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知堂

我读知堂的文字,现在看来,还算是比较早的。一九四九年以后,国内首次以周作人本名出版的周氏著作是《周作人回忆录》,它的母本是香港三育版的《知堂回想录》,时在一九八二年。几乎同时,钟叔河校订的周作人自编文集也在岳麓书社陆续出版,波及面广,影响很大。一般认为,这都为解放后周作人作品在国内出版之滥觞,为后来的“散文热”开辟了新天地。我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西安求学期间接触周氏作品的。
知堂作品数量最多的为小品文字,他一生大致写下了三千篇左右,四十多个本子。国内编辑、校订周氏作品出力最勤,亦最为有影响的编辑家是钟叔河与止庵两位,陈子善在发掘周氏轶文方面功不可没,这在读书界是比较认可的事实。知堂作品有全集出版,我手头没有,自己平常阅读的,是一本厚厚的《知堂小品》,当然还有一些零碎收集起来的小册子,随时也能翻一翻。有关周作人研究的著作,也买了不少,如《周作人评说八十年》《周作人平议》等,平时阅读,可以开阔一些自己的视野。
周作人文字到底有哪些好呢?这两天我又翻开《知堂小品》,把书前舒芜所作的序仔细阅读了一遍。这篇序应是比较长的了,近乎四万字,作者曾经做过二百多张笔记卡片,他总结知堂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清淡而腴润、五味调和、文风摇曳多姿等等,并条分缕析,一一道来,从知堂研究的情况看,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字,它基本上分析得比较到位了。其实我更喜欢周作人夫子自道的一段话,在一九二五年出版的《雨天的书·自序二》中,“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国文学才有此种作品,自己还梦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为这有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不可勉强。像我这样褊急的脾气的人,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平和冲淡,不只是他对文章的理想的追求,事实上亦为客观之表现,当然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了。
周氏兄弟,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分别代表了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取向,两者是不能对立比较的。阿英一九三五年在《周作人小品序》中说,“周作人的‘小品文’,鲁迅的‘杂感文’,在新文学中,可说是散文小品里的两种不同趋向的代表。简略的说,就是前一种代表了田园诗人,后一种代表了艰苦的斗士。”对于周作人的散文成就,鲁迅在临终的那一年,回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提问,“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最优秀的杂文作家是谁?”鲁迅列出的名单是: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陈独秀、梁启超。虽为一家之言,但从鲁迅的回答中,我们还是应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诸多问题进行一些反思的。
楼主 理洵  发布于 2016-07-14 07:34:00 +0800 CST  

楼主:理洵

字数:1030

发表时间:2016-07-14 15: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7 08:07:26 +0800 CST

评论数:1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