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每日更新,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宋)!

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序言
大宋 如此江山
我们从一道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开始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此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A丰富的物质生活                  B军事对抗中力量强大
C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D成就斐然的科技
标准答案 ACD
其实我觉得,应该全选。

汤因比(1889年~1975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生活的时期,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阿汤哥却发出如此感慨,这似乎可以证明,大宋王朝真的很有魅力。让1000年后的阿汤哥心向往之。而彼时,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伟大文明的国度。

凡是读过书的人,大概都不会忘了大宋王朝的一顶帽子:积贫积弱。
这句评语,来源于钱穆的国史大纲的两句话: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编写历史教材的人断章取义,把这两句话人工阉割,作为对大宋的盖棺定论,这么搞实在无耻。

美国人说:宋朝是人类第二个千年的领头羊。
法国人说: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
英国人说: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朝。
日本人说:宋代汉民族的发达,其健全程度超出一般人想象。
中国人说: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历史教材说:宋朝积贫积弱。

历史教材,总是选择性性遗忘一些重要的东西,仅仅积贫积弱四个字就打发了大宋王朝。
实际上,宋代是中国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唯独,来鸟瞰一下真实的大宋。

经济方面
鼎盛时期的宋代,GDP占全球的80%以上,粮食亩产量是大唐的3倍,财政收入是明朝的10倍。
美国最鼎盛的时候,GDP的全球占比也远远落后于大宋。
宋代人均GDP在在2300美元。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均GDP仅有300美元,跟大宋比,弱爆了。我国现在的GDP不到8000美元,如果抛去房子的比重,估计还比不上大宋。
宋代的钢铁产量超过800年后整个个欧洲的总和。


军事方面
宋代的军事实力,也已经超越了除蒙古之外的任何王朝。
遂城之战,大宋三千打六万,打得契丹军队赶紧主动求和。
钓鱼城之战,南宋几万军队抗拒蒙古铁骑长达20年,还把蒙古大汗蒙哥一炮打伤,结果蒙哥病死。蒙哥的几个儿子回去争夺汗位,整个欧洲才侥幸没有彻底沦陷,所以钓鱼城,被称为上帝折鞭之处。
采石之战,一介书生虞允文一万多残军,打败海陵王完颜亮的百万大军。
南宋末年,名将孟珙在两年时间内灭掉金国军队60万,后来此人灭掉金国,把金国皇帝的尸体和完颜兀术后人的尸体拿到临安祭祖,轰动天下。

政治层面
宋代政治清明,明君辈出,名臣扎堆。
先看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私德高尚,雄才大略,为人宽厚包容,生活极度简朴,勤俭治国,不好女色,开创建隆之治。
宋代的历代皇帝都不好色,跟唐代几万的后宫宫女和几千太监相比。宋太祖仅有宫女200多人,连安徽某处长包养的情人数量都比不上。
宋代太祖时期,太监仅仅50人,北宋一朝,太监最高也只有100人。

宋代皇帝节俭勤政,不好声色犬马,宫女之少,太监之寡,是空前绝后的。
宋代的皇帝品德高尚,除了宋徽宗之外,没有什么明显的昏君,向李世民抢弟妹,唐玄宗泡儿媳妇儿,唐高宗泡后妈这样的人伦之乱,在宋代从未出现。

宋代是一个名臣辈出的时代,文臣如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包拯,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岳飞,杨业,曹彬,狄青,韩世忠,孟珙,也都是清一色的宋代武将。
我们耳熟能详的宋代名臣,远远超过任何朝代,包括唐代。

宋代的政治民主,文明理性,政治环境比较宽容,宋代不杀士大夫,政治文明高度发达,君主权力严格受限,不够任人唯亲,即便是皇帝,也没有权力任用不合格的私人,举几个个小例子。
神宗朝,朝廷用兵西夏,一个负责漕运的官员因为玩忽职守,宋神宗下诏诛杀。第二天,宰相蔡确奏报此事,神宗皇帝问道:这个人杀了没?
蔡确答道:没有,我正好要奏报此事。
神宗皇帝说:此事儿还有什么疑问吗?
蔡确说:自我大宋开国以来,还没有斩杀士大夫的先例,臣不希望陛下开此先例。
神宗皇帝哑口无言,良久,恨恨而言:那就脸上刺字,发配边远地区。
这时,门下侍郎章惇表示反对:要是这样,陛下还不如杀了他。
神宗问道:这又是为何?
章惇道:士可杀,不可辱。
皇帝好恼火,声色俱厉地说:一件痛快事,我都做不了。
章惇不温不火地说:这样的痛快事儿,不做也罢。
蔡确和章惇在历史上都不是什么名声好的官员,在《宋史》上,都是奸臣一栏的代表人物。但是即便如此所谓的奸臣,也能够自觉遵守不杀士大夫的信条。

南宋时,宋孝宗的棋友赵鄂跑官,宋孝宗告诉他: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放行。让他去央求宰相,可是宰相“坚执不从”,并且表示:纵降旨来,定当缴了。孝宗唯有一声浩叹:书生难与他说话!
宋仁宗想提拔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当宣徽使。包拯极力反对,“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最后仁宗只得收回成命。仁宗回去后,对老婆说:你想给你爹要官,你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

在宋代,皇帝的权力已经很小了,皇帝的旨意,宰相不同意,就是废纸一张。宋代有中央集团,但是几乎没有君主专制。
太宗时期,赵光义绕过宰相进行北伐,结果被契丹打败后。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皇帝做深刻的自我检讨。太宗无奈,只好把赵普请回来顶包。

宋代采取高薪养廉的公务员制度,宰相王安石的年薪在1500万人民币以上,一个贫困县县令也有百万以上的年薪。


文化方面
唐宋八大家,六个都是宋代人。宋词更是文化的瑰宝,宋代的绘画也出现了突破性发展,成立了最早的美术学院。无比繁荣,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世界第一都市汴梁城的繁华。
宋代出现在了最早的纸币和银行。
四大发明最重要的时期都在宋朝。

社会生活方面
宋代的百姓生活,很富裕,武大郎都能在阳谷县城买小别墅。百姓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听歌唱曲,开宴会。
宋代的妓院对全体公民开放,但是公务员绝对不能嫖娼。
宋代的社会保障非常完善,如果有人在路上病倒了,官府会对其进行无偿救治,不用担心扶老人被讹诈的风险。宋代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公立医院。
宋代的道路上没有弃婴,如果出现,一定会被送到孤儿院,并且官府负担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的全部开支。
宋代,没有强制拆迁,皇帝也不行。宋代的皇宫,是历代最狭小的,宋太宗有一次想扩建皇宫,但是咨询了附近居民,居民不同意,皇帝也没有办法。宋代的马路被百姓侵占,皇帝还是没有办法,出行的时候,只能自己减损规格。
宋代是诚信社会,如果你的钱丢在客栈里,一年之后,一般还能找回来。

宋代没有区域歧视,如果你到开封做生意,当地的企业协会,会帮助你,绝对不拍你抢了他的生意。如果有人找茬,企业协会一定对找茬者予以重罚。
宋代百姓有完整的言论和结社自由。北宋时,有一个叫王景亮的读书人,和几个纨绔子弟,接了一个社,名叫猪嘴关,他们专门给士大夫起不雅错号,连副宰相吕惠卿的玩笑都敢开。
宋代的歌星,比较敢于讽刺政治,有一次,秦桧家的三名子弟中了进士。伶人们编了个段子:一个问:今年随时主考官,一个答道:是韩信,要不然怎么了取了三秦。秦桧听了,也没有办法。

宋代的假期,一个普通公务员每年有5个黄金周,法定节假日其比现在还多。就算雇工,夏天还有三个月的高温假,在这三个月里,只需要上半天班。

外交方面
宋的强盛,体现在对外关系上,尤其是对日关系。
唐代时期,日本仰慕大唐,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和僧侣!
到了宋代,这种仰慕更前进了一步,日本人不仅派留学生,还海派美女度种!
所谓度种,就是用日本美女来到中国接受大宋男子的授精,然后怀孕后回国生孩子,借以改善日本的人种。
这种事儿,也是空前绝后的,大和民族为了追求民族进步也是够拼的。日本人的上进心令人赞叹,大宋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日本说:越是世界的,越是日本的。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哪个国家会到度中国度种,反倒是,一个美国的艾滋黑鬼就能凭借美国国籍睡上百个中国妇女,甚至是女大学生,甚至是非洲黑鬼都能在中国创造睡妹纪录?而中国的男人们,也早已没了往日的荣光!
哎,宋亡以后无华夏!



本书将从正史的角度,还原大宋这个无比强大,最令人激动的时代。这个最接近现代文明的时代,这个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也是一个被认为阉割,被严重扭曲的时代。
本书写作依据的主要为正史,宋人笔记以及现代当代的著作。如《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文简称《长编》),《资治通鉴》,《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宋人佚事汇编》,《南唐书》;《铁血强宋》,《帝国书生义气》《大宋开国六十年》《细说宋朝》《王立群读宋史》,《重新发现宋朝》,《林花谢了春红》等等。
在写作手法上,笔者借鉴了《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格,力求可读性和史实的结合。
本书将系统讲述,从927年赵匡胤出生,到1279年宋亡,这35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960年大宋建立之后,三百多年的历史,故名《大宋三百年》。
我希望自己能够把它写完,更希望笔者能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宋。
由于时间紧,笔者精力有限,虽然仔细考校,难免错谬频任,欢迎指正。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3-29 12:44:00 +0800 CST  
谢谢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3-29 18:19:40 +0800 CST  
通读宋代历史 汉唐用女人换和平 宋代用赏赐和贸易换和平 仅凭这一点 宋代就强过汉唐!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3-31 01:21:15 +0800 CST  
第一章 童年

一 圣人出世

1 香孩儿

后唐天成2年,公元927年3月21日,洛阳夹马营,一个硕大的婴儿呱呱坠地。
这个婴儿就是我们的主角赵匡胤,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不过他们都已经不幸幼年早夭了。
两次失独的赵家人,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这一年,赵弘殷28岁,杜氏25岁,他们成婚已经十年。
对这个婴孩,他们怀着极大的希冀:他们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好好活下去,长大成人,为老赵家延续香火。
活下来,对于两次死了孩子的赵家人而言,实在太不容易了。

这个小孩的出生很不一般,《宋史》的记载是这样的:婴儿降生时:满屋子里都是红光,弥漫着特殊的香味儿,婴儿身体身体金光灿灿,一直持续了三天(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因此,爹妈给他取了个乳名:香孩儿。

《水浒传》的开篇对赵匡胤的出生有一个描写: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 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 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

2 王气

这一切诡异的描绘,都是帝王的专利。这个专利,叫做王气。
史家都喜欢欺上瞒下,皇帝降生,总要搞得神秘兮兮。以显示出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民的天命。
天降降大任于斯人,所以出生要跟别人不一样。

历史上的开国者,其本人(或祖先)的出生背景、姿容,总要跟别人不一样。
后代的史官包括司马迁、 司马光这样的大家也还是会把这种荒诞不经的东西冠冕堂皇的写入正史。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搞封建迷信,而是政治宣传上确有需要,为了愚弄大众。欧阳修就在新五代史里表示:这些所谓的王气,都是骗人的(至于英豪草窃亦多自托于妖祥,岂其欺惑愚众)
我们当然不能相信,这种马后炮式的帝王之相和帝王之气。
但是,作为笑话娱乐一下,还是可以的。

芈月传里面有一个桥段:芈月跟义渠王通奸导致怀孕,大臣们要求堕胎,芈月坚持二胎政策不动摇。大臣们逼问问孩子来路,芈月诡称是秦王赢驷的种。
赢驷死了好几年,早就被虫拱了,即便人鬼情未了,生小孩也是不大可能的。
大臣们质疑不断,议论纷纷。为了平息舆论,芈月说:我是在梦里跟先王巫山云雨才怀孕的。
大臣们当然知道这纯属忽悠,表示我们都不信。

芈月不甘示弱,让人抬出了秦国的第一个女主先女脩来支撑自己所说的全是实话。女脩在织布的时候,看到玄鸟下了一个蛋,就把蛋吃了,生下了大业。
大业,就是秦人最早的男祖先。
这么一说大臣们懵了,自家的男主先都是女祖先都是吃了一个鸟蛋才生下来秦国鸟人。他们的质疑,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知道太后在扯谎,但是也不再在明面上说什么了,这事儿也就算解决了。
质疑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他们无法解决一个很深刻的哲学问题:作为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后来史学大腕司马迁,在他的代表作史记里,用很严肃的语句,记录下秦国的祖上起源:秦国女祖先织布时,吃了鸟蛋,生下秦国男祖先大业。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17 22:51:40 +0800 CST  
更新2
如果我们相信这些正史匪夷所思的描写,我们会发现开国者很多都是怪胎。
秦始皇嬴政,长着斗鸡眼、马鞍鼻、鸡胸,的了软骨病,声音像豹子一样,还有支气管炎。这估计是是司马迁的恶搞,无论如何,秦王的老妈赵姬长得很漂亮,儿子长相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汉高祖刘邦,他妈刘媪在一个风雨如晦、电闪雷鸣的日子,在大泽之陂跟蟒蛇发生了兽交性行为,然后怀下了人兽结合婴儿刘邦,还被他爹刘太公看到了。
换句话说,刘太公亲眼看到了一直大蟒蛇在光天化日(尽管是电闪雷鸣)之下强奸了刘太婆。
我们现在看来,刘邦绝对是个杂交品种,或者叫杂种,但是刘邦强调的是,把他妈搞怀孕的是大蟒,蟒跟龙比较接近,所以他是真龙天子。
兽交诞下的怪物刘邦以后总拿这个吹嘘,当然别人也不一定信。但是,在史书上,我们看不到刘太公和刘媪的任何表态;

刘备,长得像长臂猿,垂手过膝也就算了,居他然能看到自己的耳朵,不知道他的眼睛斜视到何种地步,估计他还有点斗鸡倾向,外加驴脸;
萧道成和杨坚身体上都长了鳞片,他们觉得很像龙,我们看俨然是鱼妖;
阿保机和铁木真的祖先的妈妈在生产的时候,梦见太阳掉到了肚子里;

宇文泰和朱元璋的妈妈在怀胎之前都梦见了神仙,只是宇文泰家的神仙比较厉害,抱着他妈妈升天了,费了好大劲儿才给拽下来;朱元璋家的神仙比较穷,只给了他妈一个药丸,吃下了就怀了朱重八。


如果再往前追溯古代的先贤(包括但不限于开国者),我们会发现长相是一门个精彩的段子集锦。

黄帝眉骨很飘逸;
夏禹有三个耳洞;
舜帝一个眼睛两个瞳孔;
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比彩虹还多一种);
汤的胳膊打了两次弯;
周文王长了四个乳头;
武王身上笼罩着阳气;
皋陶长了马嘴。
对于这些人的长相,东汉著名骨相学专家王充表示认可。理由很简单,大家都是这么说的,连儒家经典都是这么写的(世所共闻,儒所共说,在经传者较著可信)。
至于其他几位名流的长相:苍颉长了四个眼睛;张仪的肋骨都是长成一块;项羽也是一个眼睛两个瞳孔。
骨相学王专家表示怀疑。原因很简单,儒家学者没有见过这些人,大家说法不统一。

总体而言,秦以后的开国者的长相,就和他们的统一大业一样,是比较统一的。
中规中矩的帝王之相应该是这样的:天庭饱满,隆准日角,方桑大口,身高七尺,目有精光,发长委地,美须眉,风骨奇特;身上有痣;胼齿重瞳。
换句话学,这个人必须必须长得奇特。具体表现是:

高大丰满,弱不经风的瘦子是不行的;
必须方脸宽额头,瓜子脸是不行的;
鼻子要挺拔,塌鼻子的是不行的;
眼光要炯炯有神,盲人是不行的,只瞎一只眼也不行也不行;
头发要长,眉毛胡子要很飘逸,艺术家和小流氓以外的正常男子基本都不行;
要有气质,病歪歪的是不行的;
要长整齐的龅牙,牙齿整齐洁白是不行的的;
身上还要长很多痣,有的还要求有赘肉。

当然这些只是基本的帝王长相,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可以了,当然,历代的太祖太宗基本上都符合条件。
历代帝王,都可以在这个基本长相上创新自己的长相,虽然不能整容,但是可以在史书里面写下来。

大多数的太祖们还是比较帅气的。但是在帅气的表达方面,也就是用词方面,却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刘秀、孙权、李世民、刘裕、高欢、皇太极都很帅。
有些人帅出了仙气,比如杀兄戮弟的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有些人帅出了娘气,比如高欢,齿白如玉;比如皇太极,颜如丹渥。
史官只想着把大领导写得帅一点,但是一不小心,马屁拍过了,就把男人写成了女人。牙齿洁白如玉,脸红的像苹果。
你无法想象不用牙膏的时代,齿白如玉是怎么样子的,东北苦寒之地居然能培植出皇太极的红脸蛋儿!

出生环境上也需要创新,周武王身上笼罩的是阳气,后来的气的的颜色就开始变幻。高欢杨坚李存勖出生时,冒的都是紫气;朱温和朱元璋创新一下,就变成了红气;石敬瑭是白气;阿骨打是五色气;宇文泰居然不拘一格搞出了黑气。

出生背景也需要创新,比如刘邦之母怀孕时是雷电交加;朱温郭威朱元璋出生时家里都着火了(当然,都是别人以为着火了,去看了以后,发现屋舍俨然);郭威不仅家里着火了,还搞出了噼里啪啦的背景音乐。

对于身体个别部位的创新,太祖们也是不遗余力的:刘邦左腿长了72个黑痣;朱元璋脚底下长了七个,号称脚踏七星;司马炎、宇文泰不仅长发及腰,而且拖到地上;阿保机一出生,身体有三岁小孩儿那么大,立即会爬,三月会走。

当然,这些所有的帝王之相,都是段子。
比如身高,在史书上没写身高七尺的,要么是可能只有四五尺的中等身材,比如赵匡胤。这样的太祖,只能在其他方面努力。
要么是太祖们不知道七尺是多高,一味胡写,比如:阿保机说自己身长九尺,按照现在的算法,就是3米,比姚明还高出几头。

我们看看赵匡胤的王气: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跟五代的开国者的出生履历(朱温家貌似着火;李存勖梦见神仙冒紫气;石敬瑭家里冒着白气;刘知远紫色脸蛋白眼球比较多;郭威家貌似着火,还有炭裂之声) 相比,赵匡胤的出生时所带着的王气,很一般。
他跟其他开国者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却有着让人看上去很美好的东西:红光,体香,金光闪闪的婴儿。

跟同时代契丹的阿保机(母梦日堕怀中,有妊娠,及生,室友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三月能行,身长九尺,目光射人)相比。
赵香孩儿更是太平常了:他没有阿保机太阳之子的光环,没有阿保机哪吒附体的躯体;没有立即会爬、三月会跑的天赋异禀,更没有一颗会放电的眼睛,三米高的大个头。
当然,现在看着阿保机的履历,我们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怪物,并不神圣。
赵匡胤的出生履历虽然也有掺水的成分。但是,当我们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会感到亲切,对,就是亲切。
我们看到的都是平常而美好的东西,都是带着光明和希望的所在,神奇但是不怪诞,虚假但是不虚伪,迷离但是很美好。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婴儿赵香孩儿出生了,爹妈给取名匡胤。
胤,就是后代的意思,匡胤,就是延续香火。
这个名字寄托了赵弘殷很大的希冀,匡济死了,赵弘殷不希望这个儿子也是个长不大的主儿。
他隐隐有些担心,据说他曾经跟妻子提出,要给赵匡胤改名字,因为匡济死了,不要让名字给小匡胤带来厄运了。最后杜氏表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说服了赵弘殷,名字也就没改。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17 22:54:56 +0800 CST  
更新 3

二 乱世
赵匡胤出生的时代,是个十足的乱世。乱得连个名字都没有。
百姓对于朝代的称呼一直无所适从。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大梁,大唐灭亡,人们开始叫大梁,
17年后,923年,李存勖建立 大唐,灭了大梁,人们再度改口叫大唐;
14年后,936年,后晋灭了后唐,人们改口就叫大晋。
11年后,947年,契丹灭晋,刘知远趁机建立大汉。于是,人们改口叫大汉。
4年后,951年,郭威叛变,灭大汉,建立大周,人们再度改口叫大周。
10年后,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大周灭亡。五代的雨季终于结束。

但是907--959年这50多年,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前朝。对于这50多年的所有权,有人曾经建议赵光义收归大宋所有,就是把大宋的起点设定在907年。
赵光义本着实事求实的态度予以拒绝,但是赵光义也没能给它起个名字。
直到140多年后的1053年,欧阳修在他私修国史《新五代史》(搁明清早就杀头了)里给这个时代取了个名字:五代十国。
在这50多年里,中原建立了五个王朝,地方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短短50多年,换了5个朝代,13个皇帝,平均一个朝代10年,一个皇帝4年。

关于五代乱象,《水浒传》的开篇是这么写的: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 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

五代乱象从开国者的成分可见一斑。
朱温是黄巢的叛将,靠造反起家,后来降唐,最后灭唐。
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沙陀人。沙陀人就是西突厥人。换句话说,是强悍的少数民族。李克用,李存勖都是李唐赐给的国姓,部队战斗力相当强悍,所以农民军出身的朱温会被李存勖打败。
石敬瑭是儿皇帝,但不能说他是汉奸,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汉人。
郭威是乞丐,有个贱名叫郭雀儿。

十国,指的是独立于中原政权之外的十个地方割据政权。分别是前蜀 吴 闽 楚 后蜀 南唐 吴越 南汉 南平 北汉。
到大宋初年,只剩后蜀 南唐 南汉 荆南 吴越 北汉 武平 漳泉八个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是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
按照历史课本的套路说,就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激化,人民饱受压迫的时期。统治阶级对外屈膝投降,民族矛盾激化;对内军阀割据内战连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统一奠定了广泛的群众。
这是一个断裂的朝代,无比混乱。短短五十余年,五个朝代,八姓称帝,换了十四个皇帝。朝代更替之快,令人啧舌。
这是一个人心不古,礼崩乐坏的时代。父子相杀,手足相残的人伦悲剧不断上演,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登场就杀你全家。
这是一个暴力为王的时代。 按照五代名将安重荣的话说就是: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这句话我们很熟悉,陈胜当年造反的时候,就喊了一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过最后,有种的不是喊出口号的陈胜,而是刘邦;相同道理,当天子的不是把话挑明白的安重荣,而是赵匡胤。

五代大环境比较糟糕,但是赵匡胤出生的小环境是相当优越。927年,中原的皇帝是后唐明宗李嗣源。
五代大格局是乱世,但是明宗时代却是著名的五代小康时代。这个小康时代仅持续七年,但对于大战连绵、兵连祸结的百姓而言,这个七年是非常珍贵的。
至少,他们可以喘口气,然后接着活下去。

赵匡胤出生这一年,是五代小康的开局之年。
赵匡胤是幸运的,他出生在乱世中的盛世,从小不用过得太拧巴,跟苦大仇深的朱重八比,他的童年是幸福的。
所以苏轼后来会说:我们太祖爷出生可真会挑时候(我太祖皇帝应期而生)。

尽管赵匡胤出生时间挑的比较好,但是他爹毕竟仅仅是个下级军官,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米贵,居大不易的背景下。日子过得也不是那么称心,衣食住行都不可太任性,生活很艰苦,赵匡胤很简朴。
当了皇帝后,赵匡胤还是坚持简朴的生活作风,穿着很破衣烂衫。而衣着华美的赵光义寒碜皇帝大哥:好歹你也是一国君王,穿成这样你好意思吗?
赵匡胤感慨地说:你忘了我们在洛阳夹马营穿的什么玩意儿吗。

可见,赵匡胤从小也是穷苦出身,衣服比较破烂,衣服都是破旧的。
就像十几年前的农村那样,亲戚之间,小孩儿衣服是互相流通的,姐姐的衣服过几年给堂妹穿,哥哥的衣服过几年给表弟弟穿,循环往复,一代代传下去。
赵匡胤的衣服都是他爹和死去的大哥匡济的,然后改小了给匡胤穿,过几年就可以给弟弟光义穿,然后给光美穿,他们是共患难的兄弟,穿一条裤子长大。

赵匡胤吃穿有保障,私塾也读得起,粗通文墨。但是写日记却是不行的。估计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事儿,所以对自己的童年没有做好记录。后来人只能在宋人笔记中搜求编织太祖的童年往事。可是编造的东西,难免穿凿附会,到处穿帮。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18 16:14:12 +0800 CST  
更新4

二 乱世
赵匡胤出生的时代,是个十足的乱世。乱得连个名字都没有。
百姓对于朝代的称呼一直无所适从。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大梁,大唐灭亡,人们开始叫大梁,
17年后,923年,李存勖建立 大唐,灭了大梁,人们再度改口叫大唐;
14年后,936年,后晋灭了后唐,人们改口就叫大晋。
11年后,947年,契丹灭晋,刘知远趁机建立大汉。于是,人们改口叫大汉。
4年后,951年,郭威叛变,灭大汉,建立大周,人们再度改口叫大周。
10年后,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大周灭亡。五代的雨季终于结束。

但是907--959年这50多年,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前朝。对于这50多年的所有权,有人曾经建议赵光义收归大宋所有,就是把大宋的起点设定在907年。
赵光义本着实事求实的态度予以拒绝,但是赵光义也没能给它起个名字。
直到140多年后的1053年,欧阳修在他私修国史《新五代史》(搁明清早就杀头了)里给这个时代取了个名字:五代十国。
在这50多年里,中原建立了五个王朝,地方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短短50多年,换了5个朝代,13个皇帝,平均一个朝代10年,一个皇帝4年。

关于五代乱象,《水浒传》的开篇是这么写的: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 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

五代乱象从开国者的成分可见一斑。
朱温是黄巢的叛将,靠造反起家,后来降唐,最后灭唐。
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沙陀人。沙陀人就是西突厥人。换句话说,是强悍的少数民族。李克用,李存勖都是李唐赐给的国姓,部队战斗力相当强悍,所以农民军出身的朱温会被李存勖打败。
石敬瑭是儿皇帝,但不能说他是汉奸,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汉人。
郭威是乞丐,有个贱名叫郭雀儿。

十国,指的是独立于中原政权之外的十个地方割据政权。分别是前蜀 吴 闽 楚 后蜀 南唐 吴越 南汉 南平 北汉。
到大宋初年,只剩后蜀 南唐 南汉 荆南 吴越 北汉 武平 漳泉八个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是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
按照历史课本的套路说,就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激化,人民饱受压迫的时期。统治阶级对外屈膝投降,民族矛盾激化;对内军阀割据内战连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统一奠定了广泛的群众。
这是一个断裂的朝代,无比混乱。短短五十余年,五个朝代,八姓称帝,换了十四个皇帝。朝代更替之快,令人啧舌。
这是一个人心不古,礼崩乐坏的时代。父子相杀,手足相残的人伦悲剧不断上演,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登场就杀你全家。
这是一个暴力为王的时代。 按照五代名将安重荣的话说就是: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这句话我们很熟悉,陈胜当年造反的时候,就喊了一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过最后,有种的不是喊出口号的陈胜,而是刘邦;相同道理,当天子的不是把话挑明白的安重荣,而是赵匡胤。

五代大环境比较糟糕,但是赵匡胤出生的小环境是相当优越。927年,中原的皇帝是后唐明宗李嗣源。
五代大格局是乱世,但是明宗时代却是著名的五代小康时代。这个小康时代仅持续七年,但对于大战连绵、兵连祸结的百姓而言,这个七年是非常珍贵的。
至少,他们可以喘口气,然后接着活下去。

赵匡胤出生这一年,是五代小康的开局之年。
赵匡胤是幸运的,他出生在乱世中的盛世,从小不用过得太拧巴,跟苦大仇深的朱重八比,他的童年是幸福的。
所以苏轼后来会说:我们太祖爷出生可真会挑时候(我太祖皇帝应期而生)。

尽管赵匡胤出生时间挑的比较好,但是他爹毕竟仅仅是个下级军官,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米贵,居大不易的背景下。日子过得也不是那么称心,衣食住行都不可太任性,生活很艰苦,赵匡胤很简朴。
当了皇帝后,赵匡胤还是坚持简朴的生活作风,穿着很破衣烂衫。而衣着华美的赵光义寒碜皇帝大哥:好歹你也是一国君王,穿成这样你好意思吗?
赵匡胤感慨地说:你忘了我们在洛阳夹马营穿的什么玩意儿吗。

可见,赵匡胤从小也是穷苦出身,衣服比较破烂,衣服都是破旧的。
就像十几年前的农村那样,亲戚之间,小孩儿衣服是互相流通的,姐姐的衣服过几年给堂妹穿,哥哥的衣服过几年给表弟弟穿,循环往复,一代代传下去。
赵匡胤的衣服都是他爹和死去的大哥匡济的,然后改小了给匡胤穿,过几年就可以给弟弟光义穿,然后给光美穿,他们是共患难的兄弟,穿一条裤子长大。

赵匡胤吃穿有保障,私塾也读得起,粗通文墨。但是写日记却是不行的。估计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事儿,所以对自己的童年没有做好记录。后来人只能在宋人笔记中搜求编织太祖的童年往事。可是编造的东西,难免穿凿附会,到处穿帮。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19 22:57:40 +0800 CST  
更新5


三 童年

1 家道中落

赵匡胤的爹叫赵弘殷,虽然后来也做了皇帝(死后追封的)。但是我们发现,老赵相当无能。
赵匡胤的高祖赵眺是县令,曾祖赵挺是藩镇属官,兼御史中丞(省部级),祖父赵敬当过三个州的刺史(省部级);本来是世代官宦的老赵家,到了赵弘殷 这里就算家道中落了。
所谓家道中落,就是出了不肖子孙,祖业延续不下去了。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自己家道中落: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愁生计,但到我13岁的时候,我家突然遭受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他还在呐喊自序里说道: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
话说的很悲戚,酸不溜秋的,可鲁迅先生从来不说他家变故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不会告诉我们周家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爷爷贪官周福清,是不肖子孙。

周福清和周用吉(鲁迅的父亲)就是江南科考弊案中鼎鼎大名的周家父子。据说当时的情形是这个样子的:
1893年9月,浙江乡试主考官殷汝璋路过苏州。周福清的家丁陶阿顺向殷汝璋递交了一个信封。当时殷汝璋在会客,就请家丁出去,家丁没有得到答复,感觉事儿没办成,怕殷大人贵人忘事儿。临走的时候大喊一声:殷大人,这里面可是一万洋元啊(还有一种说法是主动拒绝行贿)。
然后东窗事发,陶阿顺被扣留,鲁迅的父亲和爷爷主动自首,结果爷爷被判处杖一百,流3000里,后来被改判死缓,最后给放了。周用吉革去功名。

从此周家一败涂地,家道中落的鲁迅从小带着贪官子孙的帽子,没少遭人白眼。不过话又说回来,祖上作孽,殃及子孙也是难免的。
在这个途中并不能看清楚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先生有点顾影自怜了。因为你不可能指望大家对贪官污吏的子孙有好脸色。
鲁迅家家道中落,是因为周福清这个不肖子孙,坑子又坑孙。

赵家老爷子虽然也是个不肖子孙,但是还能自食其力,不至于殃及子孙。
但是,赵家到赵弘殷这里也家道中落了,他没有再做官。

赵弘殷年轻时,成了流民,到处流浪。18岁时,他流浪路过定州的杜家庄。遭遇大雪天气,只好在杜家庄的大门下避雪。
家丁可怜他,偷偷收留他几天,总算没饿死。家丁发现这个人仪表堂堂,人很勤快,就告诉了庄主。庄主见到赵弘殷,也比较喜欢这个年轻人,就把15岁的杜小姐嫁给了他。赵弘殷成了老杜家的倒插门女婿。
正史和笔记都采用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写的得都很隐晦,但无法掩盖老赵流民和倒插门的女婿身份。

后来,赵弘殷曾经有过一次精彩的表演:王镕派他带领五百骑兵到黄河边去支援李存勖。赵弘殷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给李存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李存勖就留下他来掌管禁军,当了飞捷指挥使。
而赵弘殷同志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从来没有升迁过。
可见那次精彩的表演,不过就是溢美之词。如果印象深刻,能力超群,怎么可能20多年来都是一个下级军官呢?
对于二十年不升官的事儿,宋人笔记说,老赵从来不介意。这话挺违和,五代乱世,军官是个好工作,虽然待遇可能不高,但是工作很稳定,旱涝保收。
如果赵弘殷同志再挑三拣四的,估计连个下级军官都混不上,就只能饿肚皮了,老赵不是不介意,是因为工作不好找,所以不敢介意。
流浪汉,倒插门,20多年不升迁的小军官,结合起来,老赵能力很一般。

但是,赵弘殷的老婆杜小姐倒是个非常不简单的女人。
说她不简单,不是因为史书上说她治家严,懂得礼法。而是杜小姐特别能生产,从15岁结婚,到60岁死去去世,他生了5个儿子,3个女儿。
生二子匡胤时她25岁,赵匡胤比四子光美大了20岁,然后五子光赞是小儿子。也就是说他生小小儿子的时候,至少已经46岁了,放在今天,也是绝对的高龄产妇。
如果她16岁开始生(15岁结婚),那么从第一个孩子,到第8个孩子,他的生产期间跨度足足有30年。

赵匡胤出生在洛阳,但是后来兄弟两个都当皇帝了。但是父母喜结连理的地方不能忘记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杜家庄门口有个池塘,也变得有仙气儿了,改名双龙潭。毕竟在这里,赵弘殷和杜小姐已经开始了造人运动。
婚后,杜小姐跟着丈夫到洛阳,成了随军家属。生了一儿一女,全部早夭。生下赵匡胤后,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因为老赵比较后进。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0 13:27:21 +0800 CST  
更新5


三 童年

1 家道中落

赵匡胤的爹叫赵弘殷,虽然后来也做了皇帝(死后追封的)。但是我们发现,老赵相当无能。
赵匡胤的高祖赵眺是县令,曾祖赵挺是藩镇属官,兼御史中丞(省部级),祖父赵敬当过三个州的刺史(省部级);本来是世代官宦的老赵家,到了赵弘殷 这里就算家道中落了。
所谓家道中落,就是出了不肖子孙,祖业延续不下去了。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自己家道中落: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愁生计,但到我13岁的时候,我家突然遭受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他还在呐喊自序里说道: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
话说的很悲戚,酸不溜秋的,可鲁迅先生从来不说他家变故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不会告诉我们周家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爷爷贪官周福清,是不肖子孙。

周福清和周用吉(鲁迅的父亲)就是江南科考弊案中鼎鼎大名的周家父子。据说当时的情形是这个样子的:
1893年9月,浙江乡试主考官殷汝璋路过苏州。周福清的家丁陶阿顺向殷汝璋递交了一个信封。当时殷汝璋在会客,就请家丁出去,家丁没有得到答复,感觉事儿没办成,怕殷大人贵人忘事儿。临走的时候大喊一声:殷大人,这里面可是一万洋元啊(还有一种说法是主动拒绝行贿)。
然后东窗事发,陶阿顺被扣留,鲁迅的父亲和爷爷主动自首,结果爷爷被判处杖一百,流3000里,后来被改判死缓,最后给放了。周用吉革去功名。

从此周家一败涂地,家道中落的鲁迅从小带着贪官子孙的帽子,没少遭人白眼。不过话又说回来,祖上作孽,殃及子孙也是难免的。
在这个途中并不能看清楚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先生有点顾影自怜了。因为你不可能指望大家对贪官污吏的子孙有好脸色。
鲁迅家家道中落,是因为周福清这个不肖子孙,坑子又坑孙。

赵家老爷子虽然也是个不肖子孙,但是还能自食其力,不至于殃及子孙。
但是,赵家到赵弘殷这里也家道中落了,他没有再做官。

赵弘殷年轻时,成了流民,到处流浪。18岁时,他流浪路过定州的杜家庄。遭遇大雪天气,只好在杜家庄的大门下避雪。
家丁可怜他,偷偷收留他几天,总算没饿死。家丁发现这个人仪表堂堂,人很勤快,就告诉了庄主。庄主见到赵弘殷,也比较喜欢这个年轻人,就把15岁的杜小姐嫁给了他。赵弘殷成了老杜家的倒插门女婿。
正史和笔记都采用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写的得都很隐晦,但无法掩盖老赵流民和倒插门的女婿身份。

后来,赵弘殷曾经有过一次精彩的表演:王镕派他带领五百骑兵到黄河边去支援李存勖。赵弘殷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给李存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李存勖就留下他来掌管禁军,当了飞捷指挥使。
而赵弘殷同志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从来没有升迁过。
可见那次精彩的表演,不过就是溢美之词。如果印象深刻,能力超群,怎么可能20多年来都是一个下级军官呢?
对于二十年不升官的事儿,宋人笔记说,老赵从来不介意。这话挺违和,五代乱世,军官是个好工作,虽然待遇可能不高,但是工作很稳定,旱涝保收。
如果赵弘殷同志再挑三拣四的,估计连个下级军官都混不上,就只能饿肚皮了,老赵不是不介意,是因为工作不好找,所以不敢介意。
流浪汉,倒插门,20多年不升迁的小军官,结合起来,老赵能力很一般。

但是,赵弘殷的老婆杜小姐倒是个非常不简单的女人。
说她不简单,不是因为史书上说她治家严,懂得礼法。而是杜小姐特别能生产,从15岁结婚,到60岁死去去世,他生了5个儿子,3个女儿。
生二子匡胤时她25岁,赵匡胤比四子光美大了20岁,然后五子光赞是小儿子。也就是说他生小小儿子的时候,至少已经46岁了,放在今天,也是绝对的高龄产妇。
如果她16岁开始生(15岁结婚),那么从第一个孩子,到第8个孩子,他的生产期间跨度足足有30年。

赵匡胤出生在洛阳,但是后来兄弟两个都当皇帝了。但是父母喜结连理的地方不能忘记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杜家庄门口有个池塘,也变得有仙气儿了,改名双龙潭。毕竟在这里,赵弘殷和杜小姐已经开始了造人运动。
婚后,杜小姐跟着丈夫到洛阳,成了随军家属。生了一儿一女,全部早夭。生下赵匡胤后,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因为老赵比较后进。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0 13:28:13 +0800 CST  
更新6

2 童年日记

赵匡胤不写日记,他的童年很模糊。童年旧事充斥巧合和天意的色彩。
939年,赵匡胤12岁,光义出生。史载杜小姐为了躲避战乱,用挑子挑着兄弟两个,被一个著名的道士陈抟遇到了,即兴泄露天机:谁说现在没有天子,杜老太太一个挑子挑两个(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
当然,这个段子胡说八道的水平,是相当笨拙的。

匡胤、光义兄弟年龄差了一圈,如果匡胤13岁,光义1岁,匡胤是不能放入箩筐里的。13岁了,体型太大,不大容易放进去。就算勉强能塞进去,年龄差了12岁,对于挑担子的杜小姐来说,搞平衡也不是一件易事儿。
再者,939年到944年,没有发生战乱,944年1月才爆发了契丹侵略后晋的战争。如果这时,杜小姐去避难,那么赵匡胤17岁,都快结婚了,光义5岁。不知道杜小姐怎么有力气挑的动成年男子赵匡胤。

赵匡胤在明宗治世中度过了童年时光。明宗即位时,已经60岁高龄。
老人饱经沧桑,深谙民间疾苦,在位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废除了弊政苛法;斩杀盗墓贼温韬;驱逐宦官伶人宫女;禁止进献珍玩;减轻徭役,严惩贪官。当政七年,基本没有战争,生产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后世津津乐道的明宗之治。
老皇帝的口碑极好,连一向对古人很苛刻的欧阳修也对他感慨颇多:夏商周以来,就没有几个好皇帝,明宗算一个。(“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欧阳修)
然而这个好皇帝,却有一个致命的毛病。这个也是所有皇帝的通病:对权力过度热爱。
不管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都想万岁万岁万万岁。而60多岁的唐明宗也体味到做皇帝的幸福,对于皇位比较眷念,因为花甲之年才干这份工作,所以感觉和皇位相见恨晚。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对时间极度过敏。
到了晚年他还是不肯立太子,大臣们一提起立储。他就特别敏感,老泪纵横,声泪俱下,认为大臣们想要逼迫他退位。
碰上这么个主儿,大臣们也就不敢再提及此事,谁也不愿意去欺负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头。

他的长子李从荣很想当皇帝,但是这个人跟大臣们关系很糟,大臣们也不待见他。
933年,明宗病重,李从荣知道大臣们不会让自己即位,就先发制人,发动政变,企图武力抢班夺权。

枢密使冯赟在老皇帝的支持下,打败了李从荣叛军。到了李从荣家里,从床底下把战战兢兢的李从荣夫妻拉出来杀了。然后杀掉了李从荣全家,包括两个儿子,真正做到了赶尽杀绝。
老皇帝说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都死了,哭得很难过,几乎要从床上掉下来,哭昏过去好几次。几天后,老皇帝在忧惧中死去,三子李从厚即位。
934年,老皇帝的养子李从珂又把亲子李从厚废掉。

宫廷里的政变和厮杀跟赵匡胤没有关系,大唐和大晋的改朝换代也跟赵匡胤,也没有关系。因为政变和改朝,不多么惨烈,都只波及权力中心的那群人。
朝廷改变之后,下级军官赵弘殷没有变动工作,他一直在做自己的下级军官。收入微薄但是旱涝保收,十分稳定。尽管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没有哪个天子在安排自己人时,会想起这么个小官职,也没有人竞争他的岗位。
少年赵匡胤一直过着安定祥和的日子,几次战争都没有受到影响,就连契丹人打过来,赵家人都还能完好无缺,实在是乱世里的奇迹。

童年的赵匡胤,要做的就是跟小伙伴们玩耍,上上私塾,打打鸟,打打架,对于孔孟的之乎者也,赵匡胤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儒家仁爱忠义之心,他却深植于心。
世界很大,外面很乱,赵匡胤,你只需要好好玩耍就够了。

土屋惊魂
有一次,赵匡胤和小伙伴韩令坤在一间土屋里玩耍,突然听到门口的树上,鸟叫个不停。于是他们就出来打鸟,结果两人刚走出屋门,房子就坍塌了。两个人虚惊一场,面面相觑。赵匡胤感觉是老天在帮助他们,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童年时候的赵匡胤是天真烂漫的,作为军属子女。读书,在他看来无关紧要。他很活泼,一直保有一个孩童的天真和狡黠。他会在私塾下学后,在路上或者墙壁上写着,史怀才是坏人,韩令坤是头猪之类的戏谑之语。

他会因为玩具的小伙伴打上一架,赵匡胤有一个很喜欢的石马,经常被小伙伴偷过去玩。后来赵匡胤没办法,只能把石马给埋起来了。但是不久自己也把这事儿给忘了。
四十多年年后,赵匡胤回到洛阳老家,又想起了这事儿,于是下令让人去指定地点去挖掘,果然就挖到了儿时心爱的玩具,赵匡胤把玩良久,不胜感概。

危险驾驶
自小在军营长大的赵匡胤,喜欢骑马射箭,舞枪弄帮,性格豪爽刚毅,勇敢而又善于谋略。
他敢于驯服烈马,驯马是个技术活,风险很大,技术指数很高。

有一次,赵匡胤在别人的撺掇下试骑一匹烈马。这是一匹裸马,没有有笼头,没有缰绳,没有马鞍,放到现在绝对是三无车辆,骑它就是危险驾驶。
赵匡胤跃上烈马后,这匹马立即飞奔登上斜坡,赵匡胤也从马上摔了下来,观众都以为赵大郎要挂掉了。
没想到这一刻,奇迹发生了。赵匡胤站了起来,追上野马,腾空骑上,毫发无损。这一刻英姿飒爽的赵匡胤可比赛车手兜风多了。

赵很崇拜自己的父亲,在别人看来,父亲是个没用的小军官。在赵匡胤看来,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忠诚的人。
948年,父亲在陈仓跟叛军打仗,大腿中了一箭,反而愈战愈勇,战后因功被提升为护胜都指挥使,这个消息也给正在闯荡途中的赵匡胤一个极大的鼓舞。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0 19:59:15 +0800 CST  
@青埂12345 2016-05-20 19:59:15
更新6

2 童年日记

赵匡胤不写日记,他的童年很模糊。童年旧事充斥巧合和天意的色彩。

939年,赵匡胤12岁,光义出生。史载杜小姐为了躲避战乱,用挑子挑着兄弟两个,被一个著名的道士陈抟遇到了,即兴泄露天机:谁说现在没有天子,杜老太太一个挑子挑两个(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

当然,这个段子胡说八道的水平,是相当笨拙的。

匡胤、光义兄弟年龄差了一圈,如果匡胤13岁,光义1岁,匡胤是不能放入箩筐里的。13岁了,体型太大,不大容易放进去。就算勉强能塞进去,年龄差了12岁,对于挑担子的杜小姐来说,搞平衡也不是一件易事儿。

再者,939年到944年,没有发生战乱,944年1月才爆发了契丹侵略后晋的战争。如果这时,杜小姐去避难,那么赵匡胤17岁,都快结婚了,光义5岁。不知道杜小姐怎么有力气挑的动成年男子赵匡胤。

赵匡胤在明宗治世中度过了童年时光。明宗即位时,已经60岁高龄。

老人饱经沧桑,深谙民间疾苦,在位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废除了弊政苛法;斩杀盗墓贼温韬;驱逐宦官伶人宫女;禁止进献珍玩;减轻徭役,严惩贪官。当政七年,基本没有战争,生产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后世津津乐道的明宗之治。

老皇帝的口碑极好,连一向对古人很苛刻的欧阳修也对他感慨颇多:夏商周以来,就没有几个好皇帝,明宗算一个。(“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欧阳修)

然而这个好皇帝,却有一个致命的毛病。这个也是所有皇帝的通病:对权力过度热爱。

不管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都想万岁万岁万万岁。而60多岁的唐明宗也体味到做皇帝的幸福,对于皇位比较眷念,因为花甲之年才干这份工作,所以感觉和皇位相见恨晚。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对时间极度过敏。

到了晚年他还是不肯立太子,大臣们一提起立储。他就特别敏感,老泪纵横,声泪俱下,认为大臣们想要逼迫他退位。

碰上这么个主儿,大臣们也就不敢再提及此事,谁也不愿意去欺负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头。

他的长子李从荣很想当皇帝,但是这个人跟大臣们关系很糟,大臣们也不待见他。

933年,明宗病重,李从荣知道大臣们不会让自己即位,就先发制人,发动政变,企图武力抢班夺权。

枢密使冯赟在老皇帝的支持下,打败了李从荣叛军。到了李从荣家里,从床底下把战战兢兢的李从荣夫妻拉出来杀了。然后杀掉了李从荣全家,包括两个儿子,真正做到了赶尽杀绝。

老皇帝说自己的亲儿子亲孙子都死了,哭得很难过,几乎要从床上掉下来,哭昏过去好几次。几天后,老皇帝在忧惧中死去,三子李从厚即位。

934年,老皇帝的养子李从珂又把亲子李从厚废掉。

宫廷里的政变和厮杀跟赵匡胤没有关系,大唐和大晋的改朝换代也跟赵匡胤,也没有关系。因为政变和改朝,不多么惨烈,都只波及权力中心的那群人。

朝廷改变之后,下级军官赵弘殷没有变动工作,他一直在做自己的下级军官。收入微薄但是旱涝保收,十分稳定。尽管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没有哪个天子在安排自己人时,会想起这么个小官职,也没有人竞争他的岗位。

少年赵匡胤一直过着安定祥和的日子,几次战争都没有受到影响,就连契丹人打过来,赵家人都还能完好无缺,实在是乱世里的奇迹。

童年的赵匡胤,要做的就是跟小伙伴们玩耍,上上私塾,打打鸟,打打架,对于孔孟的之乎者也,赵匡胤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儒家仁爱忠义之心,他却深植于心。

世界很大,外面很乱,赵匡胤,你只需要好好玩耍就够了。

土屋惊魂

有一次,赵匡胤和小伙伴韩令坤在一间土屋里玩耍,突然听到门口的树上,鸟叫个不停。于是他们就出来打鸟,结果两人刚走出屋门,房子就坍塌了。两个人虚惊一场,面面相觑。赵匡胤感觉是老天在帮助他们,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童年时候的赵匡胤是天真烂漫的,作为军属子女。读书,在他看来无关紧要。他很活泼,一直保有一个孩童的天真和狡黠。他会在私塾下学后,在路上或者墙壁上写着,史怀才是坏人,韩令坤是头猪之类的戏谑之语。

他会因为玩具的小伙伴打上一架,赵匡胤有一个很喜欢的石马,经常被小伙伴偷过去玩。后来赵匡胤没办法,只能把石马给埋起来了。但是不久自己也把这事儿给忘了。

四十多年年后,赵匡胤回到洛阳老家,又想起了这事儿,于是下令让人去指定地点去挖掘,果然就挖到了儿时心爱的玩具,赵匡胤把玩良久,不胜感概。

危险驾驶

自小在军营长大的赵匡胤,喜欢骑马射箭,舞枪弄帮,性格豪爽刚毅,勇敢而又善于谋略。

他敢于驯服烈马,驯马是个技术活,风险很大,技术指数很高。

有一次,赵匡胤在别人的撺掇下试骑一匹烈马。这是一匹裸马,没有有笼头,没有缰绳,没有马鞍,放到现在绝对是三无车辆,骑它就是危险驾驶。

赵匡胤跃上烈马后,这匹马立即飞奔登上斜坡,赵匡胤也从马上摔了下来,观众都以为赵大郎要挂掉了。

没想到这一刻,奇迹发生了。赵匡胤站了起来,追上野马,腾空骑上,毫发无损。这一刻英姿飒爽的赵匡胤可比赛车手兜风多了。

赵很崇拜自己的父亲,在别人看来,父亲是个没用的小军官。在赵匡胤看来,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忠诚的人。

948年,父亲在陈仓跟叛军打仗,大腿中了一箭,反而愈战愈勇,战后因功被提升为护胜都指挥使,这个消息也给正在闯荡途中的赵匡胤一个极大的鼓舞。
-----------------------------
qq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0 20:25:00 +0800 CST  
更新7(长篇连载 每日更新)
四 可耻的侵略者
赵匡胤的安逸生活持续到公元947年。
这一年,契丹大军南下,耶律德光在赵延寿的挑拨下攻破开封城。
这事儿的渊源还要从石敬瑭说起。936年,石敬瑭慷他人之慨,把赵延寿家占据的的幽云割让给契丹,以争取辽国支持自己称帝。石辽联军灭后唐,赵延寿丢了地盘,成了俘虏的他却成了辽国的宠臣,石敬瑭做了儿皇帝。

1 儿皇帝和孙皇帝

这一年,石敬瑭44岁,耶律德光34岁。七年以后的942年,石敬瑭在忧虑中死去。这个人的名声太丑,他死之后,一直都有人在骂他,称臣称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
可谓骨朽人间骂未消,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历史书还在拿儿皇帝说事儿。

旧五代史对他的评价是:引海救火,饮鸩止渴,终于不得好死(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
对于此人,一向爱好评价的欧阳修在他的《新五代史》里不置一词,用语言评价他太过苍白。
他在位的几年,安抚藩镇,发展农商,中国稍安,百姓安居乐业;他为君工作卖力,宵衣旰食,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生活简朴,穿粗衣麻鞋。但是,不管他的政绩如何,都不能摘掉民族罪人的帽子。但是当时的老百姓不懂什么民族大义,对他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他的威望也是很高的。
他拱手让出去的幽云十六州,将会成为中华民族几百年的痛。

石敬瑭死后,养子、侄子石重贵即位。石重贵能力一般,但是很有骨气。他即位的时候,38岁,耶律德光41岁。
对于虎视眈眈的契丹,在大臣的撺掇下。石重贵表示:我可以做孙子,但是绝不称臣。
做孙子是历史遗留问题,谁让他爹主动管人家叫爹,不叫爷爷,就是不孝。
但是国家关系那是外交关系,外交关系是可以改善的。所以称臣是不可以的,每年的进贡可以赊账。
这其实是大臣们在涮皇帝,喊爷爷是你自己的事儿;称臣是大家都有份。你要是当孙子,对我们没影响;你要是称臣,我们就是奴下奴。
所以辛苦皇帝一个人,幸福朝廷一群人。

石重贵的抵触惹恼了耶律德光,双方开始打仗,944年契丹大举入侵,945年再度入侵,石重贵一方面求和,一方面反击,耶律德光两度被挫败。
打跑了耶律德光,并不能说明石重贵有多英明。
在皇帝的岗位上,这位仁兄除了骨气之外,什么都没有。

他跟生性朴素爱民如子的石敬瑭不一样。
他喜欢多姿多彩的生活,换句话说,他比较好色,还有乱伦倾向。
石敬瑭尸骨未寒,石重贵就把他的婶娘冯氏(石敬瑭的弟媳)纳为妃嫔,还恬不知耻地说:我今天做你的新郎官如何(我今日做新婿何如)?。其人荒淫可见一斑。

946年,契丹大军再度南下,947年1月开封城破,石重贵被俘。他没有像前朝的末代皇帝一样自杀身亡。可是活着对他而言,是一个屈辱的选择。
到契丹后,他的女儿和妃嫔先后被契丹贵族抢走,作为发泄的工具。
他本人在契丹境内开始降虏生活,变成了一个守着茅草屋和几十亩土地的农夫,直到964年,在屈辱中死去。

2 打谷草

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依中原皇帝的礼仪入主开封,宣布自己成为中原之主。改元大同,希望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契丹这次来了很多人,要安排工作。就在这一年,赵弘殷同志处于半失业状态,赵家没能躲过契丹的大规模抢劫,赵家没了生活来源。但是赵家人要吃饭,赵家陷入困顿。

耶律德光进入开封后,登上城楼,发表就职演讲:我也是人,你们都不要害怕,我是来解救你们的。我本来不想来这里,是你们的皇帝请我来的。
这话很耳熟,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不要害怕,皇军是来保护你们的,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耶律德光属于典型的说人话不干人事的那号人。他想做中原之主,但是他的部队却不带辎重,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他下令军队去打谷草。
所谓打谷草,就是公开抢劫。
开封和洛阳就像沦陷的南京一样,成为一座鬼城,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附近的数百里成为白地。辽军对文明富庶的中原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导致中原大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耶律德光也想做一代英主,成就千秋功业,建设大同社会。思想追求很高,但是此人本质上是个鼠目寸光的货色。到了开封,他发现开封太有钱了,比草原舒服多了,就想把别人家的东西抢回家。
抢完百姓,又来抢劫官僚,这一下官不聊生聊生的时代到来了。耶律德光以犒军为名,要求所有的官员括钱,交出钱帛保命。
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刘宗敏也干过这种事儿。大多数官员在钱和命的选择上,还是会要命,这么一番考掠下来,德光斩获很多,他准备把这些钱运回自己东北老家,好好享受生活,耶律德光很高兴。

但有人不高兴,中原百姓很不高兴,官员也不高兴,百姓破产了,官员也破产了。这些破产的人中,就有赵弘殷,大家都被抢光了,没有最光,只有更光;没有最穷,只有更穷。
他们对契丹强盗进行了有力反击。时不时拿着锄头斧头干掉落单的契丹兵。很多契丹兵不明不白的死去,失踪,也不知道是谁干的。

后来,这群破产的官民开始合伙杀契丹兵,有的部队甚至达到几万人,不久,澶州被攻破,宋州、毫州、密州相继被义军拿下。契丹任命的官员大部分被干掉。
开封城内打谷草的契丹兵,减员严重。汴京的四面八方都有义军人马。德光意识到,如果让他们连成一片,再跑就来不及了。
耶律德光虽然贪恋汴京的繁华,但是不想自己的人马全部折在这儿。于是,4月1日,德光满载着抢劫的成果,留下一句中原人民不好管理的话,依依不舍的离开汴京,这一天离他称帝只有2个月。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1 10:48:36 +0800 CST  
更新8 长篇连载 ,每日更新

3 相州大屠杀

耶律德光被赶走了,但是他不甘心,他很生气,他需要泄愤。走到相州的时候,德光下令屠城。
相州大屠杀,是一场比南京大屠杀还要野蛮、惨烈的大屠杀,所有的男子悉数被杀光,妇女被强暴后掳走。契丹兵为了取乐,把婴儿丢在空中,然后用刀尖枪头接住……
事后轻点,死伤十余万人。
相州遭遇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比1937年的南京还要惨烈,因为这时,是冷兵器时代,一般情况下,一刀一枪是无法杀死一个人,大多数人都是在重伤后挣扎着、痛苦的死去。
即便是如今,还有人站在所谓民族内部矛盾的立场表示,耶律德光是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持这种观点的的人,需要把自己的一家老小或者祖先丢在1000年前被屠杀的相州城,一边看着自己家的老爸儿子被杀害,婴儿被挑死,老婆老妈女儿被强暴然后被掳走成为永远的奴隶。
一边站在多民族创造历史的高度,去细细体味耶律德光的杰出和伟大。


4 肉干皇帝:胡尘丧帝耙

退兵路上,德光一路看着荒凉的中原。不停地推卸责任,他说中原破败到这个地步,都是汉奸赵延寿的罪过,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他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就是所谓的三失之训。包括收刮民财;打谷草扰民;没有及时让节度使就藩。
书面总结做的有模有样的,但是强盗屠夫耶律德光并没有归还犯罪所得的打算,他想把这些东西拉回到家好好享受。
失败的耶律德光很懊恼,他曾经有过一个高尚的大同梦,但是这梦想被他卑劣的人格和强盗本性给打趴下了,从此一蹶不振。

现在,他失败了,想起了曾经卑微的理想和遥不可及的千秋功业,懊恼不已,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
回家还要受妈妈的冷嘲热讽,想想都窝心。自己都46岁了,还没有开始亲政,军政大权还在母后手里。一切对他来说都已经没有希望了,本来想要征服中原建立自己的权威拿回最高权力,现在倒好,一败涂地,曾经有着很大野心的强盗德光越想越生气,越生气越想。

他虽然抢了很多东西,但是已经没有时间享受这一切了。走到半途上,耶律德光得了热疾了。御医劝其远离女色,耶律德光叱骂御医:我现在是热病,不仅女色怎么泄火,耶律德光,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昼夜淫乐,整日炮声隆隆,最后火没泄出来,人却越来越羸弱。
不久以后,大军到达河北栾城,德光在气恼和纵欲中死去,临死都没能释怀他的功业和大同梦。
对于他的死,老百姓很高兴,他死去的地方被起名为杀胡林,这一天,是4月22日,离他开封称帝,只有82天。
德光死后,他的母亲束律太后一点不难过,强烈要求死要见尸,这个就难办了。大臣们担心他的遗体腐烂变质,就把他的内脏都掏出来,用盐腌好,保存起来。耶律德光成了第一个木乃伊皇帝。百姓听到以后更高兴了,给他起了个错号叫肉干皇帝。

强盗耶律的光杀戮太重,罪孽太深,可以说万死难赎其身。估计再普渡众生的菩萨都不会普渡这个恶魔。
或许,他的死本身就是因果报应。
王夫之很尖锐的指出,耶律的光的失败,是上天天一刻都容不下他,非要灭了他,他不识时务,还要自以为是的搞战败总结。失败了好还要杀人泄愤,真悲哀。(天亡之在眉睫,不知乘时者,而以前日之覆败为惩,悲乎)。
赵翼也表示庆幸:不闻宫掖悲人彘,肯使胡尘丧帝耙。

耶律德光,你就放心的去死吧,你放心,你的母后一点儿都不难过,他刚好想立你的小弟弟做皇帝:你真孝顺,成全了母后的夙愿;你的身后事会被处理的很好,连肉干都胭好了;中原的老百姓不欢迎你,你可以瞑目了。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2 10:48:20 +0800 CST  
更新8 (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长篇连载 每日更新)

五 流浪

德光主政期间,赵家陷产,生活没了着落。整个开封兵荒马乱,赵弘殷切已经48岁了,赵匡胤21岁。
赵匡胤再也坐不住了,往高大的层面讲,赵匡胤,不忍心看到生灵涂炭,想拯救斯敏于水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当然,我们不能怀疑赵匡胤的确有这方面的报复和雄心。但这时,更现实的问题是,赵家人要吃饭,父亲老了,弟弟还小,赵匡胤决定出去闯荡一下。


赵匡胤离家出走有着无奈和苦衷,新婚燕尔,和娇妻的鱼水之欢刚刚开始,就得出去奔个前程,实在有些割舍不下,但是没有办法,赵家人要吃饭,只能委屈大郎出去闯荡了。

于是赵匡胤辞别了妻子,带上盘缠,踏上了闯荡的旅程。从落魄公子哥变成了一个流浪汉、一个业余大侠。
世界很大,赵匡胤要出去看看看;可是世界也很乱,赵匡胤不知道去哪儿看。对于赵匡胤来说,他只能且走且看。
不久,耶律德光死在逃回家的路上,刘知远瞅准机会建立了大汉,定都开封。

1 仰人鼻息

赵匡胤不知道路在何方,就去了复州,投靠了父亲的战友王彦超。
王彦超看着眼前这个落魄少年,一眼就认定这个家伙是个纨绔子弟,想通过父亲的关系,走后门来我这里混饭吃。
人是不能要的,赵弘殷这个后进的老战友,混了20多年,都只是一个飞捷指挥使,现在连饭都吃不上,想来儿子肯定也不怎么样。
赵匡胤相貌平平,虽然史书上说: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但是很遗憾,王彦超不认识他,所以不知道他是非常之人。
王彦超只知道,眼前这个家伙是那个后进老战友的没本事的儿子。
赵匡胤不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当兵的好材料,所以在面试时,没给王彦超留下丝毫好印象。
王彦超本着本官不招收无用之人的原则,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落魄青年赵匡胤的工作申请。但是,出于交情,给了几千钱,打发赵匡胤走。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对此事耿耿于怀。于是在一个酒宴上,他就问王彦超:当年在复州,我去投奔你,你为什么不收留我?
王彦超是个老狐狸,这时,是不能高实话实说的:当年我看不上你。
王彦超低头走下台阶说道:当年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刺史,我那一勺水大的地方,这么能容下陛下这样的真命天子呢?如果当年我给您安排了工作,陛下就不会有今天了。
这一翻番说的皇帝很高兴,也就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儿。

读史书我们发现,如果……就……是一个万能的句型,这样的句型产生的语言威力是相当大的。
唐朝的时候,魏征被李世民抓住,面对李世民的非难,魏征说:如果你大哥听我的早点干掉你,今天就不会被你干掉,李世民深表赞同;
后来赵普见到已经当了皇帝的赵光义说:如果太祖听我的,传位给儿子,你就当不上这个皇帝,赵光义深以为然。
现在王彦超说:如果但年给你安排工作,你就没有今天,赵匡胤很高兴。

但是当年被打发走的赵匡胤是不高兴的,心里指不定怎么恨这个以貌取人的王军阀。如果不恨,也不至于10多年了,还是耿耿于怀。
但是赵匡胤是个有雅量的人,如果换成朱八八,怕是不管王军阀怎么巧言令色,口吐莲花,脑袋怕是要搬家,敢看不起俺老朱。
不高兴归不高兴,好歹王彦超还给了点钱,工作没有着落的赵匡胤还得继续找工作,努力提到私塾就业率。

他到了随州,找到了父亲的好友董宗本,赵匡胤还想通过走后门的解决工作。
但是,这一次,他成功了。
董宗本也没发现赵匡胤有什么非同寻常的地方,但他接纳了赵匡胤。

找到工作的赵匡胤心情很愉快,董大爷对他很好,让他跟自己的儿子董遵诲一块工作。但是很快,赵匡胤感觉工作不太顺利。因为董公子是个年轻气盛的公子哥儿,不像赵匡胤是个家道中落的公子哥儿。
董公子脾气很暴躁,对于父亲这么看好这个穷小子很不以为然。两个人自然脾气不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尽管赵匡胤力求避免冲突,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董公子就是看赵公子不顺眼儿,所以,还是摩擦不断。
董公子总是跟赵公子说:我经常看到七彩祥云,老是做梦梦见一个百尺的黑蛇,在雷电交加中化龙而去,这是什么征兆啊?
董公子以为,赵公子怎么也该巴结一下:董公子以后可以成为真龙天子。
可是赵公子不信这个,所以不搭腔。

有一次,两个人一块讨论兵法,董公子理屈词穷,却并不认输,反倒是佛袖而起,把滔滔不绝的赵公子晾在那儿了。
赵公子很尴尬,感觉在这工作很不顺心,只能很礼貌地向董大爷提出辞职,默默离开。

后来赵匡胤登基,召见了董公子,就问他:你还记得祥云和化龙的梦吗?董公子很害怕。有王气是要掉脑袋的。董公子不说话,只是高呼万岁。
董公子嘴笨,如果是王彦超肯定会说:自从陛下离开,我就再也没有看到过祥云,梦见过化龙了。或者也用如果……就……句型:如果当年我不欺负您,您跟着我爸一块混,就没有今天。

赵匡胤相当有雅量,对于这个当时欺负他的年轻人。他只是开了个玩笑,给予了足够的包容和重用。不仅提拔他做了边关大将,还帮助他找回了是失散多年的老娘。
想起昔日的无礼和年少气盛,面对以德报怨的大宋皇帝。董公子在环州整整干了14年。确保西部边疆岿然不动。此时后话。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3 13:15:02 +0800 CST  
更新9 (大宋三百年之赵匡胤 )



2 少年的奇遇

赵匡胤辞职了,又变成失业人员,对于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他决定不能再走后门,托关系。
仰人鼻息是成不了事儿的。

赵匡胤年轻的时候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的高辛庙算命,想要算算自己能做到什么官?结果从小校到节度使都没有中。最后中了了皇帝签。
每逢乱世,总会有和尚道士作为天意的泄漏者。一个和尚说:你们如果现要天下太平,就需要等待定光佛出生。赵匡胤不知道,自己就是定光佛的后身。

不走后门的赵匡胤开始了毫无目的的流浪生活,这段流浪生活想当的辛苦。
有一次到了原州地界,赵匡胤困了,就在树荫底下睡午觉,奇怪的是,为了让赵匡胤睡好午觉,这颗大树的树荫一直不动,后来这棵树就得到了一个新名字,叫龙泉,当年赵匡胤睡过的地方再也不长草,大树的枝条还是龙角的形状。

耍赖的赌徒

赵匡胤流浪到潘原县城时,一个会看骨相的老和尚很惊奇,就偷偷让人把他的画像画在寺庙的墙壁上,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人之相。
在潘原街头,赵匡胤看到有人在赌博,就跟当地人一块赌博,赵匡胤赌技很好,赢了很多钱,很高兴。
但是当地人欺负这个外来人,把他打了一顿,赢的钱也也全部被抢走。等到称帝以后,赵匡胤还是觉得这个县实在太可恶,想把这个县从地图上抹掉,把当地的百姓迁到别出去。

野菜奇缘

有一次,赵匡胤特别饿,就去偷吃老和尚地里的菜。此时,老和尚梦到一个金龙在吃他地里的菜,被惊醒后,看到赵匡胤在梦里的地点在吃菜。
老和尚给了了赵匡胤很多食物,分别的时候,老和尚把自己的梦告诉赵匡胤说:您以后会得志,希望你能给我建一个大庙。
赵匡胤称帝以后,老和尚还在,就给老和尚建造了普安寺。


羊肉泡馍

赵匡胤流落到在长安,腹中饥饿难耐,只剩下两块难以下咽的干馍,于是恳求羊铺的店主给他一碗羊肉汤,把馍掰碎以后,泡在汤里后,汤香馍软,美味异常。
当了皇帝后再度去这家店铺吃了一顿,消息不胫而走,羊肉泡馍风靡长安。
后来宋代的第一天才苏轼评论:陕西最好吃的就是羊肉泡馍。

帝王诗
流浪到华山的时候,他写过一首诗: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感却流星赶却月。后人感觉太土,就改为改为:未离海峤千山黑,才到天心万国明,大部分认为文气卑弱不如原作。

千里送京娘

赵匡胤流浪到太原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千里送京娘的故事。
按照冯梦龙的说法,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赵匡胤亡命天涯,寄居在叔叔道士赵景清的清油观里,发现道观里关了一个17岁的女孩京娘,去阳曲还愿,被强盗抓住,两个男的都想娶她,争执不下。于是商量再抢一个,两个美女跟两个大王同时完婚,不伤了兄弟义气。于是就把京娘暂时寄存在这个观里。
赵匡胤很生气,把观给砸掉了。路上杀了两个强盗,京娘有感激转化为爱慕。从太原到蒲州,赵匡胤步行近千里把美女送回家。
到家后,父母哥哥很高兴,但是觉得京娘肯定被赵匡胤潜规则了,孤男寡女这么多天不可能不出事儿,与其如此,不如许配给她。赵匡胤听说后,酒桌掀翻,骑马就走了。

京娘的爸妈怀疑两人关系。京娘说不明白,写了一首绝命书: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之后焚香自缢身亡。
赵匡胤当皇帝后,还惦记这个事儿,派使者过去打探去。听说京娘死了,看到了绝命诗,赵匡胤很伤感。下令当地政府立一块碑。按时祭拜。
后人还写了赞美诗:不恋私情不畏强,独行千里送京娘,汉唐吕武纷多事,谁及英雄赵大郎。
赵大郎,就是赵匡胤。

中国白话小说非常强的说教性。宋代的皇帝不好色。赵匡胤开的风气。君主的个人私德远强于汉唐。
对于京娘的美貌,冯梦龙在小说里做了很到位的描述: 公子近前放下齐眉短棒,看那女子,果然生得标致:眉扫春山,眸横秋水。含愁含恨,犹如西子捧心;欲泣欲啼,宛似杨妃剪发。琵琶声不响,是个未出塞的明妃;胡茄调若成,分明强和番的蔡女。天生一种风流态,便是丹青画不真。公子是日行到一个上冈之下,日色将哺,前途旷野,京娘下马,去了雪帽。小二一眼瞧见,舌头吐出三寸,缩不进去。心下想道:“如何有这般好女子!

对于这么一个比四大美女都漂亮的国色,小二见了流口水,舌头都缩不回去的女子。赵匡胤虽然喜欢,但是克制内敛,隐忍理性,他不像柳下惠性冷淡,作为一个正常男人,他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义薄云天,把儿女情长看的很淡,匡复社稷,把生民水火看的很重。
可是后来作者太过分,好好的一个女子被父母猜忌跟赵太祖有私情,千里之遥,孤男寡女,疑心也难怪。女子觉得对不住赵太祖,便写了一首绝命诗,然后自尽证明清白: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

故事的真假姑且不论,为什么作家专把这种英雄救美不好色的的主角设定为赵匡胤:很简单,在中国历史上私德最高、没有任何污点的的帝王就是他了。如果你写唐太宗千里送京娘,估计也不会有人信,连弟媳妇儿都不肯放过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把美女完璧归赵?
只是结局太可惜,本来是千里送京娘回家,没曾想最后送美女去了西天!
小说借助道士的嘴,明白说出了故事的宗旨:大宋他事虽不及汉唐,惟不贪女色最胜;宋代无好色之君,全是太祖开了好头。
不好色是真的,不及汉唐还是需要商榷的。


3 一路向北

流落洛阳的时候,赵匡胤长寿寺的柱础上午休,一个资深和尚看到红蛇从赵匡胤的鼻子里面飞出去,感到特别震惊。
赵匡胤睡醒了,和尚问他去哪儿,赵匡胤说要去澶州找柴荣,却没有钱上路。老和尚说:我有一头驴子可以给你用,又给了一些钱。赵匡胤就出发了。

还有一种说法,赵匡胤北上是在流落襄阳的时候决定的。
赵匡胤在襄阳古庙里,遇见一个高僧。高僧告诉他往北走,就会变泰。。
其实,如果我是算命的,我也会告诉赵匡胤,往北走,才能变泰,为什么呢?
因为襄阳,现在虽然在湖北,但是那个时候却是边境城市,往南走就是荆南,十国中力量倒数第一的就是它了。
荆南地盘很小,四战之地;
南面的是蜀国,很富裕,但是承平日久,没有丝毫活力;
荆南南边的南汉整个国家崇拜巫术,乌烟瘴气,宦官掌权,赵匡胤不是宦官,不会有什么前途;
东南的南唐虽是第一大国,但是领导喜欢风花雪月,赵匡胤不会吟诗作赋,估计也很难发展;
吴越漳泉地盘很小就跟不说了,还在向中原政权称臣。

赵匡胤也知道,中原很乱,南方比较安定。但是南方再安定,赵匡胤也不太愿意出国,因为实在看不到前途。

赵匡胤准备不再走后门,准备自己到北方闯荡。在流浪中,他度过了只有自己知道的艰苦岁月,饿了吃野菜,渴了喝河水,困了就在树下或寺庙道观里休息。
在这一切苦难的背后,还有不少委屈,比如被本地人欺负,比如赌博赢了还被揍,比如被小偷偷走盘缠。
曾经衣食无忧的公子哥赵匡胤,想起家里的娇妻暖炕,看着自己的眼下凄凉,不觉悲从中来,苦难给了赵匡胤非凡的能力。
他一路上虽然落魄,但是恪守礼法,不忘行侠仗义。

赵匡胤虽然已经流浪很久了,但是他不打算回家。因为,他有一个梦想,我要找到工作。
经过了1年多的艰苦流浪后,948年,赵匡胤得知郭威正在招兵买马去打击李守真叛军,就报名应征,当了郭威帐下亲兵。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3 20:48:03 +0800 CST  
更新10 (大宋三百年 每日更新)



第二章变泰之路

一 躲猫猫的皇帝

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大汉,刘知远就是汉高祖。以前,还有一个汉高祖叫刘邦,比这个有名。

1 天福天佑

为了表示对老领导的崇拜,汉高祖没有改年号,续用了石敬瑭的天福年号。 石重贵也是用了1年多天福才改年号。
石敬瑭虽然是个儿皇帝,出卖燕云,但是为政宽仁,比较注重人权,老百姓还是比较爱戴他的。
一般改朝换代都是要改年号的,刘知远没有改。天福是个好年号,天福天福,老天多给点福寿吧。

事实证明,好名字通常是没有什么用的。
石重贵用天福年号,干了4年多就被契丹人抓走了;
刘知远用了天福年号,自己的年号就没时间用了。
天福13年,刘知远改年号为乾佑元年,乾佑,意思跟天福差不多,上天保佑,当然也要保护自己的儿子刘承佑。

可是上天没有庇佑刘知远,也没有保佑李承佑。就在乾佑元年正月,乾佑年号刚用了不到一个月,刘知远病重。
不久,在给儿子留下一个水火不容的托孤集团,刘知远就撒手人寰了,19岁的刘承佑即位,是为汉隐帝。
汉隐帝,不是一个好名字。当皇帝还要躲猫猫,实在是不太对头。这个名字是郭威起的,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恶心刘承佑,死了不让你当正大光明当死皇帝。
如果你还记得死玄武门之变时、死在李世民箭下的太子李建成,他的名字(谥号),就叫隐太子。

2 水火不容

刘知远一死,托孤大臣们就搞起了小山头,杨邠 、郭威、王章、史弘肇这些武将一个阵营;宰相苏逢吉和苏禹珪是一个阵营。这让小皇帝刘承佑非常为难。
对抗也就算了,大臣的的平等对抗对皇帝而言是好事。
可这两大阵营的对抗并不平等,武将明显占上风。因为刘知远临死时留下遗嘱:军国大事不要和书生商量,文官胆小,一定误国。
文官嫌弃武官没脑子,武官嫌弃文官没有力气。宰相苏逢吉总是被武将杨邠和史弘肇辱骂,动不动宰相大人,你手里的毛笔顶个屁用,安邦定国还得靠我们手里的长枪大棒。
话说得太过分,连武将王章都看不下去,就说:光有长枪大棒,没有毛笔,去哪里搞军需粮草,这么一顶,同一阵营的两个武将吵起来了。

武将口头上欺负宰相也就算了,还时不时拔出刀吓唬吓唬苏宰相。苏宰相知道打起来不是对手,只能忍气吞声,唯唯诺诺装孙子。
文官武将的矛盾日益激化,看出苗头的郭威,请求以邺都留守的身份到大名府出差,督师河北打辽国,以避免肇祸、保全全家。
走之前,史弘肇替他要了个枢密使的头衔。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承佑是个不受威胁的人,所以郭威只保全了自己,家人全部罹难。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4 13:18:05 +0800 CST  
更新11 (大宋三百年 每日更新)


史弘肇的戾气
武将集团里,最厉害的就是史弘肇。这个人比较喜欢杀人,他把抽筋砍脚之类的酷刑,用在治安案件中。按照现在的的说法,就是用刑法处理行政案件,明显属于罪不当罚,违背罪刑法定和罪刑适应的基本原则。
一个百姓白天看太白金星,史弘肇说人家私自看天象,想要谋反,判了腰斩;
一个百姓跟他的士兵吵架,他诬陷人家谋反,杀掉并暴尸街头;
一个士兵报告某人有罪,他从不审问,杀掉。
碰到这样大搞国家恐怖主义、草菅人命治安司令,百姓只能自求多福,最好不要跟这个家伙打交道。
对他而言,好杀成性不是最致命的。
最致命的是他很讨厌文人,很迷信暴力。他讨厌文人到了一种境界:他从不和文人交往,见到文人就骂,文人的话他都当成是废话。这一点最后要了他的命。

武将不仅欺负文官,连小皇帝也欺负。其实皇帝也不小,19岁了,血气方刚。但是将军们觉得皇帝还小,打心眼里看不起皇帝。
他们觉得,我们当年跟你爹混的时候,你小子还在穿开裆裤,现在让你当大领导,完全是看在你爹的面子上,所以皇帝应该听话。
但是,皇帝并不这么想,皇帝想发言。

有一次朝堂议事,大家又吵得不可开交,皇帝和稀泥:大家好好商量。话声刚落,皇帝听到了杨邠的厉声呵斥:陛下还是闭嘴吧,凡事我们几个处理就行了。
皇帝闭嘴了,但是在心底,皇帝打算让武将们永远闭嘴。
武将们太过看重武力的力量,也太鄙视文官的力量,他们认为,这些天天拿毛笔、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能干什么。

可是他们不知道,只要皇帝愿意,他可以很有力量,武将们再厉害,他们也只是单个的个人。不可能随时把自己的部队带在身边。
而文官的软弱绝非畏惧,只是忍气吞声。
皇帝很愤怒,宰相很愤怒,文官集团很愤怒,愤怒合流后,皇帝就找宰相商量,准备干掉这帮嚣张跋扈的武人。

3 静狱

宰相苏逢吉,也是个狠角色。他也比较喜欢杀人。有一次,刘知远过生日,想把监狱里的一些犯人放了,来为自己祈福。
这种大赦天下为自己祈福的做法叫做静狱。刘知远把这个差事交给了苏逢吉,苏逢吉到了监狱看了一下,不分罪轻罪重,冤枉还是无辜,全部给杀掉了。
然后他向刘知远报告:现在班房很安静。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4 21:11:38 +0800 CST  
更新12 (大宋三百年 每日更新)
二 杀人

对于时局,苏逢集看得很清楚,一方面面跟皇帝结成统一战线,另一方面不断打武将的小报告。而与此同时,皇帝的舅舅李业也一直在说史弘肇的坏话。

1 宽于律己 严于律人
史弘肇不仅仅是滥杀无辜、嚣张跋扈。他对皇帝也毫不客气,丝毫不拿皇帝当领导。
太后的老朋友想去当军官,史弘肇不但不同意,还把人杀了;
皇帝的舅舅李业想要升官,史弘肇故意压制;
皇帝赏赐给乐团锦袍玉带,史弘肇没收了,还给官府,还把这些伶人训斥一顿,大意是老子保家卫国没有赏赐,你们哼哼唱唱的,就敢冒领赏赐,不要命了。
不要觉得把皇帝的赏赐还给官府是大公无私,实际上,他也很腐败。

2 主辱臣死

皇帝感到很屈辱,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主辱臣死。当然,这句话一般都是大臣们在皇帝很没面子的时候,主动说的的。比如高平之战时,眼看着柴荣就要被干掉,大将马仁瑀就大喊道:主辱臣死。
但是这一次,皇帝准备变主动为被动,重新向史弘肇解释一下主辱臣死的含义:你要我的脸,我要你的命。

3 刀斧手

皇帝也很担心,担心有一天史弘肇等人会干掉自己。有一天,外面传来兵器的声音,皇帝以为武将们要搞兵变,吓得一夜没睡着觉。
皇帝太担心,为了不再担惊受怕,他决定干掉武将们。自从那天失眠以后,他就跟舅舅李业紧锣密鼓地商量着如何除掉史弘肇等人。商议好了,就把决定告诉太后,太后说:这事儿太大了,需要和其他宰相商量一下。
李业把老皇帝的遗嘱搬了出来:军国大事,不要和书生们商量。太后还要劝阻,皇帝就不高兴了,说道:国家大事儿,妇道人家瞎参合什么?然后拂袖而去。

可是皇帝的暗杀计划居然被泄露了。
泄露计划的人叫阎晋卿,皇帝找他商量干掉史弘肇,他觉得这事儿太大了。从宫殿出来后,立即去通知史弘肇,告诉他皇帝要干掉他。

可是万万没想到,史弘肇太讨厌文人,而阎大人也是文人,所以很讨厌阎晋卿。史弘肇拒绝接见他,也不愿意听到他的任何一句废话。
阎晋卿的鸡毛信就没有送出去,他忧心冲冲,半夜也没睡着觉,对着汉高祖刘知远的画像哭着祈祷:可千万不要出事儿。

第二天,史弘肇和杨邠、王章几个武将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的上朝,丝毫没有觉察到危险的迫近。
皇帝的计划实施的非常顺利,在几个武将上早朝廷的路上,皇帝预先埋伏好的几十个刀斧手砍瓜切菜一样把他们全部干掉。
事实证明,武将们在他们所依赖的大枪长剑面前,实际上非常狼狈不堪。

一切滥用暴力者,到最后都是懦夫。
小皇帝和李业杀红了眼,把这些人的党羽和全家都给杀了。

郭威是史弘肇的死党,枢密使的头衔都是史弘肇逼着皇帝给的。所以郭威和柴荣的全部家属被全部杀掉。
政变发生时,赵匡胤还仅仅是个小兵,所以这天大的事儿跟他没有关系,他的家属也很安全。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5 09:46:24 +0800 CST  
@鹞鹰伏击 2016-05-25 09:55:57
宋神宗、王安石变个毛的发呀?!
笔者也觉得不太必要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5 10:53:15 +0800 CST  
更新13 (大宋三百年 每日更新)

三 忠臣谋反

1 伪诏

皇帝想要彻底铲除老爹留下的班底,就下诏书让郭崇去诛杀邺城留守郭威和监军王峻,让李洪义去诛杀王殷。
李洪义掂量了一下,感觉自己搞不定王殷,就决定叛变,小皇帝的计划开始偏离轨道。李洪义把诏书拿给王殷看,然后王殷带着他去见了郭威。

郭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忍住全家死绝的巨大悲痛,把手下几个将军找过来,对他们说:说你们谁想要富贵,把我的脑袋砍下来交给天子就好了。
大家面面相觑,纷纷表示不敢。大家谁也不傻,没准你刚刚表示要遵旨,郭威的刀斧手就会干掉你。

不能杀郭威,但是大家又不敢抗旨,于是大家纷纷肯定地表示,这个圣旨是假。估计就算皇帝来了,这个圣旨还是假的;即便皇帝当面把圣旨念出来,圣旨仍然可能是假的,因为皇帝的精神可能不太正常。
精神不正常的人不可能杀手握重兵的郭威,精神不正常的人就没有真实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管这么搞,要杀郭威的诏书都是矫诏。
郭威太强大,所以圣旨必须是假的,假做真时真亦假,真的还是假的,取决于背后谁的暴力更强大。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郭威不想死,况且他手里有枪,他有能力不死。在那个兵强马壮做天子的大背景下,大汉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这里,还能被刘承佑的一纸诏书给憋死了。
但是君臣大义还在,郭威此刻并没有办法,总不能直接就造反吧。
造反也需要一个理由,好出师有名,也好给给手下的将士一个交代。郭威现在全家都死了,可手 下的将士家属大部分都在开封,他们的亲属并没有死。
所以,如果处理不好,如果开的条件不够好。大兵们不会愿意跟他趟浑水。如果大家知道小皇帝的诏书到了,很可能某些潜水的部下会把自己的头砍下下来,送给皇帝作为见面礼。
郭威很害怕,想造反,但他又不敢。但是他又没有时间拖。
楼主 青埂12345  发布于 2016-05-25 12:12:09 +0800 CST  

楼主:青埂12345

字数:287427

发表时间:2016-03-29 20: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4 08:57:47 +0800 CST

评论数:27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