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见大智慧之鞋拔(转载)


导读:我们穿鞋子的时候,有没有曾经遇到很难把鞋子穿进去的情况呢?确实,现在的鞋子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一般都不是为我们私人订制所制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在买鞋子的时候,也只能大概的根据自己的脚形去购买合适我们自己的鞋子,但是这要的鞋子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如意的地方,如太窄等等,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样鞋拨子。今天小二就带大家了解下这个神奇的东西吧。

鞋拔又叫做“鞋溜子”、“鞋拔子”等,是帮助脚伸进鞋里的光滑板状物,主要在穿稍紧的鞋时,把它放在鞋后跟里往上提,鞋子就能轻松穿上。鞋拔仿鞋跟形状而制,向内稍有弯度,一般的鞋拔都是上端较小以便手握、柄部有眼便于悬挂、下端较扁可贴于足跟。鞋拔的制成材料较多,使用时要先把脚伸进鞋里,然后让脚贴紧鞋拔用力蹬,脚蹬人鞋中后再抽出鞋拔。除了用作穿鞋工具外,有的鞋拔还可用来瘙痒,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及伤残病人,或用于勾取、拍打日常衣物用品等,也十分方便。

“鞋拔”的功能,乃在于用其“一角扶摇力”,帮助人们使脚轻松顺利入鞋。明代一部图文并茂的《三才图会》,可谓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未见载录“鞋拔子”。德国人类学家Julius E . 利普斯的《事物的起源》,记载了圣克鲁斯群岛的木枕,西非人的梳子,印第安人的木制烟斗,也写到了中国古代南方有帆的独轮车和北方的“大车”,同样也没谈到“鞋拔子”。看来,这事物实在是太细微啦!然而,小发明可见大智慧。玩意儿不大,甚至连它的身世也被人们淡忘了,却也是享受生活的一样细小技巧,一种很实用的创造,也是聪明智慧的结晶。

就现存考古出土的实物所见,湖北江陵宋墓出土的宋代小头缎鞋,江西元墓和江西扬州明墓出土的尖头弓鞋,乃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皇后凤头鞋,直至当代云南纳西族等的绣花鞋,这些鞋的后跟,大都有多出一块、高出鞋帮的用来“提鞋的物件”,也就是说,这种与鞋的本体连为一体、显然是用来提鞋之用。在现存汉语历史文献中,直到明代才见到文字表述,那就是“鞋拽靶儿”,今所见之不与鞋的本体连为一体、专门用来“提鞋的物件”——“鞋拔子”,显然是从“鞋拽靶儿”演化而来。其间质的变化的关键环节,则在于是否与鞋的本体连为一体。而且,“鞋拽靶儿”和“鞋拔子”这两种“提鞋的物件”和方式,并行沿用至今。这说明,各有优长,各有各的用场。

楼主 启文木匠  发布于 2018-04-24 11:32:23 +0800 CST  

楼主:启文木匠

字数:941

发表时间:2018-04-24 19:32:2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5 13:47:41 +0800 CST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