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房产会涨吗?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从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开始吧
四年前,一个在驻外使馆工作的朋友回国述职,一起吃饭。我一向对这些为国奉献的人心生敬意,所以这次主动的劝说她把在东三环的单位房改的老房子卖了,我找朋友在通州买一套新房,那时候东三环的一套老旧两房可以很宽裕的买一套通州的大三房。等我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现实,口若悬河,终于得出让人激动的结果,自己都被自己感动的时候,对面的朋友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回答:我还是相信李嘉诚的那句话,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一时间,我内心崩溃。那些地产大佬啊,你们可知道自己是多少人的灯塔,指引了他们人生的方向。要么慎言,要么挤出一点你们宝贵的时间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如禅宗偈语,固然可以让你们更加高深莫测,但误导了多少芸芸众生,可知道你们可是掌握着话语权啊。冷静一下,我也就释然,无论李嘉诚还是王石们,不过是地产商,人家负责任的对象是资本,无须为他人的行为负责。
朋友是学霸,学霸都爱读书,也都自信。我就此打住不再劝说。
此后两年我一直琢磨如何用简单直白的方式阐述什么是地段。
借此机会,我试着阐释一下这个房地产堪称第一名言。但没有信心。
所谓地段,指的应该是当前有价值,将来还会持续保持价值的城市位置吧?我这个定义不够准确,姑且大致如此吧。
我上面的朋友对地段的理解应该是当前繁华的地段吧。
房地产包括包括住宅、商铺、公寓等等。我们用住宅为例,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关心的是住宅。如果你纯粹是喜欢特别的小环境或者周围的人,或者孩子的入学,那就不在我今天讨论的范畴。但如果是居住兼具投资,或者单纯投资,那就应该想想什么是地段。
成熟繁华的地段,一般当下价格发现已经比较充分,不会有什么超额利润,未来也会一般随着城市发展获得合理增值。
但也有潜在风险。我看过一本加拿大人写的《美国城市的生与死》,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有它的生命周期,也会有青春年少,中年成熟,老年衰亡。一个地段一个街区也一样。所以,现在成熟的街道就像成熟的中年人,行为方式一般预期稳定,不会有意外惊喜,但会慢慢变老。但不否认,有的成熟地段可能会随着局部的城市改造带来第二春。世界范围看,局部的政府改造,成功似乎比失败多。
所以,成熟的街区,未来各种可能都是存在的,不能确定未来就一定是可靠的。所以,不能简单的把此处特殊意义的地段等同于成熟街区。
我以为,地段这个词是相对的。第一,应该寻找未来有未来发展潜力的地区。第二,买房子的时候,人们往往有很多偏好,但这些偏好都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第一考虑的是地段,第二还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之后才是各种小爱好,小趣味。这句地产名言应该放在这样的前后背景下。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深圳蛇口海边的楼盘,有一个朋友想买一套能看到海的两房,无奈能看到海的同样户型比看不到的贵了一些,我劝他买一套看不到海的。但最后去南头老街附近买了一套两房,他的理由是反正看不到海。当时两地房价差距细微,十五年下来,周边环境还有价格差距都不能比较了。还有因为什么朝向、户型、厕所等等而改变地段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回到本节开始的例子,四年多过去了,东三环老旧小公房房改过来的房子价格涨了多少,北京人应该大致有数吧,相比之下没有多少。而通州我让他买的楼盘从当初的一万七八最高涨到6.8万,大三房的房租应该也超过东三环的老公房的小两居了。心痛啊。

房地产崩盘的利与弊
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这六年来听从我的建议,把多余的利润逐步投在了通州,从住宅到公寓、商铺,从一万多点一路买到两万多终于收手,赚的盆满钵满。一天晚上一起散步,他不无忧虑的担心:如果房价崩盘,那么多人就惨了。
我回答他:有时候,我到觉得来一场百分之三十的大调整可能总体而言不是坏事。崩盘对你这样没有杠杆的人是好事啊,反正你也不卖,价格对你没有意义,你是收房租啊,真的崩了你每年的租金可以加杠杆买入更多的房子呀。
他倒是忧国忧民:真要是那样,不是像日本一样了,把中国经济带入二十多年的停滞?
这可能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担忧,值得仔细探讨一下。
关于日本九十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崩盘的文字很多,但看了感觉多数都是浅层描述,隔靴搔痒。
今天我们先从企业角度看看。八十年代日本企业从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复苏,出口旺盛,加上中国的改革开放,突然增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有过经济学基本训练的人都知道,增量的威力。日本的企业那时候的日子太好过了,加上日本企业和银行的特殊主银行关系,资金充沛。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短期大幅度升值,出口受阻,同时国内房地产短期内持续升值,不仅是个人,连企业也开始投机房地产。等到91年泡沫破裂,很多企业账面上的房地产都是高价买入,此时大幅度贬值,但负债并没有减少,于是负债表就很难看了,甚至不排除有的企业真实负债表出现资不抵债的可能。但这些企业的产品本身和市场本身还在,利润也亦然很好。
作为管理层,该怎么办?从人性角度出发,很多管理层一定会选择做假账,把危机推到未来,也算一种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吧。简单的说,用盈利弥补资产负债表损失的部分,削减眼前不必要的开支,比如研发费用。另外在拖延的过程中如果房地产复苏,问题自然可以解决了,只可惜那之后房地产只有漫长的下跌,绳索越勒越紧。还有一种可能,遇到特殊情况,一次性消减损失。比如非典的时候,中国某航空公司老总说过:非典也未必全是坏事。那一年,这个航空公司就报出巨额亏损,把心头隐患一洗了之。但多数日本企业也没等到这样的机会。
雪上加霜的是九十年代中国的制造业异军突起,抢占了日本尤其是家电企业的份额,让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计划更加困难。所以,这几年日本很多家企业不断爆出长期造假,原因多样,比如削减研发投入让他们在新技术领域不断被中韩企业超过,另外,房地产崩盘埋下的隐患是一个重要深层次原因。
根源是,做实业的经不起房地产暴富的诱惑,不再安心于主业。所以,那些拍马屁人家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的人可以打住了,我一直认为人性都是一样的。造成世界上最大房地产泡沫的是全体日本人投机,歌颂只有他们专注于工匠精神不觉得滑稽吗?
日本家庭很多也因为投机于房地产,背负了庞大的债务,随着房价奔崩溃,一夜破产,上演了很多人间悲剧,我就不展开了,大家去网上查。
这时候,只有老老实实干活重新寻找所谓的工匠精神,那些泡沫时期拿着万元大钞争抢出租车的年轻人,也变成了不像中国人一样喜欢奢侈品的楷模••••••哎,不说也罢,拍马屁也看看马的全身是什么样啊。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主题。日本的崩盘是什么程度呢,大概整体下跌百分之七十,很多地方超过百分之九十。
为什么我说有时候希望中国房地产有一次百分之三十的调整呢?
我们再做一次头脑实验。
假设一次整体百分之三十的房价下跌,局部有些会超过百分之三十,有些会少一些。(比如这一年的调控,通州下跌不多,燕郊跌幅很大,这也体现了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有些房地产企业会撑不住破产。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在于买地卖房子,卖房子虽然赚钱了,但土地价格涨了,只好把利润再投入,除了一些先知先觉,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意味着把之前的利润一次性回归社会。
一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倒下,也会起到警示作用,让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人不再心猿意马。
房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也会让一部分胆大投机高杠杆的个人破产,得到惩罚。如果胆大投机的人长期得到财富增长,让那些专注于实业的人情何以堪,连我这样长期研究房地产,谨慎的对待不同阶段投资杠杆变化的人都显得愚昧。这些人破产带来的警示作用会净化社会空气,一笑。
有时候,我也心里反对政府调控,但动机和很多人不同,有点阴暗。我是觉得每次政府的调控太及时了,应该再晚一点,这样调控之后的回调幅度就会深一点,起到上面的警示作用。人性啊,记吃不记打,疼的狠一点才能记住。
但实际上我也只是想一想,这个尺度太难把握了,搞不好,扩散到其它领域就是玩火了。

日本房地产的教训
我一直以为日本房地产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宝藏,值得好好研究发掘,引以为戒。
二十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日本房地产的数据和研究资料,可惜很少,有的多数也是表层的泛泛而谈,不像美国的房地产,有关研究详实深刻。难怪美国能忽悠残日本,忽悠垮苏联,万幸,咱的领导人大国胸怀,高屋建瓴,不容易忽悠。
以个人之力,做不到系统研究,但局部的思考还是可以的,也能有效的指引我的行动。
我们再次做一次思想实验。
假如我们回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我们身处东京。周围人都在讨论房地产,认识的人几年不见因为投机房地产暴富,报纸电视也不断传颂各种房地产致富的神奇故事,各路房地产专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仿佛每个人都有点石成金的神功,各种收费昂贵的讲座人头攒动。龟兔淡平、馊饭黑兵之流的专家到处受到膜拜。这个时候的你该怎么办?记住你是穿越回去的,知道91年就要暴跌,这次暴跌之后没有期盼之中的反弹,如果你是人到中年,这次房价的下跌就是永远。
你一定会选择:卖出。
但现实是人不可能穿越。只好假设你是当时的人,理性的人,当你在所有的人都相信房价会永远向上的时候,你怎么才能怀疑,并且判断危机不远了?
用我们的价格之锚的思维方式,在大崩盘之前,东京的住宅出租收益率已经降到了千分之几,如果算上地税,收益是负数。与当期国债收益率不用比也该心生恐惧了吧。
彻底卖出离场吗?不甘心啊,和股市一样,房地产牛市最后阶段的疯狂价格涨幅是惊人的,并且没有人能具体判定最后的高点。巴菲特四十岁的时候撤离股市整整比那一波的高点早了两年,不要说两年,如果提前离场半年也会让很多人捶足顿胸再次加杠杆入场,亏掉一切吧?还记得前面我提到那个多伦多买房人的例子吗(所幸她是卖掉贵的买了便宜的,降低了杠杆,客观上减少了损失)
合理的做法是,边打边撤。
我们再做一次思想实验,假设1989年你身处东京,不管周围的气氛如何,出租收益率已经以千分之为单位了,你如果是高杠杆买房,应该卖掉一部分,卖房的钱还掉其它房子的一部分贷款,降低整体负债。这样如果房子继续上涨,你手中还有房子继续享受升值。果然1990年房价继续上涨,你高兴之余应该理智的知道,收益率更低了,危险更近了,继续减持,降低杠杆。最后,房价崩盘了,由于你提前做了正确的事情,如果忘掉房价,你会发现你的房租收入没有减少,变化的是收益率持续提高,那是因为房价持续下跌造成的。而且随着房价下跌,你的房产税也持续减少,实际到手的现金流反而增加了。
当然你如果足够先知先觉,加上运气,在崩盘之前提前彻底立场,那就祝贺你做出了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五年前,有朋友告诉我,“人家”东京的出租收益率是百分之五,脸上充满了对日本人的羡慕和敬佩,一如很多网络文章对人家的吹捧。岂不知,多数日本人还没有从这场世纪大崩盘中缓过劲来,对房地产的记忆是:永远下跌。这有点像十几年前的深圳人。
此时的东京,如果真的纯出租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五,到真的是可以投资了(注意,这个数据我是听说,不负责任),是当期国债收益率的两倍以上,可以放心的按揭利用高杠杆提高本金的收益率。
这和本世纪初的深圳房地产何其相似,但不同的是日本现在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本世纪初的深圳不能相比,所以也不可能有深圳后来这十几年的超额收益。所以,值得投资也不过是对当地日本人而言,我们就免了吧,考虑机会成本和跨国交易的成本,还是罢了。
最后总结一下,以净出租收益率与当期国债之比为锚,大于1开始可以考虑利用杠杆购入住宅,越大杠杆越高。小于1,开始小心,偏离过大,逐步降低杠杆,以至于彻底清仓离场。但请注意,一定要参照其它因素修正,万不可教条。

再谈地段
地段对房地产而言的确是重要,那么如何看待地段呢?这一段我试着探讨一下如何选择地段。
其中一个方式就是从城市的规划看,以前的偏僻地方变成繁华都市,自然可以使房地产大幅增值。前面通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不多讲了。
还可以举一个广州珠江新城的例子。珠江新城二十年前开始规划建设,本世纪初还没有什么人气,我弟弟当时在广州,第一次置业手头紧,看中了珠江新城的价格低,买了一套两居。现在那里成了广州最繁华的地段,隔江相望是广州塔。价格自然超过平均涨幅。
另外,可以从城市的地理位置判断。
深圳的罗湖区因为罗湖口岸与香港毗邻,得地理之便首先发展起来,九十年代深圳的房价是罗湖第一,其次福田,然后是南山蛇口。
但罗湖东面和北面是崇山峻岭和水库,西面是福田区,整个限制了它的发展。由于首先发展,早期的工业区也都是低端制造业,虽然后来转型珠宝金饰,但由于规划配套的限制,注定不是高科技企业首选。加上早期城市建设缺乏规划,布局杂乱。
所以,注定不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相反,九十年代的蛇口和南山,离罗湖福田距离较远,远离政府中心,到香港要通过蛇口口岸坐船,远不如罗湖福田到香港有多处陆路口岸方便,经济规模处于小弟状态,房价也远远落后,那时候还没有滨海大道,蛇口去福田叫去深圳,需要先走南油大道(就是现在的南山大道,南油的消亡连累了这条主干道),然后上深南大道绕一大圈,路途遥远。记得那时候我们周末郊游是选择去大梅沙、南澳还是去蛇口,现在的深圳年轻人无法想象。
福田因为市政府所在地,九十年代末虽然有替代罗湖的趋势,但出了上海宾馆向西就是荒凉的代名词,98年我买第一套房子在香蜜湖附近的时候,那里还是偏僻的住宅区,隔壁的大片空地只是建好了宽阔的道路,我们不少人就在那里练车,现在是深圳的核心市民中心。而香蜜湖成了典型豪宅的标杆区域。
蛇口我们前面提过,最近没有关心过,似乎房价早已经过十万了。
现在传统关内罗湖房价最低,蛇口南山和福田几乎并驾齐驱。
2000年的时候,罗湖一套高端住宅可以买四套蛇口海边的房子,每一套这十几年涨了近二十倍,累计如果把罗湖的一套房子换到蛇口,全款买入没有利用资金杠杆的涨幅远远超过五十宝贝倍,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也感到震撼。
可见,地段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例子。
早期的深圳分关内和关外,所谓的关内就是市区,进关外地人需要办理边境证,对现在的年轻人都是陌生词了。来不及或者办不了边境证的人想进关,专门有一个灰色行业带人进关,也出过不少事。现在想起来,恍如隔世。
关外从南到北一条线划分成了两个区,宝安、龙岗。
宝安在西边,位于深圳和广州之间,深圳到广州的国道穿境而过,广深高速并行,两条路都是来往车辆日夜川流不息。宝安区政府毗邻南山区,现在宝安中心区已经和南山区自然发展连城一片。
龙岗在东部,深圳到惠州的国道过境,深汕高速上车流稀疏,我2001年我参加别克车省油大赛,组委会选中了这条高速作为赛道,就是因为车流量小,容易让参赛车辆保持匀速前进最省油。可见两边的差距。更要命的是龙岗区政府所在地远离市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龙岗区和市区之间是大片的丘陵地带。
不用再展开了,仅仅上面的比较就知道哪里的房地产更有发展潜力。事实也是如此,宝安早就把龙岗的房价甩在身后。
也有惨痛的例子。
前两年,通州房价暴涨,让很多人压抑不住,搭不上通州的快车,就把眼光扩散到了周围,一个是燕郊,一个是香河。燕郊属于河北,但内嵌在北京正东,毗邻通州,这些年吸引北京上班族的就是便宜。但随着通州房价上涨,很多投机资金的涌入,房价也是一飞冲天,最高超过了三万。随着调控开始,通州房价轻微回调,搭便车的燕郊据说已经腰斩,不要说腰斩了,百分之三十就意味着首付亏掉。一个这几年在通州买房子赚了点钱的朋友俨然以专家自居,推荐他的朋友去燕郊买房子,不知道现在作何感想。
一年多前我还在多伦多,一个老弟不管时差,我的半夜急急找我问可不可以去香河买房子,由于对方人很好,我没有废话直接告诉他万万不可,还好这个老弟虽然不懂但还算听话,避免了损失。
如燕郊香河这样的地方,没有任何产业支撑,基本面没有任何改变,存在的原因仅仅是便宜,如果投资,有效的可支付房租不会上涨,随着房价上涨收益率无从谈起。反之如果房租上涨,上班族自然会选择离城区更近的地段。
没有内在支撑的地区,一旦遇到风吹草动,首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它。
所以,再重复一遍我补充过的房地产第一名言:
与其它因素相比,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快结束了。。。)
楼主 ty_118196191  发布于 2018-02-20 18:49:05 +0800 CST  
沙发
楼主 ty_118196191  发布于 2018-02-20 18:49:27 +0800 CST  

楼主:ty_118196191

字数:22251

发表时间:2018-02-16 20:34:1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21 15:15:07 +0800 CST

评论数: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