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密码—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解密长白山真相

走出数里地之后,那伙人再没有跟随上来,我心中稍安。罗叔也自长吁了一口气。
“罗叔,家父怎么会认识这些土匪?”我疑惑道。这不属于父亲谨小慎微的性格。
“谁知道呢?”罗叔也是一脸的茫然。
我忽然生出一种念头来,父亲极有可能被某伙土匪绑架了。担忧的同时,也略感心安。只要父亲活着就好,就有希望将他找到。同时心中又自产生了一种忧虑,父亲近十年来频繁的进出长白山,看来不仅仅是为了药材。应该还有别的事情在里头。即使跟随了他十多年的罗叔,也不能知晓父亲的意图所在。父亲,到底在做些什么?父亲的形象开始在我的头脑中模糊起来,一种神秘的气氛笼罩在他的周围,令我有些认不清他了。一股莫名的恐惧,也自逐渐扩展开来。
也许是刚才经历了意外的事情,罗叔开始变得心事重重起来,甚至有些心神不定。在离目的地愈近,他的这种表现愈是明显。我意识到,待到了地方后,一定要和他好好的谈谈。他在父亲身边十余年,除了药材生意上的事,其它的事情不可能一点不知晓的。在我接到他发的急电后,从奉天返回长春时,我就已经感觉他的异样变化了。我不仅是在听觉上敏感的。

途经二密台。二密台是建在当地台后沟的一块,占有两亩多地,一人来高,方不方、圆不圆的土台子。原是康熙皇帝颁旨封“长白山之神”后,清皇室为祭祀长白山之神所设。本是做皇上的龙体金贵,又恐去长白山山顶的路上,深山老林中惊了圣驾。所以设此台由大臣们代皇上遥祭。那些大臣们也多是来这里祭拜一番后,回去奏曰:“在二密台遥望长白山顶霭霭瑞云,天女池边滚滚流水,奴才等即望东跪拜,闻长白山顶三次声响。”做皇帝的听了,虽知是假话,也自兴奋了一阵子。凡那做就了帝王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喜极了大话、假话、空话,入不得耳去实话、真话。老子的天下,哪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来。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2 11:36:37 +0800 CST  
傍晚时分,我们一行人马终于到了快大茂子。这一路上,算是有惊无险了。
快大茂子位于长白山腹地(现今的通化县县政府所在地)。其东向25公里处是通化县城所在(现今的通化市)。快大茂子现今称为快大茂,来由倒是有几个说法。一说快大茂是满语“前哨”之意,此地曾设台兵把守,是一处前哨。二说快大茂的“快大”是满语口语“花曲柳”。“茂”为树,后边加的“子”字,是汉语的口语的习惯。或是当年这里的花曲柳多,故此得名。三说是清朝初年,这里属于封禁地区,森林茂密,野兽成群。《通化县志》有载,努尔哈赤曾带兵经过这里,见古树参天,树茂林密,故说此地为“快当帽子”。此四字为满语“常青的树林”之意。当地叫法为快当帽子,后为快大茂子。
其实较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来自努尔哈赤的那句“快当帽子”,这是我日后在研究父亲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中恍然悟到的。有一个传说,当年努尔哈赤和明朝作战时,一次兵败而逃,退进了长白山中避难。因为迷了路,饿昏了过去。于是在恍惚中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白胡子老头,指点了他一个方向,说是有人参可采。努尔哈赤醒来后,便朝那个方向走去。路上结识了八个人(似乎是日后八旗的象征),并结拜成了兄弟。后来在前面遇到了一只老虎。于是大家伙都想为了掩护其他的人要和老虎拼命。争执不下之时,还是努尔哈赤想出了个主意,就是每个人都朝老虎扔帽子。老虎叼走了谁的帽子,谁就上前一搏。结果那八个人的帽子,老虎理都未理,唯独叼走了努尔哈赤的帽子。于是努尔哈赤就去追,待追到了一片林子里,老虎不见了,却见到了一大片的人参来。努尔哈赤喜出望外,当时说了句“快当帽子”。
“快当”一词,本是参帮放时喊山的贺山词,是一种吉利的语气。如一伙放山的,其中有人发现了人参,于是喊声“棒棰”,这叫喊山;于是有人接山“什么货?”,“六品叶!”。于是众人齐声贺山“快当!快当!”祝贺放山开了眼。还有参帮放山时,所带的起参的工具,多以快当为名。辟如快当绳子,快当斧子,快当刀子,快当剪子。努尔哈赤当时喊出的这句“快当帽子”,就是将帽子当做采参的工具了,因为老虎叼了帽子引了他来的,进而发现大片参地的。他后来用这些人参出售给来关东收参的客商们,养活下了八旗兵马,于是又有了东山再起的本钱。后来自立金国称为汗王,便封老虎为长白山的山神。那个梦中出现的白胡子老头,则封为了山神爷。(关于山神爷老把头,实际上另有一说,待后面述来。)
于是在长白山中,放山挖参的除了供奉山神爷,也供奉山神老虎。放山时遇到老虎,便都扔帽子,谁的帽子打着了老虎,谁就跟着老虎去,一准的能采到好山货。将老虎视为了吉祥之物。将山神老虎,和山神爷老把头,放在了同等的位置。快当帽子一词,应该是出自努尔哈赤的,后来叫来叫去,成了今天的快大茂子了。可见当年努尔哈赤采参的地方就在这里,按《通化县志》所载,他也确实来过此地。快大茂子这地方,是出人参的一方宝地。还有山神老虎和山神爷同时出现在此地,助努尔哈赤成事,更是不一般了。(快当帽子变快大茂子,当出自努尔哈赤,又与放山采参的习俗有关,此说法是否恰当,还有待与民俗家们商榷。)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2 12:11:22 +0800 CST  
@遗落的飘带 37楼 2015-06-22 17:22
忘了啊,青斗先生夏至快乐啊。
------------------------------
谢谢关注!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2 17:51:21 +0800 CST  
谢谢回帖的诸位朋友。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3 06:29:59 +0800 CST  
前清开禁后,四方流民涌入通化县,民国初年,快大茂子已形成了一座规模不甚大的镇子。永济堂的山货庄设在这里,就是为了方便收购长白山中的各类药材及山珍。当然,还有这里的,在长白山区独有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所种植出的园参—通参。
东北这地方,一年四季分明,冬寒、夏热、春温、秋凉,尤其是将那长白山里的各种药材的,寒热温凉的天然药性养足了的。所以产自长白山的野生药材的药性,最是能医病的,深得天下间众医家及病人的喜爱。(获得长白山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也是日后通化及通化县药厂遍布当地的原因。)

永济堂山货庄有着临街的三间铺面。后面又有着十来间屋子和牲口棚,除了部分仓库之外,就是伙计们居住的房间和厨房。其中一大间是父亲的居所,平时锁着房门,便是罗叔也是不能轻易进入的。这些情况,是我来后的几天里才了解到的。
我的到来,令还处在忧郁气氛中的掌柜和伙计们多少呈现出了些活力来。山货庄的李掌柜和七名伙计,都是由长春的永济堂总店,在不同时期分流过来的人员配置。每个人对山货、药材的的鉴别,经验都是十分的丰富。他们也同时是永济堂最为优秀的人员,且在永济堂工作的时间至少都在五年以上了。这也是父亲从长春总店抽调他们驻守通化县快大茂永济堂山货庄的原因。他们不仅处理山货庄的事务,也分管着永济堂在这里购买的参地。
晚饭后,罗叔将父亲原来居住的房间落了锁,我日后是要入住这里的。门锁当然也是硬行撬开的,钥匙在失踪的父亲身上。
进入房间内,先是一间摆放着桌椅的简易的客厅,里间则是卧室。李掌柜点燃了一盏油灯过来,并手还带过几根蜡烛。这里不比长春,是没有电灯照明的。
罗叔和李掌柜各自交待了几句话后,便自离去回房间歇息了。我持了油灯开了房门进了里间的卧室,不由一怔。
这里面的火坑上,桌子上,甚至于地面上都自堆满了书籍和零散的抄写字迹的纸张。是比长春家中父亲的那间书房还要凌乱。
屋子里已是充满了一股子暖意,原是伙计已烧好了火坑。东北人家的卧室都筑有火墙、火坑,以在寒冬时节到来时取暖。城里人家一般用烧煤的火炉和火坑,在这山里人家,则是取之不尽的树木,用木材来取暖。
我将油灯寻了地方放了,又在书桌上点燃了一根蜡烛,房间里顿时亮了起来。父亲应该是在研究什么东西,长春家中的书房内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那么,一定会在这里找到的。我心中又开始充满了期望。
首先,桌子上一本书页中夹着的一样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翻开看时,颇感惊讶。书里面夹着的竟然又是一幅奇怪图案的剪纸。略看之下,是和家中父亲书房中发现的那幅是一样的,只是这张稍显新。这种神秘的剪纸,同时出现在了长春的家中和这里,应该是父亲重点研究的东西。只是,我看不明白这幅剪纸中的怪异图案,代表着什么。

书桌上堆满了大量的稿纸,都是父亲的手迹,当是他亲自抄写下来的。我拾起稿纸看时,又感觉到了一种茫然。上面记载的竟然都是一些民间的故事传说。父亲何时有研究这种民间故事的兴趣?他研究这些民间故事做什么?是想做一位民俗专家吗?
我大概看了一下,故事多是关于人参的民间传说,还有流传于长白山区的,老把头孙良的故事。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关于长白山中的奇闻异事。从部分纸张的新旧程度来看,父亲收集记录下这些故事传说,已是有了年头了。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3 11:39:55 +0800 CST  
纠正,是火炕,不是火坑,呵呵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3 12:23:04 +0800 CST  
传说:看书不顶帖,和下馆子不给钱一个样。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3 13:16:42 +0800 CST  
《盗墓笔记》已上交国家,《藏地密码》已褪尽光华,现唯有《长白山密码》,闪亮天涯!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4 08:54:16 +0800 CST  
探危游险,搜异猎奇,尽展人生之幻,集古今长白山神秘事。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4 08:59:56 +0800 CST  
第三章 老把头孙良

摆在书桌案上正中的一叠稿纸,被一块松花石砚压着,上面记载的东西应该是较为重要的了。我移开那方松花石砚,拾起那叠稿纸看时,不免有些失望。稿纸上全是抄写老把头孙良的故事。与散在其它地方的,抄写有孙良故事的稿纸不同。这里却是汇集了几个版本来,较为详细。不过故事的内容,也是大同小异。
流传于长白山区,甚至于整个东北地区的山神老把头孙良的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就曾听长辈们讲起过。应该也是山里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明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将变之即,已是显象于民间了。那就是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山东莱阳地界有一个名叫孙良的,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于是闯关东,来到了长白山区讨生活。也有说是为了医治好母亲的病,前来关东采挖人参的。与他结伴同来的,还有一个把兄弟名叫张禄的。二人一起在长白山中采挖人参。不过另一个版本说的是,孙良是在长白山中偶然遇到,也来放山采参的张禄。因二人投缘,于是结为了生死兄弟,一起放山采参,也是有个相互的照应。后来二人在山中分头放山的时候,张禄在山林中走失了。为了寻找到张禄,孙良在山林中不知走了多少天。最后又累又饿,于蝲蛄河边上的一块卧牛石上,用木炭或是什么可留下字迹的东西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后,便自死去了。那首诗写的是:
家住莱阳本姓孙
漂洋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亲兄弟
沿着蝲蛄河向上寻
三天吃了个蝲蝲蛄
不找到兄弟不甘心
后来有一个石匠路过这里,见到了这首绝命诗及孙良的尸体,感其情义,于是用凿子将诗刻在了那块卧牛石上。石匠出山后广传孙良事迹,时人皆受感动。后被前来巡山祭祖的康熙皇帝听闻了此事,便将孙良封为“山神”老把头。也有版本说是被努尔哈赤册封“山神”的。或是区别于山神老虎,孙良的神号也有被称为山神爷的。总之,从那以后,孙良便成为了长白山区的一种特殊的民间信仰和崇拜而传承了下来,自是被看做了放山采参人的开山鼻祖老把头。后世凡有进入长白山区放山采参者,都要先拜祭塑有孙良塑像的老把头庙,又称为老爷府,以求“山神爷”保佑,平安的采得人参回来。便是条件简陋,也不能少了这般庄严的仪式。最起码也要摆上三块石头,权作为老爷府,然后插草为香,诚心诚意的拜上几拜方可进山。在长白山区,以至整个东北,已是成为约定俗成的事了。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文字无多。令人奇怪的是,父亲竟然收集有五六个版本的关于孙良的故事。他这是在做什么?为何对孙良的故事如此重视?还有,白天里路上遇到的那个自称为“雪岭白松”的老匪,又是什么来头?和父亲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最为重要的是,父亲为何失踪了,现在人究竟在哪里。这一切,都是令我茫然不已。面对眼前这一屋子书籍,和抄满了故事传说的稿纸,仍旧是一头雾水。
本来我计划,来到这里后,第二天便组织人手进山,到父亲失踪的地点,也就是梯子河附近查找。而今看来,那一步暂时还没有必要走。就是明天赶去了,没有任何线索可循,也是徒劳无功的事。目前首要之务,是要找到与父亲失踪的有关线索。否则茫茫林海,找上十年,也是不会有结果的。
我心中不断的告诉自己,一定不要急躁,保持镇静。此行,不仅关乎到父亲的安危,也关系到永济堂的生死存亡。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4 12:26:55 +0800 CST  
我一夜未睡,翻阅着父亲留在这屋子里的书籍和手稿,希望能在这里面找到蛛丝马迹,进而能理出个头绪来。但是一无所获。
天色见亮时,我这才挨在炕头上打了个盹。

不知什么时候,我被院子里传来的声音吵醒了。出来看时,却是见罗叔正在指挥一众伙计,整理着进山的装备。进山心切,倒是比我还急。旁边站有一个瘦小的,但却精神矍烁的,长着一把山羊胡须的老头。还有一名背负一杆猎枪(土制火铳)的黑脸大汉。
“罗叔,我们这几天先不进山。”我站在门口阻止道。
“少爷,不进山如何寻得老爷。”罗叔急切道。
“漫无目的的进山寻找,无疑是大海里捞针。我正在查找家父失踪的线索,待有了结果,再行动不迟。”我应道。
旁边那个瘦老头听了,不由暗自点了一下头。
“好吧,你是少东家,我们大伙都听你的。”罗叔无奈之余,吩咐伙计们又将装备搬回了仓库。
罗叔随后走了过来,向我介绍两位客人,说道:“少爷,这位是赵把头和王炮手。老爷的朋友。以前每次进山时,都是由这二位陪同的。只是老爷这次进山,这二位刚好都不在家。只要有他二位其中的一个人在,老爷也不会丢在山里的。”
“晚辈张建,见过赵把头和王大叔。”我一抱拳,恭敬地说道。
赵把头和王炮手朝我点了下头。
“还请二位前辈屋里坐,晚辈有些事情要请教。”我随后让请道。
赵把头和王炮手互相望了一眼,先后走进了屋子。
进屋后,赵把头坐在椅子上,从腰后抽出一杆,足有一尺半长的铜头铜嘴,斑竹身的烟袋锅来,于桌子上的烟簸里撮了一捏烟丝来,按进烟锅内,随手寻了火柴点着,深吸了一口,便自吞云吐雾起来。
王炮手则将猎枪放于旁边,于那里正襟危坐,一言不发,严肃得很。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4 12:28:14 +0800 CST  
@网速无双 55楼 2015-06-24 13:20
《盗墓笔记》已上交国家,《藏地密码》已褪尽光华,现唯有《长白山密码》,闪亮天涯!
没错!
------------------------------
谢了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4 13:38:14 +0800 CST  
莫急,精彩在后面!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5 07:52:20 +0800 CST  
后来知道。这位赵把头,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是位放山的好手,和远近闻名的老把头,威望极高。山里的经验丰富,今晚望天就能知道明天的阴晴,能不能上山。望山景能知哪座山头有大货,也是知道得八九不离十。每年到了放山季节,他不发话,这个地区,还真是无人敢进山的。此人除了陪同父亲进山,也是永济堂驻此地参园聘请的技术人员,若是依现代话讲,就是高级技术顾问。
那位王炮手,人称王一炮,是这一带有名的勇敢猎人,也是受雇于永济堂,有那保安队长的意思。此人猎过野猪,打过虎豹。更是有猎熊的绝招。据说,以前他不传儿子猎熊的绝招,并叫儿子见到熊时离远点。是因为东北老林子生长的熊,又叫熊瞎子,异常凶猛。惹怒了它,是比老虎还不易对付的。它攻击人的时候,先是将人扑倒,而后张开大嘴伸出长满暗刺的舌头一舔。基本上能将人的那张脸,连肉带骨的舔没去一大半。再然后朝人身上一坐,便是有着钢筋铁骨,也能被它坐扁压塌了身架而被害了性命去。如果一枪未能将熊击毙,那就麻烦大了。打冒了它眼珠子,它能将眼珠子按回去,照常赶你;把它的肠子打出来了,它能将肠子摁回去,再添把草堵着,再接着追你;即使将它腿打断了,它拖着瘸腿,仍旧飞快地撵你。不将你撵上、扑倒、舔残、坐死,不完成这一套完整的程序,它是不算完的。所以猎人中有“宁打三虎,不伤一熊”的说法。可见东北老林子里的这种黑瞎子的厉害程度了。
不过最后王一炮还将打熊的绝招传给了他的儿子。毕竟在山林里,什么情况都是能遇到的,多一种绝招,便能多一种护命的方法。那种打熊的绝招其实就是三句话:多拐弯,顶风跑,装死倒。
原是遭遇到熊追赶你的时候,你要尽可能的拐着弯的跑。因为熊还有一个别称,叫笨熊。应该是脑子里少根筋,它本来跑的是直线,发现人没影的时候,便停下来四处瞧瞧。看见人了,于是也拐着弯的去追人,忘记了直线是最短距离的那码事了。熊诚不欺我啊!所以你将它落下跑掉了,日后不再招惹它最好。
还有在跑的时候要顶风跑。因为熊的眼毛长,平时也经常性的遮住眼睛,所以眼神不大好。要不怎么又叫它熊瞎子、黑瞎子呢。你顶风跑,它顶风追,风一吹,毛乱飞。它为了能看清你,总要停下来擦眼睛、拔眼毛,看清楚了目标再行追赶。于是速度自然就慢下来了。
当然了,人的体力有限,有时候玩奸耍滑也逃不过熊的手心。跑不动的时候,就看这个人的胆量了。那就是扑倒在地,脸朝下,憋住气,一动不动的装死人。熊瞎子熊瞎子,眼瞎心眼直,对食物更是颇为讲究,它不吃死物,只吃活物。所以啊,顶多在你身边转两圈就走了。这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脱离危险了,认为自己技高一筹,将笨熊骗走了,高兴得直想笑。那可就麻烦了,因为熊对笑声最为敏感,一定要找到笑声来源。据说在这个时候,熊胆汁分泌最为旺盛,食欲暴起,几乎是见什么啃什么。有道是“宁闻鬼哭,不听熊笑”。你笑声一出,便会听到一种“呵呵”的冷笑回应。当你感觉不对劲抬起头来的时候,一张微笑且得意着的熊的大脸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个时候,说啥都晚了,只能接受这熊哥们亲热的一舔了。所以说,人在有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熊,不去干扰它的世界。
据说,王一炮的儿子曾施此绝招,骗过熊瞎子一次。并在近距离内,寻机一枪结果了熊的性命。被传为佳话。
不过,野兽中还有更凶猛的。王一炮的儿子是在几年前发生的意外。一次独自在山中狩猎时,遭受到了一种不知名的野兽袭击而遇难。那野兽很怪,先是将王一炮儿子的衣服尽行剥去,而后方将整个人吞食。王一炮仅是在现场发现了儿子的一身血衣,连个指甲都未剩下。为了给儿子报仇,王一炮寻遍了深山老林,也未能找到那野兽的踪迹。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自从进入长白山区,来到这快大茂子后,除了看到父亲抄录的那些民间传说,也自亲自听到甚至感受到了更为鲜活的真实故事。天方夜潭,也不足为奇了。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5 12:08:18 +0800 CST  
谢谢诸位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6 10:24:20 +0800 CST  
我从伙计的手里接过一暖壶热水,然后为赵把头和王一炮各沏了一碗加糖水的茶。接着为罗叔倒了一碗白水。罗叔一生不饮茶,只喝白水,尤是厌恶在喝的水中加入任何的东西。
赵把头左手持了烟袋锅,右手端碗饮了口茶水,然后放下,随手抹了一下嘴角,侧头对罗叔说道:“老罗,这小东家和东家一样的稳重,孩子将来能成事的。”
我听了,笑了笑。从话语中,可以知道这个赵把头和父亲的关系不浅。
“小东家,东家丢在了山里,我们心里也不自在。说吧,只要我们能帮得上忙的,一定全力的去做。”赵把头望着我说道。
“晚辈在这里替家父和永济堂谢过前辈了。照实了说吧,家父意外失踪,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先想理出个头绪来。”说着话,我将那幅怪异的剪纸摆在了桌子上,说道:“这东西是在家父的房间内找到的,似乎与家父的失踪有着某些联系,还请赵把头和王大叔看过。是否见过这种类似于剪纸的东西。”
赵把头望了一眼那幅剪纸,并未显出什么意外来,随口说道:“这确实是一种剪纸,有人叫它‘镇山符’,有人称它寻参图。是我们当地满族人传下来的一种纸样。传说还是老把头,山神爷孙良叫这一带的满族人祖先传下来的。”
“和老把头孙良有关!”我听了,颇感惊讶。忙说道:“老把头孙良当年可是来过这里?”
赵把头听了,笑了笑说道:“看来小东家史还真是不了解这嘎的啊!孙良老把头不仅来过这里,死后封神还葬在了这里。如今的山神庙,也就是老把头庙就在老把头坟(今弯弯川)那边。并且封神后的‘升仙阁’也在蝲蛄河河沿的小茂山山顶上。”
“什么!老把头孙良的墓就在这快大茂子!故事传说中的蝲蛄河也在当地!”我惊讶之余,似乎意识到了父亲将永济堂设在这快大茂子的真正原因了。敢情这一切,都是为了老把头孙良来的。
“至于这幅剪纸吗……”赵把头神色立显恭敬道,“这是老把头通过可世代传承的满族人剪纸,留给后人的一个秘密。据说当年老把头走遍了长白山的沟沟坎坎,识出了长白山中人参生长的分布脉络,于是绘制成了一幅‘人参图’。找这里的满族人中的剪纸高手来剪成了纸样。这里满族人的剪纸都是世代传承的,可以用这种方法将那幅人参图完整的传承下来,不至于失传。同时也在时刻提醒后人,这里面隐藏着一个秘密,以待有缘人去发现。根据满族人的家族传说,大体上是这个样子的。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这是老把头给后人留下的一种入山后可以驱邪避祸的符。老把头是从山东过来的,据说年青时和道人习过法术。从那以后,长白山区的放山人进山时除了拜老把头之外,也将这幅剪纸的纸样,带进山里,以求得老把头的保佑。只是因为这红纸剪成的纸样不好带,易损毁。在以后的举行放山的仪式中,就用一张红纸条,或者一块红布条贴在木板和木棍上代替了。甚至变成了和老把头神位一样重要了。”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6 11:10:42 +0800 CST  
赵把头吸了一口烟,接着说道:“几百年过去了,只因这种纸样复杂难剪,会剪的人也愈来愈少了。在当地除了有两户人家还保存着祖先留下的纸样外,只有英额布的乌老太太一个人能剪制出这幅纸样了。眼前的这幅,就是五年前,我领东家去英额布乌老太太那里,剪了三天才出来的。两年前,乌老太太去世了,能剪出这幅纸样的人便从此绝了。现在存世的这种纸样,怕也不超过四五幅了。”
“东家和以前那些曾得到这幅纸样的人,都在破解其中所隐藏的秘密,但是目前没有人成功过。”赵把头摇了摇头,不无遗憾地说道。
“这幅满族剪纸中到底隐着什么样的秘密?”我惊疑道。
我随即又恍然大悟道:“一定是和人参有关的秘密。”
赵把头听了,笑了一下道:“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
我忙说道:“那个传说有可能是真的。老把头走遍了长白山,知道了人参生长的分布脉络。只要破解了其中的秘密,就能知道长白山中哪里生长着大批的人参。”
赵把头应道:“所有人也都这么想的。不过……”赵把头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只有东家不这么认为。”
“家父曾经说过什么?”我忙问道。
“什么也没说。”赵把头摇了下头。
我听了,又感失望。

我又望了望那幅剪纸,然后说道:“这幅纸样虽然复杂,但是不可能在上面显示出整个长白山的脉络。所以这上面应该还隐藏着其它的东西。即使家父破解了这其中的秘密,发现了长白山中某个地方生长着大片的野山参,也不会丢下永济堂,丢下同行的人,在深山老林里孤身犯险的。况且家父亲也不是那种贪财之人。”
“这也是我们奇怪的地方。老张好好的一个人,如何就走丢了呢?”赵把头叹息了一声。
“这些年,都是赵把头和王大叔陪同家父进的山吧。”我试探着问道。感觉这个赵把头和罗叔一样,暂时都不能对我将话说全了。
“是啊!”赵把头应道,“自打十年前认识了东家,我和王炮手就和他成为了朋友。每次进山,都是由我们二人陪同着的。只是这次,东家没有通知我们,也是我们没在家。他就带人私下行动了。也不知他急什么。当然了,每次进山,我们都是放山采参去的。倒也希望东家能破解了那幅隐藏在满族人剪纸中的寻参图,在山里大有收获。但是东家的兴趣还真的不是在这上面。便是有几次发现了几苗六甲子,东家也未以为意。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在放山找人参上。”
“不是这样的。家父的目标一定是在人参上。”我随口应道。里间卧室里,那些抄录的稿纸上,大部分可都是关于长白山区人参的传说。父亲的注意力应该还是在人参上。一下子,我又自行推翻了刚才的论断。
“是吗!”赵把头意味深长地应了一句,然后不再说话了。
这个时候,坐在那里的一直默不做声的王一炮,忽然站了起来,说了句“东家可能是在找那棵千年参王!”说完,便自走了出去。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6 11:24:11 +0800 CST  
@tianyawanshitong 70楼 2015-06-26 12:18
越来越精彩,问候青斗大人!
------------------------------
谢谢了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6 12:48:29 +0800 CST  
谢谢支持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6 19:27:24 +0800 CST  
旁边的赵把头脸色突地一变,也忙起身跟了出去。
“千年参王!罗叔,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望向了仍旧坐在那里,神色有些难受的罗叔。
“别听那个王一炮瞎说,这世界上哪里会有什么千年参王。千年的古树都极少见,况且参属草类,一棵地下的人参如何能生得了千年之久。传说就是传说,那里面的故事都当不得真的。”罗叔稳了稳神,故作淡然地说道。
“罗叔,我们应该好好的谈一谈了。”我郑重地坐在了罗叔的对面。
“家父到底在长白山里寻找什么?只有你告诉了我真相,我们才能根据这些线索寻找到他。否则时间久了,家父真的会有危险的。”我盯着罗叔的眼睛,诚恳地说道。
“少爷!”罗叔抬起了头,望着我,颇显激动地说道:“你相信我对老爷,对永济堂的忠诚吗?”
我点了一下头,应道:“这些我当然相信。”
“那就好!”罗叔站了起来,说道,“老爷的失踪,我是有责任的。我发誓,一定会将老爷找回来的。过几天我们就进山。”说完,竟然转身推门出去了,将我一个人晾在了屋子里。
“这都到了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对我隐瞒,不愿意说真话。”我气愤地一拍桌子。
我这边若是半个月内找不到父亲,了解一些事情,那个自称为“雪岭白松”的老土匪必要找上门来的。到时候又如何应对。如果惹恼了对方,这里的永济堂山货庄将不复存在。至于我们这些人,能否活着走出长白山回到长春,还两说呢。

“千年参王!”我想起了王一炮刚才离开时抛下的这四个具有重量的字。忙回到里间屋子,又翻阅着父亲抄录的那些关于人参的故事。
“人参!人参!一定是与人参有关的。父亲将永济堂山货庄设在这里,传说故事中的山神老把头孙良的事情又真实存在。并且他的坟墓也在这里,这就说明了一个大问题,父亲所研究和寻找的东西,必是一棵极为珍贵的野生山参王。极有可能是在孙良时代发现的,他通过满族剪纸的形式,将这个秘密留给了后人。而父亲意外地破解了那幅剪纸上的秘密,有可能发现了那棵千年参王的生长位置所在。一个人去采挖了。可是……”我似有所悟,随又摇了摇头。
即使世上真的有那么一棵千年的人参王,售则价值连城,服则立可成仙,这都不应该成为吸引父亲抛家舍业,并且冒着性命危险去独自做的原因。况且这件事情发生在父亲身上也有违常理。他不可能幼稚的去做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情。父亲是一个非常理性和理智的人,他不会被任何诱人的因素迷惑住。
但是,我望了望满屋子的抄满字迹的稿纸,又自黯然下来。父亲真的是被这些传说故事迷惑了,极有可能的私下去寻找那棵传说中的千年参王了。
不会!绝地不会!我相信自己的父亲,这里面一定还有着其它方面的原因。我随又静下心来,继续翻阅着那些书籍和稿纸……
楼主 青斗2015  发布于 2015-06-27 18:46:59 +0800 CST  

楼主:青斗2015

字数:336321

发表时间:2015-06-17 19: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9 15:18:26 +0800 CST

评论数:35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