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旧文旧时旧事

上海社科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我的一本新书《七里山塘风》,书虽然还没拿到,可是已经见到出版社的图书广告,而且点图就可以购书,可见书已制成,到手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书是新的,许多文章还是旧的(历年所作),所写的事更是有新有旧,七里山塘就是唐朝就有的,在这里发生过的事,被我写在书中的,也自唐宋而明清,直到近代现代当代都有。这里姑且不谈,就说这几天高考,书中就有几篇高考旧事,这里“剧透”权作书广告吧。
作者本人经历高考,还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那时没有统考,我随先兄(他比我高一班,那年是第二次赶考),到上海,到杭州,考复旦,考浙大……可惜的是都没有考取,他仍回无锡读江南大学, ,我则就在苏州,又报了一所因为河南打仗而搬来苏州的焦作工学院,读了几个月。人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我这当年也不勇,所以书中自然不提了。
一九五二年,我到中学教书,教的是初中平面几何。初二、初三,每班每周两节课,我多教几个班,也就沟工作量了。起初时,学校高中只有每年级一个班,全校三个高中班。后来逐渐增加,变每年级两个班三个班,到每年级四个班,全校十二个高中班时,我也有了好几年教龄,就开始教高中生,而且不但平面几何,代数、三角、立体几何都教,还做了班主任,从高一教到高三,于是在一九六零年,我又遇到了高考,不过这次我是教师,是班主任,带领学生参加了。六零年高考和近年不同的是,那时一个班五十来同学,只有两位没有取,录取率大概百分之九十五吧。还有是不分本一本二,还有大专,都可以选做第一志愿的。但是当然不能大家都报清华北大哦,省里的市里的师范学院师专都要有人去报考,做班主任的教师就要去指导,他们(包括我)又要靠学校人事科的指导,很具体的,谁谁适宜报何校何专业,都有具体指导。最后不取的同学,他也知道,“非战之罪也”(有位同学不愿上大学了,第一天第一堂考试就没来考,班主任连忙去找,找到了做思想工作,劝她考,,从第二堂开始,她考完了其他各门,最后也录取了所报的第一志愿)。是一九六一年开始,才有因分数不够而考不上的。
一九六六年开始停止了高考,到一九七七年又恢复。那一年,我有一个很稀有的不容易有的经历:参加了预考和正式考两次的阅卷工作。这个不稀奇(因为多年没有高考,这次考生多多,所以先预考一次。这办法也行了好几年),稀奇的是预考改的语文卷,正式考改的是数学卷。这在苏州教育界,恐怕也是很少很少,甚至没有人有此经历的吧。
从教初中到教高中,十几年都是教数学。一九六九年,响应 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有,不在城市吃闲饭等等,全家离开苏州,到苏北乡村,两个大人,不教书了,在生产队“做社员”。两个小的学龄前儿童(六三年生和六八年生),也只好改在农村吃闲饭了。如是一两年后,大队的小学办“戴帽初中”,当然没有教师,就让我们两个去包一个班。但是w我们原来都是教数学的,没有其他办法,我就改教语文,边教边学,学生初中毕业(那时是二年毕业),全公社多了许多初中毕业生,公社原来的初中也就改为高中(新的初中生,改到小学去上)。我们两人又到公社高中去,同时调进去还有多位苏州和我们同样经历的原中学教师,不料有教化学的,有教数学的,还是没有语文老师,我就自然而然成了高中语文教师,一直到这次高考恢复,改考卷自然也是改语文卷。及到第二次正式考,地区数学阅卷组负责人是苏州一起下放过来的名师,在苏州时是老相识,我知道他,他知道我,所以一到地区他就调我参加这一组,我就该数学卷了。这次奇遇后,再回公社中学,他们也就让我仍教数学了。
以上两件是我和高考,还有以后我两个女儿和一个外孙经历高考的故事,真是各有千秋,都有文章,这里不一一剧透,留一手了(另外两个小外孙,则还没有到公开年龄)。
除了高考回忆,我还研究高考试题,数学,语文都研究,都写过文章,当然是数学的写得多,不过没有收到这本书中,这书里只有两篇关于语文考题的文字。
这本书主要不是写高考,所以只有这样几篇和高考有关的。
楼主 毕明迩  发布于 2018-06-10 06:25:36 +0800 CST  

楼主:毕明迩

字数:1612

发表时间:2018-06-10 14:25:3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1 01:05:38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