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道》20年10月修 阴阳二元界中人的眼睛只能看到其中一面 原子电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19:25:27 +0800 CST  
为什么讲人的一生是“身”与“魔”互博的过程?这里先引入一个人体本为“阴阳双面体”的观点,后面适时再用科学与哲学双渠道论证它的存在以及通过情绪治疗癌症的原理。
传统的智商论指的是人类的大脑而忽略了心脏的智力,且少有人能够体会的到;其实心脏的记忆来的远比大脑深刻,要么不记要么就狠狠的记住了甚至一辈子也忘不了,心脏的记忆喜好偏向情绪化包括美妙与槽糕两种极端的事件;比如一首触动心弦的歌曲你在听了很多遍之后,美妙的旋律一直音绕在心,若在夜晚即使大脑想睡觉心脏也不会听其使唤,如此你将很难入眠;再如人在一生中会有遇到不少的恶毒言语之攻击,有一些记忆深刻到一辈子都忘不了,一想起那些事儿心脏中就自然回放出当时令人羞愤的恶毒之声,这些记忆或许存在于心脏。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19:30:02 +0800 CST  
客观的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被学问的框架所禁锢也不受传统的认识左右,用最平淡的情绪分析天下一切现象,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将一直徘徊在停滞不前的阶段,人类一直在否定昨天中发展今天,人性却没有胸怀否定今天迎接明天,不乐于自我否定实属悲哉!
左传有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这句话可这么理解:人从生下来开始运化的是魄,魄从出生开始成长、而魂是至阳至刚之物。里面讲了两个相反的趋势一个朝上成长,一个朝下衰亡。所谓“精魄神魂”魄代表大脑,魄力、精力皆是大脑之力,魂代表心脏,心神、心灵皆为心脏之灵。人从生来大脑从无到有是一直成长的,脑子越用越灵光;而心脏在婴儿时期最强大,随着时间的移动,心脏越来越衰弱,直到死亡为止。这种现象很好证明,只要看看那些身体还算健康的老年人就能出结果了;或再留意那些精英老者,哪个头脑不灵活?年轻人远不能及也!他们的头脑还在蒸蒸日上,但心脏已经风烛残年了。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19:31:34 +0800 CST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19:33:36 +0800 CST  
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文化水平已经处在历史最糟糕的时刻,谬论充斥了所有的渠道。很多人觉得愚人对古文化的解释是荒唐的、可笑的,或鄙视或妒视。老子说的好“不笑不足以为道”,其实愚人很想借此书被众人耻笑一番,结果要么埋没于庸俗,要么颠覆庸俗。为什么婴儿吃的动母奶,而大人不能?道德经55章“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心使气曰强”,说婴儿整天哭闹依然保持洪亮而不嘶嗄的声音,是阴阳调和之极也,心能驱使气,心脏能驱动肺腔的气压,羸弱的婴儿能轻松的允吸母乳成人做的到么?成人的心脏不但无力驱动肺而且还需要肺的辅助,婴儿的心力远强于成人因其心脏处于至刚至阳之阶段。
从量化的角度看婴儿的心力强于成人,并非体量之优势,而是单位能力之别。即:心脏/体重,心力/体力,心力/肺力之单位能量。
还未睁眼的初生婴儿并非一无所知,儿童的行为驱动以心脏为主、说话、做事多凭感觉,心中从不储存心机、计谋、巧智,心脏之内并无情绪之压力,没有压就无需抑,心脏是强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心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多,心脏终承受不住压力而机能愈趋虚弱,但大脑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人从小到大到老思维从感性趋于理性,心脏是感性的、大脑是理性的,感性的另一面是灵气、理性的另一面是死板;在决策纠结的时候理性与感性发生冲突互相纠缠斗争切磋最后合二为一拍板定论。人体是个阴阳两面体,心脏与大脑不过是其中之一的表现形式,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也是其一,癌症发自身体的基因,可无限的成长,想通过手术根除岂不是黄粱美梦?细胞的分裂与抑制就像军队打仗一样,高明的军队编制有大将军和偏将军,大将军居左、偏将军居右,一个负责冲锋陷阵另一个负责悬崖勒马;一个是团长,一个是政委,一个要打、一个要拦。只打不拦的军队最终必无节制的扩张而死于其大,反之如果细胞的分裂速度慢于死亡速度,那就是军队不打仗了,团长跟政委一起偷懒,最终要被外敌歼灭。任何一个平衡的组织都离不开内部的左右互博,否则迟早要入极端两界。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19:37:47 +0800 CST  
“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物可以独立存在,癌来自于本我、须从本身找原因、改变本身去突破困境。癌症并非全是绝症,有方之治必须从自身入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克服贪婪、恐惧、期待与失望的意识;放下名、利、家庭、事业,放下心中一切的念,使本性之魔因此麻痹、失去斗志,癌细胞可能会逐渐退让,孙悟空也可以成佛。世面上有一些抗癌药物可以适当的延续患者的生命,但是这些救命药一旦停止服用病情就会恶化,说明这些药物解决不了癌症的根本。所谓: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该死的病药治不愈,但是奇迹不是没有,这个奇迹就是“缘”,“身”改过自新了就会成为有缘人,“佛”就会渡你,身就会重生,每个人都至少有一次重生的机会。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11:52 +0800 CST  
 尿毒症不是癌症
肾脏在血液运行系统中扮演着过滤器的以及分离器的角色,在血液循环管道中肾脏与肝脏并列排放,经过肾脏过滤后的血液就直接进入静脉主管道了再次利用了。为什么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其实肾跟肝一样也是默默的工作而没有信息反馈给大脑。肾不会喊疼不会叫累,所以肾功能的衰退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身体根本就没有知觉,或许3年前就严重了,或许10年前就开始了。如果能常常静下心来像一杯澄清的水,做有意的觉性,杯中有一毫的游尘身体或能有所觉察。上帝还是给人类留了一丝灵性,这个灵性深藏在潜能量里,唯有做一杯静水才能发掘出来。“浊以静之徐清”,唯有静才能让浊水澄清。
如图所示:因为尿液物质的分子比较小,肾脏首先要把尿液过滤下来,然后再进一步分离出其中有用的成分并且回收到原来的血液里面。尿液的主要成分除了水以外就是尿素、尿酸、钠盐之类的代谢垃圾,尿液的成分跟汗液基本一致。所以在出汗的过程中就帮助肾脏排除了毒素,而那些长期不好动的人再加上贪吃爱喝的习惯,肾脏就会超负荷的运转。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17:28 +0800 CST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19:07 +0800 CST  
菜吃得多摄入的调味料就多,味道里面有很多的N、K、Na离子,这些元素多余的部分最终要代谢掉,诸多相关的物质都有一定的腐蚀性,过量的代谢久而久之就把肾脏的微组织腐烂掉。天然的微组织在起初的破坏阶段是可以修复的,但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使人无动于衷。尿毒症就是肾衰竭到了第5阶段的地步大脑才有知觉,这个时候大量的污液因为得不到过滤直接就进入到再循环的血液里面去了,于是全身各处都会出现尿中毒现象。
尿毒症的到来猛如洪水,但它不是癌症;这个病是由血液的处理负担造成的,而不是肾脏本身的癌变,所以此种患者难获重生的机会,只能坐以待毙或者通过折磨式治疗苟且于人世。尿毒症完全是自己毒死自己,“身”与“魔”玉石俱焚。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22:13 +0800 CST  
尿多不一定是尿频 这又是一个机械原理:有时候体温下降血管就收缩变细,血管细了容积就小,原有血液中的溶剂就会被挤压入膀胱内;相反温度高的时候人就少尿。这个概念可以拓展到夜间,有些人觉得夜间尿频实际上是睡的冷了,有必要的话可以改变一下环境试试。很多事情就是那么简单,学不通不是因为复杂,而是因其太简单。水是生命之源、万物所依,是血液的承载体,水从口中入,跟食物一样都是先进胃再到肠,二者却不是从一个地方排出来的?因为水在小肠处跟食物就分道扬镳了,水直接进入了血液。理论上喝进多少水就要排出多少尿,这边喝进去多少毫升,那边肾脏就过滤出多少毫升的尿液,这是个稀释溶液、置换溶剂的过程。说起来喝水越多血液越干净,但是也会增加肾的工作量,所以喝水多少也要有个度。维持干净的血液自然需要高质量的饮用水了,好的饮用水自然无可厚非,但在现实中人体之病基本上跟水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想长命百岁先解决好其它方面的问题再考虑喝什么样的水。

常识的另一面是不思考,越懂常识越缺乏思考…….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24:24 +0800 CST  
 胃肠胆胰:

上帝用食物来恩赐人们时也用食物收回人们的身体。食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唯一能区分的就是食物的贵贱,物以希为贵、仅此而已。贵不一定好,吃的多一定不好,饮食是一把双刃剑,利害同存, 不吃会饿死,吃的太多会毒死。“道之狭缝(附录)”不偏不倚,才创奇迹,方以长久。
同样的体重、同样的运动量,有些人饭量很大,有些人饭量很小,问题在于吃的多不见得吸收的多,吃的少不一定吸收的少,与吃对应的还有一个“排”,一个人最终获得的能量还得综合看待。前面说食物既是能量也是热量也是肥料,因此这几个因素可以做成一个公式。
摄入-排出 = 吸收
吸收>身体需要 超荷 不平衡
吸收<身体需要 反荷 负平衡
吸收= 身体需要 平衡
假设人体对食物能量的需求是一定的,就需要吸收相应的能量来维持平衡,持续的平衡生命才能长久。但是产生吸收量的两个因素(摄入与排出)不定,人的大脑无法控制排出多少,也几乎没有人刻意控制自己的饮食量。在吸收量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特别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遍布大街小巷的。这种环境之下吃货滋生,于是乎人们的肚子越吃越大,嘴巴越吃越馋,明明肚子不饿,几筷子美食入口,反而越吃越饿,这种经历我想很多人都体验过了。
营养是提供新陈代谢的物质,也是人体动力的燃料,而食物是营养的原材料,胃肠胆胰是营养的提炼车间;营养被吸收后储存于人体,但食物不能储存,因此人在进餐的时候只能尽量的吃饱、尽力的多吃;然而不管一次吃进多少,胃子都会迫不及待的消化掉,有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吸收进几个卡里路剩余的能量都排出了,好像在努力的创造肥料似的。

消化系统路径简要: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25:35 +0800 CST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27:16 +0800 CST  
从上图可以看出消化系统中十二指肠是枢纽是中转站,血液三大要素中营养与水份由小肠汇集提供给肝脏。食物经胃初步消化成碎沫后进入十二指肠的同时胆和胰都有汁液分泌过来把食物碎沫制作成身体需要的营养液。整个过程说起来就是那么简单,其实里面的程序多了去了,工种也繁杂,其间化学反应不计其数。但是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了解器官的结构功能、学习医疗健康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防病治病,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因此一切相关行为都要适可而止。
人们的视线总是被“大”吸引,而没有人注意“小”,小的东西最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能起关键作用的都是“小”。 尖刀班、突击队、敢死队都是小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大部队打不了胜仗。消化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胆和胰,二者都向小肠提供关键化学液。由胃下来的营养碎沫中有奶酪、有肥肉、有色拉油等等,黏性大、粘肠壁,颗粒也相对比较大,入不了血液。于是就需要一种再细化、再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用肥皂清洗污渍,然后污渍就能溶解在水里面。胰脏就是专门为肠道去污的肥皂,胰分泌出来的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等成分与肥皂是高度一致的。实际上古人就用猪胰子制作肥皂了,发现这些现象,人体就不再那么神秘,人体内部与外界的物质有太多相似之处。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31:36 +0800 CST  
 如果胰液是肥皂水的话那胆汁是洗衣粉
胰脏的分泌液有两种:一种是如肥皂水一般的外分泌液;另一种是内分泌的叫做胰岛素(C256H381N65O76S6)。 胰脏的外分泌物成分很多但大致可分为两块:一是钠盐类、二是消化酶类(即活性蛋白),起到清洗分解与化学的作用。其中的活性蛋白是化学反应所需的,进入血液内就被利用完毕了,而钠离子类是人体营养成分里面不需要的(他不是原料),只是血液系统里面的一把运行工具而已,这把工具身体会保留一件,多余的随时排出。这把工具除了胰外液还有胆汁、胆汁的代表成分是胆盐与胰外液成分类似。胆盐是一种孝素、也是一种洗衣粉;反过来看一些洗衣粉的外包装上面强调自己是“活性孝素”,如此一般而已。


钠、钾离子的空转运行顺序: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36:57 +0800 CST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41:04 +0800 CST  
第1条路径:在胃腺和胃之间来回运行。
第2条路径:在肝、胆、十二指肠之间循环运行。
第3条路径:在胰腺、十二指肠之间循环运行。
上图是钠、钾离子在体内的三条循环路径,除了神经与细胞之外人体不吸收这类物质,所以他的运行是空转的尤其表现在胃液方面。这把工具扮演着众多化学反应的中介角色,中介每天有所流失的就要等量补充回来,所以每天要吃几克盐来维持这把工具,这也是不能多吃的原因。如家禽不能吃咸没有胃酸消化食物全靠胃腔中石子来磨碎。人通过食盐制作胃酸来消化食物,于是人类对食盐有了代谢能力。食盐(NaCL)学名:氯化钠,其中CL要供胃腺制作胃酸(CLH盐酸);Na要供给肝制作胆盐储和胰液。食盐是消化液的主要原料,也是神经传递的重要元素,人如果缺少食盐既没有力气也没有精神。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45:05 +0800 CST  
 美味是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孔子曰: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人性是天性也是道性,本性之率真可谓追逐美好,其动力是贪心,贪心驱动“行为之道”,“道”的趋势、过程与结果谓之天命,天下俗人莫不遵“道”而行。
追逐美味是其中之一,人的一生口味越来越重,从淡香母乳到川香麻辣一步一升级,在烈酒与大料中探索味道的高潮,味道的至高点是痛苦与快乐并存。每一条“道”都存在至高点,每一个人都终走向自己的至高点,至高点即为“道之极点”,也是人性极端的转折点。
论美食全世界中国第一毋庸置疑,站在美食的巅峰天下再无美食;“会吃”的表面是聪明,背后是贪心与极端;虽然是人都逃脱不掉极端之天性,但国人似乎更胜一筹,是因我们的文化中不再有对抗极端的成分。
天下本无味,人类祖先淡乎其味,没尝过美味也罢,一旦幸之则欲罢不能,美味不过是聪明人的杰作。
天下亦有味,人间美味可谓宇宙最高级别,人间美味不光是人的美味也是动物的美味;所有的禽畜宠物本食无味,一旦接触到人间美味便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嘴越吃越叼,先因味道启,终因味道而灭,慢者掉毛致病,快者短期死亡。
美味是激素也是毒素,能提精神也需要代谢负担,人因美味而兴奋,也因美味而患病。上帝在给予你一样东西的同时也会索取另一样东西,正是“天之道以有余奉不足”,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0:59:31 +0800 CST  
 味道的初级机制:
酸 C2H4O2 食用醋
甜 C6H12O6 葡萄糖(血糖)
鲜 C5H8NO4Na 味精 谷氨酸钠
辣 C18H27NO3 辣椒素
香 C17H30O2 羟醛(中等香度)
臭 C8H7N 吲哚(臭粪素)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1:04:40 +0800 CST  
有机化合物总共有7种味道:酸、甜、鲜、苦、辣、香、臭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有机就是包含C、H、O(碳氢氧)三种元素的物质。上面这些成分是7种味道里面具代表性的物质,在民间有“香极生臭”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可以延伸到7种味道里面,相邻的两种味道都能通过发酵或者分解相互转换。
 “酸极生甜”,酸度高的醋就有甜味,酸浓缩为甜,其实呈甜味是好醋;很多水果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水果也能酿制醋,果醋之酸是葡萄糖的分解,酸与甜仅一线之隔。
 “甜极生鲜”,甜度高的葡萄亦偿出鲜味,刚捕到的海鲜味道特别鲜,但是晒干了就会变甜,这是味道的反向变化、是鲜味的分解;反之糖果放到嘴巴里也能品到其中的鲜味,浓缩的甜即呈鲜味。
 “鲜极生苦” 炒菜的时候放一点味精是鲜的,但直接吃到嘴里的感觉是苦的,有时候做菜会“鲜到发苦”。
 “苦极生辣”,生姜刚入口是苦的之后感觉是辣的。
 “辣极生香”,川湘菜特别辣、但是人们吃的津津有味其实是在探索里面的“香”、痛并快乐着。
 “香极生臭”,榴莲吃起来是香的闻起来却是臭的。
通过元素的含量来找规律:
C元素的最终排放结果:二氧化碳 CO2
H元素的最终化合结果: 水 H2O
1个C元素的排放需要2个O元素;
2个H元素的排放需要1个O元素:

排放的发热量约等于耗氧量,所以我们量化一下:
C=2O O=2H 得:2个C=1个O=0.5个H
即:4个H原子的热量相当于1个C原子。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1:09:48 +0800 CST  
 味道的热量(简称W比例):
W比例 味道的级别
酸 C2H4O2 (4+2)/2 3 -1
甜 C6H12O6 (12+6)/6 3 0 (水平线)
鲜 C5H8NO4Na (10+4)/4 3.5 1
辣 C18H27NO3 (36+13.5)/3 16.5 3
香 C17H30O2 (34+15)/2 24.5 4
臭 C8H7N (16+3.5)/0 无限 5
楼主 原子电2  发布于 2020-10-16 21:13:12 +0800 CST  

楼主:原子电2

字数:89958

发表时间:2020-10-15 23: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6 07:24:42 +0800 CST

评论数:26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