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乐器

《诗经》中的乐器描写,有很多篇。乐器的种类也很多,按大类分就有打击乐、吹奏乐、弹拨乐等等。
“乐”是《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有说是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之一,自文明开化之后,“乐”“舞”等活动,就随着祭祀、典礼等活动的开展,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国家建立了管理制度,指派了官员,有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也有专门的音乐人才,后来,也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必学的技艺之一。
《诗经》中的乐器描写,散见于各诗篇中,都是配合诗词内容而出现的。其中打击乐器最多,计有鼓、钟、缶、磬(罄)、铃(和)等。吹奏乐器有籥、管、筦、笙、箫、塤、箎、簧等,弹拨乐器有琴、瑟等。
打击乐器可能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乐器,因为人类进入智人阶段以后,就有了许多活动,人们敲击各种物质发出的声音以自娱自乐,逐渐发现了许多物质能发出悦耳娱人的声音,比如石块,所以就有了磬;在陶器发明以后,人们敲击陶器,又发明了缶;兽皮本来是用作做衣服鞋子的,但是将兽皮绷紧后就可以敲击出声音,于是就发明了鼓等等。总之,打击乐器是人们早期的娱乐器具逐步发展起来的。
我们先说鼓。
鼓是打击乐器中最普遍最常用的乐器,在《诗经》中被提及的最多,种类也最多。
《诗经·周颂·有瞽》是祭祀祖先的记录,各种乐器“喤喤厥声,肃雝和鸣,”的壮阔鸣奏,让人记忆深刻。其中有“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这里的十六个字当中就有多种乐器,其中的“应”是小鼓。“田”是大鼓。“县鼓”就是悬鼓。“鞉”(音桃)是摇鼓就是现在的拨浪鼓(也可以叫手鼓)。“磬”是以玉石制作的成组片状打击乐器。“柷”(音祝)也是乐器,是一种形如漆桶,中有椎柄,连底撞之,令左右击之的打击乐器。“圉”(音语)也是乐器名。状如伏虎,敲击以止乐。箫:竹子制的排萧。管:如今天的笛子一样的乐器,用竹制成,有六孔。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1 17:10:32 +0800 CST  
关于“鼓”的描述,《诗经》中还有许多篇,比如《大雅·绵》中就有“,鼛鼓弗胜。”《小雅·钟鼓》中有“鼓钟伐鼛”之句。其中“鼛”就是大鼓。
我们从上述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鼓有大鼓(鼛、田)、小鼓(应)、摇鼓(鼗,也叫拨浪鼓)、悬鼓、腰鼓(柷——也有将柷作为腰鼓讲的)等。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2 16:25:42 +0800 CST  
钟也是打击乐器,和它同一类型的还有铃、钲(或称铙)、和铃、和鸾等乐器。
我们一般说“钟”是一种体积较大,可以悬挂起来,用锤或棒敲击,使其发声的乐器。现在,一般寺庙里都是钟鼓具备,鸣钟击鼓,是寺庙的常态。在《诗经》里也往往是钟鼓连在一起描述。《小雅·鼓钟》就有“鼓钟将将”“鼓钟喈喈”“鼓钟钦钦”的描写。《唐风·山有枢》中有“子有钟鼓,弗鼓弗考”等,都是钟鼓连在一起的。
铃是形似钟而小的一种乐器,有舌,舌动而击打发声。
“钲”,也称“铙”是一种古乐器,似铃而大,无舌,有柄,敲击而鸣。是古代军队行军时用来指挥军队的。
和铃:古代车铃。 和在轼前, 铃在旗上。
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 挂在车前撗木上称“和”, 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
和铃和和鸾,实际上都是铃铛,叫法不同而已。
钟作为乐器,是一组大小不同的钟,按一定规律排列,敲击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所谓的“编钟”。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2 21:29:09 +0800 CST  
打击乐器“磬”:
磬:从字的结构看,磬是石头或者玉制成的。磬也是成组的乐器。按每片石块的音阶,排列成一组。这称为编磬。用石片敲击发声,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发现,这和人们使用石器一样久远。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有磬字,可见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磬这种乐器。1950年春,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大墓出土一件虎纹大石磬,用一块白而青的大石琢成,是商代的磬。《诗经·商颂·那》中,有"鼗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的记载。不论从文字、考古发现、诗歌文献记录点各方面去考察,都说明“磬”的发现和使用,都在三千多年前。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3 20:46:12 +0800 CST  
二、吹奏乐器:
《诗经》中的吹奏乐器主要笛(籥、管、筦、篪)、箫、笙、簧、塤等。
我们这里说的是笛子一类的吹奏乐器有:
籥:是一种古乐器,形状像笛,有三孔、六孔或七孔。《邶风·简兮》中有“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的描述。
管:是一种像笛一样的竹子制造的古乐器,《周颂·有瞽》中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的描写。
筦:就是“管”,《周颂·执竞》里有“钟鼓喤喤,筦磬将将。”的描述。
篪:也是像笛一样的竹管乐器,有八孔。《小雅·何人斯》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这里的籥、管、筦、篪都是笛子一类的竹管乐器,但是《诗经》里没有出现笛子,即没有“笛”这个字。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我国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据考证,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中原地区竹子生长茂盛,那时就已经有竹笛出现。竹笛取材和加工都比较容易,因此普及也容易,加上竹笛的音色也比骨笛清脆悦耳,所以竹笛发展很快,并且还能做成套笛,满足音乐的需要。现在,籥、管、筦、篪等叫法慢慢被人遗忘了,“笛子”一枝独秀,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4 15:55:48 +0800 CST  
@白鹤亮翅2015 2018-05-04 15:55:48
二、吹奏乐器:
《诗经》中的吹奏乐器主要笛(籥、管、筦、篪)、箫、笙、簧、塤等。
我们这里说的是笛子一类的吹奏乐器有:
籥:是一种古乐器,形状像笛,有三孔、六孔或七孔。《邶风·简兮》中有“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的描述。
管:是一种像笛一样的竹子制造的古乐器,《周颂·有瞽》中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的描写。
筦:就是“管”,《周颂·执竞》里有“钟鼓喤喤,筦磬将将。”的描述。
......
-----------------------------


这是竹笛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5 14:48:53 +0800 CST  
1、鼓的图片:


大鼓


大鼓与小鼓

拨浪鼓

腰鼓

悬鼓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5 19:48:57 +0800 CST  
说明:图片均摘自360图片。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5 19:51:36 +0800 CST  
钟和铃的图片:






小铃铛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5 19:56:03 +0800 CST  
和铃的图片

和铃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5 19:59:14 +0800 CST  
磬的图片:


石罄

编磬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5 20:01:28 +0800 CST  
@白鹤亮翅2015 2018-05-04 15:55:48
二、吹奏乐器:
《诗经》中的吹奏乐器主要笛(籥、管、筦、篪)、箫、笙、簧、塤等。
我们这里说的是笛子一类的吹奏乐器有:
籥:是一种古乐器,形状像笛,有三孔、六孔或七孔。《邶风·简兮》中有“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的描述。
管:是一种像笛一样的竹子制造的古乐器,《周颂·有瞽》中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的描写。
筦:就是“管”,《周颂·执竞》里有“钟鼓喤喤,筦磬将将。”的描述。
......
-----------------------------
笛子一类吹奏乐器图片:



组笛


管(筦)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5 20:25:19 +0800 CST  
簧:乐器里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发声薄片,称为簧片。从字的构造可见簧片原来是用竹片做的。后来有了金属(比如铜等)才有了金属簧片。簧也可以单独吹奏出音乐,含在嘴里的口哨,实际上就是簧片的变形。由于簧片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人们后来也把能言会道的人说成是“巧舌如簧”。但是簧片大部分是作为其他吹奏乐器的组成部分,如笙、竽等。《诗经》中有时说到的“簧”是指笙一类的乐器,如《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中所执的簧就是笙或竽。
笙:也是中国古代竹管乐器的代表之一,是由笙簧、笙笛、笙斗三个部分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笙笛由多根长短不一的竹子组成。《小雅·鹿鸣》就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诗中就提到鼓、瑟、笙和簧几种乐器。



十七管笙
竽:也是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诗经》中没有“竽”出现,但是,实际上据《周礼·春官·笙师》等书籍的记载,竽属匏类乐器。人们都知道"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见竽出现于笙同时代。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6 11:00:42 +0800 CST  
塤: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塤主要是以陶土制作,称为陶塤。后来发展用瓷土、紫砂、玉石、竹木等材料也可制作。而除去吹孔外,还发展出音孔,有六孔、八孔、十孔等形式。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6 19:51:04 +0800 CST  
(三)、弹拨乐器——琴与瑟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诗经》中的弹拨乐器是指琴与瑟。其它的弹拨乐器还有古筝、三弦、阮、月琴、扬琴、琵琶、胡琴等等。还有各少数民族的弹拨乐器就更多了。
琴在古代泛指古琴,亦称七弦琴。古琴有九德之说,君子之器,象征正德。因此,琴亦正乐。《白虎通义》中说“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所以,琴被列为古代文人四大才艺“琴棋书画”之首。
古时与琴有关的故事,比比皆是,许多故事流传几千年,家喻户晓。
“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据说,春秋时代的伯牙善抚琴,一次伯牙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钟子期听到后,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大喜,推琴而起,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知音”一词也流传下来,由“知音”而演绎的故事也千古不绝,层出不穷。
《凤求凰》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西汉时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用古琴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悠扬的琴声感动了卓家小姐卓文君,于是两人私定终身,连夜私奔,成为眷侣。古琴在这里成了婚姻的媒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是时, 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 好音, 故相如缪与令相重, 而以琴心挑之。” “以琴心挑之”言简意赅,因此留下“琴心”一词,被许多诗人用来寄托心意的表达,留下许多让人回味的诗作。唐朝诗人李群玉就有一首《戏赠魏十四》“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你看,这个魏十四靠着娴熟的琴艺,居然打动邻家妇女,成就佳偶。说明用琴音感动对象,不止是司马相如一人,后来者多得很。
古来名琴很多,西晋傅玄《琴赋序》中说:“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各种名琴都有一段故事。就连古琴从五弦变成七弦,也扯到周文王周武王身上。说他们各自添了一根弦,并且叫文武弦。实际上,这不过是艺术家们在实际演奏和创作过程中,不断创新的结果。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09 15:11:40 +0800 CST  
琴与文学的关系
音乐与文学之关系却至为紧密。一者音乐题材之文学倍为兴盛。以赋为例。据《历代赋汇》,即有嵇康《琴赋》、傅玄《琵琶赋》、傅玄《筝赋》、孙楚《笳赋》、成公绥《琵琶赋》、夏侯悖《笙赋》、夏侯湛《稗舞赋》、《夜听笳赋》、陆机《鼓吹赋》、潘岳《笙赋》、王庚《笙赋)、曹毗《箜篌赋》、贾彬《筝赋》、孙该《琵琶赋》、袁山松《歌赋》、顾恺之《筝赋》、陈氏《筝赋》、孙氏《箜篌赋》等。实际创作数量当然不止这些。音乐类赋的大量出现,不止说明音乐扩展了文学的题材,也足见当时文人音乐素养之深。二者以乐理沟通文理。
仅从有关琴的文学作品就不胜枚举,“赋”的一种文体,就有许多作品,比如嵇康有《琴赋序》、《琴赋》;马融有《琴赋》、刘向有《雅琴赋》、蔡邕、吴激、陆瑜等人均有《琴赋》问世,梅晓臣有《鱼琴赋》,李贽也写了《琴赋》。从秦汉以来,作《琴赋》的作家代出不穷。至于《琴赞》、《琴颂》、《琴铭》、《琴瑜》等更是各有佳作出现。说到有关琴的诗歌,更是历朝历代都有创作,《诗经》中就有许多篇写到了琴,《诗经》第一篇《关雎》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之句。其他如“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见《女曰鸡鸣》)。“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见“定之方中”)。“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见《鹿鸣》)等等。汉代秦嘉的《赠妇诗》中“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把对于琴艺的素养,看得非常重。到了魏晋时代,由于许多文人逃避现实,不愿为统治者服务,纷纷走上所谓“隐士”的道路。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隐士们,就写了不少有关琴的诗,。嵇康的《五言诗三首》中就有“弹琴咏泰真。沧水澡五藏。”之句。他的四言诗其三是一首描写弹琴、听琴、赏琴的诗,“藻泛兰池。和声激朗。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不存。我志谁赏”。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陶渊明更是写了多首关于古琴的诗,如“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见《和郭主簿 其一》)“董乐琴书,田园不履。”(见《劝农 其六》)等等。曹操、曹丕、曹植等人都有有关古琴的诗歌的吟诵。南北朝时谢惠连诗《前缓声歌》“雅琴自疏越。雅韵能扬扬。”“雅琴”“雅韵”作为文人的重要标志,被文人看得很重。到了唐代,《全唐诗》中咏琴的诗就有一千多首,白居易《好听琴》“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唐·常建·五古《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琴音有如此大的作用,可见诗人对于玉琴的崇拜。
琴不但入诗,也入画,明朝的唐寅就画有《雪山会琴图》、《抱琴归去图》、《临流试琴图》;明·戴进的《山水抱琴图》;明·高文璧画有《抱琴图》;明·程嘉燧画作《对雪鼓琴图》等等。
如此看来把“琴”作为“琴棋书画”之首是有道理的。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1 15:43:55 +0800 CST  

瑟:也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但是比琴体积大。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瑟的历史久远。《乐书》引《世本》:“庖牺作瑟”。说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许慎《说文解字》也说“瑟,庖牺所作弦乐也。”。据《仪礼》记载,古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战国至秦汉之际盛行“竽瑟之乐”。
与瑟有关的最知名的故事是《史记·蔺相如廉颇列传》:秦王对赵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后,蔺相如为了维护赵国和赵王的威信提出要秦王击缶,不然就击毁玉璧以示抗议。秦王无奈,只得击缶。蔺相如不畏权势,维护国威的举动,赢得众人尊重,佳话也流传千古。
有关“瑟”的诗词很多,《诗经》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见《女曰鸡鸣》)“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见《山有枢》)“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见《棠棣》)“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见《甫田》)“既见君子,并坐鼓瑟。”(见《车邻》)《楚辞》中也有不少关于“瑟”的描写,如“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见屈原的《远游》)“竽瑟狂会,搷鸣鼓些。”(见屈原的《招魂》)“緪[gian]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ju];”(见屈原的《九歌 东君》)后来的各朝各代,都有关于瑟的诗歌出现,像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植的《箜篌引》中有“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谢朓的《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八》“寥亮琴瑟。嗷咷埙箎。”把琴瑟塤篪的不同音色描摹得维妙维俏。南北朝时的沈约《五音曲 商引》“司秋纪兑。奏西音。激扬钟石。和瑟琴。风流福被。乐愔愔。”把秦晋音乐的钟磬激越、琴瑟和鸣的特色都写出来了。
唐·毛文锡《临江仙》词中有句“······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瑟音婉转,余音绕梁。一直到近现代的鲁迅先生还有“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见《悼丁君》)
唐·刘禹锡《调瑟词》( 五古)“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写的是二十五弦的瑟。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写的是五十弦的瑟。这样看来,不是最早的瑟是五十弦,直到唐朝,还有瑟是五十弦。由李商隐的诗句形成了一个成语“ 锦瑟年华”或“ 锦瑟华年”,来比喻人们的青春时代。
《瑟谱》是中国瑟谱集,中国以瑟为伴奏乐器用于歌唱诗经的乐谱。宋末元初人熊朋来(公元1246年——1323年,南宋淳祐六年——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三年)编著,共六卷。内容包括介绍瑟的形制及演奏方法,歌唱诗经的旧谱12首和他创作的新谱20首,以及孔庙祭祀音乐的乐谱等。我们从熊朋来的《瑟谱》可知,《诗经》原来有可以弹唱的。到宋元时期还有十二篇诗歌可以用瑟弹唱出来。
有关“瑟”为题材的赋作,我知之甚少,只查到一篇《湘灵鼓瑟赋》,是清代诗人夏思沺所写的骈赋。其中有“有神灵兮杳渺,鼓瑶瑟兮凄凉。逸韵缠绵,溯芳踪于帝子;芳心辗转,寄别恨于潇湘。”的描述。“湘灵鼓瑟”已经是一句成语,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唐诗中就有不少人以此为题创作诗歌,其中钱起的《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写得空灵悠远,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已成名句。宋秦观的《临江仙》词的下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寒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结句和钱起的结句完全相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瑟合称常喻以和谐之意,表达夫妻感情和睦、朋友情谊深厚。称为“琴瑟和鸣”。2016年,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地发现了较为完整的琴和瑟,距今2700年,为目前所知最早,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认知。考古发现的乐器在2700多年前,那实际上的琴瑟必定还要早得多。《诗经》中多次出现“琴瑟”的描述,表现不同的内容,说明古代人民对于琴瑟的不同含义的理解。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3 14:11:15 +0800 CST  
@白鹤亮翅2015 2018-05-11 15:43:55
琴与文学的关系
音乐与文学之关系却至为紧密。一者音乐题材之文学倍为兴盛。以赋为例。据《历代赋汇》,即有嵇康《琴赋》、傅玄《琵琶赋》、傅玄《筝赋》、孙楚《笳赋》、成公绥《琵琶赋》、夏侯悖《笙赋》、夏侯湛《稗舞赋》、《夜听笳赋》、陆机《鼓吹赋》、潘岳《笙赋》、王庚《笙赋)、曹毗《箜篌赋》、贾彬《筝赋》、孙该《琵琶赋》、袁山松《歌赋》、顾恺之《筝赋》、陈氏《筝赋》、孙氏《箜篌赋》等。实际创作数量......
-----------------------------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4 09:35:43 +0800 CST  
@白鹤亮翅2015 2018-05-13 14:11:15

瑟:也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但是比琴体积大。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瑟的历史久远。《乐书》引《世本》:“庖牺作瑟”。说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许慎《说文解字》也说“瑟,庖牺所作弦乐也。”。据《仪礼》记载,古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战国至秦汉之际盛行“竽瑟之乐”。......
-----------------------------


瑟的图片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5 09:48:31 +0800 CST  
@白鹤亮翅2015 2018-05-04 15:55:48
二、吹奏乐器:
《诗经》中的吹奏乐器主要笛(籥、管、筦、篪)、箫、笙、簧、塤等。
我们这里说的是笛子一类的吹奏乐器有:
籥:是一种古乐器,形状像笛,有三孔、六孔或七孔。《邶风·简兮》中有“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的描述。
管:是一种像笛一样的竹子制造的古乐器,《周颂·有瞽》中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的描写。
筦:就是“管”,《周颂·执竞》里有“钟鼓喤喤,筦磬将将。”的描述。
......
-----------------------------
箫是竹管乐器中最常见的吹奏乐器,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
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即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除了吹笛子,桓伊也非常爱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好听的乐曲他就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当时住在乌衣巷的的宰相谢安也十分喜爱音乐,两人见面时也经常谈论音乐。谢安见桓伊对音乐造诣很深,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便说:"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因此,就留下了“一往情深”的成语。
弄玉吹箫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笙。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就把女儿弄玉嫁给了箫史,箫史遂教弄玉吹箫作凤鸣状。十数年后,弄玉技术大进,箫声把凤凰都引来了。秦穆公为她筑了一座凤凰台,夫妇两个居住其上。又过了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而去。据说上天做神仙去了。这个与箫有关的故事,留下了两个成语:弄玉吹箫和乘龙快婿。“弄玉吹箫”表示爱情长久美好。“乘龙快婿”表示女婿优秀。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5 11:34:47 +0800 CST  

楼主:白鹤亮翅2015

字数:11847

发表时间:2018-05-02 01:10:3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15:47:00 +0800 CST

评论数:4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