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多多上市看过去——消费降级



拼夕夕上市了!
以下是找亮点时间:随着拼夕夕上市的还有太白兔、老于妈、可日可乐,七匹狠、康帅傅、雷碧、绿剪口香糖、超熊、粤利粤、以及某国外著名品牌abidasi服装。
除了这些,网上还有这样的段子:为什么有人黑拼多多,我就觉得拼多多很好!在淘宝,京东上你还会担心自己买到假货,但是在拼多多上你完全没有这个顾虑,因为你根本买不到真货!
就连拼多多的口号都被改造成了这个样子:拼多多——一个三亿人都在坑的品牌。
但是,它上市了,就在今年7月26号,在美国纽交所挂牌。市值约24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624亿元)。在这个以结果论英雄的时代,它成功了,而且非常耀眼。为什么?要知道电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就有了,竞争激励,异常残酷。很多曾一度辉煌的企业如今默默无闻,比如当当。在这场江湖博斗争中,有两个最为耀眼,一个是阿里巴巴,一个是京东。很多人亦步亦趋,也想在电商中分一杯羹,但是仅仅16年破产的就有十家:美味七七、生鲜电商、神奇百货、蜜淘网、博湃养车、照明电商、众包配送、淘在路上。其中不乏大资本,大企业大财团的运作。另外有个不得不提的就是腾百万。它是由马化腾,李彦宏,王健林共同打造的一个电商公司,剑指阿里巴巴。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但不到两年就悄然解散。
世界就是这样神奇,先上阵的当当落寞了,年轻的一批倒下了,阵容最强的也凉了。但是拼多多上市了。你知道从创立到突破1000亿成交额,京东有了多久吗?十年。淘宝呢?六年。那么拼多多?只用了三年。
从2015年成立到2018年上市,在这个大家都以为电商难有生存空间的时候,拼多多横空出世。为什么?因为它抓住了一个市场,而且少有人涉及,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爆发式的速度成为一方巨头。
这个是市场是什么市场?它为什么能让一个创立仅仅三年的公司井喷式成长?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官网找来的,还是很可靠的,但是学过初中数学的小盆友们都知道,平均数有个缺点:容易被最高的数和最低的数影响。
举个栗子:一个工厂,经理年收入100万,普通员工6万,他们加起来一共十人,那么他们的平均工资是10.6万。很显然,只有经理的收入超过了平均。普通员工是被平均了。这只是一个工厂的例子,放在全国来看,那些收入千万的网红你也认识几个(虽然人家不认识你),那些以亿来计算的大佬就更不用说了。以上数据只是总体上的定性,而不是定量。我们再来看西南财经大学调查的一组数据。
在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上面的差不多,三万左右,但是它又进一步的分类:其中5%的人可支配收入超过45万,95%的人可支配收入只有两万四,也就是说一个月2000。你可能会想,我要是一月有两千,肯定生活美滋滋。你是大学生好不好?除了吃饭,逛街,看看电影,买买衣服,最贵的消费也就是换个手机,而且你又不是每个月都换。但是社会上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们要养小孩(一罐中偏下等的奶粉大约两三百,一个小孩一个月消费的奶粉在四罐到六罐之间。)还要有为人处世的各种份子钱,外加房贷,车贷。别的不说,房贷是真的恐怖如斯,倒吸凉气。这个时候,还是默默买一桶超熊,吃一口粤利粤吧。除了这些,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储蓄。有时候,月光族并不是不节制,消费所占用的金钱其实真不多,前面的才是大头。
再回来说拼多多,他的模式这时候看起来就很诱人了。比如一元拼团。找来一些低价的,过时的,质量还不错的产品,只要出一元就可以买到,但是幸运儿只有一个。我曾经看到过一个18寸的小彩电,大小应该和平板差不多,虽然彩电早就普及了,但还是有人是用不上的,这种像捡东西一样的低价真的很有吸引力。我国贫困人口数是4335万(普及一下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一年在7000左右。)7000,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一顿饭钱,但是这七千却包含了一些人的全部。全部的衣食住行,教 育,医疗等。
我国的贫困人口率的统计数据是8%,对于这一数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显而易见保守”。他指出,5000万只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6亿城镇人口的近8%,中国城市中只有7%-8%的人是贫困人口,这个估计恐怕过低。即便是按照这个数据,每十二三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贫困人口。
这个时候,买60一桶的超能洗衣液吗?还是1.5一袋的雕牌吧。
说完了人口情况,再来谈一谈经济情况。
经济有各行各业,很难一一说明,咱们挑三个最有代表性的类型。咳,根据个人喜好,就按挣钱 多少来安排出场。
第一是金融行业,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但是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经济本身的波动周期,上证指数从去年最高3600跌倒2700。具体点就是,如果你用3600块钱买了所有公司股票,你现在还有2700。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曾一度有上千家企业同时下跌,要知道在上证交易所上市的一共大约有三千家左右。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2015年的股灾。好的一面也是存在的,现在的金融行业在质量上有转变进步的趋势,征信体制进一步完善,泡沫和杠杆都在不断缩小。但是现状真的很不乐观。
第二个就是房地产。
什么东西最值钱?大概就是中国的房子了吧,一套80平米的学区房拯救了一个上市公司;一个五平米的四合院附属小屋有人出价三千万;短短十年,房子又涨了多少倍?关于这个很有意思,国家统计局说中国在售房地产价格从2004年到2014年的10年间,价格上涨幅度是77%。另一个也是官方数据,国家住房与建设部说涨了150%倍。两个都是官方数据,哪个正确,这个就不好说了。我们没有全国的数据,但是也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但总而言之,房价很高,涨得很疯,泡沫很大。房子带来的经济并不会让大多数百姓受益,第一是买不起,明知道它能涨价,就是买不起。享受不到房价上涨带来的福利。第二是增加居住成本。一线城市房租10000很正常,今年涨得尤为厉害,平均上涨了20%。这样计算下来,你要有多少钱才可以留下多余的消费?住房是刚需,房租普遍高,省不下来。但有的很具弹性,比如你本来可以下馆子,现在却在家吃;你本来可以去电影院,现在却对着电脑;你本来可以买件好衣服,现在却觉得旧衣服也还好。一切可以节省的地方,都要节省。
第三才是实体经济。
这个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简单总结一下。
实体经济现状,四个字:哀鸿遍野。
先不说宏观层面,你回家的时候,看一看街道两旁,是不是有很多门店是关着的?不是一两家,而是很多。按理说,市中心应该是经济最好的地区。几个月前,我去济南市里,在市中心竟然看到有三家店大门紧闭。
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这是主要的三大税种,加起来的实际税率接近40%。这个税率有个江湖别称:死亡税率。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我们国家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利润率不足10%,所以企业不是在生存,而是在挣扎。
或许我们天天都被阿里巴巴,腾讯,万达这些企业刷屏。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企业在中国不会超过20个。中国有多少个企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今年被并入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中国大陆共有实体注册企业数量2907.23万家,大多数的企业没有那么风光。你知道吗,增值税在过去23年一直是17%(现在改成16%),可就连联想这样的大公司,毛利率也不过是15%。除了赋税,还有上升的人力资本,所以工资不见上涨,就业难。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会怎么办?相信只要你脑子没有坏掉,就一定会找能让资金增值的领域,什么最好呢?房子!所以大部分本该流入实体经济的金钱,又流入了房地产,又成为推动房价上升的力量。
除了税,实体经济滑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外国资本的抢夺!披着文明外衣的抢劫!建议看一下《大猎杀,股市局中局2》,庄欣的。
简单说一下,外资控制着世界主要商品的定价权,比如石油,煤炭,金属等。这些资源实实在在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土地上,但是定价的却是西方发达国家。这就好比你去菜市场卖菜(你不得不卖),买的人想出多少钱就就出多少钱,只是不能太张扬。为什么你不得不卖呢?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除了资源,没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当然有些零碎的,但是不足以支持国民经济)。这样一来,我们企业的成本要比国外高,只能从工人工资里扣。为毛呢?对外没有定价权,对内不能跟政府刚,只能转向工人。很多企业家比较良心,但总包不齐有些良心大大的坏。
第二,中国的企业在干什么?代工,没有专利,就是代工。与其说中国制造,不如说中国加工。举个栗子,什么阿迪达斯,什么耐克,它们没有生产车间,只有品牌和设计,然后找中国的企业按他的图纸生产。中国的企业得到的只有一点可怜的加工费,大头全落进了外资手里。说起这些外资,我想说一句题外话,肯德基,麦当劳这些企业不知道赚了我们多少人民币,但是汶川地震的时候,迫于压力,你知道他们捐了多少吗?三百万。肯德基17年在中国的营业额是71美元,大概四五百亿人民币。顺便一说,当时王老吉捐了3亿。关键时刻还是我们的民族企业靠得住,假如,假如中美开战,你说肯德基是帮中国呢?还是帮自己国家?
第三,很多外资并不投资,他们玩的是空手套白狼。以自己名义在我们国家低息贷款,然后以破坏式的方式开采,从港口上转一圈就洗白成进口资源,往国外转移资产。这样一来,我们的本土企业用的是“进口材料”,成本高昂,他们则是零成本生产。这样怎么竞争?除此之外,更是打压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中国其实还算好的。拉丁美洲是美国后院,那里的本土企业几乎就是奄奄一息(主要是掌握主要资源的企业,美国资源丰富,但很少开发,因为资源不可生)。
为什么我要大幅度说企业负担?因为这些负担最后转移到了普通员工,尤其是没有话语权的员工身上。
一方面是收入降低,一方面是生活成本上升,消费自然要降级。所以才有了拼多多,大家明明知道是假货,却还要买。
最后声明一点,国家说消费升级,这里结论是消费降级,是不是矛盾了?不矛盾。消费升级是对的,消费降级也有合理性。关键看你的收入,毕竟那5%的可支配收入45万以上的人是要求质量的。像王思聪那样的人,唯一从拼多多上买的东西,大概就是拼多多的股权吧!
西瓜
楼主 西瓜种2018  发布于 2018-09-04 20:34:57 +0800 CST  

楼主:西瓜种2018

字数:4128

发表时间:2018-09-05 04:34:5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5 21:07:31 +0800 CST

评论数: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