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耦园著述记

钱穆先生耦园著书

抗战期间.钱穆先生著成<国史大纲>后,为出版印刷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接洽联系,并在苏州耦园居住停留有一年之久,其间,他在耦园书房(补读旧书楼)写成<史记地名考>一书(当时未能出版,直到一九四九以后多年,才由大陆某出版社在 港隐名出版).另外为他当时工作的齐鲁大学研究所编辑了<齐鲁学报>(随后就交付出版了).在这学报中,钱先生自己也写了多篇文章,如<<齐鲁学报创刊号发刊辞》,就是当时钱先生在苏州写成的,今已收入钱先生全集中(《文化与教育》)。略摘几句:
“夫学问探讨,本属平世之业。然兵燹流离,戎马仓皇之际,学术命脉,未尝无护持赓续之望。姑就本国近世事言之,则有如满清之入关,又如洪杨之崛起,其所加于国家社会之破坏皆甚大,而学术不为中歇,乃其间亦有辨。
…………
兹值国步之艰,虽未若晚明,而创痛之深,亦已过于洪杨。窃闻之,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而大厦非一木所支,全裘乃众腋所成。作始虽简,将毕也钜。将伯之呼,嘤鸣之求,岂得已哉!”

这篇发刊辞,好像说的是时局和学术,然而恐怕也不限于一时一事.试将上面所摘几句略为译一译.
说到这学问的探讨,本该是在平安世界做的事.但是兵荒马乱,人们流离失所的时候,学术的命脉却业未尝旧没有保持继续的希望.就从我们中国近代的史事看,旧像满清入关,又如洪杨作乱,这对我们国家社会的破坏都很大很大,但是学术也没有因此而中断.这里面也是有道理的.    …………
现在国势的艰困,虽然还没有到晚明那种地步,但是创痛 之深,也早已超过了洪杨.我们古人说过尽管风雨如晦,好像没有光明,但是鸡还是不会就此停止鸣叫.这大厦不是仪木就能支撑,狐裘是一块一块腋下毛皮集合而成.(我们这个学报)开始时候虽然好像简陋,到后来是会发展壮大的.
我们在此请求你们支持,将伯之呼, 嘤鸣之求,岂得已哉!
翻译得不好,请原谅.下面再摘引一段.


《齐鲁学报》发刊词(部分内容)


当明之晚世,士风颓弊极矣。思宗殉国,吴三桂开关揖盗,群奸拥立福王于南中,此何时耶?然留都防乱揭中诸名士,方征妓选歌于秦淮河畔。侯公子(朝宗)虽父居犴狱,一日不召红裙,即生寂寞之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燕子笺,桃花扇,正夕阳黄昏交界候矣。惟梨洲老人得度此黄昏,重对朝曦。同时南方如亭林、桴亭、船山,北方如蒿庵、二曲、习斋,寥落若晨星,交耀互映于积阴久霾后之晴空者,方其蒙难蹈变之际,则皆三十四十壮年人也。此皆亲睹夕阳,苦熬黄昏,于沈沈长夜中延此一脉,转此一机,而开有清以来之三百年学术之新运也。


这是以古例今,现在虽然没有当时那样危重,<齐鲁学报>嘤鸣以求的,就是希望有如黎洲、亭林、桴亭、船山,蒿庵、二曲、习斋等等同道一起来努力呀.

在这期学报里,钱先生还写了好几篇学术短文,札记体的文字。如《古今南北产铁量》《汉初侯邑分布》《苍梧九疑零陵地望考》〈〈说邢〉〉〈说滇与昆明〉等等(均可在全集中查到)。

楼主 毕明迩  发布于 2017-05-22 10:02:49 +0800 CST  
这大厦不是仪木就能支撑,


这句中有一错字“一木”被写成“仪木”了。抱歉。
楼主 毕明迩  发布于 2018-05-22 20:55:23 +0800 CST  
洪杨作乱,这对我们国家社会的破坏都很大很大


有一种历史观认为是革命,现在还有纪念馆之类。一些领袖人物,还有比真人还大的塑像。
楼主 毕明迩  发布于 2018-05-24 06:56:36 +0800 CST  

楼主:毕明迩

字数:1253

发表时间:2017-05-22 18:02: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5 13:18:36 +0800 CST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