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从古天文说起,那些神秘文化的前身,恰好是科学……

作者:鬼争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用文化】

第一篇:古人用来占国运的分野,居然有科学成分?


每当某地频繁发生重大事件上热搜的时候,无数网友便会发出一声“邪门、巧合”之类的感慨,继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虽然这依旧不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巧合?

而古人则不同,他们特别喜欢通过占星来推演祖国大地不同省份的吉凶和未来发展。并且正儿八经地当做国家天文机构(钦天监、司天监、太史局…)的头号工作任务去做,再一条条详细地记录进正史编年中。

因此,在他们眼里没有巧合、没有偶然,只有天定。虽然他们也一再强调,天的昭示意味,还是要根据人的表现和因素来浮动。



其基本操作思路,就是把天空分为不同天区,分别对应着地上的国、州。但凡天区有个异常天象,便预兆着相应地界之人、事、物的风吹草动、吉凶祸福。

这就叫“分野”!在天为星,在地为野,以天星划分大地,便为分野。著名的唐朝才子王勃所作《滕王阁序》,即从分野起笔,恢弘磅礴,成就不朽之名篇。

但是,这个“分野”听起来很迷信,很没有根据。凭什么某地就要对应某天区,拍脑袋随机指定的吗?这点连唐朝大名鼎鼎的阴阳家李淳风都搞不懂。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09 13:28:23 +0800 CST  
@tyjzlj 2019-11-09 13:54:09
已收藏,看样子挺好
-----------------------------
嗯嗯,打算盖个高楼,把想说的能说的都聊一聊。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09 14:03:28 +0800 CST  
在探讨科学与否之前,先了解一下分野的技术流程是怎样?

《元史》上记载的一则很有代表性的典故,可以生动地帮助我们理解:

公元1362年,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又叫元顺帝),运用分野技术,亲自当了一回占卜天象的神算子,虽然那个应验的结果对他自己来说是个妥妥的噩耗。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元政府在与朱元璋等农民军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有个叫察罕帖木儿的大将,是元顺帝的得力臂膀,朱元璋的头号心腹大患。


如果读过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就会知道,虚构的女主角赵敏的老爸就是察罕帖木儿。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并且是个相当牛逼的存在。


怎么个牛逼法呢?可以说如果他不死,很可能这历史上就没有朱元璋什么事了。当时的人相传,听到他死讯的时候,朱元璋惋惜加兴奋地感叹:“天下无人矣!”由此可见,那时的古人分析局势,认为察罕帖木儿的死,是天意要成全朱元璋称帝……

在察罕帖木儿牺牲之前不久,太史院监测到一个奇怪的天象:“白气如索,长五百余丈,起危宿,扫太微垣”。(注:危宿,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一,在分野学里对应齐地山东。)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09 16:13:21 +0800 CST  
下图红色框内是“危宿”,黄色框内是“太微垣”,图中间是北极星/区域。晚上仰望天空的时候,整个天空是从东往西旋转的。还有,一个时间点只能看到部分天空,剩下的部分在地平线之下。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09 16:26:19 +0800 CST  
不懂这句话的意味没关系,当时专门负责天文项目的太史其实也没太懂,他把此事例行公事地报告给元顺帝,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解读,认为这个现象预示了山东要发大水。

可是元顺帝显然是个占星方面的人才,虽然他的专业是做皇帝,太史的专业才是天文星占。

当时元顺帝就对太史说:“你占得不对,不是发大水,这个天象预示了山东地区要损失一员良将。” 并且立刻联想到自己的爱将察罕帖木儿,迅速派人赶往山东去提醒他注意人身安全。

可惜元顺帝的占卜技术实在太准,在他派去的使者还没到达的时候,察罕帖木儿就莫名其妙被他信任的降将刺杀了。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09 18:58:54 +0800 CST  
关于元顺帝的精准占断,还有其它例子,甭管真假,反正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比如:


红巾军攻破大都的时候,大臣都觉得应该逃离京城,只有皇帝看天象认为没关系,果然没事。


后来明朝军队逼近大都(北京)的时候,群臣劝他固守大都,等待援兵。他自己夜观天象,坚决撤退,谁也拦不住。事实证明,他又一次对了。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09 20:11:45 +0800 CST  
可惜,这位元代的亡国之君,虽然占卜技术神验, 却依然不能挽救帝国将倾、河山破碎的命运。不过,严格意义上,亡国之君只是从中原人的角度来看。从蒙古人角度,只是失去了半壁江山,元朝在广袤的草原上继续存在了近三百年。

察罕帖木儿牺牲六年以后,元顺帝带着蒙古人从北京逃往漠北,让使者给朱元璋捎去了一首空前绝后的诗(该诗有不同版本,大意都相同):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09 20:44:18 +0800 CST  
金陵使者渡江来 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熄 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之海内归明主 亦喜江南有才俊
归去诚心烦为说 春风先到凤凰台
(注:凤凰台在金陵南京 )

作为皇帝 ,对着夺了自己江山的敌人,他的态度和胸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可能是神算子的身份,让他眼界格外开阔所致吧……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0 07:27:46 +0800 CST  
既然说到元顺帝,就插几句题外话。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电视剧以他为蓝本来拍摄。这个人从技术水平,到生平履历走南闯北、到民族混血大融合、到独特的世界观都非常有嚼头。
*
比如前文说的,他是位占断天象的高手,这也就注定了他是一个精通天文历法的行家。为了满足这一浓厚的兴趣,他亲手制作了一样东西,叫“宫漏”。
*
​这个东西就是个计时器,每天晚上自动打更:时刻筹按点浮出水面,推动两个金甲人敲击钟和钲,旁边装饰性狮、凤起舞飞翔。每天晚上子时、中午午时:飞仙走过仙桥,进入三圣殿,时辰一过再退回来。
*
​史书上记载,这个宫漏“分毫无差、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鲜有”。不要小看这十五字评价,这代表着超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可能今人想复原都比较困难。
*
但可惜的是,元朝败亡后,这东西落入了朱元璋手里,朱皇帝本着抵制享乐主义腐朽作风的精神,毫不留情地将它砸了个稀巴烂。​
并且振振有词的教导手下:这就是元顺帝不好好干工作,一天到晚不务正业的表现。但凡将这不务正业的心思分半点去当皇帝,也不至于亡国了。大家要记住这个惨痛教训。
所以朱皇帝表示,这东西是腐朽享乐主义的代表,对治天下没鸟用,还耽误时间,是必须捣毁的毒草。感觉和红卫兵捣毁古迹、文物是一个道理。
*
从此,注定了我们的博物馆里少了一件稀世珍宝。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0 11:46:39 +0800 CST  
我对机械方面不懂。但是我知道宋朝的水运仪象台,就是用水力来驱动,来观测演示天文加报时,那种精准性,好像目前为止各国专家想了各种办法,都没能完全复原。如今所谓的复原件也就形似而已,没法分毫不差地运行,因为里面的关键技术咱们还没猜出来。
*
所以,我不知道这个“宫漏”要做到计时上“分毫无差”,是不是也有什么已失传的技术难点在里面?

*
​元惠宗当了三四十年稳定的皇帝,对精神追求比较高,也就是朱元璋眼里的不务正业。为了好好玩耍,他设计了一艘龙船。

他并非仅仅传达一个想法,而是亲自下场子绘图纸,让工匠按照他的图纸来建造。

这个船一百二十尺长,二十尺宽,船前面是瓦帘棚、穿廊、两暖阁;船后吾殿楼子。

龙船身与殿宇都用五彩金妆,还要求划船的二十四个水手穿紫衣裳、金荔枝带、头上是四带头巾,以和龙船整体风格搭配。

更妙的是,这船前面还设计了两只龙爪,船开动的时候,龙头、龙眼、龙口、龙爪、龙尾一起动,栩栩如生。

这艘游览船应该也毁于战火了,只留下史书上的记载,让人知道它曾来过人间。

*
这么一位爱好动手的皇帝,还有一桩造作壮举,就是帮他的近侍设计房子。
他不仅画出了图纸,还亲自制作了一个一尺来高的模型??,让工匠就按这个模型来放大了建。

于是,全北京城的人都叫这位皇帝为“鲁班天子”。
*
他对造作的狂热,远远不止这三件。《庚申外史》说他皇后老婆见他不停地造作东西,就劝他歇一歇,他气得两月没理老婆。(《元史》说他两月没理老婆,是因为他老婆计划让他禅位给儿子,他知道后生气了。不过《庚申外史》史料价值极高,是明政府编写《元史》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0 14:47:55 +0800 CST  
元惠宗(元顺帝)的一生,从出生到驾崩,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无论是他个人所面对的,还是他的朝廷所经历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整成一部连续剧。
*
元朝统共才九十几年,换了11个皇帝,可元顺帝一人在位就占了 35 年。他一辈子特别传奇,哪一点都很传奇。
*

他曾被皇帝(元顺帝他亲叔叔,为了夺取皇位谋杀亲兄,也就是谋杀了元顺帝的老爹)诏令不是皇家血脉,被远远流放。可不久,因为神奇的宿命的原因,他又被同一个皇帝要死要活地坚持一定要传位给他。

*

他十三岁准备即位,面临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可天公助他,让他的强敌要么早死,要么犯糊涂,纷纷败给了他。总之他早年一直在生死边缘走狗屎运。

*
他是蒙古黄金家族与西域穆斯林女子所生,人种上纯正混血。他母亲的部族,是如今部分乌兹别克维吾尔阿富汗土耳其等人的祖先,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应该长啥样?
*
他的皇后老婆是正宗高丽人,韩国还为此拍了个很有名的电视剧《奇皇后》,就是说他老婆来着。他后宫里众小老婆的民族成分也很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

他出生在苦寒的漠北,少年儿童时期就被流放到高丽和静江(桂林),比金庸笔下那些大侠的足迹更辽阔。
*
他一方面重用贤臣、给予他们无上高位,励精图治;另一方面朝中小人不断,他也不以为意。
*
他非常重视大喜乐法,被后人评价荒淫无度,可在他自己价值观看来,是认真追求精神升华,甚至还努力传销给儿子。
……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他,他是一个多元复杂、矛盾统一、层次丰富的神奇帝王……
总之,就是如果拍成电视剧的话,那将会特别精彩,而且还能让人深思其中的各种不可言说的、颠覆世界观、有利于民族大融合的哲学内涵。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0 18:01:56 +0800 CST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用文化

说完题外话,继续切入正题

大体搞明白了分野的技术流程之后,有个问题便被摆在了眼前,那就是凭什么某天区对应某地界?

关于这点,其实古人自己也搞不太清楚,毕竟较早的史料都散佚了。特别到了中古时期,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堂而皇之地出现。

比如,唐朝李淳风曾在《乙巳占》发表疑惑:“北方之宿返主吴越,火午之辰更在周邦?”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存疑类》中提到:“姜武孙驳天星分野之说……扬州在东而星纪则在北,雍州在西而星纪则在南,凡此舛忤可疑者,不一而足。”

上面两段话白话意思就是:扬州所在的东方吴越之地,凭什么对应北天区的斗宿、牛宿?位于西方的地界,比如周、雍州,为什么又对应南天区?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0 20:21:31 +0800 CST  
众所周知,大地有东西南北四方,扬州吴越之地在东方,这点毫无疑问。
*
(大地的东西南北,是以地轴所指向的北极星方向为北,也就是以我们地球上的北极为北,那儿生活着北极熊。南极为南,南极大陆里有企鹅。
地轴就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所以地轴北所指向的天空,也就是北极星,在我们肉眼看来是几乎固定不动的。其它的星星围绕着北极星这一点,在不停旋转。至于地轴南所指向的星空点,我们北半球的人看不到)


(图片来源:文档网)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地球东西南北介绍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微信公号上发出文之后,我自己以为已经说得很简单了,但还是有好些人留言说看不懂。所以在这儿为了让只要认字的人都能尽量看懂,一些小白知识点也说一说吧,不耐烦看这些碎碎念的可以直接去公号。)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1 08:45:52 +0800 CST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天上的二十八宿也被分为四块,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1 17:53:24 +0800 CST  
我们要知道。天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方向的。我们仰望星空,除了北极星/区域不动之外,其它的星星都在围绕着北极星/区域不停旋转。

比如某天傍晚你看见“角宿”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了。到半夜时你再看,“角宿”已经位于南方的天上高高挂着。等到第二天凌晨,“角宿”就转到西边地平线。原理也就和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样。
*
当然不是每天傍晚时都是“角宿”出现在东方地平线,而是二十八宿轮流来。

所以以北极星(区域)为圆心所划分的天的东南西北,完全是人刻意定义的结果。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天文参考坐标。
*
不知道这样说星空的基础常识,是不是大家都能看懂。不懂的话留言,我再上图上视频说更明白些。
*
要是已经对这些常识熟稔于心,不耐烦看这些碎碎念的。可以直接去我的微信公众号“大用文化”去读。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2 08:31:11 +0800 CST  
所以李淳风们才会问,为什么在祖国东边的包邮区,要对应北方七宿里面的斗、牛二位啊?总之,这东西从源头似乎就不靠谱?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2 19:06:18 +0800 CST  
既然这样,在唯物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学者,又是怎么扒拉出这玩意的科学性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篇文章《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考释》,由刘俊男教授撰写,于 2008 年载于《农业考古》期刊。虽然在一些具体细节方面,我与刘教授的观点不尽一致,但是总体上我非常认同刘教授的理论逻辑。



分野在古人眼里的关键无非是:1、天地如此这般对应,有没有道理?2、对应之后,它能作为推演国运天下势的指导工具吗?应验吗?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2 20:26:08 +0800 CST  
刘教授的论述当然只关乎前者。不过在以后,我将从一些西方心理学等角度,来着重剖析应验的问题,及其涉及到一宅一墓风水的那些纷纷扰扰。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3 10:34:37 +0800 CST  
刘教授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学术化,读起来难免费劲。所以整理如下,再加上我个人的一些推理: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3 12:12:44 +0800 CST  
燕、鲁地名混乱
*
在讨论二十八宿分野的经纬度对应原则之前,刘教授先厘正了,由于地名变迁等历史原因,造成的分野对应关系里的两处错误。

结论概括而言便是: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似乎一直公认“燕”对应北京附近;“鲁”对应山东曲阜附近。但几千年前,古人将十二国进行分野(因历史变迁,一地可有多名,以下图中只择其一)的那些时候,他们口中称为燕的地方,是山东曲阜至安徽一带(那儿古称偃,通燕);而鲁,反而指的是北京附近。
楼主 大用文化  发布于 2019-11-14 21:28:23 +0800 CST  

楼主:大用文化

字数:7182

发表时间:2019-11-09 21:28:2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10 13:15:43 +0800 CST

评论数: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