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乐器




《诗经·颂·有瞽》 中“设业设簴,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雝和鸣,”一口气举了篪、小鼓、大鼓、悬鼓、摇鼓、石罄、腰鼓、伏虎、箫和管(笛)等多种乐器,可见祭祀的隆重与庄严。

王褒(前?-前61)西汉文学家。字子渊,西汉蜀资中人。他作了一篇《洞箫赋》把箫的材质、制作、音色等方面都写到了。

隋·江总有《箫史曲》: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短短一首诗,把箫史弄玉的故事写得非常清楚。

唐·张祜有一首五律《箫》: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把箫的优美声音描摹尽致,也把有关箫的传说都写到诗中。
凤凰台也成为与箫联系紧密的地方。“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的七律,多少人把它比喻为可以和崔颢的《登黄鹤楼》相比。
而《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成了一个词牌名,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词作。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6 09:39:24 +0800 CST  

与笙有关的文学作品
《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中用"笙磬同音,惟房与杜。"来比喻房玄龄与杜如晦之间关系融洽。因此,也就留下了“笙磬同音”这个成语。
喜欢吹笙的王子乔,原名王乔,又名王晋,字子晋,又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为道士浮丘公引上嵩山学道,三十余年后,乘白鹤升天而去,得道成仙。他原本是王子,但是他不喜王位,却喜吹笙、炼丹。吹笙能作凤鸣声,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首《王子乔》诗“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吸日精,长不归,遗庙今在而人非。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
唐朝诗人李白也有一首《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实际上也是写王子乔的事。从上述二人的诗意看,李白和宋之问都是反对王子乔去修仙练道的做法的。
西晋潘岳(公元247年-300年)写了一篇《笙赋》,写出了笙的名称来历与传承,笙的选材与制作过程、笙的音色与音准、演奏效果及其作用。《笙赋》中所表现的"中和"、礼乐教化思想,是对儒家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有所继承并有所发展。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7 09:40:08 +0800 CST  
竽:
与笙同类的乐器还有竽,竽只是管子数量比笙多一些,形状是一样的。
与竽有关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说:“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说的是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宣王喜欢听竽的合奏,南郭先生可以混杂在三百人吹竽的队伍中,蒙混过关。可是到了齐湣王时,湣王喜欢听独奏,要乐工一个个地单独吹竽,这下,南郭先生就没法蒙混了,只有夹着铺盖走人了。生活中的这类事情很多,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考察部下的业绩,不能大呼隆,要仔细甄别,认真考查,让优秀人才得到褒奖,让不称职者得到处罚。唐朝诗人黄滔有一首《省试一一吹竽》作于乾符二年,其前两句是“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个个吹。”对待艺术考核是这样,对待文学也是这样,他说“以此论文学,终凭一一窥。”实际上,对待任何事业,都应该有此精神。
屈原的《九歌·东君》中第二章“緪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急速的鼓瑟,用力地击鼓,撞钟声把挂钟的架子都震动了;吹管吹竽,那些扮神的巫师,个个精神;翠鸟轻轻地飞,神巫们翩翩起舞;合乎节律,仿佛神灵遮天蔽日般地来了。在这章诗歌里,诗人用各种乐器演奏音乐,配合巫神的舞蹈,把对于太阳神的崇敬,极力描摹,反复吟咏。这其中就包括吹竽。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7 15:17:17 +0800 CST  
塤:
《诗经·板》中“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的描述,把上天诱导人民,要像塤和篪一样和鸣合奏,像璋和圭一样配得和谐,像获取和携带自己的物件一样自如。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在古代,塤和篪等吹奏乐器是可以一起协调合奏的。到了南北朝时,这样的合奏还在进行,南北朝时谢朓的一首诗就明白无误地说出了这一情况,他在《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之八中说:“金觞摇荡。玉俎推移。筵浮水豹。席扰云螭。寥亮琴瑟。嗷咷埙箎。欢兹广燕。穆穆天仪。”你看,就在皇家的宴会上,清亮的琴瑟声,幽咽的塤篪声,和谐地结合到一起,给人们带来欢乐,给皇家带来威仪。
《板》中的这句“如埙如篪”,似乎成了一句习惯用语,后世的许多诗词都把“塤篪”放到一块。除了谢朓的诗以外,如:“宫徵不独运,埙篪自相寻。”(见唐刘禹锡的《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见唐钱起的《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南宫清深禁闱密,唱和有类吹埙篪。”(见唐韩愈的《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埙篪鸣自合,金石莹逾新。”(见唐杜甫的《奉赠萧二十使君》);“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见宋黄庭坚《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豳风酒食归田乐,韶部埙箎打稻声。”(见宋仇远《初冬郊行》);“鸿雁翻秋影,埙篪和笑声。”(见宋张元干词《南歌子》);“手足恩情重,埙篪欢乐长。”(见宋邵雍《又一绝》);“兄弟之合,如埙如篪。”(见明刘基《将进酒》)。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18 09:39:11 +0800 CST  
@白鹤亮翅2015 2018-05-02 21:29:09
钟也是打击乐器,和它同一类型的还有铃、钲(或称铙)、和铃、和鸾等乐器。
我们一般说“钟”是一种体积较大,可以悬挂起来,用锤或棒敲击,使其发声的乐器。现在,一般寺庙里都是钟鼓具备,鸣钟击鼓,是寺庙的常态。在《诗经》里也往往是钟鼓连在一起描述。《小雅·鼓钟》就有“鼓钟将将”“鼓钟喈喈”“鼓钟钦钦”的描写。《唐风·山有枢》中有“子有钟鼓,弗鼓弗考”等,都是钟鼓连在一起的。
铃是形似钟而小的一......
-----------------------------
《诗经》中多以“钟鼓”相连来叙述诗意的。如“於论钟鼓,於乐辟癰。”(见《灵台》);“礼仪既备,钟鼓既戒。”(见《楚茨》);“钟鼓喤喤,筦磬将将。”(见《执竞》);“钟鼓既设,一朝右之。”(见《彤弓》);“钟鼓既设,举酬逸逸。”(见《宾之初筵》)等,各篇诗均如此。这主要是因为“钟鼓”是泛指音乐,不仅仅是指钟鼓本身这两种乐器。
钟鼓奏乐是礼乐制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礼仪,上述所引的诗句中,如《灵台》、《楚茨》等都是。大型宴会,也要奏乐,如《宾之初筵》。后来发展成为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家,吃饭时也要奏乐,即所谓“钟鸣鼎食”之家。
曹植有一篇《孟冬篇》,是描写孟冬十月率众打猎的诗篇,其中写道,不仅是行军打猎时“钟鼓铿锵。箫管嘈喝。”,音乐齐鸣。就是在打猎胜利归来宴会时,更须以乐助兴,“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鸣鼓击钟,以助酒兴。这也是“钟鸣鼎食”的真实写照。如李白一样不拘贫贱,“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如此洒脱的人又有多少呢?
“钟鼓”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报时,“晨钟暮鼓”就是这一作用的表现。古时,一般城市都建有钟鼓楼,楼上陈列钟鼓,以为报时之用。唐诗人雍裕之的《不了语》中就有“钟鼓相催天又晓”之句。“钟鼓馀声里,千官向紫微。”是唐诗人耿湋《早朝》诗中的头两句。这些都是用钟鼓报时的。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20 09:11:26 +0800 CST  

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 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其中武官村大墓出土的虎纹大石磬长84厘米,小屯北地出土的龙纹大石磐长88厘米,音调悠扬清越,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大型乐器。

《尚书·禹贡》中只有“泗滨浮磬”的记载,传统的所谓"泗滨磬"是用一种出产在山东的泗滨石制造;也有说“泗滨浮磬”是现在的“灵璧磬石”,就是现在的灵璧磬石山。争论不一。
但是,到了唐代,出现了反复,有人用华源的石头来做磬,称为华源磬(华源石产于陕西华阴县境内少华山。)。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纷纷作出反应,写诗反击。白居易的诗是《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诗中说: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
白居易诗中说的很清楚就是玄宗时乐工们为了追求新声,用华源石制造了华源磬,而玄宗一听,也非常喜欢这一新的磬种。于是就把千年的泗滨磬放弃了。白居易讽刺那些清浊不分的人是聋子,更进一步揭露了事情的本质是“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把一件乐器材料的改变说成是政治事件,与安乐山造反联系在一起了。是那些乐工投皇帝之喜好,不管其他了。
而元稹的诗《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华原磬》中就说的更具体了:“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横。”“华原软石易追琢,高下随人无雅郑。弃旧美新由乐胥,自此黄钟不能竞。”原来,梨园的乐工们为了玄宗的喜好新乐,用材质较软的华源石做磬,声音虽然不如泗滨磬声音清越响亮,但是有另一种风味,玄宗皇帝还是很喜欢的。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玄宗时代的乐工们还是很有创造性的。他们追求新声是没有错的,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乐石——华源石,用它做成了另一种新的石罄——华源磬。他们也没有否定泗滨磬。人们也不必因为有了新式磬,就否定旧式磬,完全可以新旧共生,各供需要。白居易、元稹们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扼杀创新。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听到和看到磬的演出和演奏了。春秋以后,编钟、编磬等一般都作为礼乐出现,大部分成为宗教音乐。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磬的身影出现,而且大都与寺庙有关就是明证。如“磬折礼容。旋回灵贶。”(见南北朝·庾信《周宗庙歌 皇夏》);“日宫朝绝磬。月殿夕无扉”(见南北朝·阴铿《游巴陵空寺诗》);“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见唐·李适《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见唐·张仲素《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一僧敲一磬,七子吟秋月。”(见唐·孟郊《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半夜四山钟磬尽,水精宫殿月玲珑。”(见唐·张祜《东山寺》);“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见唐·崔涂《东林愿禅师院》);“溅瓶云峤水,逆磬雪川风。”(见唐·曹松《书翠岩寺壁》);“钟磬秋山静,炉香沉水寒。”(见宋·黄庭坚《丁巳宿宝石寺》);“隐隐楼台平地见,行行钟磬半天闻。”(见宋·黄登《万峰庵》)等等,都是吟诵寺庙的诗作。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21 14:42:10 +0800 CST  
打击乐器——缶
缶:《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
缶实际上是盛酒器,或为盛水器。古时人们饮酒,喝到高兴处,就敲击盛酒器“缶”来助兴。李斯《谏逐客书》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我们在这里看到,只有筝是真正的乐器,其他的瓮与缶都是瓦器,是陶制品。陶器虽然能敲击发声,但是音乐性很差,只能作为打拍子用。
《诗经·陈风·宛丘》中有“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是说在宛丘的路中央,敲起瓦缶叮叮当。这里的缶实际上就是瓦盆或者瓦罐,总之,是一个瓦器。
历史上有名的击缶故事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为赵王击缶的故事。
我们从《诗经》《史记》等历史书籍中,可知击缶就是敲击瓦盆瓦瓮,这种瓦器虽然也是中国古时八音之一——土中的一员,但是缶实在是不能成为一件真正的乐器。但是到了公元2008年,缶却出了一次大风头,2008年中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在"鸟巢"造型的国家体育场中央,随着一声声强劲有力的击打,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宣布奥运会开幕。这里的缶不是瓦器,而是按照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铜鉴缶仿制而成的现代缶,它实际上是一面像铜冰鉴缶的样子的大鼓。曾侯乙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有专家将其称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冰箱"。这种特制的青铜酒器,无论从形制到材质,都不能与陶土乐器缶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奥运团队的艺术家们,创新发展,制造了现代的缶——我称之为鼓缶,把前人的形式变成今人的创造,利用现代光电声等等先进技术,使在开幕式上击缶的演出光怪陆离、震撼人心、影响深远。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22 15:26:48 +0800 CST  
唐朝诗人胡曾有诗《咏史诗·渑池》“日照荒城芳草新,相如曾此挫强秦。能令百二山河主,便作樽前击缶人。”说的就是蔺相如的事。
唐·汪遵七绝《渑池》“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列我曹。何事君王亲击缶,相如有剑可吹毛。”也是一首关于蔺相如的咏史诗。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22 19:32:24 +0800 CST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见《庄子·至乐篇》),这里的“鼓盆”,人们解释为“击缶”。从这里我们看不出庄子悲哀,看出的是庄子的达观,平静地对待生死,笑对人生的精神。。
缶是民间的娱乐器具,不一定登大雅之堂,是人们随处可以获得的演奏器具,击节而歌,随拍而舞,其乐融融。宋代诗人黄大受就有一首《荆州人种秧击缶于田间以乐农者呜呼其犹有先》,描写荆州农人边劳动边唱歌的的欢乐景象:“喜声响答缶声喧,歌笑声多日易昏。尚有乐农遗意在,要知此地近中原。”
楼主 白鹤亮翅2015  发布于 2018-05-23 15:35:21 +0800 CST  

楼主:白鹤亮翅2015

字数:11847

发表时间:2018-05-02 01:10:3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15:47:00 +0800 CST

评论数:4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