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密码—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解密长白山真相

人参为物,被称为百草之王,也应该是药行中的第一名贵之药。是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中,三宝之首。唐代诗人皮日休曾将人参称为神草咏赞:“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谁披露记三丫”。另有唐诗人段柯古又有诗为“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古文献中,约在两千年左右就有着人参记录了。东北一地,自古以来,各民族就将人参视为百草之王。满语中称人参为“奥尔厚达”。赫哲语叫做“沃尔霍大”,达斡尔语叫做“沃尔桂大”。都有着百草之王的意思。除了身价高,也最富有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及气息。
古医书中又称为人衔、鬼盖、地精、神草、血参、土精、玉精、黄参、雏石、百尺杆、金井玉栏、孩儿参、草妖等。或谓不死之药,延命之仙草。人参古有两脉,曾分布于太行山系的山西上党和长白山脉中。现今上党人参已绝迹,唯存长白山中的关东参,故为天下最。其中又有高丽参之别,除了加工方法不同外,也因生长在长白山南北之地有异。另有一说,现今关东园参,是古时上党参移植而来,却又有待考证。历朝历代,辽东之参仅做贡参,不准私采、交易。然人为财死,总有冒险者。人参价昂,甚至于数百年的老参可价值连城。所以只身犯禁者大有人在了。人们想到长白山,第一个想到的东西可能就是人参了。
人参大补元气,气能生血,故救气血亏损的虚脱急症尤佳。方书中故有独参汤一剂。又能主补五脏六腑,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开心益智,久服延年轻身。至于五劳七伤,止呕消痰,伤寒肺瘘之症,也可治之。足有医百病之功,更为补家第一要药。非止医书,古代杂史中多有述其神奇之效,甚则有幻化之能。当也是长白山区关于人参的神话传说的源泉之一。辟如《太平御览》、《梁书》等古书,皆是有载。
后世有研究药理者,认为人参之功多有夸大。因为在试验室里发现,胡萝卜所具有的各种物质元素,丰富于人参。故认为啃根胡萝卜是比喝那碗参汤有用多了。此乃研究中药之误区。中药的真正药性,多为其自然属性,是在试验室中分析不出来的。试问,胡萝卜可有几百年的寿命吗。中药之秘,在于以草木之偏,以纠人体之偏,平衡阴阳是也。

父亲收集长白山区各地县志,更是广收民间的故事传说,是要在这堆文字里寻找到他所需要的线索。而父亲所做的一切,是由什么缘故引起来的?是那幅剪纸吗?通化县一地的满族剪纸,极具地方特色。本是母女间、婆媳间相传的手艺。老把头孙良以这种方式留给后人的那个秘密是什么呢?父亲为何对其有着如此大的兴趣?他真的相信这种传说中的事情吗?
我忽然觉得,应该到老把头的坟上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触动了父亲,去研究和寻找一种不知所名的东西。
此时的我远远未能想到,在通化县快大茂子这个地方,从老把头孙良以满族剪纸的方式留于后人的这幅神秘的剪纸开始,揭开了整个长白山的神秘面纱,将我引向了一个惊险及传奇的旅途,直致影响了我整个人生。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7 18:48:05 +0800 CST  
人参为物,被称为百草之王,也应该是药行中的第一名贵之药。是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中,三宝之首。唐代诗人皮日休曾将人参称为神草咏赞:“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谁披露记三丫”。另有唐诗人段柯古又有诗为“九茎仙草真难得,五叶灵根许惠无”。古文献中,约在两千年左右就有着人参记录了。东北一地,自古以来,各民族就将人参视为百草之王。满语中称人参为“奥尔厚达”。赫哲语叫做“沃尔霍大”,达斡尔语叫做“沃尔桂大”。都有着百草之王的意思。除了身价高,也最富有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及气息。
古医书中又称为人衔、鬼盖、地精、神草、血参、土精、玉精、黄参、雏石、百尺杆、金井玉栏、孩儿参、草妖等。或谓不死之药,延命之仙草。人参古有两脉,曾分布于太行山系的山西上党和长白山脉中。现今上党人参已绝迹,唯存长白山中的关东参,故为天下最。其中又有高丽参之别,除了加工方法不同外,也因生长在长白山南北之地有异。另有一说,现今关东园参,是古时上党参移植而来,却又有待考证。历朝历代,辽东之参仅做贡参,不准私采、交易。然人为财死,总有冒险者。人参价昂,甚至于数百年的老参可价值连城。所以只身犯禁者大有人在了。人们想到长白山,第一个想到的东西可能就是人参了。
人参大补元气,气能生血,故救气血亏损的虚脱急症尤佳。方书中故有独参汤一剂。又能主补五脏六腑,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开心益智,久服延年轻身。至于五劳七伤,止呕消痰,伤寒肺瘘之症,也可治之。足有医百病之功,更为补家第一要药。非止医书,古代杂史中多有述其神奇之效,甚则有幻化之能。当也是长白山区关于人参的神话传说的源泉之一。辟如《太平御览》、《梁书》等古书,皆是有载。
后世有研究药理者,认为人参之功多有夸大。因为在试验室里发现,胡萝卜所具有的各种物质元素,丰富于人参。故认为啃根胡萝卜是比喝那碗参汤有用多了。此乃研究中药之误区。中药的真正药性,多为其自然属性,是在试验室中分析不出来的。试问,胡萝卜可有几百年的寿命吗。中药之秘,在于以草木之偏,以纠人体之偏,平衡阴阳是也。

父亲收集长白山区各地县志,更是广收民间的故事传说,是要在这堆文字里寻找到他所需要的线索。而父亲所做的一切,是由什么缘故引起来的?是那幅剪纸吗?通化县一地的满族剪纸,极具地方特色。本是母女间、婆媳间相传的手艺。老把头孙良以这种方式留给后人的那个秘密是什么呢?父亲为何对其有着如此大的兴趣?他真的相信这种传说中的事情吗?
我忽然觉得,应该到老把头的坟上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触动了父亲,去研究和寻找一种不知所名的东西。
此时的我远远未能想到,在通化县快大茂子这个地方,从老把头孙良以满族剪纸的方式留于后人的这幅神秘的剪纸开始,揭开了整个长白山的神秘面纱,将我引向了一个惊险及传奇的旅途,直致影响了我整个人生。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7 18:52:33 +0800 CST  
栽培人参的参园内,会发生一种极为罕见的"参变"现象,应该是少有人知的。且听俺娓娓娓道来。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8 10:54:07 +0800 CST  
第四章 神秘的满族剪纸

我在伙计长顺的陪同下,找到了老把头孙良的墓地。长顺在这里的山货庄工作有四个年头了,对周边的事物,还算熟悉些。
孙良的墓地显得有些荒芜,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杂草丛生。唯有旁边的那块刻有那首绝命诗的黑漆色的卧牛石,方显得厚重和令人肃目些。
站在这里,极目远望。峰峦叠嶂,绿色无边,尽是深遂的老林子。前方,一水飘来,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形成了一个“几”字形,而后东流去。
长顺告诉我,这条大河就是浑江,不远处的喇蛄河,就是汇入浑江中的。在这附近,还有老把头庙和老把头桥。每年的三月十六是老把头的生日,父亲必要来这里拜祭一番的。并且这个日子,对长白山区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有着特殊性质。因为这一天,是山里人的“山神节”,所有的村落集镇,都要举行拜祭的仪式,隆重得好似过年。
看来,果然是孙良将父亲引来了这里。那幅满族剪纸中,一定是隐藏有秘密的,否则父亲不会如此的重视这里。老把头孙良的故事,广传于长白山区,甚至于整个东北。不仅在通化县,在其它的几个地方,同样也存有老把头孙良的墓地和老把头庙的遗迹。辨识哪个真来哪个假,似乎已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了。山神爷老把头孙良早已深深的进入了长白山区百姓的内心之中。那是他们的信仰崇拜和灵魂所在。
《安图县志》载:木帮、猎户、棒棰营以及散挖人参者流、山间流民,并一切求财于山常作山中旅行者,咸于是日备香烛供品向山神叩头,求其护佑,且有宰牲以祀者。乡人亦皆重视此日,争购酒肉,以度三月十六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此可见,在长白山区,一切求财于山的人,必要信仰老把头,视作他们的保护神。可见其重要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长白山中,最为人知,也最为神秘的也就是人参了。而老把头又是放山采参的开山鼻祖。那么他留下的秘密,一定关于人参的了,或是整个长白山中的秘密?在想到这里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种莫明其妙的震动。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我抬头望着远处的山峦,心中潮起着各种复杂的心思。以后的日子,真的是要与这片大山打交道了。
对于关内的人来说,流传着一个说法:穷走南,富进京,走投无路下关东。为了生存,多少山东、河北的贫苦百姓,怀揣梦想,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赴奔关东这片黑土地而来。便是在前清封禁时期,也有涉险而入者。
当年,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孙良为了寻找结义兄弟张禄而困死在了这里。而今,不远处就是快大茂子,人类的生活范围,已是渗透到了长白山腹地。前清封禁二百余年的成果已不在。虽然说是人们是为了求得生存才闯关东进入长白山区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长白山的人为破坏,导致自然环境的退化也开始了。也正因为如此,长白山中本是隐藏着的秘密,有些可能也将不复存在了。

我暗里叹息了一声,然后问长顺道:“上次进山也有你吧,且将整个经过详细的和我说一遍,不要有任何的遗漏。”
长顺应道:“东家这次来快大茂子,住了有小一月了。因为山货庄里收购的药材仓子里放不下了,所以东家就打发了老罗将这批药材先行运回长春。然而就在老罗走的第二天,东家忽然就命令我们几个人准备进山的家什。在找赵把头和王一炮时,赶巧他二人都没在家。东家也未再等,就和我及山货庄里另外三名伙计进了山。我们四个人以前就曾多次随东家进山的,所以这次虽然感到意外些,也没觉得什么。”
“你是说,家父这次进山,是临时决定的?”我忙问道。
“是的。”长顺应道,“以前进山,都是要准备上几天的。这次进山,我们以为东家也就是到山里走走而已。虽然没有王一炮在,但山货内还是备有一杆猎枪(火铳)的,我们也没有太多担心。我们是在一大早出发的,一路上未做停留,一直朝着深里走,也就是朝长白山天池的方向走。晚上在林子里宿营,第二天接着走。傍晚时候到了梯子河附近。这个时候,我感觉到东家呈现出了少有的兴奋劲来。”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8 18:43:30 +0800 CST  
“你是说,家父显得和以前不一样?”我忙问道。
长顺应道:“反正我是这么感觉。比放山人发现了一苗大棒棰都要令人兴奋的。”
“这一路上,发生过什么事吗?”我问道。
“没有,一切正常得很。并且这条路以前也走过几次的。”长顺应道,“因为天色将晚,我们就寻了个安全的地方宿营。前半夜是我值宿的,后半夜交岗时,我看到东家的帐篷里还亮着灯光呢。”
“当时可否发现家父还在帐篷内吗?”我问道。
“这个没注意。”长顺摇头道。
“后半夜谁值的岗?”我问道。
“是李和子。”长顺应道。“第二天早上,我们做好了早饭,去唤东家时,这才发现内帐篷内已是空了人,东家从此便没了踪迹。当时我们好吓得慌,四下里找了两天。后来没法子,这才回了来。赶上老罗从长春回来,他发急了,率了我们几个人又去了老爷失踪的地方,找了几天无果,也只好回了来。这不,等来了少东家。”
“李和子当时怎么说?”我问道。
长顺说道:“李和子接了我的岗后,也是看到东家帐篷内亮着灯。东家挑灯夜读是常有的事,所以也未以为意,更未过去惊扰。东家什么时候离开的,他也不知道,因为根本就没有看到过东家离开过帐篷。”
“也就是说,你们一晚上,除了发现家父帐篷内亮着灯,就未曾见到过家父的身影。”我问道。
长顺听了,点了下头,懊悔道:“早知道会出事,我那天晚上说啥也不会睡的,必要一直盯着东家。”
“这事不怪你。”我安慰了他一下。心中寻思道:“父亲多是在后半夜李和子偶然间打盹的时候离开的。也就是说,是父亲乘大家没有注意他的时候,悄然离开的,是他自己主动离开的。但是在深更半夜,尤其还是在这原始森林中,一个人独自行走,那是万分危险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父亲的离开呢?”
“或是……”我心中一动,“这次贸然进山,是父亲早计划好的,深夜里离营出走,也是他计划中一部分。是什么事情令父亲这么做呢?”一时间,我百思不得其解。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9 17:36:14 +0800 CST  
回到山货庄,我又找来了伙计李和子,与长顺说的并无两样。并且强调自己在那天晚上值夜的时候,一直精神来着,没有因为发困打过盹。
我知道,现在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我不能再组织人手去山里空走一回的,那样做无济于事。不过已经证实了一点。那天晚上,没有发生意外的变故,应该是父亲自己离开的宿营地。至于他去了哪里,就只有天知晓了。

我将父亲存在屋子里的书籍和稿纸整理了一下。对着父亲留下的那幅手绘地图,开始深思起来。地图上通化县所在地域被重笔圈起,以及父亲将永济堂山货庄设在这快大茂子,除了这里是长白山腹地,以此为基地进出方便之外,更是老把头坟的所在地。或许,父亲所寻找的东西就在这通化县境内。但是父亲又为何失踪在距离天池较近的梯子河那边的森林中?不管怎么样,要找到父亲失踪的线索,还应该从通化县这边为起点。无论是长春的家中,还是这里,父亲所收集的这些书籍,都是以前的史料。所以,还要从历史上开始研究,也就是要将通化县的历史梳理一下才好。
通化县的历史久远,是随着东北的历史变迁而变化的(为了方便讲述,将结合部分后人的研究成果)。
史前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代,长白山区已有了古人类活动的痕迹了,也就是秽貊族系。 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夏商两代,这里的先民们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较为原始的生活。
商末周初,武王克商。根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殷商故臣箕子率领5000人出走东北,先落脚辽西,大约在辽西呆了半年或一年,多说也不过两年的时间。接着进入这一带,即吉林的东南部。不知道是从丹东,还是从集安渡过鸭绿江,到了朝鲜半岛。到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建立了箕氏朝鲜(古朝鲜)政权。武王就地封之,箕子接受周封,爵位为侯。箕氏朝鲜就成为周天子在东北地区的一个藩侯国。箕氏朝鲜的北境,包括了今通化县地区。公元前1046年通化县就已经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之内。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燕国在争霸过程中东北击破东胡,东南击破箕氏朝鲜后,将自己的统治区域延伸到东北地区。公元前280年以后,燕在北方及东北地区设置了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市西南)、辽西、辽东诸郡。通化即为辽东郡属地。东北其他地区还处在方国、部落的统治形式。但是比中原地区纳入郡县管理还是晚了300年。
秦朝时期,通化仍为秦之辽东郡管辖。秦末楚汉相争时,燕人卫满逃难至箕氏朝鲜,现在的平壤。汉初,发动宫廷政变,卫满灭亡箕氏朝鲜而建立卫氏朝鲜。成西汉政权在朝鲜半岛的一个属国。卫氏朝鲜的领土同样包括通化县。通化转而成为卫氏朝鲜的统治地区。所以,汉朝初期通化这一带是通过一个侯国来管理的。这种情况维持到汉元封三年。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9 17:37:51 +0800 CST  
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亡卫氏朝鲜,在其地设置直番、临屯、乐(lao4)浪、玄菟四郡。其中玄菟郡下辖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通化县是玄菟郡上殷台县属地。上殷台县县治在盐难水(即今浑江)与哈泥河交会之处。今赤柏松古城即是上殷台县县治之所在,通化市自安山城当为玄菟郡治所。早在西汉,通化就已经成为县一级行政单位的施政中心了。
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来自北方夫余国的王子朱蒙逃往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是为东北史上的高句丽国。通化成为高句丽国的一些部分,属于高句丽五部里的觉奴部(觉奴部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通化县和柳河县),在北部拱卫着王城桓仁五女山,后来迁到集安,并很快成为高句丽国的统治中心。位于今通化县南部的集安市曾为高句丽国都达425年之久。因为高句丽的存国时期太长,终西汉时期,从行政管辖上看,高句丽政权一直受玄菟郡节制;东汉时期,转归辽东郡节制。东汉末年,公孙氏政权割据东北,高句丽一度臣属于公孙氏政权;三国时,转归曹魏节制。晋代,节制数度变更,但受护东夷校尉府节制的时间较长。通化地区的行政沿革,亦随着前述的变化而变化。
唐代,高宗于总章元年(668年)灭亡高句丽,并于其地置安东都护府,府下设都督府,都督府下设州,州下设县。通化县为哥勿州都督府辖地。哥勿州都督府府治,又称哥勿城,即今通化县赤柏松高丽古城子遗址。如果在西汉时赤柏松古城是上殷台县县治成立的话,就沿续了好几百年,这里都是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统治中心。一直到高句丽灭亡之前,这里居民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都是以秽貊族为主。高句丽灭亡后把高句丽族迁出去,这块基本上成为真空地带。
后来,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粟末靺鞨人大祚荣建立震国。先天二年(713年)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震国自此更名为渤海国。通化县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之正州。高句丽灭亡后,通化地区的居民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的主体居民秽貊族系内高句丽族等,过渡到了隶慎族系内各民族为主体民族。成为后来女真族的主要聚集地。所以,这一带居民从以秽貊族为主演变为以隶慎族系为主。
辽代,通化县先属东丹国辖地。时间比较短暂,只有两年左右,后来迁走。开泰六年(1017年),转为东京道辽阳府之正州所辖。
金代,通化县隶东京路婆速府管辖。
蒙古汗国时期,通化县归属辽东“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元朝建立后,转归辽阳行省辽阳路婆娑府。
明代,通化县先隶属辽东都指挥司,永乐七年(1409年),转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辖的建州卫统理。此时,女真族不断南迁,通化地区逐渐成为女真族建州女真部的主要集居区。
明代中叶,成化三年(1467)发生了成化之役,建州女真人经过这场明朝军队和李氏朝鲜军队的联合杀掠后,女真人大多逃到了富尔江河谷东部的深山密林。明朝末通化县地域是建州卫女真王甲部(即完颜部)和额尔敏路居住地。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9 17:44:01 +0800 CST  
据《通化县志》和《盛京通志》记载,通化县地域在明末为王甲部(完颜部)和额尔敏路控制区域。直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兼并处在浑江流域王甲部(即完颜部),将其他建州四部一道迁往新宾永陵苏子河及浑河流域。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卫都督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初以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为都,通化地区便成为清王朝入关前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基地。
清代,清政府定鼎中原后,在东北地区先后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镇守边陲,分地辖理军民事务。顺治十四年(1657年),置奉天府,通化即为奉天府管辖。康熙九年(1670年),为保护“祖宗发祥之地”,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墙,通化被划为边墙之东,称“东边外”。而将旺清门、英额门以东至长白山的辽阔地区划为封禁区,遂使通化地区近200年成为人迹罕致、森林茂密、野兽群聚的荒凉地区。清中叶开始,私垦、采参、挖金的关内流民逐渐增多,逾边者日众。此情此景,终于迫使清政府于咸丰年间在东北驰禁开边,设垦务局,招民放荒,使已包括通化地区等地荒芜近200年的土地重新得到开发。稍后,为了有效管理和统慑移民,又于光绪二年(1876年)置设安东县。提督左宝贵曾到“东边外”镇抚,根据左宝贵报告,盛京将军崇厚认为,边外幅员辽阔,人口日益增多,应“添设州县”,“以维系人心”。这样,光绪三年正月十一日(公元1877年2月23日)奏请增设宽甸、怀仁、通化三县。同年二月二十二日(公元1877年4月5日)吏部依奏,折岫严州(今辽宁省岫岩县)置通化县,治于佟佳江(今浑江)北岸之头道江。同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元1877年9月3日)旨准,隶盛京将军奉天府兴京抚民厅。并规定,通化知县“不论满汉均加理事同知道判衔,以便兼理旗务”。光绪四年五月,设治委员张锡銮试署通化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县再析出临江(今白山市和长白县),辑安(今集安市)、柳河三县。宣统元年(1909年),兴京抚民厅晋升为府,通化仍为其属县。
民国即立,通化隶属奉天省东边道,道尹公署设于安东(今丹东市)。(其后又多有变化,直至建国后,通化市、县分制。)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9 17:45:14 +0800 CST  
(注:此资料出自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李德山所撰的《通化县古代历史沿革述要》)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9 17:46:20 +0800 CST  
谢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9 19:35:40 +0800 CST  
谢谢各位书友的大力支持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30 06:52:16 +0800 CST  
@宋文涛A 128楼 2015-06-30 13:52
伏笔甚多,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期待更新。
-----------------------------
谢谢老兄的持继关注,你家哪的,我请你喝酒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30 13:56:25 +0800 CST  
通化县及长白山区的历史基本上也就是这般了,各个时代多方势力更替而已。倒是没有哪个王廷留下什么富可敌国的宝藏,或是什么高级的古墓引人抛家舍业的去寻找挖掘。这般文人笔法,也是不适合在史料中出现。并且那些事情对父亲来说,比读上古的神话传说还为荒涎不经,更不用说去探求了。
在这些历史中,若是再加进去那些民间故事,倒是纷彩多姿。对了,父亲不是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吗,这些也要重点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就是实地存在的老把头坟。这应该是引父亲来此的重要原因。
不过,有一个地方还是引起了我的留意。那就是哥勿城,也就是距离此地不远的赤柏松高丽古城子,现今仅存有部分城墙遗址。昨天吃饭时,伙计长顺还说过,以前去那边玩时,曾拣到过古代的家什,一件残缺的古代铜壶。不过父亲的手绘地图上未曾标有这一地点,显然不是他的目标所在。
这些历史资料,待有时间还要细究,父亲研究的东西一定就藏在这里面。然后在现实中,通化县这地方必有什么东西或是事情的确触动了他,他才开始寻找的。最后东西没找到,将自己也弄丢了。令我个做儿子的,荒废了学业来这深山老林里寻找他。所以,一定是有什么极为特殊的事情引了父亲来此,而后因为此事又忽然进山里失踪的。凡事必有因果的,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生。
除了寻找到父亲,而父亲失踪的原因,已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并且这是寻找到父亲的必要线索。
在父亲收集的满屋子的书籍中,于书桌右手边单独放着的落在一起的十几册古书引起了我的注意。随手了翻了翻,内容大多是记述古渤海国的史料,未以为意,放在了一边。
最后,我的注意力又回到了那幅神秘的满族剪纸上面。我将桌子上的部分书籍移开,空出了一块地方,然后将那幅剪纸展开来。上面的图案根本看不出来是何种形状,似乎是一幅胡乱剪出来的纸样。但是根据李把头所说的,这幅剪纸的纸样是当地满族人的祖先传下来的,并且是老把头孙良所授,那么,就应该具有非凡的意义了。还有,父亲是在五年前由李把头引去英格布的那位满族剪纸的传人乌老太太家,耗费了三天的功夫剪出来的。就说明这幅剪纸上面一定是有实际的东西了,父亲如此重视它,不是没有理由的。虽然没有对比一下,但是眼前的这幅剪纸,和长春家中父亲书房内的那幅陈旧的剪纸,应该是出自一种纸样。而那幅剪纸,应该又是父亲从别处得来的。依当地满族人族内的传说,老把头孙良将这幅神秘的图,以满族剪纸的方式传下来,不管是寻参图也好,还是入山避祸驱凶的符,都应该在里面隐藏有老把头孙良留给后人的信息。

仔细观察了好久,也未能将剪纸上的图案拼成个有形的来。我于是将剪纸两手提起来,走到窗前,再行观察。忽地心中一动。突然间发现,在这幅剪纸看似杂乱的空隙间,尤其是在窗上光线的照射下,隐约呈现出了某种图形来。原来秘密隐藏在这里,这是一幅“阴阳图”。那种实的的图案是迷惑人的,另有一幅虚的图形,存在其中。
我忙到山货庄的柜台上取了几张包装纸来,回来后铺在桌子上,然后再将那幅剪纸平摊上面,寻了支铅笔,将剪纸中的所有空隙勾勒出来。然后将剪纸撤去,另一种奇怪的图案出现了,虽然多少呈现出了部分山形走势,但还是不那么的清晰,令人不明所以
如果真的是老把头孙良将他的某种秘密,煞费苦心地以当地满族剪纸的方式传承下来,那么是不可能直白地告诉后人的,一定隐晦得很。并且以这种形式留秘密于后人,也是存有相当大的风险的。这种纸样难剪,那位唯一存世的能剪出这种纸样的满族剪纸传人,英格布的乌老太太在两年前就过世了。也就是说,如今的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剪出这种复杂神秘的剪纸了。不过也奇怪得很,这最后的一幅剪纸,落在了父亲的手里。或是不该令此秘密失传吧,不过却是令父亲失踪了。
对着纸上勾勒出的图案,我研究了半天,自无个结果。于是暂时放到一边,接下来的重点,那就是研究孙良这个人。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30 17:59:33 +0800 CST  
@遗落的飘带 140楼 2015-06-30 18:52
不管猜没猜中,楼主得继续更新啊,千万不要生气就不更新了。哈哈……
------------------------------
呵呵,不会的。谢谢支持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30 19:49:09 +0800 CST  
长白山天池今天下雪了。七月长白雪,看来主角寻找父亲的道路,充满了艰难和奇幻。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7-01 12:28:54 +0800 CST  
再次感谢书友们的支持。现设一个猜疑活动,时限三天。主角的父亲在长白山中到底在寻找什么?他失踪去了哪里?凡两个答案中一者,将奖励本人签名作品一本。仅限前三名正确者。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7-01 12:39:10 +0800 CST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7-01 12:40:03 +0800 CST  
奖品为:《医林志之归真图》,青斗中医药传奇说系列。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7-01 12:54:24 +0800 CST  
小说系列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7-01 12:56:26 +0800 CST  
@青斗2015 148楼 2015-07-01 12:39
再次感谢书友们的支持。现设一个猜疑活动,时限三天。主角的父亲在长白山中到底在寻找什么?他失踪去了哪里?凡两个答案中一者,将奖励本人签名作品一本。仅限前三名正确者。
------------------------------
这是第一天。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7-01 13:23:23 +0800 CST  

楼主:青斗2015

字数:336321

发表时间:2015-06-17 19: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9 15:18:26 +0800 CST

评论数:35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