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苏州人。十三岁入宫,由贵人逐封为嫔、妃、贵妃、皇贵妃,二十六岁册立为皇后。因才貌智俱备,深得厚爱,道光帝赐徽号曰"全"。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十一日暴崩,年三十有二。死因至今不明,遂成清宫谜案。
民国夏仁虎在其<清宫词>中有诗为赞: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决胜璇玑织锦图。又: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
桌上放着一本<故宫日历>,左图右史,每天翻一页。六月二十六号这天是夏至"二候蜩始鸣",盛夏时节,蝉开始叫了;图为<孝全成皇后便装像>。孝全皇后身着一袭蓝地梅兰花纹镶绦边长衣,配耳环,戴玉镯,皓腕凝霜,娉婷玉立。好美啊好美。一幅江南才女的立影。衣饰梅兰花纹,可知其所尚汉文化教养之深,品格之高雅,如诗如画。本来就是画,我觉着比蒙娜丽莎好看。受这幅画的影响,查了一些孝全皇后的资料,不多,大致可清楚发生了什么。
关于她的死,<清实录>有两处记载,分别如下:
"丁酉(正月初六),上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申刻,复诣绮春园,奉皇太后临视皇后疾。"
"壬寅(正月十一),丑刻,皇后崩。上临视悲痛。诣绮春园问皇太后安。辰刻,皇太后至澹怀堂临奠。上跪迎于碧静堂外。侍送皇太后还绮春园。"
这里的皇太后即仁宗孝和睿皇后,她比道光帝年长六岁。道光帝得以顺利继位曾有赖于她的帮助。因此终道光一朝,帝对太后毕恭毕敬。这从实录文字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中英战争期间,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道光帝曾咨政于太后。足见恭敬程度之深。
上面第一处中提到"申刻,复诣绮春园,奉皇太后临视皇后疾。"一天之中两度面见皇太后,极为特殊。原因恐即皇后的病情危重引发关注。帝与太后一同前往临视,并非独往,看得出来太后对皇后的疾患很关心。正史里仅有这么一点信息透露,再多没有。
野史中有几种说法,一说她为父乞官,受到太后责备,羞愤自尽。一说她为子争储,试图毒害奕訢,事发后为太后鸩毒。又说在其怀孕咸丰帝时,恐晚于同期有孕的祥妃(奕琮之母)分娩,而暗服催产药。多年后事发,为太后所不容,借元旦席筵时鸩毒之。这些说法都有显著的硬伤,不值一辩。只是其中所共同指向的婆媳关系不合这一点恐怕深有事实基础。
史载,也是野史,但合情理,道光十五年万寿节,皇后上贺诗十章。事后道光帝问及此事,太后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恃才逞能,恐非福相,云云作答。态度上反映出婆媳之间在人生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极有可能因之成仇,去之而后快。<清宫词>中也暗示了婆媳矛盾激化后的结果,道出皇后之死与太后有直接关联。
死得很突然,几乎没有前兆,仅见丁酉实录"奉皇太后临视皇后疾"一条,知皇后生病,岂料四天之后即告崩。上一年,道光十九年二月千秋节,宫内行礼如仪,应该还是活蹦乱跳的。
居丧期间,道光帝,冠拔缨,服青袍,一连十三日,每至梓宫前奠酒;没有经过礼臣拟谥,亲谥"孝全"。终道光朝再未册立皇后。二十九年十二月,太后崩,道光帝居丧哀毁,圣躬数违和,月余后亦崩。
帝后情笃,母子情深。封建伦常道德框架之下,夫妻情是为母子情之下的一种感情。婆媳矛盾一经爆发,皇帝也是身不由己,只能以牺牲较为柔弱的一方来维护伦常纲纪的严明。尤其是像道光这样的守成之主,这是他责无旁贷所要坚守的一面,无论牺牲多大的代价。真如野史中所寓示的婆媳关系恶化最终导致皇后身亡,那么可以肯定道光皇帝面临过处理棘手的家庭矛盾这一事实。具体怎么处理的,无从知晓。想必很麻烦。这一年,随着孝全皇后崩逝,此前孝和皇太后之言"恐非福相",倒是果真带来了更大的帝国噩运。有清之三百年,"综一代之兴旺,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
楼主 怀乡病者  发布于 2016-06-29 21:31:00 +0800 CST  

楼主:怀乡病者

字数:1485

发表时间:2016-06-30 05: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3 19:52:13 +0800 CST

评论数: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