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

农业文明:
产生《诗经》的时代是中国文化大发展时代,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奠基时代,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大发展时代。中国的农业文明从古至今也没有中断。只是当今由于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发展,使农业文明的地位有所削弱,但是依然不可忽视。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时代向封建时代过渡的时代,《诗经》中记录的诗篇,从商朝晚期到西周、东周和春秋时期,前后达到五六百年之多。这一时期的中国,从文字、语言、记录、传说、祭祀、信仰等等都有巨大发展,可以说精神文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业生产、畜牧业、手工业、等等的物质生产也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诗经》时代的农业文明表现得非常丰富而多元。我们通读《诗经》可以对于·中国的农业文明有以下的结论: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08 08:13:01 +0800 CST  
农业文明:
产生《诗经》的时代是中国文化大发展时代,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奠基时代,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大发展时代。中国的农业文明从古至今也没有中断。只是当今由于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发展,使农业文明的地位有所削弱,但是依然不可忽视。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时代向封建时代过渡的时代,《诗经》中记录的诗篇,从商朝晚期到西周、东周和春秋时期,前后达到五六百年之多。这一时期的中国,从文字、语言、记录、传说、祭祀、信仰等等都有巨大发展,可以说精神文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业生产、畜牧业、手工业、等等的物质生产也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诗经》时代的农业文明表现得非常丰富而多元。我们通读《诗经》对于中国的农业文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表现。
西周时期,由于人口的壮大,土地的扩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扩大生产,提高农业产量,因此,新的农业技术,新的农业产品不断出现。比如,农业耕地不断扩大,出现了几十里、几百里地的农田和牧场。也出现了几千人的耕作场面(偶耕)。金属工具的应用,提高了生产率,春秋晚期出现了牛耕,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利用,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纺织技术的提高,纺织机械的改进和发展,也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和丝织品的种类。《诗经》中出现许多描写丝织品的篇章,就是最好的明证。
2、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定型,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中国文字发展,到了西周时期,从商朝初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时期的金文,走过了漫长的时间,到了西周时期,篆文已经基本定型,竹木石等材料用于刻字,记录历史和文章歌赋,已经非常普遍。春秋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中国各种思想流派欣欣向荣地发展壮大。使得语言和文字也得到了大发展。《诗经》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西汉时期规定的“五经”(即《诗经》、《书经》、《礼记》、《周易》、《春秋》)都是这一时期出现并定型的。
3、四夷的征服,诸侯的分封,强调了国家的观念: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为当时国家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指挥天下的力量,只能依靠同姓族人来实现统治。但是,由于西周的中央政府有统一指挥军队的能力和调动天下财力,所以能实现征服四夷,在《诗经》中,对于四夷征服的描述诗篇有不少,就说明了西周时期的国家强大。比如《小雅·采芑》就描写了方叔率领军队南征荆蛮,北讨玁狁,所向披靡。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08 17:23:22 +0800 CST  
(续)
4、中国农业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以农为本,不误农时。注重天文气象的观测和研究:
农人从长年农业生产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许多不误农时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观天测雨的方法,被人们总结成一年四时八节(后来发展成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样就大大地适应了农业生产。而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大小官员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及时指导和督促各级人员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业生产,保证农业产量。这一观念,从古到今也没有变过。《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记述了农业、农时和农事的过程。《豳风·七月》就是一篇从一月到十二月农时农事的安排表。同时还是夏历和周历的对照表。《七月》对于研究中国农业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诗经》中的有关诗篇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观天测雨的资料,如测日影而记录时间;观虹霓而知雨处,雨雪风霜都有涉及,更有许多天文星象记录。这些虽然都是人们观察的记录,但是也为我们了解三千多年前的人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些都是农业科学文明的具体表现。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09 11:47:23 +0800 CST  
5、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是自耕农的发展壮大,个人财产的扩展:
东周时期已经进入奴隶制后期,私有制进一步扩大,标志是自耕农队伍不断发展,人们的私有观念逐渐深入,部分奴隶也具有私有财产。这些人组成独立家庭,用另外一种方式给官吏们服务,即做公差,交公物。在《豳风·七月》中说:“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这里的农夫就是自耕农,他们在农活完了后,就要去官家处干活,盖房子。“昼尔于茅,宵尔索綯”,白天去割茅草,晚上去搓草绳。这些农夫打猎获得的猎物,也要大部分上交官家,“言私其豵,献豜于公”。把打猎得到的一年小猪自己留着,而把三年大的猪上交官家,就是生动写照。从《七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农夫们毕竟有了自己的财产,当然,他们也有了自己的部分生产工具。《周颂·噫嘻》中的:“骏发尔私”中的“私”字郭沫若先生的解释是“私有”,我们在《周颂·臣工》中看到“命我众人”的句式,也可以看出这是命令农夫或者奴隶们拿起自己农具去干活。可见那时的奴隶是有私人农具的,农夫有私人工具更是不足怪的。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09 21:28:04 +0800 CST  
6、社会分工日益详细:
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士、农、工、商等都已齐备。
① 农夫:《诗经》中不少诗篇中提到“农夫”,这是自耕农的发生发展而出现的新现象,《小雅·甫田》描写的是农夫耕田、锄草、施肥、收割、储藏等等一系列干农活状况。表现了农夫取得丰收的喜悦,祈祷田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获得更大的丰收,保佑族中老少吉祥安康。“农夫之庆。”、“农夫克敏”,就表现了农夫欢欣鼓舞,干劲十足的情形。
②工(织女):“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小雅·大东》)虽然说的是织女星,但是织女的称呼却是大家都知道的,而纺织女工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大雅·瞻卬》中有“妇无公事,休其蚕织”的描述,说的是妇女们受人蛊惑,放下她们的手工业——养蚕、缫丝、纺织等功事,都去说三道四,飞短流长,不务正业了。西周时期的纺织不但有丝织,而且也有纺葛纺麻等,先秦时期有一首民歌《采葛妇歌》,其中就有“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的记述。麻织品有“麻纱”,葛织品有“葛布”等,都是可以和丝织品相比美的纺织品,都是可以作为贡品上交官家的物品。
织女作为手工业者的代表,人员众多,分布广泛。其他还有铜匠、铁匠、木匠等手工艺人。由于这些手工艺人农忙时还要去农田劳作,手工业只有兼职,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阶层或阶级,但是这也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劳动的分工。
商人:西周之前已经出现货币,所以以物换物时代渐行渐远,商人应运而生,“抱布贸丝”(拿着钱去买丝,见《卫风·氓》),就是证明。《大雅·瞻卬》中说“如贾三倍,君子是识”,是说那些官吏都知道商人获取三倍高的利润而不管。可见官商勾结,牟取暴利,自古有之。商人的出现是阶级分化形成的表现之一。
士:“百辟卿士,媚于天子”(《周颂·假乐》),这里的“卿士”就是当官的人。“偕偕士子,朝夕从事。”(《小雅·北山》)。这里的“士子”是有王事者的人,即当官的人。“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大雅·卷阿》),“吉士”就是有学问的人,往往被称为君子,是可以做官的人。“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周颂·清庙》),这里的“士”是有学问的人,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士,是一些后补官员。
可见“士”作为一个阶层,已经存在。
士、农、工、商都很清楚地存在,说明社会分工清楚明朗。这是农业文明进化的标志。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13 11:52:09 +0800 CST  
7、祈福、祭祀是对先辈的瞻仰和纪念,以及寄托自身和后代的希望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儒家鼻祖孔子在《论语·先进》篇里,当子 路问怎样侍奉鬼神时,孔于作了明确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在《论语-雍也》在说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可见,孔老夫子对于鬼神是采取客观态度的,即对于不甚了解的事物,不要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跟风附和;但是·也不要一概否认,要有务实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2500多年前,孔子有这一思想,是相当了不起的。
然而,在科学技术相当落后的时期,绝大多数人们对于自然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人们将许多不能 认识的自然现象,归结为有一种神圣力量主使的结果,这样就出现了对于鬼神的信仰。也有的是对于传说中的古人所做的一切,产生敬畏,把他敬为神人,如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大禹等等,他们都变成了神人。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创始人。黄帝号称轩辕氏,是中国住房、车辆等等的创始人。大禹则是由于治水有功,被人们传颂千古,全国到处都设庙祭祀,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
西周时期虽然生产力有所提高,但是总体水平还是低下的。人们继承了上古留下的许多传说和信仰,对于鬼神的信仰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农业文明的一部分。
《诗经》中有关祭祀鬼神的诗篇有不少。《小雅·信南山》就是丰收后人们祭祀祖先,祈福康乐。“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由此可知人们是多么虔诚。
在《小雅·甫田》中,“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黍稷,以榖我士女。”这里的“田祖”就是神农氏炎帝,人们企望田祖施以甘露,使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男女安乐。
除去神农氏以外,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保护神。植桑有桑神,养蚕有蚕神,神农氏尝百草,又是医药的神仙,等等,不一而足。在《鄘风·桑中》里,据郭沫若先生考证,男女相会的“上宫”(“要我乎上宫”)就是供奉桑神的地方。
《周颂》就是为祭祀周王朝而演奏歌唱的诗歌,祭祀周王朝的先祖,同时也祭祀许多神人,祭祀山川社稷的。《鲁颂》和《商颂》也都是纪念鲁国和殷商祖先的诗歌。
总之,《诗经》中祭祀的诗歌不少,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事。不论民间和官方,都对于祭祀十分注意和重视,从形式、规格、主祭与参祭人员、地点、音乐、等等都有规定。已经形成一套祭祀的文化链条。是古代十分关键的文化现象。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14 11:53:40 +0800 CST  
8、占卜: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都十分缺乏,对于自然界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不能解释,因此就形成了对自然界的畏惧,进而形成了“靠天吃饭”的思想,形成了对自然的膜拜。同时把有能力的人看成了神。而且处处依赖“神”,离不开“神”的局面。夏商伊始人们逐渐形成求神问卜的风气,从后来逐渐发现的甲骨文可知,其中绝大部分是与问卜有关。到了西周时期,更有过之无不及。《周易》的成书过程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对于鬼神的敬仰和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使顶礼膜拜成为理论指导下的行动,《周易》就是一本占卜的百科全书。并且还阐述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哲学理论,成为人们观察宇宙人生,建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中国文化更具有东方特色。
春秋战国以后,《周易》更加发展扩充,许多学者阐释《周易》,形成了“易学”,《周易》不仅仅是占卜全书,汉朝以后更把《周易》作为五经之一(后来又扩充我十三经之一),已经成为儒家经典。
《诗经》也是“五经”之一,《诗经》中有关占卜的诗章不少,以《雅》、《颂》中的诗篇为多。
古人几乎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占卜,生活、生产、打仗等等,凡事都要求神问卦、预测吉凶。比如,《大雅·绵》写的是古公亶父从邠迁岐的故事。古公亶父一到岐山,立即就着人问卜,“爰契我龟”,按照问卜的结果去搞规划,搞建设(“爰始爰谋”)。在岐山建房、筑城、垦荒种地,让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实际上,周朝就是从这里发达起来的。
(待续)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20 21:54:26 +0800 CST  
(续前) 古人对于问题的不解,就去占卜,即后来的求签问挂,什么事都可以问。《诗经》中这样的诗歌很多,如卜婚姻(“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见《卫风·氓》);卜生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见《小雅·斯干》);卜归期(“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见《小雅·杕杜》);卜吉凶(“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见《召南·摽有梅》);卜福(“卜尔百福,如幾如式。”见《小雅·楚茨》);卜建筑(“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大雅·文王有声》);卜农桑收成(“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鄘风·定之方中》)等等。举凡要做的事,都要卜筮一番,以求是否可行。待到汉朝以后,家家都有一本历书(俗称“黄历”)办事之前都要翻一番历书,看看今天是否能进行这项工作。占卜已经成为中国国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谁也离不了。这是农业文明的一件非常重要的表现。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26 11:33:02 +0800 CST  
(续前)对于占卜的疑问:
上文说到占卜的普遍,但是也有对于占卜的不满和反对。《诗经》中就已经出现这种情况。如有人已经对占卜提出怀疑,像《小雅·小旻》中说“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谋父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意思是占卜了那么多次,也得不出吉凶祸福,给人以明确的意见。用了那么多所谓的能人,也没有得出结果,因为人多,反而没有人负责任,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小旻》是一篇讽咏周幽王的诗歌,它揭露了周幽王听信谗言,不用良谋,以致国事日衰,人们对于占卜的怀疑,是对于国事的对照。国事日非,不是占卜的巫筮们所能遮掩得了的。
《小雅·正月》是一篇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中有一段说“谓山盖卑,为岗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意思是:你说高山卑下,但是那是高山大陵;你说民众中谣言横行,但是却不去辟谣印证;招来那些古老耆宿,请他们占梦,这些人都说自己是圣人,可是,他们谁人知道乌鸦的雌雄呢?从诗人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那些大人先生们是极大地不信任,他们口中说的一套,与现实中的对照是相反的,是得不到人们的信任的。诗人最后说,你们都是圣人,都会占卜解梦,可是你们哪一个能分清乌鸦的公母呢?
我们从上述引诗看出,中国自古就有不畏强暴的人,就有独立思考的人。正是这些人的努力,使得中国的文化、哲学得以发展,也使得中国文明得以绵延。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20-05-26 14:52:15 +0800 CST  

楼主:白鹤亮翅2015

字数:18189

发表时间:2020-01-09 18:49: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8 11:40:02 +0800 CST

评论数: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