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战:马陵之战(4)何为“兵家必争之地”?

地理自信



魏国的国土比较复杂,分为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四块区域。



这是魏国地图。


看上去并不大,但人家占据的都是“重要岗位”。


在这里科普一下,古代所说的“河”,基本上指的就是黄河,别的河要么叫水,要么叫江。

母亲河嘛,河算是专属词汇。


一条黄河,将魏国分成了四块地方。


我们逐一来看。



河东地



河东地区主体主要在今天山西南部的运城盆地,首都安邑坐落于此(今山西运城盐湖区)。图上左边过了黄河与韩国交界的那块地方。


昨天我们所说的经济自信中,盐铁之利主要得与此地。


军事地势也十分有利,东连上党地区,西面黄河天险,北面隔阻晋阳,南面直通中原咽喉,进可攻,退可守,春秋之时,河东地区便是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魏国的大本营。


河内地


河内地区就是韩国右边的那一块,包括今天的河南焦作,新乡地区,安阳地区,以及河北邯郸以南的临漳,魏县等地,这块土地土壤肥沃,人民文明程度较高,但地理位置着实险恶,周边与赵,齐,卫,郑,宋等国接壤,且无险可守,属于四战之地。


最终就是这块地,成为了魏国有毒的蜜糖。


河西地


河西地区就是黄河左边和秦国接壤的那一块,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为上郡,今天陕西延安地区,南部为渭水以北的少梁等地(陕西韩城)。


这块地比较穷,是吴起为主导打下来的。


虽然穷,但河西之地的重要在于,它让魏国独享了黄河之险。


是以黄河为界还是把黄河作为自己的内河,这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独占黄河,你的军事力量就可以随意穿插于两岸,而如果以河为界,在那个年代,前往对岸就只能望河兴叹了。


上面三块地区,都不错,但真正的算得上得地理自信之精华的,是河外地区,也就是上图中黄河南边的那一小块地方。


这块地方最小,却最重要。



因为它拥有着一道在后面一千年内都被称之为华夏最重要的地理通道——豫西通道。



豫西通道在哪,简要的说从今天的华山,潼关向东一条线经过洛阳直接走到荥阳,出了荥阳到达郑州便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豫东平原。





上面的蓝线是黄河,下面的黄线就是自左边秦岭开始到伏牛山再到嵩山的一整条山脉,划黑线夹中间的那一道,便是豫西通道。



战国时期,主要国家的活动争夺地区基本上可分为关中(陕西)山西(太行山以西),山东(太行山以东,今河北山东),中原(河南山东)地区。



上述这四大块地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着中华大地的兴衰。



而自古以来,能够连接起关中,山西,山东这一条线上的一大片的,基本上只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刚刚说的豫西通道,另一条,叫做豫北通道,由今天陕西大荔,东渡黄河,沿中条山北麓东行,穿过太行山南麓与黄河北岸间的狭长走廊,进入冀南平原。



蓝色的黄河的上面那一条橙色的线,便是豫北通道。


无论你多牛,想从东头与西头间来往,只能走这两条道。


为什么呢?


别的路不是不能走,而是你如果走的话,大概率还没走到那,就饿死了,或者摔死了,或者淹死了,反正难得善终。



今天高速公路遍地,当年的路,难走的很,一旦遇到了山川大泽就基本断交了。

几万人的部队,就更加无法走不好走的道路。



我们总以为军队很牛,振臂一呼成千上万,大军一过寸草不生。



但实际上,军队很脆弱,军粮,士气,疫病,阴雨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战斗力,甚至出现哗变,叛逃。



从古至今,行军途中的非战斗减员通常是大于战斗减员的。



科普贴: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我们看地图,各种各样的交通线基本上已经画满了,从A地到B地有好多种去法,而且开车狠得话一天一千多公里就开出去了,从北京到西安,到南京,基本上一天工夫。



但在两千多年前,可选择的却并不多。



我们中华大地看着非常大,但除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这三块平地以外,剩下的路况基本上就没有省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虽然也是平原,但水网纵横,路况同样是到了三国后才渐渐改善的)



战国时代的主要战场基本就在华北平原与关中平原间展开,剩下的东北和南方还全都没有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



它们还有至少五百年的候场时间(跟孙长老的刑期一样)。




这两个圈,是战国时代的主旋律。



中间那两条黑线,是连接两大中心的关键通道,秦国在这两条通道上打了上百年。



在华北平原的西面一道太行山脉拔地而起,然后整个山西地区就是千沟万壑状,左边的黄圈圈是关中平原,右边的绿圈圈是中原,两条黑线就是中间连接两大平原的“扁担”,豫北通道和豫西通道,大“扁担”上边就是山西高原。



话说当年抗日敌后根据地为啥山西打的好?



为啥李云龙这么牛?



因为黄土高坡千沟万壑嘛,你的机械化部队铺不开,打你一枪我就躲山里了,今天的塔利班让美国人头疼也在于此。




关中平原的南面,一道秦岭巍峨耸立,飞鸟不过,再加上黄河恰到好处的一个大直角,连接东西的道路,就只剩屈指可数的这两条了。



这两条路,最平整宽阔,高山大河最少。



路如果狭窄颠簸,物资损耗就会严重,速度就会受影响,粮草与部队间就非常容易脱节。



有的地方看着很近,就隔两座山,但这两座山没一个月你过得去?有时候看着很远,好几百里,但道路是坦途,三五天赶到了。



在冷兵器时代,装备技术水平低下,机动作战能力很差,无论是攀越,徒涉,舟济还是架桥,山脉、河流对部队的行军与补给的阻碍都是非常大的难题。



总之,路不好走,你的战略投放能力就会很弱。



如果通天大道宽又阔,大部队就可以顺利开进,粮草辎重也可以跟上队伍,这就非常容易达到每个领导梦寐以求的效果:指哪打哪。



陕西与山西间最大的天险,便是黄河。



黄河看起来很长,但不是每一点都可以作为渡口进行突破的,整个山西与陕西的黄河西线,从天而降,力冲万钧,著名的壶口之险,飞鸟罕至。



比如黄河在禹门口(陕西韩城段黄河峡谷),猛出峡谷,一展数十里之宽,如海如潮,流向深浅莫测,自古至今就是军渡大忌。



在当时,整个黄河西线,靠谱的适合大部队渡河的渡口,只有蒲津渡(陕西大荔县东),也就是豫北通道的起手式。



因为黄河虽然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我们的母亲脾气却一直不好。



大家还记得黄河大合唱吗?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不仅仅是形容我们当时愤怒的民族抗日热情,而黄河真的是在咆哮。






当年国力强弱悬殊如抗战时的我国与小日本,飞机轮船坦克齐上阵的日本人使出了吃奶的劲也没打进陕西一步。



就是因为黄河西线天险,实在是名不虚传。



秦岭,这条山脉绵延1500多公里,它的巍峨伟岸牛到了一座山脉的南北两边是两种气候,秦岭淮河也成为了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我强烈的建议大家买一张我国的立体地图,看着那个立体的脉络,很多交通上的地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用手摸摸,你就会体会到秦岭它是如何横断南北的。



被秦岭黄河拱卫的关中平原,被称为四塞之地,意思就是有四个关隘,你把这四个关守住了,谁也进不来。


它们分别是:萧关,散关,武关,函谷关。






这四关中最重要的一关,是被称之为关中咽喉的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古有诗云: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



函谷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为战国第一雄关,没有之一。



函谷关在哪?


函谷关位于今天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




上图是放大了的地形图,接连的两道雄关,函谷关和潼关,古代战争史的重要角色。



函谷关位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关道仅容一车通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早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函谷关复原图



再结合我们上面所说的秦岭与黄河,我们就会明白,天险是动不了脑筋的,如果你想从中原大地往东打,这块地方是必须攻克的难关,如果你想出关中逐鹿中原,这个地区也是你必须要面对的最大一道坎。



豫西通道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属于魏国,换句话说,占据了豫西,就打开关中的大门,使八百里秦川门户洞开,后来秦国拼了命的要占据崤函地区,原因也在于此。



这块地区,最开始就是魏国牢牢占据的。



秦国最有名的函谷关区域,其实早先是人家魏国的。



此时的秦国,像是嗓子眼被人系了一根绳索,随时有断气的可能,真的是大气也不敢喘,相当的难受。



开篇我们所说秦国的龟缩,原因也在于此。



河东,河内,河西,河外,魏占此四地,实力冠绝天下,地形塞天下之咽喉,真真正正的“中神通”。



但这个战国七绝之首,随后却逐渐退出了一流国家的行列。



原因在于,魏国后来的战略定位出了问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2300年封建脉络的百场转折之战




楼主 大谦爸  发布于 2018-10-03 15:19:35 +0800 CST  

楼主:大谦爸

字数:3362

发表时间:2018-10-03 23:19:3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04 13:59:25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