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面游记:那些令人沉思的地方

(1)狼穴,窝藏“下士希特勒”的狼穴

狼穴(Wolfsschanze)遗址在波兰的马祖里湖区(Masurian Lake District)。
马祖里湖区由大大小小2000多个湖泊组成,自然风光冠绝欧洲。湖区有个小镇肯琴(Kętrzyn),从那里沿592号公路转一条路况极好的乡村公路,行车9公里,到小村子Gierloz。
马祖里湖区原属东普鲁士。那时候,肯琴镇叫拉斯滕堡(Rastenburg)。至于Gierloz,如果德国人没有选择奥地利下士希特勒为领袖,也许至今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鲁士村庄。

狼穴遗址的16号位置,是纳粹德国二把手戈林的地堡式办公室废墟。废墟里有个天井,天井的铁梯居然完整。我小心翼翼地从铁梯爬上长满黑色苔藓的地堡顶,环顾四周人影全无。这里真是个鬼地方,遮天蔽日的密林环绕地堡废墟,风声沙沙而阴气森森,竟是一派凄凉景象。
风光秀丽的马祖里湖区,怎么会有这么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1933年3月6日,希特勒领导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也就是纳粹党(纳粹,据说是为避免出现“社会主义”四个字,而舍意译取音译的名称),经民选成为德国议会第一大党,希特勒如愿当上德国总理。历史证明,这是有史以来民主制度天字第一号败笔,它的结果是5500万人死于非命。
希特勒大权在握之后,在Gierloz的密林里建设占地6.5平方公里的大本营,并亲自为之起名“狼穴(Wolfsschanze)”。从1941年起,希特勒在这里呆了800多天,指挥横扫欧洲的世界大战,直到德国败象毕现。1945年1月25日,在希特勒离开86天后、苏军到达48小时前,狼穴被德军彻底炸毁。据记载,每炸毁一个纳粹头目的办公室,或者准确地说,一个深20米的钢筋混凝土地堡,要8吨TNT炸药。为了炸毁整个“狼穴”,德军合共用了大约200吨TNT。而他们埋下的54000颗地雷,波兰工兵用了10年功夫才彻底清除。

狼穴遗址的13号位置,是希特勒的地堡式办公室。这个大魔头的地堡,竟然在8吨TNT炸药的威力下,虽被炸裂却屹立不倒。混凝土结构断裂后露出的钢筋,历经密林湿气73年,居然锈迹全无。高超的德国工程技术,只可惜用错了地方。

狼穴遗址的3号位置,是只剩断壁残垣的原大本营简报室所在地。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Claus von Stauffenberg,1907– 1944)在此用一枚英国提供的炸弹刺杀希特勒。
施陶芬贝格出身贵族,仪表堂堂。他19岁入伍,后在德累斯顿军校深造。他作战英勇,官至北非军团的上校装甲师师长,深得名将隆美尔赏识。他因战伤被调回国后,担任后备军(Ersatzheer)参谋长。
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军官,施陶芬贝格非常清楚德国行将战败。为了挽救德国,他与一小伙中层军官一起,在英国情报部门支持下,策划和实施了对“元首”希特勒的刺杀。
希特勒奇迹般地躲过了这场精心策划的刺杀。这个狼穴的主人惊魂初定,立刻下令大搜捕。次日,施陶芬贝格被逮捕并枪决。随后有近5000军人被处死,包括数十名现役将领,其中有第三帝国最杰出的战将之一隆美尔元帅。
历史学家说,那些被希特勒处决的德国军人,绝大多数与施陶芬贝格的行动无关。如此大规模屠杀正在为国苦战的军人,是希特勒疯狂的报复心理所致。实际上,这场刺杀之所以失败,得不到德军精英支持是主因。而绝大多数德军精英,宁愿以“军人忠于职守”的坚定意志,眼睁睁地看着那疯狂的下士希特勒,把自己的祖国拖入地狱。

如果不考虑战争罪行,仅从“作战”这个角度出发,二战中德军的表现可圈可点。那些战绩辉煌的第三帝国的职业军人,如“沙漠之狐”隆美尔、“坦克之父”与“闪电战”创造者古德里安、“狼群”潜艇战策划者与指挥者邓尼茨、把马其诺防线变为废物的冯·曼施坦因等等,无一不是光芒万丈的将星。他们提出的、实施的战术和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这些职业军人身上所谓“普鲁士精神”----严谨、服从、忠诚,本质上就是古往今来备受景仰的军人精神。
正是有深入骨髓的“普鲁士精神”,那些战争艺术炉火纯青的德国将帅,以机器人般的“服从与忠诚”,对 “以(纳粹)党指挥枪”的希特勒下士言听计从,明知这魔头会把祖国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除了私下的叹息,却是助纣为虐不止。最典型不过者,是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1945年,他以“我是一个士兵,不是一个叛徒”,来回答美国记者“为何不推翻希特勒的暴政”的提问。
伦德施泰特的回答,是对阿伦特定义的“平庸之恶”一个极好的注解。

我一个人坐在戈林地堡的顶上,心里在琢磨:狼穴,希特勒为何会为大本营起个这样的名字?
古人说“名如其人”。对此我的理解是,这“其人”既可以是命名者,也可以是被命名的对象。
狼穴,是一群嗜血法西斯恶狼的巢穴。希特勒为他的大本营起名狼穴,也许是他作对的极少数事情。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6:07:58 +0800 CST  
祖里湖区由大大小小2000多个湖泊组成,自然风光冠绝欧洲。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13:14 +0800 CST  
祖里湖区,夕阳静静。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14:01 +0800 CST  
戈林的地堡式办公室。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14:47 +0800 CST  
纳粹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一家居所。狼穴里只有这个希特勒宠将有这种待遇。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16:28 +0800 CST  
8吨TNT炸药也只能把戈林指挥所炸成这样。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17:30 +0800 CST  
希特勒指挥所。8吨TNT炸药撼动不了它。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18:21 +0800 CST  
狼穴地堡式办公室,在8吨TNT炸药的威力下,虽被炸裂却屹立不倒。混凝土结构断裂后露出的钢筋,历经密林湿气73年,居然锈迹全无。高超的德国工程技术,只可惜用错了地方。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21:42 +0800 CST  
狼穴遗址的3号位置,只剩断壁残垣的原大本营简报室所在地。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Claus von Stauffenberg,1907– 1944)在此用一枚英国提供的炸弹刺杀希特勒不果。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23:43 +0800 CST  
波兰工兵用了10年功夫彻底清除,清楚党卫军埋设的54000颗地雷的纪念碑。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25:31 +0800 CST  
(2)维兹纳战役遗址:一个上尉对一个上将的战争

波兰最大的国家公园----别布扎国家公园(Biebrzański National Park),位于波兰东北部波德拉谢(Podlaskie)省,面积592平方公里,其中255平方公里是沼泽地。那里有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叫Kopytkowo。2016年5月,我们在村外的沼泽地走了一大圈,看够了自然风光,然后到村子的一户农家吃饭。
吃饭时,女主人英文极好的儿子与我们相谈甚欢。听我问起村子路边的纪念碑,他告诉我,那是为了纪念1943年被德军屠杀的村民。他说:“二战期间,德国人在波德拉谢省杀人无数。战争结束后,轮到苏联人屠杀我们。所谓第二卡廷事件----1945年苏联红军的奥古斯图夫大搜捕(Augustów roundup)和接下来的大屠杀,就发生在我们这个县。”
这位只有20岁,对自己土地历史清清楚楚的波兰青年,建议我们去看看维兹纳战役(Battle of Wizna)遗址。他说:“在维兹纳,我们波兰军队以1:60的悬殊力量,与纳粹军队战斗。那是现代温泉关之战。面对强敌。我们波兰人从未屈服过。”

我开车从Kopytkowo村沿着别布扎河,穿越沼泽地去维兹纳。一路上风景优美,人烟稀少,看上去似有几分苍凉。维兹纳战役最重要的遗址,波军指挥官弗拉迪斯瓦夫·拉吉尼斯(Władysław Raginis,1908-1939)上尉殉国的GG-126地堡,在离维兹纳镇不远一个叫Góra Strękowa,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后山上。
那所谓的后山,实际只是一个不到10米高的台地。它俯瞰纳雷夫河(Narew River)流域的沼泽地----当年维兹纳战役的核心战场。

1939年9月7日,德意志名将古德里安上将统帅第19装甲军,下辖3个坦克师和1个守备旅("Lötzen" Fortress Brigade)共4.5万人,发起维兹纳战役。战役目标是从北部合围波兰首都华沙,最终占领波兰全境。
所向披靡的古德里安大军,在纳雷夫河沼泽地遇到波军的顽强抵抗。

与古德里安大军对垒的,是拉吉尼斯上尉指挥的720人队伍,其中大部分是当年入伍的新兵。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迟滞德军进攻,以保证华沙的波兰中央政府撤离。
在中学同学眼里,拉吉尼斯是一个安静、害羞、说话带乡下音的金发苗条少年。然而,就是他率领没有重武器的720个波兰兵,抗击古德里安麾下的滚滚钢铁洪流,坚守阵地整整3天,波兰中央政府得以安全撤出华沙,保住了波兰复兴的种子。

苦战3天后,波军弹尽粮绝,活着的只有伤兵。没料到仗如此难打的古德里安将军,对波兰守军发出了“不投降者格杀勿论”的最后通牒。在这最后时刻,身负重伤的拉吉尼斯上尉在指挥部GG-126地堡,向已经没有战斗力的伤兵们表达了对他们舍命为国而战的敬意,然后下达了投降令。
据最后离开地堡的士兵Seweryn Biegański回忆,拉吉尼斯上尉用温柔的眼光看着他,轻声地催促他离开。在他走出地堡时,上尉拉响了手雷殉国。
是役,据古德里安将军日记,德军阵亡900名士兵。而波军仅约70人生还。
战事结束后,脸上无光的古德里安上将允许把拉吉尼斯上尉的遗体安葬在GG-126地堡旁。二战结束后,波兰当局又将其迁葬于64号公路转到维兹纳战役遗址的路口。

公元前480年,希腊的300斯巴达壮士在温泉关抵抗波斯几十万大军3天3夜,全部壮烈殉国,史称“温泉关之战”。此役是西方历史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在波兰人眼里,拉吉尼斯上尉率领的720名波兰士兵,抵挡“闪电战之父”与坦克战大师古德里安上将统帅的45,000万大军整整3天,足以媲美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的温泉关之战。尽忠职守、为国捐躯的弗拉迪斯瓦夫·拉吉尼斯上尉,成为波兰永远的民族英雄。

维兹纳战役,是一个波兰上尉对一个德国上将的战争。这场仗,究竟谁胜谁负?古德里安上将还拉吉尼斯上尉?
在维兹纳战役遗址,有纳雷夫河沼泽地和小村Góra Strękowa后山的老照片。我认真查看照片,对比眼前实景。我惊讶地发现,78年过去了,这里的地貌却没有多少变化。
是啊,土地还是那块土地,土地上劳作的还是波兰农夫。得以善终的古德里安上将没有赢。赢的是战死沙场的拉吉尼斯上尉。

如今,弗拉迪斯瓦夫·拉吉尼斯上尉静静地安息在自己的土地里。他的墓旁,有个方尖纪念碑。方尖碑的碑文是:
“路人啊,请告诉我的家乡,我战斗到最后一刻,履行了我的职责。”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31:32 +0800 CST  
小村Kopytkowo的1943年大屠杀纪念碑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32:37 +0800 CST  
纳雷夫河沼泽地。波军与古德里安大军对垒的战场,拉吉尼斯上尉指挥的720人队伍,其中大部分是当年入伍的新兵,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迟滞德军进攻,以保证华沙的波兰中央政府撤离。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34:45 +0800 CST  
Góra Strękowa,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后山上的残存地堡。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36:33 +0800 CST  
拉吉尼斯上尉在指挥部GG-126地堡。身负重伤的拉吉尼斯上尉在这里殉国。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37:57 +0800 CST  
Góra Strękowa村田野里的波军士兵墓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17:39:08 +0800 CST  
(3)德国的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今在何方?

在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Festungsfront Oder-Warthe-Bogen”遗址博物馆的地堡群,我手摸Ringstand 58c型堡垒上的累累弹痕,不禁感叹。这大半个世纪前德国人建造的东西,设计竟是如此科学,工艺又是如此精湛。
在战争片中,常有一种让人亢奋的场景:我军大炮一轰,敌人的碉堡就被炸得粉碎。然而,苏军T34坦克的76.2mm口径炮弹,雨点般地打在这Ringstand 58c型堡垒上,包括一发沿法线命中的,竟无一能穿透它。
炮弹打在混凝土堡垒上,如同石头砸到淤泥里。这真是难得一见的材料力学现象:常压下表现为脆性的混凝土,在高压下会呈现良好的塑性。

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遗址博物馆在波兰西部的小村Pniewo,属人口1.8万的缅济热奇(Miedzyrzecz)市管辖。如果没有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遗址博物馆,大概谁也不会注意它。

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是纳粹德国保卫心脏地带、特别是首都柏林的“东部防线”。缅济热奇防区(Miedzyrzecz Fortification Region,简称MRU)是这防线的核心防区。
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遗址博物馆包括基本完整的地堡群(编号PzW716a、PzW716和PzW717等)、地面工事和40米深32公里长的地下隧道系统。
以上世纪30年代的阵地战思想看,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与法国的马其顿防线一样,都是出类拔萃的军事工程。不过,自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将军首创装甲军团远距离突击战法(所谓“闪电战”),它们就成了昂贵的摆设。

1945年1月中旬,苏联红军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200多万虎狼之师,在苏联最杰出的将领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彼得罗夫统帅下,扑向45万德国驻波兰占领军。这场大战几乎就是5年前德军围歼百万波兰军的翻版。已经对装甲军团远距离突击战法炉火纯青的苏军,半个月就占领了几乎全部波兰领土,兵临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距离“法西斯的巢穴”柏林,只有150公里了。
同年1月30日,苏联近卫坦克第一军第44近卫坦克旅,对Pniewo村的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发起攻击,3天后全歼守军。延绵百多公里的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土崩瓦解。

在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遭到苏军攻击时,德国工程高超的质量展露无遗。按照1933年德国设计规范,Pniewo村那座1.5米厚、编号PzW717钢筋混凝土地堡,能承受150mm口径火炮持续打击、也能承受210mm口径火炮的第一波打击。为了摧毁这个地堡,苏军用外号“斯大林大锤”的B-4型203mm口径重型榴弹炮,对它进行700米距离抵近射击。第一波打击,有26发炮弹命中PzW717地堡。射击结束后,苏军第44近卫坦克旅的指挥官,用望远镜根本看不到它有任何损伤。在接下来的第二波打击,PzW717地堡又被22发炮弹命中,但它仍旧无恙。倒霉的是地堡里的德国士兵,他们被炮弹的爆炸震得精神崩溃,不得不投降。
面对苏军的弹雨,德国人的地堡设计、建造完全达标,说毫发未损亦不为过。这工程奇迹,连攻克它的苏军将领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自古战争胜负,不在盔甲而在刀剑。

一条护卫德国心脏地带的防线,竟然3天就失守,除了苏军压倒性的火力与兵力,也与德国统帅希特勒野心勃勃,却朝三暮四、毫无章法的战略有关。
1938年,信心爆棚的希特勒决心吞并波兰。他判断占领波兰后,在奥德河一带设防不再必要。在视察建设了近5年,尚未完工的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后,他下令缓建,以集中资源建设防范宿敌法国的“西部防线”。1939年,德国与苏联合谋瓜分了波兰,这条防线也就基本停工。到1944年,苏德战场形势逆转,希特勒才想起要重新构筑它,但为时已晚。以当年世界顶级的德国效率,直到苏军发起进攻时,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还只是完成了基建,武器装备大部并未到位,守军也是匆匆组建。
就算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完全建好,守军全部到位又如何?阵地战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事情了。历史是如此蹊跷:一批高明的德国军人埋葬了阵地战战法;同时却有一批优秀的德国工程师在建造世界最复杂的阵地。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德国悖论。

雅尔塔会议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屈从斯大林意志,同意把波兰整体西移200公里。结果是,波兰东部大片国土作为战利品划归苏联,而德国东部国土则补偿给了波兰。于是今天的波兰,有大约30%国土原属德国,而德国则失去了整个东普鲁士和奥德河以东的国土,几百万日耳曼人流落他乡;世居波兰东部的波兰人,被逼迁到奥德河以东那片本属德国的“新波兰领土”;整条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也归了波兰。讽刺的是,冷战时期,波兰人曾努力修复这条大白象式的防线,用以防备它的旧主德国人。
德国人不能怪谁。要怪只能怪自己瞎了眼,选了个奥地利下士当元首。真正的无辜者,是那些“被移民到波兰的波兰人。”

在Pniewo村南面的密林里,有个编号PzW783地堡群。那是一个几十万平方米、基本没经修缮、原汁原味的野战防御工事。一位带我们参观的Pniewo村民告诉我,他爷爷是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迁来的。
这位中年男人说:“我爷爷临死前,还梦想有一天能回老家;我爸爸回去过一次,告诉我那是个陌生的地方。现在他也死了。”
“我不会回去的,何况我也不知道爷爷的老家究竟在哪里。我只能终老于此了。”他接着很体贴地对我们说,“地堡的隧道很冷,只有大约8度。你们多穿衣服才好下去。”

如今,因为有雅尔塔协定,德国用海量金钱打造的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易主73年了。平日,它残存的遗址是波兰人的收费旅游点;到冬天,它迷宫一样的隧道和地堡,是12个品种35,000只蝙蝠的家,也是欧洲动物学家观察与研究这种会飞的兽类的场所。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22:20:40 +0800 CST  
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远眺PzW717地堡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22:21:41 +0800 CST  
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的“龙齿”反坦克壕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22:22:27 +0800 CST  
奥德-瓦尔塔-博根防线,PzW717地堡

楼主 面冷心热  发布于 2018-05-03 22:23:12 +0800 CST  

楼主:面冷心热

字数:1953

发表时间:2018-05-04 00:07: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8 14:54:54 +0800 CST

评论数: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