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老一代的丧葬及网友遇到的灵异故事,很邪门。。。(转载)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真实鬼故事,故事发生在我初中时的一个夏天……

搬到新家后,隔壁是住的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一个不足半岁的小娃娃。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是一个很好的人,拥有亲切的笑容,很阳光很快乐。常常悠闲的推着婴儿车四处散步,每次散步回来都会先到我家玩一玩再推着小车回去。

我们两家相处的非常融洽,对她的小宝宝也是喜爱有加。但是对于她的家事我们从不过问,她也从不提起,如同每个单亲妈妈都是拥有秘密的。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07 +0800 CST  
可是,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就那么突然的一天,我们接到一个很不幸的消息,那是已经有3天没有见到她们母子之后了,楼下的刘爷(据说和她有点亲戚的关系)告诉我们,她“走”了,小宝宝成孤儿了。

我们怎么都不敢相信,一个健康阳光的人,怎么一下就没了呢?刘爷说,那天下午她照常推小宝宝出去散步,走到了公园,突然就晕到了,送到医院就已经没了。

小宝宝被暂时送到了一个亲戚家。我们都很悲痛。刘爷跟我们讲,生前最后这段时间就我们家跟她们母子的关系最好最亲密,所以提醒我们说,再过两天就是她的头七,信迷信的人都知道,那天晚上死去的人会去她这一生所有去过呆过的地方游一圈,然后回归地府,如果是真的,那她最后走到的地方就是我们家。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13 +0800 CST  
叫我们那天晚上不要在家住,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惊恐。可我们家从来就不相信这些,所以只当他是好意心领了,并未打算过这样做。很快她的头七便到了,虽然我们不是她的亲人,但是长时间的相处,我们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那天我们按习俗给她烧了冥纸。之后便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准备休息。

那天说来也怪,我就发现那天跟平常有一点不同,屋里所有的灯光感觉都比平常暗了一些,就比如说,这个灯泡是40W的,可能那天的光感觉就只有30W那么多。我觉得不会是心理作用,因为那天我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除了那灯光始终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昏暗,头脑也跟着有点昏沉的感觉。很早我们就想睡觉了,那天也比平常提前了一点睡觉。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18 +0800 CST  
半夜,我忽然觉得冷嗖嗖的,迷迷糊糊中半梦半醒,梦里出现了那久违的亲切的笑容,推着婴儿着走进我家里。我的心情百味,似乎知道自己在做梦,拼命的想清醒过来。

婴儿车小滚轮在地板上滚动的声音从梦里跳到了现实。我清醒了,那声音就在我卧室门外的客厅,我的心跳到了喉咙,脑袋嗡嗡作响,像中了毒。爸爸妈妈在我隔壁的卧室,我不知道他们听见没有,我只知道我当时非常的害怕,非常的无助。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23 +0800 CST  
不敢动不敢喊,连大声呼吸都不敢。全身上下就靠耳朵的听觉不仅没有瘫痪,而且异常灵敏。我听见滚轮的声音慢慢的在客厅打圈,时而停顿几秒钟,似乎在停下看着什么或者听着什么。这情景大概持续了10几分钟,最后消失在这恐怖的黑暗里。

我一宿没睡,直到第二天天亮,妈妈过来敲我的门,我才缓过神去到客厅。爸爸在沙发上看着报纸,妈妈在厨房热汤。我观查着客厅的每个角落。回想昨夜的恐惧。

最后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因为害怕这样的恐惧会伴随一生。当我把事情的经过讲述给医生听时,在场的妈妈的表情告诉我,原来她也听见了,虽然她说没有,但是那样的表情,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了的恐惧,经历过的人才懂。也许恐惧就这样伴随我的一生。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29 +0800 CST  
吊唁

首先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须要搭灵棚。

搭灵棚规模的大小,主要看丧居院落的格局。如果只搭一屋院子的棚,叫做"平棚起尖子",也叫"一殿",就像古典殿堂一样,上边起一条脊。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34 +0800 CST  
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就可以搭一座大棚,将这两个院子都罩上,灵堂院子的棚顶高些,前院棚顶略低,使两个顶子浑然一体,后高前低,叫做"一殿一卷",即后院高顶为"殿", 前院低顶为"卷"。所谓"殿",就是殿堂的意思;所谓"卷",即棚顶全是活席,可以卷起来的意思。这种棚历来都用数层席箔里外包严,不见杉槁,不但美观,且不漏水。从外观上看,宏伟壮丽,犹如宫殿,使人望之,哀戚之情就油然而生。

除了主棚外,还必须有许多用途不等,名称不同的棚,规模大小不一。由于在这期间,吊唁的亲友多,而且时间都比较集中,上祭恐怕发生拥挤,甚至都排不上号。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41 +0800 CST  
所以在其他院落就要搭一座或数座祭棚,凡远亲、朋友来吊唁的,就被知宾引到这种棚里上祭。还有的棚是用来摆官座,让来宾们休息、喝茶、用饭的。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47 +0800 CST  
入殓

入殓时,要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晋东南沁县一带,讲究把死者的头部用红布围上,然后由其长子抱头,另外4人或6人抬身体,脚先头后出屋。屋外用毯子遮阳或打伞,浮山等地称为“上不见天”。入棺时,死者的脚要先进 ,然后平放棺内 。

原来死者袖口和裤脚系的麻披,这时要解掉。有的地方在男性死者的右手中放上鞭子,左手中放上馒头;在女性死者的双手都放上馒头。鞭子称为“打狗鞭”,馒头称为“打狗干粮”。襄汾一带,死者绝气后要用白布束身,入殓后把白布取出,分给儿孙束腰,名为“留后代”。

晋中祁县等地,死者头部要枕一种特制的凹型空心枕,上绘日月、山川、花卉图案,枕中实以线香、五谷等。死者身上再铺七张银箔,最后从头到脚蒙红布七尺,此布须由已嫁女儿置备,俗称“铺儿盖女”。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53 +0800 CST  

出丧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即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5:58 +0800 CST  
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取的是斩殃杀祟,祛灾除祸之意。有些地方还要磕碎死者生前用过的药罐,表示今后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着熬药了。

起灵前,晋中祁县一带,死者的儿子们还要进行一种摁“食压钵”的仪式。他们在一个瓷罐中挟入各种菜肴、食品,然后轮番摁捺 ,一直到满为止 。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孔,上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葬。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6:03 +0800 CST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 ,右转三圈 ,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6:09 +0800 CST  
有这样两个人,根据外型特征,男的叫方形,女的叫圆形。这两人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存在,并互相爱慕,却一辈子不得相见。

虽然只隔一个村子,却因为种种或可笑或荒谬的原因错过了。(这中间两人微妙的心理变化可以用普鲁斯特似的神经质的手法大书特书)。

还可以把两人的关系写成类似卡夫卡和密莱娜,“就让我这样想着你,永远不要去见你”“不要见面,可你总是我的人”。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6:15 +0800 CST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两人竟然死于同年同月的同一天。出丧的队伍又恰巧相遇于一座独木桥。两家人为了维护死者的尊严 生者的尊严,谁都不肯退让半步,最后竟至大打出手了。

这一架从天空发白打到半个月亮爬上来。直到两家人都发觉饥肠漉漉时,才由各方派出一名代表商榷,是否先让死者入土为安,然后再接着打。

这样,两家人在慌乱中竟然又抬错了棺材。方形被葬到了圆形的墓穴里,圆形被葬到了方形的墓穴里。方形听到别人叫着圆形的名字趴在自己的坟墓上大声嚎哭,最后竟搞不清自己是方形还是圆形了。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6:34 +0800 CST  
圆形听到别人叫着方形的名字趴在自己的坟墓上大声嚎哭,最后竟也搞不清自己是圆形还是方形了。可是方形偶尔去阎王家窜门,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外形明明还是方形嘛。圆形偶尔也去阎王家窜门,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外形明明还是圆形嘛。最后方形觉得自己分裂了,圆形也觉得自己分裂了。

这样,每当方形确定不了自己是方形还是圆形时,就去阎王家照镜子。每当圆形确定不了自己是圆形还是方形时,也去阎王家照镜子。

有一天,方形和圆形在阎王家不期而遇。方形看着圆形,就像看到分裂的那一个自己。圆形看着方形,也像看到分裂的那一个自己。两人一时惊恐万分,同时失语了。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6:40 +0800 CST  
哭丧

哭丧的习俗哭丧时"唱"出的歌叫哭丧歌,壮族习惯是请民间歌师二人来唱哭丧歌。两位歌师扮成舅甥,一问一答,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恩。许多民族并有哭丧歌舞仪式。哭丧也是一种职业,但是这个职业现在很少了,在城市里基本上消失了,比较落后的地方仍有。一般的就是家里子女比较少的这样的才花钱喊人来哭丧,以示悼念。

从形式上来看,现代民间哭丧歌,亦即挽歌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散哭"; 二是"套头"; 三为"经"。散哭的特点是"随心翻",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搭着什么就唱什么,没有限制。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6:47 +0800 CST  
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对长辈的不孝,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至于套头,是有内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等。

哭的时候是哭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楚。"经"是结合丧葬仪式来唱的。病人死后,由女儿或者媳妇唱"买衣经"、"着衣经"等。哭的时候眼泪不能够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则的话尸体就会变成僵尸,没有办法腐烂,也就不能轮回了。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6:53 +0800 CST  
下葬

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6:58 +0800 CST  
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

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楼主 xm咿呀呀  发布于 2018-05-04 15:37:04 +0800 CST  

楼主:xm咿呀呀

字数:6542

发表时间:2018-05-04 23:33:0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8 08:31:29 +0800 CST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