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晋朝那些事儿》——且容我缓缓道来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般怎么生活呢?他们冬天有冬草场,春天有春草场,夏天有夏草场,秋天有秋草场,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美丽草原,冬草场草地茂盛能从大雪之中露出尖芽,牛羊才能吃到,春草场牧草肥美,夏草场绚丽,秋草场耐枯。这需要巨大的草地面积,需要一年四季不停地更换地点放牧,他们天为席,地为床,在草原之上循环往复的进行着他们的生活。
但是,这样的游牧经济是非常容易崩溃的,这要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彻底崩溃,所谓“金山银山,带毛的不算。”如果牛羊生病死亡,如果遭遇狼群偷袭,如果遭遇恶劣的气候,如果被敌对的部落打击,那么自己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而巨大的草原,一望无际却没有什么能吃的东西,自己部落的子民会被活活饿死。
内地的政权能赈灾救济,农耕经济也能储存粮食应对灾年,但是草原民族是不可能的,他们遭遇这样的大灾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一条路——抢。不抢就得饿死,与其饿死,那还不如抢。
这不是什么天性邪恶的问题,只是生存问题。

抢也是个技术活,要么抢临近部落,但是临近部落可能比你有实力,可能比你强大,你打不过人家,而且都在草原上混你今天抢了人家,人家明天是会来报仇的,那么这样一来,其实还有一个选项:抢围墙那边的那帮人。
那帮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手无寸铁,自己骑得就是战马,吃肉用的就是钢刀,打仗是驾轻就熟,一群狼对一群绵羊,那么不是手到擒来吗?
于是,我们就不断看见,这些少数民族深入内地抢钱抢粮抢女人。抢多了以后这帮人干脆发现,内地这帮人太好抢了(典型的强盗逻辑)他们反抗很弱又不会跑到草原上来报仇,自己有事没事就跑来抢劫,比放牧划算多了。
从此,北地再无宁日。

在这帮人抢了多年之后,内地终于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汉人王朝——汉朝,汉朝的统治者们对这帮流窜抢劫犯的第一反应就是:打。
结果汉高祖刘邦先生率领三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了过去,被困在了白登山,灰头土脸的回到了长安,从此之后,汉朝政府开始了另外一个方法:和亲。
当时匈奴已经成了气候,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权,单于冒顿是匈奴共主,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实力雄厚,汉初西汉王朝军事力量不足,根本无力打击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和亲不仅仅是送宗室女子那么简单,还要提供大量的金钱和粮食作为陪嫁,匈奴那帮人看见有好处觉得不用来抢劫了现在有人送钱,挺不错,自然会消停一段时间。
结果过了不久,草原上那帮人发现,这个汉族贵族生活真好,比草原上好多了,他们的野心和欲望开始膨胀,到武帝之时,他们又开始不断抢掠边境以满足匈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这让已经强大起来的汉朝政府表示不能忍,武帝干脆就表示:你丫的老来抢劫,我就打你丫的,打到你不敢抢劫为止!
汉朝政府组织了庞大的军队对匈奴部落展开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基本上摧毁了匈奴在漠南的军事力量,将匈奴的势力范围驱逐到了大漠以北。
但是,汉族因此付出的代价实在是过于巨大,人口锐减,武帝末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武帝连年征伐匈奴直接损失兵马就已经非常巨大,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矛盾,毕竟您老人家打匈奴,只是为了反击抢劫,打下来的地又守不住,除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那块地(而且实际上这两块地的粮食产量连供给自己都困难)之外几乎就没什么实质上的收获,对经济的损耗又特别巨大,大家也实在不愿意打下去了。伤不起啊,真是伤不起啊。
但是不打,那帮人又得来抢劫。

打,损失太大而且过不久又会有一批新的游牧民族占领草原继续跑来抢劫,不打,他们还是会来抢劫。终于,有一个天才一拍大腿:让他们来内地种田别放牧不就行了吗。
从此,拉开了汉末以来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的序幕。
其实不只是内地的汉人发现了,连少数民族自己都发现了,拓拔力微总结匈奴、乌桓的统治经验教训时说:“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徙,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仇,百姓涂炭,非长记也。(老来抢劫被人打,不划算)
所以干脆就内附种田吧。
然而,很快大家就发了一个问题,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原来是放牧的,现在你让他们种田,他们根本不会。种田绝对是一项技术活,后来的少林寺和尚有一项对于手底下的租户有一个神奇的标准:“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媳妇的开荒地。”(具体为什么自己想 手动滑稽)
从上面的标准来看,地至少是分为四种的,然而这只是旱地的小分类标准,那些牧民根本不会种地,来到内陆以后当地的汉族地主是相当不待见,毕竟远了说我们算是华夷之辨,向来华夏鄙视外族胡人,近了说你现在是外来户,和我抢好地肯定是没有的,所以这帮人大部分分得的土地都是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用不了多久就自然破产了。
而且,他们更想不到的是,本来以为来内地可以过上稳定的日子,但是西晋的那些官僚士族们发现,这帮少数民族虽然作为农户不太好用,但是作为奴隶非常好用,少数民族女子高挑妖艳,男子身强体健,晋朝统治者们一看,这太好用了,所以他们在这些人内迁之后大规模的将他们变为奴隶,著名的奴隶皇帝石勒,是羯族人,原来连个名字都没有,后来发生饥荒,当地的晋朝统治者的第一反应就是把他抓去卖掉。(《晋书》东嬴公腾执诸胡于山东卖充军实)
时人不管羯族人叫人,称为白奴,因为羯族人是白种人,所以称为“白奴”,很好理解嘛,白皮肤的奴隶而已,就和后来国外的黑奴一样。
楼主 兰陵柳叶刀  发布于 2016-05-20 19:01:45 +0800 CST  
不仅仅是羯族人,就连早就内附的匈奴族人和氐族人也都大规模的被变卖为奴,作为士族门阀的食客奴婢和为晋朝统治阶级兴修水利,充当徭役和服兵役。那些内迁较早的少数民族,部分已经掌握了农耕技术,但是他们已经统统被降为编户按口交税,看上去似乎也就和普通汉人一样,但是,他们发现,老天爷老是和他们作对。
据陈高慵《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所辑资料统计,西晋50年间大的旱灾有35次。如武帝泰始九年夏四月戊辰朔,日有蚀之。五月,旱。太康六年郡国四旱,十大水,坏百姓庐舍。一太康九年(288年)郡国三十二大旱,伤麦。秋八月壬子,星陨如雨。诏郡国五岁刑以下决遣,无留庶狱。惠帝永平七年(297年)“秋七月,雍、梁州疫。大旱,陨霜,杀秋稼。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永宁元年(301年)郡国十二旱,六蝗。怀帝永嘉三年(309年)春“大旱,江、汉、河、洛皆竭,可涉。九月,旱。
西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河期,整个中国大陆的气候极端反常,翻开晋书,基本上每隔几行就是一个天灾,整个北方人民在大灾的折磨之下痛苦不堪,“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最可怕的是,西晋的大灾达到了堪称密集的程度,西晋立国时间不长,但是受灾却达到了魏晋时期的将近三分之一,共计115次。
当时冷到什么程度,《晋书》记有这样一件史实:咸康初“就将乘海讨仁,群下咸谏,以海道危阴,宜从陆路。鱿日: ‘旧海水无凌,自仁反己来,冻合者三(年)矣。昔汉光武因滹沱之冰以济大业,天其或者欲吾乘此而无之乎!吾计决矣,有沮谋者斩!’乃率三军从昌黎践凌而进。什么意思呢?就是连从不结冰的海水都冻上了。
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编户因此大规模破产,而他们受灾之时由于一般来说距离关中较远(而且关中地区本来就是重灾区),他们受到的救济也是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大量的被收为奴隶,直到后来,他们发现,与其当奴隶,还不如做另外一件事——造反。

对于匈奴部落的人而言,他们还有着另外的不满。
那些内迁的匈奴部族都是刘姓,因为早年汉高祖刘邦和亲之时将一位宗室女子嫁给了冒顿单于,并且和冒顿单于约为兄弟,所以匈奴冒顿单于的那帮人都以刘为汉姓。
在这帮人的潜意识里面,自己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
所以有趣的是,后面的这帮人造反的时候,都是说:汉武帝如何如何,汉高祖刘邦如何如何,甚至有时候还说昭烈皇帝刘备如何如何,打着汉朝的旗号造反。甚至包括那个羯族的石勒先生,最崇拜的人不是什么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而是汉高祖刘邦。
这和后世的满清蒙元有着巨大的区别,满清算是受到了大萌王朝的一些压迫,李成梁天天去扫荡一番建州女真,但是满清文化是继承自什么呢?它自己都说了人家叫:“后金”。
也就是金朝那帮人,金朝的女真人虽然后来也汉化了,但是原来是白山黑水之间的土著民族,根本就不是汉文化的体系,军事体制猛安谋克,政治体制也是原始部落式的管理,后来汉化了以后才出现了汉族式的官位制度,而蒙古就更不能提,蒙古那帮人跟南宋是八竿子打不着,既不接壤也没什么恩怨情仇,蒙古打南宋是完完全全的侵略行为,所谓:“我消灭你,与你何干?”完全就是强大欺凌弱小,蒙古皇帝动辄亚历山大大帝如何如何,欧洲的那帮人如何如何,信基督教的不在少数,他们表示,世界上哪个地方我没屠杀过?欧洲的那什么教皇,我和他谈笑风生。比你们汉文化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被汉族的门阀地主作为奴隶使用,就连刘渊这种算是匈奴贵族的少数民族首领,都降为编户,在政治上,整个西晋朝廷没有一个少数民族官吏,没有一个少数民族门阀,没有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只有管理少数民族的那些贪得无厌,横征暴敛之徒。毕竟朝廷内部的豪族派和名士派彼此之间都看不上,更别提这些蛮族了,他们有的人已经内迁了六十年,虽然还有着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比如:兄终弟及,兄没娶嫂(毕竟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这些在我们看来的陋习,但是实际上已经汉化了,从后面来看,他们很清楚要重用汉族士人,重视汉文化,甚至出现了比汉人还汉人的君主——苻坚。
实际上,他们就算当初不应该抢劫,当了六十年的奴隶赎罪也够了吧,再说,你以为他们愿意抢劫啊,汉族的不断扩张把所有的可农可牧的地区通通变为了农业区,把他们从河套草原和关中地区逼到了气候恶劣生存困难的蒙古高原之上,本身就没那么正义。

其实,两边都没什么道理,你把人家当奴隶,人家自然就要罢工,就要造反,汉族统治者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呢?邓艾认为“戎狄兽亲,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江统则认为“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根本就没把他们当人看,认为他们只是一群未开化的野兽罢了。
但是,刘渊那些匈奴贵族根本不这么看,他们立汉国之时完全以汉朝正统自居:“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完全是以汉室之甥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要继承汉室正统,与西晋角逐天下,他们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外人,和汉族通婚这么久,他们身体里的基因和外形其实早就和汉族人所差无几,所谓的华夷之辨,怕的不过是这些人起来反抗罢了,所以司马炎虽然心里是心知肚明,但是他绝对不会采纳他们的建议(把内迁的戎狄再迁回去),朝廷上的那些人也很清楚:到手的奴隶这么好用,我怎么可能不要呢?
在残酷的天灾和西晋政府的猛烈的军事打击之下,这些原来的牧民们纷纷内附。他们有不少人原来是抢劫犯,但也有很多人只是老实巴交的牧民罢了,但是一旦踏入西晋的国门,他们就必须和编户相同,甚至贬为奴隶。这就是命运。
楼主 兰陵柳叶刀  发布于 2016-05-20 19:02:00 +0800 CST  
咸宁四年,东夷九国内附。
咸宁五年,三月,匈奴都督拔弈虚帅部落归化。冬十月戊寅,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帅部落归化。
太康元年(280年),东夷十国归化。
太康二年,东夷五国朝献。夏六月.,东夷五国内附。
太康三年,九月,东夷二十九国归化,献其方物。‘
太康四年,群柯獠二千余落内属。
太康六年,参离四千余落内附。
太康七年,东夷十一国内附。
太康八年,东夷二国内附。
太康九年,东夷七国诣校尉内附。
太康十年,东夷十一国内附。虏奚轲男女十万口来降。
永平元年(291年),东夷十七国、南夷二十四部并诣校尉内附。
楼主 兰陵柳叶刀  发布于 2016-05-20 19:02:15 +0800 CST  

楼主:兰陵柳叶刀

字数:216758

发表时间:2016-03-08 20: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09:37:50 +0800 CST

评论数:4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