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顺的时候看看吧

转作者问答第十:

问:

人若能持守五戒十善,自有龙天护卫,何惧妖魔鬼怪。

---------------------------------------------------------------

复:是经书上说的吗?还是你见到的?我也想有龙天来护卫。就不用那么辛苦啦!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4-14 11:42:00 +0800 CST  
以后给大家转一些儒家正心解除困境的好文章,谢谢大家的支持!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6-22 21:44:19 +0800 CST  
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6-22 21:47:49 +0800 CST  
以落第动心为耻。”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故事背景: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他一疑,事就成了。”
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

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6-23 09:42:54 +0800 CST  
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有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为什么“此心不动”是唯一的技巧呢?因为心不动才能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所谓急中生智。如阳明先生所说,这不是天外飞来的。

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
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

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

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7-07 22:32:27 +0800 CST  

光不仅在烛上。”
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推导,如果一个人眼中看到的全是阴暗,那么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的心里没有光明,是他的心态出了问题。看到这点,力求扭转,那么光明便已不远。



“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坚信自己的价值。

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

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7-07 23:30:34 +0800 CST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
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故事背景:

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

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7-07 23:31:49 +0800 CST  
王阳明的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家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最高概括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临终遗言

以下摘录,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释义: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释义: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释义: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4、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释义:「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5、做人要「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释义:「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人生启迪: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6、无私心就是道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释义: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人生启迪: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7、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释义: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人生启迪: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释义: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7-08 12:20:26 +0800 CST  
去做才是孝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释义: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14、孝不孝代表人格

善人也,而甚孝。

释义:真正善的人,必是极为孝顺的。

人生启迪:在现代,家庭观念正在日渐淡漠,孝的精神也逐渐丧失。我们不应该只用一些时髦的理论「武装」自己,仿佛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完全没有传统文化中那种踏实、厚重的责任感,其实只是自己的眼睛为花花世界所迷。亲情就是亲情,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也是只有放在心里才能越捂越热的东西,一切使之淡漠的理由,都注定会得不偿失。

▌15、不孝无良知

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

释义:不慈不孝,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

人生启迪: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良知一旦被蒙蔽,孝顺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孝道,而非出自内心真诚的孝。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

▌1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释义:如果己心没有私欲,天理至纯,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表现,而这颗孝心必是至诚至敬的。

人生启迪:孝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没有表里如一的孝就没有真心实意的爱。在孝敬父母时,我们要发自内心,真心地为父母做事,用一颗真正的孝心让父母开心愉快,自己也就真正尽到孝道了。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7-09 21:43:12 +0800 CST  
17、身外物不奢恋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释义: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人生启迪: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释义: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19、荣辱毁誉皆泰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释义: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人生启迪: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2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释义: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07-09 22:34:42 +0800 CST  
@煦韶 2017-07-11 13:30:33
非常赞赏此文的观点
-----------------------------
谢谢!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10-21 22:59:10 +0800 CST  
转:读完《论语》三百遍改变了人生



以前,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很较真,追求完美。对家庭如此,对工作也如此。我希望自己职位不断提升,收入更高。希望孩子能体会做妈妈的辛苦。希望老公能时刻体会我不用言明的细微心思。偏偏一切都不那么如愿。因此我时常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离抑郁不远了。自己不开心,家人也不开心。

去年,随着明明在学堂读书越来越多,我怕自己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以后不能跟他对话。我内心里还是很希望孩子长到25岁、30岁的时候,我这个妈妈还能有本领做儿子的知心朋友,能够跟得上他思维的脚步,给他指点,陪他进步。当我看到孩子背了很多书,相比之下,我自己就显得腹内空空了。所以,我发誓,要和孩子一起读书,陪着孩子心灵成长。于是,我按照孩子读书的方法,开始读论语。去年我花了8个月时间读论语,读了300遍。没想到,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读完论语的时候,我能做到从头背到尾,估计要背1个多小时,那时候我走着背,站着背,上下班步行那段路上,上市场买菜的空挡都在背书。
读过论语之后,至今一年多了,我一直都没有看过任何论语注解。因为实在没有时间,也因为后来我又继续读了大学、中庸300遍、孟子快到200遍,所以我一直没时间读任何注解。但是,所有周围的人,都发觉我的变化。首先,在生活中,我发现我由小女人变成了大女人。凡事都不计较,虽然也有和老公意见不合,甚至拌嘴,但过去就过去了,我不会揪住不放,或者生闷气了。工作上遇到事情,我能首先判断轻重缓急,确定最严重的后果,然后勇敢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孩子,坚定的想要孩子读书,长进,进德修业,不在意孩子眼前的表现在别人眼里是否优秀,对那些显山露水外表风光的事情统统看做浮云。把对老人的孝心看做最重要的事,并实践力行。

读完论语后,我的生活照旧。但我的心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加班、带孩子、每天给孩子洗衣服,做家务,老人病了我去护理……所有这些忙碌,给我的不是辛苦的叹息,不是顾影自怜,而是一种享受,乐在其中。特别是我们夫妻俩独自带多多之后,常常家里外头,从早忙碌到晚,直到夜里11点半才停下来,但我都能保持疲惫的身体,愉快的心态。

读经典之后,我觉得女人最重要的不是当工作狂,不是当女强人,不是小资情调,不是买名牌包包,不是拼命让自己看着年轻,不是防小三。而是修身、齐家。所以,论语对于一个女人,有多重要。它教会我,在纷纷杂杂的欲念世界里,分得清重要和不重要。它教会一个女人的首要分内事,要把家庭维护好,让家其乐融融。家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都很重要,但维护家的责任在女人,女人要象水一样。你的家才是兴旺的。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10-21 23:07:12 +0800 CST  
如果说最初读论语的目的是跟上儿子成长的脚步,但现在发现读经典是自己内心的需求。不读书,就像早晨没洗脸一样难过。从我自己读经典,我深深体会,学习是快乐的事。如果现在的孩子说,他不爱学习,那一定是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等出了问题。

读经典,发现它胜过一切心灵鸡汤。当你系统读完论语,再读别人白话文写的各种心情絮语,各种心灵鸡汤,会发觉那都是小儿科,都是片言只语的麻醉剂,是雁过无痕的,唯有经典,永驻心间。论语告诉了我许多道理,令人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比如:论语里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什么最难?色难!比如你带老人旅游,给老人买很多东西,叫做孝顺吗?不叫,而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对老人和颜悦色,这个才叫孝顺,而这个最难做到。

比如:论语告诉我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你知道吗?有这样的三类朋友不能交,也有这样的三类朋友能交。比如:论语告诉我们,天天出去吃饭唱歌,是不对的,是玩物丧志的。比如:很多妈妈在意的才艺。论语里面也有告诉你哦。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老人,把艺放在最末。也就是,有则锦上添花,无呢,也不用太纠结。孩子的根本要抓住,志向的建设、品德的建设,这些都做完了。学点才艺,也好。现在的家长之所以压着孩子学才艺学得很累,因为舍本逐末。比如:关于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孩子憋不住的时候,不要去教他,他已经急的不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你给他点启发和指点,这个时候,他的进步是最大的啊。你看看,教育的精髓,2500年前,我们的古人已经知道了。

读过论语,你会发现孔子是个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有血有肉。他有时候顽皮,有时候开玩笑,有时候意味深长,有时候正话反说。
他有一次说他的道理要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他就坐上船出海,只带子路一个人。子路听了,好高兴,好光荣。结果孔子说,子路其实没啥忧点,就是比我勇敢点。比如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时间就和这条河一样,一去不返呀”,你不读原著,你哪能知道孔子对时间流逝的叹息其实就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圣人与我们是心贴心的。这些画面,多么生动。读熟了论语之后,一幕幕画面都在眼前,活灵活现。含义隽永。无穷的体会和玩味。看看现在初中课本只选了10则,那是片面的不系统的哦。不读原著,你哪能看到原著的全貌呢。

所以,建议妈妈们,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不要玩手机了,那些微信朋友圈,那些微博,甚至那些杂七杂八的八卦新闻,其实没多大意思,还不如利用起来,读书半小时。如果你读熟了,半个小时就能读半部论语啦。如果家长没有好好读书,而是读快餐文化。你能指望你的孩子好好读书吗?快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浮躁。浮躁到你难以静下心来,读一篇有头有尾的大部头。

力争学习的妈妈们,读论语吧,它能给你无穷的智慧。在教育孩子、在提升个人修养,在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在生活意义的认知等等,各个方面,都给你无穷的启迪。给你一个考虑问题的根本法则。只有妈妈找到生活的根本了,才会发现,原来教育很简单,原来生活很美好,原来你是如此的从容不迫。
更重要的,当你读过经典后,对孩子接受读经教育的认识,绝不仅仅是孩子表面上背诵经典朗朗上口,也不是满足于他背了多少本书和多少字。不惑之年的我尚能从经典里吸取营养,从善如流,难以想象,孩子以他物欲未开的生命,那些经典文字在脑子里回旋、酝酿,未来又将收获一个怎样光明圆满的人生啊!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10-21 23:07:39 +0800 CST  
的确如此!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把世界的真相都揭露出来了,可以救好多人啊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10-22 14:41:58 +0800 CST  
@一念生一念灭33 2017-10-22 23:16:05
谢谢楼主分享!
-----------------------------
没事的,呵呵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7-10-23 12:11:43 +0800 CST  
@煦韶 2017-10-22 08:52:03
在2011年看过此文,最初是“我是驱魔人”发的,后来因为一些宗教顽固分子争议太大给封帖了,又由“金色之星2012”代发了一遍,仍然被扎口,没想到在楼主这里又看到此文。写的都是很实在很真实的道理,受益良多,真希望那些沉迷于宗教一些不良习惯和被扭曲的义理的人们能认真看看,扭转修行界和宗教界的风气。
-----------------------------
真的可以帮助很多陷入迷蒙中的人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8-03-09 22:57:27 +0800 CST  
@一念生一念灭33 2017-10-22 23:16:05
谢谢楼主分享!
-----------------------------
共同学习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8-03-11 19:44:34 +0800 CST  
最近有个事件很火,长沙市有一个年轻人叫吴永林,只有23岁,他很喜欢玩极限挑战运动。经常在高楼上、悬崖边做危险的挑战,并且没有任何保护措施。11月8号,他在一栋11层楼高的楼顶做引体向上动作,结果因为体力不支上不去了,挣扎了几秒钟后,从11楼高的地方掉下去摔死了,整个社会都为之而惋惜。

记得那一天新闻发出来的时候,我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对我说:“妈妈,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个人做这么危险的事情是不对的。”

对于这样的回答,我非常欣慰。其实这样的观点在我儿子身上,经常会冒出来。比如说他在六岁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以他出去玩的时候,总会告诉我们他去哪里了,并且带上我们给他准备好的手机。

所以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想到我儿子,他在一点一点地变化,所以我就坚持下来了,我认为《论语》可以改变孩子很多想法,很多观念。

让孩子懂得要为实现理想持续努力

论语里面很多是讲理想和志向的,当你有着明确的目标,你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我经常问我的学生,你们毕业后想干什么?他们想了很久,说还没想好。你要是问孩子们说你长大了做什么,他们可以告诉你无数个答案,为什么长大了之后就不知道了?原因在于志向不明或者不坚定嘛,当我们了解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就应该沿着我们的理想、梦想坚持走下去,这条路又长,还会有很多阻碍,但如果我们要坚持的话,那你一定可以做到。

史圣司马迁

我们除了要坚持自己的目标,还要坚持修炼自己,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我们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周围的人。

关于学习,论语提倡主动学 动思考,比如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但要主动学习,还要快乐地学习,就像我们熟悉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些都是来自论语。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8-03-11 20:08:20 +0800 CST  
掌握与陌生人交往的规则和方法

恭敬于礼,远耻辱也,就是学会和陌生人合作。我们现代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原来是一个农耕社会,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出门是邻居,进门是亲戚。现在是城市化了,邻居住在一个小区好几年都不认识,所以在陌生人社会,如何能保持恭敬态度,至少不会受到别人欺负。

恭敬于礼远耻辱也

还有一句叫做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远怨矣。就是你自己要把责任多担待一点,少责备他人,这样就会远离怨恨,这些话就是要告诉我们要谦虚,有礼貌。

除此之外,对于小学生,有些习惯还得从小培养起,这样长大了就不需要纠正。比如说:食不言、寝不语,行不履阈,立不中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等等。

学习这些,我们就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在陌生人社会生活,不像原来那样有兄弟姐妹,所以,当我们走出家门,就意味着我们要和无血缘关系的人接触互动,和陌生人相处和和熟人社会相处是两个概念,熟人社会就会顾及面子。陌生人的社会,你有能力就干,没有能力那你就走,而且能力大和能力小不一样。

铁杵磨成针

所以除了打造好自己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其他的品质,比如说诚实、毅力、善良,真诚、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识别能力等等,这都属于是专业之外的,孩子要是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和素质,那么无论在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不用担心将来没有工作没有朋友。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8-03-12 10:02:15 +0800 CST  
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成长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出错,但是如果错误是别人指出来,他会觉得很没面子,很不好意思,假如他要是能够去反省,学会自己去找错,他就会改变,而且会主动得多。

有一次,我们小孩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最近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有点往下滑,特别是考试时,明明可以做对,但是他不仔细做错了。我家每个星期天的晚上,会开一个家庭会,总结一下这一个星期的得失,然后制定下一个星期的计划。我就先反省说,这个星期上班太辛苦了,论文没有好好写,效率也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没有集中注意力,下个星期我要改一下。我家小朋友就说,这个星期语文考试了,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自己粗心,我一定要改。我说,那很棒啊,你这么小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还蛮对的,那很了不起呀,我们就一起改好不好?就这样,他下个星期果然在学习习惯上改了很多,比如说回家先把作业做了。无论多晚,都要坚持阅读,也没有人催他。

反省就是让人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论语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想一想,这三点我做到哪一些,我相信孩子们会一点点进步,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吾日三省吾身,那可不是反省别人,不是在反省有没有谁在害我?有没有谁在说我小话?是反省自己哪些做得好,有哪些做得不够好。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不迁怒不贰过,这些都是强调我们要时常反省,去找自己的不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之类,特别是见贤思齐,看到那些比较优秀的,我要向他学习,那些不优秀的,我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见贤思齐
有一天我和小加在小区里走,看到有个小孩因为上课讲小话,被老师批评,并且罚抄写作业,一边哭,一边说老师太不公平了,罚的作业太多,最后他说,我真想一刀把我自己杀了。

我就和小加上去问情况,体会他的感受,问他:你是不是特别难过,是不是作业太多不能玩啊?他说是的,我说那我们就一起解决,有两个办法,第一个,你跟老师打电话赔礼道歉,承认你的错误,并且表达你的想法,说作业太多了,能不能少点?如果老师拒绝你了,你也要接受。第二,接受它并且认真地去做。总之,你不能伤害自己,你如果爱你的爸爸妈妈的话,你不但不要伤害自己,而且还要保护她们。

最后那个小孩,就接受了完成作业的建议。后来我问小加,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他说他有两个不对,一个是上课说小话影响别人,第二个是要伤害自己,爸爸妈妈也难过,自己也不舒服。所以呢,不管是怎么样,我们看待一些事情,好的我们就学习,不好的我们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有的话那就要去改正。

笨鸟先飞

在我所带的蒙正课堂,经常让他们反省,并且让他们不贰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赶紧改过来。改错误呢,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错误是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如果善于反省,我们就能走上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道路。
楼主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发布于 2018-03-16 22:09:12 +0800 CST  

楼主: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字数:35491

发表时间:2017-04-09 16:48:1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9 12:44:02 +0800 CST

评论数:1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