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0六十八帖 读《微雨》

读书破万卷(3068)•《微雨》
《微雨》,现代诗集。李金发著。周作人编。北新书局1925年11月初版;新潮社文艺丛书之八。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异国情调>(3067)》。
《微雨》收李金发1920至1923年的《弃妇》、《给蜂鸣》、《里昂车中》、《寒夜的幻觉》等诗作99首,属周作人主编的“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其时,诗人正在法国留学,据他自诉,是“没有女朋友,没有中外诸色人的交际,没有人保护(那时只二十岁的孩子),没有人指导……”(《我的巴黎艺术生活》)。这反映到诗中,便是到处笼罩着一层烦郁、忧戚的气氛。大部分作品都带着浓雾般朦胧神秘的色彩和颓丧的人生感受,代表作如《琴的哀》、《死者》、《弃妇》等。一些爱情诗,也多不是热烈温柔之作,仍然具有某种伤感的内蕴。此外,诗集中也有少量描述异国见闻和怀恋故乡的作品,与其他诗相比平静一些。这些诗歌,大量采用暗示、象征、大跨度的联想等多种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一般不太容易读解,因而争议也很大。《微雨》是李金发的第一个诗集。
《微雨》标志着中国现代象征诗派的产生,它别开生面,给新诗坛带来奇特新鲜的艺术气息。《微雨》是作者在西欧留学时的作品集结,因此充满了浓厚的异国情调,对于异国的风土人情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败都有所反映。但诗人的目的在于描写人生旅途上孤身独往的艰辛。《寒食之幻觉》、《生之倦乏》、《恸哭》、《巴黎之呓语》等作品,通过梦境和幻觉的描写,抒发对黑暗世界的愤懑怀疑和内心的孤独忧戚,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情绪。《弃妇》是诗人的代表作。“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蚁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弃妇的形象是一种人生命运的象征,充满了悲苦与孤寂。诗人一方面抒写心中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不平,一方面又表示这种凄惨的人生除以死来告终以外,根本找不到改变的方式。这充分表现出诗人消极的人生观。《微雨》中的爱情诗,描述着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爱情生活的回忆,表现出颓废、伤感的爱情观。如《希望与怜悯》、《呵……》、《给女人X》等。总的来说,《微雨》中的作品表达的是个人的休戚哀乐,缺乏时代气息。在艺术手法上,《微雨》是比较引人注目的。李金发深受十九世纪末欧洲象征派诗人的影响,诗中充满了暗示、比喻,有多维象征的意味。他注重探求心灵的最高真实,重主观想象,着力于意念、幻觉和潜意识的捕捉和发掘,诗歌意境朦胧惚恍,节奏跳跃,充分表现出诗人感觉的敏锐。如《寒食之幻觉》中:“巴黎亦枯瘦了,可望见之寺塔/悉高插空际,/如死神之手。/Seine河之水,奔腾在门下,/泛着无数人尸与牲畜,/摆渡的人,/亦张皇失措。”用怪诞的幻觉映出生活的实景。但是李金发多用分散的想象来组成他的诗歌,破坏了诗的完整性,读起来令人费解。同时由于汉语修养较差,诗人缺少语言的表达和驾驭能力,使他的诗歌更加晦涩难懂。但总的来说,李金发的诗毕竟是“一支异军”,为丰富新诗的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李金发的诗中,憎恨、鄙视象狂涛巨浪一般冲出字里行间,“他此时受了种种压迫,所以是厌世的,远人的,思想是颓废的、神奇的”(黄参岛《<微雨>及其作者》)。这些诗写得弯扭、不可理解,当我们了解到李金发是在这种心境下写的诗,也许可以谅解些。此刻李金发的厌世情绪不但体现在诗歌中,还在他的雕刻中得以表现,他的人物雕塑全是作可怕的呻吟、苦楚状,放在一起简直令人感到如临魔窟。他在《微雨•导言》中说,他的诗要表现“对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这些诗着重用象征物去暗示情绪,讲究用比喻,讲究省略和跳跃,联想奇特,意象晦涩。采用自山的诗形,句法欧化,句中夹杂着文言词语和外文。人们称他是“诗怪”、“国中诗界的晨星”、“东方之鲍特莱”、一个使人难猜的“笨谜”等。李金发从柏林将《微雨》的手稿寄给当时有赫赫名声的周作人。周作人、宗白华、李璜等人看到李金发的诗篇后,很是惊奇,对他的诗作了过分的肯定,有的将他比作“嚣俄(即雨果)早年的作品,范伦纳的声调,”有的称之为:“东方的鲍特莱(即波德莱尔)。周作人在复信中写了许多赞美的话,称“你这种诗是国内所无,别开生面的作品” (李金发《从周作人谈到“文人无行”》)。
黄参岛的文章对李金发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微雨》“是流动的,多元的,易变的,神秘化、个性化、天才化的,不是如普通的诗,可以一目了然的。”对《食客与凶年》的评语是:“有紧切的辞句,新颖的章法,如神龙之笔,纵横驰骋,句读上化人所不敢变化的欧化,说中国人所欲言而不能找到的法国化的诗句”。称李金发为“中国抒情诗的第一人”。 (黄参岛《<微雨>及其作者》)。李金发的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国内确引起一阵骚动,也有不少青年男女对他的诗十分崇拜,他们给李金发写信说他“是我国文坛之一大明星”,“先生的诗的魔力,的确使我迷离”,有的人讲李金发的诗“尽美矣,又尽善矣”。在这种情况下朱自清、苏雪林、沈从文、冯文炳等作家则对李金发的诗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既指出它的优点,又批评它的不足。
评:中国象征诗派生,别开生面奇特风。怪诞幻觉映实景,暗示比喻多象征。
探求心灵最真实,节奏跳跃意朦胧。流动多元神秘化,“诗怪” “笨谜”“诗晨星”。
楼主 中国读书达人  发布于 2018-05-16 12:30:18 +0800 CST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2184

发表时间:2018-05-16 20:30:1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9 00:31:30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