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殿生】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时的诡异经历!

第六天:顽人?顽草?顽石

日期与时间
2008年10月14日上午9点,继续沿着库鲁克塔格山行走。
2008年10月14日下午4点,抵达黑山口。
天气
晴,有风,7℃-29℃,夜间风力达到5级以上。
饮食状况
馕,火腿肠,矿泉水。
夜宿情况
在黑山口露营。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1 09:54:00 +0800 CST  
生命是绿色的。对于绿色的感动,不是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也不是在碧波荡漾的荷塘,而是在戈壁沙丘上点缀着米粒大小绿叶的骆驼刺上。那些个让人怜爱的小精灵,勾起了我对消失的罗布泊的回忆,回忆那百年前的水乡林海,回忆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1 09:55:00 +0800 CST  
顽强的骆驼刺
早晨醒来,听见帐篷外呼呼作响的风声,掀开帐篷,东山顶端照射下来的第一缕阳光便挤了进来。放在门口的温度计显示7℃,好一个暖和的早晨!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1 10:09:00 +0800 CST  
今天仍行走在库鲁塔格山脉的边缘地带。这座山海拔高度平均在1109米,属于低山丘陵,几乎没有任何植被,也没有任何野生动物,是个没有生命迹象的死山。唯一有点变化的是山体的颜色,有黑山、灰山、黄山、红山、白山,黑灰是它的主色调。山下是戈壁滩,几乎没有植被,寸草不生。我从早晨一直走到了太阳高悬在头顶上,举目四望,依旧是满目的荒凉,除了戈壁、石头、秃山,没有别的。这种旅行非常枯燥,需要好心态,我用心去唱儿时学会的革命进行曲,用来保持自己的乐观情绪。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1 10:10:00 +0800 CST  
11点51分,地貌出现了变化,眼前的戈壁滩上散布着一个个沙丘。沙丘黄澄澄的,上面似乎有植被,只是看不见绿色。走到跟前,眼前一亮,原来上面长满了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在寸草不生的荒漠里,它居然能蓬蓬勃勃地连成片,真是生命的奇迹!带刺的细枝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叶片,像一群可爱的绿色小精灵,发散着生命的信息。
它能顽强地活在戈壁沙漠,在于发达的根部能深深地扎进沙地下的湿土,获取生命之源——水。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1 10:36:00 +0800 CST  
于是,人们将它拟人化了,赋予给它顽强不屈的品性,坚韧不拔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昂扬向上的风采,和谐团结的楷模……通过这些赞颂,对它表达无限的喜爱和尊崇。其实,我觉得它的本性是顽草,看似挑战自然,实则挑战自我,它在挑战中终于把自己变成今天的模样。
有了骆驼刺沙墩,野骆驼就不远了。骆驼刺是一种非常不受食草动物喜欢的食物,只有骆驼、特别是野骆驼才肯吃它。它是濒临灭绝的野骆驼最后的生存底线。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1 10:37:00 +0800 CST  
这儿属于库姆塔格沙漠的边缘,气候极其干旱,干沙层深厚,年降雨量平均只有20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700毫米以上。因此,这里只能生长骆驼刺这种超旱沙生植物。
中午,我顺利地找到了协作团队后勤保障人员给我预埋的饮用水和馕、面包、火腿肠。这是他们第一次预埋,相当丰盛,我坐在沙丘旁,大快朵颐。
馕是新疆最具特色的食品,在所有的集镇都有蒙面的维吾尔女子端坐在路边卖馕,馕盛在红柳筐里,泛着金灿灿的麦黄色,十分诱人。馕的特点是酥脆、有咸滋味,可以不用其他东西佐餐,只要有一杯水就可以了。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1 10:37:00 +0800 CST  
我咬了一口,很地道,满口的面粉香。人在旅途,能有这种“饭来张开、水来伸手”的待遇,是绝对不可以想象的奢侈。感谢协作团队的后勤保障人员,感谢协作团队负责人刘和平先生。
预埋食物是一种关乎人的生命的工作,需要丰富的经验,选择预埋点极端重要。人在自然界最脆弱,没有骆驼刺的生存能力,在沙漠里行走,断水是最大的危险。当年,余纯顺从土垠出发走进罗布泊,在距湖心17公里处迷失了方向,就因为没找到预埋点而遇难,遇难地仅离预埋点2公里。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1 10:40:00 +0800 CST  
一直在更新另外一个帖子,还有很多其他活动。本想把这帖子的内容一并转到那边一起写,但看到大家还是这么热情,我真是很不好意思了!那我今天多更新点吧!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7 10:45:00 +0800 CST  
第十天:寻找彭加木

日期与时间
2008年10月18日,彭加木纪念碑一带。
天气
晴,阵风,5℃—34℃。
饮食状况
馕,航天食品,1公斤水。
夜宿情况
在彭加木纪念碑旁宿营。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7 10:45:00 +0800 CST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彭加木烈士的妻子站在大漠上向着不归的英魂吟咏时,该是多么凄美,多么悲凉!为了她最后的嘱托,虽饮水将尽,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投入寻找彭加木遗体的行动……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7 10:47:00 +0800 CST  
烈士夫人的遗嘱
清晨起来,已然8点20分了,气温为5℃。按照计划,黑龙江电视台的记者要在明天上午采访我拜谒彭加木的新闻。昨天,在预埋点得到2公斤水,喝掉了一半,明智的选择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帐篷里,等待记者们的到来,他们车上有足够的水和各种给养。
彭加木先生是我仰慕已久的英雄。他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广东番禹人,毕业于南京中山大学农学院。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助理员,助理研究员,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还是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他主动要求去新疆工作,担任了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虽身患癌症,先后三次进入罗布泊探险,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因考察队缺水,他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不幸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我把一直随身携带五星红旗庄重地插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祭拜彭先生。也不知他老人家生前是否喜欢喝酒,但还是打开一瓶从家乡带来的白酒,一半酹在纪念碑上,一半自己喝了,算是与老前辈相知共醉吧!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7 10:48:00 +0800 CST  
纪念碑的附近有许多断碣残碑,横七竖八地倒在沙地上。一一仔细看过,都是旅行探险者立的,纪念自己到此一游。碑不是可以随便立的,是用于纪事颂德的。如功德碑、纪念碑、颂碑、墓碑等,“到此一游”就立碑,未免太轻率。立的随便,碎的也容易。不知这些碑是人为打碎的,还是被风吹倒掉摔碎的,总之是碎了,唯有彭加木纪念碑屹立26年不倒不倾。
纪念碑前埋个盒子,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打开,里面有一张黑白五寸的彭加木的照片,目光炯炯,眼神里透着坚定、果敢的英雄气概,宽宽的额头昭示着他的聪明和睿智,可惜,苍天不佑,让这位充满时代激情的知识分子英年早逝了。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7 10:48:00 +0800 CST  
盒子里面还有一张被撕成两半的信笺,拼在一起,还很完整,是彭加木夫人夏淑芳女士的生前亲笔: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加木,你带回的夜光杯己经碎了,我在敦煌又买回两只,以做纪念!衷心的祝愿,路过此处的尊敬的同志们能在周围找到彭加木的遗体,万分的感谢与期望!
我登时血往上涌。这是烈士夫人的嘱托,这是烈士夫人生前的遗愿,字字重如千斤。我带上仅有的一壶水,义无反顾,去寻找英雄的遗体。这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责任。
夏女士曾三次来这里。第二次随新疆分院来时,放眼茫茫大漠,泪如泉涌,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然而,寻找彭加木遗体已成了她未了的心愿,2003年,她病逝于上海。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不忍卒读,我泪如泉涌,字字凝含着彭先生夫妻之情,张扬着烈士不归的悲壮……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7 10:49:00 +0800 CST  
关于彭加木失踪,社会上有种种传闻,多数是无稽之谈,比如:有人臆断彭加木被外星人接走了;还有人说上了前苏联的直升飞机、逃亡美国;甚至认为彭加木被有分歧的同行科考人员杀害了。还有人猜测是迷失方向,找不到宿营地而被渴死,或被沼泽吞没,或被突然坍塌的雅丹掩埋,甚至被狼群吃掉,或在芦苇塘里躲避炎热晕倒,被风沙掩埋。彭加木失踪的那天,罗布泊的气温高达近60℃,第二天又刮起了10级沙尘暴,彭加木肯定是牺牲了。可是,总不能死不见尸啊!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07 10:57:00 +0800 CST  
最近都没怎么更新,很抱歉,请大家到这个帖子看吧!我届时会在那里更新一些东西的!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432494.shtml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8-27 09:59:00 +0800 CST  
最近都没怎么更新,很抱歉,请大家到这个帖子看吧!我将在那里顺着写下去!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432494.shtml
楼主 庄生暁梦  发布于 2012-09-04 14:45:00 +0800 CST  

楼主:庄生暁梦

字数:14497

发表时间:2012-07-16 19:22: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03 00:51:10 +0800 CST

评论数:7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