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从古天文说起,那些神秘文化的前身,恰好是科学……

后来曲阜附近不再叫偃(燕),改称鲁;北京附近也不再叫鲁,以燕闻名(又叫蓟,如下图)。由于地名的变迁,两地原本各自对应的星宿,也被后世长期以来张冠李戴。



所幸,刘教授翻阅史料寻找证据,替我们做了厘正。

*

厘正过后,可以发现:地界的分布,同各自所属星宿/次的分布,在排列顺序上对应得非常整齐(见下图)。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分野不是随机指派,而应该有着逻辑的考量。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6 10:27:34 +0800 CST  
那么,这考量的根据是什么呢?





经度对应原则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经度:在地球表面画很多竖线,线的一头在南极,另一头在北极,那就是经度。天上的星星在人类眼里,就像分布在一个以地球为球心的巨大天球表面,天球表面当然也有经度。



从上文图中可以看到,二十八宿们一个挨一个,在天球上排成了一圈,没有两个完全重叠串在一个经度的情况发生。



在分野里,十二国按照整齐的排列顺序,一个接一个对应不同的星宿/次。比如北京左右两边经度里的地界,它们对应的星宿也同样位于北京所属星宿的左右两边。



可是,二十八宿绕天球一圈,也没个起始,就算大家知道要按经度顺序排排坐,但总得告诉人家第一排从哪儿坐起吧?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6 13:49:34 +0800 CST  
安排次序过程



我们知道大地是有方向的,即以北极的方向为北,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日落的方向为西,南极的方向为南。



可是,星宿的东西南北方呢?那是古人把地轴所指的北极星区域那个不动点,作为天之“中”,然后将围绕它一圈不停旋转的二十八宿,以某种体系划分成了东、西、南、北。



这种体系其实不止一个,比如,分野里便有两个迥然不同的体系,被糊里糊涂拼在了一起,成了个四不像。所以才让李淳风都困惑。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8 20:37:44 +0800 CST  
体系一:



我个人目前认为,古人大概是按照如下逻辑,来建立这个体系一,并且进行分野排排坐的。



在中国文明史中,天的东南西北,起源于一年被划分开来的四个时间段。



我们如今的一年,公认被划分为四季,这是按照太阳的运转来算的。即太阳运行到日影最长的那一日,为冬至,作为冬天的正中间时刻。反之为夏至。



但是,精确测日影对上古人来说比较困难,因为相邻日子的日影长度变化不大,再加上还有本影和半影的问题,根本无法准确判断哪一天日影才最长/短。



直到专门用于测日影的圭表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此之前,全世界各地都是在天上找一颗星星来观察算日子。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21 22:20:54 +0800 CST  
那中国古人找的是哪颗星呢?

这就要从“心月狐”说起了,应该有不少人耳闻过它,听起来挺唯美,经常出现在各种神话传说和玄幻剧集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心月狐”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点之一。它指二十八宿中的“心宿”。

古人在观测它的基础上,制定了我们已知最早的一些华夏历法规则。有了历法,才开启了各种博大精深之学问、甚至附会玄秘之迷信的发展方向。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22 21:45:04 +0800 CST  
古人为什么要观察它?

当然是因为心宿中的“大火”星,对中国很多地区古人来说,观测起来最方便醒目。而且它是一年里大家耕种之际,天上标志性的星星。其它的,不是出现的时间没它巧,就是亮度不够,或是所在视角高度不合适。所以不聚焦它聚焦谁呢?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24 21:11:03 +0800 CST  

补充一段公众里没有的说明如下,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

下图中的白圈内的便是心宿中大火星所在的位置。



那么会有人问,为什么我们祖先不像古埃及人那样观测天狼星呢?

天狼星多亮呀,比大火星更亮得多呢。

古诗里便有对天狼星的记载,比如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最后一句,就提到了“西北望,射天狼”,多么豪气万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可是一来天狼星的赤纬度比较偏南,埃及比古华夏中心地区也偏南。因此古埃及人看天狼星高度合适,而我们祖先要看天狼星的话就会嫌它在天上挂得矮了,容易被山山树树挡住。因此,我们还是看大火星角度刚刚好舒服,

二来,万物复苏的时节(相当于现在的春天),对我们农耕民族特别重要。大火星正是在这个时间里于天上占据 C 位的(可以想象一下,春日的某天,太阳刚落山,就看到大火星在东方的地平线升起了,然后一整夜的时间,从东到西它慢慢旋转,等到第二天天亮,它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过了一小段时间,还是在春日里,太阳落山的时候,大火星虽然已不在地平线上,但也只是略高出地平线一小截,然后依旧从东到西旋转大半夜)。

而此时天狼星每晚在天上挂得时间相对比较短(春天,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狼星要么已经从西边落下,要么即将落下;然后一整晚都看不到它的影子,或者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它从东边出现了一小会儿,很快等太阳出来就看不见它了)。

直到果实成熟庄稼丰收的时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秋天时节),天狼星才在夜空挂得时间比较长。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28 22:07:18 +0800 CST  
那具体怎么观察呢?



虽然,迄今没人弄清楚分野起源于何时?也不知道在它起源之初,古人是将天下分为几块来与天星对应的?



但是,据现存资料,将神州大地分为十二国,来对应天星,这事主要发生在三四千年前。



于是乎,在那时每年的百花齐放万物复苏时节的某天,古人发现心宿(主要观测其中最亮的“大火”星)于黄昏日落后(昏时)出现在大地东边地平线,然后跑天上转一圈,直到第二天早上才从大地西边地平线落下。古人便把这一天作为一个时间段的开始,这个时间段便叫做“天之东”。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3 21:52:11 +0800 CST  
直到四分之一年之后,差不多轮到危宿于昏时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天之东”才结束。(这儿为了避免混淆,不用春字,因为春夏秋冬之词是不断演变的概念)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4 19:59:36 +0800 CST  
东搞定了,西就是它对面。可是,南和北怎么算?要知道我们古人说天的东南西北,从来都不单单以天为坐标,它必定要参考地的坐标。



所以,虽然按照天星运转来说,“危宿”过后是轮到“室、壁、奎”等依次于昏时出现在地平线,但是我们古人却不会以这儿为炎热“南”之时的开端。



因为从我们人类的视角,天就像一个半圆球盖在大地上,镜像关系。因此,需要以天之东、西,重合大地之东、西为轴,然后把天球倒扣下来。这样,“室、壁、奎”等在翻转倒扣后,压在了大地的“北”方,成为了北方星宿。反之亦然。


如此这般,上古星宿与华夏大地对应关系,与几千年来分野的口诀完美契合。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4 20:28:19 +0800 CST  
体系二:



便是我们今天熟悉的二十八宿对应的四方四象图。这个体系到底什么时候怎么来的,有诸多猜测,此处只择两个分享。



来源猜测之一:

按照观察日影的方法来算,以冬至日日影最长时太阳所在星宿为正北,为冬季的正中间时刻。

四千多年前的冬至,太阳刚好坐落在我们今天熟悉的玄武七宿的中间位置。所以这七宿便被称作北方七宿。

东西南以此类推,不过同样要记住天上方位倒扣下来的镜像翻转原则。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4 21:27:32 +0800 CST  
(此图是今夏大火的网剧《陈情令》中特效满不错的神兽,屠戮玄武,龟蛇结合体。它妥妥是中华天文学的产物,玄武对应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5 14:00:34 +0800 CST  
来源猜测之二:

还有一种可能,那便是有一批古人,觉得看东方青龙七宿之首的“角宿”比较爽(参考下文纬度对应原则,可推测这些人所在地,比喜欢心月狐的人所居偏北一些),于是以“角宿”在昏时出现于地平面的时刻作为“东之时”的开始,然后依次类推、倒扣翻转。得出的也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四方二十八宿图。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5 14:01:17 +0800 CST  
总之,无论怎么来源,这个体系里的东西南北,刚好和上一个体系的东西南北差了差不多 60°左右(如上上图)。



这便是李淳风乃至今人被绕糊涂的原因,他们将两个体系的概念混起来串用了。所以才会发生第一个体系里东方星宿对应的东方地界,跑到第二个体系里北方星宿去的现象。



这种错乱实在是因为前一个体系太古老,早已碎散在历史的长河里。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6 18:18:20 +0800 CST  
纬度对应原则



说完了经度,说纬度。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纬度,就是和赤道平行画圈圈。赤道是 0°,广州是北纬 23°,北京是北纬 39°,北极是北纬 90°。星星分布在天球表面,也有各自的高低纬度。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8 20:54:24 +0800 CST  
用软件模拟三四千年前的天空,会发现:



在中国越往南的地区(纬度低),对应的星宿越偏南(纬度低);中国越北的地域(纬度高),则对应的星宿也越偏北(纬度高)。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8 22:24:58 +0800 CST  
这会产生什么样的观测效果呢?



那便是,每一个地方的人,仰望夜空看自家所属星宿时,都会发现这个星宿在周天旋转过程中,最高可以挂到与地平线成“四五十度夹角”的半天空。



这种刻意因地择星的视角,不仅各地整齐划一,而且真的很舒服,不高不低。若选的星宿挂太高在头顶的话,看它一下脖子得仰断;挂太低,保不准就被地平线上的花花草草挡住了看不清楚。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2-09 11:32:25 +0800 CST  

楼主:大用文化

字数:7182

发表时间:2019-11-09 21:28:2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10 13:15:43 +0800 CST

评论数: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