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0七十帖 读《食客与凶年》

读书破万卷(3070)•《食客与凶年》
《食客与凶年》,现代诗集。李金发著。北新书局1927年5月初版,新潮社文艺丛书。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异国情调 >(3067)》。
《食客与凶年》收新诗89首。集后有《自跋》1篇。这是诗人继《微雨》和《为幸福而歌》之后的第3部诗集。本集的诗风仍与前两集相似,惟对于向民族传统诗歌学习有所努力。《闺情》中的冷雨敲窗,黄叶半死,独立江头,凝视行舟,“欲按琴微歌,又被鸟声惊住:/‘梦儿使人销瘦,冷风专向单衫开处。’”《少年的情爱》中那沉寂的夜色,天空的月光,静谧的园子,长亭远送,柳条牵衣,水田蛙声,海上渔火,都流泻出海南渔村的地方色彩和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但这种作品不多。《秋兴》、《流水》等抒发思乡的情怀,“故国三千里”,“一片思乡心”,一派忧郁情怀。诗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失望,发出社会是“苦痛之乡”的呻吟,感叹生命的“可怕”和“烦忧”。认为生活是“惨酷”和“神秘”的,人们的灵魂是“残废的灵魂”。《我求静寂》、《完全》、《呵,往昔多么妩媚》、《在淡死的灰里》等篇剖呈心迹,为了摆脱现实的苦闷,企图在“静寂”的天国去追求“完全”,虚幻的天国没有“完全”,就沉入对往事的回忆,明知“过去之萧条,/不能给人温暖之摸索”,但仍相信“在淡死的灰里,/可寻出当年的火焰”,因为“往昔”是“妩媚”的。但诗人歌唱得最多的还是对爱的憧憬。
诗人常采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或意境来表现纷繁驳杂的外部世界和敏锐而零乱的内心感受。如“轻新而带雾的夜,/以暗灰色刺杀我的心”(《不相识之神》),“我用残冬之叶饰毛发,/但怕他春来还绿。/我无力拥护季候之逃亡者,/正因心头征战之印象沸腾着”(《哀吟》)。在此过程中,诗人相当注重想像和比喻的突兀、奇特,注重用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李金发的象征诗形成一种怪诞、古奥、神秘的整体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客与凶年•自跋》里,李金发指责了“数年来关于中国古代诗人之作品,既无人过问,一意向外采辑”的倾向,同时表露了自己欲把东西作家“两家所有,试为沟通,或即调和之意。”《食客与凶年》中的一些诗作,流露出了作者这种努力的痕迹。比如:“伤心一度江流,/果属在枝头摇曳/过去! 半世纪的勾留,/关这心灵,关这手足! /随风到江头去! /看随柳欲挽江水东流,/低小的行云/伴着浮鸦痛哭。”(《断句》)法国象征主义之注重神奇精巧的意象和出奇制胜的诗歌语言以及诗句跳跃的连缀方式,确与中国古典诗歌有某种近似之处。但总的来看,中国古典诗歌讲求意与象的融合欢洽,注重内在的精神韵致和意境,而象征主义诗歌则强调感觉对物像突入、变形,最终构成一种指向神秘的象征物。《食客与凶年》更多地沾染着西方世纪末的颓败色调和象征主义深邃而零乱的诗风,表现着一个浪迹异国、情感无着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虚浮空泛的“美”的追求。
在题材上较前期有一定的拓展,写景、思乡、爱情、理想、生命都有所涉及,温婉宁静的抒情小唱也时有出现。但从整体上讲,仍然弥漫着苦闷、彷徨的人生感受,象征主义的色彩仍占主要成分。诗集中有完全的法文诗,有每行仅一二字的短诗,还有韵脚不在行末的散文式诗,形式多样。
评:题材较前有拓展,写景思乡情温婉。颓败色调占主导,苦闷彷徨仍弥漫。
学习传统有努力,诗风深邃而零乱。虚浮空泛“美”追求,孤独情感仍表现。
楼主 中国读书达人  发布于 2018-05-17 08:53:04 +0800 CST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1388

发表时间:2018-05-17 16:53:0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0 11:48:40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