓烈、怪异。当他将谋生工具打字机摆在桌上时,看见旅馆的便签纸,上面印有旅馆的logo,同时还有一行字:a day or a lifetime。你可以将这当作普通的广告语,也可以把这看成一句谶语。来到这里,一辈子再别想出去,你的一生就耗在这里。。。



注册时,对着电脑,我想取个什么名呢?也许这部电影的印象深刻,这句话突然冒出来,便有了这个ID:one day or one life。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7-08 07:59:01 +0800 CST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7-11 21:31:16 +0800 CST  
一读门罗,就陷入了她的语境,像是一种絮絮叨叨的呓语,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像是总在诉说主人公的感受,对自己、对别人、对事、对物,对当下、对从前的感觉。细腻的、缓慢的。我最佩服她能捕捉那一闪而逝的情绪与感觉。
短篇小说,应该以故事为主,其实小说都应该以故事为主,这是我一贯的看法。比如公认的短篇小说圣手契诃夫,他的短篇小说与门罗的就不同,他有故事,他所有的观点与情绪都是通过故事来展现,而门罗不是,她侧重心理感受,侧重述说,弱化了故事性,也许有细节,但没有情节。在门罗的小说里,故事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外壳,用来抒发她的情绪与感觉。。。
我从她的第一本看起,已看了六本,但仍只得到这种模糊的总体感觉,很难说最喜欢她的哪一篇,或哪一篇可以当成她的代表作,觉得多差不多,都有点意思,如此而已。
虽然谈不上喜欢她,可又一本一本读下去,什么鬼?不过我看的还是她的初期、中期作品,也许后期的会更好,期待中。等有时间了,专门为她开一贴。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7-12 01:50:54 +0800 CST  
读《大学生》

真是:前可见古人,后会有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啊。
《古塞夫》已经让我非常感动了,此篇更甚。这是为全人类而写,老大太婆瓦西里萨的眼泪是为全人类而流。大学生(或者说契诃夫)与陈子昂,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都想到了天地时空的无限悠久无限渺远。再想想,茫茫宇宙时空,有多少人有过这感慨,又有多少人跟你一样?无论是倍感凄凉独自落泪,还是念及这奥妙而神秘的宇宙而感到幸福。。。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7-31 00:46:38 +0800 CST  
具体的人和事与抽象、虚无、飘渺的感发联系在一起,能产生动人的效果,比如《大学生》、《古塞夫》,可是为什么我写了上面那个贴子后觉得很羞愧?为什么在别人已超然于物外,仿佛什么都经历过、看淡了,谈什么都是置身事外,高高在上地点评的时候,我还在代入,还在感动呢?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7-31 07:52:31 +0800 CST  
跟风读《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一个感性的、非理性逻辑思考者的阅读:)

读这本书,最让我关心的倒不是平庸的恶,而是为什么阿伦特会因这本书遭到全世界犹太人、知识界的口诛笔伐?
未读此书前,我似乎也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五百多万死去的犹太人,你们为什么不反抗?是呀,他们自己掏钱买车票,自己到火车站集合、上车,奔赴集中营,一批批被处死。甚至集中营里操纵毒气的、钳死人牙齿的……都是从集中营里挑选出来做苦工的犹太人。
阿伦特写这本书,是想尽量公平、客观、不带偏见地展现审判及思考,她想摆脱犹太人这个身份来写这本书。我想,她之所以遭到全球犹太人的抵制(包括伯林等许多知识界的名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她提出了这个问题:犹太人,你为什么不反抗?借由这个问题,她将矛盾指向了犹太复国团体、犹太领袖那些犹太长老们。当时的希特勒德国境内有犹太复国主义委员会,他们与纳粹合作,是他们号召犹太人不抵抗,带上干粮去火车站集合,是他们将遣送名单交给纳粹……也许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却导致这么多犹太人的死亡,这些犹太长老们实际是纳粹的帮凶。如果说艾希曼的恶是平庸的恶,犹太长老们也有平庸的恶,这种错误甚至已不能说是平庸的恶。
其次,她指责这场审判是当时以色列总理的一场“政治作秀”,无数的证人出庭展示他们的痛苦,但实际上以色列是想通过这场审判与西德就即将到期的贷款讨价还价。。。
第三,她指出这场审判在法理及程序上的种种错误与不足,控方的不正确之处,辩方律师的疏漏,甚至法庭采用的法理、原则上的矛盾,比如应该由第三方来审理此案,而不能由受害方来审判,法律应该不溯及既往……
再次,虽然她用了平庸之恶作为副标题,其实她在本书并未过多强调艾希曼的平庸之恶,阿伦特只是指出艾希曼智力平平,他知无不言,可惜说不出什么重要的东西来,记忆还经常出错,他确实是服从命令,服从希特勒、服从国家法律让智力平平的他未作他想,阿伦特甚至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阿伦特在附言里说“艾希曼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这确实让人觉得她在为这个纳粹辩护。其实,她在书中多次否定了艾希曼的这种辩解,比如她说,如果整个齿轮理论在法律上毫无意义,那么这上叫做艾希曼的“齿轮”究竟 什么型号也完全不重要。服从就等于支持。
清霜说人人都会思考,人人都应为自己负责。我真的怀疑前一句,我觉得很多人不会思考,很多人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会盲从,但盲从者是否可以在作恶以后以此为辩护理由呢?我又觉得不可以。我也糊涂了。
这里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德国人的良知呢?整个社会的道德全面崩溃了吗?难道所有德国人都赞同希特勒?我不相信,那些不认同的人做了什么?他们反抗了吗?被镇压了吗?从阿伦特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些,很少,比如:有两个农家少年(书中未提及姓名),拒绝加入党卫军而被判死刑。
我在此书中又看到了一个新词“内心流亡者”,即不参与重要公众生活事件,是一个生活在“盲信大众之中而又背弃自己民族的流浪者”。内心流亡,可是表示退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去流亡,也可以表示以流亡都的方式为人处世。
阿伦特以难得的客观态度写道:“所有德国犹太人都异口同声地谴责德国人跟纳粹同流合污,从而令犹太人一夜之间沦为贱民。难道他们中间从来没有一个扪心自问,假如条件允许,他们中间又会有多少人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他们的谴责会因同样的理由(不在场且不是当事人无权评判)而站不住脚吗?”她真的好大胆啊,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去质问受害人。
还要提一点的是,读这本书,字里行间都是阿伦特的骄傲、批判、讽刺,她高高在上的态度肯定刺痛了很多人。不过,我还是很欣赏她的客观与理性,我也不能不联想到中国前一段时间的一个热点,何其相似啊。
最后,以阿伦特的一句话结尾,不知是不是在这本书之后说的呢:我不爱任何集体,只爱作为个体的人。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7-31 08:52:04 +0800 CST  
@ty_郭小米215

小米,帮我查一下,为什么上面连着三贴都不见了?是我的电脑出毛病了,还是被删了?我没有说任何敏感词吧。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01 18:49:17 +0800 CST  
今天读到一段关于莫泊桑的生平,太吓人了,我竟不知道莫泊桑是这样的,“遗传性梅毒”、“已变成畜类”。我想再读读他的书。。。
“这天夜里,我从爱德华·德米尼埃尔的书里得知莫泊桑于一八五〇年生于诺曼底,其母是该地贵族女子,名叫芬拉·德普埃杰文,是福楼拜的堂姐妹。莫泊桑二十五岁上,遗传性梅毒第一次对他发动突然袭击。他以天生的生殖力与乐天精神同疾病展开抗争。起初他头痛欲裂,疑病频频发作。后来出现了幻盲症。他视力衰退。后来又发展为狂躁症,疑心重重,孤僻,好无端兴讼。他奋力与病魔搏斗,驾快艇狂驰于地中海,跑往突尼斯、摩洛哥、中非,而且夜以继日地写作。他声誉日隆,于四十之年,自刎喉咙,血流如注,却活了下来。他被关入疯人院。他在疯人院内,用手足爬行……在他病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着:‘Monsieur de Maupassant va s'amimaliser。’(德·莫泊桑先生已变为畜类。)他于四十二岁去世。他母亲比他活得长。”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07 00:02:51 +0800 CST  
“……于是我谈了风格,谈了词汇大军,谈了在这支大军中有各类武器行进。任何钢铁的武器都不能像一个恰到好处的句号那么样令人胆寒地直刺人心。”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07 00:37:41 +0800 CST  
《漂亮朋友》很久以前看过,内容全忘了,大约记得类似于连的野心青年借着贵妇人往上爬?又想起卡夫卡兄提到的《人啊,人》,也看过,诸如此类的还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都看过的,可是内容全忘了。
估计现在看的书,过几年也会忘掉,沮丧。。。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11 00:59:03 +0800 CST  
《我年轻时朋友》读完了,记两笔,以免忘了。
这个短篇小说集中的人物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女人、男人,他们回首自己的经历时,不抱任何幻想,亦不带任何恻隐之心。比如,在《哦,什么有用》中,琼 ”琼反思自己的情感历史,并不后悔,却有些惊奇。就仿佛她曾经去跳过一次伞。“
这本集子,总共10个故事,其中7个与通奸、婚外情、出轨有关,《今日娱乐》(Entertainment Today)将这本书戏称为 “加拿大人的性生活”。门罗说:“记者们问我,为什么我写这么多通奸的故事?是因为我有那么多的奸情吗?”门罗说,其实,她之所以对通奸感兴趣,是因为通奸让她可以写那些过着双重生活的人,就像门罗本人一样,她也有双重生活,平凡的生活和隐秘的冒险生活。双重性的另一种可能是向疯狂的渐进,比如 《哦,什么有用》中的人物。琼认为,你环顾四周,看到 “所有这些暂时分离的东西,却又以某种令人费解的、满意的、必需的、不可描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或者你看到碎砾。转瞬即逝的状态,各种无用的转瞬即逝的状态。碎砾。”人物讲述记忆中的或编造的故事,以此来构建自己,并拒碎砾于门外。
而在《Meneseteung》中,叙述者从不多的线索中——她的一本带有传记序言的诗集、一张照片、微缩报纸中的一些参考资料——部分靠拼凑、部分靠想象,写出了19世纪 “女诗人 ”阿尔梅达·罗斯的生平。叙述者想讲述这个故事,在评论自己这一冲动时,她说:“人是好奇的。至少有些人是。他们会想要洞察世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他们会把事情联系起来。他们带着笔记本四处游荡,刮下墓碑上的泥土,看微型胶卷,只渴望在时间的细流中找到一丝联系,把一件事情从垃圾中拯救出来。”
门罗借着她笔下人物之口,道出了她的写作态度。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11 01:05:29 +0800 CST  
刚刚发一贴,活了没有几分钟,我还在满怀激情地贴图了,被告知帖子已删除,无法再贴。原因:不符合本栏目宗旨。
唉,天涯啊天涯,怪不得欠费呢,恶性循环啊。西尔维亚·普拉斯,女诗人、女作家,画家,我贴她的画,贴国外粉丝们对她的爱,哪里不符合宗旨呢?枉我收集了那么多图片。。。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16 10:50:00 +0800 CST  
如果这楼被删,就是这张图片出问题了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16 10:51:51 +0800 CST  
先这样吧,没劲了。怪不得云林兄说贴子被秒删。。。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16 10:53:33 +0800 CST  
由眉间尺想到樊於期,再到荆柯,信任太沉重了。岂可辜负?怎敢辜负?好怕辜负!
荆柯,悲壮则悲壮,真不能说是英雄,不足以成大事。。。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23 01:05:34 +0800 CST  
读朱天文的《荒人手记》。
这真不太像小说,像——,嗯,就是手记。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23 01:07:11 +0800 CST  
论荆柯之必然失败
《刺客列传》中,司马迁写了五名刺客。虽是按时代顺序依次写之,但层层递进,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个比一个丰富,曹沫最简洁成功,荆柯最详尽悲壮。《刺客列传》短短五千字,写荆柯便用了三千余字。
荆柯与其他刺客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是个勇士,他还是个读书人。司马迁两次提及“好读书击剑”、“其为人沉深好书”。可惜读书人往往心胸不宽广,容易义气用事(好像在说我自己:)。说荆柯失败乃必然、乃性格所致,理由如下 :
先有盖聂、鲁句践的铺垫证明其性格懦弱不够大气。
盖聂与鲁句践都是战国末期的著名剑客,荆柯先是在榆次与盖聂讨论剑术,意见不合,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他不吭一声偷偷走了。然后去到邯郸与鲁句践“博”(一种游戏),“争道”,鲁句践骂他,荆柯却“嘿而逃走”。荆轲要么是没本事和人家争斗,要么是本事太高不屑于争斗。事实证明,他属于前一种。
其次,谋大事,筹备不足,仓促行事。荆柯深知,此去刺秦王,必是有去无回,成功亦死,失败亦死。为保证成功,他一直在等待自己挑选的同伴。无奈路远,那人久候不至。“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太子丹不免催促,甚至怀疑荆柯害怕后悔。荆柯情急之下,说,“‘……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柯的话这句话,及司马迁的“遂发”两字,形象地刻画出荆柯顶不住压力或赌气之下,没等来同伴便仓促走了。这个时候是赌气的时候吗?明知入不测之强秦,凶多吉少,何以受不了这点怀疑与催促?刺客不应该是邪魅狂狷,根本不理会别人的吗?干大事的人,起码要沉得住气吧。要说“士为知己者死”,太子丹实在算不上知他,可叹!想到荆柯,为这种人去死,不值。
第三,没有选好助手。
荆柯没有等来自己的同伴,只好用了太子丹指派的所谓燕国勇士秦舞阳为副手。秦舞阳,虽号称“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的燕国勇士,到了面见秦王的关键时刻,“色变振恐”。真勇士还是胆小鬼,一下露馅。多亏荆柯谈笑自若,从容替他解围。可惜的是,待到图穷匕首现,荆柯追着秦王刺杀时,司马迁压根没再提秦舞阳了,估计他早就被这场面吓得发抖,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这时候,秦舞阳若能上去助荆柯一把,中国历史可能要改写了。太子丹不识人罢了,荆柯也不识人,怎么能用秦舞阳为副?!
再次,荆柯的功夫武艺不精,他到底是不是刺客高手?
他功夫真不行。读完《刺客列传》,与其他刺客比较,他真不是高手。鲁句践说他“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他在大殿上,连个秦王都杀不掉,两人还上演绕柱追逐游戏,结果竟然追不上秦王,居然把见血封喉的匕首这唯一武器扔出去,却又没击中秦王!反而,遭秦王绝地反击,砍掉一腿,“复八创”。显得秦王比他还专业!此处令人唏嘘,于悲剧中看到喜剧效果。
再看看那个年代的其他刺客:
曹沫兵不血刃,没流一滴血没死一个人,为鲁庄公收回失地。劫持完居然又站回臣子队列中,辞令如故,多么从容!最最主要的,他自己没死!个人认为他不算刺客,仅是劫持而已。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王僚为了防刺杀,士兵们从宫庭到公子光家沿街布满,在堂上也有无数武士亲信,手持武器。可以肯定,王僚必身穿数重铠甲防范,上菜的人都会经过搜查。杀他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如此严密的防范,仍然被专诸杀掉。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更是痛快,直入厅堂,上阶刺杀侠累,光卫士便杀了几十人。干净利落!
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要离,“一细人也”,身体弱不禁风,演了一出惊天动地的苦肉计,当面断一臂,叫吴王杀了他老婆,博得身强体健万夫不挡之勇庆忌信任。最终把握机会戳了庆忌的心窝。这次才是真正的杀手!虽然要离为博取庆忌的信任杀光全家人的做法为后人所不耻,但冷血杀手似乎就是这样的!古人从来不吝惜生死,舍生取义的事多了去。估计要离太邪魅了,司马迁不耻于要离的为人,没有把他列入刺客传。
说回荆柯,他刺杀既未成功,自己惨死,太子丹被杀,更有田光、樊於期白白死了。为何司马迁给他笔墨最重?令其鹤立鸡群于其他刺客之上?我有些不解,要说,令他感同身受,联想到他自己的身世的,非豫让莫属。豫让更悲苦,更象他啊。又或者是因为他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太过慷慨悲壮?要知道聂政刺侠累时也在弹琴,弹的更是有名的《广陵散》,但司马迁提都未提。
唯一想到的理由便是司马迁佩服荆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盖以自况?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23 01:41:22 +0800 CST  
更正:意气用事。
老是写错别字。丢人啊。
楼主 onedayoronelife  发布于 2020-08-23 23:50:36 +0800 CST  

楼主:onedayoronelife

字数:13452

发表时间:2020-06-19 03:44:3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20:01:04 +0800 CST

评论数:1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