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赏《古文观止》,我的闲读瞎读误读乱读

37、《襄王不许请隧》:痛则不通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土地酬谢他。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襄王不许,说了番道理。

晋文公既扶佐其国,有点僭越的想法,也是权臣的当然。请隧的说辞,意思在更深处。

襄王虽弱,“先王之大物”不会动。鼎也好,隧也好,都是名分。

弱主更有何物?所以也说了气话,决绝的话,“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索性你自个当皇帝算了,我也许会流放边疆,还有什么话可说?怪委屈的。

通篇是弱者的语言,但底线不让,态度坚决。当然面对的是尊王的晋文公,本就求名,终不会乱来,也就罢了。所以对君子与小人,方法实在不同。

祖宗法制,还要看怎么用,襄王用来当价值观可以,后世却经常拿来当教条,“祖宗之法不可变”,削足适履,却忘了先祖们的初衷和当时的具体情境。

这就是隔而不通,以迹为履了。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17 21:35:46 +0800 CST  
38、《单子知陈必亡》:这家伙是个战略高手

周定王派单襄公借道陈国,单子也就看了一圈,得出一个结论:“陈侯如果不遭凶灾,国家也一定要灭亡。”

单子先是从现场管理上看本质管理水平,“废先王之教”,“弃先王之法制”;再从接待礼仪和行为方式上看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蔑先王之官”,“犯先王之令”。这是对陈国的组织内部分析,差评,再做外部环境分析,“居大国之间”,整个SWOT分析毕,得出诊断报告:“其能久乎?”

观星相,知农时,安排各项工作,这是上古时代的农业智慧。后来繁衍成天人感应之说,迷信生焉。忘了初心啊。

周之《秩官》所规定的礼节,岗位各司其职,想来上古时代还是秩序严谨的。对制造业,仍然管用。

单子可谓见微知著者,史称其为先知,甚至神化之。以剑观之,实遵循规律,关注细节,合乎人性,大胆研判。

高手啊。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18 19:51:27 +0800 CST  
39、《展禽论祀爰居》:一个坐怀不乱的男人


名叫“爰居”的海鸟,停在鲁国国都东门外两天。臧文仲命令国都里的人都去祭祀。展禽反对,说了道理。臧文仲接受了意见。

爰居是什么鸟?左右查不到。学鲁迅:怪哉。

《尔雅·释鸟》:“爰居,杂县。”邢昺疏:“爰居,海鸟也,大如马驹,一名杂县。汉元帝时,琅邪有之。”总之是汉代山东海边的某种像小马驹一般大的海鸟。

《山海经》上写,“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广雅》曰,鵽離、鹪朋、爰居鸱雀,皆怪鸟之属也。

总之,是怪鸟。

又或者“爰居”是象声词吗?喊了两声,委实不像鸟叫。深夜瞎叫,牛哥已睡,家人邻居幸喜无反应。总之考据辞章本非我所长,徒学鸟叫耳,罢。

展禽就是著名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那个,对鸟和女人,都有一套啊。

这篇他是男主角,道理皇皇,说你能随便祭祀一只什么怪鸟吗?祖宗都说过了,什么可以祭祀,“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除此之外,都是乱力怪神。果然政治正确!

然后讲科学道理,怪海鸟出现,“今兹海有其灾乎”,是理性的推断哩。

上古之人缺乏知识(其实现在我还不知何为爰居啊),见物以为神,故祭之,也是正常的反应。柳下惠太清醒了,晓得从礼、从科学角度去分析,这些固然没错。这家伙是上过哈佛还是MIT啊。

另,东夷自古有鸟崇拜,还有咱隔壁那个东瀛相信万物有灵,四岛到处都是神,错了吗?众生有个寄托,哪怕一块石头呢。

鄙乡有拜石头的,有拜樟树娘的(我在小说《老木是一棵树》里写过)。去九龙湖路上,有一石如阳具,众生拜之,贴红纸于其上,曰:祭神如在。不也挺好吗?

故剑曰:

求真,展禽胜,据以礼争,是正道。若求美,那些淫祀,那些石头和怪鸟,不也挺美吗?展禽真多事!或曰,伟大的政治家都不好玩。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18 20:36:58 +0800 CST  
40、《里革断罟匡君》:都是套路啊

这篇里都是怪胎。

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的深潭中下网捕鱼,里革割破他的鱼网,把它丢在一旁,说鲁宣公做得不对,要休养生息。宣公听后说,很好,这是一挂很有意义的网,要主管官吏把它藏好,永远不忘里革的规谏。有个名叫存的乐师在旁伺候宣公,说,保存这个网,还不如将里革安置在身边,这样就更不会忘记他的规谏了。

都是套路啊。

先是里革,领导捕鱼,他觉得不对,好好说不行吗?直接把领导的鱼网弄破,还扔掉。在现在,电视剧里只能活一集好伐?

然后说一堆大道理,绿色发展观,可持续发展,blabla。

其实,任何道理,早先都是经验的积累。不可迷信,但要用心去辨析和扬弃。企业里讲安全,只需说一句话:用鲜血积累的经验,万不要再用鲜血来验证。规章制度,再过份都不过份,再苛刻都不苛刻,因为,这是救你的命。好吧。

回到古文。鲁宣公作为王也不生气,还听劝了,还要把这张破鱼网收藏,“使吾无忘谂”,时刻提醒自己。也是怪胎。

最后的怪胎是师存,一个乐师,你好好唱卡拉OK不行吗,还要学人家进谏,说,藏鱼网不如把里革放在身边。不知道跟里革究竟有什么私情。

回头看,这三个人,其实都很可爱,虽然都简单粗暴。人到中年,越发不相信以前那个行文做事精致的自己,越发追求粗糙与简单,直指人心。毕竟,凭本心,求本质,对形式可能会渐渐看淡。大道至简,若真心求大道,简或繁,只是手段,表相,其实都不重要。为人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到底什么意思,我学老陶,欲辨已忘言,可以?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21 09:03:04 +0800 CST  
@海上静安花图 2018-10-21 22:41:40
现在古文观止的版本都多得滥了,三页的古文要配上五页的白话文翻译和一页的注释,就差没出几道题问“请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用法”什么的。好在鄙人已经不是高中生啦,这种像学二外一样的学古文可以不用再领教了。
所以翻来覆去,还是这本原本的好看。没有煞风景的翻译,书小了许多,字也大,淡黄的薄纸看得很舒服,随手塞进包里就消磨一个下午。
-----------------------------
赞个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23 22:01:58 +0800 CST  
@xixiange1963 2018-10-21 23:43:58
好,跟着学习。
-----------------------------
多谢啊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23 22:02:09 +0800 CST  
41、《敬姜论劳逸》:要保持紧张

公父文伯退朝后看望母亲,他的母亲正在搓麻线,文伯怪之,母亲跟他讲了番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的道理。

敬姜可谓贤矣。

先人虽王,其实劳碌,这王当得没啥意思。所以有考证说,上古为什么老是禅让,实在是因为王位太辛苦了。说美国的华盛顿也是为此,当总统不如回去当庄园主。呃,保留意见。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这个在浙江有实例。七山二水一分地的温州,台风袭之,水土恶之,反逼得温州人行商天下。俺大衢州风刮不到,地震不得,四季安好,呵呵。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所以,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保持适度的忙碌,是好事。稻盛和夫先生拯救日航,先去参观了一番,得出结论:此企业上下无紧张感。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与表坐, 起至厕, 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如驰, 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哎,剑与备同悲一下。

此文叙古天子大臣行事历,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确实是很好的管理体例。无怪乎孔丘欲复礼。惜乎不确定性乃常态,岂有范式?所以秩序固然美丽,还需拥抱乱象。

归于尘土劳作,此中自有真意,时人曰工匠精神,不是为了结果,实在是现场确有神灵,劳作自有救赎,不可不知。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23 22:02:40 +0800 CST  
42、《叔向贺贫》:不是真穷

这也是熟篇,韩宣子为贫困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但这篇却误读很多,只看到一种解释,合我心意。

单说贫之可贺,要忧道不忧贫,顶多一碗上古的心灵鸡汤。众以此为由,大谈贫的好处,越穷越光荣,真太可笑。

韩宣子何人也?晋六大卿之一,中军统帅,执政晋国27年之久。真以为他是穷人啊!真以为他说穷,是真穷啊。

他之所以忧贫,是跟六大卿其它人比,骨子里是想着扩充政治实力。叔向是聪明人,所以不说贫富,只说德行,让韩宣子学的栾武子,也是上卿。他们说的其实是政治。

甚至大部分古文,其实都是政治,万不能因我们现在的词,现在的意思,就随着走了。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24 19:14:28 +0800 CST  
43、《王孙圉论楚宝》:哥压根没将它当宝

楚国大夫王孙圉访问晋国,晋国大夫赵简子鸣玉相见,问起楚国的白珩,说这是宝贝啊,价值多少啊?

王孙圉说:哥压根没将它当宝。

大使出访,他国重臣问你家某个宝贝如何,就像80年代的日本人到美国,问:你家自由女神像值多少钱咯?良心大大的坏了。

大使不正面回答,却直接了当地说:那算什么宝贝!我国另有六宝,比如贤人、珠宝什么的,可以佐福,赐福,臧否,御灾,御兵,备财,那些才是宝。

这个从外交礼仪上,可谓失礼矣。其内在逻辑在哪?查了一圈,没看到合理的解释,姑妄臆测一下,只是剑赏而已。

其一,晋是大国,你是重臣,鸣玉以相,问我家宝贝,啥意思?白衍既然是楚国之宝,你问这个,有点不怀好意吧。我偏说这个只是先王的玩物,算不得宝贝。啥也别说,气势上压倒你先。

其二,我楚虽蛮夷,比你还懂事理,知道人才比宝物重要。这是从智商上碾压你。

其三,什么是真正的宝贝?剑的理解,王孙圉其实有个重要的原则,所有他自称的宝贝,只有一个作用,助我楚国国运,解我灾祸,利于实力的。这是绵里藏针。赵简子作为法家,不会不懂。

最后,王孙圉说的很好听,六宝之论,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可惜楚还是楚,真怎么做的,谁知道。端午之祭,汨罗犹在,故楚早亡。可惜屈原。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25 22:53:18 +0800 CST  
44、《诸稽郢行成于吴》:反常即为妖

此篇可与左传的“吴许越成”对照着看。

言辞之所以成,用金圣叹的点评,“缘其有的诸侯之心耳”。这是主因。夫差有争霸中原的野心,本不以越为然,甚至就是打心眼里鄙视,两败勾践,益发自得。

反常即为妖,诸稽郢言辞越卑,夫差本应越加警惕,何以一国之自辱如此?宜将剩勇追穷寇,沽名的夫差和霸王都是反例。

文种之计,“天夺之食,安受其烬”,跟后面的历史一样。就这么毒舌?或是后来追加的叙事也未可知。

“亲趋玉趾”,“起死人而肉白骨”,是这些词的出处。

诸稽郢引的谚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果然他们还是喜欢以动物为喻的野人啊。

剑本越人,一心偏在吴上,自己也觉得奇怪。莫非可怜申胥而厌恶勾践者乎?好吧,我讨厌勾践,再说一遍。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28 20:46:18 +0800 CST  
45、《申胥谏许越成》:风控无大小

吴越往事,这已是第三篇了。

这篇跟《吴许越成》一样,说的是伍子胥的事。

夫差本意借越国之卑立威,“春秋曜吾军士”,重点在逐鹿中原。不想看不起的蛮夷,反成其患。风控无大小,你忽略的短板,或成你的制锢。

越一而再,既已讲和,进而连盟约都不立,可谓过矣,偏生夫差中招,也是怪事。所以,人之狂妄,如何都救不得。

伍子胥的话,“为虺弗催,为蛇将若何”,还是以动物为喻。果然还是我的那个观点。

大臣里,文种与伍子胥两高手过招,都是明白人。两国君王有高下,胜败乃成。那么,问题是,夫差亦一代英主,倒底在想什么呢?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05 20:27:53 +0800 CST  
46、《春王正月》:美则美矣,镜花水月

篇名此四字,真端庄气象,是春花盛放、万物葳蕤的架势,可以铸在铜钱上的词。

剑读旧书,有时得意忘形,有时买椟还珠,光看着那几个汉字,就呆想半天。这种读书法,实在不靠谱啊。

开篇就有气势,然后逐字解释,何谓春王正月,然后归于“大一统”。是正规的套路写法。

然后举隐公与恒公事例,自问自答,然后说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规矩。通篇就是这样,一点闲笔都没有,但多少有点一本正经的样子。

世袭以血统论,名位又立规矩,是为了尽量减少内部纷争,集中力量去与外争霸。这是周礼,孔子所羡慕的,大一统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有轶序。

可惜大一统是暂时的,纷争才是必然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才是常态。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应该明白这个吧。

春王正月,美则美矣,镜花水月耳。但至少在此刻,让我学学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末一句,“这样想想不也很好吗?”


47、《宋人及楚人平》:大家都别打了

典型的春秋笔法。赞扬二人君子之心和实际作派,又不同意两人以臣子身份私下言和,故称其为宋人及楚人。

木心据此,写了一个短篇《七日之粮》,文字短而美,有魏晋风,让我想到陆小凤和楚留香。当然,美的背景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这就有点残酷。二人为君子风,为百姓请命,想来事实没这么潇洒。围城五月,生灵涂炭,临阵劝兵当如萧峰以箭刺心才更贴切。好在楚庄王软弱,“吾亦从子而归尔”,得勒,大家都别打了,回家。

窃以为,这二人行径,太美,太善,近乎迂。固然很人性,但不符合战争规律和岗位职责,不是合格的战争参谋。太多道德考量,在战场上就很不地道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叫“枪口抬高一厘米”。总之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


48、《吴子使札来聘》:此中必有蹊跷

公羊传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一付华夏正统的嘴脸,很不喜欢。前人也多以为,老公羊借孔子的杯装自己的私货。

不过孔子华夷之辨的病也不轻。

季札就是《左传》中“季札观周乐”的那个,有“南季北孔”之称,懂音乐,有贤名,从出使各国情况看,也是个智者。不过本篇所述之事,颇费思量。

父王看中要传位于他,不肯,几个哥哥就说咱从大到小接替吧,“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每天咒自己早点死,好早点传位给弟弟。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

然后最后一个哥哥死了,季子还不肯接位,跑了。几个侄子开始火拼,再传给他,还是不肯,干脆躲在封地再不出来。剑觉得此中必有蹊跷。

如果所记为真(也有质疑公羊传这个记载的,不过史记也这么写),季子的心理,如果仅仅是为了守节,怕乱了规矩,甚至不管国家已乱?确实不明白。

然后老公羊说,“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剑却以为,数次传位不受为不孝悌,任凭子侄火拼为不仁智,躲起来当个自了汉为不忠义。

或许有点苛求古人了。


49、《郑伯克段于鄢》:迂得一笔

古文观止第一篇,就说这个。一直觉得郑庄公委屈,公叔段和武姜都这样了,怪我咯?当然,当时礼义有加,你当长兄长子,不能追求平等,就是有错。现在看,有点苛。

这篇出自谷梁传,跟公羊传一个德性,自说自话,古代史论不分,史家就以为可以乱说话,卖自己的私货,真真可笑。这点谷梁公羊们不如左传。

当然说郑庄公“处心积虑”,就不对了?真不懂这个。古文观止第一篇,几乎所有读书人都读过这个,剑甚轻之。

然后教郑庄公怎么做,“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迂得一笔。

亲,别这样好吗?


50、《虞师晋师灭夏阳》:读万卷书而无书生之傻气

这篇写的是左传里“宫之奇谏假道”的事,同个事件,不同人来看,互相印证。所以芒格的格栅理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天读到一个很好的句子,尼古拉·特斯拉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宇宙中的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宇宙的所有信息,在其中藏着的某个神秘数据库又保存着宇宙的总体信息,我只是很幸运地可以进入这个数据库去获取信息而已。

对,就是那个发明交流电、跟爱迪生互怼并被迫害,然后被很多科幻电影神化的那个大咖。

回来。这篇里的宫之奇还是那些话,妙的是晋国的荀息。晋献公还可惜自己的那些个宝物,怕投入没有产出。荀息却一语中的:虞是小国,他不敢。而且对宫之奇有个判断:“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对虞君有个判断:“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真被他算死了。

虞君的错,是见识短浅,只识宝物,不知国之大患,所以有个词叫玩物丧志。君有所好,就是他的短板,所以领导往往是无趣的人,这是使命使然,天可怜见。

宫之奇呢,心里明白却怯懦,年纪也不大,所以国君不尊重他。年纪的事当然没办法,但智者就缺乏勇气吗?所知成所惑,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缺乏的是一种野蛮生存的力量,是临门一脚的亮剑精神。剑一直喜欢的话:读万卷书而无书生之傻气,行万里路而无江湖之油气。诸君,共勉吧。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11 20:48:02 +0800 CST  
51、《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美是不讲道理的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诬陷太子谋反,献公就逼迫太子申生自尽。这是个苦情剧。

父王无道要杀世子,申生做了什么?一是不申辩,二是不逃走,三是拜托老师狐突辅助君王。金圣叹评:一字一泪,感慨悲壮,懦弱迂腐。

晋献公和骊姬要杀申生,先前有迹象吗?我没查其它资料,就从这篇看,申生自己跟老师说的,“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先前晋献公派申生伐东山皋落氏时,狐突就劝他逃走,可见晋献公已是司马昭之心。

父要子死,亲亲相隐,这里仍有个限度。中外司法的容隐权,肯定不是全然无变通的。源自部落文明的行为准则,一旦在时空无限放大,甚至成为准则和教条,就会漏洞百出。先人们从自己经验出发的做法,后人只知见迹忘履,而不懂其初心与背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真成了郑人买履了。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申生遵孝道,宁愿从容赴死,虽然确实迂腐,但求仁得仁,也无话可说。重耳逃亡在外,隐忍浪迹数十年,终成一代帝王,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一个伟大的国度,应该容得下各种生存。

回头读书。其人虽愚,其辞固痴,于道理上是个笨伯,但偏生一路读下来,别有一种很刻骨铭心的美。很多时候,美是不讲道理的。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14 18:31:58 +0800 CST  
52、《曾子易箦》:守住道德的底线

这是克已复礼的名篇。曾子在病重之际,坚持要更换与自己身份和地位不符的床席,乃至在更换床席的过程中死去。真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古之儒者风范,至死不肯放松。想到了总理。

文字也美,场景、对白都有趣,人物言语行为有微妙处,是很好的小说啊。

人的活法,或曰死法,真的一样米养百样人。我不同意过分地鼓吹和要求高大上,可以取法乎上,不可能真的人人皆尧舜,极易产生伪善和迷信,欺人和自欺。守住道德的底线,余上就是各自的精彩(当然,能守底线已属不易) 。

说曾子坚守正道楷模也好,礼教迂腐典型也好,只要发乎真心,信守已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当然也不必因此而否定其他的生存方式。李白可以旷达,杜甫可以沉郁,苏东坡可以一会正经一会捣蛋一会建言献策一会忙里偷欢(哎呀,真个最喜欢这家伙了),这些存在都好,个性充分绽放,把人这个物种的可能性推到极致,世界才丰富多彩。

学曾子或不学,只要不违背正道良心就可以。这有点像张无忌发誓要为赵敏做三件事时说的话。罢了。


53、《有子之言似夫子》:要寻求真正的大智慧

孔子的弟子曾子和有子,针对孔子说过的话,“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展开讨论。曾子说,这的确是孔子说过的话。有子说,是非君子之言也。谁对谁错?

从文本角度,肯定曾子对,因为孔子的确说过了。但从本质来看,有子是对的。

有子是真正懂得孔子的,曾子都不如。凭一句话,断定孔子说的时候应该有原因,曾子在场,都没真懂。

剑的感受:

其一,高手是心灵相通的,特别是在同一领域同一境界的高手,即使不多说,自然懂得彼此的意思。所以世尊拈花,迦叶就笑。

其二,语言是容易误解的。佛教二十部,各自解释。即使在座听法的,也恐怕曲解,要加个“如是我闻”。论语言必称“子曰”,多少也是这个意思。

其三,任何意思,离不开具体的背景,剖离开来就是断章取义。居心叵测的人每每以此戴帽子抓辫子打棍子,良心大大的坏。

还是要寻求真正的大智慧啊(注,不是那个股票软件)。


54、《公子重耳对秦客》:彼此心照不宣

公子重耳受骊姬陷害,流亡国外。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无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处吊唁,并试探他是否有乘机夺位的意思。重耳和子犯摸不清穆公的真实意图,婉言表态,得到穆公倍加赞许。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跟日本的德川家康很像(剑的论断,版权所有,转载请酒)。这次是秦穆公试探,当然重耳经受了考验。

这些都是外交辞令,姑枉听之。其实也确实挺不好玩的。

政治之为众人之事,就是有共同的游戏规则,大家说些外面人不懂的话,圈内大家自知。当然,如果有一天,遇明主,可以一聘胸怀,自然是幸运的事。这人类社会总归往前走的,不是吗?

穆公亦一代雄主,不然,重耳这番功夫就是白费了。高手过招,讲的是彼此心照不宣,否则就是鸡同鸭讲。红楼梦里贾宝玉说“要紧”,聋老婆子会听成“跳井”。黄蓉这么聪敏的人,说一句风景如画,结果被老顽童一阵抢白,“似图画一般便怎地?”因为老顽童的理由是,“图画有好有丑,有甚么风景若是似了老顽童所画的图画,只怕也好不到哪里。”

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55、 《杜蒉扬觯》:都喜欢拿厨子来说事

知悼子死,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就开始饮酒。然后杜蒉上去劝告。故事很简单。里面的事不简单。

晋平公既以平谥,至少也不差,相传的秉烛而学的故事也很好。看得出很喜欢师旷,那时君王都懂音乐啊。

杜蒉就一厨子,可以直接冲上去谏言,那时的风气是这样的吗?相比后来刺秦,要接近君王很难了。

两个大臣做错了事,各罚酒一杯,杜蒉也自罚一杯,这场面真滑稽。平公知道杜蒉有话没说,直接发问。然后杜蒉有机会进谏。拍成电影,画面感超强。有点古怪,有点古意,有点若隔若离的感觉,像看日本大河剧。从这点而言,陈凯歌的《刺秦》,气质上接近我对先秦的想象。

杜蒉要讲的道理当然就这样了。他自罚一杯,挺有意思。虽然咱进谏有理,但身为一个厨子,与岗位不符,所以自罚。倒了想好了退路。

不过历代高人们也都喜欢拿厨子来说事,可能跟一直以来的食物匮乏有关。治大国若烹小鲜,懂得食物的调和之道,基本上跟会治国理政差不多。不过我还是秉承古道,君子远庖厨。呃。


56、《晋献文子成室》:是要挨打的节奏

晋国献文子新居落成,张老夸,文子祷。君子点赞。全文76字。

即美轮美奂一词的出处。

晋献文子,即赵氏孤儿,生于忧患,当异于常人。

新屋初成,众来贺,张老偏生要说“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跟孔尚任在桃花扇里的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几乎一样意思。但孔氏是作忧患之叹,你张老却是来贺新屋建成,何以出此不吉之辞?

鲁迅的《立论》中写,有人生儿子,一个客人说孩子将来要发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同理可证,这张老,是要挨打的节奏啊。这时方显出文子的高明,不仅不怒,反引以为戒,拜而祷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这说明我可以免于刑戮而善终,能跟先祖、先父一起长眠在九原!这境界,这心胸,简直了。

所以有些话,一定要跟对的人说。

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美,太美了这文字!


57、《苏秦以连横说秦》:据说成分始终如一

此篇讲苏秦。

苏秦起先到泰国说连横,失败,被家人蔑视,后到赵国说合纵,成功,锦衣还乡,笑嫂子“前倨而后卑”。这篇丰富得像一个小说。

好多排比句啊,写成公文极有气势,当然,若只是熟词,反成八股,令人生厌。

合纵连横,朝秦暮楚,卖不了矛我就改行卖盾,本无原则,只是纵横家的招术,有点像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只是这阵营是随时变化的。

苏秦以连横说秦惠王而不纳,回头以合纵说赵王而相,实在是因为六国弱而秦强,生存压力不同。可见管理无优劣,适用为上。

苏秦锥刺股时所读阴符经,改天要读读。

其妻嫂父母前踞后躬,也是精通变脸术的。对了,是这个成语的出处。

说秦王不成,言辞一大篇叙述,说赵王而成,是甚么说辞?却只简略不语,不知何故,莫非是同一套言辞?

想起村上春树《且听风吟》里所写鼠的父亲发了横财,战争时卖驱虫膏,战后卖营养剂,再是家用洗涤剂。据说成分始终如一。

得得。


读古文至此,每每考据,全忘初读静心之由。剑非专注小学者,做学问亦非所愿,何苦画地为牢,做个寻章摘句老雕虫?不如一以贯之,六经注我,只找自己感兴趣的点,碎片也罢,管它历代学者怎么说——大不了十年后再重读。

那日与友聚,说,误读可能也是种美呢。剑举例:某外籍人研究国学,到中国家庭赴宴。农村老母说,汤里有佛教。外籍人为国人的修养叹为观止。后来才知,农村老母本意指,汤里有胡椒。原本多么美丽的错误啊。

有僧看青楼女写壁上的词,“你既无心我便休”,当下了悟。其实本调情之词,但了悟却更重要,不是吗?

纪伯伦说,We already walked too far, down to we had forgotten why embarked。信夫!



58、《司马错论伐蜀》:我不是扛精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主张攻蜀,张仪主张攻韩,双方辩友开始blabla。然后秦惠王说,司马错说得对!虽然你名字叫作错(这句话是我加的)。

虽不是扛精,此文我要翻个篇,与自古至今论者皆不同。

其一,张仪与司马错都是对的,区别在于,张仪是战略规划,东取周室,这最后也是嬴政的路数。司马是年度计划,对蜀国做个SWOT分析,得出现实考量。一定要分个高下,太low。

其二,惠王昨天(《苏秦以连横说秦》)不听苏秦的,今天却开规划讨论会,让张仪与司马充分讨论,然后采取司马的计划,也是好玩。让众人争辩而我独断,是雄主之风。

其三,张仪是红海战略,挟天子以令诸侯,需要以实力为支撑,惠王不听苏秦的,当然也不听他的(鬼谷子这两徒弟!)。我没查资料,想来惠王是低调务实的王。司马呢,采取的是蓝海战略,蜀虽无名而有实利,可图之,至于高端市场,下步再说。

中国市场,向来农村包围城市。史玉柱卖脑白金,宗庆后卖娃哈哈,OPPO/VIVO占领低端市场,都靠的这一招。当然,像tesla这样,凡事往极端、极高处下手,是另一种生存之道。前者是商业本真,后者是创新颠覆。

没有对错,就看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策略。好吧,我是扛精。

59、《范雎说秦王》:向死而生

司马迁说范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性情极刚烈矣。却也懂得生存之道,会手腕。亡秦二年,上书自荐,与秦王见了面又三请而不言,一直等到“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才道出一番话来。

所以后来孔明兄需三顾茅芦,也学的这个?

当然是真实生存的需要。范雎在魏遭难,欲在秦发展,但此时太后用事,穰侯弄权,当然担心交疏言深,不得不考虑风控问题。

然而从后文看,这并非惺惺作态,实是百死一生的最后一搏。后面那些尽忠不避死亡的话,应该不是纵横家的巧言令色。通读几遍,情绪也渐觉激昂起来,其愤郁不平之气激荡于胸。

感受一:范雎这次说秦王,让我想到利弗莫尔在三次破产后第四度崛起的伯利恒钢铁股票一役。最后一颗子弹,最后一次板机。与命运相搏的瞬间光芒,是否就是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里所写的神秘时刻呢。

感受二:以退为进,向死而生,几乎把情势逼到极致,势能已经最大了,之后的交流就如黄坛口水库泄洪。所以老孙家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18 21:44:41 +0800 CST  
60、《邹忌讽齐王纳谏》:跟吴彦祖比颜值

读古文好处之一,经常看到少时熟悉的篇目,如见故人。比如此篇。中学时代啊。

邹忌也是自恋狂,所以会跟公认的美男子比较。你没事老跟吴彦祖比颜值干嘛?人自知真难,所以希腊德菲尔神庙里刻着拉丁格言:认识你自己!几乎一大半的哲学和宗教,都绕着这个转。

好在邹忌还算是清醒的,知道妻妾或客都有利益于自己,说的话并不是完全真实。这真不容易。我有过这种职场经历,先前听人夸奖,明白这是马屁啊,得保持戒心。后来听得多了,渐觉,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嘛,自己真有点英明神武的样子了。

更强的是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谏言,从而广开言路。之前说过,人的性格会因组织而放大,所以为上者,慎独最难。

卖脑白金的史玉柱说过一句极聪明的话:“人在成功的时候总结的经验往往是扭曲的,在失败的时候总结的教训往往是最真实的。”这家伙是我最佩服的商业人士之一,还有任正非。

最喜欢的,当然是巴菲特。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20 20:10:26 +0800 CST  
61、《颜斶说齐王》:任性怒怼,还是自寻死路

齐宣王召见颜斶,互相不礼貌,但颜斶说了番士比王尊贵的道理,齐宣王也就接受了。

颜斶当然有误,以为士比王贵,且举例说“死士之垄不若生王之头”。说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然后得出结论: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

这话里有个破绽,百度一下似乎无人说过(貌视我的原创?)。我是齐王,当问他:号令“不得去柳下季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的秦王,不也是王吗?士之贵践,还不是王说了算?看他颜老哥怎么说(好吧,我是杠精again)。

再则,虽然“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显示士之可贵,但能用士者,莫非王乎?齐宣王办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一时俊杰无数,但治国还是不行,岂是士差之故?颜斶重专业轻管理,严重偏科啊。

真正让颜斶可呼“王前”的,其实是他的无欲,“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隐士一枚,无所求于王,自然牛逼闪闪。可笑的是齐宣王还用“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这些待遇来招徕,激励要素严重不对位。

好在是战国,王们还要争天下,对知识分子还是重视的,哪怕被当面得罪。到了后面的大一统,颜斶们还敢任性怒怼,就是自寻死路。

颜斶应是个道家吧,想来如此。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21 18:52:50 +0800 CST  
62、《冯谖客孟尝君》:这家伙的弹指神通也是了得

是中学语文课。冯谖要当孟尝君的食客,不停搞怪,被人嫌弃,然后建奇功。这种故事咱中国人最爱听了,穷小子变霸道总裁,曾阿牛变张无忌,剧情反转,爽啊。

四公子果真食客三千,当初可以容得下冯谖,来都来了,反正就加双筷子呗。一无长技,而且不断提出薪酬要求,却都一一满足,甚至都不知其人,孟尝君果然不负其名。当然,也是真有钱。

至“收债于薛”,尚看不出冯谖之能,以剑的眼光,至此也觉得此人沽名钓誉,好大喜功。孟尝君也憋不住了,说,“诺,先生休矣。”得了吧你。

直至“就国于薛”,方显出冯谖的远虑。这个投资周期有点长,收益在一年之后。而且绝对是战略性的价值投资。

这还没完,真正冯谖之能,在“复凿二窟”。于是扬孟之名于梁,得聘,复震之于齐,得相位。有点空手套白狼的味道,或者是对冲,借势,当然关键是筑势。势成,则事成矣。由此,薛梁齐三窟凿就。

百无一用而大用,识人之难,可知矣。为避免沉香烧炭,于用人处需稍留空间,不可苛于求成。3M公司刻意给员工15%自由时间,鼓励自主创新,确有孟尝君之风啊。

冯谖三次倚柱弹其剑,好有画面感啊。这家伙的弹指神通也是了得。对了,另一个擅长此技的黄药师,老婆叫冯蘅,有啥子师承否?(呃,最后一句划掉)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22 18:29:00 +0800 CST  
63、《赵威后问齐使》:脑洞大开一下

齐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但赵威后不管不顾,继续问一大堆齐国的事。

这种做法,以现在的观点,也算干涉内政吧,有点像美国发表人权白皮书。齐使心里想必不爽。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查了下背景,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其时秦攻赵,而赵求助于齐。这篇也差不多这个时候。

从这里看出(剑脑洞大开,历代论者尚无此说),想来赵威后有求于齐,反从道德高度责问齐之内政,先从气势上压倒对手。这娘们不简单。

当然,过于功利,证明娘们终无远见,特别她捧了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夸他们助王养其民、息其民,率民而出于孝情,总之是对王朝有用。而对于真正的隐士子仲,“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这就有点过了,跟昨天的孟尝君有云泥之别。娘们终究是娘们。所以说中国的女人把中国搞坏了(这句话是新东方的俞敏洪说的,我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26 19:47:51 +0800 CST  
64、《庄辛论幸臣》:是一路打怪升级的模式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的故事,讲庄辛规劝襄王不要终日与幸臣为伍,不听。庄辛避祸于赵国。后来秦攻克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亡藏匿在城阳,才想起庄辛的话,派人招回。庄辛深入告诫楚襄王为王之道,最终说服。楚襄王封庄辛为成陵君,并用庄辛之计重新收复了淮北之地。

这个故事挺好看,浪子回头,亡羊补牢,我们历来喜欢看这样的大结局。

首次进谏被否,直到因秦而流亡,方想起庄辛,楚襄王这学费交大了。所以,道理即使正确,也要看时机。仍是一个“势”。

庄辛说话没毛病,硬要挑刺,说话用比喻,从黄鹄说到蔡灵侯,前面都用虫鸟为喻,一下子就说到人,中间脑洞跳跃太大,行文逻辑上似有不妥啊。虽然蔡灵侯也确是个鸟人。

还是喜欢用动物作比喻,是先人的风格。从蜻蜓开始逐级放大,是一路打怪升级的模式。《史记·宗微子世家》说,“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看纣王用双象牙筷,就一路能联想到亡国,这臣子固然有防微杜渐之虑,内心戏也是挺足的。

我更感兴趣的是,楚襄王重新用了庄辛之后,收复淮北之地,所用的亡羊补牢之策究竟何物。这里没写,其它的书上或许有吧。请教方家。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1-27 18:47:54 +0800 CST  

楼主:三衢阿剑

字数:34317

发表时间:2018-08-18 17:30:3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06 23:13:29 +0800 CST

评论数:15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