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年内4次加息预期升温 “美元荒”忧虑袭来

美元年内4次加息预期升温 “美元荒”忧虑袭来


随着美联储年内4次加息预期持续升温,全球资本市场“美元荒”正汹涌而至。

截至3月19日19时,3个月美元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一度触及2.2018%,创下2008年底以来最高值,加之美元隔夜拆借利率(OIS)涨幅收窄,至1.4463%,令Libor-ois利差扩大至2009年5月以来最大值55.5个基点。

由于Libor-ois利差一直被视为衡量美元流动性松紧的重要参考指标,随着上述利差持续走高,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元荒的担忧悄然加剧。

在美银美林利率策略师Mark Cabana看来,美元荒现象的出现,主要受到三大因素影响。一是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从3次增加至4次,令美元3个月Libor持续上涨,助推Libor-ois利差不断创新高同时,也让全球大型银行纷纷惜贷,令美元流动性逐渐吃紧;二是今年美国预算协议计划发行逾万亿美元国债募资,等于从资本市场大幅抽走美元流动性;三是美国税改政策落地正吸引越来越多美国企业开始将海外利润返回本土投资,间接压缩了全球美元流动性。

“若本周美联储举行的3月利率会议在加息同时,进一步释放鹰派加息声音,那么Libor-ois利差还将持续走高,加剧全球资本市场美元荒困局。”他分析,这势必对逾百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的定价造成巨大冲击。

根据瑞银相关报告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约有35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产品和贷款与Libor相关联,若Libor与Libor-ois利差持续走高,这些金融产品需要重新调整定价以应对潜在的利率风险。

“首当其冲的,是美元套利交易因美元融资成本走高而被迫退潮。”一家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坦言。

“美元荒”忧虑袭来

“起初,多数金融机构还认为美元Libor-ois利差扩大,仅仅是短期现象,但后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错了。”对冲基金Axi Trader首席市场分析师James Hughes指出。

一是今年以来欧洲兑美元期货的投机净空头持仓连续两个月增长,净空头仓单一旦增加至历史新高值365万关口,表明大量全球资金正在押注美联储年内加息4次与美元libor持续大幅走高;二是欧元兑美元的货币互换点差从去年10月的30个基点扩大至70个基点,触及2008年次贷风暴与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期间的价位,预示着美元头寸正变得供不应求。

“越来越多国际投资机构开始相信美元荒正悄然来临。”James Hughes直言。美元荒的出现,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因素,就是近期美国财政部的现金余额大幅攀升,美联储基于缩表的需要,很可能对此征收超额准备金率,令全球美元流动性进一步吃紧与Libor-ois利差持续扩大。

上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透露,当前市场还没到借不到美元的境况,但2月以来美元拆借利率的确在不断攀升,1个月前他所在对冲基金开展3个月杠杆交易的美元融资成本是同期libor+35个基点,如今这个价格变成同期libor+50个基点,直接导致其杠杆融资成本增加了约30个基点。

“别看这30个基点的涨幅,不少美国高利率债券与蓝筹企业债券之间的利差量化套利交易因此变得无利可图,只能被迫退出市场。”他坦言。

套利交易被迫“缩水”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Libor-ois利差持续扩大,逾百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与贷款正受到日益严峻的估值调整冲击。

瑞银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以2.2万亿美元浮动利率贷款规模为例,其中1.1万亿美元是信用评级在BB-以下的贷款,约6900亿美元贷款还加了杠杆。若美联储年内加息75-100个基点,这部分贷款或许还能承受融资利率抬高冲击,但若libor-ois利差涨幅超过美联储加息幅度,那么这些贷款融资方就可能难以承受高利率之重,最终被迫违约。

“此外,与美元套利交易相关的各类利差交易也会遭遇融资成本飙涨波及,不得不选择离场。”James Hughes直言,以往不少国际投资机构喜欢高杠杆借入美元,然后兑换成新兴市场高息货币投资当地债券,赚取美元与新兴市场高息货币之间的利差。如今,随着美元libor融资成本走高,这种套利交易也因收益缩水而变得“风光不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随着美元libor-ois利差走高带动美元兑日元汇率互换点差扩大至75个基点,一种新的套利交易开始应运而生。具体而言,持有美元的投资机构更愿意借出美元,然后再借入日元沽空赚取利差、汇差双重收益。

“不过,近期这类套利交易规模也开始缩水。”Mark Cabana直言,一是日本套利机构不愿承担过高的美元借入融资成本,削减了以日元为抵押,借美元投美债的套利交易规模;二是近期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负转正,也让不少日本保险公司将更多资金投向日债,进一步削减了美元融资需求。

与此同时,此前不少国际投机资本借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押注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升值,如今美元融资成本上涨抬高了这类套利交易的操作成本,令这些投机资本只能“铩羽而归”。此外,美元libor-ois利差走高,在加剧美元荒状况抬高美元融资成本同时,也令中美利差面临新的收窄压力,迫使一些短期国际资本开始撤离人民币资产。

“这可能促使人民币汇率从年初以来的单边升值,向双向波动转变。”他认为。不过,这取决于本周美联储如市场预期般加息后,中国央行是否跟进“加息”。

楼主 筱筱雨晨  发布于 2018-03-20 21:53:34 +0800 CST  
美联储宣布加息 基准利率升至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周三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1.50%-1.75%这一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还预计今年将至少再加息两次。
楼主 筱筱雨晨  发布于 2018-03-22 16:14:59 +0800 CST  
香港金管局跟随加息25个基点 汇率保证不跌破7.85
楼主 筱筱雨晨  发布于 2018-03-22 16:26:38 +0800 CST  
随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美国2018年首次加息,释放鹰派信号,香港也跟随美国调高基本利率25基点,至2%。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称,随着美国加息步伐的加快,香港也会加快利率正常化,而认为香港会长期处于低息环境的想法,是非常不妥当的。

香港金管局3月22日宣布基本利率根据预设公式上调25个基点至2%,即时生效,该举措是根据美联储在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作出的加息决定而作出的。

香港金管局称,基本利率是用作计算经贴现窗进行回购交易时,适用的贴现率的基础利率。目前基本利率定于当前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下限加50基点,或隔夜及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5天移动平均数的平均值,以较高者为准。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称,预计香港汇率很快会触及7.85的弱方保证,但金管局会保证不会跌破7.85,目前港元汇率距离7.85弱方保证只差40至50基点,届时金管局会买入港元抛售美元,港元货币也会收缩,为利率正常化加快提供机会。

他还提到,香港会加快利率正常化,虽然港元拆息还没跟随美国加息,但是如果认为香港利率会长期保持低的水平,是非常不妥当的看法,劝大家在借贷时要衡量各种因素。

陈德霖称,此次美联储调高2018年至2019年的经济展望,中位数利率预测也调高,这里面是有风险的。美联储15位官员中,7位认为今年加息4次或更多,6位认为加3次,两位认为少于3次,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今年加息走势的预判并不一致。

陈德霖认为,美国通胀存在变数,因为失业率处于低水平,经济增长也在加快,但薪金上升可能比预期加快,影响通货膨胀,加上目前贸易纠纷似乎一触即发,如果发生很可能会影响通胀以及经济前景。

陈德霖强调,不需要过分担心“走资”,也就是说以前资金大量流入,现在因种种原因周期逆转,香港和美国的息差加大,让套利交易的诱因增加,资金流出。

香港金管局曾表示,香港的银行和金融体系防震能力已大大提高,香港外汇基金有超过4万亿港元的资产,其中超过80%为外汇储备,为保障香港金融稳定提供强大后盾。

自从2009年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有大约1300亿美元流入香港,经银行和金管局兑换成港元,金管局收到这笔相当于1万亿港元的资金,全部放入外汇基金的“支持组合”中,这个组合主要投放在高流动性和信贷素质好的美元资产,例如美国国库券。金管局可以发挥“超级找换店”的功能,随时应付极端情况下的大额资金兑换和流走。

对香港楼市而言,莱坊高级董事林浩文对第一财经称,加息对香港影响不大,心理因素大于实际影响因素,估计香港银行未必会跟随调整息率,估计美国今年还会加两次息。“加息因素令香港楼市2018年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影响楼市的因素包括利率走势,香港及周边经济,供应及政策等。”林浩文预测2018年全年一般住宅会涨5%,豪宅涨8%。他同时认为,利率如果上调1.5%至2%以上,才会对香港楼市产生下行压力。
楼主 筱筱雨晨  发布于 2018-03-22 16:27:33 +0800 CST  


楼主 筱筱雨晨  发布于 2018-03-22 16:29:17 +0800 CST  
朱鸣岐: 中国对美贸易报复的可能与不可能

贸易战已经开始,而且不会以任何一方的胜利告终。市面上一些所谓可以打赢贸易战的“妙计”,大部分根本站不住脚,剩下的一些则代价极为高昂。

第一个常见的坊间“妙计”是抛售美国国债,这是一个荒唐的选项。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粗略估计其中有一半是来自美国的股权和债券资产。中国如果在短期内抛售这样规模的资产作为对美国的报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有意义的冲击吗? 当然不会。虽然美国债务率非常高,联邦政府债务超过21万亿美元,但理论上美国的债务可以永远维持下去。只要全世界投资者仍然对美元及美元资产有信心,美国财政部就可以一直发国债来维持债务。除非中国单方面抛售美元资产可以打破这种信心引发市场恐慌(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则所谓抛售美国国债之说就是无稽之谈。相反,中国短时间内的大量减持美国资产会引发一个选择困境:如果就此降低外汇储备,那么人民币汇率势必强烈波动。如果寻找其他资产,那么在美元有明确升息预期之时抛售,势必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外汇缩水。

第二个选项是对等贸易报复。这个选项看似直观,但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完全对等。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3月22日发布的公告,美国将“针对至少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最终的确切金额和详细货物名单尚未完全出炉,但目前已经确定有三类产品: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机械。根据以上信息,中国要进行对等贸易报复,有三个要素需要平衡:关税总规模(不超过125亿美元),税率(25%),以及商品种类(假设只有航空航天,信息通讯和机械三类)。这三个条件构成一个“不可能三角”,既在三者中同时最多只能满足两项。如果进行对等商品和对等税率的报复,那么因为中美贸易结构不同,并且美国具有策略主动,因此很可能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关键出口企业征税,而中国则对美国的非重要出口企业征收,报复效果非常有限。如果进行对等商品对等总额的报复,那么中国将不得不瞄准美国飞机(航空航天类),问题是有没有可行的替代进口方案?2017年,美国占到了中国民用客机总进口的45%。在全球客机市场两家垄断的情况下再加征重税,其后果是中国民航业者将会受到巨大冲击。最后一个可能性是对等税率对等总额的报复。在不能对美国飞机“动手”的限制下,这个方案势必导致要对美国大豆征税(大豆是美国对华出口第二大项)。大豆看似不起眼,却因为广泛应用于饲料而与中国的食物、特别是猪肉的价格息息相关。中国高度依赖大豆进口,约三分之一来自美国。而猪肉在中国居民消费中的高比重决定了一旦大豆价格飙升,物价就会不稳,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对等报复若干组合中没有一个不是代价高昂的。

第三个选项是“非对称”报复。即不追求在关税总额,税率或者是商品类别上完全对应美国的清单,而是选择性地报复一些美国进口商品。中国商务部在美国宣布关税之后不到8小时即宣布了一个包含两阶段,128项,2017年价值约30亿美元的报复清单,属于这类“非对称”报复。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即在政治上回应了美国,符合国际规则,又尽量不扩大对抗,给未来的缓和留出充分的空间。而缺点也很明显,这个报复清单的价值(对象30亿美元进口,加权税率约20%)比美国的第一轮“攻击”(对象500亿美元进口,25%税率)要小得多,是否能够起到充分的阻遏效果不得而知。

最后一个选项是目前讨论颇多的针对性报复美国在华大企业。在不久之前的中韩“萨德”争端中,中国曾经对一部分在华韩国企业采取了打压,如限制汽车制造商对LG电池的采购,对乐天和三星施加了一系列的舆论和经营压力等。针对特定企业的压力固然可以戳到美国的许多痛点,有可能促使这些企业在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但缺点同样明显,这种非常规报复将对中国努力营造的改革开放积极姿态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很难保证中国企业在美国不会遭到相同的待遇。

经济学家Tom Orlik和Fielding Chen最近建模分析了中美贸易战的经济后果,其得出的结论是,假设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加收平均10%的进口税,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GDP会比正常情况减少0.5%,而美国的损失则可能更大,达到当年经济产出的0.9%。显而易见,这里不存在什么完美的策略,贸易战的本质决定了这将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消耗战。最终宣布胜利的那一方,可能只是忍耐力比较强而已。
楼主 筱筱雨晨  发布于 2018-03-23 22:54:41 +0800 CST  

楼主:筱筱雨晨

字数:4756

发表时间:2018-03-21 05:53:3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24 16:38:56 +0800 CST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