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二三事

纠错
图18、院落西侧增加一组附属屋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4-03 23:41:19 +0800 CST  
再纠错
图21实例,楼房所处属于偏院,做法类似花厅。观图不细,以致误判。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4-03 23:48:13 +0800 CST  
(接上)
清廷进入北京后,定内城为八旗驻防地,汉族官员人等居住外城。宫城外皇城内除皇家苑囿、庙宇、养殖苑,其余为内务府使用,建有服务内廷的府库、作坊等的用房。
自晚清以后制度逐渐崩坏,社会阶层动荡激烈,屋宇院落易手频繁。皇城内多是街巷不整,院落简陋。典型四合院多在内城的皇城外,外城有较少存量。较规整的中小四合院形制多样,遍布全城。此时四合院不仅格局更为多样;其单体建筑不受制度约束,故而形制完全放开,最终成了2、30年代的模样。

前面引用的图15、16是晚清以后四合院的样式,其依据有两处。
清廷有屋面瓦作的制度,王府(含贝勒、贝子)以上府邸方可用筒瓦,而图中的院落形制明显不类王府。民居四合院使用清水脊或过垅脊,筒瓦或板瓦,须在限定的情形下。这个应作简要的说明,以免误识。
再者,四合院倒座(南房)通常临街,在木棂纸窗时代不会开窗的。民国前期玻璃窗逐渐普及,此时开始在临街后墙近檐的位置开窗。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4-06 00:18:20 +0800 CST  
图17、清水脊四合院(源自网络)

普通的四合院在大门、中轴线上的厅堂、正房等处,斟情使用垂带踏跺(台阶)。其它如厢房、耳房屋前,垂花门内侧和抄手游廊,均用如意踏跺(台阶)。垂带踏跺造价稍高,上下台阶略显不便,民居很少使用。
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是四合院的普世原则。
图18、各式踏跺(台阶)

图19、图中房屋规格不低,使用的依然是如意踏跺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4-06 00:25:43 +0800 CST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一言传播很广。夏日搭天棚避暑,院内摆几株盆栽石榴,的确是许多人家的习俗。说是京城一景,实为讥讽浙籍师爷的。
四合院人家普遍喜爱栽植海棠、丁香。海棠有数个本地品种,乔木、小乔木的都十分娇羞媚人。前院或狭处多栽紫丁香,它香味霸气而不似桂花茉莉的甜腻。少有府邸在偏院植一盘紫藤,都是品味。柳树出怪,槐荫多梦。桃木无论辟邪与否,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怕它招来是非----至少口舌的是非。

另有几处应该做些解释。家中私塾多是设在大门东侧,由随墙屏门隔开。有骡车的人家,或在院落西南角另设大门出入,犹如车库。茅厕在院落西南角,另一茅厕在院落的东北角,都极为简陋。厨房通常设在紧邻垂花门的东厢房耳房,或直接在东厢房。西厢房住着晚辈男子,未出嫁女子多住在正房的西耳房,紧邻父母也是最清净隐秘的地方。会客厅和书房设在过厅,无过厅的设在倒座(南房)内。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4-12 22:23:13 +0800 CST  
北京的四合院大量设置耳房,与山西等地方的院落做法不同。
图25

图25是山西襄汾丁村的明代民居,三间北房的两侧次间被东西厢房部分遮挡,日照和通风均受影响。在山西这种做法延续至近代,直至后来的王家、曹家、乔家大院的布局依旧如此。
院落中转角位置,各地区的处置方式不同。北京地区通过设置体量较小耳房,使每组屋宇高低错落。耳房填补了主要屋宇之间空隙,几乎不影响它们的日照、通风,且增加了次要屋宇的数量。
因时因地而设,是民居设计和建造的根本,即便它为大而规整的北京四合院。

04/04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4-12 22:26:02 +0800 CST  
图25源于网络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4-12 22:31:00 +0800 CST  
5、江南民居

不同地域的民居,因其建筑特征相似而概而论之,江南民居即是。江南民居大致由扬州、南京、湖州、杭州、绍兴围括,处于平原水网少低山丘陵的地带。历史上的通衢大埠,其城乡建筑了很多的大中型精美民居。70年代末的一次粗略统计,苏州城乡保存了300余座中型以上相对完好的明清宅第。

江南民居的形制很多,而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宋《清明上河图》几乎可以将它看作曾经的江南。这是指其时的民居,有许多的悬山或歇山式屋面,大量的木板壁和裸露的檩架。《红楼梦》里甄士隐居住在苏州阊门附近,因里巷大面积过火而不得不投靠丈人封素,此处是描摹了明末清初的民居。随着社会用砖普及,江南地区逐渐以之封砌山墙,更有发展出封火墙样式。
有关封火墙,在后文另有叙述。
图26、图中的屋面左侧为悬山式,右侧歇山式(源自网络)



现存的江南民居,或临河几间屋宇,或傍街一、二板壁,都是轻灵而简约。就独栋屋宇而言,南北方的制作有几处不同。
1、北方木构架均为抬梁式,或直接将檩木架在宽厚的墙垛上;南方多使用穿斗柱式,少量富裕之家使用两种柱式。
2、北方墙壁厚重易于保温;南方则仅用作隔断,不作结构用途。
3、北方的屋面无论是否覆瓦,都在木椽上铺薄木板或苇席,再敷一层灰泥,大多另做吊顶以保暖;南方多是在木椽上直接覆阴阳合瓦(又称蝴蝶瓦),通常为了檩椽通风干燥不做吊顶。
图27、(法于阴阳5546摄)图中厅堂山墙(远端处)使用穿斗式木构架,堂内(近端)使用抬梁式。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14 18:20:55 +0800 CST  
纠错,近端也是穿斗式。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14 18:26:32 +0800 CST  
图28、(源自网络)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14 18:37:13 +0800 CST  
江南大中型民居大体有三种形制:
1、园林式宅第大多分为两部分,一是供赏玩、宴游的园池,一是日常居住部分。其居住区形制几无定式,厅、堂、轩、阁、楼、廊相互穿插,院落内不时点缀一、二植株或一方小池。这种院落文人气较浓,甚至有文人参与设计。
图28、扬州留园(源自网络)

2、院落的三面由二层砖木楼围括,出檐深远。另一面是高墙,墙上开砖石墙垣门,门的上方或建有仿木砖砌门楼。院内天井狭长,有的在近旁另建有附属屋宇。
图29、院落一角(源自网络)

3、大型院落在门内多建有门厅、轿厅,各厅堂的前后(南北)都开宽敞的门窗,厅堂之间隔以东西狭长的天井。天井内设水井和摆座,或摆放几株绿植,四边凿砌石沟用于排水。院内几无厢房,东西两侧有贯穿前后数个院落的廊,以避雨雪。
大型宅第有二、三个南北纵轴的院落群,每组院落以高墙围括,院落群间辟南北向狭长夹道(备弄)。夹道用于防火、院丁巡视、佣人行走,佣人不能随意在院内廊中穿行。这种贯穿院落总进深的夹道,罕见于北京等地的府邸。
图30、扬州卢宅夹道(备弄)

大型院落深处,常建有贯通东西的二层砖木楼,有似北方府邸的后罩楼。暖阁也设在这里,女眷们藉此捱过寒冷的冬季。
图31、吴宅平面(源自建筑史)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24 21:34:21 +0800 CST  
补充二张江南的庭院实景
图32、平湖莫氏庄园(源自网络)

图33、昆山张厅(源自网络)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28 21:08:18 +0800 CST  
北方的主建筑通常是座北朝南、背风向阳。江南与此不同,院落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减少阳光直射,故而通常使用高墙遮蔽、出檐深远、庭院狭长等手法。院落的东西两侧或墙或廊,即便配置房屋(厢房),也多用作储物、厨房等。

为了遮蔽雨雪侵淋,也常使用较深邃的门洞,并以门楼遮护。
图34、几种宅门(源自网络)







最后一张是盐商汪氏小苑的宅院门,初看不很醒目。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28 21:24:29 +0800 CST  
@关粉儿 2018-05-29 00:28:48
现在还有没有几百年前的民居?几乎没修缮过的
-----------------------------
山西保留不少较完整的古民居,有几个可作典型:
1、阳城陈廷敬宅(皇城相府)和我更看好的对面山坡上的郭峪古民居。村中处理厕所的古代方式,不曾见过,窃以为优于京城。18世纪后半叶的。
2、襄汾丁村古民居,较早的全国文保,明万历至清前期的建筑。应该是较早的古民居典范。
3、王家大院,不作说明了。
4、师家沟清代居民,破损较重,韵味犹存。村前的牌坊是村落标志,过去在山西较为普遍,现今已罕见。
以上几处我都去过,另外沁水柳氏民居未曾去过,据说也很不错。

皖南依然有未修整的古民居,但已不易遇见。潜口明代民居博物馆内的民居,虽是迁建来的,却古风未失。江南民居均为修缮过的,其园林宅第建议仔细看看。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29 15:53:11 +0800 CST  
上述古民居,我是十年前去的,近况不清楚。但山西遍地是古建筑,许多不及修整。据我所知,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大多已开始修缮,但明清建筑入法眼还没轮到呢。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29 16:05:14 +0800 CST  
我曾遇见一个院落内有唐、宋砖塔各一,唐塔修了,宋塔未修。资历不同,待遇不同。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5-29 16:08:42 +0800 CST  
不止汪氏小苑,江南大型宅门在建造时似乎稍显随意,于二门(仪门)却刻意多多。换句话说,精雕细琢之处只供主客欣赏,不予路人。扬州卢宅的仪门及左右,砖雕不算很多,大量斜向铺砌的水磨方砖如镜面,展示的是高超工艺和用砖质量。此处可与故宫殿堂媲美。
图35、扬州卢宅的大门和二门(仪门)对比(源自网络)
大门

院内看门厅

二门(仪门)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6-03 20:47:28 +0800 CST  
另有门楼面向院内的前厅,消减高墙压抑迫近的感觉
图36、苏州东山明善堂(源自网络)

图37、东山雕花楼(源自网络)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6-03 20:55:41 +0800 CST  
给上面的图片作个说明。
一、扬州卢宅的仪门虽存在整修,因损坏面积不大,故未失建筑原形。
二、东山明善堂建筑年代无考,按制作形制疑为明代的。
楼主 一枝翁57  发布于 2018-06-03 21:03:19 +0800 CST  

楼主:一枝翁57

字数:705

发表时间:2018-03-24 07:10:2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4 15:46:22 +0800 CST

评论数: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