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会不得不读的一本书:大明神算师刘伯温!!(每日保持更新)

承蒙诸位厚爱,自去年起在天涯连载《曾国藩成功的秘密》《胡雪岩经商的智慧》,引得点击量些许。在此成绩感召下,我将从今天起陆续连载《大明神算师:刘伯温》《圣人的哲学:王阳明》,希望大家喜欢。






◆ 京城说书匠热辣开讲,天涯煮酒热帖实体书畅销出版,像听书一样看图书!
◆ 智谋三臣,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心学大师王阳明!
◆ 通晓天机,神算师定下大明百年基业。
◆ 领略明朝开国谋臣深不可测的通天智慧!
◆ 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为何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本书精彩语录:

刘伯温爷爷的坟墓被称为“天葬坟”,它在一个风水宝地的“龙穴”上,因此刘伯温爷爷的坟地风水那是相当地好!但是,这么一块好的风水宝地,却让邻居刘家给占了。

咱们都知道,刘伯温因为是青笋转世,所以他最早的名字叫“刘基”。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名叫“刘伯温”了呢?原来,这里有一段离奇的传说。

从出生到考上进士,刘伯温身上有无数的传说。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传说就是传说。它丰富了少年刘伯温的色彩,给了时代更多的想象,仅此而已。真正的刘伯温就是一个刻苦用功、天资聪颖的三好学生而已。


通过今天这些残破不堪的金陵城遗址,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当年这座雄伟皇城的规模与威严。殊不知,刘伯温在负责修建这个皇城的时候,坑死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巨富,还留下了一个未卜先知、预知未来的传说。

说到底,不管刘伯温如何地能掐会算,他根本就没从骨子里去认识朱元璋,去认识朱元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是导致刘伯温未来仕途之路越来越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


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个博通经史、书无不窥的智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被命运垂青的“庸人”呢?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0 17:29:00 +0800 CST  
目 录


第一章 书香世家 / 1
故里南田,是个好地方 / 1
横空出世 / 2
刘伯温的祖先们 / 4
感动青田的五世祖 / 8
刘伯温出生,需要的是传说 / 12

第二章 初出茅庐 / 17
神童,还是书呆子 / 17
刘伯温名字的由来 / 19
石门书院 / 21
小试牛刀 / 26
难不倒的考生 / 29
元朝大都城 / 34

第三章 初入仕途 / 36
三年时间会发生什么 / 36
高安上任,心情不错 / 37
高安的第一案 / 39
年轻就要付出代价 / 41

第四章 天下大乱 / 46
权力的诱惑 / 46
大元帝国最后的岁月 / 47
离开南昌 / 50
刘伯温的深度之旅 / 52

第五章 二次出山 / 56
干谒之旅 / 56
脱脱的改革 / 58
最后的一搏 / 62
新的工作 / 65
举案齐眉,相见如宾 / 67

第六章 重新出山 / 69
石人一只眼 / 69
一生的死敌:方国珍 / 71
又下岗了 / 73
刘伯温的“觉悟” / 74
弃官归田 / 76

第七章 最后的效忠 / 78
重新出山 / 78
处州上任 / 80
再次下岗 / 83
彻底决裂 / 86

第八章 天下大势 / 88
《郁离子》 / 88
元末起义 / 95
两路红军 / 97
南征北战 / 100

第九章 天下,仅三人而已 / 103
张士诚 / 103
徐寿辉 / 106
陈友谅 / 108
可怕的陈友谅 / 111

第十章 天下局势 / 114
霸业的开始 / 114
天下奇男子——常遇春 / 116
九字真言 / 118
计划赶不上变化 / 120
朱元璋一生最大的危机 / 123

第十一章 重新出山 / 125
三顾茅庐 / 125
应天府的岁月 / 128
反击的开始 / 132
龙湾的反击 / 134
大获全胜 / 137

第十二章 强大的陈友谅 / 139
陈友谅的对策 / 139
救援的结局 / 146
从南昌开始 / 149
血战南昌 / 152
再坚持一个月 / 155

第十三章 最强者之间的较量 / 159
鄱阳湖之战 / 159
第二天的较量 / 162
匹夫之勇 / 164
一个离奇的传说 / 166
陈友谅的失策 / 169
鄱阳湖之战的结局 / 172

第十四章 开始统一天下 / 176
两个吴王 / 176
杀尽江南百万兵 / 179
讨伐张士诚 / 184
北方的元朝 / 186
第十五章 南征 / 195
讨伐方国珍 / 195
马屁精诞生史 / 201
讨伐陈友定 / 206

第十六章 北伐,建国 / 212
开始北伐 / 212
讨伐檄文 / 215
报仇雪恨 / 218
帝国双璧 / 220
登基 / 222
建国 / 226
明朝国号的由来 / 229

第十七章 金子终于发光了 / 233
刘伯温的重要性 / 233
恢复生产 / 237
建立历法、修筑宫殿 / 241
大明首富——沈万三 / 244
屯田养兵 / 251
屯田养兵的好处 / 254

第十八章 一生最大的辉煌 / 258
制定律法 / 258
《大明律》的真正目的 / 262
绝不留情 / 265
噩梦的开始 / 268
大明最难伺候的皇帝 / 270
明朝的御史们 / 274

第十九章 失落的开始 / 279
“蜜月期”的结束 / 279
斩杀李彬 / 282
杀李彬,天必雨 / 287
失宠的真正原因 / 290
案牍是非,全凭个人 / 292
第一次下岗 / 295

第二十章 两件大事 / 300
凤阳不可取,王保保不可轻 / 300
北京到底适不适合建都 / 303
朱元璋心目中真正的首都 / 309
王保保不可轻 / 313

第二十一章 一步错,步步错 / 315
第一次返京 / 315
回京的悲惨岁月 / 317
君臣论相 / 320
最后一道考验 / 322

第二十二章 尽毁一生 / 325
第二次下岗 / 325
第二次回家 / 327
回家的“光辉”时刻 / 329
第二次回京 / 331
最后的岁月 / 333
死因谜案 / 335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0 17:30:57 +0800 CST  
在中国 5000 年的历史里,出现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出现了很多的圣人、贤人,虽然这些人数不胜数,但唯独一类人却并不常见,甚至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品种。这类人,我们称之为神人。
何为神人?通晓天机,拥有像神一样本事的人。这种本事就是:洞彻天机、 经天纬地、神机妙算、未卜先知……
如果您熟悉历史的话,在历史这条长河里,中国只有六个神人,六个通晓天机的人。 这六个人分别是:西周开国元勋——姜太公,战国不老的传说——鬼谷子,汉朝首席功臣——张良,三国第一谋臣——诸葛亮,大唐第一军神——徐茂公,以及元末明初本书的主人公——刘伯温。
作为这六大神人之一的刘伯温,他是否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不仅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还拥有呼风唤雨、预知未来的能力呢?
还别说,刘伯温真有这个本事。
话说,公元 1368 年某一天的早上,明太祖正在殿内吃烧饼,他才咬了一口, 便听到内监传话道:“国师刘基刘伯温,请求觐见。”
太监话音未落,朱元璋突然心想:“都说刘伯温能神机妙算,好比诸葛孔明再世,不妨今日好好地测试他一番。”于是,朱元璋把烧饼藏在了碗中,这才召见了刘伯温。
君臣礼毕,等刘伯温坐定后,朱元璋立刻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
刘伯温马上掐指论算,第一时间回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
一听这话,明太祖惊叹道:“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学异人之国师,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分。”随后,借着这个烧饼,双方展开了一次愉快的会谈。
这个问题,就是朱元璋百年之后,大明王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刘伯温那永载史册、预知未来的《烧饼歌》,就这样孕育而出了。
朱元璋问道:“天下后世之事若何?朱家可长享否?”
刘伯温回答:“吾主万子万孙,何足问也?”
朱元璋问道:“自古有枯荣,世间无朽物,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
刘伯温回答:“天机泄露,臣罪非轻。”
朱元璋问道:“朕今赐你无罪,但说无妨。”
刘伯温谢恩,随后立刻摊开笔墨,他写了三首诗:

燕子不日飞入京,永享山河乐太平。豪杰更起文墨辈,英雄奉旨看还乡。
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边日照边疆。

刘伯温的这三首诗,看似简单无边,实际上却蕴含了三段未来的历史:
第一首诗,燕子就是燕王,指的是朱棣要谋朝篡位,建立一个永乐王朝。
第二首诗,为了驱除鞑虏,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皇帝兵败被俘,明朝也差点亡国。
第三首诗,虽然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但还是胜利了,明英宗也回来了,大明王朝也重开了国运。
听到这里,朱元璋迫不及待地问道:“此时天下若何?”
刘伯温回答道:“天下大乱矣。”
朱元璋愤怒道:“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刘伯温继续作诗一首,回答道: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练金龙精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在这首诗中,“栋梁龙德乘婴儿”指的是太监张敏把皇子藏在后宫以躲避万贵妃的残杀;“长大金龙太平时”指的是明孝宗即位后大明中兴;“老练金龙精壮旺”指的是明武宗不务正业,就知道吃喝嫖娼;“相传昆玉继龙堂”指的是外戚明世宗即位,直系皇族就此断绝。
最后两句,刘伯温指的“阉人”,不言自明,正是魏忠贤。而他手下的八千徒子徒孙,正是导致大明王国的罪魁祸首。
得知大明局势不妙后,朱元璋继续问道:“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若何?”
刘伯温继续作诗道:

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
救得金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顺难当。

这里指的是,在东林党的保护下,虽然皇权没有旁落,但可怜那“一月天子” 明光宗、“木匠皇帝”明熹宗,他们全都英年早逝了。
一听这话,朱元璋好奇地问道:“两子接连陨,莫非是争夺国本乎?”
刘伯温回答:“非也。”随后作诗道:

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
传至六百半梦至,岂有玉宇得心惊。

此言一出,朱元璋还挺高兴,说我大明还能相传六百年,朕心足矣。那么,大明王朝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呢?
刘伯温答曰:

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崇祯皇帝上吊,顺治皇帝进京,大可见,刘伯温这首临时兴起的《烧饼歌》, 居然完整地预测了大明王朝的历史,并且最终讲到它亡国,这太令人拍案惊奇、不可思议了,而这里面的预言故事,更是比西方《诸世纪》里面的还要神,还 要准!明王朝就此结束。
当然了,咱们也要清楚地知道,这种所谓的预测,不过是后人的假托之作, 或者是他们的造神运动罢了。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李淳风、袁天罡编写的《推 背图》,就跟刘伯温的《烧饼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刘伯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到底会不会法术,有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真相只有一个。可惜的是,绝不是你想象的那一个。
翻看刘伯温一生,这个自幼聪明、少年得志的奇才,他在蒙古人当政期间, 一心光宗耀祖、建功立业,且根本无心造反。哪怕在 25 年的时间里,刘伯温三起三落,他也要出山继续当官,势要跟这个腐朽、没落的王朝共存亡。
那么,历史上的刘伯温,是一个以拯救苍生为己任、推翻暴元的“拯救者”, 还是一个屡教不改,只是一门心思想当官发财的“官迷”呢?
至正二十年(1360 年),在辅佐朱元璋后,刘伯温开始运筹帷幄、屡建奇功, 他提出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这一基本国策,彻底为朱元璋找到了胜利的 方向。
然而,在灭掉天下豪杰、辅佐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刘伯温的地位却一落千丈,他先是被朱元璋猜疑,随后被小人挑唆攻击,最后惨败回乡了。
即使这样,这个无功高震主之嫌、无拥兵自重之祸、一心归隐山田的刘伯温,他却无法像张良、范蠡那样,悠然自得、颐养天年。仅仅过了一年,刘伯温就被朱元璋强行召回京城,最后客死异乡,还留下了一个千古死亡之谜。
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个“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的智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被命运垂青的“庸人”呢?
也许,等阅读完这本书,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后,你就会知道这个答案了。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0 17:31:25 +0800 CST  
第一章 书香世家

故里南田,是个好地方

咱们都知道,一个大人物出生的地方,总是有很多传说。
刘伯温出生的南田,自古群山围绕、人杰地灵,可算是人们所谓的“风水宝地”,而且在人们不断的口耳相传中,它更是被赋予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其实,所谓的风水宝地,往往是统治者为了神化自己,发动御用文人弄出来的把戏。但是,那些不明就里的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乎,最后达到了统治者们想要的神化自己和统治百姓的目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历史上帝王将相的祖坟总是在龙脉上,故居在风水宝地里!
当然了,要找到这种风水宝地,其实并不难。古人已经帮我们找好了,不用你花冤枉钱去请那些所谓的风水师拿着罗盘瞎折腾。在刘伯温的《太平寰宇记》里,他就记载了中国七十二个洞天福地,每一个地方都美不胜收,人杰辈出。
刘伯温的故居浙江青田县南田乡武阳村,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乡武阳村,正如《太平寰宇记》记载的一样,是一个在万山之中,突然出现的一块肥沃的平地,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美丽。
那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刘伯温的祖先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0 17:33:36 +0800 CST  
横空出世
根据古书记载,刘伯温的老祖宗并不是南田人,而是江苏沛县人。
他们家族怎么到了青田县南天乡武阳村呢?
话说有一年的夏天,刘伯温的祖先刘太公家那里连连遭遇山洪暴雨,房屋被摧毁,衣食也都冲没了,生活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于是,刘太公一家流落到了浙江丽水。
初来浙江丽水,人生地不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一家子人可怎么生活下去呢?这个问题着实急坏了刘太公。就在这个时候,暂避浙江丽水一间寺庙的刘太公做了一个梦。
刘太公的梦中出现了一只非常奇怪的鸟,它像杜鹃又不是杜鹃,能吃又不能吃。原来,这是一只神鸟!
在这个神奇的梦中,这只神鸟在碧绿的土地上不停地盘旋,在一望无际的秧田里自由地飞翔。少顷,这只神鸟“嘟嘟嘟”地叫了起来,刘太公细心地数了一下,这只神鸟一共啼叫了“九声”。神鸟之后,刘太公的梦中又出现了一只“肥硕”的绵羊,这只绵羊一直绕着石磨不停地转。当刘太公刚想要靠近它,准备把它当成自己晚餐的时候,这只绵羊神秘地消失了。看来,这也不是一只普通的绵羊,而是一只神羊。
不久,刘太公醒来。没有得到这些“猎物”,他十分纳闷…… 为了重新整理一下自己脑子的思路,刘太公走出了这间寺庙。他从井里舀上来一瓢水,冲洗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一望无际碧绿的秧田,不就是“青田”吗?
神鸟“嘟嘟嘟”叫了九声,不就是“九都”(发音“南田”)吗? 神羊绕着石磨转,不就是“磨羊”(发音“武阳”)吗? 最后,刘太公将神鸟、神羊给的“密码”串联起来,找到了自己家族赖以
生息繁衍、甚至飞黄腾达的地方,那就是青田县南田乡武阳村!这都哪跟哪呀!
但是,后世子孙不管这个。既然这个故事出自刘伯温的祖先,那么,这样一个颇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为灵秀的南田蒙上了一层更神秘的薄纱。
除此之外,一个地方好,光有神话,光有好山好水是不够的。所谓“人杰 地灵”,人杰也是一个地方让人向往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我们常常看到,在中国有一些地方,比如浙江绍兴,杰出的人物层出不穷。 杰出人物常常会给诞生他们的地方带来更好的学风。在社会上,一个地方的人 杰互相拉抬,成就彼此。于是,那个地方就成了人才聚集地,也就是所谓的“人 才辈出”。
在刘伯温之前,南田来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富韬。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0 17:37:12 +0800 CST  
富韬是唐朝人,官拜工部郎中、松州刺史。富韬也不是南田人。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朝廷变乱,使朝中许多人纷纷外逃。富韬就在这一拨逃亡的人群中。他带着自己的一家老小,来到南田这个山中宝地避难。
富韬的到来,为南田带来了浓厚的学术气息。他在南田开办学堂,为乡亲做了许多有建设意义的事情,为当地播下了好学读书的种子。在富韬的教导下,他的子孙在南田这里光宗耀祖、飞黄腾达。
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是富韬的六世子孙富弼。此人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和赏识,被封为韩国公。
富弼在当时有一副著名的对联:“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健服推富范。” 这更加显示了他无上的荣耀和政绩。
要知道,这副联子中的“富范”指的就是富弼和范仲淹。他们同为著名大词人,朝廷宰相晏殊的得意弟子。由此可以想见富弼在当时的名望和地位。而富弼的孙子更是官至朝廷权力的最高部门——枢密院。这些后人功成名就之后都回到了南田,富家成了这里最有名望的家族。
我为什么要在这儿讲富氏家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南田富家与刘伯温家有着很深的渊源,对刘伯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文献记载,刘伯温的母亲和刘伯温的结发妻子都是南田富氏一族的女子。尤其是刘伯温的母亲,在富家的教导下,知书达理,在教育刘伯温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母亲富氏的谆谆教导,刘伯温最终长成什么样,这绝对是一个大问号。对于生于此的刘伯温而言,南田的清新空气和阳光,大自然馈赠的最美山
水,富氏家族带给当地的浓浓书香,都让他能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南田对于刘伯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终其一生,刘伯温都对这片土地充满眷恋。不管是刘伯温得意,还是失意,这片神奇的土地都毫无怨言地接纳着从这里走出去的他,并且始终如一。
南田,是一个好地方!
南田,是一个可以产生人杰的好地方!
南田,更是会因为刘伯温的横空出世而被载入史册!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1 07:19:04 +0800 CST  
@破冰者nice 5楼 2014-07-30 18:44
楼主有才!
-----------------------------
过奖了,多支持!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1 07:19:40 +0800 CST  
刘伯温的祖先们

在今天南田乡武阳村,有一座占地三千平方米的庙,这是当地人用来纪念刘伯温的,叫作“诚意伯庙”。 这座庙背靠华盖山,西枕天顶湖,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在后世的拜祭人中,诸如沙孟海、于右任、王光英等书坛大师或者社会名流们都留墨宝于其间,可见诚意伯庙的地位以及刘伯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诚意伯庙里,有一份重要的文件,这是刘伯温家族的族谱。从这份族谱中可以发现,从可考的家族人物算起到刘伯温这一辈,一共七代。
中国人常讲一句话“富不过三代”,然而,对刘伯温家族来说,这句话似乎不起作用。刘伯温往上七代都非常显赫,文治武功,羡煞世人!
一世祖刘延庆,是一个《宋史》专门为他立传的人物。刘延庆是北宋保安军人。保安军在今天的陕西志丹县一带,所以,作为北宋著名将领的他,主要任务是和西夏、辽作战。刘延庆一生中最风光的是击败西夏精锐部队成德军,并且活捉了敌军头子。他一时间成了北宋风头最劲的将军。
当然了,所谓人无完人,刘延庆也是有一些污点的。他最主要的败绩,就是协助奸臣童贯镇压方腊起义。而且他跟奸臣们的关系很不错。这也是刘延庆能够成为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等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世祖刘延庆在活捉了敌军首脑之后,变得十分骄傲、刚愎自用。这也为他接下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在此后与辽军交战中,刘延庆不复往日的威风,也听不进手下谋士的意见,于是接连遭遇失败,让宋军遭受重大损失。他几乎 失去了抵抗契丹军的实力,使得契丹军在大宋的土地上为所欲为!靖康之难前夕,北宋都城河南开封面临威胁。北宋朝廷发现无将可用,只得让刘延庆负责京城的守卫工作。不过,他依然抵挡不了契丹军队的攻势。不久,刘延庆从开封城里逃走,来到一个叫龟儿寺的地方。骁勇的契丹人不想给刘延庆任何喘息的时机,很快,他们就将龟儿寺包围。刘延庆和他的大儿子被
刺死。
一世祖的死带来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让刘延庆的二儿子,也就是刘伯温的二世祖刘光世,还没有上战场动刀枪就得到了一个封号——楚国公!
朝廷还是有良心的,因为一世祖刘延庆和他的大儿子为朝廷而死!更何况此时的北宋能打仗的将领很少,这也是宋朝从赵匡胤开国以来以“文官治国”留下的后遗症。我们提到宋朝,会想起宋词的华美,会想起热闹的街市,多彩的夜生活,但是也别忘了,宋朝还拥有一支不堪一击的军队。
当然了,朝廷对刘世光的封赏,说明了刘家在北宋那个时代已经拥有了显赫的地位!
刘伯温的二世祖刘光世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先后做过节度使、蕲州防御使、耀州观察使、江东宣抚使等大官,前后被封过荣国公、杨国公等。
但是,纵观二世祖刘光世的一生,完全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荣耀无上,作战猥琐!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1 08:56:17 +0800 CST  
@昆汀印象 15楼 2014-07-31 10:53:32
LZ太猛了 曾国藩 胡雪岩 刘伯温 三箭齐发呀
-----------------------------
曾国藩已经完结了。。。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1 15:58:25 +0800 CST  
@京城说书匠 14楼 2014-07-31 08:56:17
刘伯温的祖先们
在今天南田乡武阳村,有一座占地三千平方米的庙,这是当地人用来纪念刘伯温的,叫作“诚意伯庙”。 这座庙背靠华盖山,西枕天顶湖,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在后世的拜祭人中,诸如沙孟海、于右任、王光英等书坛大师或者社会名流们都留墨宝于其间,可见诚意伯庙的地位以及刘伯温在 历史 上的重要地位。
在诚意伯庙里,有一份重要的文件,这是刘伯温家族的族谱。从这份族谱中可以发现,从可考的家......
-----------------------------
@知反而缩 16楼 2014-07-31 11:10:42
靖康之难来犯的应该是金兵,不是契丹军队
-----------------------------
说习惯了,呵呵,契丹族的部队。。。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7-31 15:59:03 +0800 CST  
之所以说刘光世荣耀无上,是因为他是宋朝“中兴四将”之一。与他齐名的都是谁呢?韩世忠、岳飞、张俊。实际上,在当时,刘光世的名望和地位还要远远高于岳飞等人。
当然了,刘光世如此显赫的功勋,不是按照“战功”来定的,而是按照“其他标准”来定的。要知道,在专制朝廷,不可能对一个人进行中肯的评价。一个人对主子是不是忠心,很可能是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另外,还有门第、与朝廷权贵的关系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刘光世跟他父亲刘延庆一样,跟奸臣童贯、秦桧有着良好的关系。除此之外,老爸镇压方腊起义还没有结束,儿子刘光世接着镇压!要知道,刘光世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外战不行,内战颇行”!在镇 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刘光世能下死手,因此百战百胜。但是,只要一跟金兵作战,刘光世就不行了。在跟金兵作战的时候,刘光世常常将大本营设在最后,目的是方便逃跑。为此,刘光世还犯过重大的错误,被朝廷贬官。
当然了,对于当时的宋朝来说,还是老问题,没有将领可用。不久,朝廷又给了刘光世展示自己的机会。在靖康之难中,刘光世咬着牙坚持了一把,死守城池,立下了功劳,于是官复原职。后来朝廷南渡,刘光世也跟着南迁,一步步向着青田县靠近。
朝廷南迁之后,更加缺兵少将,刘光世的地位也就愈加重要了。在当时,整个朝廷的二十万军队,刘光世拥有了五万多,整个朝廷四分之一的军队掌握在刘光世的手中。可见在玩命贬低武将地位,甚至不惜乱杀千古名将(岳飞)的宋朝,一个将领能够拥有这么多的士兵,真算是一个奇迹了。
那么,为什么刘光世手下会有这么多的士兵呢? 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光世治军以松懈著称!他的军队天天吃喝玩乐,天下的流氓、混混都愿意加入。混吃混喝,谁不愿意?刘光世干吗呢?找朝廷
要钱啊!
“陛下,你看,今儿个又有几百号人加入,粮饷不够,还请有关部门想想办法!”
当然了,朝廷中还是有一些忠臣的,他们实在看不下去,叫皇帝罢免了刘光世,问题还是前面提到的,刘光世不仅解决了五万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不会造反,这种人才哪里找去?
再说了,积贫积弱的宋朝,此时已经元气大伤,急需一支部队镇住局面。
所以,对于皇帝而言,刘光世绝对是一个最上手的武器!而这样重用刘光世的结果是:金兵三日渡江,刘光世还没察觉,金军就杀到他眼皮底下了。毫无例外,宋朝又“送走”了南方大片的领土。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了:“就这么一个人,为什么在宋朝地位如此之高?” 殊不知,刘光世还是干过一些“大事”的,这里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一切。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1 09:03:01 +0800 CST  
公元 1129 年,南宋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宋高宗赵构被囚禁了!而发动这次政变的是宫廷扈卫苗傅、刘正彦。
原来,当时的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人都在外面跟金军作战,所以苗傅和刘正彦就趁此机会起义,把皇帝赵构囚禁了起来。后来,当苗傅和刘正彦囚禁完皇帝之后,他们发现问题才刚刚开始,而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
囚禁完了皇帝,问题远没有结束呀。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勤王之师,这哥俩彻底毛了,手里根本无兵无将的他们,如何抵御这些部队呢? 苗傅和刘正彦一合计,他们认为当下最有实力的将领是刘光世,如果刘光世班师救驾,毫无疑问,他俩脑袋都得搬家。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法子——拉拢刘光世。
战争年代,什么最宝贵?军权!而朝廷中谁的军权最大?当然是国防部部长,也就是太尉了!
苗傅和刘正彦现在最大的倚仗,就是皇帝在他们手中,这俩人一琢磨,就想出了假拟圣旨这一招。他们的第一道圣旨就是拟给他们所忌惮的刘光世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光世,你现在被破格提拔为国防部部长,钦此!
对于这两位仁兄想到的办法,真是无话可说。在看见这封莫名其妙的圣旨后,刘光世没有上当,这时候,他显示出了政治上的成熟。他毅然决然地率兵勤王,使赵构重新戴上王冠。刘光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破格提拔为国防部部长!
可见,刘光世虽然带兵打仗不行,但他绝对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刘光世死后,对于他的评价,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宋史》上说:“方之韩、岳,远矣。”这应该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从道德上、个人节操上,与奸臣童贯和秦桧搅和在一起的刘光世,绝对比韩世忠、岳飞差远了。不过,从当时个人势力大小的角度来看,刘光世和他父亲一样,绝对是时代的“狠角色”,实力派人物!
从刘光世之后,刘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光世的儿子刘尧仁不再跟随祖辈从武,而是修文。这时候的刘家,也随南迁的朝廷一起到了杭州。
可见,刘伯温的祖上七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世祖刘延庆和二世祖刘光世主要以武功闻名于世,而从刘尧仁到刘伯温的父亲主要是以修文为主。既然是修文,就没有一世祖和二世祖那样的赫赫战功立于天下了,但是在文化的修为上,这些祖先却让刘氏家族文风鼎盛,给刘伯温的成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刘伯温在其后一生中受用不尽的思想和灵感,都是这个家庭多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积淀。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或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4 08:49:23 +0800 CST  
感动青田的五世祖

翻开刘伯温的家谱,五世祖刘濠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与一世祖和二世祖丰富的战争生涯相比,五世祖刘濠的履历上要平淡得多。他曾担任南宋翰林掌书,主要掌管天文、书艺、图画、医官等,是所谓的“冷衙门”的掌管者。刘濠以其出众的才华受到皇帝的赏识。有时候,他还干一些皇帝诏书起草等工作。
但是,刘濠做官没多久,就下岗了。要知道,不是因为刘濠没有做好,而是工作单位没有了,因为南宋灭亡了,而新上来的元朝,对汉族人十分歧视,所以刘濠不得不回到青田县,赋闲在家,以诗文自娱。
刘濠回到了青田县南田乡武阳村之后,除了写诗弄文打发时间,还干啥呢?
登高望远!
准确地说,刘濠登高望远,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看吃饭煮饭时间到了,谁家的房顶上没有冒烟!如果,那家人的房顶没有冒烟,说明他家一定是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这时,刘濠就会毫不迟疑地将钱粮给他送去,让这家人能够吃上饭!
在这新旧朝廷交替之际,局面混乱不堪,动荡不已,一个人的个体生命在此时显得如草芥般卑微!刘濠是没有心情看风景的,他有的是一颗体恤黎民百姓的心和帮助百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的善举,深深感动着武阳村的百姓。
如果说帮助当地的百姓解决温饱问题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那么刘濠在下面这件事情上就表现出了他非凡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
这是一个拯救了几百人的事件!
刘濠的孙子,也就是刘伯温的父亲刘爚也在其中发挥了自己重要的作用。
这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宋朝灭亡之后,新朝廷元朝并没有解决好民族矛盾的问题,相反,元朝采取的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民族歧视政策,这样的政策导致了各地反元复宋风起云涌。反过来,人民这种反元复宋的举动,又让元朝统治者非常恐慌,对民间的各种活动更是加强了控制。于是这对矛盾,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在当时的青田,有一个叫林融的人,就是一个反元复宋分子。这次,林融在青田举兵,而且声势还不小。
而且这已经是林融第二次干这样的事了。林融第一次举兵反元的时候,就被元世祖忽必烈抓获,请他去“喝了酥油茶”。作为政治大家的忽必烈颇有手段,将林融放了回来,给反元分子们释放出了一次“善意”,也算是拿林融当了一回正面典型。
当然了,这里有一个问题,从忽必烈到元末刘伯温的父亲刘爚出世,这位林融同志,他到底活了多久?
忽必烈活的时间是从 1215 年到 1294 年,而 1351 年,农民军才起义。推算一下,就算他是 1280 年造的忽必烈的反,当时他 20 岁,加上五六十年,林融第二次造反的时候最少也得80岁。
牛,这也是一个超级牛人!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位林融,他真是抱着一颗必死之心,也不会理解忽必烈的良苦用心。
在销声匿迹、养精蓄锐很久后,林融终于忍无可忍了,他在一个叫四溪的地方举兵闹事,彻底反元复宋,而且这一次声势比上一次还大。这严重地挑战着元朝统治者本就脆弱的神经。
这一次,元朝的统治者们改变了策略,他们没有急着发兵讨伐,而是先摸林融的底细,目的是一网将林融这一帮人通通打尽。
但是,怎样才能知道林融的党羽是谁呢?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造反的人自然不会承认,不造反的人也不会到处乱说,这可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艰难无边的任务,元朝统治者想了一个今天看起来极其幼稚的办法——那就是派一个人,让他下去查,然后呈交一份黑名单,朝廷再照着黑名单抓人。
就是这么简单!
不久,朝廷负责调查的专使来到了青田。专使对青田压根儿就不熟悉,常常迷路,也吃不惯当地的饭菜。而且专使也非常清楚,他不可能对着路人甲问,你是不是跟林融反元的。因此怎么调查,专使彻底犯难了。最后,还得照老办法做,于是,专使找到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乡绅、地主来问。
这一下子,乡绅、地主们乐了!
“有冤抱冤,有仇报仇”的时代,终于到了!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4 08:54:04 +0800 CST  
那个杨白劳常常顶嘴,那个谁谁谁见我不下跪……在这些该死的乡绅、地主们眼中,那些无辜的自己平常看不惯的老百姓全都是反贼!至于你是不是反贼,去跟阎王大人解释吧。因此这次报上去的人数,足足有二千多号人,而且全部都是无辜的人。
最后,懒得动脑子的专使也没有实地调查,就将这些无辜老百姓的名字抄好,准备回去交差了!
可见,从这个角度看,元朝的那些腐败官吏们,他们为推翻元王朝的统治,真是不遗余力,立了大功。
虽然这个专使找到了证据,但是从四溪回到元都城(北京),正好得经过南田武阳村。有的村民知道了这件事后,急忙跑来告诉刘濠,要刘濠一定要想办法,拯救无辜的村民。
“天公”也开眼,这位专使路过武阳村的时候,正好下起了大雪!专使深一脚浅一脚,骂声连连。刘濠则赶紧迎上去,将风雪中的专使接到了自己的家,好酒好菜地招待着!
刘濠的这番举动,让专使十分感动。外面下着雪,自己还能围炉吃饭,酌一壶小酒,颇有诗意。最后,专使对刘濠产生了好感,答应当夜在刘家住下来!
后来,专使被刘濠给灌醉了,呼呼睡去。刘濠就从专使的包裹中取出那份名单。看到名单他立刻震惊了,上面足足有两千多人,而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辜的。如果这样一份名单落到了元朝统治者手里,势必会酿成一场巨大的惨案啊。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接下来,刘濠开始苦苦思索怎么解救这些老百姓,怎么才能让这一份歪曲事实的名单不落到元朝统治者手中。
刘濠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也没有想到办法。没想到,刘濠十岁的孙子刘爚这时出了一个主意:“我看过很多古代的书籍,古书上有很多战争都是用火攻取胜的。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用火呢?”
小刘爚的点拨立刻让刘濠茅塞顿开!不能久拖了!刘濠重新拟造了一份文书,把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全部抄了上去,然后将原来那份名单付之一炬,同时也点燃了自己的房子。
当屋子被烧起来后,刘濠和孙子刘爚“立刻”奋力扑救,同时将沉睡的专使从火中救了出来。至于专使的包裹,“毫无意外”地在这场大火中化成了灰烬。
专使醒来后,看见包裹没了,一下子慌了神。这回去怎么交差啊?
刘濠则假装说:“真是的,大人,不是我说你,不就一个包裹吗!只要人没有事,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听到这话,专使开始还支支吾吾,最后,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向刘濠吐露了实情,说,“那份名单还在包裹中呢。包裹没有了,回去没法交差,这可如何是好啊?”说到这里,专使差点哭了出来!
刘濠见时机已到,便安慰专使道:“大人,我倒有一个办法,让你不必为交差这事儿烦恼!”
“快快说来!”这位专使急不可耐地说道。
刘濠郑重地说:“我在四溪那边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我可以叫他们去打听,一定会打听到谁是反元分子!”
专使一听,十分高兴,非常感谢刘濠帮助!
四天之后,刘濠将自己抄下的那份两百多人的名单交给了专使!广大的无辜百姓终于免于被迫害了!
现在的某些学者就说道:“可见,刘濠为了百姓的利益,不惜将自家的房子付之一炬!这不是一个平凡的人能够做出来的!因为对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来说,房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按照我的定义,能够说出这番话的人,不是太傻,就是太笨,要不就是想房子想疯了!要知道,莫说是在大明王朝了,就是现在倒退 20 年,谁在乎房子呀,谁能够把房子看得那么重要呀!
所以说,就是论事,也不能胡说八道,这样就真的成为“砖家”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刘濠这样的义举,深深地影响着刘家,尤其是刘伯温的父亲刘爚。当然了,这种乐善好施的品德,也会进一步传递给刘伯温,而刘伯温的所作所为也证实了这一点。
仅此而已……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5 17:16:29 +0800 CST  
刘伯温出生,需要的是传说

公元 1311 年,也就是元至大四年,刘伯温出生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乡武阳村。
从古至今,大人物的出生总是伴随着各种奇特的怪象。比如:刘邦母亲生刘邦时遇见赤蛇;诸葛亮出生当天突然天黑;晋中宗司马睿出生时产房出现一道奇怪的光芒等。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传说不胜枚举。
刘伯温作为一个“帝师级”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出生自然也离不开传说。否则他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因为自己太掉价!
首先,刘伯温最终能够成为一代帝师,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得益于“祖坟好”!
所谓的“祖坟好”,并不是生来就好。按照中国人的逻辑,一定是做了好事,才可能得到如此好的坟地。有了好的坟地,有了好的祖坟风水,就为后人出将入相奠定了基础。
说到底,这些传说,还是在于教化人们从善去恶。但是,现在挑选祖坟的人,他们有几个人拥有这种思想呢?
要知道,上面说到的“善”,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善”,那是有本质区别的。今天我们讲善,主要是从人道主义,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的“善”;而封建专制时代的“善”,当然有“做好事”的善,只不过,更重要的是要对统治者的统治表示配合,不得反抗,这才是最大的“善”!所以,很多重要的传说,落实到最后都是教化人们“从善”——就是不要反对政府,当一个合格的“良民”。
书归正传,那么,刘伯温家的坟地风水,真的那么好吗?
据说,刘伯温爷爷的坟墓被称为“天葬坟”,它在一个风水宝地的“龙穴”上,因此刘伯温爷爷的坟地“风水”,那是相当好!但是,这么一块好的风水宝地,怎么能让刘家给占了呢?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个老大爷在武阳村乞讨,与此同时,村子另一头的一个大财主家正在办喜事,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这位老大爷闻声而去,琢磨着这家人办喜事,或许能讨到一口饭吃。
结果,这位老大爷去了之后,被大财主毫不客气地给轰了出来。这位大财主还口出恶言,辱骂老大爷!最后,老大爷饥饿难耐,晕倒在了刘爚家的门口。
看到奄奄一息的长者后,刘爚立刻动了恻隐之心,他将老大爷迎进了屋中,还让妻子给老大爷端饭吃。刘爚妻子从厨房端出半碗饭来,抱歉地对老大爷说:“老大爷,实在不好意思,家里就只有这么半碗饭了。你不嫌弃的话,就把它吃了吧!”
老大爷端起碗来,将碗里的饭吃了个精光。吃完后,这位老大爷就千恩万谢地走了,而刘爚也没有太在意,毕竟这种好事他做得多了,早习以为常了。
没想到,当天晚上,老大爷又一次来到了刘爚家。
这一次,刘爚依旧吩咐妻子做了好吃的,还买了好酒给老大爷。老大爷好久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了,不禁十分感动。
饭毕,老大爷握住刘爚的手,感动地说道:“你们夫妇真是世间少有的好人啊!好人就会有好报!实话跟你们说吧,我不是什么乞讨的老人,我是一位得道的仙人。老夫行乞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教化众生,劝众生向善!既然你们这么善良,我给你们透露一个天机!在五仙降山脚下,有一块宝地。如果你将先人安葬于此处,后世一定会出将相之才!”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6 08:36:16 +0800 CST  
@sdlwswws 26楼 2014-08-06 14:49:01
楼主又出得一篇好文章啊
-----------------------------
过奖啊,继续关注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7 09:16:31 +0800 CST  
@骏马不奔驰 28楼 2014-08-07 15:37:45
l
-----------------------------
2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7 15:51:56 +0800 CST  
突然受到一位仙人的指点,刘爚感动万分。但是这里有一个超现实的问题,刘爚当时没有钱建墓呀。所以到了最后,刘爚只能无奈地对仙人说道:“您说的这事儿,我非常想干,但是现在干不了,因为我家里没有钱。等以后有了钱再说吧!”
后来,等刘爚有钱了,他和这位仙人再次来到武阳村时,结果又发生了变化。刘爚无奈地对仙人说道:“仙人啊,你说的那块宝地,已经被本地的一个财主占领了。那个财主找到了一个风水师,看准了那块地方,马上就要动工开挖了。您说,这怎么办呢?”
仙人听了刘爚的话后,反倒轻松地微微一笑,说道:“不要紧,虽然别人知道了那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不知道宝地的龙穴在何处!宝地的龙穴在小湖里,明天你就把祖先葬到龙穴里。那里才是风水最好的宝地!”
第二天,在这位仙人的指引下,刘爚跑到了财主的下葬的队伍中,玩命地向财主央求。央求的目的很明确,刘爚要求“搭葬”!
想想当时的情景吧,这位财主直接疯掉了!奶奶的!听过搭伙做生意,搭伙吃饭,搭伙拼车的,这搭伙安葬的,还是头一回听到!于是,这位财主火冒三丈,直接将刘爚父亲的骨灰罐抢了过去,呼啦一下子扔进了小湖里!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只听得小湖中“轰”的一声巨响,风云变色,地动山摇,小湖中的水激荡着慢慢消失,地壳慢慢地凸起!不久,从小湖中耸立起了一座小山,刘爚父亲的坟墓就在这小山顶上!这就是“天葬坟”的由来!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为何如此厉害,拥有神奇的力量,原因在于他拥有绝佳的祖坟风水。有祖先保佑,后代自然就不同凡响!
当然了,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说,我们不得不佩服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同时,我们也必须理解人民群众对优秀的政治人物的那份感情。要知道,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治的历史,老百姓要过上好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得到一个善良、有作为的父母官。所以,人们总在呼唤和等待这样的“英雄”出现。而这样的英雄是如此之少,贪官污吏、王八蛋官员又是如此之多。因此,只要出现了一个这样的英雄,人们对待这样的人物,自然就不会吝啬自己的赞美,不惜为这样的人物编造无数的传说。
不止刘伯温这个人,就是刘伯温的祖宗,甚至刘伯温家中的一个祖坟、一株植物、一块石头,那都得跟着沾光,一个也跑不了!
其次,刘伯温出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神话传说呢?
当然没有!
要知道,刘伯温也是一个人,他也是哭着而不是笑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没有例外,一切正常!至于刘伯温出生的时候天空出现奇怪的光芒没有,发生日全食没有,今天已经不可考证,也不重要了!
前面我们了解了刘伯温家祖坟的传说,那么这个坟墓,除了日后让他光宗耀祖、位极人臣外,跟刚刚出生的刘伯温有没有重要的关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还有一个传说,告诉了我们“刘基”名字的由来,而刘基就是刘伯温。话说,刘基的父亲刘爚和妻子在乡里乐善好施,跟当地人关系十分好,常常得到当地人的祝福。但十分遗憾的是,刘爚夫妇连续生了两个孩子,不仅都夭折了,而且这两个夭折的孩子还都是哑巴。对于当时的刘家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延续香火,让刘家世世代代人丁兴旺。两个孩子相继夭折,莫说是对刘家了,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 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后来,在丧子之痛的几年后,有一年,又是阳春三月,刘爚发现自家屋后长出了一株奇特的春笋。要知道,刘家没有种竹子,周围也没有竹林,因此这棵春笋就显得神奇无比了。
刘爚想了想,认为这或许是老天爷给刘家的什么暗示。于是,刘爚就将这棵竹笋采摘到了厨房,跟妻子一起吃了!
现在想想,亲爱的刘爚同志,你就是这样回报老天爷的吗?你不怕吃坏肚子呀!
殊不知,奇迹再次降临了,刘爚的妻子吃了这株春笋后,不久就怀上了孩子!
这叫什么事!
而且,正常的孩子在母亲肚子里十个月之后就会出生,可是刘家的这个孩子,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一点动静都没有。一直到了第二年春笋破土而出的时候,刘家的这个孩子才出生!
足足等了一年,足足怀孕了十二个月!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刘家左盼右盼的这第三个孩子,跟前两个夭折的孩子一样,出生之后,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既不哭也不闹,看来又是一个哑巴孩子!
对于这个结果,刘爚夫妻自然十分懊恼。他们不禁感慨道,为什么命运之神对自己如此不公平,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对善良的夫妻啊?
就在刘爚两口子一筹莫展的时候,接生婆始终没有放弃,但见她取下自己的银簪,狠狠地朝婴儿屁股刺去(学容嬷嬷)。然后,接生婆狠狠地拍婴儿的屁股,直拍得婴儿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最后,经过接生婆的一番努力,孩子竟然放声大哭。他的声音十分洪亮,而且整个屋子还传来了各种香气。
一个孩子刚出生就能给世界带来香气,真是不简单,也算是一桩十分奇特的事情了。
在刘爚的回忆录上,他清楚地记载道:这个孩子从怀孕到出生的神奇经过,就是妻子吃了春笋的缘故。这孩子在春笋长出地面的时候才出生,也说明了孩子跟春笋一样,会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因此他的“根基”将会十分牢固。 所以刘爚给儿子取名刘基!这就是“刘基”名字的由来!
敢情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刘伯温先生,这位不输给张良、诸葛亮的天才,这位让后人顶礼膜拜的半仙之人,就是一棵春笋,一道浙江的名菜——油焖春笋。
不过,不管是前面的“天葬坟”,还是后面的“春笋转世”,都只是刘基众多出生传说中的很少一部分。只不过这两个传说带有典型性。一是,它说明了刘基之所以能够成功,其祖上“阴功”扮演着很大角色;二是,刘基有着很坚强的根基,这也暗含了刘基为什么能够在仕途上愈挫愈勇——因为他的出身, 已经说明了刘基自幼便有着这样的品质!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荒诞不经的传说,也就是那么回事。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8 08:33:26 +0800 CST  
@心之兰188 31楼 2014-08-08 08:39:13
哎,楼主能不能快点啊?
-----------------------------
每日一贴,莫急。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08 16:08:11 +0800 CST  
第二章 初出茅庐


神童,还是书呆子

刘伯温是神童吗?
首先,要看咱们对神童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过目不忘也算神童的话,那么刘伯温真是神童!不过,过目不忘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独特,即使到了现在,也有很多十一二岁就上了大学的孩子。他们跟童年的刘伯温相比,很可能比刘伯温更聪明,更加“神童”。
可见,如果想成为一名神童,除了前期出生“神秘”外,后期的“配合”更是至关重要。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假如刘伯温没有成功,没有成为朱元璋的“帝师”,没有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神童的故事就不会有了。
说白了,神童的故事是用成功作为导向的!这是传统二元文化中最典型的一个例证,一个人成功了,从他出生到死亡全都是完美的;相反,一个人失败了,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值一提。
那么,在这种政治作风下,刘伯温作为“神童”,“神”在何处呢? 首先是智商高。
根据古书记载,刘伯温五岁能够背唐诗,六岁能够作对联,七岁能够出口 成章!
当然了,每一个风光无限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 要知道,刘伯温刚刚被父亲刘爚送进私塾学习的时候,不是那么活泼,也不爱说话,一副谁欠了他钱的样子,上课时也不喜欢跟同学交流,更别说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鉴于刘伯温这种情况,当时的老师以为这孩子很一般,对刘伯温的印象不是很好。后来,老师要求大家背课文,同学们都大声诵读,刘伯温还是沉默着。
私塾老师觉得刘伯温可能不适合读书,没有读书的天赋,想叫刘伯温父亲将孩子领回去。
殊不知,就在老师和刘爚摇头叹息和一筹莫展时,刘伯温站了起来,他对老师说道:“老师,这篇文章,我会背了!”说完,便将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老师十分吃惊,要知道,这篇文章刚刚讲完不久。就这样,在老师的一头雾水中,刘伯温成功解决了一个辍学的危机。
还有一次,私塾老师见刘伯温不太认真听讲,就决定考考六岁的刘伯温,杀杀刘伯温的“威风”。老师对刘伯温道:“我出上联,你对。如果回答不上来,你就必须认真听讲,否则我就告诉你的父母!”
这时,刘伯温一如既往地不说话。
老师摇摇头道:“文能治国!”
这时,沉默的刘伯温开口了:“武可安邦!”
老师道:“成家立业!”
刘伯温说:“开天辟地!”
虽然这种对联很简单,但是对于六岁的小孩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老师出的所有对联都被刘伯温一一对上了。老师十分满意,更是惊异于刘伯温的聪颖。事后,老师找到了刘伯温的父母。这次,老师不是告状,他苦口婆心地对刘爚说:“你家孩子可是一个天才啊,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栋梁之才。得好好培养啊!”
而刘伯温除了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外,最重要的是他爱读书,嗜书如命!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4-08-11 12:47:16 +0800 CST  

楼主:京城说书匠

字数:111324

发表时间:2014-07-31 01: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10:02:22 +0800 CST

评论数:2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