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刘邦

接下来的事情,史料的描写很简短,但每一个字里都是勇气的较量、霸气的彰显。

当守护甬道的章邯发觉楚军这种不要命般的进攻之后,立刻统帅大军,进行拦截。因为在他看来,楚军,不足为虑。歼灭眼前的这几万人,轻而易举。

可是这一次,他错了。因为他的对手,是项羽。见到云集而来的黑甲秦军,所有的楚军将士在项羽的带领下直接冲杀了过去。一时间,旌旗飘摇、鲜血飞溅、战马嘶鸣、乌云蔽日。

楚军将士喊杀声震动云霄,以一当十。在这样的几万人面前,章邯麾下的秦军彻底害怕了,他们看到的不是楚军,而是如神兵下凡又带有着一股野蛮气息的存在。就这样,项羽九战九捷,大破章邯!彻底的击溃了章邯对甬道的控制,迫使他不得不率军龟缩起来。

但是此刻的章邯虽败,实力犹存。在他看来,项羽虽然勇武,可是他也仅仅只能是击溃自己一次两次。长久较量下去,胜者依旧会是他。只不过,这一次,他又错了。

击溃了章邯的项羽并没有停止进军。短暂的休整之后,秦二世三年一月,他竟然直奔巨鹿城外而去!那是一幕秦汉之际的速度与激情。

这个时候,原本作壁上观的各路诸侯军也都坐不住了。因为他们发现,眼前的楚军就是一群疯子!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他们竟然只以几万人击溃了章邯,而且还直扑巨鹿的王离军而去。因此,综合各方面的利益考虑,各个诸侯军决定了。

追随楚军,进击王离!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18 20:21:16 +0800 CST  
自己觉得这一章巨鹿之战写的并不好,或者说,自己并不满意,没有写出战争的详细过程,章邯与项羽到底进行了哪九次交战,选择的地点又是哪里?这一章写的不是很满意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18 20:27:39 +0800 CST  
就这样,楚军在项羽的率领下,加之诸侯联军的加入。直扑巨鹿城外的王离而去。这一次,大秦帝国当年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也是招架不住了。一战下来,项羽以闪电般的战法击溃了王离的边防军。秦军大将苏角战死,涉间自焚,主将王离被俘。

到了这一步,各路诸侯被楚军的表现彻底折服了,他们开始重兵截杀秦军。巨鹿外围到处是秦军的尸体、鲜血浸红了一切。

至此,河北秦军二十万彻底崩溃。似乎很简单,对于项羽来说,就是这么简单。

赵王歇和张耳结束了几个月的喝西北风的生活。当他们从巨鹿城出来以后,感慨万千,当真是患难见真情啊。赵歇张耳接连拜谢各位诸侯,以示对兄弟们不远千里不畏艰险前来搭救的感激之情。两人鼻涕一把泪一把,也算是真情流露了。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安全了。

无奈的章邯

王离军溃败的时候,章邯虽然表现的有些淡然或者说差强人意。但是开始的时候,他仅仅知道项羽冲了过去,并没有想到后果。因为项羽太快了,而且一直龟缩的诸侯军竟然联手出击了!这时候的诸侯联军所表现出的力量使得章邯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柄巨斧居然钝了。

这个时候的章邯只得收缩兵力固守棘原(今河北省平乡县南),在这种战况下,项羽用章邯曾经最引以为傲的突袭,“光天化日、明目张胆”的击垮了王离,对章邯的斗志造成了很大影响。他只知道这将是一次棘手的战斗,但他不知道,棘手的还在后面。

得知秦军在前线的失利状况后,一向不关心山东大事的胡亥坐不住了。枉我那么信任你,四十万大军却让几个“盗贼”打的不敢出击。他派出了使者来到前线责问章邯,当看到皇帝陛下的使者时,他的内心已经有了忐忑了。这是皇帝陛下对他不满意的表现,已经不是单纯的暗示了。

章邯害怕了,他自出道以来,即使是面对势力庞大的敌军,也未曾让他感到害怕。但现在,他很是疑惑,同时他的内心真的生出了恐惧。

因为朝中已经变天,以前那位丞相走了。现在的丞相是那个专权祸国的阉宦赵高。章邯也是知道,大秦帝国可能要完了,但他曾经鼓起勇气发誓要守护到底。可此刻,他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他派遣随军长史司马欣回朝请示,探视之意明显。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19 10:32:58 +0800 CST  
自己顶自己一下,哈哈哈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19 11:40:12 +0800 CST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19 13:43:00 +0800 CST  
再来一张,不知道像不像项羽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19 14:54:36 +0800 CST  
司马欣就是当年曾经救过项梁的那位。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司马欣非常害怕,他预感到危险离他已经很近了。于是他二话不说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只不过没有追上而已。司马欣就这样胆战心惊的回到了军营,面对着一脸希冀的章邯,司马欣叹气的说道:

“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我们是否该另谋出路了)”

听到司马欣这么说,章邯久久没有说话。他所担心的终归是出现了。到了此刻,他内心里即便是在不敢违礼,也是要骂胡亥了。章邯想不明白,一个好端端的大秦帝国,为什么到了胡亥的手里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自己满怀一腔热血,难道要落得凄惨的下场?但仔细回忆胡亥即位以来的所作所为,章邯释然了。难道武安君和蒙恬的事情还要再次发生在我章邯的身上?

也正是在这时,陈馀先生再一次出现了。他给章邯写了封信,开篇他便问了章邯一个问题。为什么白起、蒙恬战功显赫,可最终却悲哀落幕?当然章邯并不能回答他,陈先生也是知道,于是他自己回答了。这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他们啊。”

紧接着,陈先生过渡到了当前形势继续写道:

“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赵高那厮一直蒙骗胡亥,时日已久显然兜不住了。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胡亥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将军您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啊。”

这话不久前章邯刚刚听到过,我相信,此时他的内心已经做好了决定了。至于之后陈先生的一系列天道论述看不看也是无用了,当章邯就要沉思时,陈先生的信中一句话再次吸引了他。

“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上算呢?”

这一幕出现在秦末历史大屏幕上不是一回两回了,之所以反复出现,回头率上镜率首屈一指。原因还是那个、人心有私。

至此,章邯的心意更加透彻了。

也许他在苦恼自己忘记了当初的承诺,违背了当初的誓言。自己作为一个秦人,至此危难,居然心生投降之念。他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祖上,怎么对得起自己身体里流淌的老秦人的血液?但是此刻的他,的确已经对“大秦帝国”彻底的心凉了。这样的昏君、这样的江山,保他还有何用?所以,他也要另寻出路了。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19 20:13:11 +0800 CST  
但正当他决议已定之后,问题再次出现了。因为这时他更加矛盾与担心的似乎并不是所谓的承诺、誓言。而是,项梁。

现在他要投降的是项羽。那个人与自己可谓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自己投降后究竟能是什么样的下场?自己手下的二十万兄弟怎么办?

犹豫不决的章邯决定先进行一下试探,他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但是想什么来什么,项羽真的拒绝了他。

在这之后,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渡口名,今河北省磁县西南),在漳河之北驻扎下来。紧接着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从上到下已经失去斗志的秦军。而项羽更是亲自率领全部军队在汙水(源头处于今河北省武安县西太行山)击溃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到了此时,形式更加的有利于项羽。至此,他已经将这一切完全的掌握在了手中。

形式逆转

章邯坐不住了,此刻他的心已经乱了。作为二十万秦军的主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整军备战,仍旧是订立合约。面对残酷的政治环境,他失去了信心。这个时候的他,直到死去,便已经活在悲哀里了。无奈的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

这一回,项羽召集诸将商议说:

“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

诸将都说:“好”。

仔细看,项羽的理由,粮草不多了。若是粮草充足又会如何?要知道,楚军的粮草一直不是稳固。而楚军战士却发挥出了火星人的战斗力,靠的是什么,意志。但我相信,火星人在厉害,还是要吃东西的。所以说,现在的楚军已然类似强弩之末了。再打下去,难免会有变故。因此,项羽接受了章邯的请降。

巨鹿一战使得项羽成为了各路诸侯的领袖,奠定了霸王的威名。诸侯的将领们拜见他竟然从辕门一直跪着膝行前进。

既然征服了诸侯,作为对手的秦军,而且是仇人的秦军,我要羞辱够在放过你。不杀你是为了证明我随时可以毁灭你。这,就是项羽的虚荣心。但项羽之所以第一次拒绝了章邯,也是为了证实、证实章邯之降是否属实。为了证明,证明他项羽、楚军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为了促降,只有加紧加大打击章邯的速度和力度,才能逼迫他尽早的真心的投降。

洽谈过后,项羽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水(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安阳河)南岸的殷墟上会晤。双方认真的总结了几年以来的交战,回顾了彼此之间纯真的战斗友谊,以及具体规划制定了未来的发展道路。前景简直是一片光明坦途。

章邯更是感动的不得了,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看着情绪激动的章邯,项羽也是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现出了自己的宽容大度和知人善任。他当即封章邯为雍(县治今陕西省凤翔南)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

这个时候,章邯停止了哭声。项羽依旧笑着,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幕啊。几个月前还势同水火的两人此刻竟然相处的如此融洽。

可是,人生如戏,认真你就输了。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0 09:36:45 +0800 CST  
自己顶一下自己,哈哈哈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0 09:39:49 +0800 CST  

项羽封王章邯,一来笼络章邯之心,二来夺章邯之军。至于将章邯安置在军中,更是为了监控章邯。这一切,任何人都心知肚明,不过这个时候,剧本已经定了,章邯所能做的,就是继续演下去。很显然,他的演技也还不错。

除此之外,项羽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开始进行下一步!

这一年的长平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巨鹿大战终于结束了。楚军等诸侯联军在项羽的率领下,击溃了四十万秦军,两员主将投降。经此一役,秦已然有名无实了。

此刻楚军战俘营中,二十万秦军士兵一个个脸色苍白,他们终于切身的体会到了,五十年前的长平赵军似乎就是现如今的这种感觉。但秦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命运竟是与赵军惊人的一致。

部队到了新安(今河南省渑池东),问题出现了。由于诸侯军的士兵以前大多数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当初他们路过秦中(时人对于关中地区的习惯称呼)时,秦军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当真是风水轮流转。

这一次,诸侯军的士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像是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投降的秦人,随意侮辱。这一切,自然激起了秦军的不安与不满。他们很多人开始私下议论:

“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

就这样,二十万秦军降卒心里逐渐的产生了一些计划。但是楚军等对他们的监视是何等的严密,很快诸侯军将领们便是暗地访知了秦军的这些议论。二十万人,一旦变乱,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因此他们立刻将此事报告了项羽。

听闻了这一消息的项羽似乎并不感到为难,他召集黥布、蒲将军等亲信重将开始商讨对策。

“秦军降卒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秦地。”

每次看到这里,我的心都会颤动一下。所谓的商议竟然会是这样一个办法。

就这样,那二十万为了自己的亲人故土不得不拿起刀枪徘徊在生死线上的秦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被楚军偷袭全部坑杀在新安城南。那一夜,风在哭泣。

项羽,力大无穷,英勇盖世。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勇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不知不觉间,似乎人们一个接着一个的传论,项羽在众人心中已经是这一形象了,早已根深蒂固。

巨鹿一战,人们惊叹于楚军的凶名,折服于项羽的勇武。可是有没有想过,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城镇,它的组成,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打仗,死人在所难免,这是古往今来的定论。人们为了心中的理想,甘愿作出牺牲。

但有没有想过,受苦的最终是百姓。他们与楚军,与项羽有何仇恨,生活在秦人的统治下并不是他们的错。而项羽竟惨无人道的屠戮他们!多少亡灵在看着他!可笑的是,一些无知的所谓的学者一味的歌赞其勇武,感伤其悲凉。竟狠心将此滔天大罪刻意的一带而过,一将功成万骨枯,所谓如是。

枯骨不仅是为了理想奋战的士兵的骨,更多的是百姓的血泪!新安坑卒,二十万秦军,一夜之间屠戮殆尽!那是二十万条命,就算是砍削二十万颗白菜,也要着相当的时间,更何况是二十万条鲜活的性命?谁不惊叹于楚军的“效率”?

这,也是勇武?

古语有云杀降不详,当他只身一人被围在乌江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几年前那二十万秦军在深夜惊恐下的想法。

民国学者蔡东藩曾评论道:“章邯一去而秦无人,安得不亡!谁谓冥冥中无主宰乎?”

的确,不仅是大秦,对于那个时代的一切来说来说,冥冥中无主宰乎?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0 19:03:18 +0800 CST  
巨鹿大战已经完结,那么接下来,刘亭长就要再次登场了!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0 21:11:29 +0800 CST  
与正文无关的一段话

写历史就要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对于项羽,我也很是喜欢,可是在这里,对于他坑杀降卒的事情,必须要真实的写出来,这是必须批判的事情。往往很多人将他们的目光集中在项羽多么多么的勇武,别姬时多么多么的悲凉,更是得益于千百年来的一些无良文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刻意拔高,可是有没有想过,他如果真的那么好,又为什么会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不以成败论英雄,可总要去想,为什么会成?又缘何会败?坑杀降卒这件事,难道不是他性格的体现吗?
可是,有的人问我,是不是说本书名字叫《这才是刘邦》就是为刘邦的一些缺点来专业洗白,首先,刘邦黑白与否,凭借着在下这两下子,还是做不到为其抹黑或者洗白的,换句话说,逸尘没那个能耐,说了也没人信,几千年来,该黑的都黑的透透的了,能白的那效果也不比漂白粉来的差。
其次,逸尘会尽量的保证去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切忌无中生有,切忌无理取闹,因为这,会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古人的尊重。刘邦虽然成功,但是,他与项羽二人,半斤八两,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因此,逸尘会以自己的这两下子尽量去还原,希望得到大家的继续支持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1 07:59:51 +0800 CST  
什么?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1 13:59:54 +0800 CST  
为什么发上来的更新内容不见了?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1 15:53:35 +0800 CST  
第十八章 刘亭长 一路向西

有个老头儿

正当北方打的如火如荼时,刘亭长率领众弟兄也是在浴血奋战着。他自是知晓此刻的天下大势对于他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机遇。所以,必须要紧紧地把握住。

就这样,刘邦一众也是战斗着前行。秦二世三年二月,他来到了栗县(今河南省夏邑)。一路走来,他收拢着当初陈涉、项梁手下被打散的士卒,队伍也是渐渐地壮大。

这不,刚刚到达了栗县,刘邦的视线就又瞄上了一支人马。只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支人马一不是散兵游勇,二不是溃散士卒。而是一支有着统领的正规义军。其统领号做刚武侯。

至于这个刚武侯是谁,不得而知。有人说他是楚怀王的将领,还有人说此人应该是刚侯,唤作陈武。

但是他是谁不要紧,管他是刚侯还是铁侯,刘亭长并不在意。因为刘亭长想要的是这刚武侯手下的四千人马。

就这样,没过多久,刚武侯的这四千多人便到手了。至于怎么到手的,史料原文为“夺其军”。也可以理解的通俗一点儿,那就是欺负人。

得到了四千生力军的刘亭长心情很好。心情一好,自然还要继续西进。这时,在友军魏国的将领皇欣、司徒武蒲的帮助下,刘亭长一举打到了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

可是这一次,刚欺负人的刘亭长也被人欺负了。因为昌邑秦军顽强抵抗,刘亭长没打下来!

打不下来不要紧,那就再打其他地方!决议已定的刘亭长开始继续前进,不久后,他的队伍到了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

按理说,刘亭长此刻的战术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西进。路上遇见不得不拔除的城池,就玩命打下。遇见可拔可不拔的城池,若是有时间,就打他一下。打得下就赚一笔,打不下就继续赶路,这也是两不耽误。

所以,在刘邦的眼里,这高阳也只是个客栈而已。补充休息后,还要继续赶路的。但这一次的停留,他却是赚了,只因为此处有着一位能人。

五十年前,魏都大梁东门有一位守城门的老人,年逾七十,却是一位十足的大能。那时,一位名满天下的佳公子,以及其恭敬地礼仪请得老者出山。后老者在为公子谋划最后一策之后,朝着公子前进的方向,自刎而去。

老者谓谁?侯嬴是也。公子者谁?魏公子无忌也。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1 21:06:49 +0800 CST  
现如今,这一幕再次上演。历史虽然惊人的相似,可刘邦的做法与他的偶像魏公子却十足的大相径庭。但是,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当各路起义军路过高阳的时侯,为将者,威风凛凛、趾高气昂,看上去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为卒者,散漫成性、毫无章法,看上去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而这一切,尽皆呈现在一个为里巷口看守大门的老人的眼里。且从老人的眼神中,竟可以看出那种不屑一顾之意。

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人拘于小节、自以为是,非察纳雅言之辈,徒有其表而已。

他虽然年过六旬,但壮志犹在,此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此天下大乱之际,他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位值得追随效力的明主。

镜头转到刘邦这里,前面说过,刘邦自从出发后,由于上面派遣的部队实在少得可怜,所以他这一路以来既打仗又收编。因此陈涉项梁的部卒掉队者就这样投入到了刘邦的怀抱。

同样的,除了大量吸收士卒增加部队的人数,刘邦这一路走来,也是到处求访贤才。基本上到了一处便询问当地人士,很是一副求贤若渴,借此来壮大自己的阵营。

恰巧,刘邦手下有一位骑士正好是高阳人。有一天此人请假回家探亲,这位看城门的老者找到他说:

“我听说沛公傲慢看不起人,但是他有许多的远大谋略啊,这才是我要等的人啊。”

骑士听到他这么一说,看着这位在县里被称作狂生的老先生,似乎是明白了什么。

“老先生有何指教?”

老人回答道:

“我苦于没有人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挺不客气的),我们这有位郦先生,六十多岁,身长八尺,人们都说他是狂生,可他自己却说不是这样的。”

骑士一听,果然是他想象的那样,随即他的脸色有点不太自然地说道: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2 09:19:20 +0800 CST  
“沛公不喜欢儒生啊,要是有儒生来,那厮便会摘下他们的帽子往里撒尿啊。说话从来是气势如虹出口成章啊(与人言、常大骂),你要去,可千万别以儒生的身份啊。”

骑士这话说的也算是把他当做自己人了,所谓掏心窝子相劝是也。可这位却非常淡定的说道:

“问题不大,你按照我说的做就是了(弟言之)。”

因为他相信,他郦食其的判断。

骑士回到军营,没有忘记郦食其的托付,便如实的把郦食其的原话告诉了刘邦。刘邦因此也是得知了,这位郦先生好读书、家贫落魄。

但这些都不是刘邦所关注的,刘邦看到的是他为什么会被称为狂生。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2 09:20:15 +0800 CST  
自己顶一下自己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2 11:41:13 +0800 CST  

郦食其虽然家贫如洗,地位低下。但是县中豪吏贵族却没有一人敢那他开涮,因此称其为狂生。这,是能力。人穷志不穷,虽面对千万人,亦如此。而事实证明,这种人往往会实现他们的志向。

刘邦的用人,一是注重实用,其次是交心。实用者,无论出身,不论贵贱。只要有能力,一概任用。

曾几何时,他刘邦也只是沛县的小人物。但正是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一直走到了今天。这一点,没有人比刘邦有更深刻的体会。刘邦也会记得百余年前的那些人物,苏秦、张仪有哪一人是贵胄之后?所以,地位尊卑在刘邦这里从来不是问题。

其次交心,一是刘邦凭借长久的相处,让大家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敬佩。二是凭借自己的特立独行在外部为众人所知,引人倾心。就拿他对待儒生的态度来说,可以说无赖之极。别人面对一位隐世高人,恨不得沐浴斋戒,亲自前往请其出山。

可对于刘邦来说,看不上这种人就直接表现出来。就是看你们不顺眼,整天之乎者也,有时间还不如多考虑一些实际的。如此做法,虽不免有些粗鲁无礼。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2 15:03:15 +0800 CST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此举率性成真,更是缺少了刻意的做作。看上去,更是坦诚。

其实换个角度看待刘邦的做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反抗?那些条条框框限制着每一个人,似乎连呼吸都是受控制而无法自由。

一旦反抗成功了,那么这种做法自然就会以一种新的表述出现在史书上。但从历史来看,刘邦的这种做法,失败了。尽管日后的他身为九五之尊,但在规则之中,他亦无法掌控,只能顺从。

召唤

就这样,刘邦决定召见这位郦食其。注意,是召见而不是自己去请。郦食其也很听话,得到刘邦的召唤,他便动身前往。可是一到旅舍,郦食其老先生却是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因为此刻的刘亭长正舒服的坐在板凳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也许还会有笑意)。

这什么干啥呢?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09-22 15:04:06 +0800 CST  

楼主:年昔逸尘

字数:1082

发表时间:2017-01-29 15: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7 09:46:07 +0800 CST

评论数:73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